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五年级科学 白天和黑夜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案白天和黑夜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科学探究: 2.2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2.1 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 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敢于大胆想象。
1.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夜晚的昼夜的交替轮回、月相的阴晴圆缺以及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及其规律: 1. 第一二课主要认识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
教材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通过从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描述太阳的位置,了解天体位置表述;通过一天的连续观察,进而发现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规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子变化的长短,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在收集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
《太阳钟》一课则侧重于影子变化规律的运用,通过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太阳钟(日晷),发现太阳钟的共同规律――都是利用了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规律地移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制作太阳钟,学会运用这个规律,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又能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白天和黑夜教案
白天和黑夜教案主题:白天与黑夜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并能够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 显示一张白天的图片和一张黑夜的图片。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在白天和黑夜时能看到的不同物体和现象。
- 提问学生关于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的问题。
探索(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份工作表,上面有关于白天和黑夜的问题。
-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回答工作表上的问题。
-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总结(10分钟):- 讨论学生的发现,总结白天和黑夜的主要区别。
-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需要白天和黑夜?”和“哪些活动只适合在白天进行?”- 引导学生思考白天和黑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巩固(2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描述他们最喜欢的白天和黑夜活动。
- 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询问对方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白天和黑夜,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是如何旋转造成白天和黑夜的。
- 让学生进行地球的模型制作,通过模拟地球的旋转,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白天和黑夜的更深入的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地区会有极夜和极昼?”和“夏天和冬天的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结束(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确保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和特征有清晰的掌握。
-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关于白天和黑夜的问题,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扩展活动:- 组织一次户外夜间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黑夜中的观察和活动。
-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有关白天和黑夜的知识。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白天或黑夜活动,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向班级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23篇)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23篇)白天与黑夜教案篇1【活动目标】1、借助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白天、晚上。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3、提高幼儿表现力及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地上画两个大圆圈;白天、黑夜的背景图;白天、黑夜的标志卡片。
欢快的和安静的乐曲各一段。
2、学具准备:白天、黑夜活动卡片若干;自制小老鼠若干;蜡烛、台灯、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1、即使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的情景游戏。
2、分享交流:①小猫什么时候钓鱼?什么时候捉老鼠?②小朋友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二、幼儿感知理解白天、黑夜。
1、幼儿从小筐中挑出蜡烛、灯泡、手电筒、灯笼、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从物体的用途感知白天、黑夜。
2、教师出示标志多种,引导幼儿为白天、黑夜选择标志,并说说白天是怎样的?黑夜是怎样的?3、小结:太阳表示白天,白天的天是亮亮的,小朋友要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爸爸妈妈要上班,去工作;到了晚上天就慢慢地变黑了,月亮也悄悄地出来了,我们在家里就要打开电灯才能看清东西,我们小朋友也要睡觉了。
三、幼儿区分白天、黑夜(出示幼儿《数学》用书第24页)。
下面四幅图中的事发生在白天,还是夜晚?发生在白天,就给太阳涂上颜色,发生在夜晚,就给月亮涂上颜色。
四、小结幼儿上课情况后结束。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2教学目的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和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白夜图景和日出日落对比引出内容。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二、新课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24小时。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解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分和联系。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如何用日常语言解释这些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用于播放科普视频和PPT演示文稿。
2. 手机、相机等摄影设备:用于拍摄实验过程和小组讨论情况。
3. 书籍、资料等辅助学习材料: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方法: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 演示文稿:制作精美的PPT,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白天和黑夜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好奇心。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通过演示地球仪的转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4.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实验,如用小手电模拟太阳,让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评价方式采取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理及相互关系,掌握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图片(课件)。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课件。
3、三球仪。
4、转椅一把。
四、教学过程: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看课件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
(2)提问:①“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3)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应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
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三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教案白天和黑夜
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标题:教案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1. 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 能够识别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3. 理解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卡片展示太阳和月亮。
2. 太阳和月亮的模型或玩具。
3. 课堂黑板或白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白天的图片,并询问学生这张图片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引导学生思考与白天相关的特征和活动。
2. 展示一张黑夜的图片,询问学生这张图片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引导学生思考与黑夜相关的特征和活动。
探究活动:3. 引导学生讨论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和观察。
4. 展示太阳的图片或模型,解释太阳是白天的来源,它提供了光和热。
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并提醒他们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是如何变化的。
5. 展示月亮的图片或模型,解释月亮是黑夜的来源,它反射太阳的光。
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并提醒他们月亮的位置在天空中是如何变化的。
巩固活动:6.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制作一个白天和黑夜的场景。
他们可以使用彩色纸、颜料、贴纸等材料来表达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7. 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太阳和月亮,并标出它们在白天和黑夜中的位置。
总结活动:8. 与学生一起回顾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
9.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并与他们讨论太阳和月亮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形状变化。
他们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不同时间点拍摄太阳和月亮的照片,并比较它们的变化。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巩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并理解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
教学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天文学和天体运动的知识,例如地球自转、公转等。
可以通过观察星星、行星和其他天体来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案标题: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自身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2. 认识到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 探索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和特点。
4. 观察和描述白天和黑夜中的常见活动和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变化。
提问:“你觉得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你平常在白天和黑夜都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索活动:2.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月亮的作用,提问:“你认为太阳在哪个时间出现?月亮呢?你注意到太阳和月亮有什么特点?”3. 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在白天和黑夜中的位置和变化。
4. 介绍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和特点。
强调太阳是白天的主要光源和热源,而月亮则在黑夜中提供柔和的光线。
深化活动:5. 让学生参与模拟实验,利用灯光和球体模型等辅助教具,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以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通过自己调整光源的方向和地球模型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变化。
6.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白天能看到太阳,而在黑夜能看到月亮和星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何影响白天和黑夜的产生。
巩固活动:7. 给学生分发绘画或填图活动表格,引导他们用图画或文字描述自己在白天和黑夜中常见的活动和现象,如吃饭、上学、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等。
8.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分享,以加深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
评估活动:9.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绘图题,考察学生对白天和黑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家庭作业:10. 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以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和特点。
- 灯光和球体模型等辅助教具,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 绘画或填图活动表格,用于学生绘画或描述白天和黑夜的常见活动和现象。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和区别。
2. 掌握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2. 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作用有准确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实物模型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出示一幅太阳和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太阳和月亮的认识。
2. 教师分享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有趣事实,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学习1. 教师播放一个有关白天与黑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他们总结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区别,并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和月亮的作用。
Step 3: 实验1. 教师准备一块白色纸板和一盏强光手电筒。
2. 教师将纸板放在一个房间的角落,学生围成一个圈沿着纸板的投影站着。
3. 教师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纸板上,让学生观察纸板上的明亮区域。
4. 教师移动手电筒,让学生观察纸板的明亮区域的变化,并让学生解释这种变化。
Step 4: 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的不同。
2. 学生描述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Step 5: 小结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
Step 6: 练习1.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于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的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7: 课堂延伸1. 学生利用现有的素材制作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展板,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2. 学生在家与家人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Step 8: 课堂总结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回顾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的努力。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入、观察、实验、总结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案主题: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1.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以及由来。
2.能够描述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并了解它们与白天黑夜的关系。
3.能够简单区分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白天和黑夜的出现时间。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绘本、钟表模型、星空投影仪(可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由来: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
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3.使用绘本或故事讲解白天与黑夜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探究活动(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域(天空、钟表、绘本等),围绕着白天和黑夜的主题进行讨论。
例如,在天空领域,学生可以讨论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及它们的出现时间。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知识讲解(15分钟):1.使用图片和钟表模型,讲解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并解释它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
2.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体验,帮助他们理解至少一个星星在白天和黑夜中的出现时间。
练习活动(20分钟):1.学生自主观察: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钟表或窗外的天空,根据观察结果完成练习题。
2.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练习情况,进行示范性讲解和订正。
强调重点内容并解答疑惑。
拓展活动(15分钟):1.利用星空投影仪(或其他资源),让学生模拟夜晚的星空。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亮度和颜色的星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绘画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夜晚的观察,绘制一幅星星闪烁的夜空。
总结(10分钟):1.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概括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3.对于绘画和观察活动的投入程度。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具体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初步培养学生“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的能力。
⑵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⑶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片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
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
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能猜想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和探索历程。
三、探究新知1.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想一想,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却没有阳光照射。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是白天,在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关于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生: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生: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生: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生: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2.猜想与假设。
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
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1)小组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2.学生能够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3.学生能够掌握白天和黑夜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季节的时间长度差异。
4.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及表达方式来描述白天和黑夜。
教学资源:1.PPT、图片等辅助展示材料。
2.时钟、地球仪等实物。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图片展示夜晚与白天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夜晚与白天的特征。
Step 2: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之后解释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Step 3:学习与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分配一副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场景。
学生根据图片,讨论和比较不同场景下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填写一份小组讨论表格,总结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Step 4: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全班汇报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差异的原因,并总结影响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因素。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利用时钟和地球仪等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一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差异以及相关表达方式。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与白天和黑夜相关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的书面作业,要求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白天和黑夜的文章。
可以要求他们描述自己对白天和黑夜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
Step 8:课堂结束(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白天和黑夜的发生和变化,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11、认识白天和黑夜,了解知道白天、黑夜的主要特征。
2、在快乐的游戏中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多媒体课件2、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图各一张、画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图片若干。
3、幼儿游戏操作卡片若干(约每人一份)、游戏大转盘一个。
一、“白天真热闹”,通过小视频认识白天及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出示手偶太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玩?白天到了,都有谁会和太阳公公一起玩?2、观看小视频,了解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提问:太阳公公出来了,白天到了,都有谁醒来了?3、出示白天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白天真热闹”二、“黑夜静悄悄”,通过小视频认识黑夜及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1、出示手偶月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黑夜到了,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呢?2、观看小视频,了解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提问:月亮婆婆出来了,黑夜到了,都有谁睡着了?3、出示黑夜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黑夜静悄悄”三、通过多个快乐游戏,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1、快乐大转盘:通过大转盘旋转,辨别图片内容是白天还是黑夜提问:这是白天还是黑夜的秘密?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谁能帮小象找一个白天(黑夜)的秘密?2、找“白天”和“黑夜”:幼儿每人从大口袋里摸一张图片,同伴间交流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拿的是白天还是黑夜的小秘密,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找“太阳”“月亮”。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中小朋友的活动,选择判断应该粘贴太阳还是月亮。
4、游戏“太阳和月亮”:幼儿每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手偶,教师手持图片,边走边念儿歌,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然后高举太阳或月亮。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
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活动准备:1.课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
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
活动过程: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出自:屈;老.师"可点击“白天黑夜的轮换”。
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
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
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
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
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
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与展示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
活动反思: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
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二」活动目标:学会儿歌,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第一篇:《白天和黑夜》教案2《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2 知识与技能:·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民主导学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
给予表扬与鼓励。
(3)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2. 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3. 掌握一些与白天和黑夜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包括太阳、月亮等。
2. 课堂实验材料,如一个光源(手电筒或灯泡等)。
3. 视频或音频资源,如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短片或歌曲。
教学过程:1. 惹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一张白天的图片或使用光源照亮教室,引起学生对白天的注意。
2. 引出问题:询问学生,他们对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观察和经验。
3. 定义白天和黑夜:解释白天是太阳升起到西方山脉上方的时间段,黑夜是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段。
4. 观察实验:打开或关闭教室的灯光,观察光源对教室的明亮程度的影响。
解释光的来源和太阳在白天提供光源的原因。
5. 图片展示:展示一张夜晚的图片或图示,让学生观察黑夜的特征,如星星、月亮等。
解释月亮是夜空中的物体,只有在夜晚可见。
6. 观察实验:使用一个光源(手电筒或灯泡等),在光照条件下观察物体的亮度变化。
解释光的传播和影响。
7. 视频或音频资源:播放一个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短片或歌曲,增加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和记忆。
8. 总结复习:与学生一起回顾白天和黑夜的定义、特征和形成原因。
拓展活动:1. 绘画活动:让学生绘制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想象图,分享并讨论他们的作品。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白天和黑夜的角色,通过对话展示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日出或日落的地点,亲身体验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4. 探究太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以及它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参与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结果的问题。
2. 参与课堂讨论并分享对白天和黑夜的观点。
3. 完成绘画活动或角色扮演任务。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白天和黑夜相关的主题,如季节变化、阴影产生、天文现象等,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够向他人解释其特征和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 教学难点: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白天和黑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他们能否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说出自己的判断标准。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为什么太阳会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3.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并解释太阳的运行过程。
4. 分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至少有四名学生。
b. 发放图片卡片,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拿到一张图片,然后根据图片描述白天或黑夜的特征。
c.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5.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6. 拓展活动:a. 引导学生思考:你曾经在白天和黑夜做过什么事情?你觉得白天和黑夜有何区别?b.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在纸上,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c.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给全班。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过程,并与家人讨论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变化。
下节课学生需要将观察结果和讨论结果写成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够向他人解释其特征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分组活动和拓展活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关注大自然、积极思考的能力。
白天和黑夜教案
白天和黑夜教案
课题:白天和黑夜
教案内容:
1. 教学目标:
- 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 掌握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准备:
- 视频或图片关于白天和黑夜的资源;
- 学生课件。
3.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白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白天的认知和感受,并让他们描述白天的特征。
(2)教学:通过展示一张黑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黑夜的认知和感受,并让他们描述黑夜的特征。
(3)引导: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讨论,如白天有阳光、蓝天,而黑夜有星星和月亮等。
(4)巩固:展示一系列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的特征判断
是白天还是黑夜,并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原因。
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图片的特征,分析出白天和黑夜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5)拓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转变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小球体,让学生假装是地球,围着一个光源(代表太阳)旋转,观察小球体不同时刻接受光线的情况。
4. 总结:总结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并强调白天和黑夜的重要性,以及各自的特点和活动。
5. 反思: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效果好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白天和黑夜 教案
白天和黑夜教案教案标题: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征。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太阳和月亮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空变化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白天和黑夜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及特征。
2. 太阳和月亮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3. 观察和描述天空变化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太阳和月亮。
2. 天空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绘画用纸和颜料。
4.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太阳和月亮,引发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探究活动:1. 让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包括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征。
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进行展示。
2. 引导学生注意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与白天和黑夜联系起来。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并与同伴分享。
知识拓展: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太阳和月亮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2. 解释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使其成为白天;而太阳下山后,地球被月亮的光线照亮,形成黑夜。
3. 引导学生思考白天和黑夜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如白天可以进行各种活动,而黑夜可以休息和观察星星等。
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绘制一幅白天和一幅黑夜的画面,并在画面中标注太阳和月亮的位置。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绘制的画面,分享给其他小组。
3.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总结活动:1. 回顾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及特征,以及太阳和月亮对它们的影响。
2. 强调白天和黑夜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白天和黑夜的问题,并给予解答或引导。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连续几天的天空变化,并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第一单元白天和
黑夜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白天和黑夜?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2.2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2.1 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 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敢于大胆想象。
1.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夜晚的昼夜的交替轮回、月相的阴晴圆缺以及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及其规律:
1. 第一二课主要认识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
教材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通过从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描述太阳的位置,了解天体位置表述;通过一天的连续观察,进而发现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规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子变化的长短,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在收集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
《太阳钟》一课则侧重于影子变化规律的运用,通过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太阳
钟(日晷),发现太阳钟的共同规律——都是利用了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规律地移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制作太阳钟,学会运用这个规律,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又能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2.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在研究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之后,让学生通过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以了解昼夜的变化成因。
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最后让学生关注科学史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而真正解开这其中的奥秘的才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所以,引领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做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会让孩子领略到宇宙的神奇和伟大,同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3. 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
这一课主要研究夜晚的月亮,通过组织孩子们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无论是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对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与有意义。
4. 认识由于昼夜变化而引起的生物节律现象。
这一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
这些现象虽然也是学生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发现这些平凡的小事中的不平凡。
本单元就是从观测太阳开始,通过让孩子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亮每天的变化后面隐藏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也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教学安排
1、《太阳和影子》 2课时
2、《太阳钟》 1课时
3、《昼夜交替》 1课时
4、《看月亮》 2课时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课时
6、《单元总结》 1课时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影子
光源
影子的产生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
高短
太阳影子温度
低长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3、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西东)
4、看月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2、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
3、意识到如实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
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4、看月亮
学生板书月相的排列顺序
(两种情况)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6 单元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记录现象。
2 能对收集观察的的资料进行总结,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变化规律。
2 知道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敢于大胆想象。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影子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2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3 太阳钟的记时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记录的影子及月相变化情况。
前面收集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自制的太阳钟。
教学过程
板书
6 白天和黑夜
太阳与影子昼夜交替月相变化
影响动植物及人
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