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6T05:45:52.0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周新继[导读] :目的:对急诊护理教学工作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并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随机从我院急诊科室中抽选出22名是实习护士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使用电脑将其划分进入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均由11名实习护士组成。

对Y组实习护士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对X组实习护士实施PDCA循环模式。

比较X组与Y组实习护士成绩表现状况。

周新继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省 610051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教学工作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并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随机从我院急诊科室中抽选出22名是实习护士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使用电脑将其划分进入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均由11名实习护士组成。

对Y组实习护士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对X组实习护士实施PDCA循环模式。

比较X组与Y组实习护士成绩表现状况。

结果:将X组与Y组实习护士成绩表现差异进行比较,X组实习护士在知识内容方面、操作内容方面、综合成绩方面的成绩表现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急诊护理带教工作效率使得实习护士能够在知识内容方面、操作内容方面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成绩,对急诊护理带教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带教工作;成绩表现;应用价值;PDCA循环模式;实习护士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更对需求,因此在急诊带教工作中需要予以相应优化措施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满足医疗工作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1]。

近年来PDCA循环模式得以广泛应用,且据相关资料限制改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因此本文将对我院22名急诊实习护士进行该模式的应用研究工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教, 具体 如下 。
数 。② 做 好 入 科 宣 教 : 护生初进科室 , 由于 环 境 陌

般 资料 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对 照组 采用 常 规教 学 模式 带 教 ; 试验 组 则
① 定 期 召开 科 室 带教 小 组 会议 : 护 士 长 向带教 老 师 讲 解 对 急诊 科 护 生严 格 带 教 的重 要性 和 意 义 , 使 每
《 按摩与康 复医学 ̄ 2 0 1 4 年第 5 卷第 1 1 期 C h i n e s e Ma n i p u l a t i o n&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 o 1 . 5 No . 1 1
—2 1 1一
P D C A 循环在 急诊科护生 临床带教 中瑜 , 赵 帅 ( 1 . 广 州 中医 药大 学第 二 附属 医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1 2 0 ; 2 . 广州 中医药 大学护 理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0 0 6 )
境及 短暂 的时 间内, 熟 练 掌 握 急 救 知 识 和 操 作 技
能、 提 高护 理 临床 带教 质量 , 我 科将 P D C A循环 法应 用于 1 3 0 名 本科 、 大专 、 中专 实 习护生 的临床 带 教工
球囊 的使 用 , 以及 除颤 、 气 管 插 管配 合 、 C P R等 急救
作 中, 并取 得 了满意 效 果 , 现 总 结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1 2 年1 月~ 2 0 1 3 年 l 2 月 我 院 实 习护 生 1 3 0 例, 并 随 机 分为 试 验 组 和对 照组 各 6 5 例 。其 中试 验 组 男 3 例, 女6 2 例, 平 均年 龄 为 2 0 . 0 0 +

PDCA循环法在急救中心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急救中心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关键词 :D A循环 法; PC 急救护理 ; 带教 中图分 类号 :4 4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1 (0 8 0 - 3 -2 G 2. B 10 G15 2 0 ) 80 50 6
护理 管理急 救 中心是 医院 急危 重病人 最集 中的
是 护生 能够 正确 填写 急 救 中心 的各 种表 格 , 掌握 常 见皮 试 液的浓 度 和 配法 , 握 狂 犬 病 疫 苗 的 注射 方 掌 法 。第 二周 的教学 内容是学 习 常见 急症 的临床 症状

66 3






J OURNAL EGE Vo. 9 No 8 2 08 L 12 . 0
和医护 人 员 , 使护 生能尽 快适 应工 作环境 , 除其恐 消 惧感。 132 3 选 择 适 宜 的带 教 方法 。根 据 学 习 目标 安 .. .
着护理大专生 、 中专生百余人的临床带教工作。针
对 新人 急诊科 的 护生 , 到危 重 病 人 的抢 救 显 得 手 碰
忙脚乱 , 急救技术不过关 的情形 , 以往盲 目灌输式教 学方式的带教模式 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 为了使护
生很 快适 应急 救 中心 的工 作 , 练 掌握 急救 知 识 和 熟 操作 技 能 。我科 自 2 0 07年 8月 至 20 0 8年 6月 , 将 PC D A循 环 法应 用 于 2 6名 大 、 5 中专 实 习 护 生 的临 床 带教 工作 , 得 了令人 满 意的教 学效 果 , 取 现总结 如
1 3 2 实施 ( 0 .. D)
按 照美 国质 量管 理专 家 戴 明 ( E D mig 出 w. . e n ) 的计 划 ( ) 实施 ( 、 查 ( 、 P 、 D)检 c) 反馈 总 结 ( 四个 A) 阶段循 环管 理法 ¨ , J进行 系统 实 习护生 带教 。P C DA 循 环是 美 国统 计质 量管 理专 家戴 明提 出 的一种标 准 化 、 学化 的工作 程 序 , 管 理 活 动 中 , 科 在 能够 提 高 工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适用于护理管理的科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持续改善。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护理团队更好地应对患者急救及治疗,实现护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PDCA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P——计划(Plan):该阶段主要是对具体的护理任务进行规划和安排。

在急诊护理中,计划阶段需要确定患者的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将患者的情况记录在护理日志中。

D——实施(Do):在实施阶段,护理团队将根据计划展开工作。

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阶段需要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分级分别安排治疗。

C——检查(Check):检查阶段主要是对已实施的计划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急诊护理中,检查阶段需要进行患者治疗效果评估,对治疗过程或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看出,PDCA护理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优化的过程,其核心是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1.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计划阶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化的治疗方案,确
保护理工作的全面细致,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2. 减少护理错误:在实施阶段,护理团队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严格遵守
护理操作规程,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错误和事故发生。

3. 提高护理质量:在检查阶段,护理团队能够查找和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进阶段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和操作流程,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 提高护理效率:通过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护理工作的重复性和资
源浪费,提高护理效率和利用率。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起到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实习的80例护理实习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通过对两组护理实习生成绩情况了解不同教学方式起到的效果。

结果: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成绩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从带教规范性保障中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能力,也能有效的提升护理实习生学习兴趣,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该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急诊护理;护理教学;应用分析前言:PDCA循环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主要内容有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通过这四个方面实现持续改进和不断学习的循环。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大,治疗难度高的特点,其护理质量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往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常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学效率缓慢,也无法让实习生在学习中获得自身灵活应变能力的提升,因此不能保障急诊护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而应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根据教学中的不足持续优化教学方案,也能让实习生不断的学习,因此不仅能实现实习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也能提高实习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学习的护理实习生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4±2.3)岁,其中专科22人,本科18人。

观察组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在(36.5±2.6)岁其中专科20人,本科20人。

PDCA循环法在急诊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急诊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健 康 天 地
21年1月 第4 第1期 0 0 1 卷 l
医院管理与教学
P CA循环法在急诊进修护 士教 学管理 中的应用 D
赖晓 娟 胡 丽 茎
【 要】 目的 探 讨 P 循环法 在 急诊 进 修 护 士教 学 中的应 用 。方 法 初 步建 立 起 进修 护 士 的基 本信 息 库 , 摘 c D A 制订 并 实施 系 统 化 的教 学方 案 在教 学 中参 照 P A 循 环 法 的 四个 阶段 , P A的 四个 阶段 计划 、 实施 、检 查 、处 理具 体运 用 于进 修 的 临床 c D 将 c D 带教 中, 时发现 问题 , 时处理 , 随 及 形成 良性 循环 保 证 教 学质 量控 制 的有 效性 和适 宜 性 . 采 用 “ 师制 ” 的教 学方 式 , 实 施 并 导 在 的过 程 中结合 目标 教 学 的方法 , 有步 骤地 将教 学理 论 与 临床 实践 密切 相 结合 实施教 学计划 。 结果 对 2 6年 7月 ~2 9 年 0 0 0 0 共7 0名进修 生 采用 了 P A循 环法 教 学管理 方法 , D c 比以往传 统 的教 学方法 满 意度上 升 了 8 。 结论 P A循环 教 学是一 种程序 % D c 化 、标准 化 、 科 学化 的教 学模 式 , 过 P A循 环 法对 进修 护 士进行 教 学管理 , 面提 高 了急诊 科进 修 生 的素质 及 急诊 科 的教 通 c D 全
示教 。 2 2 2 掌握 阶段 ( 周 一 8 ) .. 5 周 2 2 2 1知识 目标 :重点培 养他们的应 急及能 力独立 工作能力 , .. . 为 了使 各位进 修护士 能更好 地将理论 与实践 相结合 , 各带 教老师放手 不放 眼 的指导 下 对其 进行 相对 独 立排班 。 2 2 2 2 技能 目标 : 加强 急救技能 的培训 , .. . 多参加危 重病人 的 抢 救工作 , 急救工作 , 在 并不断总结 经验 , 以强化基 础理论与急救技能 , 并 选择典 型的病 例进行 护理业 务查房 , 讨及病 例讨论以加 强进修 护 研 士 的 理论 联 系 实 际的 能 力 。 2 2 3 提高阶 段( 一 1 周 ) .. 9周 2 2 2 3 1 知 识 目 : 掌握 本专科 疾病 的理论知 识 , . .. 标 掌握 重症患 者病 人的 病情观 察要 点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式,也被称为赫明威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PDCA模式由计划(Plan)、实施(Do)、评估(Check)和改进(Action)组成,旨在通过计划、执行、审核和改进的逐步循环来持续提高工作质量。

本文将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提高服务质量。

下面,我们将围绕PDCA模式的四个步骤,详细探讨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1.计划(Plan)计划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步骤。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计划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明确目标护士需要明确患者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与患者交流,分析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了解患者特殊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

(2)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每项工作都需要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记录。

(3)建立检查机制护士需要建立评估机制,旨在确保计划中的质量标准被正确执行。

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实施(Do)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

护士应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流程指南,正确开展护理工作。

(1)科学护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贴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

护士需要确保护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规范,安全,和科学。

(2)标本采集在实施阶段,如果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护士需要负责患者标本的采集工作。

标本采集的流程需要合乎标准,标本应在准确的时机和规范的方式下进行采集。

(3)数据记录护士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一步操作,同时,应该要注意护理评估的相关数据记录。

数据相关的内容需要快速、准确、全面地记录。

3.评估(Check)这个阶段与实施阶段密切相关。

护士需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急诊护理人员(n=30)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15),对照组(n=1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

综合分析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工作质量评分、总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护理质量提高,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借鉴采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总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实施护理管理措施。

急诊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症、急救患者重要场所;急诊护理质量关系着治愈率。

所以,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成为临床护理重要研究内容。

笔者通过知网、维普、万方关键词搜索发现: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反响较好,值得推广。

鉴于此,本文以我院急诊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PDCA循环管理效果展开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急诊护理人员(n=30)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15),对照组(n=15)。

对照组:男/女比例7:8。

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32.3±4.1)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9:6。

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32.5±4.2)岁。

30例患者病历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监测生命体征,提供各类基础性护理措施。

研究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第一,计划阶段(P)。

提出急诊护理时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搜集资料,明确各成员职责。

PDCA循环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体会

PDCA循环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体会

健康教育PDCA 循环包括质量保证系统活动必须经历的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调整(Action)。

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为患者实施救护及护理操作的学习过程[1],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计划阶段(P)1.1制定教学计划护生在急诊科实习1个月,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结合急诊科专科特色,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

把护生须在急诊科学习的急诊相关制度、理论、操作按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要求分类,具体到周目标。

培养并提高护生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预检分诊能力,应急配合能力,病情观察及评估能力。

1.2选择带教老师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起着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和护理者四种作用。

因此选择热爱护理专业,热心教学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类疾病护理及急救操作技术,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主管护师职称,在急诊工作满5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者担任带教老师。

低年资护士可协助配合,以积累教学经验。

2实施阶段(D )2.1做好入科培训护生进入我科后,首先由护士长带领带教老师集中对同学们进行入科宣教。

掌握时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将来所要面对的困难以及精神上的困扰,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鼓励学生多与患者沟通,从而获得认可感。

2.2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忠于职守,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负责并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做事情要实事求是,要具有高度的“慎PDCA 循环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体会马红霞 徐 敏 仇莉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摘 要】目的:探讨PD C A 循环管理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PD C A 循环理论应用于急诊实习护生带教,加强对实习生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急救专科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引言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门户之一,它是医院最容易接触到患者的地方。

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快节奏,工作强度大,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处理各种急救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急诊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PDCA(Plan-Do-Check-Act)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特点,能够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急诊科护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PDCA护理管理模式概述PDCA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循环往复的管理方法,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

这种管理模式首先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效果,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和行动。

通过不断地循环往复,逐步完善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 计划(Plan)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计划阶段非常重要。

首先要明确急诊科护理的总体目标,例如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满意度等。

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护理人员的分工、工作流程、抢救流程等。

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急诊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2. 执行(Do)在计划阶段确定好工作计划后,就要开始执行。

急诊科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需要对各种急救情况有能力迅速应对。

在执行阶段,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操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医疗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为后续的监测和分析提供数据。

3. 检查(Check)在执行阶段完成工作后,就需要对工作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等。

通过对工作的检查,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管理方面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11月医院接受的40例急诊患者中,以电脑筛选法进行组别划分,常规护理应用在分化出的20例对照患者中,剩下的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

在护理干预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高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

结论:到医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手段的实施中,配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护理期间投诉事件、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的出现次数。

急诊患者对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也给出较高的评价,可以在急诊治疗领域,大规模的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PDCA循环管理;投诉事件;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急诊科接受的患者,一般存在发病急促、病情严重的特点,同时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对临床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

急诊科室患者病情严重,所以患者与患者家属情绪很难维持在稳定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会遇到各类状况。

临床急诊科应该在治疗手段使用下配合护理工作,对于急诊科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与患者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同程度较低,所以急诊科在护理中选择PDCA循环管理的模式,以下为报道内容。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2020年5月-2021年11月医院接受的40例急诊患者中,以电脑筛选法进行组别划分,常规护理应用在分化出的20例对照患者中,剩下的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

对照组男女比例16:4,年龄48~66岁,平均年龄(55.25±6.74)岁;实验组男女比例15:5,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6.05±6.69)岁。

本次实验排除语言沟通障碍、精神障碍与不愿意参与研究活动的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急诊护理教学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

急诊护理教学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

急诊护理教学中 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方法选择在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教学的80名实习生,并将其平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实习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教学(P<0.05)。

结果: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实习生中的平时成绩为9.23±0.56,理论知识为45.23±4.04,操作技能为36.23±2.14,总成绩为92.06±5.43。

对照组中的平时成绩为7.32±0.78,理论知识为38.36±4.25,操作技能为30.36±2.43,总成绩为77.13±4.32,可以看出观察组实习生的各项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组,将PDCA融入护理生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急诊护理教学中有着更好的使用意义,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理教学;PDCA循环法;应用策略引言:急诊科是临床中针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的科室,所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让急诊科内部的人员具备合适的操作能力,更需要直接掌握不同类型的抢救知识。

PDCA循环教学法指的是分别代表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不同的循环,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先提出的。

本质是让工作按照各大不同的环节进行,然后再在按照计划实施的基础上提升实施的效果,并成功地纳入使用标准中。

其中PDCA中的P指的是计划,包括出现的方针、目标和循环;D指的是执行。

指的是根据已知的信息来设计具体的方案,并直接进行计划和布局,再根据不同的计划和布局进行高效运作;C指的是检查,是在总结执行计划结果的基础上明确对错,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A指的是对总结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在肯定成功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标准,对于失败的内容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确实遇到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则应该融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也是现代护理管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护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对于护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PDCA护理管理模式概述PDCA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分为四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 (检查)、Act(纠正)。

在PDCA模式中,首先制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接着检查执行效果,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纠正和改进。

这种循环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工作。

1. 计划阶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计划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就诊情况和科室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包括分工、值班安排、急救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准备等。

还需要注意协调好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关系,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 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护士需要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包括接诊患者、做好护理记录、实施医嘱、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等。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检查阶段检查阶段是PDCA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士需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护士还需要进行病例讨论和经验交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改进提供参考。

4. 纠正阶段在PDCA模式中,纠正阶段是为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工作的阶段。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纠正和改进,包括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团队合作等。

通过不断地纠正和改进,可以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对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相关应用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急诊科进行实习的临床护理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一共80名,随机分成传统组和PDCA组,每组40名。

对传统组的40名实习生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对PDCA组的40名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两组学生的考试合格率、实际操作技能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PDCA组护理教学专业的实习生在理论考试合格率、实际操作技能合格率和满意度等方面都要明顯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较小而模式是一种非常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教学模式,可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更好地进行推广运用。

标签:PDCA循环模式;急诊临床护理教学;应用分析PDCA循环模式又被称为质量环,它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的模型,其英文单词的写法是Plan、Do、Check和Adjust。

而PDCA的整个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的。

整个PDCA循环的模式是先从分析质量中的相关问题和找出引起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开始,之后再寻找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开始执行。

最重要的是需要检查执行的相关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把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来执行整个模式。

我国已经有很多家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PDCA循环模式,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随着医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急诊临床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急诊临床医学的教学。

该文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对80名实习生PDCA的循环模式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运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急诊科进行实习的80名临床护理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80名全部为已经在护理专业毕业的实习生,进入医院带教。

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名,传统组40名,PDCA组40名。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法运用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急诊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后,急诊科开展PDCA循环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急诊科接诊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共计200人,每100人为一组。

对两组护理质量管理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84%,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能有效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患双方沟通的有效性,预防医患纠纷等,并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PDCA循环;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急诊科是医院内十分重要的部门,一般接诊对象为病情非常危急,需立即进行治疗干预者,而且这类病人家属通常有十分紧张的心理,与急诊医护人员交流时,会产生各种问题,易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继而会给患者的治疗和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说明优质护理管理很重要,积极优化患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对医院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是比较有效的第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护理过程更有系统性,规划性,能做到护理细节和多层环节全面监控,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文章分析了PDCA循环法运用于我院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6.8±7.1)年;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为(59.1±7.2)年。

PDCA循环法在E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PDCA循环法在E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理的整体性 。首 先要让 护 生认识 到 自己作 为一 名护士 的价
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观 , 倡导南 丁格尔精 神。强调护
理的精细性和重要性 , 护理过 程中易产 生差错事故 的操作予 以举 例说 明。带教过称 中 , 带教 老师引导 护生去发 现患者 的 心理问题 , 并予心理指导 , 教会 护生与患者 沟通 的多种渠道 , 强调整体护理。建 立临床教学 路径 。根据 实习大 纲要求 , 把 所要掌握的技能和疾病 知识 的掌握逐条列 出。带教老师根据
程中, 着 重 基 础 护 理 和 心 理 护 理 。第 二 周 : 带 教老 师 的指导
足, 总结经验 , 制定改 革方案 , 制定带 教 目标 。首先 我们 分析 对照组在实 习带 教过 程中主要有 以下 问题 : 护生思想不稳 定 , 实习中缺乏主动性 , 不善于发现问题 : 现在实 习同学多为独生
患者实施整体 护理的 能力 。( 2 ) 实施 阶段 : 设 立 总带教 与带
教老师 , 实行一对一带教 。人科后 即由总带教介 绍科室环境、
收到了较满意的效 果 , 现将带教方法和结果报道 如下 。



对 象 与 方 法
规章制度 , 进行思想健康教育 。第二天起 , 开始跟随带教老师
上班 , 实行 一对 一带 教 。加 强 实 习生 的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 强 调 护
1 . 对象 : 选择 2 0 1 0年至 2 0 1 3年 5月来 我科实 习护 士共
1 7 3人 , 本科 4 2人 , 大专 1 3 1 人, 其 中男生 5人 , 女生 1 6 8人 ,
平均年龄 2 2 . 8岁。其中 2 0 1 0年 1月至 2 0 1 1 年 7月 8 3人 为 对照组 , 2 0 1 1 年 8月至 2 0 1 3年 5月 9 O人 为实验 组。两组 年 龄、 学 历等 比较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2 . 方法 : 对 照组采用 传统 的一对一带 教方式 。实验组 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模式,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急诊科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

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PDCA循环模式,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2%;从护理质量各指标来看,A组的护理水平较高,与B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

结论:PDCA循环模式所体现出的临床价值极高,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飞速上升,同时还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一步促进护患关系友好发展,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急诊科;应用效果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在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对突发疾病的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急救的主要场所。

由于急诊科每日都会接待很多的急救患者,加上各个患者的病情症状都不相同,故而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繁重。

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在护理中极易出现差错,不利于医患关系友好发展[1]。

因此在急诊科的护理中需严格管控护理质量,只有质量得以保障才能够使护理工作更加安全且有效,PDCA循环模式在此期间取得的效果较好,能够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现就其在急诊科中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为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72例急诊科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其对半划分为两组,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

A组中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1:1,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4-76岁,年龄中位值为(44.8±4.23)岁;B组中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7:5,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3-76岁,年龄中位值为(44.8±4.31)岁。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PDCA循环,也被称为戴明环,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它不仅可以用于任何过程或活动,而且还可以持续改进,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

采用 PDCA循环模式进行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率,减少AE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实施步骤、问题、举措引言:随着急诊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我们从某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100例则被分配到两组。

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两组之间的结果是相当可靠的。

1.2方法研究对象采用 PDCA循环模式,以改善传统急诊护理质量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常规护理措施,以期获得更高的护理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为了更好地实施 PDCA循环管理,我们成立了一个由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助理等组成的小组,其中组长为1人。

(2)采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来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结合当前的环境和病人的需求,精心设计出有效的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通过 PDCA循环的各个阶段,对急诊科护理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与反馈。

(4)通过将 PDCA循环应用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我们可以实时评估其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以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PDCA循环实施步骤2.1计划(P):针对急诊患者数量增加,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对各科室进行调查,合理调配各科室的护士人员。

同时对全院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等。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计划方案。

为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要对计划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科室需求、人力资源、工作量、医院工作安排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PDCA循环在急诊带教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急诊带教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急诊带教中的应用
张秋玲
【期刊名称】《中华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4(002)001
【摘要】我院是一家综合医院,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如何
根据急诊的工作特点,做好学生的急诊带教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带教中,我们运用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程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
【作者】张秋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257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PDCA循环在急诊带教的应用 [J], 徐艳
2.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医院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J], 孟宪秋
3.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J], 温冬娣
4.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J], 张真
5.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在提升急诊护生带教质量中的应用 [J], 刘金金; 朱灵犀; 袁娟; 刘琴; 汪小燕; 傅经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PDCA循环法的护理实习带教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急诊科实习的85名护生进行带教,并观察其效果。

结果应用PDCA 循环法带教,明显提高了护生质量及教师整体素质,增加了护生的满意度。

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对护生的带教工作中,能更好的促进带教质量的提高。

标签:PDCA循环法;护理实习;带教
急诊科是医院的主要窗口,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因此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及应变沟通能力。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1]。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的循环过程。

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我们将PDCA 循环法应用到护生的带教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急诊科实习的学生共85人,本科学生50人,大专学生35人,每轮实习护生10~11人,实习时间为5w。

1.2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带教。

PDCA循环管理分P、D、C、A四个阶段,其中“计划阶段”是整个循环起点,“执行阶段”是循环主体,“检查阶段”引导和把握整个循环过程的完成情况,“处理阶段”是对前一个循环的总结和对下一个循环提高借鉴[2]。

1.2.1计划(plan,P)①带教老师选择:实行护士长、主带教老师、分带教老师三级管理。

带教老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带教老师应首先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业务熟悉,有能力在临床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和控制新护士行为[3]。

我科选择专业知识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至少3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②教学计划制定:在护生到科实习前召开带教老师会议,结合上学期带教情况,总结之前带教工作中的不足及实习过程中护生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实习大纲及要求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的来源,毕业的院校、层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是否差异很大,带教模式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4]。

根据护生入科时间的先后设立阶段性目标,按不同时间制定基础护理阶段及整体护理阶段的带教计划,并根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宜的带教方案,带教计划细化至月计划及周安排。

1.2.2 实施(do,D)①按照预定带教计划,在护生入科第一天进行入科宣
教,介绍本病区环境、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物品设施等。

向护生展示带教计划,让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②鼓励护生在实习中主动实践,并适当给予护生鼓励,针对护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开导,培养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护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心理以及技能方面均得到有效的训练[5];③在带教过程中,应注意针对不同护生的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指导各项护理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据研究,实习中后期护生护理操作逐渐熟练掌握,容易出现自满情绪,思想变得松懈,极容易出现差错事故[6];④根据带教计划,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之前通知护生提前自行查阅相关知识,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

为护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1.2.3检查(check,C)护士长每周通过2~3次晨查房提问护生,对其的实习情况进行考察。

每周召开教学小结会议,听取带教老师及护生对上周问题的反馈以及本周存在的问题。

每轮护生出科时,由护士长及主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

进行出科总结,评价本轮带教计划及目标完成情况,老师的带教效果。

护生填写实习反馈调查表,对自己和带教老师进行评价。

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下一轮的实习带教计划改进提供依据。

1.2.4处理(action,A)护士长、带教老师根据需要召开教学会议,对护生及带教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带教计划。

然后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在不断的提高中,逐渐形成最佳的带教方案。

2 结果
通过将PDCA循环法引入到实习带教活动中,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满意度明显提高,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带教老师在计划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及完善,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大大提高,急诊科带教体系也逐渐完善。

PDCA循环改变了传统“带教”管理的盲目性,提供了更加详尽和个体化的教学方案[7]。

3 结论
急诊医学是以临床各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具有全科性质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医学科学,突出在急、危、重症方面以及应急能力上,急诊科护理带教也必须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因此要运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8]。

经实践证明,在临床带教中运用PDCA循环法,能更好的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护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逐渐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不断的改进中,带教老师及护生的整体素质均得到提高,急诊科实习带教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PDCA 循环法有利于老师按计划带教,带有方向,学有目标,使临床护理带教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保证同期实习而不同层次的护生均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9]。

经证明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护理实习中改进护理带教质量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佳.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ICU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39.
[2]陶华明,殷勇冠,朱全红.PDCA循环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4-117.
[3]邱长宜,陈莉萍.PDCA管理法在新护士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214-3215.
[4]李雪梅,李錦娜.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277-278.
[5]于玲玲.PDCA循环法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7):933-934.
[6]陈娟.PDCA循环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21.
[7]江小燕,龚永,黄瑜,等.PDCA循环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21-23.
[8]温冬娣.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6):466-467.
[9]郭少丽.PDCA循环在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5):124-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