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1.科学布局,区域化生产

随着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实行科学布局,进行区域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出玉米区域化生产规划布局,区分出大小区域,在种植区域内部,重点把玉米品种调优、结构调良、应用技术调新,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真正选择品种优良、质佳的高产良种;依据产业化等对玉米的不同需求,在玉米自身内部区域内,种植不同需求的等同玉米良种;切不可一刀切及盲目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比例;突出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继续抓好常规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常规技术措施是生产经验总结,并经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其提质、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催芽坐水种技术,化控应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的土壤耕作及轮作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生产上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继续抓好。但应看到很多地方虽然推广了这些技术,却没能真正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率不高,玉米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玉米生产增产、增效的基本前提。

3.抓好新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1通透栽培技术

此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委十大农技推广项目之一,具有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含水量、提早成熟等多种好处,各地可因地制

宜采用。生产区以推广“两垄一平台”、比空栽培、粮粮间作或不同品种的间作栽培,可有效缓解“玉米海”矛盾。

3.2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国家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较平展型玉米的光合势要强,可大幅度增加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其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是玉米化控剂,其种类较多,作用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化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所造理想的株形,上部叶片收敛,有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还可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应用该技术一般可增加种植密度10%,北部地区在肥料投入水平较高的地方应用,种植密度可增加15%。应用方法:在玉米抽穗前7—10天,每公顷用375ml的化控剂,兑水喷于叶片顶部,不可重喷或全株喷施。

4.调整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家加入wto组织,玉米的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专用玉米品种生产面积的扩大,科学的施肥体系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利于优质、高产、高效的实现。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当中的施

肥情况和生产条件的变化,在施肥技术方面,做到以下几个方面:4.1稳氮、降磷、增钾、补充中、微量元素、增施农肥

根据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近几年在多点、定点分析研究及大面积生产调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当中,尤其是玉米主产区市县普遍的营养亏盈情况是,氮素营养基本平衡或有盈余;磷素营养成分在土壤中有较大的积累;而钾素营养投入明显小于作物利用,亏损较大,中、微量元素相对缺乏,长期按传统的施肥技术,这一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不但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成本,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影响效益。因此,在生产当中努力做到配方施肥,做不到配方施肥的地方,应稳定氮肥的投入水平,适当降低磷肥投入量,有条件的地方经试验、示范,可推广磷素活化剂等产品;钾肥的投入水平进一步加强;中微量元素应进一步补充。。近几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缺锌症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缺锌的地块一般每公顷施用量以15—225㎏为宜。

随着化肥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肥的总投入水平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持续农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施肥技术上,要树立增施农肥的主导思想,积极积造农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后劲,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4.2减少单一化肥的施用,扩大应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

化肥肥料的大面积大量应用,在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等方面的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化肥的应用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及

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矛盾明显突出。积极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生物肥料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多数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含有植物必须的大、中、微量元素外,同时还含有大量有机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食品的生产有重要作用。a级绿色食品生产,10㎏的尿素施入水平要与1000㎏优质有机肥料配合施用。为提高绿色食品的产量,增加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

4.3适当调整种肥、追肥的比例与追肥时间

近几年,玉米生产布局的调整,密度增加,玉米的早衰现象严重,应适当调整追肥时间。另外,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尤其是耐密中矮秆品种,如在肥力、投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应用,因其种植密度较大,追肥的数量要相应的增加,做到“前轻、后重”。

5.对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等病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5.1玉米丝黑穗病

症状:苗期,有分蘖丛生型、有节间缩短矮化型、有心叶扭曲鞭状型;成株期,黑穗型、变态畸穗型。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

侵染循环: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至少能存活2-3年,长者可达7-8年。种子表面虽然带菌率不高,却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新区带菌的种子,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冬孢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直接侵入幼芽的分生组织,病菌随植株的生长而生长,引起不同时期发病,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发

病后无药可治。

5.1.1发生条件

①种子带菌率高,发生重。

②因重茬和施入了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发生重。

③播种过深,土壤板结,从播种到出苗期间气候冷凉,发生重。

5.1.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关键性措施。

②轮作、提高整地质量、施用充分腐熟肥料、适时晚播,可减轻发病。

③药剂防治: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进行种子包衣,100-200克/100公斤种子效果良好。或用含有戊唑醇的其它复配型种衣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也有较好防效。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获得较好效果。

5.2玉米大斑病

(1)症状:该病为玉米叶斑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在自然条件下,玉米生长中后期尤其是抽穗以后发生重,主要危害下部叶片,有时也为害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点状水浸斑,病斑迅速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病斑大小5-10厘米×0.5-1厘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也是玉米早衰和秃尖的主要原因,一般年份减产5%以上,2010年我县玉米大斑病是最近几年最重的一年,预计减产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