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口簧

合集下载

乐器进课堂口风琴报道稿

乐器进课堂口风琴报道稿

乐器进课堂口风琴报道稿
口风琴的全称是反射口簧琴,是一种由德国发明的比较老的弹拨式乐器,1857年被发明出来,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拥趸,同时也
被用作教育用途。

近年来,口风琴也被广泛地引入学校,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当下也非常流行。

口风琴和其他乐器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采用拨弦活动,让发声管用滑套进行拨动,从而唤醒出音色,但口风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同时双手配合,这就要求玩家很好地掌握“多手协调”技巧,这也是它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

口风琴也独有的是,它的音色比较特别,有着非常特殊的音色,而且琴键较多,但教学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而且学生也可以很快地适应,不仅如此,口风琴还有着独特的“多手协调”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较为方便地学习到各种乐器演奏技巧,这也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乐器的特殊技巧。

此外,口风琴的售价比较低,而且它也十分轻巧,易于携带,而且它也有着较为丰富的音色,可以比较好地表现出古典音乐的韵味,而且也能够比较有效地表达现代流行音乐,具有更广泛的表达功能。

最后,口风琴具有着非常可贵的教育意义,它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收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各种乐器,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领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地获取乐趣,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和周围的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交效果,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乐趣。

总而言之,口风琴的引入进入学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也为学校的教育提供了一种优质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广和实施,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学习的精力用在乐器学习上,让学校更加有活力。

单簧管介绍

单簧管介绍
单簧管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 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 乐器。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 姆制单簧管。
单簧管结构
主要由:笛头(吹口)、连接管(调节管)、 上节管、下节管和喇叭口五个部分组的来历 2.单簧管的结构
单簧管的来历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成为“黑管”, 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则称其为“竖笛 簧管是属于单木管乐器当中的一种,通常是 使用非洲的黑木来进行制造的,由木料、硬 橡胶或金属进行制成的 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 的罗杰(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内 (1716年再版,尚有藏书)。从大约1780 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 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萧乐器介绍的文章英文

萧乐器介绍的文章英文

萧乐器介绍的文章英文The xiao is a Chinese vertical end-blown flute. It is a slim, delicate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 The xiao has a history of over 7,000 years in China, and is one of the oldest Chinese instruments. Its gentle, refined sound makes the xiao a popular choice for playing classical, folk, and traditional music.The xiao is designed to be held vertically and played by blowing across the top end. It has a blowing hole near the top and finger holes down the front. To change pitches, the player opens or closes the finger holes while blowing into the top hole. Advanced techniques involve cross fingerings, half-hole coverings, and “over-blowing”into the xiao to reach higher registers.Modern xiaos are usually made of bamboo, with brass or steel reeds. The bamboo body can be plain or wrapped in thin colored silk string decorations. They come in a range of sizes, from the small 13-inch practice xiao to the large 34-inch bass xiao. Their gentle timbre pairs wonderfully with strings and winds, lending the xiao to diverse ensembles. Graceful to watch and sweet to hear, the transcendent voiceof the ancient xiao continues to resonate through the ages.萧,是一种中国竖直的吹口簧管乐器。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有哪几种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一)吹奏乐器的分类: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二)吹奏乐器的特色: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采。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三)吹奏乐器的介绍:1:箫(1) 箫的由来:箫在汉魏六朝时代称为逐(加竹头),逐(加竹头)是从我国西北羌族地区传到中原地区的,最初只有四个按孔,西汉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在背面加一孔,才有了五个按孔。

晋代乐工列和在公元前247年左右所吹的笛(箫),已有六个按孔,与今天的箫差不多。

在唐代有一种称为尺八的吹管乐器,形制与今天的箫相似。

(2) 箫的组成结构:箫为竹制的吹管乐器,直吹,按孔为前五后一,上端开一吹孔。

(3) 箫的演奏形式:箫的音色圆润、柔和,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

2:巴乌(1) 巴乌的.由来: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2) 巴乌的组成结构: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3) 巴乌演奏的形式: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3: 葫芦丝(1) 葫芦丝的由来: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

关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

关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

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

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他们独具特色的歌曲、节日保留了他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对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关键字:节日;歌曲;历史;文化;习俗;AbstractXibo is a minority in China. It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ancient Xianbei and modern Manzu. Its current population is nearly nineteen million!they mostly live in Yili,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Qapqal Xibo,Liaoning, Jilin and other provinces. Now the Xibo living in xinjiang has a population of 4 million people (of which Charles County Erxi Bo Buchanan 2 million people), about 5 million people in Shenyang, the rest are mainly settled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s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ir unique songs and festivals retains their native folk cultu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and active role for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Keywords: festivals; song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目录第一章民族概述-----------------------------------------51.1 民族历史 -----------------------------------------------51.2 生活习俗------------------------------------------------6 第二章民族节日 ---------------------------------------62.1 西迁节--------------------------------------------------62.2 抹黑节--------------------------------------------------7 第三章艺术文化 ---------------------------------------73.1 绘画艺术--------------------------------------------73.2 绣花艺术--------------------------------------------8 第四章民俗歌曲 ---------------------------------------84.1 儿歌 ---------------------------------------------------84.2 叙事歌--------------------------------------------------84.3 田野歌--------------------------------------------------8 第五章民族风俗----------------------------------------95.1 婚礼----------------------------------------------------95.2 葬礼----------------------------------------------------95.3 服饰---------------------------------------------------105.4 饮食---------------------------------------------------105.5 忌讳---------------------------------------------------105.6 信仰---------------------------------------------------11 参考文献-----------------------------------------------12第一章民族概述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皮影戏、踏脚舞、花儿等多种民间艺术 后继乏人! 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正在被忽略和漠视, 导致许多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衰落!
我们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生命”如何延续?
从我做起,自觉保护我们身边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的话, 积极学习一种或两种技巧,让 我们的“非遗”后继有人!
民间舞蹈
踏 脚 舞
踏脚舞是固原民俗风情的充分体现,既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又有很高 的观赏价值,其中,踏脚舞以其明快的节奏、夸张的动作、浓郁的回 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气质而被文化部确立为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 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并做为表演项目,代表自治区参加过全国少 数民族运动会。
杂技与竞技
皮影
杂技与竞技
经过我们查阅相关资料, 发现宁夏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好多啊!
有一百多种呢!
这么多!我们做什么好呢?
时间 精力
我们分小组学习,我们六人 小组准备从表演艺术、风俗 习惯、传统工艺三方面探究!
我们有明确的分工哦! 大家共同努力!
表演艺术
风俗习惯
传统工艺
表演艺术:
民间音乐
杂技与竞技
民间舞蹈
我们研究了……
其实,还有很多…… 但是,你是不是对宁夏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 个大概的了解了……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在开斋后的第70天 举行。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太阴年十二月 十日 。因为教历每年十二月上旬为穆
斯林朝觐麦加的朝圣期,十二月十日为 朝颧的最后一 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 活动。 开斋节
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这个月 里,人们在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
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 进饮食。十月一日(教历)为开斋节。 这天, 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完全使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者人声处于附属地位的音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

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

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

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

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l三、打击乐器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中国的乐器

中国的乐器
体鸣乐器
体• • •
质为声 , 介 动 。 乐 。
敲击 体鸣乐器 互击 体鸣乐器 落击 体鸣乐器 摇击 体鸣乐器 综合奏 体鸣乐器
满族、朝鲜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辽宁、 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最为盛行。 清代已在宫廷和民间较为流行,是清代宫廷 御前仪仗乐器之一,据《清朝文献通考》记 载,卤簿乐制中的大铜锣有四件。 大金铜制,外形似锅,锣面平坦无脐,近边 部呈坡形,锣边较宽,并向背面收束。锣面 直径35厘米、锣边宽8.5厘米、背口直径30厘 35 8.5 30 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棰头包布的木 棰击奏。木棰长21厘米、直径3厘米、棰头 直径5厘米。音色洪亮、宽厚。可演奏锣心、 锣边音,沿锣边有碎点、正点、边点等奏法。 常与小金、大锣、大鼓等乐器合奏,或为朝 鲜戏、民间演唱、地方戏等伴奏。
阿嘎,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 这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 根长木棒而成(图)。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 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 石孔相配合。 阿嘎是建筑工人建房时的劳动工具。在西藏地区,不 论建造房屋的平顶屋面或室内地面,均 要由一种特殊 的粘土——阿嘎土夯砸而成。夯土多由女工操作,妇 女们手持阿嘎,在铺有阿嘎土的地上边砸、边歌、边 舞。先是将干阿嘎土砸碎、砸紧,这时的歌舞称“阿 谐”,然后再浇水砸平、砸实,这时的歌舞称“勒姆 谐”,无论是干砸还是湿砸,女工们都要右手持阿嘎, 有节奏地一边歌舞一边砸夯。 20世纪50年代以来,藏族文艺工作者将这种民间劳动 歌舞搬上文艺舞台,创作了生活气息浓郁的《阿嘎 舞》。阿嘎既是演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是满、蒙古、彝、白、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 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云南和中南一带盛行。 用一根细木棍或细竹杆制作,棍长80厘米~100厘米、直径 2.5厘米~3厘米,在距两端5厘米~10厘米处,各开一个长1 0厘米、宽1.5厘米或三四个较短的透空孔, 从侧面钻一小 孔穿入铁钉作轴,再分别嵌入四五个小铜钱或小铜钹(图)。 摇动花棍,铜 钱或小铜钹撞击孔壁而哗哗作响。花棍表面 涂以红、黄、兰等色漆饰,棍两端系扎若干彩色绸布细条 为穗,以作装饰。 演奏时,可单手执单棍,也可双手执双棍,摇击或敲击发 音。敲击部位有肩、腰、背、臂、肘、两手、两膝、两足 以及两棍相击,都可振动铜钱作响,造成复杂的节奏变化, 并配合以各种舞姿。技艺较高者可使其在手心、肩头或背 部等处旋转。常由一人、数人或数十人手执花棍边打边舞。 是近代广大城乡民间常见的歌舞表演形式。北方称打连厢, 南方称打花钱、九子鞭,湖南等地称霸王鞭。表演时还可 演唱各地民歌,形式生动活泼。满族耍单鼓(烧香)、跳萨 满时也常使用连厢棍,它既是舞具,又是伴奏乐器。云南 彝族和黔南苗族的青少年,多在传统节日里表演打花钱, 并分别用铜鼓和木鼓等乐器为其伴奏。

凉山彝族口弦综述

凉山彝族口弦综述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62凉山彝族口弦综述范嘉琴(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作为凉山彝族重要的民间乐器之一,凉山彝族口弦不仅历史悠久,是凉山彝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本文通过对关于凉山彝族口弦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与概括,旨在发现其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凉山彝族;口弦;综述一、深情的凉山彝族口弦(一)关于口弦口弦又称口弦琴、口簧、吹篾、口篾等,形制多样,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流行,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乃至其他国家及民族都有口弦,比如印度、德国、泰国等等。

它可以独奏、合奏、齐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艺术、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口弦的品种较多,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有竹制和金属制的口弦;因演奏方法的不同,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口弦;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又有单片弦和多片弦。

除了在形制和制作方法上颇具特色外,口弦在其演奏方法上也非常别致,其演奏方法有用手指拨动和抻动两种,分别流行于不同的地区。

如在我国的傣、拉祜、哈尼、景颇、佤、苗、回、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流行的是手指弹拨的口弦;高山族流行的是抻动的口弦;彝、纳西、僳僳和白族,则两种口弦都流行。

此外,各少数民族,对口弦都有自己的称呼,如傣族叫“拜”,僳僳族叫“玛哥”,锡伯族叫“玛肯”,白族叫“毕协”,景颇族叫“掌共”,佤族叫“合朗”,拉祜族叫“阿沓”,羌族叫“阿珠”,独龙族叫“芒锅”等。

(二)关于凉山彝族口弦口弦在凉山彝族地区称为“洪货”或“弄果”,主要有竹制和铜质两种,但现在大多流行的是铜质口弦,簧片有一片至五片不等,簧片片数越多则弹出的乐曲越复杂,反之则越单调,其中最流行的是三片簧口弦,演奏方法为弹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音域宽广、音色柔和、音质清脆,能抑扬顿挫地表达各种情感,因而深受凉山青年男女的喜爱。

凉山彝族有彦语说:“口弦是治疗思念母亲的良药,笛子是医治怀念父亲的良方”,对凉山彝族人民来说口弦不仅仅只是一件乐器,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思念时的寄托、是日常生活的真实流露,是美好爱情的表达与传递,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地陪伴着凉山彝族人民,述说着他们内心的苦与乐,为凉山彝族民间乐器之瑰宝,有的乐手通过口弦互相交流心声,有的青年男女还通过口弦的“语言”向情人表达爱恋,相约幽会。

HS乐器分类法

HS乐器分类法

世界音乐与多元文化教案二2012-03-14HS乐器分类法乐器的分类:•世界的乐器品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人们出于辨识、研究方便,喜欢将它们作归类处理。

出于不同的年代和目的,对乐器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中国的八音分类法•中国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

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管弦乐队分类法源于欧洲,是以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声部的划分模式为分类原则,所有乐器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三大类。

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简称HS法)它是乐器分类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一种分类法。

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在1914年由美籍德国音乐家萨克斯(,1881-1959)和奥地利音乐家霍恩博特尔(Erich Moritz von Hornbostel,1877-1935)提出了一种新的乐器分类原则:根据乐器的声学振动体特性进行分类。

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民族音乐学和乐器学。

•萨克斯和霍恩斯特尔扩大了乐器分类系统,标着接受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乐器加以清晰划分。

•分类法来源据美国学者考夫曼的考证,早在公元前1世纪,一本出自古印度的名为《乐舞论》的书中,就已经把当时人们所用的乐器概括为“弦鸣”、“气鸣”、“体鸣”、“膜鸣”这四大类。

他认为。

萨克斯和霍恩博斯特尔提出的乐器分类法“也是以这四种类型为出发点的”。

•四大类:–体鸣乐器(Idiophone=固定体 Feste K?rper )–膜鸣乐器(Membranophone = 绷紧的膜 gespannte Membrannen)–弦鸣乐器(Chordophone = 绷住的弦 gespannte )–气鸣乐器(Aerophones= 空气 Luft)体鸣乐器(Idiophone):•体鸣乐器是指由乐器本身固体振动的发声法,包括棒,片或板振动等。

•详细划分:–击奏体鸣乐器 Schlagidiophone•直接击奏 Unmittelbar geschlagene Idiophone•间接击奏 Mittelbar geschlagene Idiophone (沙锤,棘轮)••棘轮:原理和工业用的棘轮一样,装有一个只能单方向转动的齿轮,以及在齿牙边装上数块薄木片。

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音色与演奏技巧

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音色与演奏技巧

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音色与演奏技巧中国传统乐器丰富多样,每一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这些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优美的旋律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音色与演奏技巧展开探讨。

一、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特点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特点丰富多样,这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有关。

以下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1.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

它由十三根或更多的弦组成,演奏时需用双手的指尖去弹奏。

古筝的音色柔美、清澈,既可以奏出明快的旋律,也可以表达深情的音乐情感。

2.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木管乐器,具有悠扬、明亮的音色。

演奏时,演奏者用双手捏住笛子的穿孔部分,通过吹口的不同方法来控制音色的变化,使其奏出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3.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

古琴以其悠远、幽静的音色著称,通常用指尖弹奏,音色饱满、独特,可以表达出深沉、复杂的音乐情感。

4.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由两根马尾和柱弦组成。

演奏时,演奏者用琴弓拉动琴弦,使其发出悲凉、哀婉的音色,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故事。

二、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1. 手指技巧:传统乐器演奏时,手指是最主要的工具。

演奏者需要通过灵活的手指技巧,准确地按下不同音阶的音符,以达到正确的音调和音色。

对于弹拨乐器,如古琴和古筝,演奏者还需要用手指拨弦,使琴弦发出清晰的声音。

2. 呼吸与吹口技巧:对于吹奏类乐器,如笛子、唢呐等,演奏者需要通过呼吸控制和吹口的技巧来控制音色和音调。

吹奏乐器的演奏者需要通过调整呼吸的力度和频率来达到音乐的表达要求,同时需要适应不同的吹奏技巧,如颤音、滑音等。

3. 弓弦技巧:对于拉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演奏者需要掌握准确的弓弦技巧。

拉弦乐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手臂的运动,控制琴弦与琴弓的摩擦力度和速度,使琴弦发出理想的音色和音调。

单簧管:单簧管-结构组成,单簧管-特点单簧管指法

单簧管:单簧管-结构组成,单簧管-特点单簧管指法

单簧管:单簧管-结构组成,单簧管-特点单簧管指法话题:单簧管指法教学方法身体健康单簧管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英语称Clarinet,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西班牙语为Clarinete,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单簧管指法_单簧管-结构组成单簧管的笛头单簧为管气鸣乐器。

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

属于木管乐器。

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

现代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在1690年发明的,此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

单簧管指法_单簧管-特点单簧管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拥有将近4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

*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在乐队演奏或独奏中都极富表现力。

*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吐音等方面均相当出色。

*黑管家族有约10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方便切换。

*在西洋乐器中相对廉价,对学习者经济条件要求较低。

*孩子换门牙后的任何年龄都适合学习单簧管。

*首先学习黑管可以轻易转学萨克斯。

*黑管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在公园,湖边演奏。

*单簧管音色是木管中最富于表现力的1种,表现力丰富,有“演说家”之称。

*单簧管是木管中泛音发音最容易悦耳的1种。

单簧管指法_单簧管-构造单簧管构造单簧管是全部木管乐器家族中,构造最特殊的乐器,其他木管都是以开管原理发音(泛音为8度),唯有单簧管似圆柱形,像长笛的情形,但却以闭管有效音柱原理发音(泛音为12度)。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口弦的传承与思考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口弦的传承与思考
… …
二 、回族 口弦 的传 承 与思 考
目前 回 族 口弦 跟 其 它 珍 贵 的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一样 面 临着 失 传 的危 险境 地 。一 些年 轻 人 对 口弦 不感 兴 趣 ,认 为演 奏 时声 音微 小 ,没有 撼 震 人心 的力量 。一些 年纪 大 的回族 妇 女将 其 当作 娱 乐 工 具 , 闲来 无 事 时拨 弄一 番 。早 年 会制 作 口弦乐 器 的老 人也 一个 个 相 继 去世 ,年轻 一代 又 着 迷于 狂 劲 的流 行音 乐 ,没 有 几个 人 学 吹 口弦 ,致 使传 统 的 口弦 表 演与 制 作工 艺 在 民 间几近 失 传 。随着 社 会 的进 步 以及 社 会 思潮 日益迫 切 的对 民族传 统 文化 的需要 ,回 族 口弦 引起 了中外 社会 各 界 的关 注 , 回族 曰弦 已经被 列 入 国家级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名 录 , 为 了防止 “ 回族 口弦 ” 的失传 ,它 的传承 保 护 工作 十 分 急迫 。如果 对 其不 进 行保 护 传承 的研究 ,回族 口弦 就 有逐 渐 消失 的危 险 。 由于 回 族 口弦 体积 小 、 乐声 不 大 , 因此 ,长 期 以来 没有 引起 社 会 各 界 的关注 和 重 视 。现 在 的年 轻人 不 弹 口弦 了,对 其不 感 兴 趣 ,更 不知 口弦为 何物 。1 岁左 右 的孩 子 主 要时 间都 在 学校 接 受 O 教 育 , 没有 机 会和 会 弹 口弦 的大 人 一起 劳 动 ,失 去 了学 弹 口弦 的 环 境 , 学校 音 乐课 也 听不 到 学不 到 ,他 们 自然 也 就远 离 了 口弦 。 宁夏 知 名 的几位 弹 口弦 的老 人年 龄 都在 6 岁 以上 ,这 就 出现 了青 O 黄 不 接 的局 面 。跟 一 些珍 贵 的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一 样 , 口弦也 存在 着 保 护 和传 承 的难 题 。人 们 想 出 了各种 各 样 的传 承方 法 :有 人建 议 通 过 改进 口弦本 身 ,使 之 发 出 的音调 更 高 些 ,更 明确 些 , 以便 适 合 演 奏 ;也 有人 认 为应 该 整理 出一 些 曲谱 来 ;还有 人 认 为应 该 改变演 奏 技 巧 ,加速 合奏 等 形式 … … 笔者 认 为 回族 口弦 的传 承首 先 得要 培 养传 承 人 ,必 须从 培养 娃 娃 抓起 。让 回族 口弦走 进 学校 ,与 当地 学 校联 合 ,建 立 “ 回族 口弦 ”特 别 的传承 机 制 ,开 设专 门的课 程 ,有专 题讲 座 、示 范 表 演 。聘 请一 些 老 民 间艺人 当场授 课 和演 奏 ,传授 孩 子们 口弦 的演 奏方 法 等 ,使 回族 口弦在 少 年 儿童 的 心里 扎 根 ,对 其个 别有 潜 力 的娃 娃重 点 培养 。 其 次 ,传 承 回族 口弦 必须 考 虑 地 方 性 的 传 承 。宁 夏 回 族 口 弦 弹奏 艺人 都 是 当地 农 民 ,只 能在 农 间 的时 候弹 一 弹 ,很 难集 中 进行 系 统 的培 训 , 并且 由于 受众 面 小 , 回族 口弦 的传承 如 果突 破 不 了家 族式 传 承 ,发 展 之路 将 会越 走 越 窄 。笔者 认 为可 以与 当地 政府 联 合 ,发 现挖 掘 流 散于 民间 的具 有 弹奏 回族 口弦特 长 的年 轻 人 ,给 他们 提 供 培养 受 教育 的机 会 和 有利 条 件 ,让 他们 担 负起 传 承 回族 口弦 的重 任 。

中国乐器口簧

中国乐器口簧
文史资料梳理以及系列考古发掘的双重证据,最终确认了口簧是一种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体积较小,可放于口中,且演奏时必须借助口腔作为共鸣腔的原始乐器。口簧至今仍然流行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由于出现于人类音乐文化的萌芽时期,口簧也被学界称为“人类最初音节”“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成为研究人类远古音乐的“活化石”。
在弃置堆积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制作口簧的骨片以及半成品,大致可复原出口簧的制作过程,选取黄牛肋骨或动物长骨成制作。
学界一般认为,口簧具有敬祀鬼神祖先、娱宾遣兴以及爱情表达功能。考虑到石峁城址的北方“圣都”地位,孙周勇推测,石峁城址核心区域的皇城台可能居住了承担祭祀职能的乐师阶层。
“皇城台口簧可能赋予了沟通人神祭祀先祖的功能。口簧与骨笛等音乐遗物构成了皇城台区域的音乐形态,渲染了石峁上层的祭祀场景。口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石峁上层控制周边区域,维系区域政体稳定的重要非物质手段。”据了解,孙周勇关于石峁口簧发掘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于近期发表。
3、石峁,世界口簧的祖源地
经文献梳理及与世界其他地区口簧考古发掘比照,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5世纪的时间里,包括中国北方(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内蒙古夏家店遗址、内蒙古龙头山遗址、辽宁水泉遗址等)以及蒙古高原和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所在的欧亚草原东部区域(多见于匈奴墓葬),出土的一批早期口簧基本结构相似,均为窄条薄片状,多属于拉线式。从地图上看,公元二、三世纪,一条口簧从中国北方向欧亚草原传播的线路很清晰地显露出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考古领队孙周勇表示,此次石峁发现的口簧为框舌一体的自体簧,框首圆孔外缘保留了绳子拉振时形成的痕迹,表明该乐器是通过绳子拉振实现簧舌振动发声,即所谓“绳振簧”。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土的口簧长8至9厘米,呈骨制片状,由簧鞘和簧舌组成,个别簧鞘或鞘头还经过修饰。经英国牛津大学以及美国Beta实验室分别对堆积内共存的兽骨、麻布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绝对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

白族风俗作文600字

白族风俗作文600字

白族风俗作文600字English Answer.The Bai ethnic group, an indigenous people of China, is renowned for their unique and vibrant culture. Their traditions and customs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continue to shape their way of life.Clothing: Bai men typically wear loose pants and ashirt or jacket adorned with intricate embroidery. Their heads are often covered with a black or blue turban, while their feet are clad in embroidered shoes. Women's clothing is equally elaborate, featuring long skirts, colorful blouses, and ornate headdresses.Language: The Bai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Tibeto-Burman family of languages. It is spoken by approximately 2million people in China's Yunnan province. The language has its own unique script, which is still used in traditional ceremonies and literature.Religion: Traditionally, the Bai people practiced a blend of animism, ancestor worship, and Buddhism. However, in recent decades, Christianity has gained a significant following among the Bai community.Festivals: The Bai ethnic group celebrates a variety of festival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s the "Torch Festival," a three-day event held annually in August or September. During the festival, the Bai people gather to sing and dance around bonfires, a symbol of their ancestor's migration to the area.Food: Bai cuisine is known for its use of fresh and locally sourced ingredients. Rice is a staple food, often accompanied by dishes such as "Ciba" (steamed glutinousrice cake) and "Shaping" (rice noodles with pork).Architecture: Bai villages are typically built on hillsides or near water sources. Houses are constructed using wood, stone, and mud bricks. Traditional Bai architecture features intricate carvings and elaboratecourtyards.Music: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i cultur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include the "erhu" (two-stringed fiddle), "pipa" (plucked lute), and "lusheng" (mouth organ). Bai music is often used to accompany festivals and ceremonies.Customs: The Bai people have a number of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is the "groom-capture ceremony." During this ceremony, the groom's family kidnaps the bride and takes her to their house. The bride then hides in a corner of the house for three days, during which time the groom's family tries to convince her tomarry him.中文回答: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

簧管类

簧管类

手风琴
• 当今世界手风琴音乐风格以俄罗斯手风琴,中西欧手风琴,爱尔兰手 风琴及美洲手风琴为主,俄罗斯巴扬手风琴体积庞大,重量大,音域 广,音色深重。中西欧钢琴式手风琴体积适中,质量较轻,音域不大, 音色高昂。爱尔兰巴扬手风琴体积很小,音域较广,音色轻快。俄罗 斯自古以巴扬手风琴作为演奏其民乐的乐器,其音乐 风格时而出现激烈战斗,时而又有轻快舞蹈,时而又 有沉重,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西欧手风琴 以法国手风琴为主,法国手风琴音乐轻松明朗, 通常有高昂的曲调,很多香颂选择手风琴作为主 要乐器演奏。爱尔兰手风琴主要用来演奏民族 舞会上的民族歌曲,多以快节奏的踢踏舞、里 尔舞、剑舞为主,曲调轻松活泼,时常可以和 小风笛小提琴合奏。
单簧管
• 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一种木管乐器,从夏卢摩笛(法语: Chalumeau,一种古代的单簧低音乐器)发展而来的,形成于17世 纪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国的长笛制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 1655年—1707年)所发明的。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 斯特丹的罗杰(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 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
簧管乐器
簧管乐器分类
单簧乐器 自由簧乐器 双簧乐器 风笛
单簧乐器
单簧管演奏家
• 本杰明·大卫·“本尼”·古德曼(英语:Benjamin David "Benny" Goodman,1909年5月30日-1986年6月13日),美国著名单簧管 演奏家,被誉为“摇摆乐之王”(The King of Swing)。
中音萨克斯风
• 中音萨克斯风(Alto saxophone),是萨克斯风家族的成员,阿道 夫·萨克斯于1841年发明。次中音萨克斯风与中音萨克斯风(Alto saxophone)是最受欢迎的萨克斯风。中音萨克斯风是最常见的萨克 斯风,降E调,也是应用在古典乐独奏、合奏中最多的萨克斯风。由 于按键距离适中,气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难度介于高音萨克 斯和次中音萨克斯风之间,相对便宜的价格和搬运容易, 因此成为初学者入门最常使用的萨克斯。中音萨克斯 较次中音清亮,较高音温和。中音萨克斯风构成了 管乐队萨克斯声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乐队 编制中和次中音占同等重要位置。作为独奏乐器 出现相对少一些。

口琴的详细介绍说明

口琴的详细介绍说明

口琴的详细介绍说明口琴是许多人喜欢的一种乐器,对于口琴大家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琴的详细介绍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什么是口琴口琴,自由簧气鸣乐器。

为小型的吹奏乐器。

琴身呈长方形,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

常见的为24孔双簧口琴,用自然音阶演奏。

此外还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弦口琴、变调口琴等。

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实是调律用的工具。

自由簧气鸣乐器。

为小型的吹奏乐器。

琴身呈长方形,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

常见的为24孔双簧口琴,用自然音阶演奏。

此外还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弦口琴、变调口琴等。

比起其他正统乐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实相当的短浅﹐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一﹐这也是个人为何在此仅能浅论而难能深究的主要原因。

在参考过许多版本后﹐有些记载看法倒是放诸四海皆一致:「笙」为我国古乐器八音之一,是一种具有自由律动的簧乐器,也为最早的一种具有和声的乐器,所以它被认为是近代口琴的先驱。

笙在十八世纪时,流传到欧洲,经过一段不算短的时期渐渐地人们从它的结构而研究发明了口琴,簧风琴(Reed Organ)和萨克斯风 (Saxophone),因而笙也被公认是它们的鼻祖。

亚洲的口琴发展比欧美慢很多﹐大约在公元1898年传入日本大阪﹐那时比较感兴趣的是一种具有双簧片的复音口琴(Tremolo Harmonica)﹐经过约30年的流传后﹐人们发现瑞希特尔音阶排列的口琴无法完善演奏日本的民谣歌曲﹐遂开始改良成现在我们所吹的复音口琴音阶(低音部有La及Fa)﹐改革的大功臣包括祖滨拾松翁、川口章吾先生等等。

随著音乐水平提高与要求越来越严谨﹐复音口琴再经过多位口琴大师的改良﹐研发出小调口琴﹐终于能够完整演奏出日本地方民谣﹐佐藤秀廊与福岛常雄两位大师功不可没。

西元1924年到1933年间﹐再传入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喜爱口琴的人们开始组织各种协会团体﹐汇聚众人的力量﹐不断地为口琴的流传写下不朽的一页。

吹笙鼓簧是什么意思

吹笙鼓簧是什么意思

吹笙鼓簧是什么意思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到或看到“吹笙鼓簧”这个词,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吹笙鼓簧”的含义、起源以及相关文化背景,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吹笙鼓簧的含义“吹笙鼓簧”是一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词语,由“吹”、“笙”、“鼓”和“簧”四个字组成。

从字面理解,“吹”表示通过口吹气息发出声音,“笙”是指一种古代的管乐器,“鼓”是指打击乐器,“簧”是指乐器中的振动元件。

起源与发展吹笙鼓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古代,笙、鼓以及各种鸣乐器被广泛使用,用于庆祝节日、祭祀仪式、宫廷音乐等场合。

这些乐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和演奏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吹笙鼓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了笙、鼓、簧乐器的音乐形式,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还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吹笙鼓簧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吹笙鼓簧的演奏技巧笙笙是吹笙鼓簧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它产生的声音悠扬而独特。

吹笙的技巧要求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吹气方法和指法,以控制音调和音量的变化。

演奏者通常使用双手持笙,并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和频率来完成音符的演奏。

鼓鼓是吹笙鼓簧中的打击乐器,它通过击打鼓面产生声音。

鼓可以用手或鼓槌来演奏,每种演奏方式都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演奏者需要通过控制力度和节奏来给予鼓以生命力,使其与笙的音乐相互呼应。

簧簧是吹笙鼓簧中的振动元件,它通过空气的振动而产生声音。

演奏者需要学会正确吹奏簧乐器,掌握合适的呼吸技巧和手指动作,以获得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效果。

吹笙鼓簧的文化背景吹笙鼓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既有华丽的宫廷音乐风格,又有朴实的民间乐曲情调。

吹笙鼓簧的演奏通常伴随着舞蹈或戏曲表演,形成一种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弃置堆积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制作口簧的骨片以及半成品,大致可复原出口簧的制作过程,选取黄牛肋骨或动物长骨等质密骨料,经过切磨簧具有敬祀鬼神祖先、娱宾遣兴以及爱情表达功能。考虑到石峁城址的北方“圣都”地位,孙周勇推测,石峁城址核心区域的皇城台可能居住了承担祭祀职能的乐师阶层。
“皇城台口簧可能赋予了沟通人神祭祀先祖的功能。口簧与骨笛等音乐遗物构成了皇城台区域的音乐形态,渲染了石峁上层的祭祀场景。口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石峁上层控制周边区域,维系区域政体稳定的重要非物质手段。”据了解,孙周勇关于石峁口簧发掘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于近期发表。
3、石峁,世界口簧的祖源地
经文献梳理及与世界其他地区口簧考古发掘比照,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5世纪的时间里,包括中国北方(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内蒙古夏家店遗址、内蒙古龙头山遗址、辽宁水泉遗址等)以及蒙古高原和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所在的欧亚草原东部区域(多见于匈奴墓葬),出土的一批早期口簧基本结构相似,均为窄条薄片状,多属于拉线式。从地图上看,公元二、三世纪,一条口簧从中国北方向欧亚草原传播的线路很清晰地显露出来。
文史资料梳理以及系列考古发掘的双重证据,最终确认了口簧是一种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体积较小,可放于口中,且演奏时必须借助口腔作为共鸣腔的原始乐器。口簧至今仍然流行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由于出现于人类音乐文化的萌芽时期,口簧也被学界称为“人类最初音节”“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成为研究人类远古音乐的“活化石”。
挪威民族音乐学家、音乐考古学者Gjermund Kolltveit博士说,之前在欧洲发掘出土的口簧多处于中世纪。与之前口簧发现不同,此次石峁出土的口簧时间最早,且有证据表明石峁口簧的拥有或使用者在当时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是世界音乐考古中的一大重要突破。
孙周勇认为,石峁遗址发现的口簧,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丰富,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可看作是近现代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口弦类乐器的祖先,其传播与流布或与古代族群的流动、迁徙以及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探讨欧亚草原廊道早期人群活动的重要线索。
中国乐器——口簧
1、“簧”,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经·小雅·鹿鸣》)相传,“簧”为始祖女娲发明,早在《诗经》《楚辞》等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涉及“鼓簧”艺术的歌诗。其中,成语典故“巧舌如簧”便是出于《诗经·小雅》中与“簧”有关的记述。
音乐史学界一般认为,迟至西周或东周早期,口簧因为其独特的乐声,已进入文人书写系统,而这种音乐的实际产生时间可能更早。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于口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2008年,方建军(现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发表文章称,他曾在1987年(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系研究生),观察辽宁朝阳市博物馆馆藏水泉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出土的长条薄片形骨器,认为其应为“簧”。
2、解密4000年前的“人类初音”
2016年以来,陕西石峁考古工作者对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进行了分段式发掘,共发掘墙体高度8至15米,墙体长度120米。两年半时间里对墙体外的“弃置堆积”全部过筛,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遗物,其中包括卜骨、陶鹰、骨针(不少于14000枚)、纺织品、象牙、水晶制品等,以及各类音乐文物,其中包括20多件骨制口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考古领队孙周勇表示,此次石峁发现的口簧为框舌一体的自体簧,框首圆孔外缘保留了绳子拉振时形成的痕迹,表明该乐器是通过绳子拉振实现簧舌振动发声,即所谓“绳振簧”。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土的口簧长8至9厘米,呈骨制片状,由簧鞘和簧舌组成,个别簧鞘或鞘头还经过修饰。经英国牛津大学以及美国Beta实验室分别对堆积内共存的兽骨、麻布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绝对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
“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制造了世界最早的自体绳震簧,到夏商时期(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向周边传播辐射,影响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孙周勇告诉记者。
此次考古发现证明,石峁口簧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代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口簧也成了中国北方文化因素沿欧亚草原向西、向北产生影响的重要实证以及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