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对广西多年来免耕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生理生态特点、系统配套技术、创新技术模式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找出了当前广西玉米免耕栽培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免耕栽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展望;广西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204-02

玉米免耕栽培是指在未经翻耕犁耙的田、地上进行播种和栽培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是一项集除草技术、节水保墒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为一体的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从2001年开始,广西在河池、百色、南宁等市进行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广西在14个市组织开展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研究,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和完善,并制定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规程。2001~2008年广西累计推广玉米免耕栽培60多万公顷,其中河池的大化县、都安县、马山县等石山地区玉米栽培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免耕栽培化。

1广西玉米免耕栽培的研究现状

1.1免耕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现状

1.1.1免耕玉米出苗快,易全苗齐苗,抗旱抗倒性强。广西早玉米免耕栽培多在每年2月5~15日播种,此时免耕地墒情比翻耕地

好。据2004年在广西都安县调查,播种时免耕地土壤持水量比翻耕地高13.6%,播种后出苗提早1~2d,出苗率比翻耕高15.7%。2005年2~3月在当地降水量为51~62mm的干旱情况下,翻耕玉米严重萎蔫,而免耕玉米受旱度相对较轻。据2005年在广西大化县调查,免耕早玉米比翻耕玉米平均每株气根多5.1条,平均气根长多

2.7cm,在4~5级风力时无倒伏发生,而翻耕玉米倒伏率达19.3%。免耕早玉米出苗快、易全苗齐苗、具有较强抗旱性和抗倒力,可能是因为耕层不受人为破坏,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利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能促进玉米根系与地上茎叶协调生长。

1.1.2免耕玉米绿叶多,长相较好。免耕玉米生育后期绿叶多,病虫发生较轻,熟相好。据2004年在金城江区观察,免耕早玉米7~14张叶龄中,叶面指数比翻耕玉米高,如抽雄期叶面指数平均比翻耕早玉米高11.6%,晚玉米高16.8%。此外,玉米螟、蚜虫、纹枯病等病虫轻于翻耕栽培。

1.1.3免耕玉米空秆少,籽粒重。免耕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均比翻耕玉米高。据都安县的调查,免耕玉米比翻耕玉米空秆率低1.9%,千粒重增加

2.7g。

1.2免耕玉米生理生态特点研究现状

1.2.1免耕玉米根系活力强。免耕玉米从苗期到成熟期,根系活力比传统耕作玉米强,支持根早生多发。据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测定,免耕玉米根流量比传统耕作玉米高,这是免耕玉米生长健壮的一个重要原因。

1.2.2免耕玉米光合效率高。据测定,从抽雄至灌浆期免耕玉米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光合速率都比传统耕作玉米高。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也比常耕玉米高12.9%。这说明免耕玉米具有较长的光合作用时期和较高的物质生产率与转化率,这是免耕玉米增产的重要原因。

1.2.3玉米免耕栽培能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免耕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力、脲酶的活性,使耕层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据在都安县测定,免耕3年后土壤非但没有板结,耕层容重反而下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在12~18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上升。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常耕地均有所提高。

1.2.4玉米免耕栽培生态环保。据对施用10%草甘膦、20%百草枯、38%莠去津等除草剂灭草的旱地及产品4年的跟踪检测,通过较长时间的氧化分解,在土壤和玉米中无残留超标记录,玉米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1.3免耕玉米系统配套技术研究现状

1.3.1灭草技术。目前广西免耕玉米主要使用的除草剂有10%草甘膦、20%百草枯、38%莠去津等品种。应用草甘膦2

2.5~30.0 l/hm2,百草枯用

3.75~

4.50l/hm2,莠去津用7.5~9.0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效果很好。草甘膦、百草枯除草剂在播种前7d喷施,莠去津在播种后2~3d施用,喷后6h内遇上大雨须补喷1次。

1.3.2良种筛选。据大化县2003年品种筛选试验,在参试的品种中,正大619、迪卡007、南样18、正大818等品种产量高、抗性

强、适应广,已成为广西免耕玉米的首选品种。

1.3.3适当密度。免耕玉米应因品种合理密植,以获取较高的有效穗数。对平展型玉米种,如正大619,以种植4.95~5.10万株/hm2株为宜;半紧凑型玉米种,如桂单30、农大108,以种植5.7~6.0万株/hm2为宜;紧凑型玉米种,如掖单系列种,以种植6.75~7.50万株/hm2为宜。

1.3.4养分运筹。免耕玉米宜采用“重施有机肥+重施攻苞肥”的施肥方法,n∶p∶k为1∶0.5∶0.9。其中氮素基肥30%、秆肥20%~25%、攻苞肥45%~50%,产量较高。

1.4玉米免耕创新技术应用

1.4.1免耕秸秆还田技术。这一技术是把前作秸秆覆盖于玉米行间,让其自然分解腐烂,养分回归土壤,以提高地力和增加养分,改良土壤,既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又能保墒抗旱,节本增效。据2004年晚玉米在多地验收情况,免耕秸秆还田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211.5kg/hm2,平均提高4.9%。

1.4.2“免耕玉米+灯+鸡”技术。采用“免耕玉米+灯+鸡”生态种养模式,一是可以诱杀鳞翅目多种害虫,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二是小鸡在田间活动,虫是优质蛋白饲料,小鸡排泄物是优质肥料,植物链与动物链良性循环,一举两得,节本增收。据在大化县验收,应用免耕栽培技术,可节本增收3 750~4 500元/hm2。1.4.3“免耕玉米+地头水柜+灯+鱼”技术。石山区免耕玉米应与“地头水柜+灯+鱼”结合,以诱虫灯诱杀害虫喂鱼,不仅降低虫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