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脑神经【人体解剖学】 ppt课件

咀嚼肌、鼓膜张肌等(运动)
ppt课件
27
下颌神经的分支:
1. 耳颞神经 ——— 颞部皮肤,并将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导入腮腺。 2. 舌神经 ———— 舌前 2/3 粘膜、司一般躯体感觉并有面神经的鼓索加入。 3. 下牙槽神经 —— 下颌牙齿,终支为颏神经——口裂以下皮肤。 4. 咀嚼肌神经 —— 运动性,支配 4 块咀嚼肌。 5.颊神经——分布于颊部皮肤和黏膜
1. 额神经 滑车上神经
2. 泪腺神经
3. 鼻睫神经
ppt课件
25
第二支——上颌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性
三叉神经节 海绵窦、圆孔、翼腭窝、眶下裂 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的分支: 1. 眶下神经 2. 颧神经 3. 上牙槽神经 4. 翼腭神经
颧神经
上牙槽神经
翼腭神经 及翼腭神 经节
ppt课件
26
第三支——下颌神经 混合性 •三叉神经节 卵圆孔 下颌牙、舌前2/3、口裂以下皮肤(感觉)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脑神经
cranial nerve
ppt课件
1
12对脑神经的名称、序数
• 第Ⅰ对:嗅神经
第Ⅱ对:视神经
• 第Ⅲ对:动眼神经 第Ⅳ对:滑车神经
• 第Ⅴ对:三叉神经 第Ⅵ对:展神经
• 第Ⅶ对:面神经
第Ⅷ对:前庭蜗神经
• 第Ⅸ对:舌咽神经 第Ⅹ对:迷走神经
• 第Ⅺ对:副神经
性质 — 混合性
一般躯体感觉性 → 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特殊内脏运动性 →咀嚼肌
眼神经
三叉神经 感觉核 经脑桥入脑 三叉神经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经圆孔入颅 上颌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下颌神经
脑神经(7-12对)

舌的神经支配: 舌的神经支配: 舌前2/ 一般感觉- 舌前 /3 一般感觉-舌神经 味觉- 味觉-鼓索 舌后1/ 舌后 /3 一般内脏感觉 - 舌咽神经 味觉 - 舌咽神经 舌的运动- 舌的运动-舌下神经
Ⅷ
内耳门
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前庭N核 前庭 核 蜗N核 核
脑桥小 脑三角
岩大神经 耳N节
Greater petrosal n.
鼓索
Chorda tympani
咀嚼肌支
标本观察
Ⅸ
舌咽神经
橄榄后沟 (上)
Glossopharyngeal n.
上N节 节
下泌涎核 孤束核 疑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颈静脉孔 下N节 节
(鼓室丛 鼓室丛) 鼓室丛
耳神经节
腮腺
标
舌咽神经
本
副
观
神 经
Ⅷ、前庭神蜗经:特殊躯体感觉 前庭神蜗经: 周围突 中枢突 球囊斑、 球囊斑、壶腹嵴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 经 入颅 前庭神经核
周围突 Corti器 器 入颅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中枢突 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混合性神经,五种纤维成分 舌咽神经:混合性神经, 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来自疑核 ,支配茎突咽 来自疑核, ) 肌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来自下泌延核, 支配腮 来自下泌延核, ) 腺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孤束核,接受舌后 来自孤束核, ) 1/3、咽、咽鼓管、中耳鼓室、 、 小球 窦感觉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孤束核,接受舌后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孤束核, 1/3味觉 / 味觉 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来自三叉脊束神经核, 来自三叉脊束神经核, ) 接受耳后皮肤感觉
橄榄后沟 颈静脉孔 舌咽神经 出脑 出颅 分支: 分支: 1、颈A窦支:颈A窦、颈A小球 窦支: 、 窦支 窦 小球 2、鼓室神经:(下神经节) 鼓室丛: 、鼓室神经: 下神经节) 鼓室 鼓室丛: 鼓室、乳突小房、 鼓室、乳突小房、咽鼓管粘膜 耳神经节(换元) 岩小神经 耳神经节(换元) 耳颞神 经 支配腮腺 3、舌支:舌咽神经终支 舌后1/ 味觉 味觉、 、舌支: 舌后 /3味觉、 一般感觉
12对脑神经

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 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
第48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Hypogloss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第49页,共62页。
九、舌下神经(Ⅻ)
眶
下支
睫状N节
上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裂
上斜肌
外直肌
第20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 (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 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均消失
第32页,共62页。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
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
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第17页,共62页。
临床意义
当颅内压升高时,视乳头隆起、水 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并 可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 。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 以及颅内出血等。
第18页,共62页。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Ⅲ、Ⅳ、Ⅵ)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颅内神经分布表ppt课件

脊神经 腰丛 股神经
骶丛 坐骨神经总干
脊髓节段 胸12-腰3 (胸12-腰4)腰2-4 腰4-骶1 (腰4-骶1) 腓深神经腰4-骶1 腰4-骶1
支配肌肉
主要功能
髂腰肌
屈腕关节
股四头肌
小腿伸直
股二头肌、半腿 肌
小腿屈曲
半膜肌
胫骨前肌
足背屈.足内翻
拇长伸肌
拇趾伸直、足背屈
•.
听觉、平衡
咽喉软骨舌后1/3
味觉、唾液的分泌、吞咽及呕吐反射
食管、消化道、胃肠道及心脏
咽部感觉和运动、肺、心脏、消化道, 与呕吐的反射活动
Ⅺ 副神经
延髓 颈静脉孔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头部转动和举肩运动
Ⅻ 舌下神经 延髓 舌下神经孔
舌肌
舌肌运动
•.
第I支眶上裂第Ⅱ支圆孔、 第II支卵圆孔运动支
眼哐上额部、上颌、下颌
眶上裂
外直肌
眼球运动、瞌孔调节,眼睑调节 眼球运动 颜面感觉,咀嚼作用 眼球运动
Ⅶ 面神经
脑桥 内听道
面部表情肌、舌2/3 味觉
味觉、颜面表情
Ⅷ 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脑桥 延髓
内听道 颈静脉孔
延髓 颈静脉孔
耳蜗半规管耳石器
脑神经的分布与功能
脑神经 名称 发出部位
出颅部位
支配范围
主要功能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大脑 间脑
筛孔 视神经孔
鼻黏嫫 视网膜
传导嗅觉 视力、视野:将视网膜的信息传至大脑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中脑 中脑 脑桥 脑桥
眶上裂
十二对脑神经

嗅神经:嗅神经走行:嗅神经(嗅丝)分布于鼻甲上方及鼻中隔上1/3的嗅粘膜,起始于鼻腔粘膜的嗅细胞,嗅细胞的中枢突形成无髓的嗅神经纤维,它们集合成一些神经束,向上穿行在粘膜下层交叉形成丛状,最终形成约20条神经束,称嗅丝。
嗅丝排列成内、外两组穿过筛骨筛板的筛孔,入前颅窝,穿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终止于嗅球。
显微解剖发现嗅神经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形成的嗅鞘包裹,毗邻嗅鞘间可相互交通、汇合。
嗅球成扁椭圆形,位于额叶与筛板之间。
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形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
嗅束三棱形,底面向颅底,尖端突入直回与眶回之间,并成为两者的分界。
蛛网膜包绕嗅束,底面平滑,顶部与额叶底部蛛网膜相延续。
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支与嗅球、嗅束几成平行走行。
嗅束与视神经成锐角相交,其间为大脑前动脉Al段。
嗅束于大脑前动脉Al 段处延续为嗅三角,并于前穿质前部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
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筛板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长2.5~3c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颅内段长约1~1.2 cm,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
视神经长约40mm,向后内方穿经眶尖的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的视神经汇合在视交叉。
视神经全长可分为4部:眼内部、眶部、管内部和颅内部。
眼内部:是自视神经盘至穿出巩膜筛区的一段,长约1mm。
眶部:长约30mm,是从巩膜筛区到视神经管的一段,视神经穿出巩膜后向后内侧行,被眼球筋膜的后部包绕。
在眶部后段,视神经被4块眼直肌包绕,视神经与各眼直肌之间充塞许多脂肪。
在视神经的上方,有上直肌覆盖,在该肌与神经之间、视神经中后1/3处,有鼻睫神经、眼动脉及眼上静脉,自后外侧跨神经的上方至前内侧;还有动眼神经的上支与视神经相邻。
在视神经的下方,有下直肌,两者之间有动眼神经的下支与之相邻。
在视神经后部的外侧与外直肌之间,有眼动脉、睫状神经及展神经。
12对脑神经

③ 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 双侧支配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12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
一、嗅神经(Ⅰ) (Olfactory Nerve)
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 肿瘤等
(2)滑车神经麻痹 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 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
(3)展神经麻痹 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 有复视 常见于脑动脉瘤、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 角肿瘤、脑出血、脑疝或糖尿病等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 感觉核 ① 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觉存在 ② 洋葱皮样分布
2. 运动核
角膜反射通路
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 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 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
视野缺损类型
视神经损害:单眼全 盲
视交叉正中损害: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害: 同向性鼻侧视野偏盲
视束损害 :对侧同 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损害: 象限盲、偏盲
眼底检查
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多取坐位。检查右眼 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 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 用左眼观察。
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者5.0,视力减退<1.0,检查 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整理)十二对脑神经.

嗅神经:嗅神经走行:嗅神经(嗅丝)分布于鼻甲上方及鼻中隔上1/3的嗅粘膜,起始于鼻腔粘膜的嗅细胞,嗅细胞的中枢突形成无髓的嗅神经纤维,它们集合成一些神经束,向上穿行在粘膜下层交叉形成丛状,最终形成约20条神经束,称嗅丝。
嗅丝排列成内、外两组穿过筛骨筛板的筛孔,入前颅窝,穿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终止于嗅球。
显微解剖发现嗅神经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形成的嗅鞘包裹,毗邻嗅鞘间可相互交通、汇合。
嗅球成扁椭圆形,位于额叶与筛板之间。
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形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
嗅束三棱形,底面向颅底,尖端突入直回与眶回之间,并成为两者的分界。
蛛网膜包绕嗅束,底面平滑,顶部与额叶底部蛛网膜相延续。
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支与嗅球、嗅束几成平行走行。
嗅束与视神经成锐角相交,其间为大脑前动脉Al段。
嗅束于大脑前动脉Al 段处延续为嗅三角,并于前穿质前部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
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筛板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长2.5~3c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颅内段长约1~1.2 cm,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
视神经长约40mm,向后内方穿经眶尖的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的视神经汇合在视交叉。
视神经全长可分为4部:眼内部、眶部、管内部和颅内部。
眼内部:是自视神经盘至穿出巩膜筛区的一段,长约1mm。
眶部:长约30mm,是从巩膜筛区到视神经管的一段,视神经穿出巩膜后向后内侧行,被眼球筋膜的后部包绕。
在眶部后段,视神经被4块眼直肌包绕,视神经与各眼直肌之间充塞许多脂肪。
在视神经的上方,有上直肌覆盖,在该肌与神经之间、视神经中后1/3处,有鼻睫神经、眼动脉及眼上静脉,自后外侧跨神经的上方至前内侧;还有动眼神经的上支与视神经相邻。
在视神经的下方,有下直肌,两者之间有动眼神经的下支与之相邻。
在视神经后部的外侧与外直肌之间,有眼动脉、睫状神经及展神经。
颅脑解剖学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谢谢!
胼胝体
边缘支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穹隆
钩
嗅沟
海马沟
侧副舌回 视区
沟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躯体运动区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躯体感觉区
(3)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区)。
颞横回
(4)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5)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前脚 膝
后脚
(3)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前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后脚 :
皮质核束 丘
皮质脊髓束 脑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听辐射 视辐射
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上面观
前角 体部 后角
下角 三角区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的外形和分部
1.背侧丘脑 Thalamus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循环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尾状核
丘脑 后角
前角
中央部 第3脑室
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 室间孔 第3脑室中脑水管 第4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上矢状窦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管
1.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 脉络丛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 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颅神经解剖及功能

节内,为双极细胞。周围支到达柯替器,中枢支合成耳蜗 神经。在内听道内与面神经伴行,出内耳孔入颅,再经桥 小脑角入脑干的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核。第二级神经元从 这两个核开始,发出纤维构成听纹及斜方体,一部分横穿 脑桥至对侧,一部分在同侧上行,形成外丘索。在脑干内 的上行过程中,尚有上橄榄核及外丘索核发出的纤维加入 其中。外丘索终于四叠体下丘和内侧膝状体,这是听觉的 皮质下中枢。最后一个听觉神经元从内侧膝状体开始,其 轴突经内囊后肢和辐射冠,终止于大脑皮质的颞叶。
动眼神经功能:
• 分布与功能:入眼眶后分成上下两支,上
支较小,分布于眼球上方的上直肌及上睑 提肌;下支较大,分三小支分别支配内直 肌、下直肌及下斜肌,有一粗短小支连于 睫状神经,从该节再发出纤维,支配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收缩。
滑车神经
• 核:为椭圆形细胞团。位于中脑尾侧(近
脑桥)部,中央灰质的腹侧,内纵束的背 侧,紧连于动眼神经核之下。
三叉神经
• 入(出)脑部位: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为半
月神经节,位于岩骨之上,节细胞的中枢 突自脑桥腹外侧入脑。
三叉神经
• 入(出)颅部位:半月神经节的外貌为三
叉形,自上而下为第一(眼)支、第二 (上颌)支、第三(下颌)支。第一支经 眶上裂入颅,第二支经颅底的圆孔入颅, 第三支与运动纤维一起经卵圆孔出入颅腔。
人卫版第七版《系统解剖学》 脑神经

②交感根Ⅼ颈内动脉丛
③感觉根Ⅼ鼻睫神经
睫状神经节
交感根
感觉根
副交感根 -10-
睫状神经节长根
睫状短神经
睫状长神经
鼻睫神经
视神经
睫状神经节交感根
睫状神经节短根 动眼神经下支
-11-
睫状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四、滑车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
滑车神经核—交叉—滑车神经
海绵窦、眶上裂 上斜肌
上斜肌 滑车神经
-12-
滑车神经核
五、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性→头面部皮肤及粘膜
性质—混合性 特殊内脏运动性→咀嚼肌
眼神经
•三叉神经诸感觉核 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周围突
上颌神经
疼温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触觉的纤维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大分支 第1支眼神经 第2支上颌神经 第3支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脊
束核、三叉 头面部皮肤,口腔、 神经脑桥核、鼻腔粘膜、牙及牙龈、 三叉神经中 眼球、硬脑膜等
头面部感觉 障碍
脑核
咀嚼肌、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鼓膜和 咀嚼肌瘫痪 腭帆张肌
脑神经简表(2)
顺序其名称
成分
起核
终核
分布
损伤症状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
-3-
脑神经的七种纤维成分:
(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皮肤、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
( 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视器、前庭蜗器
(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脏器
第1-6脑神经解剖

睫状神经节
• ③感觉根,来自鼻睫神经,穿过神经节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传导眼 球的一般感觉。
• 睫状短神经般6~10条,自睫状神经节发出,经眼球后极,视神经 周围进入眼球。
睫状神经节
• 由于随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纤维和鼻睫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都穿 过此节而达眼球,因此,阻滞麻醉此节及其附近的神经根,就可阻 断结膜、角膜、眼球中膜各部的感觉传入,作此神经节麻醉可达上 述目的,称球后麻醉。
四、滑车神经
• 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为运动性脑神经,细小。起于中脑下丘平 面对侧的滑车神经核,自中脑下丘下方出脑,绕过大脑脚外侧前 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 肌向前内侧行,支配上斜肌。
五、三叉神经
• 三叉神经rigeminal neve为混合性脑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 和特殊 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脑神经
• 2.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部的内脏器官。 • 3.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为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发出的轴突,分布于
眼外肌和舌肌等骨骼肌。
脑神经
• 4.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为脑干内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发出的 轴突(节前纤维),经位于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 后纤维)换神经元后,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以及控制腺体的分 泌。
(二)上颌神经
• 在眶内入眶下沟、眶下管,最后穿出眶下孔达面部。上颌神经在 穿出眶下孔前,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上颌牙、牙龈、鼻腔黏膜软腭 黏膜。
• 穿出眶下孔后分支分布于眼睑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 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如下:
1.眶下神经
• 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是上颌神经主干的终末支,经眶下裂入 眶,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 的皮肤和黏膜。
最新快速掌握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学 习
1.性质,成分. 2.所连核团.
脑 3.连脑部位.
神 经
4.出入颅部位.
5. 主干行程.
要 6. 主要分支成分、分布.
点 7. 所连神经节性质、位置.
Ⅰ 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嗅丝
上鼻甲和 相应鼻中隔粘膜
Olfactory n(.端脑)
脑神经 各论
Ⅱ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上
睫状肌
上斜肌
裂
外直肌
标本观察 Ⅲ、Ⅳ,Ⅵ 脑神经的成分,所连核团,分支分布
滑车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上支
展神经
下支
Ⅴ
脑桥
基底部
小脑中脚
交界处
卵圆孔
圆孔
眶上裂
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
鼻粘膜和 鼻背
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
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
标本观察 海绵窦内容
视交叉 (间脑)
视N管
视神经盘
(节细胞轴突汇聚)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动眼N 核
动眼N 副核
脚间窝
(中脑)
海
Ⅳ 滑车神经
绵
trochlear n.
滑车N核
前髓帆
(下丘下方) 窦
Ⅵ 展神经
Ab展duNc核ent
n.
桥延沟
(内)
上支 上直肌 上睑提肌
内、下直肌,下斜肌
眶 下支
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
颈
部
Superior laryngeal n.
标
十二对脑神经解剖(精析)

Ⅶ面神经
F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起始C 面N核
出颅部位
内耳门 茎乳孔
上泌涎核 内耳门
膝N节 内耳门
分布 损伤表现
表情肌
面瘫、角 膜反射消 失
泪腺
舌下腺 分泌障碍
下颌下腺
舌前2/3 味蕾
味觉障碍
Ⅷ 前庭蜗N 躯体感觉
前庭N—— 传导平衡觉 包括 蜗 N —— 传导听觉
中枢突
前庭N
前庭N节 周围突 位觉感受器
脑神经
序数 名称 性质
Ⅰ 嗅N
感觉
Ⅱ 视N
感觉
Ⅲ 动眼N 运动 Ⅳ 滑车N 运动
连脑部位
连于端脑 连于间脑
连于中脑
Ⅴ 三叉N 混合
Ⅵ 展N
运动
Ⅶ 面N
混合
Ⅷ 前庭蜗N 感觉
连于脑桥
Ⅸ 舌咽N Ⅹ 迷走N Ⅺ 副N Ⅻ 舌下N
混合 混合 运动 运动
连于延髓
脑神经示意图
脑神经名称顺序
1嗅2视3动眼 4滑5三叉6展 7面8庭9舌咽 10迷11副神经 12舌下要记清
Ⅹ迷走神经 行程
延髓橄榄后沟出脑
颈V孔出颅
行程
颈内V与颈内、总A间后下行 胸廓上口入胸腔
肺根后方下行
食管裂孔入腹腔。
左迷走N—在胸腔内走在主A前—左肺 丛——食管前方(食管前丛)—迷走N前干
右迷走N—越过右锁骨下A前方—右肺 丛—食管后方(食管后丛)—迷走N后干
Ⅹ迷走神经主要分支
1.颈部的分支 (1)喉上N
前庭蜗N
(双极N元)
蜗 N 中枢突 蜗 N 节 周围突 听觉感受器
内耳道
内耳门
延髓脑桥沟 前庭N核
颅神经的解剖和临床下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
• 解剖生理
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
• 舌咽神经:咽部运动、咽舌后1/3味觉、腮腺分泌
¤ 运动:中央前回内囊膝部疑核(上部),出脑干 颈静脉孔咽上缩肌吞咽功能
¤ 感觉:舌后1/3、咽上部、中耳、外耳道、后颅凹、硬 脑膜岩神经节孤束核中部——内侧丘系丘脑
(Ⅲ)
(Ⅰ)
(Ⅱ)
交叉
中央后回
神经性(螺旋神经节、
耳蜗神经)
中枢性 一 侧病变无耳聋,弥散病变双侧受损皮层聋,但听反射 保存。
• 鉴别: 类别
传导性 为主 感觉性 为主
临床表现
Weber
偏患侧
偏健侧
Rinne 音调丧失
AC〈BC
低频
AC〉BC
高频
临床表现
• 前庭神经:
¤ 刺激症状:眩晕、眼震、自发肢体偏斜(自发指误、闭目 难立、星形足迹)
¤ 损毁症状:前庭反应减弱或消失 ¤ Meniere氏病:眩晕、呕吐、耳鸣、水平眼震,常常伴有
听力减退,眩晕发作随耳聋的加重而减少甚至停止。 ¤ 前庭神经元炎:感染后眩晕、呕吐、前庭功能下降、肢体
偏斜、眼震、无耳鸣、耳聋,数周后恢复,无复发。
眩晕性质
前庭周围性眩晕 旋转性或向上、下、左、右摇晃的运动感觉
¤ 味觉岩神经节孤束核味觉丘系丘脑味觉中
(Ⅲ)
(Ⅰ)
(Ⅱ)
枢
¤ 副交感:下涎核岩神经节鼓室神经鼓室丛岩 浅小神经耳神经耳神经节腮腺
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
• 迷走神经:外耳道感觉、吞咽、发音、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心血管运动 ¤ 运动:中央前回内囊膝部疑核中部,出脑干颈
静脉孔软腭咽环甲肌声带 ¤ 感觉:外耳道、鼓膜下部颈静脉神经节三叉神经
颅神经解剖

眼动神经Ⅲ、Ⅳ、Ⅵ
眼震 一、机理 维持眼协同运动的无力 控制眼运动、位置的力量不平衡 二、组成成分 1、慢相 为各种原因使眼球产生偏离原位的移动 为眼震发生的本质和前提
嗅神经
一、解剖及传导 嗅觉感受器(鼻腔上部上皮细胞内)---嗅觉双极细 胞( Ⅰ)--嗅丝(穿嗅板)--嗅球(Ⅱ)--嗅束-颞叶海马钩回(双侧投射) 二、功能 嗅觉(人类已退化) 为情感行为传入感觉冲动 与味觉一起组成对食物的“味道”觉 三、临床意义
嗅神经
1、嗅觉减退或丧失 双侧:鼻腔局部病变 上感(常为一过性) 单侧:肿瘤、炎症、骨折等 2、幻嗅---钩回发作(Uncinate Fits) 3、癔病性嗅觉丧失 对刺激、芳香性物品无反应,而“味道”感受 正 常 4、硬膜包绕、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易颅内感染 5、颅底病变的早期定位
眼动神经Ⅲ、Ⅳ、Ⅵ
复视 物体在双侧视网膜上感受、成像的不对称 复视总是在向麻痹肌肉作用方向活动时最大 虚影总落在实物的外侧 单眼复视:功能性??视物模糊?? 先天性斜视 --无复视 --双眼协同活动不能
眼动神经Ⅲ、Ⅳ、Ⅵ
不同病变部位对眼球活动的影响 一、脑干眼运动神经核所在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 相邻神经结构受损的表现 二、脑基底部(眼动神经出脑部位) 眼球活动障碍、复视(核下神经受损表现) 常见原因:脑膜炎、颅底肿瘤、少见的基底动脉瘤 三、岩尖部位 鼻咽部、鼻窦部肿瘤侵袭
眼动神经Ⅲ、Ⅳ、Ⅵ
2、小脑(绒球-眼运动束) 前庭冲动--同侧小脑绒球小结--同侧外展旁核
十二对脑神经出入脑、颅位置的解剖技术

十二对脑神经出入脑、颅位置的解剖技术
胡群山;王晓芸
【期刊名称】《四川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2)003
【总页数】1页(P165)
【作者】胡群山;王晓芸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湖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33
【相关文献】
1.颅底段颈内动脉与周围脑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J], 于春水;宣芸;李云生;于志强
2.四种荒漠蜥蜴脑和脑神经的比较解剖 [J], 王曲群
3.脑神经——颅内“金陵十二钗” [J],谢光天
4.颅内蛛网膜和脑池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J], 吕健;朱贤立
5.颅底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 [J], 刘卫华;周启珂;李鑫;刘亚国;马大军;王伦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嗅神经:
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
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
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
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
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
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
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
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
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
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
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
单纯的滑车神经麻痹较少见,表现为患眼向下向外运动减弱,并有复视。
三叉神经:
共有三个分支,第一支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
感觉纤维分布于颜面、眼、鼻、口腔,传导痛、温、触等感觉和眼外肌、咀嚼肌的本体感觉。
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支配咀嚼肌运动。
三叉神经损伤,表现为咀嚼肌瘫痪、萎缩,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牙及牙龈黏膜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轴突组成展神经,分布于眼外直肌,支配眼球向外侧运动。
展神经损伤时眼内斜视。
面神经:
面神经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纤维。
运动纤维起自位于桥脑尾端腹外侧的面神经核,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等。
味觉纤维起自膝状神经节,支配舌前2/3的味觉。
少数感觉纤维传递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一部分皮肤、泪腺、唾液腺和口腔的一部分粘膜的一般感觉。
副交感纤维起自上泌涎核,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位听神经:
亦称“前庭蜗神经”或听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
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位于耳蜗的螺旋器(柯蒂氏器),传导听觉冲动。
前庭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位于内耳前庭器官(囊斑、壶腹嵴),传导位置觉冲动。
位听神经损伤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包括感觉、运动和副交感三类。
感觉起源于上神经节及岩(下)神经节,其周围分布于:①舌后1/3的味蕾,传导味觉;②至咽部、软腭、舌后
1/3、扁桃体、两侧腭弓、耳咽管以及鼓室,接受粘膜感觉;③至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即窦神经(与呼吸、脉搏、血压的调节反射有关)。
它们的中枢支皆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
运动起自疑核,分布于茎突咽肌,功能是提高咽穹窿。
副交感起自下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
其运动纤维起自疑核,与舌咽神经并行,穿出脑干后经颈静脉孔出颅腔,供应除软腭肌和茎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软腭的肌肉。
感觉神经元在颈静脉孔附近的颈神经节和结神经节。
颈神经节的周围支传导一部分外耳道、鼓膜和耳廓的一般感觉;中枢支入三叉神经的脑干脊髓核。
结神经节的周围支传导咽、喉、气管、食管及各内脏的感觉,和咽、软腭、硬腭,会厌等部分的味觉;中枢支入弧束核。
副交感神经起自第四脑室底部的迷走神经背核,布于内脏器官。
副神经:
副神经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组成。
前者起自疑核,支配咽喉肌,后者起自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当一侧副神经损伤时,导致该侧胸乳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斜方肌瘫痪肩部下垂,抬肩无力。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起源于延髓背侧部近中线的舌下神经核,其神经根从延髓锥体外侧的前外侧沟穿出,经舌下神经管到颅外,支配舌肌。
舌向外伸出主要是颏舌肌的作用,舌向内缩回主要是舌骨舌肌的作用。
舌下神经只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舌下神经的中枢性损害引起对侧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舌肌无萎缩,常伴有偏瘫,
多见于脑血管意外。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时,舌显著萎缩。
舌下神经核的进行性变性疾病还可伴有肌肉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