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第1章矿井地质特征概述 (2)1.1 矿区概述 (3)1.1.1地理位置 (3)1.1.2地形、地貌 (3)1.1.3交通条件 (3)1.1.4水文条件 (4)1.2井田地质特征 (4)1.3井田地质构造 (8)1.4煤层特征 (10)1.4.3 煤质 (12)第2章矿井开拓 (13)2.1井田境界 (14)2.1.1井田境界 (10)2.2储量 (10)2.3.1矿井工作制度 (12)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12)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 (13)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 (13)2.4井田开拓 (13)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3)2.4.2井筒和井底车场 (17)2.5断面的确定 (18)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 (22)3.1 概述 (22)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 (22)3.2.4矿车型号如下 (23)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23)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 (25)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 (25)3.4带区系统布置 (26)3.5采区采出率 (27)3.6首采区尺寸 (28)3.7首采区巷道布置 (28)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 (28)3.9设备 (29)第4章采煤方法 (30)4.1 采煤工艺方式 (30)4.2采煤工艺方式 (30)4.5设备配置 (34)4.6回采巷道布置 (37)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 (38)第5章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 (40)5.1 概述 (40)5.2主斜井提升 (40)5.3矿井通风技术 (41)5.3.1概况 (41)5.4其他系统 (41)5.4.1防治瓦斯 (41)5.4.2综合防尘系统 (42)第6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5)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复杂地形下井架基础设计

复杂地形下井架基础设计

复杂地形下井架基础设计吴英家【摘要】以具体工程为例,结合场地条件,在井架两侧呈现大高差情况下,使用桩基代替常规独立基础作为井架基础,并介绍了具体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24【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桩基础;独立基础;挡土墙;井架【作者】吴英家【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037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1本工程为大同同煤集团同忻矿井南二盘区副井井架的基础工程,位置位于同煤集团同家梁矿。

同家梁矿整个西侧场地标高比围墙外侧的场地标高高出8 m,围墙内外8 m高差的土用毛石挡土墙支挡,毛石挡墙是多年前修建的,围墙砌筑在毛石挡土墙顶面。

围墙外侧又紧邻运煤铁路(大秦线等运煤专线),铁路铁轨距挡土墙外皮7 m。

井口距离围墙内侧17 m,井架根部在垂直围墙方向的间距为27 m,井架根部在平行围墙方向间距13 m。

由于同家梁矿场地的限制及机电安装专业的要求,井架置于围墙内侧,且井架根部距离围墙内侧最近处5 m。

依据《同煤集团同家梁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井架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为:第①层土矸石,层厚2.5 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0 kPa。

第②层为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 kPa,其厚度3.4 m。

第③层为卵石,层厚2 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

第④层粉土,层厚5 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 kPa。

第⑤层为粗砂,层厚大于10 m。

由于场地地形复杂,加上施工前后均不能对挡墙产生不利影响,若挡墙破坏,造成铁路不能使用,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诸多问题给井架基础设计带来很大的麻烦。

2.1 独立基础方案在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井架基础一般设计为独立基础。

井架为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房用井架,对基础产生的荷载较大。

井架共四个部位与基础相连,靠近围墙的两个点受力也基本相同,远离围墙的两个点受力也基本相同。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位置、围、自然地理及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围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1°50′37″~111°56′15″,北纬34°39′00″~34°43′13″。

西部与千秋矿相邻,浅部以F断层为界;深部以35线西275m3-3为人为边界;北部与千秋矿浅部相邻,30线以西大体以涧岸为界,30线以东以陇海铁路为界;东部与常村矿相邻,2-3煤层底板等断层为界,高线+250m以上以下磨矿井田边界为界,+250~-50m以F8F断层以东以-50m底板等高线为界,深部以18线西300m为界;8逆断层为界,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南以F16表1-1-1及采矿许可证。

表1-1-1 跃进煤矿井田围拐点坐标一览表1.1.2 自然地理井田浅部发育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性河流南涧河,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麓一带,向东流经新安县,至汇入洛河,井田以上流域面积约576km2。

该河流量0~10.10m3/s,为一季节性河流。

井田所有冲沟干旱季节大多为干沟,雨季则排泄地表,并流入南涧河。

气候:井田位于豫西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年平均降雨量631.3mm,蒸发量1940.5mm;最大积雪深度300mm,最大冻土深度310mm;结冻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年平均气温13.4℃,最高为41.6℃,最低为-14.3℃。

见表1-1-2。

表1-1-2 义马矿区主要气候特征值一览表风向:每年5~9月以东~东南风为主,10月至翌年4月以西 ~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4m/s,最大风速20 m/s,全年以西西北风频率较高,对本区气候影响较大。

地震:本区处于岸上断层、坡头断层与前宫断层等活动断层的三角地带,地震频度较高。

据收集地震局资料:义马市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为6 ~ 7度。

同家梁矿12~#81013工作面过夹石开采技术研究

同家梁矿12~#81013工作面过夹石开采技术研究
2 . 1 过 夹石 开采 方案 的提 出
煤 中夹石层又叫做夹矸石 , 是与煤层 同时形
成 的赋 存在 煤层 中的一层 或者 数层 外 形表 现为 层 状、 局部 呈 现为 核状 和透镜 状 的岩 石 。 煤 中夹石 层 是 原 始 泥 炭沉 积 受各 种地 质 和 地 理 因素 影 响 , 出 现 不 同沉积 间 断的 一个标 志 ,也是 煤 炭生 产过 程 中影 响煤质 、 安全、 工程进 度 和材料 消 耗 的一个 不
场 隋况 的分 析研 究 ,同家 梁矿 制定 了工作 面垂 直 打 浅孔 爆破 和顺 槽平 行工 作 面深孔 爆破 相 结合 的

整套的爆破预裂夹石措施 ,成功地对工作面里
部 1 0万 t 煤 炭进行 了开采 ,
1 夹石层概述
1 . 1 煤 中夹 石层 及 其分 类 ຫໍສະໝຸດ 2 过夹石开 采方案 的研究
0 引 言
煤层 中经 常会 形成 夹石 层 ,这些 一层 或 者 多
可忽视 的地 质体 。 煤 层 中 的夹 石层 通常可 分成 两大 类 :一类 是 厚度 为 0 . 0 3~ 0 . 0 7 m 的薄层 状 泥岩 夹石 ,分布 在

层 的夹石层 有些 厚度 比较 大 , 约为 0 . 1 ~ 1 . 5 m, 甚 至 更大。 而 有一 些则 厚度 比较 小 , 大约在 0 . 0 3 ~ 0 . 1 m
工作 面的布 置和 生产 产 生较 大影响 。同家 梁矿 1 2 8 1 0 1 3工作 面就 面 临煤层 夹石 开 采 这样 的 问题 , 如 果不 能解 决过 夹石 开 采 问题 , 就会 带 来较 大的 资 源浪 费和 经济损 失。通过 对现 场 情况 的分析研 究 , 同 家梁矿 制 定 了工作 面垂 直打 浅孔爆破 和顺 槽平 行 工作 面 深 孔爆 破 相 结 合 的一 整 套 的爆 破 预 裂 夹石措 施 ,成 功 地 对 工作 面里 部 1 0万 t 煤 炭进 行 了开采 , 带 来直接 经 济效 益 约 2 3 0万元 , 同时还 为类似 工作 面的 开 采积 累了宝贵 经验 。 [ 关 键词 ] 煤层 开 采 ; 过 夹石 ; 爆破 预 裂 [ 中图分 类 号 ]T D8 2 3 . 2[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3 ) O 4 0 8 3 _ O 2

特殊地质条件下采煤方法的探讨

特殊地质条件下采煤方法的探讨
的电场在空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来查找地下 电性不均
平均厚度为 4 c m的泥岩 的夹矸 , 1 2 # 层 的层 位就是 根 据这些情况判断出来的 。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9—1 6
作者简介 赵晨 德 ( 1 9 7 0一) , 男, 汉族 , 山 西省 朔州 市, 高 级 工 程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矿 井地 质 。
条件 下 的采 煤 方 法 进 行 了研 究 。 关键词 煤矿 地质条件 地 质构 造 采 煤 方 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2 8 0 1 . 2 0 1 4 . 0 2 . 0 6
中图 分 类 号
T D 8 2 3 . 8 9
( S h a n x i D a t o n g C o a l Mi n e G r o u p T o n g j i a l i a n g Mi n e , S h a n x i Da t n g 0 3 7 0 2 5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s h a n x i d a t o n g c o a l mi n e g r o u p i n T o n g j i a l i a n g mi n e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n e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j u d g m e n t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i n t h e s p e c i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遵循的要求和原则进行了论述,并对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表述了要想使煤矿矿井建筑结构建设质量过关,就要在材料选择、安全设计和规范施工等方面进行加强。

【关键词】煤矿矿井建筑;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一、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一)建筑材料的要求在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煤矿矿井的特点,采用经实践检验的、有可靠保证的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

煤矿矿井建筑结构材料主要为混凝土和钢材。

混凝土的选用: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15,多应用于基础垫层。

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多采用C30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应用于储煤仓。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应用于筛分车间。

钢材的选用: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

实际工程中多采用HRB400级钢筋,与之相应的混凝土采用C30。

承重钢结构的材料宜采用Q345、Q390和Q420钢。

当结构构件的截面按强度控制时,采用Q345钢可比Q235钢节约30%左右,因为,Q345钢的屈服强度比Q235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45%左右。

吊车梁在煤矿矿井建筑结构中常用,多为轻(A1~A3)、中级(A4、A5),一般设计成铰接。

吊车梁多采用型钢,如采用钢板焊接时,可以选择Q345-C型钢板,保证其冲击韧性。

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应与连接件的钢材相适应。

当不同强度钢材连接,与强度低钢材相适应。

手工焊时:Q235钢采用E43型焊条;Q345采用E50型焊条。

常见的建筑系数取值要求1、建筑梁的扭矩折减系数。

对于很多煤矿矿井建筑结构来说,尤其是提升机房,因为机房内用于吊挂物件较多,并且建筑墙面有很多洞孔,在机房的周围要设置一些支撑的设备。

同煤集团燕子山矿井下贯通测量毕业论文

同煤集团燕子山矿井下贯通测量毕业论文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学号:指导教师所属系(部):资源系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同煤集团燕子山矿井下贯通测量资源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姓名设计时间:2010 年3月15日~2010 年5月15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1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资源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姓名答辩内容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1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前言 (4)1 贯通基本概况 (5)1.1 贯通巷道概况 (5)1.2贯通允许误差参数确定 (6)2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与精度分析 (7)2.1 平面测量方案设计 (7)2.1.1 近井点的布设方案 (7)2.1.2定向测量方案 (9)2.1.3井下基本控制导线 (14)2.2 高程测量方案设计 (17)2.2.1 井口水准基点的建立方案 (17)2.2.2 立井导入标高测量方案 (17)2.2.3 井下水准测量方案 (19)3 贯通测量方案选择与误差预计 (21)3.1 方案选择 (21)3.1.1 近井网方案的选择 (21)3.1.2 定向方案的选择 (22)3.1.3 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选择 (22)3.1.4 高程测量的方案选择 (22)3.2 误差预计 (22)3.2.1 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的误差预计 (22)3.2.2 贯通相遇点K在竖直方向的误差预计 (23)4 贯通测量的技术路线 (25)4.1 实施贯通测量方案步骤 (25)4.2平面测量 (26)4.2.1近井点的建立 (26)4.2.2定向测量 (27)4.2.3井下导线测量 (32)4.3 高程测量 (33)4.3.1 地面水准测量 (33)4.3.2导入高程测量 (34)4.3.3 井下水准测量 (34)4.4 贯通测量的技术路线中应注意的问题 (36)5 测绘新技术应用 (37)5.1 用有限元法进行测边网平差 (37)5.1.1 有限元法 (38)5.1.2 内业计算 (38)5.2 矿山开采沉陷 (39)6 结束语 (40)6.1 贯通测量设计方案总结 (40)6.2 体会 (40)6.3 井下仪器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致谢 (43)参考文献 (44)摘要近年来,随着井巷掘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矿山的千米竖井、距离超过5km的井巷贯通工程已屡见不鲜,如何提高贯通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已成为矿山测量技术的重要课题。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汇报.doc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汇报.doc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汇报建设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集群提升煤炭核心竞争力——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汇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二○一二年十二月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汇报同煤集团2011年在全国煤炭100强中排名第9位,在全国煤炭企业产量排名第3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2位。

今年预计生产煤炭1.32亿吨,总销量将突破2亿吨。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千万吨、500万吨、300万吨3类矿井集群为龙头,带动了煤炭企业的做强做大。

一、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情况同煤集团综合单产由2000年的5.1万t/月/个增加到2011年的15.28万t/月/个,安全高效矿井数量由最初1994年的1座矿井(燕子山矿)发展到2011年的17座矿井,其中:行业特级5座:塔山矿、晋华宫矿、马脊梁矿、云冈矿和四台矿;行业一级8座:煤峪口矿、永定庄煤业公司、同家梁矿、四老沟矿、忻州窑矿、大斗沟煤业公司、燕子山矿、王坪矿;行业二级4座:杏儿沟煤业公司、马口矿、姜家湾矿、刘家梁矿。

综采单产指标:⑴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最高月产110.6万t,最高日产59000t,顶煤回收率88%,全煤回收率90%;⑵普通综放最高年产252万t,最高月产32.5万t,最高日产8500t,顶煤回收率77%,全煤回收率88%。

⑶大采高综采最高日产1.55万t,最高月产31.6万t,最高年产263万t;⑷中厚煤层综采最高日产1万吨,最高月产24万吨,最高年产达到201万t;⑸较薄煤层综采取得年产104.24万t、最高月产10.23万t、最高日产7166t、最高日推采进度27.1m的全国纪录;2012年同煤集团重点打造成了3个千万吨综采队、2个500万吨综采队、7个200万吨综采队、4个150万吨综采队、23个100万吨综采队,3个万米机掘队、10个5000米机掘队、17个4500米机掘队、2个3500米炮掘队,不断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着力提升矿井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设计

前言同家梁矿区位于大同市西南约20km处,矿区对外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长度3.00公里,倾斜方向长5.50公里,面积为13.43平方公里。

本井田内有多层煤,但此次设计只考虑1、2号煤层,厚度分别为3.2米、3.5米,1号与2号煤层相距11.26米。

煤层倾角平均为4度。

井田可采储量为8458万吨,新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79年。

同家梁煤矿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一面达产。

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850米。

矿井主井采用箕斗提煤,副井采用罐笼作为辅助提升。

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用集中布置,采煤工艺为综采一次采全高煤。

矿井运煤在大巷中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1.5吨固定式矿车运输。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向斜中段东南侧,地理位置在大同市西南约20km处,行政隶属大同市南郊区所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2°58′29″-113°06′41″;北纬40界;东北部与白洞矿毗邻。

铁路:口泉铁路支线从同家梁矿东南部穿过,并设有同家梁车站,自此向西沿口泉沟可达乔村,向东北经平旺车站而交汇于北同蒲线及大秦线,南可达太原,东可至秦皇岛,并可经大同北抵集宁、呼市、二连;东达北京等地。

大同地区在口泉、西韩岭、湖东三地设编组站,煤炭货运及客运十分便利。

公路:井田内主要有口泉至王村公路通过,向东北可经口泉至大同市而通往内蒙、北京、河北各地,亦可自口泉向东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干线,直达太原等地,区内尚有若干简易公路,公路交通亦十分方便。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井田位于太岳山系霍山东麓南段,地形复杂,山岭起伏,沟谷纵限。

沟谷多为“V”字型,区内基岩裸露,多植被覆盖,黄土零星分布,纵观全井田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其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边界附近的关山圪塔,海拔1389.0米,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的沟谷,海拔1157.0米,相对高差232米,属中低山区。

yA大同煤矿集团同地红沟梁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yA大同煤矿集团同地红沟梁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同煤矿集团同地红沟梁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安全改造项目明细矿长:温泽民总工程师:于涛编制:王伟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企业安全现状1、企业基本情况:大同煤矿集团同地红沟梁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大同市左云县城道沟煤矿、左云县南杏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左云县红沟梁煤矿按照《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3号文件精神整合而成的新公司,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投资人、投资额、投资比例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30万元,(51%);左云县南杏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540万元,(18%);左云县城道沟煤矿,480万元,(16%);左云县红沟梁煤矿,450万元,(15%)。

煤炭设计生产规模为45万吨/年,开工报告于2011年3月24日,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480号文件批复,批准开工日期为2011年4月1日,建设工期14个月。

2011年,我们需要进行“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防治水等项目的安全改造。

2、煤炭资源开采和地质条件我矿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店湾西南4.5km处,大同市西部,直距大同市区70km,左云县城10km,地处同煤集团东周窑井田内,行政区划属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管辖,为大同煤矿集团下属煤炭企业。

批采煤层有7#、11#、12#、13#四层煤,开采标高为1531m 至1180m,截止2011年1月11日,井田内批采煤层保有储量20. 93Mt,设计可采储量6.18 Mt,矿井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2008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4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43 m3/t,矿井正常涌水量75 m3/d,最大涌水量90 m3/d。

3、近几年安全投入情况我公司所整合煤矿中,左云县红沟梁煤矿、左云县南杏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左云县城道沟煤矿三矿均为生产矿井,南杏庄、城道沟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安全投入,红沟梁自2005年以来至资源整合前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安全投入上欠账大,没有安全投入。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矿井新井 毕业设计说明书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矿井新井   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〇一五年六月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122903013题 目: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2.4M t /a 新井设计 姓 名: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摘要本次设计是大同矿区四老沟矿11#,14#煤层。

该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北端,距大同市25Km,距口泉站5.3Km。

井田内有公路贯穿,交通方便。

据井田地质资料:该井田煤层平均厚度9m,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平均为瓦斯相对涌出量0.5774—1.3601 m3/t。

m3/t。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易自燃。

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2.5m3/h。

设计采用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方式,共开掘有两个进风井(主斜井、副斜井)和一个回风井。

井田共划分有七个带区,开采煤层为11#。

矿井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综合机械化掘进,生产区队设置有:一个综采队和两个机掘队。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带区101首采工作面,该带区划分为4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240m,推进长度为1260m,回采顺序采用后退式、回采工艺中厚煤层单一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

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关键词: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运输提升、安全生产。

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Da tong mine area four old ditch mine 14#, 11# coal seam. The mi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Da tong coalfield, from Da tong 25Km, away from the Kou Quan Railway Station 5.3Km. Ida inside the road runs throug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According to mine geological data: average thickness of 9m in the coal mine, after identification for low gas coal mine, gas relative emission amount of average relative gas emission rate 0.5774 - 1.3601 m3 / T. Coal dust explosion hazar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of coal is easy to ignite..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22.5m3/h.Design of the main inclined side vertical single level to develop, a total of digging has two intake shaft (the main shaft and the auxiliary slope) and a return air shaft. Field is divided into seven zones, the coal mining 11#. Coal mining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of min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unneling and production teams i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zed mining teams and two machines dig team.Mine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in area 101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the z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working face length to the 240m promote the length of 1260m, stoping sequence by retreating,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ck seam longwall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coal mining method, the "38"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mined out area adopts all the cross - fall method to manage the roof.Keywords:Mining, coal mining method, coa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safety production.目录引言 (1)第1章矿井地质特征概述 (2)1.1 矿区概述 (3)1.1.1地理位置 (3)1.1.2地形、地貌 (3)1.1.3交通条件 (3)1.1.4水文条件 (4)1.2井田地质特征 (4)1.3井田地质构造 (8)1.4煤层特征 (10)1.4.3 煤质 (12)第2章矿井开拓 (13)2.1井田境界 (14)2.1.1井田境界 (8)2.2储量 (8)2.3.1矿井工作制度 (10)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10)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 (11)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 (11)2.4井田开拓 (11)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1)2.4.2井筒和井底车场 (15)2.5断面的确定 (16)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 (20)3.1 概述 (20)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 (20)3.2.4矿车型号如下 (21)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21)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4带区系统布置 (24)3.5采区采出率 (25)3.6首采区尺寸 (26)3.7首采区巷道布置 (26)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 (26)3.9设备 (27)第4章采煤方法 (28)4.1 采煤工艺方式 (28)4.2采煤工艺方式 (28)4.5设备配置 (32)4.6回采巷道布置 (35)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 (36)第5章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 (38)5.1 概述 (38)5.2主斜井提升 (38)5.3矿井通风技术 (39)5.3.1概况 (39)5.4其他系统 (39)5.4.1防治瓦斯 (39)5.4.2综合防尘系统 (40)第6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3)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采煤专业毕业设计(同煤集团同家梁矿412盘区毕业设计1带图)1

采煤专业毕业设计(同煤集团同家梁矿412盘区毕业设计1带图)1

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同家梁矿12-1#、14-3#号煤层初步设计。

是在同家梁矿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参考《采矿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等参考资料,在辅导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自己欠缺的地方,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本人的初次设计,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常勇老师,同时还得到了于显生、王斌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学生:柴广2011年3月10号摘要本次设计是开采同家梁矿412盘区的12#、14#煤层,它位开同家梁井田的西南地区,因在井田的最末端,形状像三角形,又称后三角。

煤层厚度分别为1.2-2.6m和0.8-4.76m,平均1.7m和2.7m,层间距平均最大为16.4m,最小6.4m,平均为9m。

据盘区外围资料调查该盘区为低瓦盘区,瓦斯涌出量平均为2.04m3/t,煤层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然倾向等级为易自燃。

根据盘区涌水量预测,该盘区正常涌水量为0.8m3/min,最大涌水量为0.2m3/min。

平煤一矿-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平煤一矿-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前言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对学生大学阶段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得到与本专业工作并进行相关工作的初步训练。

二者都是在高等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次毕业实习时间是开学后三周(2月2号--3月11),之后一周(3月13号--3月20号)的时间写实习报告。

然后就是毕业设计的编写时间3月20号--6月2号,最后是6月11号答辩。

本设计是以河南省平煤一矿的地质储量基础,根据熊祖强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的矿井初步设计。

中平能化集团天安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Km处,属平顶山煤田。

东部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四矿、六矿相邻,戊组煤层南临二矿以+50m等高线为界,北至-600m等高线。

其地理位置坐标,东经:113º11´45"~113º22´30,北纬:33º40´15"~33º48´45"。

矿区走向长约4972m,倾向长约5041m,总面积约24.96Km2。

矿井自然地质条件简单,设计开采煤层为戊煤层,该煤层赋存较稳定、结构8煤层顶板以石英砂简单(偶含泥岩夹矸一层)。

平均厚度1.93m,属中厚煤层。

戊8岩为主,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好,顶板较易管理,底板一般不会发生“底鼓”;全区稳定可采。

煤层自燃发火期6—8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矿井瓦斯含量低,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56m3/t,为低瓦斯矿井,矿井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120m3/h,最大涌水量150m3/h。

井田内明显有2条大断层,矿井工业储量为7198.7万t,可采储量为6577.5万t,矿井设计90万t,服务年限为53a。

同家梁矿概况

同家梁矿概况

同矿技术科2010年4月同家梁矿采掘部署及采、掘、运基本情况说明一、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大同盆地西南的口泉沟内,距大同市20公里,井田东西长12.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为28.87平方公里公里,1938年建矿,1952年恢复生产,经过64年、78年、90年等几次大的技术改造形成现有的生产规模,1952年设计能力为120万吨/年,1980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20万吨/年,1997年核定生产能力250吨/年,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2008年进行了生产能力复核,核定结果仍为300万吨(以主井提升300万吨/年为下限确定)。

经过近70年的开采,我矿现已进入衰减期,截止2010年3月底,可采储量973.5万吨,核实后实际可布面煤量为355.6万吨;现有系统可回收停采煤柱、盘区煤柱煤量为129.9万吨;剩余的488万吨煤量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论证,预计服务年限3年左右(综采工作面)。

矿井设计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井田内布置六个井筒,即:主立井、付立井、8#斜井,碾子沟立井、西二风井、西三风井。

两个水平分别是1035水平和1013水平,1035水平早已开采结束,现仅作为辅助运输巷(2700M),主要运送液压支架通过58点联络斜井进入1013水平;1013水平为生产水平,有两条大巷,即南大巷和北大巷,南大巷(6350M)主要是运煤,北大巷(8920M)为辅助运输主要是运送物料人员。

主运输系统为轨道矿车和强力皮带串接混合运输方式,其中矿车运输5180M,采用12吨电机车牵引3吨底卸式矿车;皮带运输为1.2M强力皮带,309皮带(带速2.5m/s)石门2350M,运输能力930t/h,311皮带(带速2.5m/s)石门1370M,运输能力1000t/h。

各盘区煤流通过穿层溜煤眼流入强力皮带(311、309皮带)到11#309集中溜煤眼(直径6m容量867吨),转载到3吨底卸式矿车,运至1013水平两个底卸坑(直径分别是8m 、6m,容量1318、864吨)通过主井皮带进入主井煤仓,由主井提升到地面。

煤矿开采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开采事故案例分析
创新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 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煤矿开采事故的 挑战。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在事故 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演练。
矿井水灾事故
矿井水灾事故案例
2005年河南神火集团梁北矿发生矿井 水灾事故,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 。
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建议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了解含水层 分布和水量情况;完善排水设施和应 急排水方案;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 练,提高应对水灾的能力。
该事故是由于矿井在掘进过程中穿透 含水层,加之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突 发性水灾。
维护不当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不健全 ,设备检查、保养不及时 ,导致设备故障。
安全设施不完善
矿井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 或配置不足,无法有效预 防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
地质条件复杂
矿井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易发 生坍塌、冒顶等事故。
通风不良
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导致井下氧气不足或有害 气体浓度超标。
监控系统失效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矿井塌陷
由于矿井顶板失稳或地下水涌 入,导致矿井塌陷,造成人员
被困或伤亡。
透水事故
矿井内采空区积水或地下水涌 入,造成矿井被淹或人员伤亡

机械事故
由于采掘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 ,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事故发生原因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矿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 理制度,或者制度执行不力,
煤矿开采事故案例分 析

树立企业精神 加强“两化”建设——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建设现代化矿井的体会

树立企业精神  加强“两化”建设——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建设现代化矿井的体会

作者: 杨志贤
出版物刊名: 经济师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企业精神 开采历史 矿井建设 综合生产能力 挖潜改造 采掘机械化 国家二级企业标准化矿井 煤质管理 设计能力
摘要: 同家梁矿是一座具有五十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

50年1月矿井开始恢复改造,58年12月正式投产,原设计能力为120万吨,经过挖潜改造。

1981年核定综合生产能力为220万吨,通过全矿职工的努力,到1989年已达到现代化矿井的标准。

我们建设“两化”矿井的主要工作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健全建设两化矿井的体系。

一是明确奋斗目标。

今年年初、矿领导在认真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设计毕业论文前言同家梁矿区位于市西南约20km处,矿区对外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长度3.00公里,倾斜方向长5.50公里,面积为13.43平方公里。

本井田有多层煤,但此次设计只考虑1、2号煤层,厚度分别为3.2米、3.5米,1号与2号煤层相距11.26米。

煤层倾角平均为4度。

井田可采储量为8458万吨,新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79年。

同家梁煤矿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一面达产。

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850米。

矿井主井采用箕斗提煤,副井采用罐笼作为辅助提升。

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用集中布置,采煤工艺为综采一次采全高煤。

矿井运煤在大巷中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1.5吨固定式矿车运输。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煤矿集团公司同家梁矿井田位于煤田向斜中段东南侧,地理位置在市西南约20km处,行政隶属市南郊区所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2°58′29″-113°06′41″;北纬40界;东北部与白洞矿毗邻。

铁路:口泉铁路支线从同家梁矿东南部穿过,并设有同家梁车站,自此向西沿口泉沟可达乔村,向东北经平旺车站而交汇于北同蒲线及大秦线,南可达,东可至,并可经北抵、呼市、二连;东达北京等地。

地区在口泉、西韩岭、湖东三地设编组站,煤炭货运及客运十分便利。

公路:井田主要有口泉至王村公路通过,向东北可经口泉至市而通往蒙、北京、各地,亦可自口泉向东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干线,直达等地,区尚有若干简易公路,公路交通亦十分方便。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井田位于太岳山系霍麓南段,地形复杂,山岭起伏,沟谷纵限。

沟谷多为“V”字型,区基岩裸露,多植被覆盖,黄土零星分布,纵观全井田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其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边界附近的关山圪塔,海拔1389.0米,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的沟谷,海拔1157.0米,相对高差232米,属中低山区。

根据区域资料本区所处位置属口泉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区域主要河流为甘河,其发源于山阴县北绵泉岭,向南流经口泉、南郊、甘河等到入黄河,全长300多公里。

三、气象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多北风,受季风影响,冬季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而炎热,秋季凉爽。

年平均气温8.6℃,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5℃,极端气温-30.2℃;6月份最热,平均气温16.7℃,极端气温37.5℃;雨季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607.7mm,年平均蒸发量1873.1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倍,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三月底,年无霜期197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610mm。

四、地震1949年以后,直到1989年发生县--阳高县地震为止,除1952年10月8日22时24分在崞县(北纬39.0°,东经112.7°)发生过5.5级地震(震中烈度八度)之外,及周围地区地震以众多的小震形式出现,绝大多数为无感地震,没有造成什么破坏。

此后,1996年3月26日2时02分43.7秒,大阳地震区又发生5.8级地震(为大阳地震晚期强余震508次,其中3级以上7次,最大一次余震为4.9级,日报1991年3月27日)。

五、矿区工农业概况及建材供应等情况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药材、果品等。

近年来林牧业有所发展。

工业生产主要有采煤、焦化、水泥、耐火材料、陶瓷等。

建材除钢材外,其它如石灰、砖瓦、沙石均可就地解决。

六、水源、电源情况(1)、水源条件井田水量有限,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均需从附近杏家庄引入地下水。

(2)、电源条件矿区电源一趟引自岩岭35kV变电站,另一趟引自二电厂110kv变电所。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属基岩裸露区,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一段、二段地表出露广泛,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梁及沟谷中。

现根据地表填图及钻探钻孔揭露情况,井田地层由老至新、由下而上详述如下:一、地层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井田未出露,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其顶部为浅黄褐色或浅灰色石灰岩,局部发育小溶洞,其下部白云质灰岩含大量石膏。

本组为一套正常浅海碳酸盐岩相的广海陆棚沉积物,据区域资料,本组厚267米左右。

2、石炭系中统组(C2b)井田未出露,位于奥陶系侵蚀基准面上,为一滨海平原型淡化泻湖、滨海湖泊等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建造。

其岩性组合为下部为灰—灰白色铝土质泥质、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为灰色铁铝岩及呈窝状或薄层状的褐黄色黄铁矿及其结核;上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其顶部发育一层相当于“畔沟灰岩”层位的深灰色厚层状含方解石脉及燧石条带的石灰岩。

本组地层厚度13.2—25.3米,平均20.41米,与下伏上马家沟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炭系上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

主要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土质泥岩、煤、泥灰岩及石灰岩等组成的多次海浸、海退韵律建造,其中K2、K3、K4三层石灰岩在全区稳定发育。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将本组划分为下列三段。

第一段(C3t1):从组底砂岩(K1)至K2灰岩之底,其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长石英砂岩、灰黑色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发育11下号、11号、10号、9号等煤层,其中,10号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本段厚度32.0—59.4米,平均46.80米。

第二段(C3t2):由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

其岩性以两层含燧石条带及腕足类化石的石灰岩及泥岩、砂岩和煤组成,K2石灰岩局部夹海相泥岩,发育有7、8号不可采煤层。

本段厚度29.2—36.6米,平均 32.92米。

第三段(C3t3):由K4顶至组顶部,岩性主要由深灰色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下部为泥岩—煤的沉积组合;中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的组合;上部为一套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的沉积组合。

沉积有4上、4、6及6下号不可采煤层。

本段厚度31.2—52.8米,平均50.4米。

本区组是在组之上厚度较大的一套含煤地层沉积,其厚度平均为130.12米,最大为137.23米,最小为108.72米,与下伏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组(PlS)井田未出露。

为一套陆相含煤建造。

主要由灰—深灰色中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3—4层煤组成。

含01号、l 号、2号、3号等煤层。

其中1、2号煤层为全井田发育、基本全井田可采之稳定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其底部发育一层含有菱铁质结核的细粒砂岩(K7),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29.87—44.15米,平均38.53米。

5、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为一套陆相河流碎屑岩建造。

主要由黄绿色—灰白色中细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组成。

其底部以一层灰白色厚层状的中细粒砂岩(K8)为底,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下部尚有灰黑色泥岩、煤线,而其上部出现紫红色含鲕粒的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表明该区气候由湿润渐转为炎热干早,成煤期逐渐结束。

本组厚度86.52—106.98米,平均98.7左右。

6、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1S)本组地层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的砂岩、砂质泥岩及紫红色泥岩、铝土泥岩迭次出现、互为夹层的广阔湖盆河流相沉积。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详述如下:第一段(P2S1):有黄绿、浅黄色夹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铝土泥岩、砂质泥岩和黄绿色中—厚层状细—中—粗粒砂岩及粉砂岩组成。

其底层以一层厚约9.28米左右的黄绿色中粗粒砂岩(K10)与下伏的下石盒子组分界,二者连续沉积,下部主要以黄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上部以黄绿色砂质泥岩、砂岩互层组成,夹有灰色泥岩及薄层紫红色泥岩,本段厚度160—190米,平均170米左右。

第二段(P2S2):本段下部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与黄绿色细砂岩互层;底部一层厚20米左右,呈灰—灰白色、黄绿色中粗粒硬砂岩(K11)与第一段分界,该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局部含有石英砂砾,泥质、钙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全区稳定发育;上部以黄绿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局部夹有砂质泥岩条带,本段泥岩破碎风化强烈,呈碎小片状,地貌呈丘状,与抗风化能力强的砂岩互层相邻,形成了凹凸相问的地貌特征。

本段厚度70—110米,平均95米左右。

第三段(P2S3):本段岩性以紫红、黄绿色泥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

底部为一层黄绿色、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硬砂岩与下伏第二段分界,该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岩屑次之,含少量白云母碎片,厚度变化大,一般厚为5—10米;下部以紫红色泥岩与黄绿色砂岩互层为主,夹有薄层黄绿色泥岩;上部以黄绿色、灰绿色泥岩及砂岩互层为主,夹有薄层状紫红色泥岩,本段厚度80—120米,平均105米左右。

本组地层在井田大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因而大面积出露,本组地层的第一段(P2S1)、第二段(P2S2)。

本组从岩性上看,每一段均以一层厚层状中粗—中细粒硬砂岩为底。

而总的岩石组成特征比较近似,以砂岩与泥岩或砂质泥岩为主;从颜色上看,本组地层为一套杂色岩层,下部以紫红色、黄绿色、灰绿色岩层互层产生,向上紫红色岩层增加,黄绿色、灰绿色岩层相对减少,其沉积环境为经过下石盒子组沉积后的又一陆相沉积,河湖相砂岩沉积相当发育,沼泽相沉积由下往上渐少或消失,在地理、气候环境可由本组的沉积特征归纳为:炎热而干燥气候条件下,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的冲积平原环境。

7、第四系(1)中更新统组(Q2)厚0—30米,一般10米左右,为浅黄色—浅棕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质粘土,以粘土为主,中下底含接合层,不整合于下部较老地层之上,主要分布于梁峁山垣地带。

(2)全新统(Q4)厚0—10米,一般5米,系近代冲(洪)积层,分布于小沟谷中,多以灰岩、砂岩之砾及卵石、砂粒组成,常混杂泥质,分选差。

二、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本区位于华北地台盆地西翼,紧靠太岳山经向构造带中的霍山隆起之东缘南段,区域总体构造主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倾角5-20°,西南边缘局部可达30°左右。

受本区基底构造的控制及影响,在此主体单斜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次级褶皱构造,特别是西南部褶曲发育,轴向多呈北北西和北西向,较大的有柳湾背斜、马家岭向斜、北岭西向西背斜、北岭西背斜、北岭东向斜和庄背斜。

2、井田构造本井田位于该单斜构造之西部,井田呈一宽缓的山斜构造,轴向东西,向东缓缓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南翼倾角4°—7°,北翼稍陡倾角8°—°度,井田断裂构造不发育,目前尚未发现有断层存在,构造简单为一类。

地层平均总厚130.12米。

三、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区域资料本区所处位置属口泉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区域主要河流为甘河,其发源于山阴县北绵泉岭,向南流经口泉、南郊、甘河等到入黄河,全长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省境890 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