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doc 12页)
试论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

试论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一、宏观税负水平的概念及重要性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国家在收税和征收的税负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对于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宏观税负水平的大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对于制定和调整财政政策、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税种结构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税种结构是宏观税负水平的主要组成部分,税种的不同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税制改革中,我国已经逐步减少对于企业的税负,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加大了对于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对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占比的不平衡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域差异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也就会存在税负水平的差异。
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上,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往往有着显著差异,导致了税负水平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些差异都对实现宏观税负水平的均衡产生着影响。
因此,我国需要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政策的监管与调整。
四、税收制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税收制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是多年以来的一个重要议题,多次改革后的税收体系已经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宏观税负水平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增值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都对税负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税收制度改革中,我国应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促进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五、宏观经济情况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宏观经济情况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率、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都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宏观税负水平的政策时,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税收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税收体系及税种我国税收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种在宏观税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根据统计,增值税占据我国税收总收入的较大比例。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是重要的税种,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关税则是我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3.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对经济总体的负担程度,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有着直接影响。
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企业税负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主要是由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较重。
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利润的征收比例较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另外,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都有所负担。
3.2 相对低税负分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人群的征收较重,但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征税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由中低收入人群承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3.3 不合理的消费税征收我国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但在征收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消费品的税负较高,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消费税征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了税收收入的损失。
4. 对策研究针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改善:4.1 减少企业税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率来减轻企业税负。
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2 平衡个人所得税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收入人群加大征税力度,同时适当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当前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一
、
宏 观税 负的测 算 口径
实 的税 负 水 平 ,但 由于制 度 外 收 入 难 以全 面 统 计, 本文 以 中 口径 的宏 观税 负作 为研 究 基 础 。 同
宏 观税 负是 指 一 个 国家 在 一 定 时期 内税 收
总量 占国 内生 产总值 的 比重 。由于西 方 国家财政 收 入较 为规 范 , 政府 收人 、 政 收 入 和 预算 收入 财
21 0 1年 第 1 2期
宏 观经 济
当前我 国宏观税 负问题研究
丁 成林
摘 要 : 年 来 , 国税 收收入 等政府 收入 快速 增长 、 近 我 宏观 税负不 断提 高 , 引起 社会 各界 的广 泛关注 。本 文分析 认 为 , 当前我 国宏观税 负 不断提 高具 有经济 质 量提 高为支 撑 , 也符
括财 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 有 各 类 基 金 收 入 、 算 还 预 外收入 、 制度 外 收入等 。 理 论 上 , 口径 的宏 观税 负 最 能体 现 我 国真 大
1 6
l9 9 5
64 2 22
l 60 ∞
6 7 37 0 9
l 9 % 】 2
I9 9 6
合我 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的需要; 并且, 宏观税负的提高在现阶段对经济的整体影
响是 正 面的 , 居 民收入增 长影 响不 大。 对我 国宏观 税 负的提高 应 予 以理 性 审视 , 对 其研 究
重点应从税负总量水平向优化调整税收来源结构和财政支 出投 向结构转移。 关 键词 : 观税 负 政府 职 能 公共财 政 宏 中图分 类号 : 8 2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9 2 6 2 1 )2 0 1 — 5 F1 A 10 —14 (0 1 1 — 0 6 0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考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考【摘要】:宏观税负从总体上代裹, 政府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占用程度. 并因此成为制定财税政策的核心因索之一。
近年来,国家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纳税人感到税负重,国内一些学者和国际上的一些组织也认为中国宏观税负重。
本文从衡量口径、合理化标准等角度对宏观税负的概念加以厘清, 从结构、国际比较、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宏观税负水平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降低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宏观税负现状合理税负对策【正文】: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内民众“纳税人”意识的提升,近年关于税收、税负的议题,不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报告提到“中国人均税负近万元”,再次成为牵动人心、见仁见智的热议话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亦常有人提起种种看法。
那么,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过重?如何判断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成为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宏观税负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税收收入与其相应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宏观税负问题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分析和合理界定,使宏观税负既能保证政府合理支出的需要,又能对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和规模扩大保驾护航,并据此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税种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问题和差距,从而为税收工作确定清晰的目标方向,这是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种全新途径,是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尝试。
这一方面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收入的持续超常增长回,引发了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争论。
争论的一方以学术界、纳税人等非政府部门为主,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必须压缩政府收入规模、降低宏观税负。
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名为“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的报告称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
而“公共财政收入”仅是衡量“宏观税负”各指标中,口径最小的一个。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探析_1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探析摘要:我国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一直是财政界讨论的热点。
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大口径宏观税负偏高。
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宏观税负;政策选择;结构性减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确立和完善,整个经济体系也步入了规范协调、渐进稳定的发展轨道。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制定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我国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企业税收负担是否过重,一直是财政界讨论的热点。
一、宏观税负的界定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在我国,政府收入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税收收入,即政府按照税收制度的规定,由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渠道征收的那一部分收入。
第二层次为企业收入、教育附加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这部分是非税收渠道的、规范性的、纳入预算的收入。
通常将第一、第二部分收入叫作财政收入。
第三层次是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
这部分是介于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之间、未纳入预算的、但可以比较精确统计的收入。
第四层次是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等收入。
这一部分是纯制度外的、无法加以统计的“自收自支”的收入。
这四个层次的总和叫作政府收入。
于是,我国就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
科学认识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问题

长 趋 势 仍 在 继续 。
( ) 域 宏 观 税 二 区
政 府 收 入 占 G P的 比重 。显 然 , 政 收 D 财
入 、 府收入和税收收入是不同的概念 。 政
虽 誉 蓉 善 萋 誊 誊 垂
… …
善 吾 誊 誊 §
N
数 据 来源 : 据 近 期各 年 《 根 中国统 计 年 鉴 》《 、 中国税 务 年 鉴 》 算 整 理 并绘 制 , 同 。 计 下
税 负测 算 方 法 。所 谓 小 1径 的宏 观税 负 , 5
是 指 在 一 定 时期 内政 府 税 收 收 入 占 G P D
由于 多种 因素 的 共 同
宏观 税 镀是一 个再莽 惠俺税 氮苯\
年嫡体现 是强蒙税收靛 葭皋税收政策 \
作 用 . 国 的 宏 观 税 负 我 进 入 快 速 增 长 期 .9 8 19 年 的 宏 观 税 负 为
1 .5 ,0 3年 增 加到 09 % 2 0
1 .4 .0 7 年 突 破 51 % 2 0
图 1 近 年 来 我 国及 部 分 国 家宏 观 税 负 变动 情 况
・-发 展 中 国家平 均 水 平 一 -- 发 达 国家 平 均水 平 一 中 国
酶被心电器 i 塞观甑盈试翼 魄口径如 \ 准不飘 、 会迄鼓数撬比较诵甚难和磺霓 \ i
域宏观税负 变动情况 .
选取 近年来我 国东 、 中 、 部 地 区 的宏 观 税 西
卜
东 部 —1卜
中 部 ——卜
・
.
西 部 - ・ - 一全 国 -・・
・
/◆ /
.
级政 府 及 其 部 门 收取 的大 量 没 有 纳 入 政 府 财政 预算 的预 算 外 资 金 收入 , 以及 没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的研究

第一章宏观税负一、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宏观税负主要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由于一国的经济总规模主要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表示。
因此,,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从税收与GDP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
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
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利用税收杠杆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二、合理的宏观税收负担的界定一般来说,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否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图1 拉弗曲线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关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的曲线,即著名的“拉弗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1.在一开始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是说加重税收负担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税负的分析认识山,尤其是工业其税负水平达到19. 93%,超额负重运行。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4. 3%,其税负份额比重占38. 4%,其宏观税负水平占到18. 76%,对于这个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系重大的未来需要加快发展的产业,税收并未充分体现明显地鼓励与支持。
3、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税金及附加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XX-XX年分别为5.64, 5.48, 5.34, 4.88;按XX年分析:建筑业产值税金及附加占比增加值的比重为16. 3%;国家铁路税金占运输总收入的比重为3. 25%;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税金及附加占商品销售收入额的比重为0. 116%,零售业税金及附加占商品销售收入额的比重为0. 28%;限额以上餐饮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 68%;国际旅行社税金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 34%。
再分析一下具体金融行业的XX年宏观税负水平(%),建筑业为8. 76,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生产、供应管理业为17. 8,交通运输业为10. 3,仓储邮电通信业为7. 5,批发和零售金属加工、餐饮业为23. 9,金融保险业为16. 5,社会服务业为12. 1等。
有的高于总税负水平是可以理解的如餐饮业,有的就不好理解,如地质勘查与水利业宏观税负竟达到17. 8。
酒税流失严重,每年生产几千亿立方米,征管不力,浪费粮食跑了税收,还刺激片仔癀盲目发展,民间有要当国大代表先办酒厂之地方性说,湖南、广东、四川三省酒厂有1. 8万余家。
三、不同经济类型宏观税负水平悬殊过大,基本上是内资重于外资,国有重于民营1、同行业不同企业,短视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原则市场经济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相悖,人为的导致税负畸轻畸重。
我国2021年外资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为10%,比内资企业负担率低23个百分点,其房产税负担率为4%,比内资企业低3个百分点,2021年后外资企业负担率比内资企业低5个百分点,而且外资企业在工资运输成本、城市维护建设费、投资方向税、优惠待遇进口设备关税等方面还享有诸多优惠政策,这种政策促使社会上产生大量假合资、假外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中有20%是内资出境后再流入的资本。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得出调整税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调整政府收入结构、理顺政府内部的财力分配关系等结论。
关键词:税收负担;宏观税负;税制结构一、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宏观税负是指一国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定时期政府税收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连年攀升,由1994年的10.96%上升到2006年的20.5%。
如果单纯从宏观税率的角度看,我国的税赋在国际上是偏低。
但由于我国政府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很大,企业税赋可能存在偏重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从地区结构上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呈东中西部税收全面增长,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以2005年为例,东部地区税收收入2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中部地区收入4817亿元,增长22.4%,西部地区收入4215亿元,增长21.7%,中部地区的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速度又快于东部地区,与它们各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致。
(二)从行业和产业结构上看,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的宏观税负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产业间的税负不平衡,二、三产业的税负上涨,第一产业税负下降。
第二产业负担着全国税收收入的56%,其中国有企业的税负水平达到了19.83%。
(三)从不同的税种看,我国税收收入中流转税收入比例过大。
大致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0%以上,而在流转税收入总额中,增值税收入又占其60%以上,所得税类收入仅占税收总收入的15%左右。
总体上看,我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并不高,纳税人又以法人为主,个人纳税人较少,但由于各种收费、摊派的影响,使纳税人的总体负担不轻。
二、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评价、判断(一)税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税费总体负担过重。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政府的财政收入渠道多、财政收入形式不规范,除了税收收入外,还有国有资产收益、专卖收入、债券收入、货币发行收入、规费收入等。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 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 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 有统领各项工作的地位。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 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 用。
建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 21 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 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 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
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增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 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低有关税目的税 率与起征点, 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 调节投资规模、 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 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
税收作为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 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 调控效应。
我国宏观税负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 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
表现有三 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增长,21 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 增长。
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 作用下,1950 年一 1980 年的 30 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 61 亿元,从改 革开放后到 20 世纪末的 20 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 522 亿元, 在跨入 21 世纪到 2004 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长数额越 来越大,如 2000 年为 2350 亿元,2001 年为 2500 亿元,2002 年为 1831 亿元,2003 年为 3465 亿元,2004 年年为 5256 亿元。
对我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分析、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分析、思考与建议作者:韩永文杨白冰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2期摘要:減税降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通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发现,从宏观层面看,我国以“小口径”“中口径”衡量的税费负担并不重,导致大口径宏观税负较高的根源在于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行政收费等隐性负担。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税负重是导致微观主体税负感偏重的主要原因,特别加上企业所承担的社保基金及行政收费负担后,我国企业的税负感受进一步加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种面临着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沉弱、税收征管难度大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企业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了扩大所得税的征税基础。
建议通过完善直接税征税体系、降低企业隐性负担、拓宽政府潜在税源等方式,提高减税降费效率、实现精准施策。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收结构税制改革减税降费作者简介:韩永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白冰,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宏观税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市场主体和居民总体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宏观税负的设计与实施的合理与否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
宏观税负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从而抑制企业投资和居民的消费活动,进而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跃度;宏观税负过低则可能会给政府财政带来较大的收支压力负担,影响到政府合理有效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
可以说,宏观税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测度我国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的宏观税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以“营改增”为代表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接近9万亿元。
这些举措对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灿明,2017)。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宏观税负是反映政府经济规模及政府干预市场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它不仅影响着国家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一、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分析政府总体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不妨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既包括“税”,也包括“费”。
各种收费、罚款均是依仗国家的职能而实现,具有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特点,其亦用于政府各部门支出,与税收的性质并无区别,尽管其分配过程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之中,但其税收意义上的负担却是有形的事实。
因此,在这三个口径的税负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
税收收入加上财政收入退库、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外收入,制度收入这一大口径宏观税负进行比校分析,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0%~25%之间,这一水平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据财政部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344项,地方收费项目多少不一,最多的省达470项,最少的省也有50多项。
全国各类基金项目共计421项,其中375项基金为省级政府越权设立。
1996年全国收费、基金收入总额为3621.9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1014.7亿元),扣除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取消的收费、基金数额,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46%。
过多的收费侵蚀了税基,特别是在先收费、后征税,税“软”费“硬”的情况下,形成了“费挤税”、费大于税的状况,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
同时,收费过多过滥,加重了企业负担,使本已资金短缺的企业雪上加霜,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纳税能力下降。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主要探讨了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应该考虑的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结合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标签: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公共服务1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1.1 宏观税负的总量与经济增长判断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要看宏观税负水平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是负的,即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
但是,供给学派认为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单纯的负效应,拉弗曲线描述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后,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因为过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此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
而一个最佳的税收负担率既可保证税收持续增长又可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无法通过拉弗曲线得到一国的最优税率,但是如果税率过高则必然会侵蚀税基,造成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198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国宏观税负水平与该国人均GDP呈正相关,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3%;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30%。
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而自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水平基本上维持在30%以上,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偏高的。
因此,我们需要参照发达国家处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时的税负水平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实际的宏观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探讨合理的税负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税负水平不得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背离。
1.2 宏观税负的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践中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来自于制度外收入。
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研究一、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及统计口径比较(一)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宏观税负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仍未对其有一个系统而权威共识的定义,这使得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的讨论出现不同的认识。
因此,在研究宏观税负问题之前,弄清楚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重要。
从字面上来理解,宏观税负是一个绝对数,即一国政府的税收总量,但是税收绝对数是无法衡量社会的税收承载能力,因为税收跟经济规模是紧密相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税收规模也会随之增长,既不能进行纵向的时间比较,也无法进行横向国别对比,这样的宏观税负值就失去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宏观税负应该指的是一个相对数,是一个比值,是一个能够进行横纵向比较的量化指标,体现的是一个社会总体的平均税负水平。
既然宏观税负是作为一个能够进行横纵向对比的指标,那么就应当尽量能避免经济因素对其造成的干扰,在进行测算宏观税负水平时,也应当考虑指标的经济意义,即分子与分母应当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
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学术界基本是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税基,这样可以避免经济因素对税收总量的干扰,同时税收收入与GDP存在相应的内在关联。
对于这样的定义解释,在西方财税理论中也能够找到相应的支持,西方财税理论在解释“税收负担(Tax Burden)”时,将“宏观客体税收负担”(简称宏观税负)作为“客体税收负担(Tax Burden of Object)”的一个种类,意思是“整个税源整体的税负状况,通常以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或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为税收收入,同时财政收入基本等于政府收入,因此西方国家所定义的宏观税负水平,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份额。
为了使得我国宏观税负指标具有国际比较性,需重新界定宏观税负指标中的政府收入范畴与税收收入内涵。
综上,基于国内外相关论述,可对宏观税负作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义,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或政府的主动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相对应的是全社会(企业与居民)的税收负担水平。
XXXX年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可编辑).doc

XXXX年对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剖析认识 (可编写 )中国宏观税负剖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兼顾”是中国发展、改革和稳固的长久战略目标,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行动大纲,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所以,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兼顾”在各项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增添政府收入、调理经济构造、调理收入分派、监察经济运转的职能方面发挥侧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和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中国进入21 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期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兼顾”的新阶段,人们以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需要调整和提升。
第一、宏观税负整体水平较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足发挥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颠簸、社会花费行为、公民生产总值的增添。
政府经过征收、税减免或停止征收某些税种以提升或降低有关税种的税率和起征点、税前扣除和税退后税等限制性或鼓舞性手段来调整投资规模、花费基金和外贸增添,以克制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刺激有效需求,同时克制或刺激总供应的变化,协调经济构造。
税收作为经济运转的“内部稳固器”,能够经过调理价钱变量来实现生产与花费总量和花费构造的均衡。
适当、合理的税收能够协调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生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向均衡,进而收到社会公正的调理成效。
长久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向来彷徨在较低水平,削弱了国家增收的力度,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宏观调控的投入。
有三场表演 :中国的税收在上世纪下半叶增添迟缓,本世纪开始迅速增添。
在经济发展、公司收益增添和税收征管的综合作用下,从改革开松开始到本世纪末,税收年均增添 1 亿元。
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末的五年间,税收年均增添 1 亿元。
比上年增添幅度愈来愈大,整年增添 1 亿元,整年增添 1 亿元,整年增添 1 亿元,整年增添 1 亿元。
中国宏观税负的探讨

中国宏观税负的探讨作者:韩文达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2年第8期2007 年《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赫然将中国放到了第三的高位,引起了中国民众对宏观税负问题的空前关注。
随着2009年该杂志又把中国的排名提到了榜眼的位置,“宏观税负”又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
虽然官方驳斥了其权威性,但各方仍各执一词。
笔者认为,讨论宏观税负的问题应从统计口径和基本国情出发,断不能一概而论。
“在现代社会,除了有意仿效鲁滨逊式的生存方式之外,要试图寻找一个脱离税收影响的空间是徒劳无益的。
”而一个国家的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
一尧税负痛苦指数排名存在谬误针对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国际排名第二的问题,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诸如福布斯杂志等关于税负痛苦指数的国际排名是否科学的讨论,根本没有学术价值,机构也好,杂志也好,搞一些排名,不管如何设置指标,都难免挂一漏万,有不科学之处”。
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这直接指出其评价方法的常识性错误和计算依据的明显偏差。
税负痛苦指数的评价方法,是确定六个税(费)种,包括公司和个人所得税、雇主和雇员交纳的社会保险金、销售税、财产税,并将其法定最高税率相加后进行比较,数值高低与所谓痛苦指数成正比(中国税负痛苦指数159,是由增值税最高税率17%、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25%、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45%、企业交纳的社会保险金最高费率49%、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金最高费率23%相加得出)。
肖捷指出“其谬误主要是将各税种最高边际税率简单相加,将税率等同于税负”,“用税率直接代表税负是一个常识性错误”。
二尧中国宏观税负轻重之争1987 年世界银行研究了一些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结果显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13%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为23%左右;高收入国家为30%左右。
很多学者、机构和媒体之所以在中国宏观税负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最根本的原因是计算的口径不一致。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作者: 单学勇[1]
作者机构: [1]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出版物刊名: 当代经济研究
页码: 42-45页
主题词: 宏观税负;税负结构;税制改革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引发普遍关注。
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在税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税收收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形成的。
从实际税负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尚在合理区间。
但是从结构上看,存在明显税负偏差。
应在稳定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推进税制结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doc 12页)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
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1%,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一)经济税基扩大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
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均为1.52,前者比后者回落了0.1.整体呈现理性回归趋势,反映了税收与经济稳定协调增长的发展关系。
三是税收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受投资高增长和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初年的14.1:45.2:40.7调整为2007年的11.7:49.2:39.1.税收的产业结构变化与此吻合。
“十五”初年三次产业税收比重分别为0.1:56.9:43.0,2007年分别为0.02:59.28:40.70,一产和三产比重分别下降0.08和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2.38个百分点。
(三)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提高税务、海关等收入征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实施科学化管理,在加强税收征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收入征管效率,既保证了原有税收收入正常增长,又通过堵塞漏洞减少收入流失,提高了税款入库质量和效率。
据统计,1994年我国税收实际征收率仅有50%,目前已提升至70%左右,提升了大约20个百分点,仅“十五”期间共查补税款就达1989亿元。
(四)税收政策性调整,增减因素相抵,未影响宏观税负实质性变化2003年以来,税制改革渐进性起步,税制从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既没有开征新税,也没有提高主要税种的税率,主要是进行税收政策的局部调整。
包括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提高部分矿产品资源税,以及2007年6月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率,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减少退税等。
上述因素,合计影响2007年税收增收了3000多亿元。
而随着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增值税转型试点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改革和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尤其是2008年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的新税法后,与现行税法口径相比,中国企业所得税收人约减少930亿元(中国税务学会课题组测算),上述因素合计减少税收收入会超过2007年税收政策性增收,并未对当前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实质性影响,从今后看,减税程度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在税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税收收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从实际税负来看,我国并不是高税负国家。
二、我国宏观税负存在的结构性偏差从宏观上看,一国税负结构是否合理或优化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税种设置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相适应。
二是税种的搭配能够充分的发挥税收的功能。
三是具有税收属性的收入都能以税的形式征收,而不是长期游离于税收体系外。
四是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保持恰当的比重。
我国宏观税负在结构上存在以下问题:(一)在税种构成上,流转税税负偏重,所得税税负偏低一是流转税比重大,所得税比重小。
以2007年为例,含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流转税占税收收入的61.8%,所得税为26.2%.流转税比重较大,在流转税中,税收又过度依赖增值税。
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发达国家所得税居主体地位的税收环境,但目前的税收构成离双主体并重税制结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最近几年,我国所得税占总税收和GDP的比重有较快发展,个人所得税比重也在逐步提升。
但是,流转税在税制中的主体地位仍远未被撼动,宏观税负的重心仍然是落在全社会所有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上,限制了税收公平作用的发挥。
二是增值税名义税负低,实际税负重。
从税制设计的税负水平看,我国名义税负水平不算太高,与大多数国家同类税种的名义税负相比略高。
由于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换算成可比口径即消费型增值税,税率高达23%.而欧洲等其他国家增值税税率大多在20%以下,明显低于我国增值税税率。
三是个人所得税名义税负重,实际比重低,税负公平性差。
2007年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3185.54亿元,占GDP的1.29%.据世界银行统计,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为3%,中等收入国家为5%~6%,高收入国家为11.5%.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水平与国际相差悬殊。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课征,对个人和家庭综合负税能力的界定不细化,不精确,并且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过高,让人觉得税负偏重,也使个人所得税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发挥的不够。
(二)行业宏观税负不合理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受税种差异和税率水平差异的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客观上具有不同的税负,不同行业的收益率由此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多数行业宏观税负呈上升趋势。
其中食品制造业由于受烟、酒行业平均利润较高,导致行业税负高属比较正常外,资源型、生产型行业中的煤焦气及石油加工业、机械、电气、化工行业等税负水平高于我国平均宏观税负水平,表明从宏观税负上看对传统制造业依赖性较强。
受地方财政利益的影响,地方政府也会在投资等方面对这类行业有所偏重。
资源型产业往往是其他轻工业制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上游产业,其税负高低直接影响其下游产业的增加值。
(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制度设计依然存在税负差别待遇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予扣除,造成有机构成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源投资较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实际税负相对较高,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所得税将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但是,税收优惠以企业为主而不是以具体项目为对象的优惠方式,依然存在优惠针对性不强的缺陷,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认定过程,容易受到政府行政干预,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利于技术进步的项目和行为难以享受税收优惠。
税负差别待遇的存在依然形成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因素。
三、税制结构性改革通过对以上整体与结构两方面的分析,我国目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宏观税负政策应当保持总体水平的相对稳定。
即使包含社会保障税的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也只有20%左右,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税收管理水平是相适应的,与现行税制形成的理论税负以及政府财政资金需求程度也是相适应的。
这些年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和宏观税负水平的抬升并未在法律基础上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而是得益于经济自然增长带来的税收自然增收和征收质量的提高。
指望通过大幅减税而降低宏观税负也是不现实的,大幅度减税一方面会助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降低政府支出能力,削弱宏观调控功能。
在宏观政策取向上,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政府税费改革。
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税,规范政府收入方式,增强宏观税负的透明化、法定化,使宏观税负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反映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动对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影响。
二是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调整。
使宏观税负变化带来的财政损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承担。
稳定宏观税负水平,实际上是要控制宏观税负水平逐年上升趋势。
两税合并和增值税转型均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减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增减变化。
事实上已经形成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格局的冲击,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调整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推进税制的结构性调整,全面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来临,尽管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结构性税改所释放出的经济增长潜力不容低估,现行税制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稳定机制并未被撼动。
通过进一步改革税制,会增强税制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宏观税负结构。
当前推进税制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以增值税转型为核心,进一步改革流转税制我国已经在东北地区和中部26个试点城市中开展了部分行业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到今年7月1日,将是第五个试点年头的开始。
目前试点的成效已明显显现,对于促进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试点方案已经成熟,采用存量抵扣的办法,使企业真正获益,符合税改设计的初衷,应当采纳。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也有利于避免长期试点带来的新的地域性、行业性税负差别。
在推进增值税改革过程中,还要放宽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税收环境。
进一步调整消费税的思路是:将消费税中烟、酒(包括酒精饮料)、石油制品列出单独征收烟草税、酒税和石油制品税(或叫汽油、柴油税),正确引导消费行为,明确税收政策在纠正不合理消费偏好上的调节功能。
进一步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选择部分高档消费品、奢侈品以及耗用木材等自然资源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不利于环境的产品要征消费税。
营业税进一步改革的取向是: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结构性差异、盈利水平差异,调整营业税税负水平。
如对美容、美发、洗浴业等要区分大众消费和高档消费,分别设计营业税税率,对于短信服务、媒体广告业、娱乐业等要从高制定营业税率。
(二)进一步完善所得税制一是要完善企业所得税,严格政策性减免。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
原则上应取消地方性的税收优惠,代之以实行全国统一的、鼓励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高技术风险投资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
无论内外资企业,无论投资到什么地方,只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序列的要求,都应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
这样不但可以明显地引导产业投资方向,也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不同地方企业的公平竞争。
二是要完善个人所得税,改分项征收制度为“综合所得课征制”,综合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支付能力,设计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力度,加重对高收入者不履行自行申报的处罚程度,建立税务机关、海关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纳税人信息的综合利用系统。
(三)改革与完善地方税制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的设计是狭窄的,未将土地、森林、草原、水源等重要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