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韩愈简介,名人故事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韩会早逝,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十九岁时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着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名。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着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着“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韩愈被贬的诗
韩愈被贬的诗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调张籍》唐代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3、《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唐代韩愈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5、《南山诗》唐代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6、《感春五首》唐代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7、《答张十一功曹》唐代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8、《池上絮》唐代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作家简介 韩愈
作家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马说[甲]岳武穆人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选自韩愈《马说》)[注]①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
②褫(chi):解除。
18.(4分)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韩愈最著名的诗有:《芍药》、《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梨花下赠刘师命》、《游太平公主山庄》、《晚春》等。
韩愈诗十首1、《春雪》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2、《晚春》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3、《芍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4、《幽怀》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
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
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5、《梨花下赠刘师命》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6、《贞女峡》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7、《游太平公主山庄》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9、《夜歌》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
念身幸无恨,志气方自得。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
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
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
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有《昌黎先生集》。
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简称《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首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
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子。
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骊之文,提倡散句单行、自由灵活、言之有物的古文。
他的文章善于推陈出新,富有独创性,内涵深厚,语言丰富灵活,极富于表现力,风格雄辩恣肆,气势磅礴,成为中古以来文章之典范。
苏轼称誉他“文起八代之衰”。
在诗歌方面,他也富于创意,喜欢生新出奇。
他说自己是“余事作诗人”(《和席八十二韵》),这意思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把写诗放在复兴儒学、倡导古文之后以外,或许还有游戏文字之意。
所以他写诗不愿意四平八稳,而喜欢谐谑诡异,显示才学。
他有意把诗写得奇崛拗折,喜欢用佶屈聱牙的僻字晦句,用平常人不用的险韵重韵,用散文式的篇章和笔法,铺叙,议论。
韩愈的生平简介
困苦童年
●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 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宰相元载 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郑氏(韩愈称 “六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六嫂避居宣州。他这一时期是在困苦与 颠沛中度过的。
晚年生活
●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翌年(823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神策军将士听说韩愈就任京兆尹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告诫道:“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 怎么敢犯法。”
●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 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外放李绅为浙西观察使,改授韩 愈为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个中事由,再授韩愈为吏部侍郎。
谏迎佛骨
●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 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 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 韩愈又说:“田弘正举魏博以归顺朝廷,他的子孙虽然还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归顺朝廷, 还未成人就被任命为节度使;刘悟、李祐当初跟随李师道、吴元济叛乱,后来投降朝廷,现在,都是节度使。 这些情况,你们都听说过吗!”众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军不安。”
● 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都称善。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 动摇,命令他们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 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 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逃溃围逃出,王庭凑也不追击。 [30-32]
韩愈的简介和
韩愈的简介和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也因为他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就韩愈的生平事迹、思想和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生平事迹(1)早年经历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人,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
他十分聪明,自小勤奋好学,对于经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14岁的时候,他考入了洛阳的大学学习。
自此,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着手研究网络安全。
(2)官场生涯韩愈在唐朝时期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在多个地方的政府和宫廷都有过任职。
他曾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朝廷上担任过散骑常侍、礼部侍郎和集贤宾等职务。
但考虑到他固执的性格和对朝廷的批判态度,他被迫多次辞职和落职。
最终,他辞去了所有官职,成为了一名自由写作家和学者。
二、思想韩愈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化观念家之一,他的思想相对于当时的主流思想更为开放和包容。
他在《师说》、《进学解》等著作中,阐述了自身的教育思想,并强调了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强调必须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三、文学作品韩愈的文学功底精湛,作品风格优美,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原毁》等,它们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四、传世佳话韩愈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佳话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被授予了文学殿试上状元的头衔的故事。
据说当时他手写了一篇辩论文章,三日三夜不合眼,最后获得了殿试的最高分数。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五、影响韩愈的作品和思想超越了唐代,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为后代的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韩愈的一生中,他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对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
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韩愈十首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一、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出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诗句描写桂林山水之美:江水碧绿,犹如一条罗带蜿蜒飘动;山峰高耸,犹如一根根碧玉之簪映入眼帘。
二、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出自唐·韩愈《答张彻》。
诗句以古剑比喻其光明磊落的人格,以浮萍比喻飘摇不定的个人处境。
以此突显出诗人与朋友品格高尚而处境艰难的悲哀之情。
三、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出自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擘,大拇指。
擘絮,撕开的棉絮。
磨镰,指镰刀。
诗句描写晴日浮云如散絮、新月似镰刀的夜景。
浮云、新月本是平常所见之景,此以比喻修辞手法将浮云与新月分别比作散絮、镰刀,遂使表达顿时形象生动起来。
四、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出自唐·韩愈《答张十一》。
诗句描写山水人家的田园风光。
前句写山水,表现的是一种阔大清新的视觉形象;后句写人家,以哀猿之声为衬托,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冷清的视听觉形象。
如此前后配合,遂描绘出一幅凄清但不失苍凉之美的田园风情图画。
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句描写英雄失路的悲哀之情。
前句运用设问手法中的“激问”,以强烈的疑问语气彻底有力地否定了“家在”的可能性。
这既表现了诗人离乡别亲的悲愁,又表达了即将离开长安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后句紧承前句,以景写情。
“雪拥蓝关”强调的是出关时天气的恶劣,“马不前”突显的是前路的艰难。
六、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出自唐·韩愈《落花》。
诗句以拟人修辞手法,将花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
借花对春风的埋怨,表达诗人自己对春风吹落花儿的遗憾之情。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唐代文学界和后世学者的推崇和追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介绍韩愈。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南滑县。
咸阳元年(785年)考中进士,进入太子洗马的职位,后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位。
因为他在言辞和行为上甚为刚直和不拘礼法,在朝廷上与李林甫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后被贬为黔州刺史。
期间他刻苦钻研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大量的著作,成为唐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和学者。
晚年因病返回故里逝世。
二、主要作品韩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文、论、史、赋等多种文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文赋》《文赋》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篇赋。
它以“章、句、点、画”四个方面解析文学艺术的构成要素,讲述了文章的构思、写作、收尾等方面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成为了后代人文学写作的重要指南。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另一篇文论名篇,主要讲解功名、文章、治道、忠良四个方面。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精于心,则神明;高于物,则雅俗;深于事,则通达;简于礼,则寡尤”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3.《杂说》《杂说》是韩愈在免职黔州期间所著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十二卷,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精辟深刻。
这部著作以张载的“气学”为依据,主张“气质”为“道德”的核心,在唐代文化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4.《师说》《师说》是韩愈主张教育改革的名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以实事求是、以诚意尽力、以言语思欲陶冶、以德行相扶持”等方面的创新性建议,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代表作品除了上述的主要作品之外,韩愈还有很多代表作品,这里列举几个: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韩愈的一首诗,通过对春景和忧国忧民之情的描绘,表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韩愈的简介
关于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
下面是诗人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二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又常有离经叛道之言。
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韩愈的的简介
韩愈的的简介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文学生涯卓有成就,传世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为后世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学术成就与思想发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韩愈出生于唐宪宗开元二十年(732年)的河南郑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族中有文化和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从小聪颖好学,诗文写得很好,为当地的文化热门所推崇。
不过,似乎他的一生都不免有些波折。
他十二岁的时候,母亲病故,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情。
后来他进入洛阳的官学学习,承担起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读书考取功名这样的简单人生规划,曾多次投身于政治和官场改革,力图变革国家的状况。
韩愈的一生中也有不少坎坷和艰辛,他曾数次被贬黜或罢官。
曾经两次因遭人陷害被贬至交趾(今广西),经历了贫困和病痛。
直到晚年他才得以重返京城,得到了太原尹的职务。
韩愈在官场上为人廉正,拒绝贿赂、捍卫正义,所以带给他的人身安全和官方认可并不常见。
二、韩愈的学术成就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文学生涯卓有成就。
他反对大量使用梁、陈文,并主张善用汉、魏典籍。
他开创了一种古文新风格,既追求堂朴壮丽,还注重格调清远。
他被列为唐代古文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为魏徵、王勃、杨炯)。
韩愈的文学成就广博,涉及诗、文、传记、史学和国风、楚辞等各个方面。
他曾创作过《师说》、《进学解》、《让才重》等重要文学作品。
其中,《师说》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艺史上一篇名篇。
作品以四十条的文体,从师之条件、仪表、治学姿态、治学诀窍、教学原则、学术精神和师道修养等方面,对于师生关系、人性教育、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作为一个经世致用的文学家,韩愈在文化历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的劝诫被人们广为认可,并且常常被君王御召,提供高层政府政策制定的意见建议。
公开的呼吁举办科举出考试等诸多改革意见,改变了社会风气,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韩愈是唐代后期到五代时期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史论、经传注释等方面,以其强烈的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深受后人的推崇。
一、生平简介韩愈于768年出生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侯马镇舒庄。
他自幼聪颖好学,14岁时考中了进士。
其任官历经唐代后期、五代之乱,先后在当政宦官李辅国、天晏、卢杞、朱全忠的府宾花园中经历过官场的生活。
但是,他最多的时间是在离官居住和自由创作中。
他在818年主张废除藩镇割据的制度,以后因多次言论得罪权臣,被发配为黄州司马。
但后来朝廷很快就改判了他的罪。
晚年时,他一直居住在江陵,忙于著述和崇尚孔子的活动,于824年离世。
二、代表作品1. 《师说》这是韩愈最著名的散文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在文中,韩愈探讨了古代学者和教育者的责任和成就,强调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讴歌了杜少府辞官北归,返回故乡的志向和素质。
通过描写杜少府淡泊名利、爱国忧民的形象,韩愈强调了忠贞于道德和尊重人性的价值。
3. 《帝京篇十首》这是韩愈的一组长诗,大量描写了唐代都城长安的风景、市井生活、历史和文化。
文中展现了韩愈的思想、态度和审美观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
4. 《进学解》这是韩愈的一篇散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韩愈通过对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的批评和评价,强调了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历史研究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影响和地位韩愈是唐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古文运动,强调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对于继承和发展前人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作品以思想性和文化性为特点,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政治伦理的探讨、文艺风格的塑造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文学价值在于语言的凝练、思想的深邃和艺术性的独特性。
韩愈简介_韩愈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韩愈简介_韩愈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唐代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代表作品:《早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晚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春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翻译】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
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
《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韩愈的简介和资料
韩愈的简介和资料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退之,韩江阳(今河南南阳)人。
祖籍当涂(今安徽)。
韩愈出身世家,少年时期即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在集体讨论时表现得非常出色,引人注目。
他在唐代文坛上名闻遐迩,被誉为“唐代第一才子”。
他的名篇《师说》、《进学解》、《让雄渠草》等被誉为古文最高成就。
韩愈的父亲是唐朝官员韩察,其祖父韩瑰也是一位文学家。
韩愈先生自小机智聪颖,擅长诗词、文章,这与其家庭的文化底蕴有关。
后来他考中进士,曾担任过三公子、秘书郎等官职,但一直以学术为重,发表了许多以文为载体的思考与个人见解。
韩愈对儒家思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在思想理论上提出了多种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儒家学说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一种哲学思想。
他提出“格物致知”、“经世济民”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学术界,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是韩愈非常尊重的人物,他曾说过:“吾未堪与圣人比肩,而孔子之遗言,又岂可决已不能安之心哉?”他经常向孔子学习,自认不如,并且自认为没有资格享受孔子的智慧,因而带着谦虚的心态去接受历史上的巨人所传递的思想。
在文学方面,韩愈着重提倡“劝学”,即旨在劝诫更多的人去读书,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这也是韩愈人生思想最大的代表之一。
他认为人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个人的知识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这一点上,他也被称为“学者之师”。
韩愈的生平尽管历经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这些特质也成为了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他所留下的学术与思想,不仅奠定了唐代文坛的基础,更开拓了人们对于儒家学派的认识与理解,这一代表性学者的存在,不仅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称洛阳东都人,字退之。
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对中国文学、教育、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韩愈的简介和他的名言。
一、韩愈的简介韩愈于768年出生在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父亲是当时洛阳的县令。
韩愈4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也于7年后去世,由此他被派系纷争波及,也因此对家庭重视更加强烈。
韩愈少年时曾在郑州读过书,后来到了长安,投靠了僧人道普。
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主题涵盖了政治、历史、道德、哲学等方面,且无论是在诗歌、散文还是文言小说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论语录》、《新论》等,他还是唐代杂剧的开创者之一,他所创作的杂剧《汉宫秋》被称为杂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韩愈在教育、政治、宗教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开创了“文化政治”思想,强调政治的合法性在于其文化的合法性,宣扬了儒家思想。
韩愈也是佛教的倡导者,他曾数度游历名山大川,虔诚地参拜佛寺。
他还在官场中功成名就,担任过国子监教授、太常礼院博士等职务。
韩愈是一位高尚的文化斗士,他坚信文化的力量,认为文化是治理国家的最大秘密。
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责任感是唐代文化薪火相传的源头之一。
二、韩愈的名言韩愈生命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立知求实”,即从真实性出发,发展出理性。
他对学术追求的真实性堪称追求真正的知识,其名言被广为传诵,流传至今。
以下是韩愈的名言:1.《韩愈集·进士录》:“立德立功立言,为君子。
”此言是要求一个人要立德,也就是说,必须拥有古人的道德基础。
然后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即立功。
最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即立言。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2. 《韩愈集·旧学寄言》:“言行必须相符,知行必须相得。
”这句话告诫我们说话和行事必须一致,知识和行为也应该相互促进,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和我们的行为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说话高妙,却做得不好。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韩愈,字退之,一生为文学界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是唐代文坛上名望极高的官员之一。
他所写的诗词,一直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韩愈的简介资料以及他的诗词作品。
一、韩愈的简介资料韩愈生于唐代中期,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韩愈很聪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超群的才华。
他年轻时曾在一所私塾里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后来,他去了长安,参加了科举,考取了进士资格,在当时的官场上崭露头角。
韩愈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赏识,他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官职。
他曾经任过经学博士、翰林学士、吏部侍郎等官职。
除此之外,他还在政治、教育、文学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他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常常以直言质疑和严肃思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一生为人知晓的事迹特别多,成就也十分卓著。
二、韩愈的诗词作品韩愈的诗词作品,是他文学创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写实而有情调。
他的诗歌涉及比较广泛的主题,有谴责时事,抒发感情,描绘山水的诗歌。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代表性作品。
1、《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之一。
这篇文章是韩愈为了反驳王安石而写的。
文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重视教育的人的不满和谴责。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很容易让人理解作者的观点。
2、《渔家傲》《渔家傲》是韩愈的一首抒情诗,主要描写的是渔民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的内容非常自然,富有亲和力。
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了对渔民这个群体的敬佩和尊重。
3、《竹枝词》《竹枝词》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歌之一。
这首词歌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伤心的爱情故事。
作者运用了词歌独特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
4、《祭妹文》《祭妹文》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的是他妹妹的生平事迹。
古代诗人韩愈
古代诗人韩愈韩愈(768年—820xx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家,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人韩愈吗?关于古代诗人韩愈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韩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人韩愈的人物简介韩愈(768年—820xx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20xx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20xx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20xx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0xx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古代诗人韩愈的主要成就文学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书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书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人推崇,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韩愈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深情、激昂、慷慨激昂、爱国等多种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一、韩愈的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河南郡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家境不富,但韩愈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家风。
年轻时,韩愈曾在当地的梁山上修炼道法,并广泛涉猎儒、道、佛三教经典,对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韩愈的学识渊博,卓有声望,被誉为唐代的第一文学家。
他曾担任过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右司郎中等官职,同时也是当时的名师,他的学生有孟郊、李慈铭等著名文学家。
韩愈对教育非常重视,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此外,他也大力倡导名节思想,主张“行己有耻,不行则耻”,这对于中国古代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韩愈的代表作1.《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是韩愈为纪念自己的师父卢橘所写的,内容讲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文章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继承之前的学说思想,强调了师生之间的道义关系,这也为后来的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教育名篇,是为了探讨初学者的学习方法而写的。
这篇文章从学习方法本身和文化学科的特点入手,提出了“行康之学,多闻多识,胜于寡闻少识和纯粹知识”的观点。
韩愈强调学习应该由浅入深,思考应该先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逐渐深入。
这也为后来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狩宴诗》《元狩宴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卫国的大气魄、壮志豪情为主题,表现了韩愈的爱国情怀和抗击外敌的决心,被后人誉为“以一人之力守卫国门的壮举”。
这首诗描绘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地合一、皆为中华的情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爱国志士的豪迈和坚定。
韩愈最著名十首诗大全
韩愈最著名十首诗大全1、第一首:《春雪》春雪韩愈〔唐代〕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春雪》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言新年伊始,芳华未现。
次句言二月已至,花儿仍未绽放,唯有初生的草芽悄然探出头来。
三、四句写飞雪迎春,装点春色。
此诗在寻常之景中发掘出新意,工巧奇绝,独具风采。
其以春寒飞雪的视角,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感受:万物皆有灵性,它们能将春寒料峭化为春意盎然,将冷漠情怀化为盎然生趣的乐观主义精神。
2、第二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这首诗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第一首。
此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京城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描画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诗人以之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感受早春的到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抓住早春的特色,将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第三首:《晚春》晚春韩愈〔唐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晚春》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呈现出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一)人物事略1.韩愈走马牵山: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
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
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
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
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2.韩文公祭鳄鱼: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
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
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
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
七天不走,便要严处!”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3.韩文公设水布: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4.韩愈与叩齿庵: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
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
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
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
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
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5.侄子成仙: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
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
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
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
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
”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
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
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
6.叹息李贺:后来,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廷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监任教。
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
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
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
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
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
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
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
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
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
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
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
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叹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人对李贺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
7.不罪孟郊:与韩愈同时代的诗人贾岛,是个著名的苦吟诗人。
传说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
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小鸟,池子不远的地方很幽静。
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但他对后一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
因此,他在回去的路上,骑着毛驴苦思冥想。
毛驴驮着他进城以后,他没有觉察,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身为高官的韩愈的仪仗中。
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毛驴,而这时的贾岛还是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根本没有注意到毛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的马前。
韩愈的卫士大喝一声,将贾岛拖下毛驴,带到韩愈马前。
韩愈一看是个神志不清的读书人,就询问原因。
贾岛老老实实讲了自己面临的难题。
韩愈一听,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饶有兴趣地停住马和贾岛讨论了好一会,最后,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
”说完,韩愈请贾岛骑上毛驴,和自己并辔而归。
之后,连续多日将贾岛留在府中,共同探讨关于诗歌中的学问。
两个人最终成为好朋友,韩愈不罪贾岛,而共同推敲学问,也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8.雪拥蓝关:唐宪宗时,官居刑部侍郎的韩愈向皇帝上书《论佛骨表》谏阻皇帝迎“佛骨”进京。
一心想长生不老的唐宪宗盛怒之下将他贬到偏远的潮州去做刺史。
传说,韩愈在冬天顶风冒雪到潮州赴任。
途中遇到一人在雪地等候他,这人正是他那多年前远游求仙的侄子韩湘。
已经成仙的韩湘迎住叔叔说:“叔叔您还记得当年花上的句子吗?说的就是今日之事啊。
”韩愈向人打听这里的地名,当地人告诉他,这里是“蓝关”。
于是韩愈嗟叹再三,终于有点相信侄子韩湘有仙风道骨,能预知未来。
韩愈对韩湘说:“我就你那诗联凑成一首完整的诗吧。
”说完,赋诗一首。
这就是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韩湘》。
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各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传说韩湘想点化叔父随他修道,被韩愈拒绝。
他就护送叔叔到潮州赴任。
潮州有鳄鱼为害百姓很严重,到任后的韩愈写了篇著名的文章《祭鳄鱼文》以驱逐鳄鱼。
韩愈将这篇文章在河边设祭焚烧后,所有的鳄鱼都乖乖退出了潮州地面,不再为害百姓。
据说,这主要是韩湘子施仙法相助,迫使鳄鱼逃离潮州的缘故。
韩愈一篇祭文驱退鳄鱼的事传开后,唐宪宗知道韩愈对朝廷的忠诚,于是下诏将韩愈诏回京城复职。
传说,韩愈接到诏命返京途中,路经家乡东都洛阳时暴病身亡。
上报朝廷后,被安葬在洛阳北面的河阳。
传说,韩愈是诈死身亡,实际上,他是随侄儿韩湘子在洛阳隐居下来,最终修道成仙了。
(二)名人名言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不必贤于第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选自(师说)2.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选自(送孟东野序)3.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选自(原毁)4.麟之为灵,昭昭也。
——选自(获麟解)5.龙须气成云。
——选自(杂说)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选自(马说)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选自(进学解)8.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选自(违辨)9.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选自(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10.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非吾志也。
——选自(应科目时与人书)(三)名家点评(宋)穆修: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
至韩、柳氏起,然後 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 崒然耸唐德於盛汉之表,篾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欤。
(《河南穆公集》)(宋)柳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河东集》)(宋)孙复:吾之所谓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轲、荀卿、扬雄、韩愈之道也。
(《孙明复小集》)(宋) 石介:噫 孟轲氏、荀况氏、扬雄氏、王通氏、韩愈氏,五贤人,吏部为贤人之卓。
不知更几千万亿年,复有孔子 不知更几千百数年,复有吏部。
(《徂徕先生全集》) (宋)胡仔: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 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
(《韩吏部‧中》)(宋)苏洵: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四)素材运用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