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
初中物理 实验过关专题1 声现象
图1-1图1-3【得分宝典】初中物理 实验过关专题1 声现象第一类.探究方法、目的类型一. 典例剖析例1 如图1-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这个小实验大家很熟悉,它采用了“转换法”,响着的音叉能把乒乓球多次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让我们更清楚方便的来观察。
答案:B方法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固体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很小,所以往往都是采用“转换法”来把微小振动放大,从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现象,这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2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图1-2应考提示: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设计声现象的小实验,是把所学与实际相联系的好机会,也是声现象实验考查的一个热点。
应对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实验的目的,以及引发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者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二.中考真题展台1.(2011 盐城)如图1-3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决定音调的因素 C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2011 德州)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是在实验图1-5 图1-6 图1-8基础上进行理想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 A .分子热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C .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D .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3.(2011 内江)如图1-4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 )图1-4三. 过关检测1. (2010 厦门)如图1-5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初中物理-声现象汇总
《声现象》注意问题及实验探究分类汇总一、注意问题:1、声音的产生注意3 个问题①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声,如风声、雨声、读书声;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比如回音;③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见,不振动一定不会发声2、传声效果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一般来讲V 固>V 液>V 气,3、声波波形图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个耳朵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人耳的时刻、强弱等特征不同,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基础5、回声定位计算题记住来回双程,划声行走路线图▲ 6、乐器的音调规律三类:管、弦、鼓(敲击类)物体质量越小,绷的越紧,长度越短,横截面积越小,频率f 越高。
二、实验探究1、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2、探究声音传播介质3、声音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双耳效应5、骨传导吃饼干、咬铅笔手弹铅笔7、声音传递信息啄木鸟、敲铁轨听故障、敲碗辨别优劣、拍西瓜辨别生熟、耳朵贴地面听军情、回声、超声波传递信息看前面8、声音传递能量复习要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其实液体能声音,也能传声。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 防止噪声 (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它的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它进人 ( 在人耳处减弱) 。
知识点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音的发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果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例:(1)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 秒之间。
(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3.1 认识声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声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3. 声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老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五、综合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声音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活动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3. 学生能独立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合作,分享活动心得。
声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 (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 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 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 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
二、声现象
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 (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 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 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 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 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 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 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 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 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 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二、声现象
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 (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典型 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耳膜的影响,爆炸声 对窗户玻璃的冲击等。在实验环境中,要设 法把较弱小的声能集中起来,定向对蜡烛烛 焰等产生作用,效果明显。
二、声现象
6、了解:示波器
如何解读示波器显示的图形
二、声现象
7、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 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二、声现象
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 (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 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 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15篇初中物理声现象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实用参考]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doc
图3-1-1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一)基础知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二):巩固习题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一、教学内容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 掌握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3.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4.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5.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2.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分贝的计算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隔声性能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贝仪,不同材质的隔音材料(如泡沫、海绵、木板等),实验桌,椅子;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内的隔音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2. 讲解: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控制变量法的运用;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分贝仪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隔声性能,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6. 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传播原理;2. 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4. 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比较。
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2.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的原因;3. 练习题:计算一个特定声音的分贝值,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2. 学生拓展延伸: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其他影响隔声性能的因素,如厚度、结构等,进行小研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均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要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例1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A是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选项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选项C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选项D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D2.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例2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解析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和材料等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即:(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即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该让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表格中长度和横截面积数据应该与B组相同,即应该是55.(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答案(1)A C (2)55 (3)控制变量法3.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大题培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 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写出一种)【答案】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所以将会发现声音逐渐变小;[2]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3]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或空气抽不干净。
3.某同学乘坐一辆汽车面对一座高山。
已知声音传播速度为340 m/s。
求:(1)若汽车是静止的,汽车鸣一声喇叭,历时t=5 s听到回声,则汽车距离高山多远?(2)若汽车以10 m/s 的速度正对着高山驶去,汽车鸣一声喇叭,历时t =3s 听到回声。
鸣喇叭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答案】(1)850 m ;(2)525 m 。
【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t =12×5s=2.5s , 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 =v 2t =340m/s×2.5s=850m ;(2)在3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 1=v 1t =10m/s×3s=30m ,声音传播的距离:s 2=v 2t =340m/s×3s=1020m ,设按喇叭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 =s 1+s 2, s =1230m+1020m 22s s +==525m 。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敲鼓时鼓面振动,风声是空气振动,雨声是水振动,读书声是声带振动。
二、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现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人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的。
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
三、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四、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五、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更快,在固体中最快。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
(传播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五、回声声音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反射来就形成回声。
1.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慢0.1秒以上。
(障碍物距离人至少17米远)2.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使原声加强。
3. 应用: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测障碍物距离,公式:s=vt/2六、习题举例: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形成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我们用录音听自己的声音感觉和自己听自己说话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传播方式不同,自己说话是有骨传导传到听觉神经,听录音是由空气传播。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决定音调的的高低。
女生的音调高,男生的音调低。
小孩的音调高,大人的音调低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高,越是左边的音,音调越低。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四周第二课时总10课时课题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说出声音产生的原因;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影响声速的因素,会利用声速测距离;学习重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方法:、本节研究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去进行教学。
一、【课前延伸】学生观看第一部分演示实验——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二、【自主学习】1.观察演示实验:(1.)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生的音叉;(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3)音箱上放若干粉笔头,打开音箱,观察现象。
2.请同学们动手完成课本P27“想想议议”中的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3.声源:哪些种类的物体都能发声呢?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试说出2至3例。
声源:我们把正在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
思考: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声源分别是什么?三、【小组探究】探究一:声音的传播1.观察视频演示实验,完成课本P28“演示”中的实验,该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1)逐渐抽出空气时,声音;(2)当空气再次逐渐进入玻璃罩时,声音。
以上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2.生活中哪些种类的介质可以传声呢?试分别举出一例。
固体传声:液体传声:气体传声:3.思考:宇航员到达月球,能否直接对话?你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工具交流吗?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探究二:声速1.思考:古代侦察兵在侦查敌情时,总是将耳朵贴在地面来发现敌人的情况,为什么不直接倾听呢?耳朵贴在地面,听到的声音由什么传入耳朵?直接倾听呢?这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课本P30“小资料”,从课本所给的资料说明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个,分别是:(1);(2)一般来说,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1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1一.解答题(共9小题)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音调较.(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乙)是蓝鲸发出的.3.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5.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3)真空中声速是.7.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8.进一步探究: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 t=v0+a(t﹣t0),其中:v 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9.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1参考答案一.解答题(共9小题)1.变小介质2.大低甲3.振动1360 4.响度空气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6.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s=vt1531m0m/s 7.③⑤④⑤20、0.5 8.增大c 9.。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
声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问题:声音在介质中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的呢?
课堂练习:
1.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为什么? 试问:马蹄声是通过 传播到士兵耳朵 中去 的。 2、甲在足够长的空铁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次敲击声。若是一根足够长并且装满水的铁管,能听到 敲击声。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且传声能力更强
大地
3
2
有时我们对着高山喊话,会产生回声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回声呢?
回声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应用 ——测量距离)
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如果相差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1、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请利用以下身边的物品使之发声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物 品
动作
共同特征
纸 张
直 尺
抖动/吹动
拨动
桌 面
敲动
振动
手 掌
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拍动
怎么验证呢?
振动停止后还能听见声音吗?
演示实验一: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7.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该声音的高山距离人______ m。
0.1s
510
1、我们要想听到回声距障碍物至少应多远? 2、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 的山崖,司机鸣笛5s后听到了回声,求听 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3、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 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间隔为 2.43s求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神奇的声音初中二年级物理声学实验教案
神奇的声音初中二年级物理声学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介质的传播而到达人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比如空气、水等。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实验器材:吹管、玻璃杯、水、钥匙、木槌、手机。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一杯水倒满,将钥匙放在玻璃杯的边缘。
2. 实验一:用木槌敲击吹管的一端,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结果:当木槌敲击吹管时,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声音沿着吹管传播。
实验分析:声音是由木槌振动产生的,通过吹管的空气传播而到达耳朵。
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空气分子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实验二:用吹管吹在水中的玻璃杯边缘上,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结果:当吹管吹在玻璃杯边缘时,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声音通过水传播到玻璃杯中。
实验分析:声音是由吹管吹出的气流振动产生的,气流通过水的传播使玻璃杯产生共鸣现象,形成声音。
实验三:将手机放在吹管的一端,播放音乐,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结果:当手机播放音乐时,可以听到音乐清晰地传播出来。
实验分析:手机播放音乐时,产生的声音经由吹管的空气传播到耳朵,通过声音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播而到达耳朵。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并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延伸拓展:可以进一步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比如声音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此外,还可以讨论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比如声音的大小对听觉的影响,高音和低音对听觉的差异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现象实验。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尺子)、扬声器、麦克风、声音传感器、介质(如空气、水)、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实验一:观察声源的振动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铃铛,将其悬挂在支架上。
2. 摇动铃铛,观察铃铛的振动。
3. 记录振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铃铛振动时,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观察声音的传播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连接到声音传感器上。
2. 播放音乐,观察声音传感器上的波动。
3. 改变扬声器与声音传感器的距离,观察波动的变化。
实验现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引起传感器的波动。
实验结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空气是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三、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15分钟)1. 实验三:观察音调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尺子,将其伸出桌外,振动尺子。
2. 改变尺子的振动频率,观察音调的变化。
3. 记录音调的变化。
实验现象: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结论: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实验四:观察响度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铃铛,将其悬挂在支架上。
2. 轻轻敲击铃铛,观察声音的响度。
3. 改变敲击力度,观察响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敲击力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3. 实验五:观察音色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不同的声源,如铃铛和小铃铛。
2. 分别播放两个声源的声音,观察音色的变化。
音的共鸣实验
音的共鸣实验音的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声波的作用时,产生共振现象并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共鸣实验常被用来验证共鸣现象的存在以及探究共鸣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音的共鸣实验的步骤、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并探讨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个大号玻璃瓶,并用水将其装满。
在玻璃瓶的顶部放置一个细长的玻璃管,管子的一端浸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
2. 预备工作:从一定高度上用橡皮皮筋轻轻拨击玻璃管,听取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3. 开始实验:将玻璃管剪短或延长一部分,然后用橡皮皮筋拨击玻璃管,记录声音的变化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4. 反复调整:重复步骤3,将玻璃管不断剪短或延长一部分,并记录每次拨击玻璃管后的声音和水面的变化。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大号玻璃瓶、细长的玻璃管和橡皮皮筋。
大号玻璃瓶用来装水,细长的玻璃管置于玻璃瓶的顶部,一端浸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
橡皮皮筋用来拨击玻璃管。
三、实验原理共鸣是指声波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使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在这个实验中,当我们拨击玻璃管时,玻璃管会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
如果水面与玻璃管的长度恰好满足共鸣条件,声波将在玻璃管内进行反射,并增强声音的强度。
当玻璃管的长度变化时,共鸣条件也会相应改变,从而导致声音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影响因素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实验结果:1. 声音的变化:当水面与玻璃管的长度符合共鸣条件时,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而当共鸣条件不满足时,声音则会变得较为低沉。
2. 水面的变化:当共鸣条件满足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面上产生的波动现象。
当共鸣更强烈时,水面的波动也将更加明显。
3. 玻璃管长度与共鸣条件:玻璃管的长度可以通过剪短或延长一部分来调整。
当玻璃管长度与声波的波长匹配时,共鸣条件将满足,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在进行实验时,还有一些影响因素需要注意:1. 玻璃管直径: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对于共鸣条件的影响不同。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 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 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 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 ,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例1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A是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选项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选项C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选项D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2.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 就要设计几个实验;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什么因素就是变量, 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 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例2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 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 为了验证猜想一, 应选编号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 在验证猜想三时, 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 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3) 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解析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和材料等多个因素有关, 所以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即:(1) 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应该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即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 在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 应该让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所以表格中长度和横截面积数据应该与B组相同, 即应该是55.(3)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答案(1)A C (2)55 (3) 控制变量法3. 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 借助水波进行类比, 从而认识声波. 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 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 “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 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声波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加深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实验器材:1. 手电筒2. 声音发生装置3. 扬声器4. 手机或音响设备5. 圆筒(可选,用于演示共鸣现象)6. 计时器实验一:声音的传播实验步骤:1. 打开手机或音响设备,将音量调至适中。
2. 在一个安静的室内环境中,拿起手机或音响设备,逐渐将其远离耳朵,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声音强度的变化b. 声音的清晰度变化c. 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实验二:声音的反射实验步骤:1. 在一个质量较轻的桌子上,放置一个平整的墙壁垫,确保其与墙壁之间没有缝隙。
2. 开启声音发生装置,使其朝向墙壁垫,调节音量和音调为适宜状态。
3. 用手使声音发生装置远离墙壁垫,并保持一定距离,观察声音的反射情况。
4.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墙壁垫处的声音强度变化b. 反射的声音是否经过墙壁垫后的衰减c. 反射的声音距离墙壁垫的时间间隔实验三:共鸣现象实验步骤:1. 取一个空心的圆筒,并封住其中一端。
2. 将圆筒端封住的一侧对准一个扬声器,开启声音发生装置,调节音量和音调为适宜状态。
3. 慢慢改变圆筒的长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分别进行以下观察:a. 当圆筒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相等时,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否增强b. 当波长与圆筒长度不匹配时,声音是否有所衰弱实验四: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实验步骤:1. 在平坦的地面上设置起点与终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 在起点位置放置一个装有计时器的装置,使其能够记录声音发出后到达终点的时间。
3. 在终点位置等待计时器响起,并停止计时。
4. 将测得的时间与两点距离相除,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具有波动性,并且是横波。
2.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1 一:声音的产生
(一)基础知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如图3-1-1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
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答案:1:B
2:沙粒被弹起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沙粒会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震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二):巩固习题
1.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
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____。
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3.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
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答案:1:B2:振动;音色;能;不能3:泡沫小球被弹起;不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相同的钢锯条在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使其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锯条伸短时,钢锯条振动快,音调高;钢锯条锯条伸长时,振动慢,音调高;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显然图中音调最高的是d,其次是a,b瓶的音调低,c瓶的音调最低。
(3)“水杯琴”敲击有水的地方,杯子盛水后,相当于改变了杯壁的振动情况,一般说来,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那么音调由高到低的是b,c,d,a
(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弦短,弦细,弦紧,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弦长,弦粗,弦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5):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辨别声音音调的高低。
现象:快划时,硬纸片振动快,音调高;慢划时,硬纸片振动慢,音调高;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现象:同样大的力拨动细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的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慢,音调高;
(二):巩固习题
1.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和制作:
(1)用塑料片或竹皮制作一个极薄的弹性片;
(2)将弹性片粘接在一个小包装纸盒(或火柴盒)上,如图所示.
实验和观察: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可以听到“吱……吱……”的尖脆响声(音调高);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则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振动的________来决定的.
答案:1:频率
四: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基础知识
1.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固体传声的性能比气体的要好
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通过什么实验体验乐音的响度大小
(1)利用同一个钢锯条在相同长度振动时,轻拨钢锯条和用力拨钢锯条时声音的大小
现象:用力拨钢锯条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轻拨钢锯条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时,比较声音的大小
现象:重敲鼓面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轻敲鼓面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将机械手表靠近耳朵上和远离耳朵时,比较听到声音的大小。
现象:靠近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结论: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二):巩固习题
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
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
题。
2.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
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
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说明:当声源的振动________比较大的时候,响度较大;反之,则响度较小.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_ ;
(2)设计和进行实验:_ ;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_ 。
4.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答案: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
2:振幅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方法一
(1.)实验器材:直尺,桌子
(2).步骤:
把尺子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拉开一端然后放手,让尺子与桌面碰撞。
先小幅度。
逐渐增大幅度。
观察不同幅度的时候声音的大小情况。
可以发现,幅度大的时候声音比较大。
(3)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系
方法二:
(1.)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
(2).步骤:
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1.)实验器材:机械手表和实验者
(2).步骤:
将机械手表靠近耳朵上和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
靠近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大,远离耳朵时,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3):响度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