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苏幕遮》高考诗歌精读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秋日思乡情浓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秋日思乡情浓1. 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 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3.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指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追旅思(sì):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指旅居在外的愁思。
4.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他参与过多次改革,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范仲淹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而著名,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5. 背景故事公元1040年春天,范仲淹因众望所归被宋仁宗召回京师,七月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八月兼知延州。
此后四年间,范仲淹身处边塞主持防范西夏军事。
在某个秋日里,面对边塞的萧瑟风光,他心中泛起一股强烈的乡思,愁断肠,忍不住挥毫而作一曲《苏幕遮》。
6. 古诗讲解《苏幕遮》是范仲淹秋日旅途思乡之作。
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翠烟、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的辽阔苍茫景色,词人触景伤怀,抒写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故里的深情。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合集8篇)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合集8篇〕篇1:《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思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作品原文苏幕遮·怀旧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⑵。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⑶。
黯乡魂⑷,追旅思⑸,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品注释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土,因此,这两句有感慨故土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作品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土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抚慰。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专业9篇)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专业9篇)《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某,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苏幕遮⑴碧云天,黄叶地,秋某连波,波上寒烟翠⑵。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⑶。
黯乡魂⑷,追旅思⑸,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某的寒烟。
烟本呈白某,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某。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某”。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俩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导语:《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苏幕遮·碧云天》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翠:*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的寒*。
*本呈白*,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1,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音an):心情忧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旅思(音si):客中情思。
与上文“乡魂”为互文,一意两笔。
【译文】白云飘去,万里云空澄碧,黄叶飘去,覆盖苍茫大地。
秋色连着烟波,波上寒烟翠绿。
斜阳辉映山峦,水波接连天际。
无情无思伸向斜阳之外的唯有芳草萋萋。
思乡的魂梦呵,追随着旅程,令人忧郁。
夜夜难眠,除非好梦留人在乡梦里。
明月朗照高楼之际,不要独自凭倚。
酒入愁肠,也化作相思的泪滴。
【赏析】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上阕多用丽语,碧云、黄叶、翠烟、斜阳,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意境壮阔、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起句写秾丽阔远的秋景,字里行间暗透出一种掩抑不住的乡思。
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云天、叶地两个角度描绘塞外那种苍茫寥廓的秋景。
天游碧云、地满黄叶,画面苍丽,意境萧飒。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烟翠”中“寒”字既突出了翠色的烟霭特征,也写出了秋色寒意浸人的感受。
紧接着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词人的情思随着景物的前展而延伸到了想象中的天涯。
尤其“情”字的出现,更为全词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折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紧承上阕所写的芳草天涯词境,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抒发作者无限的羁旅愁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显现出主人公羁泊异乡的时间之久和乡思离情之深。
“夜夜除非”两句写出了作者夜里除睡时偶然的好梦外,别无其他的慰藉。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苏幕遮·怀旧》是范仲淹的一首著名的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欢送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注释: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苏幕遮·怀旧》译文1: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单独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译文2: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
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
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范仲淹《苏幕遮》赏析《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词。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范仲淹《苏幕遮》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赏析,欢迎参考!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一】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
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
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
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来塞外景物图。
“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
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开篇三句,作者以大手笔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秋景图:碧云、黄叶、寒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调清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宁静。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三句描绘了斜阳映照山峦、秋水接天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然而,“芳草无情”一句却突然转折,暗示了家园的遥远和思乡之情的深沉。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这三句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在家乡之外的夜晚,他常常魂牵梦绕,难以入眠,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片刻的慰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三句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他登上高楼,看到明月当空,不由得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饮酒消愁,但愁绪却如酒入愁肠,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整首词以景开篇,以情结尾,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碧云天”“黄叶地”“芳草”等意象,都具有浓郁的秋意,给人以凄凉之感;而“乡魂”“旅思”“相思泪”等词语,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使全词更具感染力。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秉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积极推行改革,但却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多次被贬谪。
这首《苏幕遮·碧云天》正是他被贬谪期间所作,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苏幕遮·碧云天》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佳作,也为范仲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赏析一】: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那么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
“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方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
“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
全词意境壮阔,构思谨严。
情景交融,缠绵婉曲。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
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与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与赏析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惠言评此词谓“此去国之情”(《茗柯词选》),黄苏也认为这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词里的表现,而不可泛泛作儿女之情看(见《蓼园词选》)。
其实,范仲淹作为一代名臣、杰出的政治家,也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
许昂霄《词综偶评》诧异于“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是不了解范仲淹的丰富人格所形成的偏见。
李佳的见解较为通达,他说:“才人何所不可!”(《左庵词话》)上片写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此四句极写秋天景色的浓烈。
“碧云天,黄叶地”,天、地,高、下相对,有俯仰之势;蓝天,黄叶,绿波,色彩对比鲜明醒豁。
这是从大处落笔,展现了一派际天极地的高远境界。
“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点明时间已是夕阳西下。
斜阳照映山水,山、水、天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秋色充溢天地。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是一转折,前面所写都是作者身临目遇的实景,而“斜阳外”的“芳草”,则超出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带有想象的成分,是虚景。
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因此,这里的“芳草”已不是泛泛景语,可视作诗人借以抒情的符号。
言其“无情”,反衬出词人的“有意”。
至此,写景已经向抒情自然过渡了。
下片着重抒情。
“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似乎是由上片的“芳草无情”逼出,“乡魂”和“旅思”互文同义,羁旅行役的愁思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这种乡愁缠绕着作者的心,使他黯然神伤。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睡梦可以驱散乡愁,梦里还能够“一晌贪欢”,聊解思乡之情。
但是说“除非”,说明“好梦”不可得。
作者为乡愁所挠,欲睡不能,只得登楼远眺,试图以美景来排遣愁怀。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赏析《苏幕遮·怀旧》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幕遮·怀旧》原文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词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词鉴赏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
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鳎?慌汕啻洹I椒澹?痴兆怕淙盏挠嗷裕惶煊睿??幼糯蠼?牧魉? N耷榈姆疾莅。
范仲淹《苏幕遮》词作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词作赏析如下:“碧云天,黄叶地。
”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词人用这两句来定下全词抒发羁旅乡思的感情基调。
一般人看到秋天的景象,往往会发出悲秋的感叹,但词人下面写的景象,无一字表现出萧瑟的气氛,而是异彩纷呈。
于是,我们看到湛蓝湛蓝的天空,看到金黄金黄的满地枯叶。
这湛蓝、金黄,显然是经过词人主观上的夸张渲染。
接着“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寒”字将烟气与水波结合,给人以惊秋之感。
“翠”字,虽然和“暮霭沉沉”相对立,但从全词看并不是矛盾的。
如用翠玉来比喻暮霭,不但形态相似,而且可以引起对珍贵事物的联想。
再加“翠”字,便觉秋意更加浓重了。
下面两句是点睛之笔,“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本来是由“碧云天”写到“黄叶地”,再写到“波上寒烟翠”,景物由远而近,由高而低,使视野里的所有事物都容纳进词中。
而“山映斜阳”句一转,又把视野拓宽到遥远的天边。
但“芳草无情”句,又一下子将视野缩短到斜阳映照下的芳草上。
芳草延伸到极远的地方,明明视野开阔了,偏说它无情。
但这也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未必真是无情。
最后结上“更在斜阳外”,把想望中的东西硬是放到了视线达不到的领域。
“夕阳”和“芳草”都有象征意义。
宋玉《九辩》里有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人张炎《解连环·孤雁》里有一句“数声啼冷长安(京城)秋”,都是以秋日夕阳下山作为描绘秋天景象的侧重点。
而《楚辞·招隐士》里有一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崔颢《黄鹤楼》里有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都是以秋日的芳草作为和人的愁思相对立的自然景物来描绘的。
从芳草和斜阳的对比中,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词人的一腔乡思之愁。
这首词气魄阔大,意境深远,措辞贴切,超然于物外,真不愧是一首抒情佳作。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阅读及答案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阅读及答案范仲淹《苏幕遮》诗词阅读材料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阅读题题目13.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14.“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范仲淹《苏幕遮》诗词阅读题答案13.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评分:本小题2分。
答出4个意象得1分,“色彩斑斓的秋景图”1分,意思对即可。
14.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评分:本小题3分。
抒情方式1分,思想情感(怀乡之情、羁旅之思)2分,意思对即可。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及赏析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及赏析《苏幕遮·怀旧》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sì):羁旅之思。
8、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8、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肃飒悲凉的“黄昏秋色图”,(1分)“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1分)9、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分)表达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1分)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唐诗宋词选读范仲淹《苏幕遮》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始称“曲子”或曲“子词 ”,因句
子长短不齐,故又长称短“句
又诗称余为“
”。
”,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
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组成:
1.词牌 每首词都有一个 曲调名称 ,叫“词牌”,
如“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等。词牌规定
着这首字词数的、句数
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 好梦相随,别感凄恻。
(2)、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 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 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 高楼 酒 愁肠 相思泪
赏析: 倚楼之孤影,带
酒之泪痕,刻画出思 乡之旅人,形象鲜明, 很有感染力。
七、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 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 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幕遮
范仲淹
三、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和相关情 况。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 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 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 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 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 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多为小令)、 双调 (两片,上下阕)、三叠(三
片)、四叠(四片)等。
一、课前小练笔: 请同学们填空。
碧云天,黄花地,( 泪。 (《长亭送别》王实甫)
) 总是离人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范仲淹《苏幕遮》高考诗词鉴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范仲淹《苏幕遮》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B.上片秋景之黯淡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非常契合;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C.词人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为思乡怀旧步步铺垫,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D.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
15.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D项,“下片直抒离愁”分析以偏概全,下片抒情,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
第一句点出“乡魂”“旅思”,直抒胸臆;二、三两句用梦魂难接、休倚高楼衬托相思之苦;最后一句借酒浇愁,愁至高潮,写出相思之深。
15.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
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古诗鉴赏
1222 1115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