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十二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二十二课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1、理解“以和为贵”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以和为贵”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以和为贵”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以和为贵”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君子修己以敬,德性充养于内,呈现于外的则是温润如玉的和悦气象,让人如沐春风。如《论语・述而》中说“子之燕居,申中如也,天天如知也”。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和”还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序。《礼记・祭义》日:“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和颜悦色”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孔子日“色难”,侍奉父母做到了和颜悦色,才算是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态度温和,宽容大度。

二、新课教学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语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语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语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唱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语译:我(孔丘)听说,不管是有封地的诸侯还是有食邑的大臣,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人ロ少,只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穸;上下和,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正因为

要做到这样,所以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就应该加强文教德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顿下来。

5、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语译: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天气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团结一致。”

三、思考讨论

1.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的这句话虽没直接点出“和”,但君子之争,风度翩解,谦让有礼,究其本质,就是和谐。想一想,孔子的“君子之争”在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吗?举例说说。

2.生活在和平国家的我们也许还不能真切感受到“以和为贵”的重要,上网查一查叙利亚、索马里、伊拉克等动乱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情况,再谈一谈你对“以和为贵”的理解。

四、延伸阅读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面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一个是朝廷一品大员,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州知府,都不能得罪,不敢轻易了断,甚至想辞官不做,以免招来杀身之锅。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让人捎给在北京当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坊?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将信交给来人,命他迅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打开书信一看,却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才是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家人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邻居一家人,“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

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的巷子虽短,留给后人的思索却很长。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六尺巷”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五、积累与感悟

1.积累以下选文,读懂其意思。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一《礼记·乐记》

2.中国古代像“六尺卷”这样“以和为贵”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收集资料,看看你还能找到哪些。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哪方面的“以和为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