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整理目录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4)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4)5、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4)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4)7、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5)8、世界统一于存在 (5)9、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5)10、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11、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5)12、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5)1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 (6)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6)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6)16、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6)1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6)45、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同一的 (8)46、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 (9)47、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9)48、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9)49、“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 (9)50、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9)5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9)52、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10)5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54、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10)55、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10)56、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10)5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 (11)58、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 (11)59、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11)60、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11)6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辨析题1、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错误。

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然劳动时间决定的。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价值量是不变。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没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构成了商品。

因此,对人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就不具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确。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不是金银。

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金银具有一般商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损害,宜于长期保存;硬度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逐渐稳定在一种商品,即货币上。

4、相对m是超额m产生的前提错误。

⑴相对m的概念⑵超额m的概念⑶由于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m,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实现了相对m的生产,可见,相对m是超额m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前提。

5、全体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只有少数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错误。

(1)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虽然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全体资本家都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而只有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6、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错误。

⑴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m生产中作用不同划分的⑵划分的内容不同,C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因只包括劳动资料,V单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⑶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揭示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后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m的真正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 正确。

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

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 2.错误。

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3.(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4.命题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 四、问答题 (每题7分,共28分) 1.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1.(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

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辨析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辨析

三、辨析题1、“科学之科学”的提法正确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棵不结果实的花~~(P10)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1、答案要点:(1)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答案要点:(1)正确。

从认识论上说,唯心主义是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绝对化的结果。

(2)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不排除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是不结果实的花。

3、答案要点:(1)正确。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三、辨析题~~(P10 2)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P10 3)2、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3、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4、世界统一于存在5、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7、“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三、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34课时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34课时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4课时A卷)系别班级学号姓名一、辨析题(对命题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每小题5分,共4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体。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真理是主观的。

4、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6、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不同。

7、只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问答题(要求:要点清楚,并对观点适当展开。

每小题10分,共40分)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4、联系实际,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特点。

三、论述题(20分)联系大学生实际,用矛盾分析法谈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参考答案一、辨析1、错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2、正确,意识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人的种种观念、看法,个体差异性很大,是主观的,但从其依赖的条件及反映的内容看,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存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马克思主义概论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概论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一)绪论和第一章一、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答;《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决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要求前人为他们身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的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遭受挫折。

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证明,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卷)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1)错误。

(1分)(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分)(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的,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分)2.实践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活动。

(1)错误。

(1分)(2)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

构成实践的诸要素以及实践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也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即实践者是用思想、理论等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2分)(3)总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分)3.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错误(1分)。

(2)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分)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分)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正确。

(1分)(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价值是商品社会属性的体现。

(2分)(3)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然具有价值的属性。

(2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我们既要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表达了怎样的哲学观点,试分析说明。

(1)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是辩证的否定观的体现。

(2分)(2)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3分)(3)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要点

各位同学:你们好!很多同学向我反映: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便于大家快速掌握基本要点,我特意编辑了以下一些辨析题并配有答案提示,希望你们复习阶段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争取都能够考出好成绩。

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欧阳素华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错: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错: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目的,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对:动物只有低等的感觉和心理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对:意识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错误的思想在现实中仍然有它的原型。

5、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错: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6、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对: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是非至上的,但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穷的、至上的。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错: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有了客观事物才会有人的主观认识。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错: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检验真理不会一次成功,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这说明面对同一个客体,主体认识过程有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1、“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真理没有阶级性事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因阶级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4)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辩证法D.历史观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5.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6.“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句话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7.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8.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 伟人之言B. 吾人之心C. 众人意见D. 社会实践9.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0.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1.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2.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部分

三、辨析说明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正确。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3)实践是社会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4)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5)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2. 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答:(1)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前进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一上升性是由生产力不慌不乱一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2)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正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

(3)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

社会发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回到自身,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

如无产阶级到阶级社会再到新的无产阶级社会,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共产主义公有制等;另一类是以反复为特点的曲折,在社会了展中,由于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当旧事物得势时,事物发展就会缓慢、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呈现出曲折性。

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着新生事物迟早要战胜旧事物,使发展中的曲折性得到克服。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错误。

(1)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地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了,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1、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

答:这句话不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

心外无物将客观世界当作人类意识的产物,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理在事先。

答:这句话不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理在事先的观点,认为在客观物质存在之前,还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3、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

答:这句话符合辩证法原理。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手是人劳动的器官。

手离开了人体,徒具人手的形态,却失去了劳动器官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离开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手。

4、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答:这句话不对。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仅有人脑,离开了人类社会,也不会产生意识。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答:这句话不对。

社会意识作为相对独立的精神领域和过程而存在发展,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但它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离开了社会存在,谈不上社会意识。

6、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这句话对不对?答:不对。

人对世界的认识并不像镜子映照他物,而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一方面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答:这句话不对。

农作物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的增长有一定限度,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提法,过分强调了人的意志的力量,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绪论一、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4.从阶级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5.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6.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7.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最大的道理。

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

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有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错误和失败。

但是,正确世界观的指导首先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其次可以使人们在犯错时及时地改正错误。

2.答案要点:正确。

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它们所强调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 答案要点: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辨析题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辨析题

42.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1)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2)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4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为什么还会存在超额利润?它的本质是什么?答: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销售,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

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不再按价值销售,而是按生产价格销售,商品市场价格转而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排斥个别企业的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所反映的具体经济关系不同。

平均利润的产生是与部门之间的竞争相联系的,它反映的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

而超额利润是与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相联系的,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

所以,超额利润并不会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平均化。

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

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

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

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

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
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

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比,改变了经济奴役形式,为这种奴役做了特别漂亮的装饰,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这种奴役的实质。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就是雇佣奴隶制。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

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

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

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
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

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
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

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比,改变了经济奴役形式,为这种奴役做了特别漂亮的装饰,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这种奴役的实质。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就是雇佣奴隶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