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题
中特复习题
•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 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 程及其阶段性成果。 • 3、为什么说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
• 4、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 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的制度优势。 请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 5、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 6、试述苏联模式及其局限性。
1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 13、如何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 1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认识党的建设面临 的新课题、新考验。
• 15、怎么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
• 7、试述苏东巨变及其历史教训。
• 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义之“中国特色”。
• 9、如何认识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抉择。 • 10、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 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 象进行分析。 • 11、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 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你对未 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有哪些考虑?
中特复习参考题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特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第一讲绪论: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第二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 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 试析今天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3、我们应该如何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谈谈你的看法第三讲经济1、简答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这一制度,必须在理论上解决好哪两大问题?2、论述题:论述如何创造有利于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第四讲政治1、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三权分立”?2、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
请大家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第五讲文化1.论述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有人提出,发展史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六讲社会1、国当前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其进行改善的主要路径是什么?2、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3.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第七讲生态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中特理论复习题.doc
一、新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蓝本P21)答:1、在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破除了过去存在的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超越阶段论,树立了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认识。
2、在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的认识上,破除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树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3、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上,破除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传统观念,树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树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
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问题上,破除了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错误认识,树立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论体系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特色的理论体系?(蓝本P34-36)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集中表现为:它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一国两制,三个代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等这种的论断和概况, 充分表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中特理论体系还吸收借鉴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首先,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境界;其次,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为各国提供了一条现代化的模式,尤其是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次,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重大意义?(蓝本P68)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在92南巡讲话时首次提出,概括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特试卷及答案
中特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科学发展观3.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A.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B.确定自己指导理论的认识路线C.确定自己行动方向的认识路线4.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6.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体现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是()。
A.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B.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科技B.改革开放C.阶级斗争8.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9.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方针。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的文化。
A.人才创新B.进步潮流C.经济发展12.我国历史上孔子曾说过的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
A.“兼相爱”B.“和为贵”C.“爱无差”13.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下的共存关系。
中特复习题
中特复习题中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它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是什么?国际战略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0.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特总复习
中特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国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结合。
3、把马克思主义之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其关系(简答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期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或判断)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_0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5 个)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1/ 3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社会可概括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特复习题 附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P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P5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P20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6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38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P427、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18、什么是政治制度?P589、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7010、什么是丰富民主形式?什么是扩宽民主渠道?P651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P82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761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等24个字,你能说出这24个字具体是什么吗?14、社会建设主要指什么?P9015、社会建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里说的民生具体包括什么内容?P9516、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特点?P9917、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的关系是什么?P10918、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主要问题有哪些?P113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P12120、从当代中国与世界角度看,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是什么?P138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三位一体”指的是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三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13亿人口对中国共产党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特复习题
1、简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
中特试题下面共六道题,其中1-5题选作三道题,每题10分。
第6题为必做题,20分。
卷面成绩共50分。
1、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和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4、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在要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6、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特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A. 党的十九大B. 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答案: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选项答案:D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为主体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案:A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 教育B. 就业C. 社会保障D. 医疗卫生答案:C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 绿色发展B. 生态文明C. 美丽中国D. 可持续发展答案:C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A. 和平发展B. 互利共赢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国际关系民主化答案:C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人民民主专政D. 法治国家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2.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中特复习题
1、腐败的表层和深层原因是什么?A、腐败的制度原因:•(1).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欠缺,权力缺乏足够的约束•(2).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利益既得群体话语权优势B、腐败的深层社会原因:•(1).人性理解的偏差•(2).社会发展目标不清•(3).信仰缺失•(4).价值目标单一2、腐败问题带来哪些危害?•(1).执政合法性危机•(2).毒化社会风气•(3).社会运行失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在哪里,民主在哪里?(民主的体现: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三者当中,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最高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A、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观:十七大的民主观(1)什么是“民主”?•十七大《报告》认为,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选举的形式•“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表达权”概念第一次进入党的报告)•小结:形式上没有区别B、在坚持民主的马克思主义个性特征的前提之下,发展民主的中国道路选择: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不把民主权利赋予其敌人,只把权利赋予“人民”。
•无产阶级明确规定了领导权由共产党掌握。
•对于民主的涵义和形式的认识相同:•在“民主”一词的涵义上没有变化:“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
同意民主的形式:选举甚至普选、多数裁定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同于其他民主政治的地方可能在于: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三者当中,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最高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中特复习题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这个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基本是按照邓小平的分析和指示,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去认识社会主义的。
在实践中,把握以下几点,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点,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点,坚持不要争论“姓社”“姓资”的信念,用实践检验一切,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去试,就去闯,就去干。
第三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
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该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的解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主导性。
历史和现实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中特复习题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依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
3.中国发展经验。
在30多年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要用历史的眼光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中国模式。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在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建设等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未定型。
还是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宜,因为中国道路比中国模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适应性。
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品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空间,让国际社会广泛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增加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增加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度。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有模式化的倾向,应当致力于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更要积极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综合性。
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政治论、先进文化论、社会和谐论、党的领导论。
3.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该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当然也包括现代西方文明。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应该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
中特复习题(含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第一讲社会主义问题和和谐社会建设思考题1.腐败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2.腐败问题带来哪些危害?第二讲 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思考题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在哪里,民主在哪里?各种民主思想在“民主”的涵义上的共同核心是:大众权力(popular power)。
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选举。
人民多数裁定即为最高与最终裁决。
①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逐步地赋予了被压迫者,但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那是虚假的、形式上的。
无产阶级不把民主权利赋予其敌人,只把权利赋予“人民”。
②无产阶级明确规定了领导权由共产党掌握。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者当中,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最高的:“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③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中国的民主突出表现在党内民主的发展:①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
②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票决制,有利于完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重大决策民主化。
2.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发展(1)重大决策: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呢?措施1:“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措施2: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措施3: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票决制,有利于完善民主集中制。
措施4:“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
”措施5: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民主推荐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史先河。
措施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讲思考题思路1.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1)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能力(2)建立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确保对碳排放资源的有效控制权(3)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积极确立中国全球新规则制定者的角色(4)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碳排放发展空间(5)提升国际话语权能力,加强环境外交宣传(6)处理好贸易与环境问题,破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合理使用电风扇•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积极参加全民植树2.为什么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1)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威胁不容低估a.“东突”分裂势力及其恐怖活动b.中国公民及其他利益在海外遭受恐怖主义威胁c.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2)恐怖主义问题是严重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因素之一(3)反对恐怖主义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第四讲思考题1.简述党的建设目标的历史发展。
中特--考试真题
目录1、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哪些主要方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说明这些创新在什么意义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1)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简单题) (2)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应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3)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简单题) (3)5、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第一问简单题) (4)6、如何认识恐怖主义对我国的威胁?对此我国应如何应对? (5)7、简述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建设历程。
(简答题) (6)8、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论述题,补充了一问,该如何解决) (6)9、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什么价值和弊端? (7)10、如何扬弃传统建设和谐文化?(简答题) (8)1、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哪些主要方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说明这些创新在什么意义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以及“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的时代特征,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就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但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能提供给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中国仍然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抛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其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一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时”和“势”总体有利,“艰”和“险”正在增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
二是,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
人们期盼经济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权益得到更好维护,政府更加高效廉洁,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三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行动纲领,对中国当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二、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科学判断主要基于: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仅2016年就经历了英国脱欧、德国陷入难民文化冲突困境、美国精英政治的落败、韩国政坛的动荡、欧洲各国遭受恐怖袭击等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
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不同制度和价值观博弈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但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面临多种矛盾和风险。
但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阶段,劳动者总体素质大为提高,经济需求潜力和经济供给潜力巨大。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社会生产力,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一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朝信息化与创新驱动方向发展,稳步扩大与提升社会保障范围与力度,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秉承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致力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法制体系得到完善,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从各方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品,实现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化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要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政府要简政放权以释放市场活力,还要完善宏观调控与经济治理机制。
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要提高按劳分配的比例,完善工资制度体系,要健全按要素分配报酬机制。
要综合运用税收等手段,完善收入分配的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主要改革重点为:改进预算管理与监督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五、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提出经济新常态有什么意义?经济新常态指经济发展呈现趋势性变化,转化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新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所处的综合动态优化过程,认识到所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从而有助于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在未来做到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六、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协调推进,由此实现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增长。
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为:一是为了使经济保持强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生产的需求导向,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二是为了提升经济增长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各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换,以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从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七、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具有重大意义:1、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 接近8000美元。
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
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势,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
2、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
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
我国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高速铁路、核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特高压输变电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带动产品和装备走向世界。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科技储备还有待加强,高端人才仍然十分急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障碍迫切需要革除。
八、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转化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村环境,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在城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一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性,鼓励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与资本化。
二是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三是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保障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权益不受损失,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城镇社会保障全覆盖。
九、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
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向城市流动、工业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以工业为主的先进的现代经济与农村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的传统经济并存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影响工业发展,也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新型工业化开拓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广阔空间。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必经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大都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以单中心、圈层式、“摊大饼”的方式扩张,既影响了城市集聚,又影响了城市品质。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新路径、新阶段,既包括人口城镇化,又包括经济结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