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诫子书》精品课件PPT(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诫子书》精品课件PPT(第一课时)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一起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伤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再后悔又怎 么来得及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疏通文章大意。
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 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 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 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文题释义 《诫子书》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 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 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 书信告诫诸葛瞻。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他更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 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 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 女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
第一课时
诸葛亮
学习目标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 2.能够借助书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品德。
不淡泊自守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 办法完成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不学 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没有办法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没有办法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一起消失,最终

《诫子书》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诫子书》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 双重否定来加强。
(四)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不仅从正面进行教导,还从反面 进行劝诫。
活动:1分钟快速背诵词语及解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行:行为操守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 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通译全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反复朗读“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体会诸葛亮讲的本 意和言外之意。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叮咛中的严肃,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 要集中精力。
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
(五)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劝儿立志,要早行动,要 珍惜时光,方能成就学问,早日成才。
他说:时光匆匆,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像枯叶一样衰败零落,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 着那穷困的居所,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结合书下注释重点引导理解“驰”和“去” “接世”在 语境中的意思。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夫( fú ) 淡泊(dàn bó) 淫慢( yín )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文 文 言千古蜀相的“育儿经”
——《诫子书》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本义:靠近食物就餐
引申义:靠近,接近

例:若即若离
引申义:是,就是 例:非此即彼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诫子书》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 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是一位品 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 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 方法的重视,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 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林则
部编人教 版《诫 子书》P PT教学 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猜猜他 是谁?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文言文句式学习: 判断句: 例:既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文言文句式学习: 倒装句: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例:一箪食,一瓢饮。
部编人教版《诫子书》PPT教学课件1

《诫子书》课件(48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诫子书》课件(48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对本 次公开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 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06 课件使用指南及 建议
适用对象及场景介绍
适用对象
本课件适用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 师及学生,特别是对于需要深入 了解《诫子书》的人群。
场景介绍
适用于课堂教学、公开课、研讨 会等场合,旨在通过多媒体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示《诫子书》的 背景、内容、意义及影响。
案例分析与思考
课件中提供了与《诫子书》相关的 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5 现场教学演示环 节
教师现场授课展示
引入课题
通过故事、案例或问题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
趣和思考。
讲解背景
介绍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 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 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俭以养德,静以修 身
诸葛亮提倡节俭以培养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修养身心 。
勤学励志,立志为 学
诸葛亮认为学习是成才的关键,鼓励子女勤奋学习,树立 远大的学术目标。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理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是国家治理、天下太平的基础 。
仁爱之心,推己及人
儒家倡导仁爱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字简洁明了
课件中的文字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方便学生快速把握关键信 息。
动画效果,增强互动性
自定义动画
课件中运用了多种自定义 动画效果,如文字飞入、 图表展开等,使得课件更 加生动有趣。
交互式练习
通过添加交互式练习题目 ,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参 与答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和学生参与度。
视频和音频素材

《诫子书》ppt课件

《诫子书》ppt课件

来得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 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古今异义 古:书信
诫子书 今:书籍
险躁则不 古:修养 能治性 今:治理
夫君子 之行
古:句首语气词 今:人称代词,他
淫慢则 古:懈怠 不能励精
今:速度不快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诫、君子、 行、淡泊、明志、广才、淫慢、励精、险 躁、治性、与、驰、及”等。 2、通过查字典,查找参考资料的方式,结 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问题导读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熟读,再读,反复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反复阅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圈出重点字词, 如“诫、君子、行、淡泊、明志、广才、淫慢、励精、 险躁、治性、与、驰、及”等,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 具书翻译全文,完成后举手示意。
振奋 精神 轻薄 浮躁
淫 慢则不能 励 精, 险 躁则
修养 性情
不能 冶 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文本翻译
年纪 随同
时日,
意志 时间 消失 最 终
年 与时 驰,意与 日 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
疾行,指 穷困潦倒之
迅速逝去 人住的陋室。 穷庐,将复何 及!
险躁则不 古:轻薄 能治性 今:危险
古:年纪
年与时驰
今:时间单位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静以修身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连词,用来)

诫子书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诫子书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计划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 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 来。
【学习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 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 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
诸葛亮
目录
01 诫子书古诗文 02 诫子书古诗文 03 诫子书古诗文 04 诫子书古诗文
01
诫子书古诗文
文章问题区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 喜欢的话。
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增值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 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 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 废。
04
诫子书古诗文
【速度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 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 最好的例证。
下课了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全文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听歌趣背
岁月悠悠越千年 诸葛古训代代传 今日重温诫子书 修身立德效圣贤 效圣贤
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明事理,读情韵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1)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1)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诫子书》 3、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广:形容词动用,增长。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远: 形容词名用,远大的目标。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诫子书》 4、文言句式
《诫子书》
以事喻理手法
特点:文中虽然没有详细叙述具体的事件,但通过对一 些普遍的道理和现象的阐述,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能够从 日常的行为和心态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举例:“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用时光飞逝、意志消磨、人老志衰 的现象,比喻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修养品德,最终将 一事无成,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舍,后悔莫及。这种以事 喻理的手法,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珍惜时间和努力进取的 重要性。
《诫子书》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相 互竞争、征伐,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追 求功名利禄、争权夺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葛亮一 生为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深知在这样的乱世中, 保持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 要性。
《诫子书》 3、作者围绕这个论点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学习 方面强调“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出学习需要静心、 立志;做人方面指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强调不能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诫子书》 4、文中的“静”应该如何理解?
《诫子书》 5、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 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1)

句子解读
运用双重否定句,强调“淡泊”“XXX”的重要性。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 XXX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所以“淡泊”“XXX”是“明志”“致远”的前提。
古文释义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①才,非志②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 志就没办法成绩学业。
①广:增长。 ②志:志向,这里指立志。
壹 输入标题
句子解读
先正面后反面,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 要想增 长才干必须学习,而学习必须“静”;要想“成学”必须立志,而 “静”是“明志”的前提。由此可见,“静”是“学”“ 才”“志” 的前提。将明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警告儿子要志存 高远,勤学成才。
壹 作者简介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
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
建安十二年 ,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
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被拜为丞
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
后病死于军中,谥(shì)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陆游称
赞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代表作有《出
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XXX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速读 课文
思考2:本文就哪 几个方面进行了论 述?是如何展开论 述的?
思考3:诸葛亮环绕学习警告儿子, 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 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1)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1)

读出“君”意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须静,才须学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 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 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 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葛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 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字词句式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今异义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时光回到公元234年的蜀汉…… 军帐中,烛光下,诸葛亮叹息着,北 伐多日,久攻不下,身有重疾,时日无 多。瞻儿仅八岁,我该给他留些什么?给 吾儿留封家书吧。
此时诸葛亮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读出“君”意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劝勉教导儿子时,不仅从从正面进行教导,而且还从反面进 行教导,这样劝勉的效果更好。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希望儿子要学会 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读出“君”意
同学们,再读家书,请思考:诸葛亮是不是告诉儿子只要“静”, 只要“学”就能成才呢?如果不是,那他还劝勉儿子需要什么?请在原文 中找到一个关键字及相关语句。

诫子书1(七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诫子书1(七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猜猜他是谁?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 身披鹤氅(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 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 一人也。”
杜甫有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 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
致远:实现远大的理想,干一番大事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悲驰险成非夫明身
叹,躁学学学志,夫 穷意则。无须,俭君 庐, 与 不 慆 以 静 非 以 子 将 日 能 慢 广 也 宁 养德 之 复去治则才,静。行
·
三 国 蜀
诫 子 书
何,性不,才无非, 及遂。能非须以淡静 !成年励志学致泊以
枯落 与 精 无 也 远 无 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心正行
当看到一个同学不爱学习,没有 志向,你可以用《诫子书》中的哪一 句来劝诫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正心正行
当看到一个同学行为散漫、轻浮 急躁,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哪 一句来劝诫他?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正心正行
当看到有的孩子不知道珍惜时间, 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哪一句来 劝诫他?
州琅(láng)琊(yá)阳都(今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 国时期蜀汉丞相,是历史上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 文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 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世 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
(shì)忠武侯。诸葛亮为匡
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 子书》等。诸葛亮在后世受 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 楷模,智慧化身。
汉语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课件(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课件(1)
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干扰提高自 己 的修养,勤俭勤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 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 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 实现远大理想。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 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 身养性要从淡泊XXX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 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1.多种情势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 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 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 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 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 关的书籍阅读。
(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 向坚定、明确) (3)非XXX无以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怠忽)(振
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逝去) (6)年与时驰 (日子、岁月)
(7)
(接触社会,有“用世” (9)多不接世 的意思。)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凝听先哲教诲,汲取精神养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修_ _养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丧_失_ _。_ _ _ _ _
(7)意与日去
_达_到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增_ _长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纵_ _放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Nhomakorabea_ _ _
2不.恬非淡淡寡欲泊就无没以办明法志明,确非志宁向静,无不能以屏致除远杂。念和干扰就不能达到远大 _目_标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社会,课文指对社会有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
A. 意与日去/与儿女讲论文义
B. 意与日去/太丘舍去
C. 夫君子之行/下车引之
4放.纵淫懈慢怠就则不不能能振励奋精精,神险,躁轻则薄不浮躁能就治不性能。修养性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___静__以__修__身__,__俭__以__养__德_________________(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治学须“静”:②___夫__学__须__静__也___________(正面) 论证论点 修身须“静”“俭”:③_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
D. 淫慢则不能励精/殚精竭虑
2.(1)D 【解析】 A.随同/ 和;B.丧 失/离开; C.的/代 词,他; D.精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
A. 夫学须静也/学而时习之
B. 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C. 非宁静无以致远/有朋自远方来
D.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目张胆
(2)A 【解析】 A.学习; B.时光/ 当时;C. 远大目标 /距离长; D.明确、 坚定/睁 亮。
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治___性__(反面)
得出结论: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_明_确_ _、_ _坚_定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家、书法家。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
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诫,告诫、劝勉之义。诸 写作背景 葛亮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
响。课文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 刻,许多语句垂诸久远。
2. 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
课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课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 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 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不_学_ _习_就_ _没_ _办_法_ _增_ _长_才_ _干_ _,_没_ _有_志_ _向_ _就_没_ _办_ _法_使_ _学_ _习_有_ _所_ _成_就_ _。_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君_子_ _的_行_ _为_ _操_守_ _,_ _(_应_ _该_ _)_屏_ _除_杂_ _念_ _和_干_ _扰_ _,_宁_ _静_ _专_一_ _以_ _修_养_ _自_身_ _,_ _ _以_俭_ _朴_来_ _培_ _养_自_ _己_ _的_品_ _德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_
也就是说,正面论证就是直接肯定自己的观点,而反面论证
是否定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观点,来间接达到论证目的。


分析课文正面论述和反面论述的作用: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从正面论述“静”
的价值。
(2)“淫慢”和“险躁”说明了不“静”的害处,是 一课一法
从反面论述“静”的价值。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5-诫子书 学导练课件—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7张PPT) 15-诫子书 学导练课件—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目录
01 基础训练 02 课内精读
名师导学
正面论述和反面论述:
(1)正面论述:通过举出各种事实、证据来论证自
己所说的观点正确或成立。
语文要素
(2)反面论述:通过举出一定的证据来说明与某一
观点相对的观点不成立或不正确,来间接说明自己的观
点的正确性。
(3)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要论证“体育锻炼是非常


重要的”这个论点,如果我从“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这
个角度出发,就是正面论证,如果我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会
降低免疫力,使身体变差”这个角度出发,就是反面论证。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
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文章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技法点睛
①提出……的论点;②用……和……论证方法从正
面或反面证明论点;③得出……结论。
名师导读
1.背景解读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常识积累 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