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封装技术:层压基板和无源器件集成

合集下载

IPD与SMD和LTCC分立器件电路的对比

IPD与SMD和LTCC分立器件电路的对比

IPD与SMD和LTCC分立器件电路的对比射频和无线产品领域可以使用非常广泛的封装载体技术,它们包括引线框架、层压基板、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硅底板载体(Si Backplane)。

由于不断增加的功能对集成度有了更高要求,市场对系统级封装方法(SiP)也提出了更多需求。

引线框架基板封装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包括刻蚀电感、引脚上无源器件、芯片堆叠技术等等。

框架基板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更高的功能性要求更多的布线和更多的垂直空间利用,因而,框架封装很少用在RF集成解决方案中。

LTCC因其具有多层结构、高介电常数和高品质因子电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能提供高集成度的高性能基板材料。

LTCC方案中实现了无源器件的嵌入,如独立RCL或包含RCL 的功能块,使SMT器件所需平面空间最小,同时提高电性能。

集成度是LTCC的优点,然而翘曲、裂纹、基板的二级可靠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结构(基板在封装过程中的传送)等等对LTCC的局限,使之无法成为流行的载体基板选择。

硅底板载体,如STATS ChipPAC的芯片级模块封装(CSMP:Chip Scale Module Package),已经广泛地使用于需要高集成度、卓越电性能和小外形系数的无线解决方案中。

CSMP是一种全集成解决方案的理想封装形式,可以包括RFIC和基带IC。

然而,这样的集成度并不是成本最低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射频和无线设备都需要的。

这些原因将我们引向层压基板,一种在射频模块封装中应用最广泛的载体。

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的层压基板技术与无源器件集成技术(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成为一种在成本、尺寸、性能与灵活性诸方面能达到最佳平衡的双赢解决方案。

本文对带IPD器件的层压基板的应用进行讨论,同时通过两个例子来进一步阐述研究。

IPD与SMD 和LTCC分立器件电路的对比射频模块需要用到独立的RCL或组合的RCL,来实现诸如滤波器、天线分离滤波器(diplexer)、不平衡变压器(balun)等的功能块,这些RCL通常为SMD(Surface Mount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形式或IPD形式。

射频器件的先进三维封装技术

射频器件的先进三维封装技术

射频器件的先进三维封装技术射频器件是指在射频电路中起到放大、滤波、混频、调制、解调等功能的电子器件。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射频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其中,三维封装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射频器件的制造中,为其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

先进的三维封装技术是指将多个功能不同的射频器件集成在一个封装中,通过垂直堆叠或层叠的方式实现射频器件的紧凑布局。

相比传统的二维封装技术,三维封装技术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尺寸,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射频功能。

三维封装技术的应用使得射频器件在体积和功耗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射频器件堆叠在一起,可以实现更紧凑的布局,减小射频电路的大小和重量。

这对于无线通信设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尽可能小巧轻便,以适应移动通信的需求。

三维封装技术还能够降低射频器件的功耗。

由于射频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热量会降低器件的性能和寿命,因此降低功耗是射频器件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三维封装技术,可以将功耗较高的器件放置在较低功耗的器件上方,利用热传导的原理将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从而降低整个射频电路的温度,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体积和功耗的改善,三维封装技术还能够提高射频器件的工作频率和带宽。

在传统的二维封装中,由于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耦合效应,会限制射频电路的工作频率和带宽。

而通过三维封装技术,可以将功耗较高的器件放置在较低功耗的器件上方,并通过优化布局和设计,减少器件之间的干扰和耦合效应,从而提高射频器件的工作频率和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三维封装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由于射频器件工作频率的提高,对封装材料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射频器件通常需要在高频段工作,因此封装材料和工艺必须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以保证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损耗。

其次,三维封装技术需要进行精密的堆叠和连接,要求封装工艺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最后,三维封装技术还需要解决封装过程中的热管理和散热问题,以确保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射频封装与微电子封装技术

射频封装与微电子封装技术

射频封装与微电子封装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封装和微电子封装技术成为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射频封装技术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而微电子封装技术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传感器和微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从射频封装和微电子封装两个方面来探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射频封装技术射频封装技术是指将射频电路组件封装在特定的封装材料中,以实现对射频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射频电路通常工作在高频段,对于封装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封装结构的电学特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射频封装技术主要包括无源封装和有源封装两种。

无源封装是指在射频电路中不包含主动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主要采用微带线、波导等结构进行传输和耦合。

无源封装技术具有尺寸小、重量轻、频率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有源封装是指在射频电路中包含主动器件,通过封装和射频电路的结合实现信号放大、调制解调、频率变换等功能。

有源封装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射频集成电路(RFIC)和射频微系统(RF-MEMS)方面。

射频集成电路通过将射频电路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射频信号的处理和控制。

射频微系统则是将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与射频电路相结合,实现了射频信号的传感和控制。

二、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是指将微电子器件封装在特定的封装材料中,以实现对器件的保护和连接。

微电子器件通常具有微小尺寸、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封装技术对于器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常见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包括芯片封装、球栅阵列封装(BGA)、无引线封装(CSP)等。

芯片封装是指将芯片封装在封装基板上,并通过焊接、导线等方式与外部电路连接。

BGA封装则是将芯片封装在球栅阵列上,通过焊球与封装基板连接。

CSP封装是一种无引线封装技术,将芯片封装在特殊的封装材料中,通过金线、导电胶等方式与外部电路连接。

RF 设计与应用----射频集成电路封装

RF 设计与应用----射频集成电路封装

RF设计与应用----射频集成电路封装关键词:射频,多层电路板,电路封装摘要:针对无线通信产品业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试着从封装技术在射频集成电路上应用的角度,来介绍射频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现况、现今封装技术对射频集成电路效能的影响,以及射频集成电路封装的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在行动通讯质量要求的提高,通讯带宽的需求量大增,因应而生的各项新的通讯规范如GPRS、W-CDMA、CDMA-2000、Bluetooth、 802.11b纷纷出笼,其规格不外乎: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有效的调变方式、更严谨的噪声规格限定、通讯功能的增强及扩充,另外再加上消费者对终端产品“轻、薄、短、小、久(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维护保固,甚至是手机的待机时间)”的诉求成了必要条件;于是乎,为了达成这些目的,各家厂商无不使出混身解数,在产品射频(Radio Frequency)、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与基频(Base Band)电路的整合设计、主动组件的选择应用、被动组件数目的减少、多层电路板内线路善加运用等,投注相当的心血及努力,以求获得产品的小型化与轻量化。

针对这些无线通信产品业者所面临的课题,我们试着从封装技术在射频集成电路上应用的角度,来介绍射频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现况、现今封装技术对射频集成电路效能的影响,以及射频集成电路封装的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射频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现况就单芯片封装(Single Chip Package)的材质而言,使用塑料封装( P l a s t i c Pac kage)的方式,是一般市面上常见到的高频组件封装类型,低于3GHz工作频率的射频集成电路及组件,在不严格考虑封装金属导线架(Metal Lead Frame)和打线(Wire Bond)的寄生电感(Parasitic Inductance)效应下,是一种低成本且可薄型化的选择。

由于陶瓷材料防水气的渗透性特佳及满足高可靠度的需求,故也有采用陶瓷封装技术;对于加强金属屏蔽作用及散热效果的金属封装,可常在大功率组件或子系统电路封装看到它的踪迹。

射频系统级封装技术-essun

射频系统级封装技术-essun

Maximum stress curve
互连建模与仿真
Up to 110GHz!
7dB
at 10 GHz
at 40 GHz
eye diagram of data line in parallel
eye diagram of data line in series
混合网格划分电源噪声分析
triangle lumped model
LCP – High Frequency Material for RF Passives
系统协同设计理论与可测性原理
多物理域复杂耦合系统, 多物理域复杂耦合系统,性能往往顾此失彼 电特性 电磁兼容 温度特性 热应力 系统协同 设计理论 元件与天线 芯片
系统级封装
互连 混合工艺
系统可测 性原理 小型化三维多层复杂结构( 黑匣子) 小型化三维多层复杂结构 (黑匣子 ),测试困难
中国电子系统封装集成行业产值占微电子业50 中国电子系统封装集成行业产值占微电子业50% 50%, 但缺乏高端核心技术与大型电子系统集成能力! 但缺乏高端核心技术与大型电子系统集成能力!
二、科学问题
复杂封装结构电磁场与热场一体化分析
高频高速与混合工艺 引起信号完整性与电 磁兼容问题 电磁场分析
r r ∂ r ∇ × H ( x, y, z , t , T ) = σ (T ) E ( x, y, z , t , T ) + ε (T ) ∂t E ( x, y , z , t , T ) r ∂ r ∇ × E ( x, y, z , t , T ) = − µ (T ) H ( x, y, z , t , T ) ∂t r ρ ∇ ⋅ D ( x , y , z , t , T ) = ( x , y , z , t, T ) r ∇ ⋅ B ( x, y , z , t , T ) = 0

先进芯片封装知识介绍

先进芯片封装知识介绍

先进芯片封装知识介绍芯片封装是将半导体芯片封装成具有特定功能和形状的封装组件的过程。

芯片封装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护芯片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和损害,同时也为芯片提供了良好的导热特性和机械强度。

本文将介绍先进芯片封装的知识,包括封装技术、封装材料和封装工艺等方面。

一、芯片封装技术芯片封装技术主要包括无引线封装(Wafer-Level Package,简称WLP)、翻装封装(Flip-Chip Package,简称FCP)和探针封装(Probe Card Package,简称PCP)等。

1.无引线封装(WLP):无引线封装是在芯片表面直接封装焊盘,实现对芯片进行封装和连接。

它可以使芯片的封装密度更高,并且具有优秀的热传导和电性能。

无引线封装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领域。

2.翻装封装(FCP):翻装封装是将芯片颠倒翻转后通过导电焊球连接到基板上的封装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好的电路性能和更高的封装密度,适用于高性能芯片的封装。

3.探针封装(PCP):探针封装是通过探针头将芯片连接到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和封装的技术。

它可以快速进行芯片测试和封装,适用于小批量和多品种的芯片生产。

二、芯片封装材料芯片封装材料是指用于封装过程中的材料,包括基板、封装胶料和焊盘等。

1.基板:基板是芯片封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撑和连接芯片和其他封装组件。

常用的基板材料包括陶瓷基板、有机基板和金属基板等。

2.封装胶料:封装胶料用于固定和保护芯片,防止芯片受损。

常见的封装胶料包括环氧树脂、硅胶、聚酰亚胺等。

3.焊盘:焊盘是连接芯片和基板的关键部分,用于传递信号和电力。

常见的焊盘材料包括无铅焊料、焊接球和金属焊点等。

三、芯片封装工艺芯片封装工艺是指在封装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工艺步骤,主要包括胶黏、焊接和封装等。

1.胶黏:胶黏是将芯片和其他封装组件固定在基板上的工艺步骤。

它通常使用封装胶料将芯片和基板粘接在一起,并通过加热或压力处理来保证粘结的强度。

射频系统封装的发展现状和影响

射频系统封装的发展现状和影响

射频系统封装的发展现状和影响龙乐【摘要】电子产品小型化将进一步依赖微电子封装技术的进步.SiP(系统封装)所强调的是将一个尽可能完整的电子系统或子系统高密度地集成于单个封装体内,随着其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封装规模不断扩大,其作用不断提升,它在射频领域中的应用特性也日趋突出,成为实现视频系统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有效方法.针对当前RF SiP(射频系统封装)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其发展现状,剖析了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为改善RF SiP电学性能而进行的封装结构和工艺的改进,包括硅基基板、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多层有机基板等的RF SiP.该评述可为封装产业界正确应对RFSiP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6页(P9-13,43)【关键词】射频系统;系统封装;发展;影响【作者】龙乐【作者单位】龙泉天生路205号1栋208室,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TN0141 引言在射频与微波工程中,广义地讲,RF(射频)就是无线电收/发所使用的频率,涵盖了从长波波段低频端(30kHz)以上到远红外波段低频端(400GHz)以下的宽阔的电磁波谱。

RF系统主要包括接收/发射转换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锁相环PLL(一般由鉴相器PD、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VCO组成)、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和频率合成器等电路,负责完成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功能,其优劣是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优异的关键。

而且,射频与微波常互跨疆界,用作无线电系统设计和实现的频率,因其应用和发展充满活力而倍受关注。

随着通信、雷达、微波测量及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对产品微小型、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和多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工作频率的不断走高,对射频、微波信号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原来基于单层电路板和器件的设计和工艺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系统芯片(SoC)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基于TGV的射频无源器件的三维集成

基于TGV的射频无源器件的三维集成

1.1 基于 TGV 的三维电感的设计 图 1、图 2 和图 3 所示为 3 种基于 TGV 的三维电
收稿日期:2019-01-08 稿件编号:201901042
感结构,电感结构包括 TGV 孔、顶层布线层、底层布
基金项目:电子基础产品预研资助项目(31513050102)
作者简介:郭燕慧(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级封装的设计。
近年来,随着“超越摩尔”概念的提出,基于硅通 成本,基于玻璃通孔(Through Glass Via,TGV)的电感
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的三维集成,通过垂直 具有更高的 Q 值,可以极大的提高滤波器的性能[9-13]。
维度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被认为是超越摩尔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 Q 值的 TGV 电感结
第 27 卷 第 18 期 Vol.27 No.18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19 年 9 月 Sep. 2019
基于 TGV 的射频无源器件的三维集成
郭燕慧 1,张国华 1,2,王剑峰 2
(1.江南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五十八研究所, 江苏 无锡 214035)
底的导电性与寄生电容导致了硅基电感 Q 值低,使 得 无 源 器 件 的 插 入 损 耗 增 大 ,限 制 了 硅 基 无 源 器 件
1 高 Q 值电感的设计
在射频系统中的应用 。 [7-8] 与此相比,玻璃具有绝缘 特 性 和 低 损 耗 性 质 ,具 有 优 良 的 电 学 性 能 和 较 低 的
2 dB,面积小,性能优良,进一步验证了电感性能的优良。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射频模组封装工艺是指对射频模组进行外包装和封装处理的工艺过程。

射频模组是指能够实现射频信号的收发、放大、调制、解调等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

封装工艺是将这些射频模组进行外包装,以保护模组内部的电路和元器件,并提供便于连接和安装的接口。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的关键步骤包括芯片粘贴、线缆连接、封装材料选择、封装方式选择等。

首先,芯片粘贴是将射频芯片粘贴到封装基板上的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保芯片与封装基板的正确对位,以及粘贴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控制。

线缆连接是将芯片与外部接口进行连接的过程,需要精确的焊接和封装技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封装材料的选择是根据射频模组的工作频率、功率和环境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常用的封装材料有塑料、陶瓷、金属等。

封装方式的选择根据射频模组的尺寸、功耗、散热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常见的封装方式有QFN、BGA、CSP等。

在射频模组封装工艺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射频芯片的工作温度一般在-40°C到85°C之间,需要通过封装工艺来确保芯片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

封装材料的热导率和散热设计对于射频模组的性能和可靠性也有很大影响。

此外,封装工艺中的焊接和封装技术也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芯片与封装基板之间的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质量良好。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过程控制和测试验证两个方面。

过程控制是指在封装过程中对各个步骤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个步骤的参数和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测试验证是指对封装完成的模组进行各项功能和性能测试,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封装工艺参数测试、信号传输性能测试、温度和湿度试验等。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封装材料的发展,新型的封装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热导率和散热性能,以满足高功耗射频模组的需求。

二是封装方式的创新,随着射频模组尺寸的不断缩小和功耗的不断增加,对于更紧凑和高效的封装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应用于射频领域的系统级封装_SIP_设计加工与产品实例

应用于射频领域的系统级封装_SIP_设计加工与产品实例

应用于射频领域的系统级封装_SIP_设计加工与产品实例射频领域是指在射频电子技术方面应用的广泛范围,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射频系统中,射频模块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起到信号放大、滤波、混频等功能,因此射频模块的设计加工十分重要。

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则为射频领域中的射频模块设计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系统级封装(SIP)是一种将不同类型器件和材料集成在一个封装内的技术。

通过将射频模块和其他电子器件、电路、功耗管理模块等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SIP技术在射频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SIP技术可以实现高度集成。

传统的射频系统中,射频模块和其他部分是分开设计和加工的,导致系统体积庞大,接触电路多,存在信号干扰等问题。

而采用SIP技术可以将射频模块和其他部分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大大减小了系统体积,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其次,SIP技术具有低功耗特性。

射频系统中的功耗管理模块在传统的射频模块设计中是独立设计的,而采用SIP技术可以将功耗管理模块集成在封装内,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功耗管理。

这样可以减小功耗,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再次,SIP技术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可靠性。

传统的射频系统在设计加工时,由于射频模块和其他部分的接触电路多,容易出现信号干扰、短路等问题,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而采用SIP技术后,可以减小接触电路的数量,降低信号干扰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SIP技术可以加快射频系统的设计和产业化进程。

传统的射频模块设计加工需要将不同的组件进行独立设计和加工,时间和成本较高。

而采用SIP技术后,可以将不同的组件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大大降低了设计和加工的复杂度,加快了射频系统的设计和产业化进程。

在射频领域中,系统级封装(SIP)的设计加工可以应用于各种射频模块的生产。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可以将射频发射接收模块和功耗管理模块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对无线通信信号的放大和传输控制。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与无源器件

集成电路中的有源与无源器件

硅片制造厂的分区概述
扩散 扩散区一般认为是进行高温工艺及薄膜淀积的区域,扩散区的主要 没备是高温扩散炉和湿法清洗设备。高温扩散炉可以在近1200℃的高温下 工作,并能完成多种工艺流程,包括氧化、扩散、淀积、退火以及合金。 湿法清洗设备是扩散区中的辅助工具。硅片在放人高温炉之前必须进行彻 底地清洗,以除去硅片表面的沾污以及自然氧化层。 光刻 使用黄色荧光管照明使得光刻区与芯片厂中的其他各个区明显不同。 光刻的目的是将电路图形转移到覆盖于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光刻胶是一 种光敏的化学物质,它通过深紫外线曝光来印制掩膜版的图像。光刻胶只 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敏感,例如深紫外线和白光,而对黄光不敏感。光刻区 位于硅片 厂的中心。因为硅片从硅片制造厂的所有其他区流入光刻区。由 于在光刻过程中缺陷和颗粒可能进入光刻胶层,沾污的控制 显得格外重要。 光刻掩膜版上的缺陷以及步进光刻机上的颗粒 能够复印到所有用这些设备 处理的硅片上 。
CMOS制作步骤
形成n阱的5个主要步骤:
(1)外延生长 硅片在到达扩散区之前已经有了一个薄的外延层。外延层与衬 外延生长 底有完全相同的晶格结构,只是纯度更高,晶格缺陷更少而已。外延层已经 进行了轻的p型杂质(硼)掺杂。 (2)原氧化生长 硅片漂洗、甩干之后放人高温(1000℃)炉中。工艺腔中通 原氧化生长 入氧气使之与硅发生反应,得到大约150Å的氧化层。这一氧化层主要有以下 作用:1)保护表面的外延层免受沾污,2)阻止了在注入过程中对硅片过度 损伤,3)作为氧化物屏蔽层,有助于控制注人过程中杂质的注人深度。 (3) 第一层掩膜,n阱注人 预处理硅片的上表面涂胶、甩胶、烘焙。传送装 第一层掩膜, 阱注人 置将经过涂胶处理的硅片每次一片地送入对准与曝光系统。光刻机将特定掩 膜的图形直接刻印在涂胶的硅片上。曝光后的硅片用显影液喷到硅片上时, 图形第一次显现出来。显影后的硅片再次烘焙,并在转人离子注入区前进行 检测。

5g射频器件封装集成技术

5g射频器件封装集成技术

5g射频器件封装集成技术The development of 5G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leading to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speed, latency, and overall network performance. At the heart of this transformation lies the intricate packaging and integration of 5G radio-frequency (RF) components. These components, essential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ust be meticulously designed and assembled to ensure optimal performance within the 5G spectrum.5G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电信行业,带来了速度、延迟和网络性能方面的重大进步。

在这一变革的核心,是5G射频(RF)器件的精细封装和集成技术。

这些器件对于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至关重要,必须精心设计并组装,以确保在5G频谱内实现最佳性能。

The packaging of 5G RF devices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s, including antennas, filters, amplifiers, and other circuitry, into a single, compact unit. This process requires precision and expertise, as each component must be placed accurately and interconnected to minimize signal loss and maximize efficiency.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packaging process are also crucial, as they must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high frequencies and temperatures associated with 5G operation.5G射频器件的封装涉及将多个组件(包括天线、滤波器、放大器和其他电路)集成到一个紧凑的单元中。

实现先进晶圆级封装技术的五大要素

实现先进晶圆级封装技术的五大要素

实现先进晶圆级封装技术的五大要素追溯芯片封装历史,将单个单元从整个晶圆中切割下来再进行后续封装测试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规定范式”。

然而,随着芯片制造成本的飞速提升以及消费市场对于芯片性能的不断追求,人们开始意识到革新先进封装技术的必要性。

对传统封装方式的改革创新,促成了晶圆级封装技术(Wafer Level Package,WLP)的“应运而生”。

晶圆级封装技术可定义为:直接在晶圆上进行大部分或全部的封装、测试程序,然后再进行安装焊球并切割,产出一颗颗的IC 成品单元(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长电科技)晶圆级封装技术与打线型(Wire-Bond)和倒装型(Flip-Chip)封装技术相比,能省去打金属线、外延引脚(如QFP)、基板或引线框等工序,所以具备封装尺寸小、电气性能好的优势。

封装行业的领跑者们大多基于晶圆模式来批量生产先进晶圆级封装产品,不但可利用现有的晶圆级制造设备来完成主体封装制程的操作,而且让封装结构、芯片布局的设计并行成为现实,进而显著缩短了设计和生产周期,降低了整体项目成本。

先进晶圆级封装的主要优势包括:1.缩短设计和生产周期,降低整体项目成本;2.在晶圆级实现高密度I/O 互联,缩小线距;3.优化电、热特性,尤其适用于射频/微波、高速信号传输、超低功耗等应用;4.封装尺寸更小、用料更少,与轻薄、短小、价优的智能手机、可穿戴类产品达到完美契合;5.实现多功能整合,如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集成无源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s,IPD)等。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与打线型封装技术不同,用晶圆级封装技术来实现腔内信号布线(Internal Signal Routing)有多个选项:晶圆级凸块(Wafer Bumping)技术、再分布层(Re-Distribution Layer)技术、硅介层(Silicon Interposer)技术、硅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技术等。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技术进展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技术进展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技术进展射频集成电路(RFIC)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集成电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将对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技术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技术进展。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

近年来,人们通过优化设计技术,提高了射频集成电路的性能。

例如,引入新的设计方法,如优化布线、噪声分析和抗干扰技术等,可以提高电路的信号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人们还对射频集成电路的整体架构进行了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的性能。

例如,人们研究了采用更高阶的滤波器和调制技术,改善了射频集成电路的性能。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新的材料和工艺,提高了射频集成电路的工作频率和功耗性能。

其次,射频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进展。

射频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是确保电路正常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人们通过引入新的封装技术,提高了射频集成电路的封装效果。

例如,人们研究了新的封装材料,如射频介电常数低的封装材料,可以减少信号传输的损耗。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新的封装工艺,如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封装技术和微波封装技术等,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另外,人们还研究了新的封装结构,如三维射频集成电路封装等,可以提高射频集成电路的功耗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技术还在不断演进中。

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设计方法和封装技术,以满足射频集成电路不断增长的性能需求。

例如,人们研究了新的射频集成电路的混合信号设计技术,可以在射频集成电路中集成数字和模拟电路,提高电路的整体性能。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新的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技术,如5G通信技术和毫米波通信技术等,可以提高射频集成电路的功耗性能和信号传输速率。

总之,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通过优化设计技术和引入新的封装技术,射频集成电路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射频模组是指在射频电路中集成了各种功能模块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领域。

封装工艺是射频模组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射频模组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射频模组封装工艺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

射频模组中的封装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以确保信号的传输和模组的稳定性。

常用的封装材料有陶瓷、塑料和金属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接下来是封装工艺中的基板制备。

基板是射频模组的核心部件,承载着射频电路的结构和元器件。

制备高质量的基板对于射频模组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见的基板制备工艺包括印刷电路板(PCB)制作、半导体工艺等,其中PCB制作是最常用的基板制备工艺。

然后是射频模组的封装方式。

射频模组的封装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芯片封装、模块封装和集成封装等。

芯片封装是将射频芯片直接封装在基板上,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射频模组。

模块封装是将射频芯片与其他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模块,适用于功能较复杂的射频模组。

集成封装是将射频模组中的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实现更高集成度和更小尺寸的射频模组。

封装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焊接。

焊接是将射频芯片或其他元器件与基板连接的过程。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表面贴装技术(SMT)和无铅焊接等。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射频模组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射频模组的封装工艺还包括封装结构设计和封装工艺优化等方面。

封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射频信号的传输特性和电磁兼容性,以降低信号损耗和干扰。

封装工艺优化则是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提高射频模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是射频模组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选择封装材料、精确制备基板、选择适合的封装方式、优化焊接工艺,都能够提高射频模组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封装工艺中需要注意封装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以确保射频模组的传输特性和电磁兼容性。

射频模组封装工艺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将推动射频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对无线通信和雷达导航等领域的需求。

WCSP 在克服各种挑战的同时不断发展

WCSP 在克服各种挑战的同时不断发展

WCSP 在克服各种挑战的同时不断发展晶圆芯片级封装(WCSP) 去掉了许多传统的封装步骤,例如:裸片焊接、引线接合以及芯片级倒装片(flip chip) 连接工艺等。

这种方法使半导体客户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

WCSP 应用正扩展到一些新领域,并逐渐出现基于引脚数量和器件类型的细分市场。

集成无源分立RF 和存储器件的WCSP 应用也正扩展到逻辑IC 和MEMS。

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裸片尺寸和引脚数的增长对板级可靠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我们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集成化和硅过孔(TSV) 技术等一些未来发展趋势。

晶圆芯片级封装具有各种裸片尺寸、焊球间距和封装厚度,这些都是WCSP 的所有关键实现因素。

WCSP 在过去十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主要尺寸封装之一。

WCSP 专业技术公司已经从一些小公司发展成为大型封装分包商,以及一些拥有150mm、200mm 和300mm 制造能力(制造能力和赶超能力需求迅速增长)的大型集成器件厂商。

由于早期的一些用户集成了无源器件和分立器件,使应用空间也获得了相当大的增长。

由于WCSP 已经发展成熟,大型裸片和器件类型变得多样化。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着一个关键属性:在不使用倒装片底层填充(underfill) 的情况下获得可靠性(限制裸片尺寸)。

焊球间距始终主要为0.5mm,而大批量生产时仍为0.4mm。

0.3mm 的凸焊能力已得到证明,但其采用受到安装表面贴装技术(SMT) 工具集功能、基板成本以及倒装片底层填充潜在需求的阻碍。

材料组合以及对工艺条件的理解能力都已得到提高。

这些反过来又支持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敏感器件更低的固化温度,例如:存储器等。

为什么采用。

RF模块封装技术

RF模块封装技术

RF模块封装技术在⽆线通信领域,现已开发出许多种不同的封装集成⽅案,它们包括芯⽚堆叠技术、封装体堆叠(Package on Package)、封装嵌⼊(Package in Package)及其它形式的应⽤系统集成封装(SiP)。

这些技术已经在闪存产品、图形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中得到成功应⽤,在射频领域的应⽤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

RF模块是具有传送和/或接收功能的产品,它包括但不局限于⽆源器件、RFIC、功率放⼤器(PA)、开关器件、稳压器、晶体等等。

与⽆源器件相⽐,有源器件如RFIC/ASIC/BB/MAC等,在尺⼨上相对较⼩。

因⽽⽆源器件(RCL、滤波器、不平衡变压器、匹配器等)的集成对整个模块或封装的尺⼨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主要有三种封装载体类型应⽤于RF模块。

第⼀种是层压基板,因其低廉的价格、成熟的制造⼯艺和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被⽤于基本的功放器件产品中。

层压基板在各种不同的模块与封装中,已经得到最⼴泛的使⽤。

第⼆种是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使⽤陶瓷作为基板/载体。

因其具有多层结构、厚层⾦属及⾼介电常数,⾼品质因⼦(Q)的电感和⾜够⼤的电容都能嵌⼊在LTCC中。

第三种是在硅或镓砷上⽣成的薄膜(TF)⽆源器件,它使⽤熟知的半导体⼯艺制成。

这些器件有时也被称作集成⽆源器件(IPD)。

它们不但具有⼩的寄⽣效应和电性能波动,同时还有较⾼的电容容量。

这种特性为其应⽤于更⼩的模块封装铺平了道路。

最初的RF模块使⽤单个芯⽚的线键合作为主要的互联⽅式。

今天,在RF模块中同时使⽤的有线键合、倒转焊和多芯⽚堆叠的封装形式。

上述模块中,每⼀个都使⽤了多种互联⽅式,每⼀种解决⽅案都有其优点及不⾜,本⽂将对这些不同的封装⽅案分别进⾏介绍。

层压基板封装层压板是通常所称的印刷电路板(PCB),已经被⼴泛的使⽤于封装载体,它们⾄今仍牢牢占据着封装产品中很⼤的份额。

⼀般来说,RF模块封装只需要两到四层已经⾜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封装技术:层压基板和无源器件集成
射频和无线产品领域可以使用非常广泛的封装载体技术,它们包括引线框架、层压基板、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硅底板载体(Si Backplane)。

由于不断增加的功能对集成度有了更高要求,市场对系统级封装方法(SiP)也提出了更多需求。

 引线框架基板封装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包括刻蚀电感、引脚上无源器件、芯片堆叠技术等等。

框架基板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更高的功能性要求更多的布线和更多的垂直空间利用,因而,框架封装很少用在RF集成解决方案中。

 LTCC因其具有多层结构、高介电常数和高品质因子电感,已经被证明是
一种能提供高集成度的高性能基板材料。

LTCC方案中实现了无源器件的嵌入,如独立RCL或包含RCL的功能块,使SMT器件所需平面空间最小,同时提高电性能。

集成度是LTCC的优点,然而翘曲、裂纹、基板的二级可靠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结构(基板在封装过程中的传送)等等对LTCC的局限,使之无法成为流行的载体基板选择。

 硅底板载体,如STATS ChipPAC的芯片级模块封装(CSMP:Chip Scale Module Package),已经广泛地使用于需要高集成度、卓越电性能和小外形系数的无线解决方案中。

CSMP是一种全集成解决方案的理想封装形式,可以
包括RFIC和基带IC。

然而,这样的集成度并不是成本最低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射频和无线设备都需要的。

 这些原因将我们引向层压基板,一种在射频模块封装中应用最广泛的载体。

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的层压基板技术与无源器件集成技术(IPD: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成为一种在成本、尺寸、性能与灵活性诸方面能达到最佳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