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种公文文体的含义

合集下载

古代公文选读

古代公文选读
份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
秘密等级和
保密期限


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红色反线
签发人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
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公章)、附注七项。
公文标题

主送机关


附件

仿
宋 体 公文生效标识 (落款、公章)
公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 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 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反线等部分组成。
这些要素可分成三大部分:眉首、主体、版 记。
眉首 主体 版记
(一)眉首 ▲即红色反线(包括红色反线)以上的部分。包括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古往今来人 们在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书。
是应用文中最重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
广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狭义:(党政机关)

公务文书

私人文书
法定文书
事务文书
礼仪文书
专用文书
文件
科技文书
财经文书
法律文书
知识拓展:公文的历史沿革
(二)公文的发展
1、秦代,公文从文类到体式都得以充公的发展。李 斯等人为了提高公文的办事效率和可靠程度,还制定了现 在仍在沿用的“抬头”、“用印”等制度,还标志着公文 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
2、汉代的公文体式主要有书、议、策、论、疏、诏、 制、敕、章、奏、表,等等。

秦汉公文的类型

秦汉公文的类型

秦汉公文的类型
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字形式,在古代的秦汉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公文被广泛用于政府机构、军队、地方官员等各个领域,以传达政策、命令、规章制度等内容,以及记录重要事项。

在秦汉时期,公文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是诏书。

诏书是皇帝或皇后下令的文书,用来发布政令以及下达命令。

这些诏书一般由皇帝亲自起草,然后由官员抄录并传达给各级政府机构和地方官员。

诏书的内容通常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务。

其次是表章。

表章是官员向上级机构或皇帝递交的文书,用来报告工作情况、请示问题或请求批准。

表章的格式通常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包括标题、正文、署名等部分。

官员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表章,并通过吏员提交给上级审批。

还有一种常见的公文类型是命令。

命令是用来传达具体指示或行动要求的文书。

这些命令通常由上级机构或官员下达给下级,用于组
织和指挥各级机构的工作。

命令的内容包括具体任务、行动计划、期限要求等,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公文,如敕书、诏诰、奏章等。

敕书是皇帝对重要事务的书面命令,诏诰是官员的荣誉称号和奖赏,奏章是官员向上级机构报告事务并提出建议的文书。

这些公文类型各有其特定的格式和用途。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公文可以分为诏书、表章、命令,以及其他一些类型。

这些公文在秦汉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传达政策、指挥工作、记录事务等。

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行政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马说》《爱莲说》。

- 表:是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 记: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 传:主要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编写人物传记,如《五柳先生传》。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

了解古代文体文化常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古代十二种公文文体的含义

古代十二种公文文体的含义

古代十二种‎公文文体的‎含义
制,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

书,古代皇帝的‎诏书或奏章‎,文书。

表,给皇帝上的‎奏章。

露布,古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箴,古代用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

记,古代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的一‎种文体。

赞,用于颂扬人‎或的物一种‎文体。

颂,用以歌颂功‎德的一种文‎体。

序,古代一种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随着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公文也随之‎产生,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具‎有公文性质‎的文体是诰‎,典,谟等,最典型的载‎体便是近代‎出土的商代‎大鼎司母戊‎鼎,其上记载远‎古人民占卜‎、祭礼、打仗、赏赐、惩诫等活动‎,被称之为金‎文,是古老文体‎中一种。

目前
为止较‎为完整的公‎文典籍当属‎文字古奥典‎雅的《尚书》,阅读时虽有‎佶屈聱牙之‎苦,但是较为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民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模式。

公文选读名词解释汇总

公文选读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编先秦至秦第一章上奏文种1、上书——由先秦“书”文种的上行用途演化成的分支文种,并作为“奏”前身的残留状态在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非正规上奏文种。

2、奏——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

3、疏——由奏的别称、各类上奏文种的泛称,逐渐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于向皇帝陈述政见的上奏文种。

4、奏状(表状)——在汉代是奏的别称,演化至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5、奏本——明、清两朝正式设置,由臣下进于皇帝的上奏文种。

6、题本——明清时期在京衙门及地方官员因奏报政事而使用的主要上奏文种。

7、奏折——清朝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

8、议——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

9、表——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上奏文种。

10、章——古代臣下向君主表示谢贺的公文文种。

“章”字义同“彰”、“显明”的意思。

即向君主明白表述心中谢忱。

11、启——晋代大臣上于皇帝的公文。

唐代以后逐渐定型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

第二章君命文种1、策——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

2、册——古代皇帝用于特别重大人事和祭祀活动的君命文种。

3、制——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的君命文种。

4、诏——封建社会初期所设置的公文文种。

是皇帝主要用于指挥庶政的君命文种。

密诏——由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

往往不采用正常的传递途径,不举行颁给仪式。

亲诏——由皇帝亲自拟稿的诏书。

手诏——由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亦称“诏记”、“手记”即“手诏”。

5、玺书——秦始皇以后,皇帝之印称玺。

有皇帝之印的诏书称玺书。

6、批答——唐朝至清初,由皇帝采纳或赞同、赞赏臣下所上章疏的内容,所做出的答复性君命文种。

7、圣旨——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名称。

8、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凭证。

9、敕——南北朝以后,形成限由皇帝对臣下训诫、授任、封赠等用途的君命文种。

古代公文的种类

古代公文的种类

古代公文的种类古代公文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用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文件,是政府文书以及一组其他有关古代中国文件的总称。

古代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禁令。

禁令是一种文书,古代官员通常使用禁令来法治,施行政府的法律禁止或限制一些行为,保证政府的权威,并保护百姓的权利。

二、行状。

行状是指古代官员采取的政策,也就是行政措施,比如改变官吏组织安排、增加税赋或调整官员人数等。

一般来说,行状有利于改善政府管理,同时也保护百姓的利益。

三、谕令。

谕令是指古代官员采取的一种发布政府政策的方式,它是在内部发布公文,并就有关事件、事项及其他事宜作出相应的指示。

谕令旨在对全国进行公开通知,以达到统一国家政策的目的。

四、议论。

议论是指古代官员采取的一种制定政策的方式,它是一种公开的讨论,由官员或官员等给出关于政府政策的意见,以此来达成一致的结论。

五、诏书。

诏书是一种古代的公文,由皇帝亲笔签发,其内容是皇帝的意见、政策和指示,以此来统一政治。

诏书可以提出政策要求,比如官员任免、税收减少等,也可以用来统一国家的思想。

六、状书。

状书是一种把古代官员的行政措施及决定记录下来的文件,内容涉及招安、调派官员等政策。

状书一般分为秘书状、奏章和联报状三类。

七、见闻。

见闻指的是古代官员在探访各地的过程中,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书面记录的文件,内容涉及百姓的水平、地形地貌、宗教信仰等。

见闻是官员认识全国社会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以上就是古代公文的主要类型。

古代公文是中国古代政府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国家事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古代公文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政府传播信息的方式,以及古代官员改善管理的做法。

古代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

古代中央政府发布的公文

古代中央政府发布的公文

古代中央政府发布的公文一、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典】典常。

是记述的古代帝王法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谟】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策划谋议的文件。

如《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

【训】是国君教导臣下的文辞。

始见于《尚书·盘庚》:“予告汝训汝”。

孔安国《尚书序》解释曰:“教导之文曰训”。

有时以下戒上也可用训,如伊尹对太甲所云,也称《伊训》。

【诰】教告众民,昭告诸候,禁戒、受命之辞。

如《尚书》有《汤浩》、《大诰》、《酒诰》,汉唐时代还偶尔使用,宋代则用为授予官职的文书。

【誓】宣誓文辞,如出师告祭天地,登坛誓师和征讨敌人的檄文。

《尚书》有《甘誓》、《汤誓》、《牧誓》。

【命】是命官之辞,大曰命,小曰令。

王言同称命,有的用以命官,如《尚书》中的《说命》;有的用以封爵,如《尚书》中的《微子之命、《蔡仲之命》;有的用以饬职,如《尚书·毕命》;有的用以赏赐,如《尚书·文候之命》。

秦并天下,改命为制。

【令】小于命,始见于《尚书·同命》:“发号施令”。

上古只有帝王对臣下的言词称为令,秦代以后王太子诸候王对下属都称为令。

【教】始见于《尚书·尧典》“敬敷五教”,韦昭《国语》注:“五教,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秦制,王候所下达的文书称为教,大臣也可以使用,汉代薛宣以条教著称,《汉书》曾录存其《下贼曹橼教》是一篇体贴下属的教令。

隋代公候封郡县者,亦用教。

【方】用木板写的文书。

《仪礼·聘礼》篇:“不及百名书于言”。

如果写在竹简上,就称为方策。

《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又作方册。

周代以后不用。

【简】竹片做的文书,孔颖达说:“简之所容,一行字耳。

”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书之于册。

古代又以“简书”为军事上紧急求救的文书。

【契】券据,这是公文中最早的一种,从象形文字“丰”开始,一根竹片上刻了许多道,用以记事立信。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

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1、疏又称奏疏。

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

分条陈述。

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

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

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

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

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例如《师说》《捕蛇者说》5、原推究。

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6、订评议。

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

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

订,论。

《订鬼》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

有自序、他序。

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二、记叙类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

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

《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3、志记事的文章。

《三国志》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

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左忠毅公逸事》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

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7、寓言寓,寄也。

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

《愚公移山》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

三、韵文类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重点总结1、古代公文文种:(1)誓:是出兵征伐时(交战前)宣布的誓师动员令。

(2)令:上古时期,只有国君对大臣的言辞称令,到秦代,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稿称为令,汉代,诸侯王下达的文稿称为令,再以后,天子诸臣都可使用。

(3)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文书。

制书与诏的区别:“诏”也是一种公文文种,它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文书都用诏,诏的分量不如制,但是诏比制用途广泛。

(4)告谕:古代公文名称,用于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确。

区别玺书与上书:玺书属于下行文,上书属于上行文,是大臣给皇帝、诸侯王的奏疏(5)疏:古代公文名称,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意见的文书。

也称“奏疏”,由汉文帝开始(6)议:古代公文文种,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往来辩驳。

以此来确定处理事情的事宜、方案叫“议”。

(7)檄:古代公文文种。

檄本是军用公文,但也通用于政治。

(8)教:是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

(9)表:是古代公文文种,大臣写给国君的上行文。

是大臣表示对国君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诉求与愿望,其内容往往是议论和叙事,有时也带有抒情。

(10)封事:奏疏的一种,涉及机密之事,用囊密封呈进。

故曰封事。

(11)札子:公文名称,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凡百官上殿奏事或官吏向长官进言议事通常用札子。

(12)敕:古代公文文种,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古代公文基本常识:(1)《尚书》是第一部公文总集。

(2)《秦誓》有别于《汤誓》,后者乃出兵前的动员令,这是“誓告群臣之词”,有述往戎来之作用。

(3)谥法: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本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5)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表、奏、议。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
古文的十八种文体包括: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

好的,以下是这些文体的详细介绍:
论辨类:主要指的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述来阐述某种观点或者辨明是非的文体,例如《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

序跋类:序是书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主要说明写书的缘由、宗旨、体例以及对作家的评价等;跋是写在著作末尾的文辞,是对序的补充和说明。

奏议类:奏议是一种古代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体,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书说类:书是书信,用于亲朋往来,或给子侄、下属的训示。

说则是说明事物或阐述某种理论。

赠序类: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诏令类:诏令是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包括诏、令、谕、制等。

传状类:传是传记,是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述;状是对人物事迹的描述,但比传更为简略。

碑志类:碑是碑文,用于记述功德或纪念功绩;志是墓志铭,是对死者生平事迹的简要记述。

杂记类:杂记是对山川、景物、人事的描述和记叙,有时也包括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等。

箴铭类:箴是规劝告诫的文辞,铭是用来警戒自己的文辞,如座右铭。

颂赞类:颂是赞颂功德、称颂功业的文体;赞则是对于人和事的赞美称扬。

辞赋类:辞是一种韵文,类似于诗歌;赋则是对事物进行铺陈描述的文体,类似于现代的散文诗。

哀祭类:哀是哀悼死者的文辞,祭则是祭祀鬼神的文辞。

以上是对古文十八种文体的详细介绍,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秘书学12种公文解释

秘书学12种公文解释

诏:中国历代帝王向所属臣民发布的各种文书的统称。

这类文书当时具有法律效力,与一般只有行政效力的官府下行文书性质不同,在中国古文书中自成一类。

诏是家长制封建专制政体的产物,是封建帝王施行统治的重要工具。

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

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

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战国时期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

西汉时期凡高级官员对官民有所告谕、征召以及征调军队都用檄。

遇有紧急军情,檄书插上标志加快传递的羽毛,称为“羽檄”。

东西汉之际,政局动荡,内战频繁,一些统兵将帅常用檄告谕军民,指斥敌方罪过,夸耀己方实力,借以提高士气、瓦解敌军。

此后直到南宋初的一千多年中,檄主要作为战时政治宣传品使用。

南宋以后使用得很少。

近代中国农民革命政权和一些群众团体也曾使用过檄文。

唐、宋到清代,檄又作为下行的符、牒、牌、札等文种的别称;“文檄”一词常被用作一般官府往来文书的统称。

露布:有四种作用:一、汉代皇帝制书用玺封,但赦令赎令均露布下州郡,《文心雕龙》所谓“露版以宣众,不可使义隐”;二、公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三、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四、北魏迄唐代,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制: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权力大为提高,规定皇帝的言词称为制,对臣民有所告诫称为诏,因而形成的文字也称为制和诏。

制和誓原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是发布号令的动词,是告诉的意思。

“制”作为王言,起于秦始皇的改“命为制”(《史记•秦始皇本纪》),此时“制”的概念还比较笼统,文体意义也不够鲜明。

到了汉代,由于文书制度的成熟,制书的运用场合及文体格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虽然制书的使用场合和行文格式比较复杂,但从后世文集所选秦汉制书来看,其作为“制度之命”的特征更为突出。

书:古代皇帝的诏书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高中古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古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古文体知识归纳总结古文体是指古代文人所使用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学习并掌握古文体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古文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文体概述古文体是中国古代文人运用汉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具有鲜明的古代社会特征、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为特点,包括骈文、夹叙夹议、议论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二、骈文骈文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形式,其特点是使用平行结构和平衡口语来表达思想。

骈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对偶、对仗、对句等,能够使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一种将叙事和议论融合在一起的写作形式,常见于史书、传记等文体。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情节与议论相结合,通过讲述故事来诠释作者的观点。

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声虽咄咄,意捧昊天飞仙径。

四、议论文议论文是古代文人用来表达自己观点或论述问题的一种写作形式。

议论文的特点是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语言有力,常见于论述文、杂文等文体。

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天命者,胜天下之任。

知时务者,胜天下之过。

五、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情感、抒发思想。

古代诗人常用的诗歌形式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等。

诗歌的特点是形式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感。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古文阅读技巧1. 掌握古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有助于理解古文的含义和写作技巧。

2. 注意理解古文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把握古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如文言虚实、宜谦宜骄等,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写作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古文体的知识归纳总结包括古文体总览、骈文、夹叙夹议、议论文、诗歌等写作形式以及古文阅读技巧。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提升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写作表达的水平和技巧。

古文文体全解

古文文体全解
古文文体全解
笔谈:即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如《梦溪笔谈》。
逸事:记载某人散佚而没有流传的事迹的一种文体,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如《左忠毅公逸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传: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功绩或主要活动的一种文体,如《大铁椎传》。
吟:古代一种诗体,属歌行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疏:也叫奏疏,臣下向皇上陈述自己政见的一种文体,如《谏太宗十思疏》。
策:策论,臣下向皇上陈述政见、献计献策的一种文体,如《教战守策》。
对:臣下对君主所提的如《隆中对》。
书:书信的统称,如《与朱元思书》。
序:序有两类,一类指置于书前说明、评议性的文字,如《伶宫传序》,也叫引序;另一类指古代送别赠言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也叫赠序。
说:一种文体,可发表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师说》。
表:臣下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行: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后来成为诗歌体裁,如《琵琶行》。
论:古代的议论文,大部分是分析政治国事的,如《六国论》。
记:杂记名胜山水诸景物的一种文体,如《石钟山记》。
赋:中国古代一种兼具诗歌、散文特点的文体,如《阿房宫赋》。
事:事略,传记的一种,记述人物事迹大略,如《王忠孝公翱事》。

《祭十二公文》详细注解版

《祭十二公文》详细注解版

《祭十二公文》详细注解版祭十二公文详细注解版引言本文档是对《祭十二公文》进行详细注解的版本,旨在更好地理解该公文的内容和含义。

公文解读《祭十二公文》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记录了古代祭祀仪式中使用的十二种公文名称和功能。

以下是对每种公文的注解:1. 勳文勳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表彰功勋者的文件。

通过勳文,文武英杰的贡献得以被广泛宣扬和嘉奖。

2. 状文状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陈述问题或请求的文件。

状文的撰写要求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以便得到有效的答复。

3. 诰文诰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发布诏令或圣旨的文件。

诰文通常由帝王或高级官员发布,具有法律效力和引导社会风尚的作用。

4. 揭文揭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揭橥事实或重要信息的文件。

揭文的目的是传达真相,让人们了解特定的事件或事物。

5. 弘文弘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宣传儒家经典或教化民众的文件。

弘文的内容通常包括经义解释、道德规范等,以促进社会秩序和文化发展。

6. 批文批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审批文件或批示事务的文件。

批文通常由上级领导或主管官员发出,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7. 纲文纲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总纲或指导方针的文件。

纲文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8. 奏文奏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向上级汇报情况或提出建议的文件。

奏文要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9. 陈文陈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陈述观点或自述过去事迹的文件。

陈文要求明确表达观点,展示个人经历和思想,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鼓励。

10. 表文表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表达感谢或请愿意愿的文件。

表文的撰写需要真诚、恳切地表达情感,并礼貌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11. 职文职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任命官职或授衔的文件。

职文的发布标志着一人的地位或职责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12. 命文命文是祭祀仪式中用于约束行为或下达命令的文件。

命文的目的是确保秩序和纪律,促使人们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进行活动。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重点总结1、古代公文文种:(1)誓:是出兵征伐时(交战前)宣布的誓师动员令。

(2)令:上古时期,只有国君对大臣的言辞称令,到秦代,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稿称为令,汉代,诸侯王下达的文稿称为令,再以后,天子诸臣都可使用。

(3)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文书。

制书与诏的区别:“诏”也是一种公文文种,它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文书都用诏,诏的分量不如制,但是诏比制用途广泛。

(4)告谕:古代公文名称,用于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确。

区别玺书与上书:玺书属于下行文,上书属于上行文,是大臣给皇帝、诸侯王的奏疏(5)疏:古代公文名称,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意见的文书。

也称“奏疏”,由汉文帝开始(6)议:古代公文文种,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往来辩驳。

以此来确定处理事情的事宜、方案叫“议”。

(7)檄:古代公文文种。

檄本是军用公文,但也通用于政治。

(8)教:是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

(9)表:是古代公文文种,大臣写给国君的上行文。

是大臣表示对国君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诉求与愿望,其内容往往是议论和叙事,有时也带有抒情。

(10)封事:奏疏的一种,涉及机密之事,用囊密封呈进。

故曰封事。

(11)札子:公文名称,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凡百官上殿奏事或官吏向长官进言议事通常用札子。

(12)敕:古代公文文种,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古代公文基本常识:(1)《尚书》是第一部公文总集。

(2)《秦誓》有别于《汤誓》,后者乃出兵前的动员令,这是“誓告群臣之词”,有述往戎来之作用。

(3)谥法: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本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5)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表、奏、议。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

推荐答案大体说来,古代公文可分朝廷公文和官府公文两大类:前者是帝王与臣属之间使用的公文,后者是官僚或官府之间的来往公文。

朝廷公文可分为“诏令”和“奏疏”两类。

诏令类公文是帝王告臣属的,属王者之言。

最早的此类公文称为“命”,夏、商、周三代又增加了“诰”、“誓”,主要体现在《尚书》当中;到秦时,又改“命”为“制”,“令”为“诏”;汉初,皇帝之命令又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敕;唐代将“王言”分为七种,其戒敕一分为四:发敕、敕旨、论事敕、敕牒;宋有御札;元清称圣旨。

诏令类公文皇帝一般不亲自撰写,而由词臣翰林等代笔。

蔡邕《独断》:“制者,帝王制度之命也。

”“制”又称“制书”,秦汉时皇帝用以颁布重大制度。

唐代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旧政,宽赦降虏,都用制书。

宋承唐制,用以封三公、三省(即门下、中书、尚书)等和罢免大臣。

明代皇帝对臣属有所宣告时使用制书。

到了清代,“凡大典礼,宣示百寮,则有制辞”(《清会典》卷二注)。

明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云:“诰,告也,训饬戒励之言也。

”“诰”是皇帝对臣民进行训诫的公文。

秦以前,上下可以通用。

《尚书》中《大诰》、《洛诰》是上对下的,而《召诰》则是下对上的。

秦废“诰”而用“制”、“诏”。

唐不称“诰”,而称曰“告身”,宋则称“诰命”,用于赐爵授官,与制书通用,设“知制诰”官员专管其事。

《说文》:“诏,告也。

”秦以前与“诰”一样,上下通用。

汉以后,为天子专用。

其有制诏、亲诏、密诏、手诏、遗诏等名目。

周公庙唐碑《润德泉记》中的唐宣宗赐诏即属于此类。

汉武帝的《策贤主诏》,当时又称为“制”。

到了唐末,“诏”有时也被称做“制”。

明初,诏书首称“奉天承运”,以表皇帝是“见人言动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典故纪闻》卷一),即把王命说成是天命。

策书是古代命官授爵的公文,亦可用于罢免,“策”与“册”通。

《说文》云:“册,符命也”,“策”作为王命公文,有所谓策问,即作为试题书之简策,选拔人材。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体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押韵的:韵文,如《诗经》《楚辞》各各代诗歌古代文体骈文(四六文):讲平仄、对仗,句式一般四六对仗《朱元思书》不押韵:广义的:可分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散文狭义的:指文学体裁的一种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按内容跨度分:通史、断代史按编写体例分:主要有三种。

(一)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词详备)和《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但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历史事件,难详其原委。

(二)纪传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汉书》120卷,80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ZQ
制,古代帝王地命令:制诰.
诏,帝王所发地文书命令:诏书.
书,古代皇帝地诏书或奏章,文书.
表,给皇帝上地奏章.
露布,古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地都称为露布.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地文书.
箴,古代用以告诫规劝为主地一种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地文字.
记,古代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地感情或见解地一种文体.
赞,用于颂扬人或地物一种文体.
颂,用以歌颂功德地一种文体.
序,古代一种临别赠言性质地文体.
随着最古老地文字——甲骨文地出现,公文也随之产生,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具有公文性质地文体是诰,典,谟等,最典型地载体便是近代出土地商代大鼎司母戊鼎,其上记载远古人民占卜、祭礼、打仗、赏赐、惩诫等活动,被称之为金文,是古老文体中一种.目前为止较为完整地公文典籍当属文字古奥典雅地《尚书》,阅读时虽有佶屈聱牙之苦,但是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人民地用语习惯和思维模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