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青砖黄土黑瓦河南郏县堂街镇临沣寨_薛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网 石墙内部基本上是平地,大大小小的
院落规则排列。由于寨墙的西门偏北,东 门偏南,南门偏西,因此,它们与内部道路 的衔接就没有形成直通的大路,而是各据 一条,通过丁字交口转接。由于门的朝向 与城墙垂直,并非完全正向,因此内部道路 与东、西两门交接也不是一条直线,而略呈 弧 线 。 从 大 门 口 向 内 看 ,不 见 道 路 的 尽 头。这三条路和城内东北部的一条南北向 道路形成了风车状的路网,在此基础上,再 分出若干小道连接每家每户。因为未设北 门 ,东 部 南 北 向 的 道 路 北 部 是 一 个 盲 端 。 它与另外三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鱼龙混 杂,真假难辨。这种包含丁字口、断头路的 交通网可以防止寨内空间被一眼看穿,进 一步迷惑外敌[2]。
TRAVEL 行走
01
红石青砖 黄土黑瓦
河南郏县堂街镇临沣寨 LINFENG ZHAI IN HENAN
撰文 薛力
临沣寨,也叫红石寨,位于河南郏县堂 寨门
街镇,处在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的
石墙上设有三个门。西门“临灃”,有
过渡地带。
面临沣水的意思。此门位置偏北,开在最
村庄北有汝河,南有紫云山,南北朝 靠近沣水的地方,面朝西北。东门偏南,名
而成,一般用在次要用房,下部必须垫放砖 土复合墙得到了广泛运用,由此产生了把
石防潮。在门、窗洞的周边,为了固定过梁 石、梁垫、铰链式门洞的构造。当地狭长的
等木构,美化洞口的脸面,也用青砖和红石 庭院结构以及高耸的门楼则反映了当地居
包砌。
民与山西的渊源关系。
此地偶发大水,因此建筑的内外高差比较
大,这也是墙体下面要有是砖石垫层的原 参考文献:
为了加强外包砖墙和内部填土之间的 连接,在墙面之上,还预埋了把石。它们是 截面 15 cm 左右的正方形石条,长度和墙 体等宽,两头大,中间小,就像燕尾榫[3],因 为 呈 丁 字 形 砌 筑 在 墙 内 ,所 以 也 叫 丁 石 。 这些石头一般上下交错摆放,这样就能把 外墙和内部填土牢牢固定。
从 尺 度 上 看 ,红 石 与 青 砖 相 当 协 调 。 过梁相当于 4 皮或 5 皮青砖的厚度,梁垫、 把石以及窗台相当于 2 皮红砖。
的连接,石块每皮一顺一丁。在墙顶,外侧 石做成。 “溥滨”两字酣畅淋漓,水气扑面。
砌 60 cm 厚的女墙,垛口 800 个。内侧不 为了烘托门匾,下部的石头雕成石座形。
设,便于村内居民察看寨墙上的情况。
券洞上方有小屋一座,行瞭望之事,并
增加券洞的压重。房屋一开间,九脊顶,正
面开格栅门,面朝城墙之外,后侧设有石梯 通向寨内。
黑瓦的材质表现和相互搭配生成,总体风 2011,39(5):2969- 2971
格稳重、含蓄、精严。
[3]刘书芳,鲁书甜.乡土建筑中的石作技
红石质地松软,易于加工,但强度低, 艺-以平顶山地区的临沣寨为例[J].安徽
不宜雕饰繁密。其表面一般素平,依靠斜 农 业 科 学 ,2009,37(9) :3995- 3996,
上营建了石墙和护寨河。工程于清同治元 汝河,此处田地狭小,并无交通要道,故不
年(1849 年)开始,1862 年竣工,耗时 13 设。从风水上来看,寨北闭合也有利于留
年。因筑墙石料取自紫云山的红色砂岩, 住南来的熏风。
观之如红色的寨堡,故名红石寨。
寨门的防御性很强。如东门溥滨。门
出于防卫所需,朱家后人沿寨墙开挖 前墙体稍作内凹,形成八字形空地,既方便
屋面 建筑单体长方形,一般三间。明间设
门,次间开窗。房屋进深小。中跨采用抬 梁式以获得大空间,两侧山墙为墙上搁檩 的结构,节省木材。二层房屋以木梁作为 楼层。屋面有举折,檩上架椽,铺望板,敷 灰,然后排小黑瓦,比较厚重。由于冬季寒 冷,屋面除了边上两垄设有瓦沟,其余都用 小瓦密排,以求迅速融化积雪,避免冻涨后 损害屋面。
小河,并取土填塞于石墙之内。小河原宽 出行时观察外界,又能够从墙顶三面攻击
15 m,目前只有 10 m 左右。在它与城墙之 来犯之敌。它省略了瓮城之功,却有多重
间,有一条 3 m 宽的小道,已经绿树成荫。 之效。此处的墙体较一般厚重高大,可以
寨墙长1.1 km,墙体高6~7 m,底宽5 m, 抵消凹入带来的薄弱感,也便于开设券洞。
除了屋面以外,墙体的隔热保温也是 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红石寨的民居采用 蓄热性的土墙体。土廉价易得,无毒无害, 深受百姓喜爱,但它受弯强度小、防潮能力 低,因此必须与砖、石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 用。如果按照土墙中砖石多少来进行分 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里生 外熟墙,其二是土坯墙,其三是夯土墙。
09 10
05 民居大门 06 小龛 07 山墙的把石 08 石窗和把石 09 大门 10 木雕
07 08
125
因。
[1]鲁书甜,刘书芳,王玉婷.晋商文化在中
原 的 留 痕 - 临 沣 寨[J]. 山 西 建 筑 ,2007,
装饰
(09):73-74
红石寨的民居总体来说装饰比较内 [2]史学民,张丹,靳祥升.河南省郏县临沣
敛。建筑的美主要通过青砖、红石、黄土、 寨 古 村 落 形 态 研 究[J].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建筑的侧面也有青砖包砌,山墙为硬 山式。檐墙前面有木构门窗,因此防水成 为必要,一般伸出椽子出挑屋面。房屋的 两 侧 ,利 用 预 埋 在 山 墙 中 的 红 石 进 行 出 挑。红石与墀头等宽,上下两层。它覆压
了外层的包砖和内部填土,起到了把石的
还有一些细节上,也反映了当地百姓
作用。
的一些个人情趣。它们集中体现在石雕、
建筑平面 村中的建筑是合院形。典型的形制是
正房殿后,厢房两侧,倒座在前。三者相互 独立,依靠院墙围合。倒座向西偏移,留出 东 面 设 门 。 大 门 一 开 间 ,两 层 ,上 层 是 阁 楼 ,对 外 设 通 风 瞭 望 窗 ,下 层 是 入 户 的 门 厅。为了防御外来的煞气,美化门厅,常在 正对的东厢山墙上做一个小龛。龛多用整
顶宽 3 m,有明显收分。墙身土筑,内外两
门洞用红石起券,内外两道,中间设券
侧均有红石条包砌,俗称“里生外熟”。筑 拱式门槽。闭合时,门框隐藏在券洞之后,
城的红石条长 60 cm,截面为边长 20 cm 外敌无隙可钻。开启时,门扇藏于侧槽内,
的正方形。为了加强外部石块与内部夯土 不碍通行。门洞上面镶嵌着门匾,也是红
洼”。其后,朱家后人朱紫贵出任汝州直隶 边”更为直白。南门开在城墙的西南角,面
盐运司,氏族进一步兴盛。在其归隐家乡 南而设,名“来熏”,隐指南面的洼地曾有千
的时候,考虑到当时中原捻军出没,治安混 亩芦苇,南风而来,清香阵阵。红石寨无北
乱,于是率众修筑寨墙,在原有土墙的基础 门,其原因可能是寨北不远就是宽阔的北
03 04
01 红石寨的寨墙 02 寨墙顶部 03 寨门 04 住宅的院子
123
行走
05 06
墙体 里生外熟墙外用砖包内用土填,是当
地非常成熟和常见的做法。它可以是在两 层砖墙的内部填土,也可以是一层砖墙一 层土。外侧的砖墙清洁耐久,内部的土墙 隔热保温。因为是复合结构,墙体的厚度 达到了 50 cm 左右。这种厚度,还可以承 受屋面的重量,减小压强。由于外部包砖 到顶,墙体的砌筑就非常考究。下部常用 红石砌筑 40-50 cm 到的台基,然后再用 红石砌筑 50 cm,由此形成一个稳定的勒 脚,减小在松软的地基上沉降。门窗洞口 的两侧均用青砖包砌,上下则用红石作为 窗台、过梁与垫石。
时,此地名水田村。明代后张姓聚居,改名 “溥滨”,其意多解。或说,这是指“普天之
“张家埂”。万历年间,山西洪洞县朱氏迁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Fra Baidu bibliotek。或
居于此,始为张家佃户。200 年后,朱姓逐 说,这是“利溥渠之滨”之意”。[1]但考虑到
渐发迹,而张氏衰微,此地又更名为“朱家 这里的位置面朝柏水,解释为“广大的水
122
JUL 2015
02
块红石起券,高 60 cm,宽 35 cm,顶与人 高平齐。
规模小的合院只有一进,大的可达三 进。在合院中,正房位置最高,前设踏步。 两侧的厢房地势稍矮,大门最低。厢房彼 此靠得很近,其山墙已经遮挡了正房和倒 座的次间窗户,庭院呈现出工字形。初看似 乎并不合理,但考虑到正房与倒座的次间是 私密性的用房,这么做是遮挡视线的自然 之举。另外,狭长的院落也利于节约用地。
有的建筑是两层楼,为了节约成本,下 木雕、砖雕以及一些金属构件上。
层是砖包土,上层是土坯。墙体上也要使
用红石的过梁、梁垫以及把石。土坯因为
红石寨的形成说明了在地基松软的洼
有砌筑的缝隙,既不美观也不耐久,常抹白 地建设村寨时人们对材料的一种选择。它
灰。
利用了红石较为坚固、防潮和易于获取的
最为节省的是夯土墙,它由黄土夯筑 特点。由于气候寒冷,因此里生外熟的砖
向的找平纹路取得质感。大多数过梁、把 3999
石都是如此。偶尔也有在过梁上线刻“福
禄祯祥”的字样,或是在门槛石的表面雕成 摄 影:薛力
海棠花形。另外,在山尖的下部,也会用整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块红石雕成漏窗。它位置较高,人所不及, 收稿日期:2015.06.15
所以也能较为耐久。
124
JUL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