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解读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4管理要求4.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
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如下:(1)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3)接受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4.2、工作人员职责如下:(1)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
4.3、设备设施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包括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
5宣教和培训5.1工作人员培训(1)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1.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2. 门急诊:医疗机构中提供初级诊疗、急诊和专科诊疗服务的部门。
三、管理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门急诊感染防控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防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患者的筛查和分诊工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特殊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5.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医务人员的培训和防护工作,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四、宣教和培训1.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门急诊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门急诊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确保其掌握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入职医务人员和实习生的感染防控培训,确保其熟悉门急诊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监测与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感染监测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分析和报告。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门急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门急诊感染事件,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六、预检分诊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检分诊台,由专业人员进行患者的初步筛查和分诊。
2. 预检分诊人员应当掌握传染病识别和分类知识,提高疑似传染病患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对预检分诊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七、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明确: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推广感染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监督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
2.感染管理人员的建设: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感染管理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3.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应合理规划和设置门急诊部分的空间布置、通风设施、消毒设备等,以满足感染管理的需要。
4.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医院应对进入门急诊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相关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技术、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等。
5.患者管理:门急诊医院应制定患者管理的相关流程和规范,包括患者的分诊、隔离、感染风险评估等,以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6.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门急诊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并及时报告相关数据,以便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7.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与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8.感染事件的管理和处理:对于感染事件的发生,医院应及时进行调
查和分析,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隔离措施、病区封控、患者追踪等。
9.感染管理的质量评价和改进:医院应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质
量评价和改进,包括感染发生率的分析、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
估等,以不断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10.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遵守:医院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卫生部门制定的感染管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
合法性和规范性。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科室。
一、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培训、监测、调查和处理等工作。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措施。
二、宣传教育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护理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感染控制技能。
三、监测与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开展病例分析和总结。
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途径、控制措施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四、预检分诊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检分诊处,对来院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预检分诊制度,明确预检分诊的职责和流程,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疗机构应当对预检分诊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传染病患者的能力。
五、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了确保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的工作安全和患者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流程,有效防控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要求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每个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都应当配备专门的感染管理人员,制定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预案,定期进行感染管理培训,并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
二、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1. 门急诊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2. 门急诊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3. 门急诊医院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如有效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
4. 门急诊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处理,防止感染传播。
5. 门急诊医院应当建立感染信息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和统计分析,为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评估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同时,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考核和监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对感染管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合规行为和事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出台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范,不断完善感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隔离与防护措施
根据传染病疫情和感 染性疾病特点,制定 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 施。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 护意识,正确使用防 护用品,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 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 治疗措施,防止疾病 传播。
医疗废弃物处理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明确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运
送、贮存和处理流程。
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明确职责分工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 工作有人负责、有落实、有考核。
定期召开会议
定期召开专门工作小组会议,研究 解决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 重大问题。
强化培训教育与宣传倡导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的需要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
训内容、时间、方式等。
将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 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 励。
及时整改问题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 改和改进,确保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 进和提高。
05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施 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感染发生率
01
评估门急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以及
开展多种形式培训
通过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形 式,对医护人员、保洁人员等开 展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
和技能的培训。
加强宣传倡导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 号等渠道,加强对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倡导,提高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完善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
制定完善制度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完善 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引言门急诊医院是医疗机构中接受就诊人数较多的部门,因此感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
二、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感染管理是门急诊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的感染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提升医院的声誉和可信度。
因此,建立标准的感染管理规范对门急诊医院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三、感染管理规范内容1. 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手卫生和器械消毒消毒规范操作,做到洗手、戴口罩、穿手套等,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在门急诊医院工作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2. 患者管理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门急诊医院需要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有效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3. 环境卫生管理门急诊医院需要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消毒,保持医疗环境清洁整洁。
特别是在医疗器械、药品储存、等待区等地方,要做到定期消毒和清洁,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4. 医疗废物管理门急诊医院需要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机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将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并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四、感染管理规范的监督与评估门急诊医院要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操作水平。
五、结语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门急诊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才能提高门急诊医院的服务质量,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希望门急诊医院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不断提升感染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01
包括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等
,确保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强化管理力度
02
通过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等手段,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
行。
及时更新和修订制度
03
根据国家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相关制度,确
保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对监测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及时报告感染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 时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调查和分析,确定感
染源和传播途径。
如发现有爆发性医院感染事件, 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并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05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 改进
定期自查,及时整改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自查
由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门急诊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 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和解决。
持续改进
根据自查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
06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典型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医院成功防控一起院内感染事件
背景介绍
某医院发生了一起疑似院内感染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详细经过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可能接触者进行 密切观察。同时,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遏制了 院内感染的扩散。
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配备充足的专职人员,明确职责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设施
门急诊区域应配备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纸等。洗手设施应方便患者和医 务人员使用。
手卫生时机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后,均应进 行手卫生。
反馈与改进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患者反馈,对 管理规范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4
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清洁和消毒管理
清洁和消毒频次
清洁和消毒效果监测
门急诊区域的地面、台面、门窗等应 定期清洁,并保持干燥。接触患者后 的高频接触表面应及时消毒。
定期对清洁和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 保达到消毒标准。
清洁和消毒方法
培训覆盖面有限
02
感染管理培训未能覆盖所有医护人员,部分人员对感染控制知
识掌握不够。
监测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03
缺乏有效的监测与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染管理中
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加强执行力建设
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 管理规范的执行力。
建立监测与反馈长效机制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完善反馈机制,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管理中的问题。
改进措施实施
落实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 进行监督和评估。
持续质量改进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06
培训与宣传
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对象
门急诊医护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及 家属等。
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预防与控制措施 、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等。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门急诊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门急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门急诊医院感染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门急诊医院感染的监测、预警、调查、处理等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门急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用药的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范,防止药物感染。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患者的管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四章培训与宣传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门急诊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门急诊医院感染的宣传,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知水平。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范围及相关要求,以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是患者就医最为常见的场所之一,因此对其感染管理的规范尤为重要。
首先,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院感监测:门急诊医院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各类院内感染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院内感染事件。
2. 感染预防控制:门急诊医院应制定并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灭菌等措施,有效阻断院内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3. 患者隔离管理:对于患有传染病或具有明显传染性的患者,门急诊医院应设立隔离病房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防止其传播病原体。
4. 人员健康管理:门急诊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不具备传染风险。
5. 医疗设备管理:门急诊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消毒灭菌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另外,本标准还规定了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1. 门急诊医院应配备专职院感医师和院感护士,负责院内感染监测、预防控制和处理工作。
2. 门急诊医院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院内感染知识、感染控制技能等内容,提升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水平。
3. 门急诊医院应建立院感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院内感染事件,并进行溯源调查和风险评估,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门急诊医院应建立院感档案,详细记录院内感染监测数据、预防控制方案、培训记录等信息,以备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和评估。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院感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受到院内感染的威胁。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规范,才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希望各家医疗机构能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切实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
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 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和整改。
谢谢观看
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等方面 的具体规定。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并 采取相应措施。
3
完善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 控意识和能力。
03
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数据分析与改进
数据分析
医疗机构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门急诊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和高风险因素 ,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改善通风 系统、提高消毒灭菌质量等,以降低门急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定期对改 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遵循防护用品更换规范
门急诊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 确保其清洁、干燥、无破损。
遵循患者转运和安置规范
门急诊医务人员应遵循患者转运和安置规范,确保疑似或确诊感染 的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转运和安置。
04
门急诊医院感染监测与 报告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内容
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使用中的消毒剂、医疗器械、一次性 使用医疗用品等。
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
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包括洗手、手消毒等措施的
依从性和效果。
持续改进措施
培训教育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 院感染管理培训,提高 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2018.11.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 2009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5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9、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大方县人民医院 生命绿洲 健康家园
1、范围(门、急诊)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以下简称门急诊)医 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和报告、预检分诊、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医疗废物处置等。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大方县人民医院 生命绿洲 健康家园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8.2.1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 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和防护 服等),见附录 B,并符合 WS/T 311 的要求。 8.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如下: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大方县人民医院 生命绿洲 健康家园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大方县人民医院 生命绿洲 健康家园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 • • • 8.3 安全注射 8.3.1 医务人员应掌握治疗和用药的指征。 8.3.2 注射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注射装置。 8.3.3 对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时宜使 用安全注射装置。 • 8.3.4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 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应 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 8.3.5 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应及时放入符合规 范的锐器盒内。
感染控制,你我同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大方县人民医院 生命绿洲 健康家园
5、 宣教和培训
• 5.1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 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 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 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及时更新;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科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人员和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业务院长、感染管理科、门急诊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第六条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制定门急诊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定期对门急诊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门急诊感染管理工作,负责门急诊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指导,监督门急诊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处置等方面的规定,确保门急诊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医疗设备、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使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门急诊患者的管理,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第四章感染监测与报告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门急诊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门急诊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问题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其职责;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b)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c)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4.1.2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 d)门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录 A)、 e)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f)门急诊清洁和消毒制度; 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g)门急诊预检分制度; h)门急诊隔离制度; i)门急诊个人防护制度; j)门急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k)门急诊职业暴露报告处置制度。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
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
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7 预检分诊
7.7 经预检为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 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8 设置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 医疗机构应设置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 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医疗机构不具 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
7 预检分诊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7.4 传染病的预检。
医疗机构在门急诊可通过挂号时询问、咨询台咨询和医师接诊时询问
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在必要时,可建立临时预检点(处)进行预
检。
7 预检分诊
7.5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备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等,以便随时取用。 7.6 医师接诊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11
5 宣传和培训 a)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 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等及时更新;
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5.1.2 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d) 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e) 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 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
12
5 宣传和培训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3 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 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5.1.4 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 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13
5 宣传和培训
5.2 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5.2.1 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 5.2.2 宣教内容宜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5.2.3 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 对确诊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26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5 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8.5.1 应遵循WS/T 512-2016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
进行清洁与消毒。门急诊环境按污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区:
27
序号
1
分 区
具体位置
轻度环境污染风 门急诊办公室、门急诊药房内部、挂号室内部等区域; 险区域 中度环境污染风 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心 险区域 电图室、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
25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4 医用物品的管理
8.4.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 行消毒。 8.4.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 8.4.3 按照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 技术规范等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并符合WS/T 367要求。
5.2.4 宜对留置透析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
的患者和家属宣 监测内容与频率
6.1.1 可根据WS/T 312的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 染病例的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6.1.2 宜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 法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
10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3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4.1.4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 果,做好相应记录。
23
表B.1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要求
个人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传播途径 帽子 外科口罩 防护用品类别 手套
注1:“+”指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b) 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 注 2:“±”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a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用 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b品,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人防护用品; 大面积接触患者或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摘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cc) 接触霍乱、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dd) 为疑似或确诊感染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接触 SARS、人 e)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24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构诊疗。
7 预检分诊
7.9 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 从事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接诊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
如怀疑其患有传染病时,应依据其传播途径选择并使用适宜的防护
用品,并正确指导患者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要求。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1 手卫生 8.1.1 手卫生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 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 b) 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换药室、皮肤科、 烧伤科、耳鼻喉科、妇科、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应设置流动水洗 手设施和干手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流动水洗 8.1.2 手卫生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手设施和干手设施。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 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4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
16
6 监测与报告
6.3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6.3.1 发现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 告制度进行报告。
6.3.2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 6.3.3 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WS/T 524(医院感染暴发 控制指南)的要求及时报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 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 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 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WS/T 511-2016,定义3.4]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 感染管理规范》 重点解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院
王庆丰
1
2
目
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管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要求 5 宣教和培训 6 监测与报告 7 预检分诊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9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10 医疗废物处置
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
2
3
采血室、换药室、穿刺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 高度环境污染风 科诊室、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 险区域 门急诊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
28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5 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8.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接触传播 a a b c + ± — ± + ± — ± 预防措施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 8.2.1 飞沫传播 d c + + ± + + + ± ± 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和防护服等),见附录 B , 预防措施 并符合 空气传播WS/T 311的要求。 d c + — + + + + ± ± a) 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穿脱方法参照WS/T 预防措施 8.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如下: 311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