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

摘要:

目的:分析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1990-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结果:78例病例涉及变态反应、继发感染、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反应等,以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

结论: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应重视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的合理使用,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尤其应注意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ADR过敏性休克,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目录

1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基本概况 (5)

1.1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特点 (5)

1.2 青霉素类抗生素发展简史............................. (5)

2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情况 (5)

2.1 性别、年龄分布 (5)

2.3 用药情况 (6)

2.2 既往药物致ADR史情况 (6)

2.4 ADR发生时间 (6)

2.5 ADR临床表现类型 (6)

2.6 ADR转归 (7)

3讨论 (7)

3.1 ADR与机体因素的关系 (7)

3.2 与用药情况的关系 (7)

3.2.1 给药途径 (7)

3.2.2 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8)

4 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防治 (8)

4.1不良反应.......................................................... . (8)

4.2 防治方法 (8)

5结语 (9)

6参考文献 (9)

引言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医学上的注射用药。别名有舒他西林、优力新、舒氨新、优立新、舒氨西林、氨苄西林- 舒巴坦。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系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其作用特点是广谱,不耐青霉素酶。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特别是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等。本文对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78例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探讨其引起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概况

1.1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特点

青霉素类和青霉素类的母核不同,但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青霉素的特点是广谱、高效、耐酶,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稳定,过敏发生率低,使用安全。

1.2 青霉素类抗生素发展简史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非常迅速,自1945年Brotzu从撒丁海岸阴沟出口处分离得到一株头孢子菌后(其中组分包括青霉素N和青霉素P(甾体化合物,只抑制G+菌)[1],1955年Newton和Abraham又分离出对酸稳定,且不被蜡样芽孢杆菌与金葡萄的青霉素酶水解的青霉素C,但抗菌作用不强。1962年研制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青霉素—头孢噻吩(Cephalothin),对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有良好作用,且对青霉素酶稳定。1967年出现了第一代口服青霉素—头孢氨苄(Cephalexin)。1969年第二代青霉素—头孢孟多(Cefamandole)问世,抗革兰阴性菌明显优于第一代。到1981年便出现了抗菌谱更广,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的第三代青霉素—头孢噻肟,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不如一代、二代[2]。于是1992年便有了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作用都很强的第四代青霉素—头孢匹罗等。

2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据美国和欧洲11764例资料,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到10%,其中仅0.7%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注射部位疼痛约3.6%,腹泻、恶心等反应偶有发生,皮疹发生率1%~6%。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增高。极个别病例发生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3]。

以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国内1990年至2009年公开发行的各种医药学文摘进行检索,筛选出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的病例报道及临床应用研究中不良反应资料较详实的文献,剔除资料不全的报道,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标准,对所选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

并对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致ADR史情况、用药情况及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及ADR的转归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78个病例中,男40(51.5%),女33(42.5%),性别不详5(6.0%)。患者年龄≤20岁16(20.5%)例,21-40岁29(37.6%)例,41-60岁19(24.2%)例,>60岁13(16.9%)例,年龄不详1(0.8%)例。

2.2 既往药物致ADR史情况在所统计病例中,有既往ADR史者12(15.2%)例,其中青霉素类过敏8(占既往ADR史66.2%)例。

2.3 用药情况静脉注射给药16(19.9%)例,静脉滴注给药55(70.2%)例,肌注给药3(4.1%)例,给药途径不详者4(5.7%)例。其中合并用药的有8(9.9%)例,单独用药的有70(90.1%)例。

2.4 ADR发生时间用药至出现的时间分布及过敏性休克出现的时间分布详见表2-1。

2.5 ADR临床表现类型,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其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需停止治疗仅0.7%。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致注射部位疼痛较为多见,约占

3.6%。皮疹发生率较其它青霉素类药高,约占1%-6%。偶有发生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偶有腹泻、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详见表2-2

表2-1 ADR出现的时间分布及过敏性休克出现的时间分布

ADR出现时间例数构成比例(%)过敏性休克例数

≤ 10min 24 31.4 7

~30min 18 23.6 3

~24h 10 13.0 2

>24h 24 30.6 1

不详 1 1.4 0

表2-2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所致ADR临床表现

类型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48 61.8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 剥脱性皮炎,瘙

痒皮疹,荨麻疹, 药物热,剧痒,双眼瘙

痒、疼痛, 固定性药疹,喉头水肿,大

疱表皮性接触性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