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理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附录】:2017年3月9日枣庄市第41中学八年级27班实录各生态小组的发言稿:森林生态系统(小组长:孙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是森林生态系统——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

以我们枣庄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我找我组的蒋姝芳同学介绍里面的生物特点。

(蒋姝芳同学回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以高达的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

还有众多的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如野兔、鸟、爬行类等。

所以森林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森林的作用由我们组的胡安奎同学回答。

(胡安奎同学回答:1.经济效应:木材,林副业产品,像我们喜欢吃的松子、榛(zhen)子都来自森林。

2.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等,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就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从整体来说,全球森林仍以每年0.3%的速度下降。

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覆盖率21%,而日本森林覆盖率70%,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水土流失,风沙肆虐,气候失调,旱涝成灾,都同大规模的森林破坏有关。

破坏森林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破坏全球的生态平衡,使我们从吃的食物到呼吸的空气都受到影响。

我们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马上就到了。

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人多种一棵树,筑起保护我们家园的绿色长城!草原生态系统(小组长:周舒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代表。

草原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四十,首先让我们组的黄小倩同学回答一下我们的分布: (黄小倩同学回答:较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草原的特点:物种较少,结构简单,常发生剧烈变化。

让我们小组的李慕坤同学介绍一下草原的生物特点。

(李慕坤同学回答: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少量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位,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了学生,突出表现在:①教
学目标明确,②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③注重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④问题的提出有层次感,层层递进,⑤概念
的学习,知识的呈现紧密联系实际,教师语言比较有文
学性,令课堂更有魅力。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生物课堂中注重探究教学
(三)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发展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 事迹,向学生说明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生 的责任心和自信心。通过故事的讲述来给学生留下深刻 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身品 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学生通 过生物历史的学习了解到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由科学家 们经过无数次的科学探索,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而获 得的,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
析有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
环境的情感。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发达但抽象思维欠缺,因此在教
学中利用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 学生学习能
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
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形成生
物富集现象。生物富集往往伴随食物链发生。
师:DDT 是一种农药,它来自于人类的农业生产,
如果富集有 DDT 的大鱼、小鱼都被人吃了,会有什么后
果?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师:事实上确实会,历史上就有过水俣病这样的案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因素。
2.能够区分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4.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5.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等。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切入点,如校园、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案例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态模拟图等,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科兴趣。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中,我们迎来了“19.1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章节。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生物圈以及生态因素等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他们需要在理解生物个体特征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态层面的认识。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活动,我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每个小组
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问题。这样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就
会辅导学习较落后的同学学习,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
基本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本节内容。
围绕≤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节
所研究的课题,我搜集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图片,还街区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资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名 Nhomakorabea《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生态系用包括生物成分和
i 非生物成分,核心是学习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
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生
态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能
教材分析 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 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 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变辩证观点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让同学们知道“认 识生态系统的一员”从而产生尊重自然的思想 本节课堂的内容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一 开始比较陌生,学习积极性性不高。后来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学习能 课堂提问等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氛围 力分析 也变好,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同学们 的小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但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掌握还不牢固,和需要结合一定的课堂练习。 根据教学思路,本节课结合多媒体和课本进行课堂 教学,在教学程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对同学们来 教学策略选 说比较困难,所以我决定用小组讨论的范式来解决这一 择与设计 难题,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培养 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效率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节课中我最关注的学习活动是:熟悉食物链的概 教学过程 念,且每一个同学都会在食物网中找食物链。针对这个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
意识的教育。
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
学生学习能 组成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 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 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 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 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 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 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 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 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 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 更多的机会发挥。
力分析 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
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
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 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 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策略选 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 择与设计 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 边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 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的情感。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八年级上学期的学过对生态的系统组成这
学生学习能 节课,有助间于将以往的知识串起来,了解生物处于生
力分析 态系统之中,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八
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求知欲,理解与表达能力有很大
要让学会学以致用,把知识结合起来。 述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中考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对
于写食物链一部分人依然会写错,通常没写到最高级消
费者。
对于这一类现象,要下来多做习题多练习。
的提高,对于学好本节课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策略选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择与设计 为学生搭建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内容就是大家身边熟悉的生物和环境,本着注重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指导思想,用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引
教学过程 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
2.食物链和食物网 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所揭示了生物之间存 在的关系。指导学生掌握食物链的表示方法。再以水田 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得 出结论一食物网。 3.生物富集 播放视频“日本的水俣病”、演示“DDT 在生物体内的 富集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富集及对生物的 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 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教学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教学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教学案例分析生态系统是指有机体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对于生物学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学案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案例背景:在一片森林里,有四种不同的生物,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个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

教学步骤:一、引入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森林,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二、观察和记录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一个生物的特征、生境、食物来源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例如,一组观察植物,记录它们的外形、栖息地和是否有花果实;另一组观察昆虫,记录它们的种类、食物来源和是否和其他生物有共生关系。

三、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学生们回到教室,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图示来展示不同生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探讨相互作用学生们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两种生物,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一组研究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另一组研究昆虫和鸟类的相互作用。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观察、采集样本以及进行简单的实验。

五、整合分析学生们将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可以绘制食物链、能量流动图或生物圈图,以图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六、案例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案例中生态系统的组成、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对比不同案例、提出改进意见等。

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_⽣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标:说出⽣态系统的概念,概述⽣态系统的组成,并能够解释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

2、能⼒⽬标:在讨论交流中培养交流能⼒、分析能⼒和语⾔表达能⼒。

3、情感⽬标:认同⽣物与环境是⼀个统⼀的整体,加深⽣物与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态系统的组成难点:对⽣态系统概念的理解以及⽣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主预习。

2、借助外出游玩的时间体验环境和⽣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四、教学设计(⼀)、导⼊。

师:同学们,在第⼀章我们已经了解到⽣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那么本节课上课之前,⽼师先带领⼤家⾛进⼤⾃然的和谐之美。

学⽣:观看视频通过让学⽣体验⼤⾃然的和谐之美,引⼊到⽣物与环境的统⼀整体——⽣态系统的概念。

(⼆)、新授⾃主探究⼀、1.引导学⽣⾃⾏阅读课本53页内容,找出⽣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问:什么是⽣态系统?学⽣回答:⽣态系统是在⼀定的地域内,⽣物与环境构成的统⼀整体。

2.教师展⽰⽣态系统的实例:⼀个池塘,⼀条河流,⼀个湖泊,⼀⽚森林都可以看作是⼀个⽣态系统。

教师引导学⽣注重理解,这些都是在⼀定的地域内,⽣物与环境形成的统⼀整体,因此可以看作是⼀个⽣态系统。

教师展⽰典型的⽣态系统类型:森林⽣态系统,海洋⽣态系统,城市⽣态系统,农⽥⽣态系统等。

教师重点指出:最⼤的⽣态系统是⽣物圈。

教师出⽰反例,让学⽣了解⽣物或者环境单独不能构成⼀个完整的⽣态系统。

3.练⼀练:在反馈中学习学⽣的误区:部分学⽣认为在九龙湖中取出的⼀滴⽔不能够成⼀个⽣态系统,教师及时引导纠正。

⾃主探究⼆、1、出⽰池塘图⽚,引导学⽣思考:池塘⾥都有些什么呢?学⽣讨论回答:浮游植物、鱼、虾、⽔草、细菌真菌等。

教师:只有⽣物能构成⼀个完整的⽣态系统吗?学⽣:不能!还需要阳光、⽔、空⽓、⼟壤等。

教师:引导学⽣以池塘⽣态系统为例,结合课本54-55页内容尝试总结出⽣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2.分配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生态系统组成(教案分析,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组成(教案分析,板书设计)
6.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呢?大家一起来看书上这幅图。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学生:树叶利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昆虫则通过吃树叶而生存,鸟通过吃虫也得以生存。最后,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树、虫还有鸟的尸体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这些简单的物质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如果缺少了虫,鸟就会因没有食物而饿死;如果没有分解者,有机物就不能变成简单的物质而被植物重新利用,这个循环就会中断,其他生物也不能生存。由此看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3.我们一起来看23页第二段,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比如我们学校里的花草树木等等都是生产者。
那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你们父母天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学生:不是,为什么?)对,他们不是我们今天上课所说的生产者,他们是社会学概念上的生产者,社会学上的生产者是创造劳动价值的人,我们今天所说的生产者是生物学上的概念,从这个概念来看你们的父母并不属于生产者。他们是我们接下去所要讲述的消费者。
我们生物学上的消费者的概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人,还包括其他动物。这能说明什么呀?我们生物学博大精深呗!
5.在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另外一类生物。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朗诵接23页的最后一段。树桩上长出的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树桩在腐烂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真菌。森林中的落叶也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大家把最后一句话划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案例分析
生物组吴清理
生态系统是高考常考考点,在高考中占比较大的比例,常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稳定性等知识。

而生态系统是这些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是非常必要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合作”理念,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一句话说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令我非常满意,但我不满足于他们的“依书直说”,我计划在此安排角色扮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另外,我还想把问题稍作变通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于是,我要求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请各个小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种角色,猜想假如生态系统没有了自己这种成分,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着,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有创新的发言。

几分钟后,有些同学把手举起来了,我请扮演“生产者”小组的陈松松同学发言,他说:“如果没有了植物,动物就会没有有机物。

”哦,他只是把教材那句话反过来说了一次,于是我追问:“没有有机物又会怎样呢?”他答不出来,也没有其他同学要补答,我深知只要启发得当,学生还是可以给出我满意的答案的,于是我继续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怎么来的呢?”这时一个叫肖洒的同学站起来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消费者的食物,没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就会饿死,我们也会饿死。


接着,我又请了扮演“分解者”的小组的田东同学发言,他说:“我们是真菌、细菌,我们把没有用的东西分解成有用的东西,给予动植物的需要,没有了我们就不能使动植物生存下去。

”他的回答仍然是照着教材的那句话,并非真正理解,于是我启发他们:“如果没有了你们,动植物的尸体会怎样?”有学生在下面大声说:“会腐烂”“会很臭”。

学生的答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们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我只好耐着性子说:“是什么东西让尸体腐烂、发臭的?”大多同学还是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终于,一个叫徐文博的同学举起了手,他说:“动植物的尸体是被分解者分解的,没有了我们尸体会堆积如山,越来越多。


虽然,终于有一个学生给了我一个准确的、完美的答案,但是,我认为这次角色扮演并不成功,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狭窄,还没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教材的知识。

究其原因我认为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不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得法,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

猜想是有条件的,当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时,猜想就变得无从想起或者成了瞎猜。

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的猜想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为学生适当的指引方向,从而使学生的猜想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小开始,尤其是要抓好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的是上课是老师的事,老师应想办法让他学习好。

因此,我也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我请扮演“消费者”小组的吴雅娴同学发言,他说:“如果没有了消费者,植物就会不断地制造有机物,生态就不能平衡。

”哦,一个可笑的答案,但我不敢解释,我担心越说他们越不明白,唯有不作评价。

我问全班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时,刘鑫举起了手,他说:“如果没有了消费者,世界就没有了二氧化碳的保护,温度就很低,生产者也不能很好地生存。

”啊,好聪明的学生,他不像其他同学只会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找现成的答案,他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课本的知识,而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解决新问题。

虽然,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他对知识的猜想和整合仍显得有点不合常理,然而,他有了一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比起正确的知识更有价值,但是,遗憾的是我当时“忘记”了表扬他。

其实,与其说是忘记,还不如说是我潜意识里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我头脑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或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过分地考虑怎样一步一步地、小心谨慎地去教会学生,而忽视了激励思考的职责,以至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所闪出的火花还不敏感,假如我利用好这个契机,给予激励、鼓舞,无疑将会促进全班学生从传统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的学习方式转变。

很显然,今后的教学,我最需要的是转变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

的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即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组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