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答案-1分解
华东理工大学中特(附答案)(1)
1,新中国成立65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有哪些(主席国庆讲话,)?光辉历程:65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是,中国人民在这个时间段内,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
65年来,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
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
65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身体力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这不仅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促进世界力量平衡作出了重大贡献。
宝贵经验: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
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更大的辉煌。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
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哈工大威海中特答案完整版
第一讲:“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总判断。
但还有另一个判断,即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一个清醒的判断。
根据这两个判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两个意识。
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答:(一)增强机遇意识从世界上说:从全世界发展的形势来看,世界大战还打不起来,所以中国有可能利用这么一个和平的发展时期来进一步发展经济,来缩短我们和世界一些国家的差距。
金融危机之后,整个经济世界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欧盟、日本都非常明显。
在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下,整个全球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围绕着市场、市场贸易、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一系列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充满着机遇。
就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可以看出,今后,我国从国际事务的被领导者就可能成为领导者之一,从国际规则的这种被动的接受者,可能就是规则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另外从国际舆论的挨打者,可能变成一种竞争者,从文化的这种被动接受者可能成为一种多元文化的创新者,所以说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上越来越大,应当说确实处在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崛起的一个上升时期,所以要特别把握住国际上的机遇。
从国内上说:一方面看,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们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逐步的增加,经济结构调整也在加快,市场需求的潜力应该进一步的释放出来,加上劳动者素质的逐渐改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体制活力的增强,所以政府调控能够和处理复杂应变能力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所以我们说中央也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第一条就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亮点;第二点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第三点我们有体系完整的制造业,而且这些制造业能够配套,能够创新;第四点我们海外华人华侨有一个强大的网络,给中国提供了一个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第五点,大中华区经贸互通联系加强,也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七章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意义:(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历史性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现实性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三是有利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有利于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特各专题答案完整版
前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一些问题?(2).向什么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投资,消费,出口拉动。
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
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调整分配结构。
1农村经济改革专题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度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土地资源置配、要素投入、人力资源实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
所以(一)现代农业要求具有进一步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二)现代农业要求有灵活有效的农业金融供给制度;(三)现代农业要求有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四)现在农业要求有不断提升农业人力资本的制度。
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答: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高度集中统一的农业经营方式。
其特点是,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社、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是当时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答:承包的推行所经历的变迁:第一阶段,土地承包权的萌芽阶段(1979 年~ 1980 年)。
这一阶段是包产到组向包产到户初步发展阶段, 土地使用权由队集中使用变为由较小的生产小组分散使用, 但是土地产权还是统一集中在集体手中, 生产小组拥有一定的生产组织权, 因此从本质上看, 还是原体制的缩影,大锅饭仍然存在。
中特答案-1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特理论复习提要一、题型: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5*10 50分3.材料分析题1*104.论述题1*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又依法对极少数人实行最有效的专政,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中特色课后题参考答案
民主政治社会公平先污染后治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等,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基本目标: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中特题目及部分答案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一次科技革命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第一次科技革命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科技革命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第七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第一节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研究第二节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第一节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研究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从以前的认识论转向辩证法。
政治毛中特材料题解析(一)【创意版】.doc
政治毛中特材料题解析(一)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
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任村支书因经济问题查处。
2004年初,村里有1000亩土地被征用,获补偿金1900多万元,在人均发放7000多元后,还剩1000多万元。
如何处理这些集体资产成为村内一个难题。
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牵头组建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相对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上让村民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力。
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员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员一起称为“三委会”。
监委会成立不久,即对村里两口池塘的承包进行了全程监督,结果每口池塘三年的承包价从2.8万升至5.8万元,2005年后陈村举行垃圾清运投标会,村委会主任主持会议,监委会主任到场监督,不到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人对投标公正性表示质疑。
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包括出租土地给广告公司做广告牌、旧粮站出租、经营沙场、村留土地上的杉树出售,以及向上级部门申请到的资金补助等,每一笔都要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
2004年,当年的招待开支是23909元,比前些年下降近一半,村干部再不能拿着发票随便报销了。
在村财务公开栏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简直是胡来,集体的钱像是干部自己的,现在不一样了。
”监委会主任说:“我的职责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程序办事,有没有搞暗箱操作。
”监委会成立以来,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
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
最近的一次换届,村两委成员一个没动,全部高票当选,一次通过。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
研究生中特考试答案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哪些优越性?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
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它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资本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间的利益冲突。
所以“三权分立”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分权和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
第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分立”在中国是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1目录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1)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2)4.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2)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2)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3)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3)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P48) (4)8.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
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 (4)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4)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4)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5)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5)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5)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6)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6)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6)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6)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3.如何在全国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7)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 (7)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8)1.为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8)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8)7.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中特答案1
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探索历程:1、中共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揭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序幕;2、中共九大:否定了八大已经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使“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理论上和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问题,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4、十二大: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邓小平理论成型;5、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6、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知道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7、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8、十七届三中全会:树立社会主义体制下生产资料合理积累的法律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包括: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③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⑤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⑦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⑧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⑩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这十条基本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_1
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中特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5 个)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4、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1/ 3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第一章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标志是其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新局面。
****4、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1、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3、把握这一精神实质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以及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4、这一精神实质贯穿贯穿科学发展观始终,且科学发展观每一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实质。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四大特色:1、实践特色: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2、理论特色: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3、民族特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内在的联系;4、时代特点:把握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与引领时代潮流。
毛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1-12章)
毛中特复习题目第一章辨析: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做出了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2)毛泽东思想井不等同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重要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创、翟秋白、蔡和森、张闻天等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内涵。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人为本是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一根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是因为:第一,全面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协调发展,是指人自身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和主体;第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是围绕着人进行的;第四,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五个统筹”,就是要解决好反腐败和社会公平问题,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所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论述: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丢的,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尽管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中特考试资料(菜鸟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参考答案(菜鸟版)1 请从革命和改革的进程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精神。
从习近平这一讲话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开始落伍了,并迅速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落后就要挨打,文明衰落必然导致民族危亡。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围绕救亡图存,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围绕寻路兴国,展开了千辛万苦的探索。
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具有代表性,但这些运动都没有取得成功。
历史一次次警醒和启迪人们,要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理论,找到能够领导社会变革的先进政治力量,找到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先进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正当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求索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唤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使这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至此,危亡中的中国终于找到指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找到领导社会变革的先进政治力量,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找到实现伟大复兴的先进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这是中国革命征程中一次正确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强大的主心骨,中国社会从此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共产党承载起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发展进步扫除了整个制度层面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1945 年 4 月,党的()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七大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
发展生产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三大作风中,()是最根本的。
理论联系实际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概括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展开。
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在我国,比较早地关注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毛泽东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
创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以人为本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中特课后习题答案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生们的关注,因为它们是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但是,关于中特课后习题答案的话题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提供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样做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并给出一些个人观点。
首先,提供中特课后习题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没有答案作为参考,学生可能会陷入困惑和挫败感中。
而有了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这样的反思和修正过程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答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标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水平。
然而,提供中特课后习题答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答案,而不去思考问题本身。
他们只关注答案,而忽略了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
这种依赖性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削弱。
其次,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抄袭答案,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也无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中特课后习题答案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和指导。
首先,答案应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学生应该首先尝试自己解答问题,然后再对比答案,找出差异和错误。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中特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然而,提供答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通过限制和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答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最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特理论复习提要一、题型: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5*10 50分3.材料分析题1*104.论述题1*2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又依法对极少数人实行最有效的专政,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各民主党派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
坚持这一政党制度,就是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联系起来。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大创造,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举,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坚持这一重要制度,关键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2. 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一、对“四个考验”要有充分准备(一)执政考验执政考验,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考验改革开放考验,核心就是能否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问题。
(三)市场经济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与我们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
(四)外部环境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核心是如何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问题。
二、对“四个危险”要有清醒认识(一)精神懈怠的危险创业难,守成亦难。
和平时期,最大的危险就是懈怠。
长期执政、稳定执政让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取得的成就让党内一些同志有了自满意识,灯红酒绿的环境让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自我。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由早期执政到长期执政,必须高度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
(二)能力不足的危险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总体看,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这也是我们党能够战胜来自经济、政治领域和自然界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依托所在。
但是,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一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仍显不足。
(三)脱离群众的危险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我们党历来有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有的党员干部不自觉成为了资本的代言人,有的甚至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在拆迁、征地、企业兼并、环境保护等方面,扮演了资本的清道夫、急先锋,伤害群众利益、群众感情。
(四)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消极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我们党执政后,一直对惩治腐败现象决不手软。
党在处理腐败问题上的严明、公正,增强了党的团结,维护了党的威信。
但是毋庸讳言,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三、需要增强的意识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换届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中国站在全球发展的立场上对待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特别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上始终承担着自己应负的责任,与世界各国致力于全球环境和气候的治理。
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作出承诺的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
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5.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
(2)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
(3)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就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的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7.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使得利益矛盾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建设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
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权益保障机制。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完善具体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生活环境。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
8.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
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是前提,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是主体,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是辅助。
我们要努力构建起三类制度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在实际运行中高效率地推进。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给生态文明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