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习题解析
初三化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粗盐溶液 B) 水杨酸溶液C) 铁粉混合物 D) 醋酸溶液答案:B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物质。
选项B 中的水杨酸溶液是纯净物,其他选项均为混合物。
2. 燃烧是一种: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C) 不可逆变化 D) 可逆变化答案:B解析: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A) 锂、钠、铝 B) 碳、氧、氯C) 铁、铜、银 D) 铂、金、铜答案:B解析: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碳、氧、氯等,选项B中的元素均为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固体的是:A) 饮用水 B) 溶液C) 空气 D) 铁粉答案:D解析: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在常温下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选项D中的铁粉为固体物质。
5. 纯净水的沸点为:A) 0℃ B) 100℃C) 20℃ D) 80℃答案:B解析:纯净水的沸点为100℃,在常压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二、填空题1. 油和水的混合物可以通过_______分离。
答案:油水分离器解析:油和水的混合物可以通过油水分离器分离,油水分离器利用了油和水的密度差异,让油浮在水上,从而分离。
2.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混合后的产物称为_______。
答案:盐解析: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
3. 燃烧过程中需要的三要素是_______。
答案:燃料、氧气、着火点解析:燃烧过程需要的三要素是燃料、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4. 酸性溶液通常具有酸味和_______性。
答案:腐蚀解析:酸性溶液具有酸味和腐蚀性,可以腐蚀金属和有机物质。
5.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水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而导致的。
三、解答题1. 简述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解析: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中考化学试题解读及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解读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酒精答案:C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种类D. 物质种类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答案:C4.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可以中和盐酸的是()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硫酸答案:B5.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氯化钠答案:A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铁B. 铜C. 银D. 锌答案:D7.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氯化钠答案:B8.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A9.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钠B. 氧C. 铁D. 钙答案:B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1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排在后面的金属。
1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5.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食盐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若氢气的质量为2g,氧气的质量为3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 36gB. 4gC. 8gD. 无法计算4.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A. 铁B. 铜C. 锌D. 铁5.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A. 分子量B. 原子量C. 相对原子质量D. 相对分子质量6.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镁B. 锌C. 铁D. 铜7. 溶液的pH值小于7表示溶液是:A. 酸性B. 中性C. 碱性D. 无法判断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9.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氧化物?A. 水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氧化铁10.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钠B. 镁C. 硫D. 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化学方程式 \(CaO + H_2O \rightarrow Ca(OH)_2\)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
1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1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O \rightarrow 2H_2 + O_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水是________。
14. 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5. 根据化学方程式 \(Zn + CuSO_4 \rightarrow ZnSO_4 + Cu\),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这是一个________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实用文档.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讨论。
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假设复燃,那么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
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假设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假设火焰燃烧的更旺,那么是氧气,假设火焰熄灭,那么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
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
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
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局部的蜡烛仍然是冷的。
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
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
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空气B. 二氧化碳C. 蒸馏水D. 氧气答案:A解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而二氧化碳、蒸馏水和氧气都是纯净物。
2. 以下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铁B. 硫酸铜C. 碳酸钠答案:A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单质,而硫酸铜、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化合物。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水B. 二氧化碳C. 氢氧化钠D. 碳酸钙答案:B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4. 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 硫酸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解析: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硫酸是酸,而氢氧化钠是碱,氯化钠是盐,碳酸钙也是盐。
5. 以下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解析: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氢氧化钠是碱,而硫酸是酸,氯化钠和碳酸钙都是盐。
6. 以下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C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氯化钠是盐,而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碳酸钙也是盐。
7.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水D. 氧气答案:A解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甲烷是有机物,而二氧化碳、水和氧气都是无机物。
8. 以下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水D. 氧气答案:B解析:无机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
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甲烷是有机物,水和氧气也是无机物。
9.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A. 铁B. 氧气C. 氢气D. 铜答案:C解析: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空气B. 氧气C. 水D. 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因此属于混合物。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量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数目C. 分子的种类D. 物质的总质量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 以下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答案:B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4. 以下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答案:C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5.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答案:C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6. 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答案:A解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
7. 以下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答案:B解析: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8. 以下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答案:D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9. 以下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水D. 氧气答案:A解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A .MnO 2和木炭——观察颜色B .CO 2和N 2——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 .Ca (OH )2溶液和稀盐酸——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D .NaOH 溶液和Na 2CO 3溶液——取样,滴加酚酞试液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往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注射器内有液体B .广口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3.用Zn 、ZnO 、Zn(OH)2、ZnCO 3、CuCl 2、盐酸六种物质制备ZnCl 2的方法共有 A .4种 B .5种 C .6种 D .3种4.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 .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
B .测定溶液pH ,先将试纸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C .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D .取用块状固体时,先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
5.阿蕾将少量生石灰加入水中,得到澄清石灰水,该溶液的溶质是( ) A .Ca(OH) 2 B .CaCO 3 C .CaO D .H 2O6.(09湘潭)区分下列常见的各组物质时,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A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B .食盐和纯碱——滴加食醋C .天然气和一氧化碳——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D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7.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不能确定 8.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里,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 B .碳酸钙 C .氮气 D .食盐9.【10桂林13.】下图X 、Y 、Z 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 。
初三化学试题解析及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解析及答案1. 单选题: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铁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氧气、蒸馏水和铁都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而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
答案:C2. 填空题: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为3:2,则生成物C的质量与反应物A的质量比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设反应物A的质量为3m,反应物B的质量为2m,则生成物C的质量为5m。
答案:5:33. 判断题: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解析:金属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水分,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生锈。
答案:正确4. 计算题:实验室用100g的碳酸钙(CaCO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100g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通过摩尔质量计算得出。
答案:44g5. 实验题:请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KMnO4)或分解过氧化氢(H2O2)。
步骤1:准备高锰酸钾粉末和试管。
步骤2:将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
步骤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步骤4: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步骤5:收集产生的氧气。
答案:略6. 简答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解析: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参与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同时也是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介质。
答案:水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是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介质,对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其质量会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无水CuSO4D.生石灰【答案】CD【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B、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变大,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C、无水CuSO4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硫酸铜晶体,质量增大,故此选项正确.D、生石灰能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故此选项正确.故选:CD.【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物质的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主要是了解相关物质的特性,并对相关的现象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Ⅰ.化学用语填写:一个氢原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的化学式.Ⅱ.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和离子等.氯化钠的构成粒了是和,氧气的构成粒子是.【答案】Ⅰ.H;O;N2;MgO;Ⅱ.分子;Na+、Cl﹣;O2;【解析】Ⅰ.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H;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前几名排序为:氧、硅、铝、铁、钙,最多的元素为氧,其符号为: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填:N2;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O;Ⅱ.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氯化钠的构成粒子式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符号分别为:Na+、Cl﹣;氧气的构成粒子是氧分子,其符号为: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干冰可用作制冷剂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变质C.焙制糕点时加入小苏打作发酵粉D.向易变质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答案】B【解析】A、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无毒;B、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毒性、致癌性,用于浸泡食物会人体健康不利;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加热后分解为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无毒;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初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A【解析】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2.A.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B.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答案】B【解析】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A、因为硝酸钾最初不是饱和的,所以刚开始降温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氢氧化钡溶液中有水,故未加入稀硫酸之前,水的质量应大于0;故B错误;C、向氢氧化钠中加水,pH值越来越小,但不会小于7,故C错误;D、一定量稀硫酸加足量的锌会不断放出氢气,直至酸耗尽,氢气量不再变大,故D正确,故选D。
3.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A.H+——沉淀法B.——气体法C.Cu2+——显色法D.——气体法【答案】A【解析】H+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加指示剂或与金属反应有气体生成或与不溶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物等,不能用沉淀法.4.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烟可以兴奋神经、提神,对身体无害B.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会影响他人健康C.香烟的烟雾是一种纯净物D.一氧化碳会阻碍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造成人体内缺氧甚至死亡【答案】D【解析】香烟燃烧可产生几百种有害、有毒的化合物,会给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5.(2014重庆)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努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某校为学生提供的一次“爱心午餐”含有下列食品,其中含蛋白质最少的是()A.炒青菜B.豆腐汤C.红烧肉D.水煮鱼【答案】A【解析】炒青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的含量较少,其他几种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6.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会使蛋白质发生变质的是()A.水B.食盐水C.酶D.甲醛【答案】D【解析】甲醛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使蛋白质变质,也叫变性.7.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就可以与其他化肥区别开的是()A.K2SO4B.磷肥C.KClD.NH4NO3【答案】B【解析】氮肥和钾肥通常均为白色晶体,而磷肥多为灰白色粉末.8.常见的氮肥主要有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A.水B.稀盐酸C.氯化钠D.氢氧化钙【答案】D【解析】氯化铵、硫酸铵与硝酸铵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氨气,而尿素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9.(2014湖南益阳)下列化肥中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的是()A.CO(NH2)2B.KCl C.NaNO3 D.NH4Cl【答案】B【解析】KCl中不含氮元素,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而其他物质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10.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很快就变成了蓝色,肥皂水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2)该牵牛花的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3)将牵牛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________.【答案】(1)碱性(2)能(3)白醋【解析】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而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很快变成了蓝色,说明肥皂水显碱性:牵牛花在酸性、碱性溶液中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牵牛花汁液能用作指示剂;将牵牛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说明该溶液呈酸性,可能是白醋.11.将5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20%B.10%C.5%D.1%【答案】C【解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稀释后的2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所以稀释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2013上海)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图示,甲中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转移50mL到乙烧杯中,此时两者溶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后来向乙烧杯中加入50mL水后,乙烧杯中水的质量增大了,即溶剂质量增大了,但是溶质质量没有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此时乙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正确答案是A.13.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使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C.在50℃与60℃之间,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D.在10℃时,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答案】C【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只能使物质M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使物质M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10℃时,物质M的溶解度约为10g,故在该温度下,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约110g物质M的饱和溶液.14.(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2)①9.210②胶头滴管10mL③细口瓶【解析】(1)由于仍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故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的,且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40g-4g=36g,说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1.09g/cm3×x×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1.09g/cm3×x=10g,由于水的密度是1g/cm3,则水的体积为10mL;②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除了量筒,还需要用胶头滴管;由于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9.2mL,故量取时需要10mL规格的量筒;③液体药品盛放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在广口瓶中,溶液配制完成后,要将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15.关于100g 5%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g水溶解了5g NaClB.5g NaCl溶于95g水中C.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19︰1【答案】B【解析】100g 5%的NaCl溶液含有NaCl的质量为100g×5%=5g,水的质量为100g-5g=95g.溶液中NaCl与水的质量比为5︰95=1︰19.16.现有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温度和体积的水,试管编号及相关数据如下表:________;(2)再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硫酸铜粉末直至饱和,则B中溶液的颜色较C中的________;(3)由此实验可得出:①溶液的浓度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2)浅(3)深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析】对于有色溶液而言,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小,颜色越浅.在A、B、C三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溶质,浓度最大的是A;由于硫酸铜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于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即50℃的C中饱和溶液颜色要比20℃的B中饱和溶液颜色深.17.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A、B、C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________.(2)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________.(3)要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前提下使t2℃时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4)现要配制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9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答案】(1)C (2)A (3)升温(4)30g【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有可能为气体;(2)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A的质量少于B,所以未溶解的固体是A;(3)t2℃时要使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但要使浓度不变,只能升温;(4)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5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50g,则要配制90g饱和溶液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30g.18.用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而增强.【答案】(1)减小(2)吸收(3)降低【解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降低;NH4NO3溶于水,左侧玻璃管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侧玻璃管液面在加硝酸铵后比加硝酸铵前液面上升,说明加活性炭的试管在随温度降低时,压强降得更低,故低温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19.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________(填名称)有剩余.【答案】(1)a (2)稀盐酸【解析】(1)锌比铁活泼,与酸反应速率快,即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质量大,所以曲线a 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2)由图看出,锌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比铁产生的少,铁、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可知,若酸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若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完全反应,铁消耗的酸和产生的氢气质量比锌多.在题图所示情况下,与锌反应的稀盐酸有剩余.20.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故不与稀硫酸反应;金属的导电性强弱与其活动性无关;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不同,因此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铜比银活泼,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21.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金属活动性【答案】C【解析】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其他性质无关.22.(2011潍坊)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请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2)NH3溶于水得到氨水,该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________.②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碳酸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写出高温煅烧碳酸氢钠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或H2O(2)大于(3)①MgCl2+Ca(OH)2=Mg(OH)2↓+CaCl2②CaCl2+Na2CO3=CaCO3↓+2NaCl(4)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5)2NaHCO3Na2CO3+H2O+CO2↑【解析】(1)流程中氧化物为CO2或H2O;(2)氨水是一种碱,碱的pH>7;(3)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逐一完成;(4)同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碳酸化时,Na2CO3未析出;(5)NaHCO3高温时可分解为Na2CO3、CO2和H2O.23.(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答案】A【解析】食用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白醋、白糖、食盐易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24.(2011雅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答案】D【解析】A是溶液的稀释问题,将溶液稀释到原来浓度的一半需加水的质量等于原溶液的质量;B.气体的溶解度只与温度和压强有关;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没有直接关系.25.(2012潍坊)下列生活物品中,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铁锅B.乳胶手套C.不锈钢餐具D.瓷器【答案】B【解析】考查了化学材料的判断.铁锅、不锈钢餐具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瓷器是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作的;乳胶手套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26.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提出问题]葡萄糖的完全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评价](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1条).[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设计](1)2H2O22H2O+O2↑(2)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3)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方案评价](1)否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2)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数据处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为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1.92g,1.08g 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0.96g,产物中共有氧1.92g+0.96g=2.88g>1.92g[讨论交流](1)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控制产生O2的速率,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2)将F换成装有固体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或A、B间加一个空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等)【解析】实验原理是用无水CaCl2和固体NaOH分别吸收葡萄糖燃烧生成的H2O和CO2,根据无水CaCl2和固体NaOH增加的质量得出葡萄糖燃烧生成的H2O和CO2的质量,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H2O中H的质量即为葡萄糖中H的质量,CO2中C的质量即为葡萄糖中C的质量,再将C和H的质量和与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葡萄糖中是否含O元素,进而得出结论.[实验设计]A装置是产生氧气的发生装置,由于从导管出来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装置C前用浓硫酸将水蒸气除去;由于葡萄糖燃烧可能会产生少量CO,因此装置C中用氧化铜将CO转化为CO2,以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方案评价]由于空气中含有CO2,因此,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装置C密闭,使测定结果更准确.[讨论交流]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从通氧气与加热的先后顺序、产生氧气的速率、氧气量的多少、称量D和E装置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该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从F装置的作用考虑,F装置用来吸收外界空气中可能对该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成分,浓硫酸只能吸收水分,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可考虑将浓硫酸换成固体氢氧化钠,这样实验结果会更准确.27.(2013株洲)室温下,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呈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呈________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 (2)红无(3)NaCl、HCl【解析】(1)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此时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的pH应介于12.7与12.5之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酸性,酚酞溶液不变色,应为无色.(3)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显酸性,此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28.将50g 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A.145gB.195gC.196gD.245g【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设稀释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50g×98%=x·20%,x=245g,需加水的质量为245g-50g=195g.29.(2011泸州)现有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________g或蒸发掉水________g.【答案】25 100【解析】使题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也就是变成20%的方法:一是加溶质,设需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200×10%+x)/(200+x)×100%=20%,可得出x=25g;二是蒸发水,设需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y,则:200×10%/(200-y)×100%=20%,可得出y=100g.30.下列产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热固性的是(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度),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P22[实验1-10]现象:(1)试管中有蓝色沉淀出现;(2)试管中的蓝色沉淀转化为黑色不溶物。
P27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P27讨论:如果整个装置密封不好、红磷的量不够或没有等到红磷熄灭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均有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另外,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不能燃烧了,故瓶中还有少量残余氧气。
P29讨论: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
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P30讨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P33习题1.氮气氧气,氮气,氧气 2.(1)B (2)C (3)A (4)C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4、略5.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答案可有多种。
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安静。
P34【实验2-2】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
与氧气反应(而不是与空气里的其他成分反应)。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习(含解析)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
习(含解析)
1.化学变化
2.食盐和蔗糖
3.“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水的电解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燃放烟花
10.煤气燃烧
11.森林失火
1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橙汁榨汁。
2.在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食盐和蔗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正确的解
释是“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在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其中主要由物理变
化引起的是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水的电解。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中不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燃放烟花。
10.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煤气燃烧。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
化的是森林失火。
12.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
学变化,正确应为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初三化学习题解析
初三化学习题解析同步测试⼀、选择题1、⽇常⽣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了物理变化的是()A.蔬菜腐烂B.⾯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锈2、下列各图所⽰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3、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化,古诗句是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烧不尽,春风吹⼜⽣B.千锤万凿出深⼭,烈⽕焚⾝若等闲C.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物质发⽣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C.状态和颜⾊发⽣了变化D.有其他物质⽣成5、纯净的铁是:①银⽩⾊固体;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空⽓中易⽣锈;⑤能导电;⑥可以做铁锅。
上⾯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6、胆矾是⼀种蓝⾊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成为⽩⾊的⽆⽔CuSO4;在⼯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A. 物理性质B. 制法C.⽤途D.化学性质7、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股特殊的⽓味,这种⽓味就是臭氧(O3)的⽓味。
氧⽓(O2)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臭氧与氧⽓是同⼀物质D.臭氧与氧⽓性质完全相同8、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化学变化,后者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蔗糖溶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钢铁⽣锈,碱式碳酸铜是绿⾊粉末C.⼯业制氧⽓,镁带能在空⽓中燃烧D.动植物呼吸,⼆氧化碳能使澄清⽯灰⽔变浑浊⼆、填空题9、下⾯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能蒸发成⽔蒸⽓;②⽔蒸⽓可以变成天空中的⽩云;③⽩云变成了⾬滴或雪花降落到地⾯;④铁矿⽯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燃烧,残余⼀堆灰烬。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的原因:CO 2 + H 2O = H 2CO 3B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 HCl = MgCl 2 + H 2OC .用盐酸和氧化铜反应制氯化铜:CuO + H 2SO 4= CuSO 4 + H 2OD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Cl =2FeCl 3+ 3H 2↑2.下列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正确( ) A .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C .用KClO 3和MnO 2共热制取O 2D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3.A 、B 、C 、D 是四种金属单质,A 能从B 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 ,但A 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相同条件下,C 、D 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 2,且D 比C 反应剧烈。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A 、B 、C 、D B .B 、A 、C 、D C .D 、C 、A 、B D .D 、C 、B 、A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干冰、石油B .水、啤酒C .氢气、氯化钠D .水银、石灰水 6.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安全的是 A .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内C .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D .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7.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是A .活性炭B .金刚石C .石墨D .C 608.小汽车在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会瞬间弹出,在0.01秒内引发下列化学反应:2NaN 3 + NH 4NO 3 ═ 3X↑ + 2Na + N 2O↑ + 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A .NO 2B .NOC .N 2D .NaOH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食盐B .硝酸铵C .蔗糖D .氢氧化钠10.碳单质存在形式多种,用途各不相同,下列图中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二、填空题11.中国航空历经百年飞翔历史,正迎来崭新的空天时代.飞机的部分结构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主要利用了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是 (答一点即可).飞行员经常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他们所穿的服装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为增强耐磨性和弹性,往往加入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 纤维;在营养方面,每天都要食用一定量的鸡蛋、牛奶,这些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为了补充维生素.还要食用一定量的蔬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需施用化肥,在化肥的种类中氨水属于 肥.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与氯气(C12)反应生成空气中的一种单质和一种遇水蒸气能形成白雾的化合物,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价.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乳化作用。
九年级化学试卷及解析分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卷及解析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火焰?A. 碳B. 硫磺C. 铁丝D. 木炭2. 下列哪种物质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A. 铜片B. 锌粒C. 碳酸钙D. 烧碱3. 下列哪种溶液呈碱性?A. 醋酸B. 氨水C. 硫酸D. 盐酸4. 下列哪种气体不支持燃烧?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5. 下列哪种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会放热?A. 硫酸铵B. 氢氧化钠C. 碳酸氢钠D. 氯化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酸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2. 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
()3. 铜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一层氧化膜。
()4. 碘溶于水后会形成蓝色溶液。
()5.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盐和水。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______。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与______反应。
3. 水的化学式为______。
4.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______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酸雨的pH值通常低于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
3. 描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4. 什么是催化剂?举例说明。
5.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理。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10克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变为12克,求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2. 如果实验室中有10%的盐酸溶液500毫升,需要多少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5%)才能完全中和?3. 氨水的化学式为NH3,如果实验室中有100克氨水,其中含有多少克的氮元素?4. 20克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求理论上可以多少克的氢气?5. 50毫升0.1摩/升的硫酸溶液中,含有多少毫摩尔的硫酸?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氯化钠C. 空气D. 氧气答案:C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因此属于混合物。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量是()A. 元素种类B. 原子种类C. 原子个数D. 物质种类答案:C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水D. 铁答案:C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的是()A. 铜B. 铁C. 锌D. 镁答案:A解析: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因此不能与酸反应。
5.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是()A. 直接加热B. 间接加热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D. 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答案:D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使用酒精灯进行间接加热,以保证反应的安全性和效率。
6.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盐酸与氢氧化钠B. 硫酸与氢氧化铜C. 盐酸与氧化铜D. 硫酸与氧化钠答案:A解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7. 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的是()A. 2H2 + O2 → 2H2OB. 2H2O → 2H2 + O2C. 4P + 5O2 → 2P2O5D. 2CO + O2 → 2CO2答案:A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生成的水中氢和氧的摩尔比为2:1,因此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8.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 氧气B. 氮气C. 铁D. 铜答案:A解析: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
初三化学练习题解析
初三化学练习题解析近年来,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三化学练习题进行解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解,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1. 题目:已知氧气(O2)的密度为1.429 g/L,某气体瓶内氧气的体积为500 mL,则该瓶内氧气的质量为多少?解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氧气密度,我们可以得到该气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质量 = 密度 ×体积。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质量 = 1.429 g/L × 500 mL / 1000 mL/L = 0.7145 g。
所以,该瓶内氧气的质量为0.7145 g。
2. 题目:下列哪个物质属于化合物?A. 氧气(O2)B. 水(H2O)C. 金属铜(Cu)D. 纯净水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选项中所给的物质,只有水(H2O)符合化合物的定义,因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
其他选项中的氧气(O2)、金属铜(Cu)和纯净水都属于纯物质,不符合化合物的定义。
3. 题目:下列哪个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最为丰富?A. 氢(H)B. 氧(O)C. 碳(C)D. 铁(Fe)解析: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主要包括氢、氧、碳和铁等。
根据地壳中元素的丰度排名,氧是最常见的元素。
所以,答案是B. 氧(O)。
4. 题目:某种金属在空气中反应生成了一种绿色的物质,这种金属是下列哪个?A. 锌(Zn)B. 铜(Cu)C. 铝(Al)D. 铁(Fe)解析:根据题目中所提到的金属反应生成绿色物质的性质,可以推断这种金属是铜。
在空气中,铜会逐渐与氧气反应生成绿色的铜氧化物。
所以,答案是B. 铜(Cu)。
5. 题目:酸性溶液的pH值一定在哪个范围内?A. 0-7B. 7-14C. 0-14D. 1-6解析:pH值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其取值范围是0-14。
当溶液的pH值小于7时,为酸性溶液;当pH值为7时,为中性溶液;当pH 值大于7时,为碱性溶液。
初三化学练习题答案加解析
初三化学练习题答案加解析1. 题目分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初三化学练习题答案加解析”。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需要为读者提供初三化学练习题的答案,并附上相应的解析。
文章需要以清晰的格式呈现答案和解析,确保易于阅读和理解。
2. 题目正文内容题目一:化学反应式2H₂O →2H₂ + O₂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为多少?答案及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式2H₂O → 2H₂ + O₂可知,反应物水(H₂O)的摩尔数与生成物氢气(H₂)和氧气(O₂)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为2:2:1。
由此可得摩尔比为2:1:1。
题目二:把加热至700℃的K₂Cr₂O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浓炭酸和H₂SO₄,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及解析:将K₂Cr₂O₄溶液加热至700℃时,发生还原反应。
在加入浓炭酸和H₂SO₄后,会产生紫色气体(CrO₂Cl₂)和CO₂的气体释放。
还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K₂Cr₂O₄ + 8H₂SO₄ + 3K₂CO₃ → 3CO₂↑ + 3K₂SO₄ + 4H₂O+ CrO₂Cl₂↑题目三:化学式Fe(NO₃)₃中的硝酸根有多少个?答案及解析:化学式Fe(NO₃)₃中,硝酸根(NO₃⁻)的个数为3个。
这是因为化合物中每个Fe离子与3个硝酸根离子结合。
题目四:关于金属的种类和特性,请简要总结。
答案及解析:金属可以分为两类:有色金属和非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铜、铁、铅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容易被锤打或拉伸成形,且具有较高的熔点。
非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铝、锌、镁等,它们相对较轻,具有一定的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较低,易于加工和形成合金。
3. 总结本文按照题目要求,以清晰的格式给出了初三化学练习题的答案及解析。
每个题目都有对应的答案,并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了解析。
全文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化学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提供了帮助初三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相关知识的信息。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蔬菜腐烂B.面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刀生锈2、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3、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C.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D.有其他物质生成5、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固体;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空气中易生锈;⑤能导电;⑥可以做铁锅。
上面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A. 物理性质B. 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7、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
氧气(O2)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8、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化学变化,后者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蔗糖溶于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钢铁生锈,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C.工业制氧气,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D.动植物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填空题9、下面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集、杀菌、灭藻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答一点)(2)高铁酸钾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存高铁酸钾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是无色、无味、半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热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2、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3、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④D.①②③④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5、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6、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1)空气(2)人体呼出的气体(3)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4)氧气A.(1)(4)B.(2)(3)C.(3)(4)D.(1)(2)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所示,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易溶于水C.不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二、填空题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l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首先由导管_______吸气约15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
(2)然后由导管_______吹气约15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__。
10、下列是某同学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取四只同样容积的集气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四只集气瓶中的气体都是_____色______味的。
(2)分别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人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较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的________,它具有能使____________的性质.(3)分别在另一瓶空气和另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现象是木条火焰_______;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现象是木条火焰_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减少而_________增多.(4)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看到玻璃片上有________出现.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增多.的不同已有了初步了解.请写下你初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D.将氢氧化钠的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的滤纸上称量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l/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上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4、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读数5、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7、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8、用量筒量取20mL水,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是()A.等于20mL B.大于20mL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9、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___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
(3)量取10 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液体的体积____(填“<”、“>”或“=”)10mL。
(4)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_,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_。
1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中,选择相关的仪器,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a所示仪器的用途是____,其名称是_______;(2)过滤一定要用到的仪器_______(填编号),其名称是_______;(3)d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它的用途是_________;(4)用于少量试剂间反应的仪器是________(填编号),其名称是______。
一、选择题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蒸馏水C.冰红茶D.加碘盐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医用消毒酒精B.冰水混合物C.清新的空气D.生理盐水5、小丽同学要做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她选用最合理的试剂是()A.木炭B.铁丝C.红磷D.镁带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的活动D.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7、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8、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不仅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此外,空气还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