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概念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一、公文的概念1、公文:公文是公司和二级单位在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公司规定,请示和报告问题,批复和部署工作,商洽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2、公文处理: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工作管理规定》,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在公文处理中:公司总经理(党委)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主管公司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二级单位综合办公室负责本单位公文处理工作。

二、公文的作用1、领导和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公文,都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和规定等公文,必然要对下属机关产生领导作用。

而批复等公文,则对具体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通过公文发布的一些法律和法规等,对所辖成员起着规范和准绳作用。

3、宣传教育作用。

公文在传达某一方针政策,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就增强了它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知照作用。

机关之间的许多工作是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协调的,许多具体问题也是因此而得到及时处理的,还有许多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料也是这样获得的。

因此,公文在保证各机关正常而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5、依据凭证作用。

各种公文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都具有法定的效力,受文机关则以此作为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

公文不仅仅传达了发文机关的意图,同时也是证实这一意图的最好凭证。

三、公文特点1、作者的法定性。

公文作者是法定的,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公文起草者,只是组织的代笔人。

2、读者的特定性。

公文读者具有特定性。

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特指的受文机关,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社会全体成员。

3、作用的权威性。

公文具有代行法定职权的功能,对受文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公文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公文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公文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什么是公文?自古以来定义甚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取其共识,公文乃公务活动的产物和工具,是公府所作之文,是公事所用之文。

换言之,公文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有着特定的效能和广泛的用途的文书,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国家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

公文处理是围绕公文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整体过程,它涉及了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

认识公文的特点、内涵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

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21执行,此次修订于2021年7月1日正式生效。

1、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否则无效。

2、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

3、公文语体的简明性,观点严谨、鲜明,文字朴实、庄重。

4、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

机关工作是公文形成的基础,公文是机关工作的专用工具。

公文除了文字文书之外,又有了电信文书电报、电话记录、声像文书录音、录像、图形文书以图表为主,伴以简要文字说明。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机关开始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工具,而且还利用计算机组成机关管理自动化系统。

电子计算机集数据、文字、影像和音讯处理于一身,使办文进入一个快速、准确的崭新阶段,因而公文处理需要更高的技术。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通用公文包括: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

4、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用A4纸,按规定留四白边
公 文 用 纸 幅 面 及 版 面 尺 寸
文件格式
文件格式
指出 文件 格式 错误 之处
第二节 公文的文种和分类
一、公文的文种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 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并施行,以下简称 “《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
开头的写法:
A、原因式开头:由于、鉴于 B、目的式开头:为、为了 C、依据式开头:根据、依据 主体:一般就是公文要说明的事项,周全,仔细,最好分条款说明。 结语: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语,要根据文体来写结语。 4)附件 例: 附件:1. ××××××××× 2. ×××××××××
5)发文机关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 6)公文生效标识(即印章)
文件格式
3、版记(包括3项)
1.主题词 例: 主题词:公文 管理 通知 2.抄送机关 例: 抄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是发文机关的办公部门或秘书部门;
印发日期是公文交付印刷的日期。
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印发机关写成“×××办公厅”、“×××办公室”、 “×××局秘书科”等,也可标识发文机关。印发日期写 成“×年×月×日印发”、“×年×月×日翻印 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5月16日印发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 的询问。 (9)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一、公文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 特点。

- 法定性。

- 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例如,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其作者必须是具有相应行政权力的部门。

- 公文的制发程序是法定的,从起草、审核、签发到印发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 权威性。

- 公文代表着制发机关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下级机关必须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公文要求。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都要遵守执行。

- 规范性。

- 公文的格式具有严格的规范,包括纸张规格、排版要求、字体字号、行文结构等。

例如,公文一般采用A4纸型,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 公文的语言表达也较为规范,要求准确、简洁、庄重、严谨。

- 实用性。

- 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公务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请示是为了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事,批复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答复等。

(二)公文的种类。

1. 按行文方向分类。

- 上行文。

- 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 下行文。

- 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令)、决定、通知、批复等。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等;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等;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等;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 平行文。

- 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 按内容性质分类。

- 指挥性公文。

- 如命令(令)、决定、批复等,这些公文对下级机关具有指挥、领导作用。

党政机关公文基础知识

党政机关公文基础知识

八、附注 用以说明公文中在其他地方不便说明的各 种事项,如需要加以解释的名词术语或用 于表示公文的传达范围、使用方法等内容。 比如“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发至各 街道、乡”。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 加圆括号标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版记部分格式
公文版记部分格式主要包括: 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发说明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指发文机关要求对所发公文 内容进行答复或处理的对方机关,也称 “受文机关”。写在标题之下空1行处,靠 1 左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书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是公文的主体和核心,用来表述公文的 内容,位于主送机关之下,成文日期之上。 每一段首行一律空两个字书写,回行时顶 格书写。
六、成文日期 是公文生效和考查的依据。。成文日期 要书写完整,不得用阿拉伯数字,需用汉 字书写,“零”写为“0”。如:二00八年 四月五日 七、公文生效标识 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 即机关印章。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联合上报:主办机关盖章。联合下发:发 文机关盖章
七.公文生效标识 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 即机关印章。要盖在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 上,做到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联 合上报:主办机关盖章。联合下发:发文 机关盖章
等级
4.发文机 发文机 关标识 3.紧急 紧急 程度 6.签发人 签发人
3.附件 附件 幻灯片 21
4.发文机关 发文机关 5,生效标识 生效标识 7.附注 附注 1.主题词 主题词 2.抄送机关 抄送机关
6.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
3.印发说明 印发说明


1.下列哪种公文属于行政机关而不属于党的机关 A. 决议 B.公报 C.规定 D.命令 2.行政公文的作者是谁 行政公文的作者是谁 A.制作公文的机关或机关法定的领导人 制作公文的机关或机关法定的领导人 B.草拟公文的秘书人员 草拟公文的秘书人员 C.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科) 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 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 D.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 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一)一、公文概论:公文古己有之,把公文作为一种学科知识来概括和总结,应当说时间并不长.所以说,公文基本知识应属于较为年轻(de)学科,文体应属于社会科学(de)管理学科.(一)公文(de)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de)简称.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de)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de)文书.具体解释为: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传达贯彻党(de)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具有特定效力和较为规范格式(de)文书.(二)公文(de)种类党(de)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指示为党(de)公文独有)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所独有)(三)公文(de)特点:1、鲜明(de)政治性.公文是党和国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de)而操纵(de)工具,是为一定政治目(de)服务(de).2、法定(de)权威性.公文代表着一级组织、一级政权(de)职权和意图,具有绝对(de)权威,不允许有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置若罔闻或与之相悖.3、现行(de)实用性.发文是针对实际,切实管用,便于操作.可以说是合于时而发,合于事而做,要求下边贯彻执行.4、严格(de)规范性.公文有统一(de)文种,每个文种都有严格(de)规范和具体(de)要求,限定内容、限定格式、限定适用范围,不许独出心裁,胡乱发挥.5、行文(de)明确性.公文(de)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要求明确,让谁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和究竟怎么干,都非常明确清楚,不含糊其词.6、语言(de)简洁性.相对其它文稿来讲,公文则文字更精炼,条理更清楚,层次更分明,篇幅更简短,没有废话,不许冗长,能一句说清楚(de)不用两句.此外,有(de)公文还有政策性、保密性等等.(四)公文(de)作用: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组织领导和处理公务(de)工具作用.具体讲:1、法规准绳作用.便于遵照执行.也叫明法(de)作用,党纪国法用公文发布于世.党(de)纲领、章程用“决议”这个文种发表;宪法用公告发表.2、领导指导作用.部署当前工作.也叫传令作用.指示、决定、通知等下行文有明显(de)传令作用.3、公务联系作用.便于相互沟通.也叫沟通作用.请求指示、批复、商洽、支持作用,请示、报告、批复、函等.4、宣传教育作用.统一思想行动.教育警示作用.关于表彰扶贫先进单位(de)通报;关于治理“三乱”(de)决定.所以说,公文不是简单(de)抄抄转转、无足轻重(de)东西,而是治国安邦不可缺少(de)重要工具.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政策和策略是党(de)生命,而政策和策略必然体现在公文里.(五)公文(de)分类:1、按行文关系分: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de)上级机关行文):请示、报告②下行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de)行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条例、规定、命令、会议纪要③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de)行文):函、议案(政府等)④通行文(向社会公众发布(de)具有告知性和规范性(de)公文):如通告、公告、公报2、按秘密程度分:①秘密②机密③绝密3、按使用范围分:①党(群团)②政(行政)③军(军队)二、文种写作:公文写作,有共性(de)东西,也有个性(de)东西.共性反映所有公文写作(de)共同点.比如,应遵循(de)原则是:实事求是、准确合实、可行有效、简炼规范.还如,公文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项、文种.举一例:中共朝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de)意见.就是既有发文机关,又有工作事项,还有意见文种(de)体现.又如:第一段讲发文(de)目(de)、依据、原因、问题、意义、作用.又如,所有文种第一段最后一句话都要通过不同方式把文种交待出来.如“报告如下”、“通知如下”、“提出如下意见”、“特做如下规定”等.(当然、函和公报除外).还如,文号、落款单位和年月日等.个性反映各个具体文种有别于其它文种(de)特殊点.这里讲几种常用公文(de)写作要领:(一)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所使用(de)呈批性、期复性公文.(上级机关即可以是上级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上级业务指导机关.如各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批地、向财政要钱等.)请示(de)特点:1、呈请性.下级向上级行文,有(de)虽然不是直属关系,但属于业务主管机关.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请求.或请指示或请批准.2、越职性.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无法处理(de)事情.请示(de)内容都是上级机关职权内(de)事.3、期复性.要求上级机关明确表态批复.同意不同意都应给答复.请示(de)分类:1、请求指示.要求上级机关指示该怎么办或询问政策、精神一类请示.2、请求解决.下级机关遇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解决(de)困难或问题,请求上级帮助解决.3、请求批准.本机关对某一问题已有处理意见,但职权所限必须请求上级批准同意.4、请求批转.职能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已有处理意见和办法,但因“条条不对块块”(de)规定,不能要求同级职能部门或不相隶属机关、部门照此执行,因而要求上级领导机关审查批准,并转给有关部门执行(de)请示.此类请示,结尾语多有“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各部门执行”字样.请示(de)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1、标题:由发文机关(如有版头,也有省略)、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一题一事、一文一事.不允许有“和及”等两件事一起请示.文题一定写“请示”,凡写申请、要求、请求都不对.2、主送机关:绝对只能一个.一般不主送上级机关(de)领导个人.主送多个机关就误事、主送机关外可有抄送机关.3、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①请示缘由.即正文开头部分,说明为什么请示(de)问题.这是上级机关作出批复(de)重要根据.要情况真实,理由充分,尤其是请求解决性(de)请示缘由部分要尽量写得详尽些.缘由写完后,往往用“现就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过渡.②请示事项.是正文(de)主体和核心.只能是一个事项,写得具体明确.请求指示(de)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请求解决(de)要明确提出需上级支持帮助或解决(de)具体事项;请求批准(de)应提供本机关(de)具体意见、措施、方案或行动.语气要谦恭,不能用决断口吻行文,即本机关“拟”怎么办,而不能表述为“决定”怎么办.③请示结束语.常另起一行.惯用“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予批准”等.切忌带有强制性语气(以上请示,请予十日内批复).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标题有发文机关(de),可不落款,但需盖公章.请示注意事项:1、遵守行文规则.即一文一事、主送一个机关、不越级请示、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和党政分开(de)原则.2、请示内容真实,理由充分.3、语气平实、恳切.(二)报告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de)陈述性公文.报告(de)特点:1、应用范围(de)广泛性.可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情况和实际工作中遇到(de)问题,也可以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答复上级机关(de)询问.2、行文(de)单向性.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为上级机关提供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这个上级一般是自己单位(de)直接上级.3、表达(de)陈述性.大量用陈述语言,全面、真实、具体地陈述执行上级指导示(de)情况,很少议论.报告与请示(de)区别:1、行文目(de)不同.报告(de)目(de)是下请上达,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批复;请示是要上级答复、批复.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de)汇报;请示是工作未开展之前先请示.3、收文受理不同.对于报告上级机关一般不批复;对于请示必须批示批复.报告(de)分类:1、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安排(de)报告.2、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社会上或本机关工作中出现和存在(de)有代表性、倾向性(de)有关情况.重在“反映情况”,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和采取措施.(广州市非典肺炎由卫生厅向省政府或卫生部报告,还有禽流感等)3、建议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或建议.对开展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解决问题(de)具体措施、方案、办法,要求上报机关批转到有关地区或部门执行.这是“呈转性”(de)报告.如:关于开展第十七次科技之冬活动(de)报告,科协向市委报告.4、回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机关(de)询问.具有被动行文(de)特点.如:关于×××等上访问题调查处理结果(de)报告.皮毛厂抗美援朝女战士郭载初上访医疗费问题处理后给省委(de)报告.5、递送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de)报告,是报告中最简单(de)一种.报告(de)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果报告(de)事情紧迫,为引起上级重视,可在报告前加上“紧急”二字.2、主送机关:和请示一样,只能是一个,必要时抄送.不要送给领导个人.因为一个领导不在家、外出、学习会误事,送机关,这个领导不在,可另一个领导批示.3、正文:由缘由、内容、结语组成.报告(de)缘由是正文(de)开头.说明报告(de)目(de)、原因、概括报告(de)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结尾惯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报告(de)内容是正文(de)主体:①工作报告(de)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绩、经验、做法;存在(de)问题;今后安排四个层次.②情况报告(de)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和原因;办法及建议三个层次.③建议报告(de)正文主体内容层次与情况报告正文一致,但它(de)基本情况远不如情况报告详细.重点在措施和办法.④回复报告(de)正文主体是对上级询问或要求(de)工作和情况答复清楚即可,比较简单.报告正文结束语.单独占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结尾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回复报告结尾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常用“请审阅”、“请收阅”、“请查收”、“请核收”等.报告写作(de)注意事项:1、材料要真实.2、除综合报告外,要遵守一文一事(de)原则.3、严格文种界限,不能与请示混用.(三)通知.通知是上级机关用来批转下级机关(de)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de)公文、发布规章、向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传达需要办理与周知或共同执行(de)事项,以及用来任免和聘用干部(de)知照性公文.也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极高(de)文种.通知(de)特点:1、使用范围(de)广泛性2、行文方向(de)灵活性.即可以是上级对下级,也可以平级行文,还可以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计划生育工作、财政部门对各委办局)3、晓喻告知(de)广泛性.通知首先是让大家晓喻,知道内容后才想怎么办.4、较强(de)时效性.即有时间期限(如涨工资过时间不行),也有效力长短不一.如有(de)会议通知,会期一到,就失去了效力.通知(de)分类:1、批示性通知:可分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三种.批转性(de)用于批转下级公文;转发性(de)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de)公文;发布性(de)用于发布规章.如关于印发“规定”(de)通知等.这类通知分别与被批转、被转发、被颁布(de)原件构成一份完整(de)公文.2、指示性(de)通知:是对某一项作出具体规定或对处理某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de)通知.是上级对下级下达指示,而内容又不适用于“指示”文件时使用这个通知.如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de)通知.3、事务性通知:用于安排一般具体事务.如调整机构、启用印章、变更作息时间、安排节假日值班等.应用广泛,内容单一.4、会议通知:各机关单位用以发出召开会议(de)通知.5、任免通知: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de)领导人员或上级机关(de)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或平级机关知道时发出(de)通知.通知(de)写法: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但各种通知(de)具体写法也不尽一致.1、批示性通知:①标题.也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不能随便省略.但问题比较突出.需注意(de):一是标明被批转、被转发公文(de)机关,因为原公文由于有固定版头时可能省略了发文机关,而批转或转发时不标明,下边就不知原文是哪发(de).如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控制行政经费问题(de)报告(de)通知,就把市财政局补进文题了.二是批示性通知标题介词“关于”使用,一般只用一个,批转机关可用批转、转发等词.不能用市政府办关于批转市财政局关于×××(de)通知,而应是市政府办批转市财政局关于×××(de)通知.三是层层转发即转发层次较多(de)公文,发文中可省略间接转发机关和原发文机关名称,只保留直接上级机关名称,后加上“所转发(de)”四个字.举个例子.如完全照转可能出现“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关于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de)通知(de)通知(de)通知(de)通知(de)通知”.这就罗嗦了,用直转(de)办法可简化为“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所转发(de)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de)通知(de)通知”,四是如果被批转或被转发(de)公文是联合行文,原发文机关较多,通知中可只保留原主发机关名称,后加“等”字.五是标题中不要轻易使用书名号,只有被批转(de)规范性公文才能用.②正文.批转和转发式通知(de)正文一般是由批转和转发对象、批示意见二部分组成.即开头点明对象即被批转(de)公文名称、发文字号和发文机关,表明态度来做出决定;批示意见部分通常是对被批转公文(de)基本精神作进一步(de)强调或必要(de)补充说明,以突出被批转公文(de)重点或核心内容,引起批转范围(de)重视,更好地贯彻执行;发布式(de)通知(de)正文,一般写三层意见,开头说明发布(de)根据或目(de),中间写发布对象,最后提出执行要求.2、指示性通知:①标题不能随便省略或简化,必须具备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项.如朝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管理(de)通知②正文一般包括缘由、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3、事务和会议性通知:标题比较灵活,可以是完整规范(de)形式,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正文一般由发文缘由、通知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内容组成.4、任免通知.标题应写明被任免人员(de)姓名即代表性人员姓名,后加等同志.如关于×××等同志职务任免(de)通知,正文说明任免根据和任免决定.通知写作注意(de)事项:1、准确使用文种.2、通知事项必须明确具体.3、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四)决定决定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de)决策指挥性公文.决定(de)特点:具有指令性、约束性.它以结论、规范和安排,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如有违反,要受到一定(de)处罚.这个特点近似于命令,又不同于命令.命令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级政府组织法明确规定(de)机关和人员才有权发布,也有是以首长名义发布(de),它只讲结论,不讲原因,一经发布,就产生法律效力.决定比命令适应范围广,由领导机关(de)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公布,有一定(de)论理性.也有(de)资料这样概括决定(de)特点:①具有规定性.与条例、办法、规定等法规类文件性质相同,但它比前三者有说理内容,有强制力和约束性.②具有指示性.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进行(de)决策性指挥,关系重大,影响深广,具有指示性.③具有确定性.“决”就是拿主意,“定”就是不能改变.什么事项一上决定,就意味着这项事定了,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不能朝令夕改.④法定作者广.比命令(de)法定作者广,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均可.内容比命令具体.决定(de)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不能随意省略.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de)决定.决定成文时间要以会议通过(de)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决定(de)时间一般标注在标题下方,用小括号括起来.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de)决定(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正文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决定依据;二是决定事项;三是希望、号召或执行要求.落款包括发文日期和印章.(五)通报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de)公文.通报(de)特点:1、教育引导性.通报虽然也是用来传达和告知(de),也有所告诫和要求,但却没有强制贯彻(de)要求,而是通过通报(de)形式对下有所指导、有所示范、有所教育、有所警戒、有所督促,从而达到教育功能.2、典型针对性.通过典型事例达到启发式教育(de)目(de),告诫人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发扬什么精神、克服什么倾向.因此通报(de)事情是重要(de),事例是典型(de).3、真实严肃性.通报(de)人或事必须是真实(de).同时,通报又代表一级组织进行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有着鼓励、警示或或惩戒作用,所以又是十分严肃(de).通报(de)种类.1、表彰性通报.用来表彰先进单位或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学习.2、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语错误、处分犯错误(de)单位和个人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3、情况通报.旨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de)工作为目(de)(de)通报.通报(de)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①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de)通报.②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与抢劫犯顽强搏斗(de)×××同志记功表彰(de)通报.2、正文:包括通报缘由、通报决定、通报(de)希望要求等内容.3、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通报写作(de)注意事项:1、注意区别.一是与奖惩决定(de)区别.两者写法是一致(de),但奖惩决定涉及(de)事实比通报严重或影响更大,制发这类公文重在作出决定,用词和语气比较严肃;而通报重在教育,用词和语气平和一些.二是与通知(de)区别.通报传达(de)是重要精神或情况,告知(de)是特殊事项;通知传达(de)是上级指示,告知(de)是一般事项.通报(de)目(de)是使一定范围内(de)单位或个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通知是为了使有关单位或个人知道事项和怎样去做.通报可用于表彰先进和批评错误,而通知没有这个用途.2、内容真实.3、行文及时.(六)批复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求事项(de)回复性公文.批复(de)特点:1、行文(de)被动性.以下级机关(de)请示为行文条件.2、回复(de)针对性.针对请示机关行文,针对请示事项,不涉及请示事项以外(de)内容.3、效用(de)指挥性.批复提出(de)处理意见和办法代表上级机关对问题(de)决策意见,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更具权威性,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批复(de)种类:1、同意性批复:对下级机关请求(de)事项表示同意(de)批复,有决定性批复和指示性批复.2、否定性批复:对下级机关(de)请示事项持否定态度(de)批复,要讲清理由,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3、解答性批复:针对下级对法律、政策、规定、措施等(de)询问请示所做答复.也可分:1、审批性批复.针对下级机关请示(de)公务性事宜,经审核后作出(de)批示性答复,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项目安排、资金划拔等.2、指示性批复.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批复(de)写法: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1、标题:有多种写法①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将蛇岛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给辽宁省人民政府(de)批复;②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观音阁水库向本溪市供水收取水费(de)批复;③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关于同意设定建平县榆树林子镇(de)批复.④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de)构成.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接受国家开发办验收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准备工作(de)请示>(de)批复.2、主送机关:只能主送一个机关.如需更多部门了解和执行,可抄送.3、正文:①批复依据.首先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发文字号,交待批复(de)依据,点明开头(de)下级机关.然后用“现对××问题批复如下”或“现批复如下”进行过渡.②批复内容.根据国家(de)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针对请示(de)具体内容给予明确答复和具体指示,不予争论.一般分条列项一一作答.无论是完全同意、部分同意或都不同意,均应提出指示性意见或说明理由.③结束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惯用语作结,也可不用.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加盖公章.注意(de)事项:1、针对性强.请示什么、批复什么,当然还要调研,以了解下情和掌握政策.2、观点明确,不能太原则,不能模棱两可.3、非常及时.不能因为延误时间而造成损失.4、言简意赅.做到意尽语止,庄重周严,不能有歧意.。

什么是公文

什么是公文

什么是公文一、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文文书,又称文件。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

这种法定的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办理公文的权力。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它们在行使法定职权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字材料。

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

公文的法定效力是由公文形成者的法定地位所决定的。

公文的规范化格式,不仅增强了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也方便了公文的处理。

4、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通过公文这一工具来表达意图,处理公务,实施管理。

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则使用“报告”;向下级布置工作,则使用“指示”或“通知”;向有关单位联系公务,则使用“函”;记载会议议决事项,则使用“决议”或“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是伴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生产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与经济活动中都要凭借文书这一工具来进行彼此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衣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公文的概念

公文的概念

公文的概念:广义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合法组织办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法规和规章,试试管理,规范行为,融洽工作,记载和传递公务信息等的重要工具。

狭义是指由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批准颁布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公文的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行为规范作用,宣传和教育作用,联系知照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

公文的特点: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公文的分类1从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划分:指挥醒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2从行文关系上来划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命令:是一种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公文。

特点:强制性,法规性,严肃性。

分类: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

写法:标题,发文字号,正文,落款。

决定:是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公文。

特点:制约性,指导性,稳定性。

分类:指挥性决定,法规性决定,知照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变更性决定。

写作要求:内容的合法性,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决定事项要明确突出,语言要准确决断。

决定与命令的区别1性质不同。

命令把指示性喝规定性结合起来,是党喝国家的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对下级机关或者社会人员发布的一种指令性文件;而决定则是把指导性和决定性结合起来,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些问题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并需要下级单位和成员贯彻执行的具有法规性的文件。

2语气不同。

命令的权威性和指示性,要求下级机关必须坚决照办,不容违背。

而决定的指导性,虽然也要求执行公文的内容,但是可以允许下级机关在执行具体内容时,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

决定的语气要比命令缓和一些。

3时间不同。

命令要求执行起来坚决迅速,而决定则允许有一个理解执行的过程。

公告:是一种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

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

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一、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1)概念:公文是公文的简称,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法定组织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风格的书面材料。

(二)公文具有三个特点:1.权威。

首先,它是由法律制定和公布的;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观点、结论,一旦进入公文,都不能随意更改、解释、否定。

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组织的喉舌和意图,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2.规范性。

从起草到撰写,再到接收、发送、处理、归档、存档和销毁,正式文件的撰写和处理都有一个标准化的系统。

另外,公文有特定的文体。

其样式、结构、纸张大小、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

3.工具性。

公文是各机关、团体、组织在公务管理过程中使用最频繁、最多的工具。

公务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科学最正规的方法就是使用公文。

(三)公文的作用有五个:1、导向作用。

公文是上级领导和指导下级工作的工具。

上级机关通过发布正式文件部署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工作给予具体领导和指导。

2.管理角色。

公文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功能。

各机关通过发布公文表达意图,传达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意图,实现其管理职能。

3.规范功能。

首先,公文是法律规范的体现,法律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其次,规范性文件是我们工作和活动的基本依据。

4.通讯功能。

上下级或平行单位使用公文开展工作,交流信息。

5、凭证作用。

公文具有法定效力,可以作为办事的依据、工作的指针,俗话说:“按红头文件办事”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公文也是机关工作的记录和保存。

(四)公文的种类1.写作关系有三种类型。

书面是指一个机关向另一个机关发出的文件。

①上行文。

下级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即自下而上的行文。

如报告、请示。

②下行文。

上级领导机关给其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即自上而下的行文。

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③平行文。

同级机关或者互不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函是最典型的平行文。

2、从具体的文种来看,根据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文种:①公告。

公文基础知识

公文基础知识

公文基础知识一、公文概述(一)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处理公务的文书,它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处理政务以及记载各种活动情况的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文是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概括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公文处理办法》概括为: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公文是该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公文同报刊、图书、资料、文学作品及各种体裁的文章相比,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

它们的共性主要是:(1)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2)都有词造句,谋篇布局,词法要求,使用标点符号;(3)都要求具备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

就个性而言,公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机关公文是处理党政机关公务的文书。

它的内容许多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如各级党政机关发布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等,是代表党政机关发布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性文件。

各级立法机关发布的实施法规的命令,是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向公民下达的政令。

检验检疫机关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印发的许多文件,都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如国家质检总局令等等,都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

公文具有广泛性,公文所涉及的面很广,有的和各行业有关系;有的和各级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关系;有的与所有党员都有关系;有的与每个公民都有关系。

检验检疫公文不仅与检验检疫机构有关系,有的也与外贸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系。

可见,公文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2、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和行政约束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决议、政令等文件,各级党政机关必须执行。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导读: 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因而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

公文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法定作者、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

(1)法定作者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大多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但有时也以领导人名义制发,如命令、议案等文种,都在文件上签署个人的姓名。

领导人是由法定组织通过选举、委任等法定程序产生的,以领导人名义发布公文,是代表其所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所以他们也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的撰拟,一般由秘书或业务部门人员起草,有时组织写作班子分头执笔。

这些草拟公文的人员,都不能视为公文的法定作者。

他们是机关的代言人,是受命写作的。

法定作者这一特点,体现了公文高度的严肃性。

任何未经法定程序核准的组织不得制发公文,也不允许任何人假冒法定组织发布公文。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将按扰乱公共秩序罪依法惩处。

(2) 法定效力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

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公文写作规范及相关知识

公文写作规范及相关知识

一、公文的基本知识(一)公文的含义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

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

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

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

可以说,范围非常广泛。

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还可以叫做文书,但是,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

公文、文件、文书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

稍加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公文、文件、文书三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地说,文件只是公文当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则又只是文书当中的一部分,文书除了公文之外,还包括私人文书。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种类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种类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一、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材料。

(二)公文具有三个特点:1、权威性。

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

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组织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依据。

2、规范性。

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制度。

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其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

3、工具性。

公文是各机关、团体、组织在公务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

公务管理的方法很多,而最科学最正规的方法是利用公文。

(三)公文的作用有五个:1、指导作用。

公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领导与指导的一种工具,上级领导机关通过制发公文来部署工作,对下级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与指导。

2、管理作用。

公文具有管理公务的基本职能。

各机关通过制发公文来表达意图,传达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各方面的意向,实现起管理职能。

3、规范作用。

首先,公文是法律规范的体现形式,而法律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其次,法规文件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依据。

4、沟通作用。

上下级或平行单位利用公文开展工作、交流信息。

5、凭证作用。

公文具有法定效力,可以作为办事的依据、工作的指针,俗话说:“按红头文件办事”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公文也是机关工作的记录和保存。

二、公文的种类(一)从行文关系上划分有三种。

行文是指一个机关给另一机关的发文。

1、上行文。

下级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即自下而上的行文。

如报告、请示。

2、下行文。

上级领导机关给其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即自上而下的行文。

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3、平行文。

同级机关或者互不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公文知识

公文知识

公文知识1,公文概念: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觃范体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觃和觃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2,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幵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3,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准确觃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

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4,公文的15种文种:(1)决议: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议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会议讨论幵表决通过的)(2)决定: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

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

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或者令:公布行政法觃和觃章。

(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措施。

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

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公布重要决定和重大事项。

(一般是比较具体地公布某一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5)公告: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

(内容一般十分简要,公告的制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权的机关,范围广)(6)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向社会公开告知人们遵守某一事项时,应使用通告,用于局部范围)(7)意见: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収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批转、转収公文人事任免(9)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文种,上级机关无需回复)(11)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请示、上级机关有请必复)(12)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3)议案: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公文的基础知识

公文的基础知识

公文的基础知识公文基础知识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文种、公文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正文、印章、发文时间、主题词、抄送单位等。

一、文种公文的文种分为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等15类。

二、公文标题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主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三、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公文的法定标识,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发文顺序号等三个要素。

四、签发人签发人是代表机关签发公文并对其负责的人,签发人的姓名应写全名,并冠以职务,如“局长”、“县长”等。

五、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具体表达公文内容的核心部分。

正文一般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六、印章印章是公文法定效力的体现,一般包括单位公章和领导签名章。

公章通常分为圆章和方章两种,圆章显得庄重、严肃,方章则显得典雅、大方。

印章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单位公章时,必须在单位办公室保管或专人保管;第二,使用领导签名章时,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在办公室或专人保管;第三,印章的使用必须符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其大小和形状;第四,印章的使用必须规范,不得在不适用的公文上加盖印章。

七、发文时间发文时间是公文的生效时间,也是公文的重要要素之一。

发文时间一般包括年份、月份和日期三个部分。

八、主题词主题词是公文主题的规范化表述,一般由几个意义相关的关键词语组成。

主题词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公文主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第二,要避免使用含义模糊或不明确的词语;第三,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九、抄送单位抄送单位是指除主送单位外,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抄送单位一般分为上级单位、平级单位和下级单位三种类型。

在公文格式上,抄送单位通常用“抄报”、“抄送”标识标注出来。

公共基础公文基础知识一、公文的概念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于应用文的范畴,是为处理公务而产生的文字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的含义
公文,即公文文书,又称文件。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

这种法定的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办理公文的权力。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它们在行使法定职权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字材料。

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

公文的法定效力是由公文形成者的法定地位所决定的。

公文的规范化格式,不仅增强了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也方便了公文的处理。

4、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通过公文这一工具来表达意图,处理公务,实施管理。

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则使用“报告”;向下级布置工作,则使用“指示”或“通知”;向有关单位联系公务,则使用“函”;记载会议议决事项,则使用“决议”或“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它是伴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生产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与经济活动中都要凭借文书这一工具来进行彼此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衣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在这里,恩格斯把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即文书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评价是很高的。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的发展,商业更需要有条理的书信来往……”这段话,科学地阐明了文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文书在国家管理工作和社会经济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就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灿烂的历史文明,就是凭借那些帙卷浩繁的、不同形式的文书记载而传之于世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化。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越来越复杂的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又渐渐产生了表意与表声的原始刻写符号与文字。

这在我国古代的经
籍中是有记载的。

“人类有政治之组织,即有法令。

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牍。

”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夏、商、周三代。

《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这里说的“书契”,就是指的是用文字作为物质载体而形成的文书。

有了文书,才能贯彻统治者的意图,以实现社会的信息传递,才便函于“治”、“察”与“夬”。

文书也就成了治世的工具。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是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文书珍品。

到了西周,则设有专门管理文书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

据《周礼·天宫·宰夫》云:“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汉郑玄注:“治藏,藏文书及器物,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这说明,在我国,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官文书的产生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一种暴力机关。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就要制定和施行政令。

我国早在夏商和西周奴隶制社会,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公文的作用。

现在保留下来的《尚书》,即上古之书,儒家尊称为《书经》,其中不少就是统治者对属下和民众发布的指令性下行文书,包括“诰”、“誓”、“命”等文种。

如《汤诰》、《大诰》、《康诰》等篇,就是当时统治者商汤、周公、成王发布的告民众书;《甘誓》、《汤誓》、《牧誓》等篇就是当时统治者夏启、商汤、周武王在出征前向军队发布的誓师词;“命”就是统治者发布的命令,如《文侯之命》等。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有关国家政力大事的,故《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

”所以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秦”,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是在秦王朝建立之前,秦国客卿李斯向秦王呈送的一份意见书。

它用大量事实,反复论证,终于说服秦王收回了驱逐客卿的成命。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两汉时,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移民”的使用也逐渐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教”等。

秦汉以后,以至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上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据徐望之《公牍通论》所计,不下六七十种,这说明了历朝封建统治者对公文的重视,也反映了政权机构工作的日趋细密。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适应其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需要,对沿习已久的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内务部奉大总充令,颁发了《公文程式》五条,指出:“现今临时政府业已成立,所有行用公文程式,亟待规定,以期划一,而利推行。

”并规定行用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明确了这些文种的使用范围。

从而废除了封建王朝几千年来所使用的“制”、“诏”、“诰”、“敕”、“奏”、“表”、“笺”等公文名称,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这也是公文名称上的一次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