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案
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 计
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千米/时
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
1. 速度
2.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2)速度
4. 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 10 秒前进 50 米,乙 思考
2 秒前进 8 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
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
5. !!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 二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
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
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回答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
过 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
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
1 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 书
假定不动的物体。
2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第6页(共 3 页)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共 4 课时)
五 简 要 说 明
第7页(共 3 页)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共 4 课时)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教案(共5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教案(共5课)(2022新版)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14.斜面【教学目标】[总休目标]1.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2.能基于所学知识,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简单的斜面,能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3.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增强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意识。

[分层目标]1.发展性目标: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适用学生:A、B级2.基础性目标: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适用学生:C、D级【教学重难点】难点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能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简单的斜面,能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教学准备】长木板、有关斜面应用的图片;5N测力计、(50厘米长、10厘米宽木地板)、小车、钩码、三角板、记录单、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王伯伯想把一辆摩托车搬到车棚里,可是棚子有台阶,想把摩托车推进去很费力,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对斜面作用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搭建木板,搭建木板有什么作用?像图中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就构成了一个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叫做斜面。

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三要素:长度、高度、坡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探究一:使用斜面是否省力提出问题:使用斜面有什么作用?生猜想:更便捷,省力……1.认识实验器材,主要是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4.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对比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得出共同的结论:运用斜面可以省力。

[设计意图]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中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怎样沿斜面拉小车,如何准确读数,都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记录的习惯。

初中科学教案:简单机械 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简单机械 教案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简单机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原理和分类3. 滑轮的原理和分类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

2. 新课: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3. 实验与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和滑轮的原理。

4. 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定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开展简单机械设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实用的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简单机械的观察实验,学习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实验记录表、实验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并列举几个常见的简单机械,例如:杠杆、轮轴、斜面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 实验观察(1)教师将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每个简单机械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给学生。

(3)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

(4)学生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哪些简单机械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2)哪些简单机械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3)哪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4. 实际应用分析学生找出实验结果中的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解释它们的作用原理。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展示学生整理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并用文字和图表展示出来。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强调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练习学生在家里或校园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简单机械应用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课堂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课堂反思。

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撰写一份简单机械实验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七、教学反思整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际应用分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简案初中物理

教案简案初中物理

教案简案初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简单机械的作用3. 滑轮组和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和杠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被称为简单机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究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简单机械的构造,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由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组成的。

根据这个特点,将简单机械分为两大类:杠杆和轮轴。

3. 学习简单机械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例如,剪刀是通过杠杆原理将手指的力放大,从而剪断物体;钳子则是利用轮轴原理,方便地夹住和松开物体。

4. 滑轮组和杠杆的应用:讲解滑轮组和杠杆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广泛应用于吊车、窗户等;杠杆则可以放大力的作用,如撬棍、剪刀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滑轮组,使物体升高的速度加快;利用杠杆原理,计算剪刀剪断物体所需的力量。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应用。

思考: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分析其结构和作用,下周分享。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单机械制作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单机械制作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单机械制作一、活动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各种简单机械,例如剪刀、榨汁机、钟表等等。

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简单机械,并利用简单机械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学习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 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介绍简单机械的PPT或图片、小实用工具的示意图、制作所需材料等;2. 学生准备:纸、笔、尺子、胶水、剪刀等。

四、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讨论其作用和使用场景,并解释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或板书,教师详细讲解不同的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解释其作用和原理。

3.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简单机械,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实用工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自由发挥,但必须符合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

4. 制作过程:学生利用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按照设计图纸和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想象力。

5. 展示与分享:完成制作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制作的小实用工具,并向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和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6. 总结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回顾活动中的学习收获和困难,并对小实用工具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机械模型,如简易滑竿赛车、简易风车等,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简单机械的应用,并做一份简单的实地调研报告;3.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工厂,了解更多关于机械原理和应用的知识。

六、活动评价: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简单机械,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教案

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教案

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教案
主题:幼儿园中班简单机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了解机械的原理并进行操作。

2、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会与同伴分享及合作。

二、教学内容:
1、机械的概念。

2、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

3、简单机械:轮轴、手摇钻、滑轮组、斜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儿歌《机器舞》展示一些机械玩具,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知道什么是机械。

2、学习环节
(1)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
用图片教授幼儿什么是机械及机械组成部分。

让幼儿自己操作一些简单机械,如手摇钻、滑轮组等。

(2)简单机械:轮轴、手摇钻、滑轮组、斜面
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简单机械,感受到不同机械的操作原理。

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需要机械辅助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

3、巩固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机械的种类和组成部分,并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

四、教学策略:
1、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加深对机械的认识。

2、让幼儿动手亲身操作,理解机械的原理。

3、通过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活动,增强幼儿的友爱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到反馈。

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评价,看是否掌握机械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资源:
1、机械玩具、图片展示。

2、教具:手摇钻、滑轮组等。

七、教学反思:
1、提高细节操作能力。

2、增加游戏方式的学习方式。

3、更多考虑幼儿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机械》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并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能运用简单机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

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3.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简单机械。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杠杆的平衡、轮轴的转动、斜面的倾斜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理解力臂概念、画法。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三、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三)杠杆力臂的画法:杠杆力臂的画法在中考中都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力臂画法。

首先从杠杆五要素中的力臂要素中找出力臂画法的关键字: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总结出力臂的画法:1、点(找到支点O)2、线(找到力的作用线并考虑延长或反向延长)3、垂直(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

练习1:羊角锤拔钉子收渔网天平(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1.21-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五年级下册简单机械:亲手制作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简单机械:亲手制作活动教案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许多有关简单机械的知识。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亲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简单机械亲手制作活动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课程目标】1.通过亲手制作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杠杆、轮轴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制作实验器材和原材料:木条、木棒、塑料轮、塑料杠杆、绳子等。

2.安排实验室和工作区,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3.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4.准备课程中所需的教学素材,如教案、课件、实验指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分类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简单机械,并要求学生讲述它的作用及原理。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教师可以使用课件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二、活动安排(25分钟)1.制作杠杆实验器材: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及指导,制作杠杆实验器材。

教师可以讲解杠杆的原理,鼓励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

2.杠杆实验:将杠杆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台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不断调整杠杆的长度和重力点,观察杠杆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原理及应用。

3.制作轮轴实验器材: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及指导,制作轮轴实验器材。

教师可以讲解轮轴的原理,鼓励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

4.轮轴实验:将轮轴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台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加入不同大小的力,测试轮轴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进一步了解轮轴的作用及应用。

5.制作滑轮实验器材: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及指导,制作滑轮实验器材。

教师可以讲解滑轮的原理,鼓励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简单机械教案一、引言简单机械是机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组成各种复杂机器的基础。

学习简单机械既是基础,又是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途径。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作用和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

二、知识点详解1.定义简单机械是由不可分割的零部件组成的一个机械系统,它可以将能量从一个形式转换为另一个形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2.种类简单机械分为六大类: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和楔子。

3.作用简单机械的作用包括:增大力的大小、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和改变能量形式等。

4.实例说明例1:红绿灯用滑轮原理控制交通:红绿灯的设备中使用了滑轮。

当一个方向的红灯亮起,与其相反方向的绿灯就亮起。

这个过程中,滑轮用来改变信号的方向,以控制交通流量。

例2:汽车踩刹车运用杠杆原理:踩车刹是以杠杆为原理,通俗的说就是踩刹车越深,车轮就会受到越大的制动力。

这个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利用杠杆,将踏板踩下去的力转换成制动力,从而减轻驾驶员的负担。

三、教学设计本课程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来介绍简单机械的功能、应用和实现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为让学生了解机械学的基本概念,教师应先对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作用进行讲解。

3、演示在教室内演示几个简单机械的应用,比如,利用斜面原理把物体变轻、利用滑轮原理抬高物体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4、实验设计简单机械实验,观察各种机械的运动、性能和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对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作用等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亲身体验了不同简单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本教案的教学特色,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概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1)“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3)“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二、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三、机械效率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Gh.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Fs=.斜面:W总=fL+Gh=FL.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斜面:η=定滑轮:η===动滑轮:η===滑轮组:η===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1)原理:η==.(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第1节杠杆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一、情境导入拔图钉: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上台分别拔图钉. 男生:空手拔图钉,结果没拔出.女生:使用羊角锤拔图钉,结果图钉很容易拔出.二、新课教学讨论:下列工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绕着固定点转动、硬棒.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即硬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提问:什么是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1)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答:不是.(2)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3)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画力臂的方法是:(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讨论: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F1l1=F2l2.(3)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4)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5)实验操作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④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1)省力杠杆:由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这是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的特点:省力、费距离.生活中的省力杠杆(2)费力杠杆: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费力、省距离.生活中的费力杠杆(3)等臂杠杆的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等臂杠杆.(4)三类杠杆的对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实例撬棒、铡刀、瓶起子、镊子、理发剪刀天平【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1节杠杆一、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二、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生活中的杠杆四、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 )2.下列杠杆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C )3.如图所示,在杠杆的a处悬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C )5.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小于b图中肩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小于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 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2.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杠杆,在《墨经》中科学地叙述了其平衡原理,“相衡,则本短标长”.这里的“本”是指靠近支点一边的杆,“标”是指靠近重锤一边的杆.如果两边平衡,杠杆一定是水平的,被测重物一边杆短,重锤一边杆长.又说:“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就是说杠杆平衡后,两边加相等的重物,平衡会破坏,标这一边必然下降,这叫做“标得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墨家用确切的语言阐述了不等臂杠杆的科学原理.第2节滑轮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变形的杠杆.一、新课导入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你见到过吗?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以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结构,如图所示.想想议议:(1)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2)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滑轮的分类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播放多媒体视频定滑轮特点:(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1)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关系:F=.(3)距离关系:s=2h.(4)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思考1: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G吗?因为动力臂l1减小,所以动力F增大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思考2: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用以下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播放滑轮组实验视频展示滑轮组动画(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忽略绳重与摩擦)滑轮组小结:①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②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s=nh;③力的关系: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3)轮轴与斜面几种轮轴①井上的辘轳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②汽车方向盘③水龙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4)其他轮轴轮轴:省力、费距离.(5)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省力、费距离.【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2节滑轮1.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1.如图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法,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C )1>F2>F31<F2<F31=F2=F32>F1>F32.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 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 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C )A.500 NB.250 NC.300 ND.800 N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C )4.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B ) 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123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辘轳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我国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就发明了辘轳,根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此种起重机一般备有上、下车两个操纵室,作业时必需伸出支腿保持稳定.起重量的X围很大,可从8吨~1 000吨,底盘的车轴数,可从2~10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起重机类型.在起重臂里面的下面有一个转动卷筒,上面绕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在下一节臂顶端上的滑轮,将上一节起重臂拉出去,依此类推.缩回时,卷筒倒转回收钢丝绳,起重臂在自重作用下回缩.这个转动卷筒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因此能看到两根油管,但不是油缸.第3节机械效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一、新课导入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二、新课教学实验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甲=F甲s甲=2 N×h(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乙=F乙s乙=1.2 N×2h所以W甲<W乙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做功反而多一些.这说明,使用动滑轮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W额.思考一: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思考二: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捞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外功.(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讨论:W额>0,W总>W有,所以η<1.W额=0,W总=W有所以η=1(理想状态).注: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 N/kg.解析:重物的重力×103 kg×10 N/kg=5×103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103 N××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44%.答案:44%【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解析: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总功为W有=Gh=3 600 N××104JW总=W有+W额×104×104 J机械效率η===60%.×104×104 J 60%小资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80%.【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原理】η==.讨论: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 m的细绳.播放测量滑轮组实验视频,播放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视频.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3)增加物重.【知识拓展】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测量小车的重量,记录数据.(2)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小车上升的高度h.(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注意事项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要与斜面平行;及时记录数据.记录表格斜面倾斜程度小车质量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较缓较陡很陡结论: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倾斜,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分析:当斜面长度、高度、物重都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总功越大,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越低.结论: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3节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C )C.两种情况下,小文做的有用功一样多3.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word4.如图所示,X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则(g取10 N/kg)( B )A.推力的功率为40 W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做的总功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 N5.一斜面长4.8 m、高1.2 m,把重为1 200 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的拉力为400 N,则总功为 1 920 J,有用功为 1 440 J,额外功为480 J.力(填“力”“功”或“距离”).用重为2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若改用重为1.5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的联系和区别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是两个比较类同的概念,使用时稍不留心就要混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1)机械效率是描写机械做功本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做功情况时引出;机械效益是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省力情况时引出.(2)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都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而机械效益A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或大于1.21 / 21。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

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我猜想它能……⑶全班交流。

(“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④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

(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4、科技史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

(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简单机械原理”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原理”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原理”科学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剪刀、钳子等简单机械工具。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好奇心。

2. 讲解:简要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如滑轮组、杠杆等。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工具,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使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活动总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记录其名称、作用和原理。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六、活动延伸1. 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设计比赛,鼓励创新和实用性。

2. 参观工厂或实验室,实地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家长沟通1. 教师与家长分享学生在校的表现,特别是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鼓励家长参与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十、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简单机械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2. 书籍资源:简单机械原理相关教材、科普读物等。

幼儿园简单机械的认识教案

幼儿园简单机械的认识教案

幼儿园简单机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简单机械的类型和功能。

2. 能够简单操作杠杆、轮轴和滑轮。

3. 开阔幼儿科学知识和好奇心,发展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简单机械的类型和功能。

2. 能够简单操作杠杆、轮轴和滑轮。

三、教学难点:
1. 了解简单机械的类型和功能。

2. 能够简单操作杠杆、轮轴和滑轮。

四、教学过程:
1. 观察和讨论:
教师为幼儿出示几种简单机械的图片,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简单解释各种机械的功能和用途。

2. 模仿操作:
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操作各种简单机械,比如:用木棍制成的简单杠杆、轮轴、滑轮,教师可以利用类似于插积木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拼装,然后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孩子思考,在探究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增强幼儿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认识。

3. 制作玩具: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制作自己的玩具,比如可
以利用扔飞机、瞬间移动等游戏,教孩子将简单机械的原理运用到实
际中,让他们切身体验到简单机械带来的快乐和神奇。

五、教学评估:
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操作及交流表现,对其表现和思维给予积极评价,及时纠正其错误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操作过程生动易懂,有助于幼
儿科学知识的开阔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 但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很容易造成混乱和幼
儿的失去兴趣等,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充分准备,做好组织和引导,
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幼儿园小班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简单机械教育教案教学主题: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种类;2. 认识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应用;3. 体验简单机械的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 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探究欲望。

教学准备:1. 简易、实用的简单机械制作工具、材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适量的奖品和小礼物。

教学过程:一、引导孩子认知简单机械1. 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介绍常见的简单机械种类(如轮轴、斜面、滑轮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幼儿打好基础。

2. 感受简单机械的应用让幼儿自己发现身边的简单机械,如剪刀、拖拉机等。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简单机械,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二、体验简单机械操作1. 分组制作简单机械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需要的工具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简单机械,如手摇风车、简易拨测仪、滑动游戏等,完成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2. 体验简单机械的应用让幼儿亲自操作简单机械,并观察机械的运作过程,让幼儿体验简单机械的应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激发探究欲望1. 游戏体验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机械找茬、机械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简单机械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学习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想法,并让其他幼儿与之互动交流,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大胆探索精神。

四、总结(小结、综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机械的总结,询问孩子们对于简单机械学习过程的感受和经验分享,从中总结出本次课程的亮点、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课程改进。

教学优化:1. 涵盖多元素素材(如音视频、影片、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吸收能力;2. 建立互动式课堂,培养幼儿的学习探究能力;3. 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和应用简单机械;4.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总结,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于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亲手制作和操作简单机械,让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真正地理解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幼儿园科技教案:认识简单机械

幼儿园科技教案:认识简单机械

幼儿园科技教案:认识简单机械一、主题认识简单机械二、教学内容1.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2.感性认识机械的作用3.初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2.学生能够感性认识机械的作用3.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难点:初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五、教学准备1.实物:手摇风扇、滑轮组、天平等简单机械2.图片:齿轮、滑轮等简单机械示意图3.黑板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手摇风扇,鼓励学生将其分解,然后询问学生它是怎样转动的。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25分钟)(1)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老师把大家所熟知的简单机械拿出来,比如:齿轮、杠杆、滑轮组等等,让学生认识,并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

(2)感性认识机械的作用老师将简单机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靠近、摸摸看,感受机械的结构和作用。

(3)初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通过展示其理论图以及三维立体图,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4)黑板上制图以齿轮和杠杆为例,老师在黑板上用简易的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简单机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实验(20分钟)(1)老师分配学生分组对实物进行分解,让学生对简单机械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使用及作用,进一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4.小结(10分钟)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强调学生需要通过加强日常观察和思考,来探究这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从学生分享和互动的表现,发现机器中包含的简单机械令学生更加感兴趣。

2.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机器,也摸到了机器,并对机器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

3.通过对学生的日常思考来判断是否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八、教学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感性认识机械的作用,以及初步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幼儿园中班认识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认识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认识简单机械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如杠杆、轮轴和滑轮等。

2.掌握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自行车等。

3.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使用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1.图书《懂它就好玩起来——简单机械》2.图片资料3.剪刀、滑轮、自行车等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一副钳子的图片,询问幼儿用过这种东西吗?其作用是什么?指出其中含有杠杆的原理。

引出本课要讲解的简单机械。

2.出示简单机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确定其中有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让幼儿一起来发现。

二、新知讲解1.为幼儿介绍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通过实物的展示,讲解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诸葛亮的连弩、压路机等。

3.通过幼儿读图认识简单机械,让他们了解简单机械的功能和作用。

三、实践操作1.分配物品:剪刀、滑轮、自行车等。

2.请幼儿自由操作这些物品,让他们感受到简单机械的实际效果,并了解如何操作这些物品。

3.让幼儿探索剪刀、自行车等的工作原理,观察整个过程,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

四、游戏互动1.播放读图题目“你看,它到底是什么?”在幼儿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沟通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2.通过游戏“我是杠杆”,让幼儿亲身体验杠杆的使用过程,培养幼儿实际操作的能力,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1.回忆本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归纳总结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并为简单机械的应用提供示例。

2.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幼儿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并对幼儿的答题情况进行表扬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操作实践,幼儿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游戏互动环节中,幼儿得到了更深入的体验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实际效果很好。

幼儿园使用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使用简单机械教育教案

幼儿园使用简单机械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种类,如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等。

2.学习使用简单机械解决现实问题。

3.激发幼儿学习探究机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小问题。

3.机械原理的探究。

三、教学步骤:1.引入主题老师展示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要求幼儿观察、描述它们的模样,怎样使用等,幼儿将看到一些简单机械,如剪刀、开瓶器、打钉机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操作其实都是所用简单机械。

2.探究2.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分类首先,老师用图片或类似的工具,让幼儿看某些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等,分享这些机械是如何使用的。

其次,老师介绍机械动力学原理及其中的简单机械。

2.2 操作机械从家庭中准备一些手动的家用或玩具机械,如拉杆、曲柄摇臂、旋转转盘、滑轨及各种大小的轮轴、齿轮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体验,让幼儿感受到机械力的效力,再通过实际上机去体验所学内容,理解其工作原理。

3.评估检查幼儿使用简单机械所获得的经验,提出问题经验并筛选算法。

老师可使用作品、游戏等手段进行评估。

四、教材准备1. 老师使用配套教学课件进行讲解和介绍。

2. 简单机械模型及手动物品,用于幼儿操作体验。

3. 说明用品及其他物品。

五、教学方式:1.互动探究;2.图示解释;六、反思:1.幼儿对简单机械的操作十分感兴趣,他们很快理解了各种机械原理,并且参与有趣的机械组装,定期复习可夯实知识点。

2.巩固机械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机械协作游戏,互相帮助和配合的方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六、课后延伸使用简单机械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械操作和体验机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幼儿自己制造一辆轮子小车,将所学习的轮轴、滑轮等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幼儿可以团队合作,利用简单的机械构造,完成一些任务,如打开绳结,拨动按钮等。

七、课后作业请幼儿到家中搜索、收集包括认识,使用,拆卸等相关的机械实物,并总结出有哪些种类,需要做一份简单的介绍,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回顾1、什么是力?我们将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般情况下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场力”。

其中重是重力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力;弹是弹力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通常包括地面的支持力、水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等,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的;场力一般指电场力和磁场力。

【教法】引导学生回顾。

知识精讲知识点一(杠杆)【知识梳理】1、概念:如下图所示,各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都是绕这某一点固定转动的,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2)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表示。

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表示。

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表示。

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表示。

2【教法】通过展示图片和举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使杠杆。

【例题精讲】例1.一根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这根棒就叫做杠杆。

杠杆的支点是指,作用在杠杆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从到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教法】:逐步帮主学生疏导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杠杆概念。

【解析】:根据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是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五要素可知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阻力,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答案】:硬;绕固定点旋转;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阻碍;支点;动力作用线;垂直。

【课堂练习】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教法】: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解剖。

【解析】: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支点到延着力的方向的最短距离,就是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答案】知识点二(杠杆的分类)【知识梳理】1、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其公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2、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瓶盖扳子,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力又省距离。

【教法】通过具体例子 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原理,学会辨别各种杠杆。

【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 上悬挂着一重物G ,O 为支点,在A 端用力时杠杆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B.沿竖直向上方向用力最小。

C.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

D.沿OA 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

【教法】:分析系统的阻力臂、阻力、动力和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关系,对答案进行分析排除。

【解析】:因为无法确定动力臂的大小,A错误;沿垂直杠杆向上,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最省力,B错误;沿OA方向,动力臂是零,杠杆无法平衡,D错误;不同方向的力可以确定不同的动力臂,因此动力臂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C正确。

【答案】:C例2.如图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教法】:化成简单受力示意图,分析阻力臂、阻力、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解析】: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剪刀为省力杠杆,A不符合题意;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剪刀为省力杠杆,B不符合题意;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剪刀为省力杠杆,D不符合题意;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剪刀为费力杠杆,C。

符合题意【答案】:C【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棒悬于O点成竖直,现在下端施一水平拉力让棒缓慢转过θ角,在棒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不变D.动力逐渐减小【教法】:分析在变化在变化过程中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变化。

【解析】:杠杆转动的过程中符合杠杆平衡的条件,即阻力为硬棒的重力,大小不变,硬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零,转过θ角后,重力的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故B正确;当硬棒在竖直位置时,F的力臂是杠杆的长度,且力臂最长,当杠杆转过θ角后,力与杠杆不在垂直力臂变小,故A错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阻力与阻力臂乘积增大,而动力臂减小,则动力是逐渐增大的,故C、D错误。

【答案】:BF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二次杠杆在重2.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1F的作用下仍然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物G和力2A.21F F >B.21F F =C.21F F <D.G F F >>12【教法】:分析两次平衡过程中力臂的关系,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

【解析】:第一次杠杆在G 和1F 的作用下处于平衡时,1F 的力臂为O 到1F 作用点的杆长1L ,重力G 和重力的力臂2L 为整个杆的长度,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11L G L F ⋅=⋅,又由图可知21L L <,所以G F >1;当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 和2F 的作用下时,2F 的力臂为'1L ,如图所示,由图知道1'1L L <,为了使杠杆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

因为G 和重力的力臂无法改变,又2F 力臂'1L 变小,则21F F <。

故选C 、D 。

【答案】:C 、D 知识点三(滑轮)【知识梳理】1、滑轮的概念和分类用绳索或链条绕过具有转动轴的光滑圈轮就叫做滑轮。

根据转动轴是否跟物体一起运动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转轴跟着物体运动的叫做动滑轮;转轴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

2、定滑轮(1)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特点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不省距离。

3、动滑轮(1)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陪的杠杆。

(2)作用是不改变力的方向、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

【教法】通过图片分析,理清楚滑轮以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了解动滑轮及定滑轮与杠杆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如右图所示,物体重10N,且处于静止状态。

该滑轮是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位置时的示数为N。

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2、3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 F2 F3。

这证明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只能改变力的。

【教法】:让学生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分析各个力与重力的关系。

【解析】: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的特点是,即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定;10;=;=;大小;方向。

例2、如右图所使用的滑轮为滑轮。

若物重G =400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需的拉, F = N。

【教法】:让学生根据动滑轮滑轮的特点,分析各个力与重力的关系。

【解析】: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由于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摩擦,由动滑轮特点可知拉力为重力的二分之一,即NNF20040021=⨯=。

【答案】:动;200N。

【课堂练习】1、定滑轮实质是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但它不能。

动滑轮实质是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

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滑轮。

【教法】:指导学生对两种滑轮的概念进行梳理。

【解析】:根据动、定滑轮的实质和特点进行梳理。

【答案】:等臂;方向;大小;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省一半力;不可以;动;定。

2、工人为搬一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设计了如下四中方案(机器下方的圆表示并排放置的钢管横截面),那种追省力()【教法】:指导学生对各图的力进行分析【解析】:比较四个图可知甲图的摩擦力最大,所以A的力最大,A错误;B图为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与D答案一样拉力F就等于摩擦力,则B、D错误。

C图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特点可知,拉力F等于摩擦力大一半,所以C图F最小,故选C。

【答案】:C知识点四(滑轮组)【知识梳理】1、概念: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如图所示为两种不同绕法的滑轮组。

分析(解剖分析)得到原来两种的组合方式的省力情况不同。

一个F=1/2G 另一个F=1/3G2、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要多费距离;当动滑轮上连有n 根绳子,那拉力和物重的关系是F=1/n G , (动滑轮的自重不计)。

【教法】对每种组合的方式上每个滑轮的受力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___G F2=____G 。

【教法】:结合滑轮组的特点分析每个力的情况。

【解析】:由图知,左边的滑轮由5段绳子承担重物,所以5F1=G ,右边的滑轮由4段绳子承受重物所以4F2=G 。

【答案】:41,51 例2 、如图所示,此人体重为600N ,他想站在吊篮里把自己匀速地拉上去,若已知吊篮、动滑轮共重240N ,那么他所用的拉力F 应为( )A .600NB .280NC .240ND .840N【教法】:具体分析每个滑轮对力的改变。

【解析】:这里的认人不是站在地面上,所以是3段绳子吊起了篮子和人,且每段绳子的力的大小都相同,因此N N N G G G F 8402406003=+=++=动滑轮蓝人,所以F=840/3=280N 。

【答案】:B【课堂练习】 1、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等因素,物重100N ,用图中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时,F=__________N ,挂钩B 处所受力____________N ,顶板悬挂定滑轮的A 处所受力____________N 。

【教法】:具体分析每个滑轮对力的改变。

【解析】:动滑轮上一共有4段绳子,所以将向上的100N 分成4分,即每段绳子上有100/4=25N,所以F=25N 。

而挂钩B 受到的力是整个滑轮的力,所以B 处受力100N 。

因为每段绳子都有25N 向上的力,根据力的平衡可得,每段绳子有25N 向下的力,而向下的绳子一共有3段,所以A 处所受的力等于3段绳子的合力,即75N 。

【答案】:25N ;100N ;75N 。

2、一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体和滑轮总重为1000N ,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 的力,请你在图中帮他画出符合要求额绳子的绕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