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

合集下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 究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日伪统治下的民族资本家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国民政府与西方大国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现代戏曲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我国复杂技术产业追赶规律研究
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服务创新轨道理论研究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汉语复句历史演变研究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民国时期史学之研究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古代希腊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中西古代史学 比较视野下的思考
文艺学研究中心

河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河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在相应序号上划○):1.重点项目2.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青年基金项目4.自筹经费项目学科名称: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盖章) 申请日期:河北省教育厅制2010年10月填表说明1、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

本表所涉及学科代码请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2009年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以下简称《国标代码》)填写。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2)哲学;(3)逻辑学;(4)宗教学;(5)语言学;(6)中国文学;(7)外国文学;(8)艺术学;(9)历史学;(10)考古学;(11)经济学;(12)管理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2、项目类别包括:重点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四类。

3、研究方向:按照《国标代码》中三级学科名称及代码填写,如没有三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填写。

填写方法如“政治社会学(810.1020)”、“科学社会主义(710.40)”。

4、研究类别:选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其中之一填写。

研究类别中的“实验与发展”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所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如规划、专利等。

5、最终成果形式:包括著作、论文、咨询报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要注明具体成果形式)。

6、如申请人没有E-Mail、手机,请填写项目联系人的E-Mail、手机,以便于及时联系)7、课题组主要成员信息最多填写9人。

8、申请书统一用A4纸印制,左侧装订。

其中,B表所填内容不得出现申请人身份信息,否则该申请书作废。

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目录一、总则二、管理体制三、人员管理四、项目管理五、人才培养六、成果管理七、学术交流八、经费管理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十、档案管理十一、报告制度十二、检查评估十三、附则一、总则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重大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是国家最具影响力的新一代研究基地,旨在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重塑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和外延,以促进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首先,该项目将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构建科学和创新技术之间全方位的交互、协同创新和应用基础。

它将构建一个综合的基础结构体系,用以解决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此外,该项目将倡导开放、共享的社会创新理念,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和智能技术创新。

同时,也将构建一个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该项目将以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社会突出问题为抓手,发挥社科领域的作用,弥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白。

将不断丰富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理念,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总而言之,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有望带来深远的影响,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通过全球化的竞争,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和智能技术的创新,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简报2008年第4期(总第22期)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编2008年9月15日研究中心简讯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研究人员工作会议2008年9月11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心全体校内研究人员工作会议。

学校副校长邓华陵教授、王嘉毅教授、社科处相关负责人及中心校内全体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鉴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李光华首先宣读了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及中心关于聘任研究人员的决定。

截至目前,中心聘任的专、兼职研究人员一共33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人,邓华陵副校长向中心新聘研究人员颁发了聘书。

王鉴主任向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通报了中心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和今后工作重点(详见附件)。

原中心主任万明钢教授就中心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他积极肯定了中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邓华陵副校长就今后人文基地的建设工作作了总结讲话,他认为目前学校对人文基地进行自评对促进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找出问题和差距,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基地各项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他要求中心申请教育部的评估一定要掌握好时机,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讲话中邓华陵副校长还对基地的在创办学术刊物、整合校内研究力量等工作方面的思路进行了积极肯定,他希望中心进一步深入做好研究资源的整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并要求研究人员能正确对待“名和利”的问题,为我校人文基地的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附件: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总结及当前工作重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鉴教授1999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在原“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并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省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6.14•【文号】教社政[1999]10号•【施行日期】199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1999年6月14日教社政[1999]10号)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要点》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任务,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体制的改革,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要点》提出的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分三年滚动评审确定100个左右具有国家级水平的重点研究基地进入建设计划,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动态监测评估等措施,围绕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项任务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到2001年,使列入建设计划的重点研究基地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到2005年,使每个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再经过几年的建设力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二、建设标准通过3-5年以至更长时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每个重点研究基地达到如下标准:1、通过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产出重大研究成果,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并建立起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

2012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
(校级版)变动情况说明
为配合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统计年报工作,校级系统2012版进行了如下调整与优化:
一. 基础数据
1.研究机构中,仅针对机构类型为“部省共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机构,增加了“共建单位名称”这一录入项,该项必填。

而其他类型的研究机构,无须填写该项。

如下图:
2.研究机构与项目基本信息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变更为2011年新版的国标GB/T 4754-2011,并且只取值到各门类下的大类,不再取到中类。

既有数据中旧国标到新国标的转换,由程序在后台自动实现,用户无须进行操作。

3.为了便于学校在来年的日常工作时及时录入数据,放开了对项目经费和项目工作量的年份限制到2013年。

为此,请学校在录入过程中予以注
意,不要将2012年度的经费、工作量录入到2013年度下。

二. 统计报表
年报4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一览表)的校订程序中,增加了根据各省厅提供的名录,对学校填报的“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部省共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社科重点实验室”等四类机构进行验证这一步骤。

在进行“全部报表校订”时,如发现上述“机构类型”中的机构存在与名录不符的情况,将会给出具体提示(但并
不会不允许通过),以此来提高机构数据的准确性。

三. 其他
校级系统的使用方法与其他功能未作调整。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

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表
序号 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第 7 页 承担人 院佳莉 田占军 王辉 李跃芹 路利云 李海萍 樊荣萍 秦文 康燕 罗翠丽 刘美荣 蔡丽坤 张建敏 张立阳 张野 刘冬梅 郭劲夫 103 独立学院 “90后”大学生ME-PET英语教学模 式研究 104 基于系统工程视角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路径 研究 105 河北省高校博物馆建设调查研究 106 从绘画欣赏的视域下谈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 培养 107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 究 108 河北省双语教学现状及合理评价体系研究 109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对外语实用能力培养的必要 性---以CET考试的反拨作用为例 110 《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师范生素质培养研究 基于CDIO和翻转课堂模式的数据库课程群教学 改革研究 112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 性研究 111 113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研究 114 英语写作同伴反馈机制研究 115 高校美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 究——以蔚县剪纸为例 116 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问题研究 117 承德市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8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19 平面设计工作室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 研究与实践
18 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标准研究 19 河北省绿色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对策 研究 20 “全民医保”背景下构建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 险体系问题研究 21 基于信息构建角度的河北省B-C电子商务产业 发展研究 22 浅议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 23 EPC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分包商培训研究 24 卷面分析工作法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 25 衡水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26 河北省产业聚集地的电子商务城构建研究—— 以白沟、辛集等为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称教育部重点基地,是教育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的专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机构。

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设立旨在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交流合作,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一、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设立是教育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优化学科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建设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组织架构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组织架构包括基地领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等。

基地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组织协调基地内外的相关工作;学术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负责评估基地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科研团队是基地的核心力量,由一批有实力的学术研究者组成,共同开展重点研究项目;研究中心则是基地的实践平台,通过设立不同的研究中心来推动具体领域的研究。

三、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研究内容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

基地的研究项目既注重理论研究,也注重实践研究,力求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

基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以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四、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教育部重点基地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基地进行讲座和交流。

基地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五、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示范作用教育部重点基地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其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可以带动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的协同发展。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有关高等学校:现将《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河北省教育厅2015年5月20日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河北现实问题为重点,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深度融合,开展协同创新,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和协同创新平台,在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咨询报告,建设河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带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按照“定位明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分类指导”的原则,一般建在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硕士点的高校。

第四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标准:1.科学研究:重点围绕全省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汇聚多方优势科研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并在国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省相关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1.26•【文号】教社政函[2004]50号•【施行日期】2004.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教社政函[2004]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其他有关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校:按照我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教社政10号)要求,经有关高校推荐申报、我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实地考察,现批准第五批27个科研机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名单见附件)。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科研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入选机构及其所在学校,应认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建设标准加强建设,使重点研究基地的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咨询服务等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尽快提高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能力。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马克思主义研究1.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哲学2.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3.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4.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5.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历史学6.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7.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经济学8.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9.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10.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1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法学12.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15.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16.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管理学17.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1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综合19.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20.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1.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22.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3.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4.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5.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7.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1.26•【文号】教社政函[2004]49号•【施行日期】2004.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教社政函[2004]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其他有关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校: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部于今年5月至9月对2000年批准的第二、三批88个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了评估,现将其中81个通过合格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公布:一、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1.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3.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4.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5.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6.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7.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8.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10.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1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12.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1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4.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15.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二、合格的重点研究基地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3.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5.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6.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7.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8.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9.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0.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1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13.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14.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15.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16.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17.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18.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19.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20.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2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23.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4.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5.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26.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7.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28.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9.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30.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31.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32.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33.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3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35.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36.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37.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38.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39.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40.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41.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42.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4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44.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45.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46.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47.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48.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49.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50.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51.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52.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5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5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55.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56.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57.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58.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59.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60.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6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62.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63.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64.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65.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66.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上述通过合格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及依托学校,请根据专家评估组的决议,尽快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并以学校文件形式将整改措施报告于2004年12月30日前报教育部(社政司)备案。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积极推进全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厅社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厅社科项目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教育厅社科项目管理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采用集中申报,专家评审的方法,择优立项;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的社科研究。

第四条教育厅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教育厅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教育厅社科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

各高等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项目管理办法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负责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类别与项目申报第五条教育厅社科项目是教育厅面向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总称。

主要包括:1.重点项目。

指以课题组为依托,以解决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重要问题为研究内容的项目。

选题由教育厅向全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实际应用部门征集,面向全省高等学校招标。

2.一般项目。

含规划基金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四类。

其中,专项任务项目选题由申请人根据教育厅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个人前期研究积累自行设计,经费由学校或申请人从校外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自筹,鼓励申请人从实际应用部门征得选题并获得经费资助;其它三类一般项目经费由教育厅资助。

3.后期资助项目。

指面向基础理论研究设立的,已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并有阶段性研究成果,预期能产生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项目,经费由教育厅资助。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3.03.22
•【文号】教社科[2013]2号
•【施行日期】2013.03.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
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社科[2013]2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业已完成。

按照我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83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本次评奖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质量导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教育部
2013年3月22日附件: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年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年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年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社科司函[2013]104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3.08.20【实施日期】2013.08.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年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3]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中期检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期检查范围1、2011年立项的一般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及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含部省共建基地项目)。

2、2010年立项的一般项目和基地重大项目,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参加2012年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未通过、近期不能结项者,可以参加本次中期检查。

上述各类项目应按照《项目申请书》批准的项目责任人、项目研究内容、研究计划与周期开展研究工作,原则上不得更改。

如有充分理由需要更改者,在填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简称《中检报告书》)的同时,须网上在线填报并导出打印《变更申请表》,经学校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我司审定。

本次需要中期检查的项目情况,请登陆“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http:///,简称社科网)查阅。

二、中期检查主要内容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中期检查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是否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中批准的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开展工作;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费是否真正用于课题研究,开支是否合理。

2、项目责任人是否至少有作为第一署名人正式发表的论文1篇,或正式出版的专著1部,或提交并被采纳的研究咨询报告1篇(附实际应用单位的采纳证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申请评审书基地名称课题名称学科门类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盖章)所在院、系、所年月日申请日期年月日计划完成日期教育部社科司制二○一五年九月填表说明1、填写《申请评审书》前,请仔细阅读《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修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申请评审书》必须按有关要求如实填写,数据要有原始凭据,文字应明确严谨。

3、课题论证要紧紧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学术前沿。

4、本表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

5、本表所列经费单位,一律为万元。

6、《申请评审书》用A4纸单面打印并签字并盖章,统一左侧装订。

7、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脚注。

8、封面“基地名称”须填写基地所在学校及基地名称,如:“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9、学科门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填写。

学科门类填写到三级学科,无法填写三级学科的,填写二级学科。

学科门类登录人文社科网--常用速查中查询。

目录一、研究队伍情况……………………………………………………()表1、课题负责人情况………………………………………………()表2、课题组成员情况………………………………………………()表3、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之一)………………………………()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之二)………………………………()二、课题论证…………………………………………………………()表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表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表6、本课题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表7、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研究进度……()表8、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表9、研究资料准备情况及仪器实验设备等科研条件…………()三、课题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果……………………………………()表10、中期研究成果的形式、完成时间及使用去向……………()表11、最终研究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四、申报课题的经费预算及用途…………………………………()五、主管部门意见…………………………………………………()表12、学校担保意见………………………………………………()表13、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注:已填写表1课题组负责人和表3的课题组主要成员亦填写本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承担着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定义、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定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学术交流而设立的特定机构。

它们通常由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创建,涵盖广泛的学科范围,如哲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

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1. 学术研究与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术环境,鼓励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

这些基地通常聚集了该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他们既是知识的领路人,也是年轻学者的指导者,为学术界注入新的思想与观点。

2. 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中心。

学者们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深入的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合作创新,不仅提升了学术水平,也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与培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仅致力于研究与创新,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这些基地通常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并为青年学者提供丰富的培训与成长机会。

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育计划,他们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集聚了大量优秀的学者和研究力量,推动学科内涌现出更多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理论,提升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为社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问题、调查数据和理论研究,这些基地可以提供相关政策的参考意见和决策建议,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0•【文号】教社科〔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

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和教育部批准,共有1539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

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

现将获奖成果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名单另行通知)。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

希望获奖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严谨治学、铸造精品,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把获奖成果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中。

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和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扎根中国,全面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教育部2020年12月10日。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我省首批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名单的公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我省首批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名单的公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我省首批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名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0.11.29
•【字号】
•【施行日期】2010.11.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我省首批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名单的公告
根据科技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六部委《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6〕494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经备案审核,现将我省首批42个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名单向社会公布,欢迎社会各界到这些场所开展科普活动,共同为提高我省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
河北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
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备案名单
(大学)
河北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
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备案名单
河北省属科研机构和大学
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场所备案名单(科研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金融学院
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融投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 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 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河北 省商业经济学会 邯郸银行,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注 册会计师协会,河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河北 兴达集团,河北蓝海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河北省精神文明办,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 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河北省人大 法工委,河北省综治委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中国铁建上海设计院,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 院,河北省房地产协会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古代 建筑保护研究所
燕山大学
河北港口集团、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发改委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
燕山大学
秦皇岛市委政策研究室、曹妃甸湿地管理委员 会、北戴河新区、北京京津冀协同研究基地、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河北省政 法委,河北省政府法制办,河北省高级法院, 河北省检察院 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联合大学、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处、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燕山大学党委 宣传部、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师范 大学党委宣传部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 南开大学中国 社会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
3
河北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 究中心
4
河北大学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研 究中心
5
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 心
6
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 究中心
白贵
7
河北大学中国曲学研究中心
1、古代曲乐乐谱翻译及曲学文献整 理研究 2、河北戏曲、民歌及吟诵 刘崇德 研究 3、古代词曲理论研究 4、曲 学文化产业开发 5、曲学国际化推 广 1、河北传世字书整理与研究 2、河 杨宝忠 北出土文字搜集、整理与研究 3、 河北文字资源电子典藏
20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刁哲军
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职 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21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畿辅学研究中 心
王长华
中国畿辅文化、文学、宗教、历史 、文献等研究
22
河北师范大学县域历史文化研究 中心
河北县域历史演进与文化地理研究 、县域行政运作机制及其效能研究 、县域行政与民间社会互动研究、 戴建兵 县域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3D技术 背景下的河北传统县域数字复原与 数据库建设 开展“着眼河北现实、面向实际的 陈晓玉 养老、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公共 政策研究 河北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政府治理 张继良 研究、文化治理、治理法制化研究 、 (1)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的“心 理-生理-护理一体论”研究(2)以 人文关爱照护生命健康的探索与研 究(3)以构建临床医护人员人文素 质整体教育体系促进和谐医(护) 患关系源头建设研究
28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居环境可持续 发展研究中心
29 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燕山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管理创 30 新研究中心
31
河北经贸大学地方法治建设研究 中心
柴振国
32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 创新研究中心
冯石岗 哲学 管理学
33
河北大学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中心
刘焱
Hale Waihona Puke 1、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意识形态安 全研究 、大学精神传承创新研究 3 、中外大学文化建设比较研究 4、 校园文化创意与传播研究 5、河北 高校文化品牌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秦皇岛市文化局,卢龙县政府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委农工部、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农科 院、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科技厅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
四十三中学、师大附属小学、衡水学院、邢台 学院 教育部职教中心所、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河 北科技师范学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城建学校 、河北科技工程学校等以及各 市职教研究室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10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区域治理协 同创新中心
11
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创新与风险管 理研究中心
河北经贸大学现代商贸服务业研 12 究中心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与企业创新研 13 究中心
河北经贸大学伦理与社会治理研 14 究中心

15 河北科技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1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冀东文化研究 中心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主要 研究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与处理、预 警机制构建、应急保障能力分析与 计卫舸 评价等问题2、组织运行状态评价与 优化。主要研究组织运行风险分析 与控制、组织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组织运行状态改进策略。3 秦学武 孤竹文化、冀东民俗文化 方向1: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 究 方向2:河北省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与 赵邦宏 制度创新研究 方向3:河北省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配 置与管理研究 方向4:河北省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研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省 文研所、河北省社科院、正定、阳原、涿鹿、 滦县、南宫市、临城等县人民政府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失业救济处、省发改委 宏观经济研究院、省财政厅财政研究所、省委 党校战略研究所 沧州师范学院、邯郸学院、河北省社科院、省 政府政策研究室、栾城县、承德市 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34 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
个体、家族、村落文书整理与乡村 马计斌 社会文化研究;契约、账簿整理与 乡村社会经济研究 公安现役部队组织工作研究、公安 现役部队思想工作研究、公安现役 杜旭宇 部队遂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研究、 公安现役部队心理工作研究、公安 现役部队廉政建设研究
35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部队 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
依托学校 共建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大学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宏观经济研 究所、河北省环境科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统计 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理学院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 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邯郸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部队学院
1、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 域协调发展研究 2、京津冀区域生 陈志国 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建设研究 3、京 津冀国土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研究 1、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高等 朱文富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高等 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1、政府管理改革与绩效评价研究 2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3、 孙健夫 财税治理与政策分析 4、社会保障 与就业政策研究 5、教育改革与教 育政策研究 1、人大制度与地方立法研究 2、政 府法治与政府执行力研究 3、社会 孟庆瑜 治理与法治创新研究 4、京津冀协 同发展与地方法治研究 1、伊斯兰国家传媒与社会变迁关系 研究 2、新丝绸之路战略中的中伊 媒体合作 3、伊斯兰国家宗教文化 传播对政治、法律、金融之影响
8
河北大学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 究中心
9
河北工程大学水生态文明及社会 治理研究中心
1.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 文明2.河北省水环境与产业结构转 哈明虎 型升级 3.河北省水资源问题社会治 理方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治理机制、 体系与对策;区域治理与京津冀人力 马树强 资源协调发展;区域治理与京津冀产 业协同发展;区域治理与京津冀经济 增长模式转变 金融创新与应用 金融与产业融合 王宪明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金融服务外包 1.商品流通体制创新 2.生产性服务 纪良纲 业 3.农产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 4. 现代物流5.旅游市场开放与服务 1.金融创新与发展 2.公司资本运营 申富平 与价值创造的耦合研究 3.企业大数 据数据挖掘 1.管理伦理与社会治理 2.经济伦理 莹 与企业信用 3.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 建设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大学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河北省人民 政府法制办公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 省人民检察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 究所 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北民族大 学中东文化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 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 研究所、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
序号 基地名称 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
1.冀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 发展研究; 2.冀西北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 研究; 3.冀西北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4.冀西北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
1
河北北方学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 展研究中心
任亮
2
河北大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 究中心
17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中心
18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中心
19 河北师范大学全人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