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侵华原因及侵华政策的形成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浅析近代以来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摘要】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然而近代以来日本曾两次大规模地入侵中国,对中国奉行战争政策,其原因有: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弱肉强食的国际化背景;战争冒险的一再成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
【关键词】近代日本;连续发动侵华战争;军国主义日本与中国虽有远古友好,但近代以来却纠葛不断。
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开始,中国就不断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并一步又一步的打断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国采取战争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更好的服务现在。
一、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仅37万平方公里,其中85%的面积为山地,呈狭窄形。
而且资源极为匮乏,但就这样一个地狭资源少的国家在曾多次入侵朝鲜、中国,同中朝两国人民为敌,使日本成为近代最富侵略性的国家之一。
(一)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与中朝交恶。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入侵行动,两次侵华战争,这充分证明日本人尚武,好战的本性。
第一次侵朝战争:4世纪中期,当时朝鲜半岛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百济想借日本对抗两国,结果引狼入室。
经过战争,日本迫使百济臣服成为朝贡国。
此后,随着大和国的日益强盛,日本进一步控制百济和新罗。
第二次侵朝战争: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
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百济请求日本援助。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
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
第三次侵朝战争:其发动者是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彻底的扩张主义者,面对日本孤悬海外的生存空间,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染指东亚大陆,迫使朝鲜、菲律宾和中国等地向日本朝贡。
1591年16万日本陆军从斧山登陆,战火熊熊燃烧。
第四次侵朝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强迫朝鲜政府承认“保护条约”,并设“统监”统治日本。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一、战略意图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不断侵华的原因与背景大致如下:1. 大陆政策侵略扩张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天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
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
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大萧条转移国内视线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
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3. 称霸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
日本内阁和军方在国内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总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二、侵略步骤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
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日本侵华原因
3.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定日本将走上侵略道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凭着英日谊加入了对同盟国 的战争。同时,日本借着对协约国的援助大发战争财,为 战后日货遭抵制,日本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埋下伏笔;
②本国资源的稀缺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需要 通过对外扩张掠夺更多的资源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当时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其
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指挥中国各地的地方势力(像奉
系军阀以及张学良等),其能调动的军队相当有限,
大部分军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归顺。
勿伤自本日你我
四川省主席刘湘曾说忘本:时拭“觉请过欲服
寇 狰
在 民
不 愿
去打了多年内战,脸分面血上缨不役 狞 族 你
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死,赐如奈 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后 旗 过
中国当时政府大力支持日本 抗灾,出资出钱,日本却杀 害六百多名在日华工,并蓄 谋发动战争,侵略中国。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让日本天皇也受到了震动,皇族成员 死了三个,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日本人大感国土 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吞并朝鲜 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 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 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且把眼光瞄准了 中国东三省。因此,巴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妄图染指中国东北。 后来,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东北被日军占领,成立伪满洲国, 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傀儡,受日本人操控,并且妄图奴化中国 人,并先后建立了不少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中国东北。 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华的速度。
巫 益 廣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5篇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5篇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1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一、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三、全民族抗战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3)主导作用:中国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122.潘家峪惨案19413.七三一部队五、抗战的胜利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2.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2全民族抗战日本的局部侵华——全面侵华的前奏原因①历史原因:日本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制定了以侵华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可以说日本发动这次侵华真正是蓄谋已久的;②经济原因:从1929年以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因此出现经济危机,并经历着危机后的严重萧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缓和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③日本国内的条件:随着日本经济危机的加剧,日本右翼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广泛群众基础,并最终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侵略;④有力的时机:中国:从1927年——1937年是中国国共十年对峙的十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无暇顾及日本;世界:国际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欧洲国家正遭遇_法西斯的威胁,为了避免引火上身,这些国家对于日本的侵略是持绥靖的态度。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
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
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
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
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
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
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自"七·七"事变至武汉会战结束,日本虽取得军事上的一些胜利,但是,这些胜利并未给日本带来胜利结束战争的结果,相反,战争的全局却呈现出与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初衷完全背离的状况。
经过15个月全面战争,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国家的经济基础因此而动摇,对苏战争准备受到削弱,日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急剧动荡,日本急欲从中国战场上腾出手来,去应付即将到来的"大转折"。
这些内外因策,尤其是侵华战略的破产,迫使日本在1938年10月以后对其侵华方针作出重大修订。
战争初期,日本盲目迷信自身武力的强大,采取了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速战速决的方针。
1937年12月攻占南京后,日本狂妄宣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企望以武力迫使中国屈服。
武汉会战前,日本战略进攻的能力已经衰减,中国战场的持久态势渐趋明朗。
面对这种状况,日本军政上层围绕军事打击为主的方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产生了激烈争论。
日本军部也从实际的战争过程中感到武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强烈要求改变"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
负责经济动员的一些部门则从经济困境的角度提议另谋解决事变的途径。
于是,武汉会战后,日本被迫将原有方针改变为政略为主、战略为辅的新方针。
1938年10月21日,内阁会议在《关于时局的处理方案》中表示,"国民中只管依靠武力工作解决事变,希望迅速完成武力工作,并以此作为事变结束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提出"今后,不仅要用武力,更要倾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国家的总力,向建设新中国迈进。
"1938年11月3日,日本首相近卫发表了《东亚新秩序》声明。
声明一改以往"惩膺暴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狂妄姿态,在"合作"、"提携"、"互助"等道义招牌下对中国发出政治诱降。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2009-12-18 16:06:43| 分类:历史如镜|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共党史研究》198705五十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日本侵略军在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践踏了我国半壁河山,实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上千亿美元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
今天,我们在纪念这个饱蘸着血与泪的事件时,回顾历史,探讨日本军国主义者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七·七事变的发生,战后,日本史学界有人认为仅是日本少数少壮派军人的行为,而不是日本的整个国策;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而不是日本预有布置、预有计划的行动。
甚至现在日本还有人根本否认日本侵略了中国。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不是一起偶然事件。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恶性发展,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而国际绥靖主义对日本的侵略又采取姑息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其长期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由来已久。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天皇制的建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日本便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并且逐步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从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这70余年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行大陆政策,对邻国实行野蛮的侵略。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推行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明治维新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
日本军国主义者一面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一面推行大陆政策、从入侵台湾、朝鲜着手,逐步染指中国大陆。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由于内外因素的结合,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着极大困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日本的侵略和侵占。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1.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权益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被认为是中国的屈辱,因为其中规定中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割让朝鲜半岛及台湾。
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活动的首次合法性。
2.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名,越过边界攻击中国东北的沈阳。
日本军队先后挑起了“华北事变”和“淞沪会战”,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3. 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侵略者逐步推广日本文化、教育和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被日本人的文化和思想所占领、置换和扭曲。
而日本的侵华政策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在日益进行改变及不断的腐蚀下缓慢去向。
4.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本在中国北部发动了全面战争。
8月13日,发起真正的全面入侵和侵华,南京遭受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
这次战争被称为“八一三”事变,在此之前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意味着一场长达8年的抗战,这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霸权主义的入侵。
5.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日本在原子弹的威慑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
在此过程中,中国付出沉重的代价,日本在中国留下了无数的战争伤痕以及难以计数的失去。
到1945年,日本已完全退出中国本土,这也是战时最重要的收获。
总之,日本在中国侵华时间长达14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打击。
然而,在这个严峻的负面历史岸,中国人民以前瞻性和勇气战胜了强敌,防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建立了新中国的基石。
日本侵华调研报告
日本侵华调研报告日本侵华调研报告一、引言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本报告旨在探讨日本侵华行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二、背景与原因1. 认知与价值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倡导强国主义和种族优越论,抱有扩张的野心和冲动。
这种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了他们对华态度的基础。
2. 经济和资源需求:日本在二战前期的经济发展面临瓶颈,迫切需要增加资源和市场来支持其工业化进程。
中国作为资源丰富和潜在巨大市场的国家,成为日本侵略的目标。
3. 地缘政治重要性:中国地处日本的邻近地区,对日本的安全和海外扩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日本认为控制中国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地位。
3. 军事观念和实力:日本军方一直主张通过战争解决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投资大量资源建设强大的军事机器,为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
三、侵华行为及其影响1.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军在北京郊区的卢沟桥附近制造了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事端,拉开了日本对华侵略的序幕。
2. 三光政策:日军对中国采取了残暴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致使大量中国军民死亡和财产损失。
3. 慰安妇问题:日本军队强迫上万名中国妇女沦为慰安妇,受到了持续的虐待和性侵犯,给受害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深远的伤害。
4. 毒气战: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对中国人民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污染。
5. 经济掠夺:日本在侵华期间大规模掠夺了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6. 基础设施破坏:日本军队破坏了大量的中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铁路、机场等,给中国的社会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巨大困难。
7. 文化侵略: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文化侵略和歪曲,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结论日本对华侵略行为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是指日本帝国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这一计划的实施导致了长期的战争和深远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日本侵华计划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亚洲的殖民扩张野心。
日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对朝鲜、台湾等地的侵略,逐渐扩大了其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自然成为了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割据。
接着,日本又发动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侵华行动,最终导致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侵华计划的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灾难。
长期的战争给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痛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然而,日本侵华计划给中国留下的伤痕至今仍然存在,成为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日本侵华计划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一系列行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苦难。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痛苦记忆,也是对侵略战争的警示和反思。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让世界远离战争和灾难。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次遭到外国的侵略,其中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尤为为严重,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最深。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在中学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要完整、清晰地认识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日本近代的一个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所谓“大陆政策”,就是日本妄图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全世界的政策。
近代,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坚持对外扩张政策。
他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以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
早在1874年,日本就曾侵略过中国台湾。
而朝鲜东学党起义给了日本插手朝鲜事务的机会,日本乘机向朝鲜派兵。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了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由此引燃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舰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舰270人壮烈牺牲。
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可黄海大战的影响不仅如此,“甲午战争”的总指挥李鸿章却让北洋舰队采取“避战自保”的方针,把制海权拱手相让。
这样,既发挥不出北洋舰队的特点与威力,也便利了日军在中国沿海的进攻与登陆,对陆战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全市2万多中国人惨遭杀戮,只有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日军夹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与英、法、俄等老牌强国争相瓜分中国。
1900年5月,日、俄、英、法、美、德、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北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
日本侵华历史
侵华历史
侵华历史
一、侵华前的背景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社会与政治状况
2:的对华政策与态度
二、对华的起因与过程
1:九一八事变:初步占领中国东北
2:七七事变:全面占领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3:的主要战役与战略
3.1 中国东北地区的占领与剿杀
3.2 南京大屠杀
3.3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起与进行
3.4 侵华期间的战术与战略
4: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4.1 周边地区的特殊经济政策
4.2 原住民人口的迁移与剥削
4.3 占领区的强制劳动与掠夺
4.4 对中国文化的与摧毁
三、侵华的严重后果与影响
1: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苦难
2: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破坏
3:中日战争对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侵华的历史评价与争议
1:各国对行为的立场与反应
2:中日和解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
附件:
1:七七事变前后的地图
2: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照片与报道
3:相关文献与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罪: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使用武力威胁或实施行为,侵犯其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的罪行。
2:战争罪:指战争期间违反国际人道法或战时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非法杀戮、强迫劳动、性暴力等。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作为参考,详细法律解释请在相关法规与国际公约中查询。
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发动的主要事件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是 日本帝国存亡上的必要大事” 一一田中奏则
三、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中共: 学生:
国民党官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日渐强盛,军国主义盛行,对外逐步走 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 理,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缓和矛盾。
阅读思考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 什么政策?造成当时中国怎样的内外局势?
1、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 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
阅读教材图文,说一说,蒋介石的反动 政策是怎样转变的?(原因)
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 2、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激发了民族爱国精神。 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 安 事 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 背景: 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6年12月12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日本方面一、经济方面(直接原因:摆脱经济危机,摆脱国内阶级矛盾激化)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次危机使美国和欧洲受到极大的冲击,经济一下倒退几十年。
日本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1929年到1932年,全球都处在一片凄风苦雨中。
中国经济由于主要是小农经济,受的影响小一些。
而日本则采取了四种办法应对这次危机,一是日元贬值,二是工资指数下降,三是低利率,四是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
同时日本出于经济和领土的需要,悍然入侵了中国东三省。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
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这样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资源匮乏。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调节余地小。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亦深受困扰,致海外市场锐减,经济严重萎缩,失业人数剧增。
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好借助法西斯力量来镇压革命,“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再则,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传统.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且带有很强的军事性。
只能对内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依靠侵略战争和掠夺来转嫁危机。
因而,日本竭力谋求对外扩张,争取海外资源、市场,并以对华战争来转移其国人之视线。
此外,日本虽然是一次大战的战胜国,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对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压制,日本也极力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因此,要借战争重新分割世界.二、政治方面(转嫁国内矛盾):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日之间帮教关系一直比较友好,日本侵华的政治根源始于近代亚洲遭到西方列强入侵之后。
日本侵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华北事变
⑴主要活动:P21—22
⑵影响
①民族危机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 ②使中共调整政策,国共关系变化。 ③英美对日由绥靖转向遏制。
B
㈡抗日救亡运动
1、兴起的原因:
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源自蒋:中共:不抵抗
2、兴起、发展的表现:P13—14、P23一二· 九运动
3、特点:
⑵各方态度
①日本及亲日派:讨张杨,置蒋于死地。 ②英美及亲英美派: ③中间阶层及中共:
⑶结果:
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以和平解决。
为何得以和平解决?
①中共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方针。
②亲英美派的努力。
③蒋答应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阶级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
⑷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成。 ②揭开……序幕,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三、国共政策的演变
1、国民党政策的演变
剿共→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联共抗日
实质:反共卖国 根本原因: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决定的。
2、中共政策的演变
武装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中共调整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中共的努力:
①八一宣言
②瓦窑堡会议
③《论反对日帝的策略》
④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为何会发生?
⑴发生原因: ①根本:民族矛盾成为主矛盾,民族危机加剧。 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一二· 九运动促进新觉醒。 ④张杨爱国心的驱动。 ⑤蒋继续逼张杨“剿共”
二、日本侵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 形成
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了由军部主导的决策体制,而这个体制成为了其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日本当时侵略中国的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一、日本的决策体制在二战期间,日本的决策体制由军部主导,其实际上是一种由将军和军方高层官员组成的军事独裁体制。
在这个体制中,日本的政治领袖虽然仍然保留有权力,但是他们往往是由军方指定并管理的,而且在重大政治和军事事务方面,他们几乎没有决策权。
这一决策体制对于日本的扩张政策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军方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军方指定并掌握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事务的决策权,这个政权在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军事扩张的工具。
这些决策就有可能立即导致日本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冲突。
二、日本的侵华政策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的行为已经是众人周知的了。
对于日本而言,攻击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扩张政策,也是一种对于自己国内新兴工业的保护措施。
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其在亚洲地区的资源和市场。
由于欧美国家在大萧条之后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日本从亚洲获得的市场和资源也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日本所采取的侵华政策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在面对华北抗日义军和八路军抗日武装的时候,日本军队不仅遭到了抵抗,而且在长期的战争中,日本的军队战斗力也逐渐衰退。
虽然日本在最初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前进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的计划和资金,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持。
三、结语总的来说,日本的决策体制和其侵略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由于军部主导的决策体制,日本更容易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这些行动更容易导致日本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
在侵华战争的行动中,日本实行的侵略政策最终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这也表明了日本当时的决策体制以及其侵略行为所存在的弱点。
作为一个东亚国家,日本需要认真反思其过去的行为,并从中吸取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04年-1905年,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发 动日俄战争 。 •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凯急欲称帝的心理,以支 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 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完全变为日本的附庸国。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 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 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 遍野,中国无数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 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 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是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家的资源匮乏,民 族单一,主要是大和民族,人口很少。日本作为一 个岛国,该民族本身就有很强的宽展疆土的意识。 1923年,日本大地震,由于对本国人民的掠夺, 使80%的日本人失业,为了转移人民对日本政府的反 对,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并纠集寺院、学校、工人、 军队开始训练刺杀演习和学习武士道精神,开始誓死 效劳天皇,而且大量的征兵入役 。
三、"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田中奏折》出笼始末
你听说过田中奏折吗?
奏折中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 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
亦称“新大陆政策”。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在金 融危机中上台。1927年6月27 日至7月7日,在田中义 一内阁亲自主持下,召开“东方会议”。会议议题就 是制定对华政策。 《田中奏折》的提出,标志着“大陆政策” 的最后形成。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
“大陆政策”的提出炮制者:丰臣秀吉、佐藤信渊。
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 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并提出了攻略朝鲜,进取平 津,占领华北,在东亚大陆列土封疆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佐藤信渊的扩张构想亦是如此,勾画了以后大陆政策的轮廓。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日本侵华政策的形成:
知道“大陆政策”吗?
所谓“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指日本明治 维新后,“不甘处于岛国之境”,立足用战争手段向中国 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 界的侵略总方针。这个政策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 军国主义政策失败为止。
日本侵华主要原因:
• 1、日本是一个岛国,岛内资源匮乏,而中国地大物博, 可以作为原料地和倾销地,加上一战战败,国内经济政治 局面都十分紧张。 • 2、世界范围经济危机降临,日本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机,国内无法平衡解决只能对外扩张。 • 3、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自身极具优 势。 • 4、世界范围内交往的不断加深,西方国家“殖民地”思 想对日本来说也是根深蒂固,加上自身军国主义的特点, 都注定其必须继续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谢谢!!
1929年-1933年世界 深深的打击了日本 本土,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时期的各国政治、经济、 军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建 立在经济和商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更加明显。那么 基于这样的原因,国内的各种矛盾激化,势必导致社会动荡、 政局动荡。 在这样的形势下,就有两条路线摆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 在本国内部化解矛盾,罗斯福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法。二是 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动工 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另一方面,可以获得 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德国、,日本正是采取 的这样的方式。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较弱,这又是发动战争的 另一个好的机会。
二、日本发动一系列以侵华为主的侵略战争 •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 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 京专条》,承认琉球(现为中国台湾)为日本保 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 1894年7月,日本借口朝鲜问题,发动旨在吞并朝 鲜、掠夺中国辽东等地的甲午战争。 • 1895年,日军先后侵占中国山东威海,辽宁鞍山, 澎湖、台湾台北、台南等地,迫使清朝政府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和《辽南条约》,攫取2.3亿两 白银巨额战争赔款,并割让台湾;还取得了新的 通商特权权益。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日本是当时列强中唯 一的亚洲国家 。
政策内容:
大陆政策其主要内容:指武力侵占朝鲜、台湾、“满蒙”,以 至于全中国,进而向西伯利亚、东南亚和印度扩张,称霸亚洲 以至于全世界的总的战略构想。大陆政策的早期扩张重点在朝 鲜;1910年吞并朝鲜以后,其重点则在于中国。 侵略的步骤: 第一步,征服台湾,吞并朝鲜; 第二步,占领“满蒙”以至于全中国; 第三步,北进西伯利亚,南攻东南亚和印度, 称霸亚洲; 最后,称霸世界。
“大陆政策”的实现者:山县有朋。
山县有朋提出实行“利益线”理论,即既保卫本国主权和安全, 同时攻下朝鲜、中国东北和台湾。他的理论是大陆政策发展形成 的新阶段,直接推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
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 精神。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 支柱之一。
经济危机
日本曾说过“要想征服亚洲,必先征服满蒙;要想征 服世界,必先征服东南亚,正因为这样狂妄的野心, 日本才发动战争。 所以在一战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 发展海外殖民地的观念可能已经在日本人的头脑中根 深蒂固了。 在日本天皇的倡议下日本政府开始对外 入侵和扩张,开辟殖民地,而在1904-1905年日俄战 争,胜利打败比自己实力强大60倍的俄罗斯,被西 方纳入了军事强国的行列,并获得了萨哈林岛与满洲 的一部分,为下一步入侵中国做准备,1910年日本 吞并了朝鲜。
是
中 国 人
我们永不忘那段历史…
中国 人
曾经我们无数无辜的同胞
但永远自强不息的是 中国人
更是是震不跨的中国, 欢呼的胜利!!
中国人不忘的耻辱, 中国人更高的奋强。
这就是震不垮 稳定繁荣的
中国
日本侵华,时间从1981年在沈阳处心积虑制造“九 一八事变”、扶植成立伪“满洲国”,和1938年制 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政策,直至1945年中 国抗日胜利……
“大陆政策”就其内涵分析可以有以下几点:
• 1、这是日本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国策。 • 2、武力侵略为主,经济扩张为辅,抢占殖民地、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划分势力范围等手段并 用的侵略。 • 3、以中、朝等的东亚大陆国家为中心的政策,反 映了日本的岛国发展为大陆帝国的设想。 • 4、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侵略扩张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