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

近段时间,在秋拍中,鲁迅致陶亢德的信函、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札、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札均以不菲的价格成交,掀起了一个信札拍卖的小高潮。那么,近现代名人信札是否已成为艺术品市场中冬天里的一把火?其文化内涵有几何?收藏信札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价值?对此,业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保昌字画商城小编也在网上和朋友那里借阅资料查找了信札收藏的小知识与注意事项:

鲁迅致陶亢德的一封信

信札压根就没火

梳理中国近现代名人信札拍卖的历程,可以看到,名人信札经历了一个被忽略,之后逐步获得价值认同和回归的发展之路。

早在1994年,翰海秋拍中就试水上拍—册15通的徐悲鸿信札,估价为10万元,但没能拍出。2004年,仍然是翰海拍卖会,仍然是徐悲鸿的信札,这一回,仅3通的信札竟以24.2万元拍出。2005年,在嘉德秋拍上,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又以34万元高价成交。而后,2009年的嘉德春拍上,陈独秀、梁启超、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信件,创下744.8万元成交价的纪录,引起了较大轰动。今年,鲁迅的一封200字信札又以600多万元创下了纪录。因此,有人惊呼,以前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是信中一字已抵万金,名人信札收藏将迎来一个春天。

但是,在匡时拍卖老总董国强看来,信札拍卖出现一些高价,是社会整体文化品位提升的

表现,但信札收藏压根就没火过,也没有出现让他觉得很意外的价格。因为它并没有被资本所青睐,收藏者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我们的文化不值钱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人都习惯于这种不值钱,所以出现个高一些的价格,他们就大呼小叫。”

董国强认为,鲁迅的信札拍出这样的价格,以其身份、历史文化地位和墨迹在民间流传的稀少程度,其实是低了。“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言,‘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而且,除了公立博物馆之外,估计全国没有三个人手中有鲁迅的亲笔信。这样的拍品,其唯一性已经达到了完全取决于卖家愿意以多少钱出手,不需要市场标准了。”

而大部分的名人信札,其实都还比较便宜。董国强说:“梁漱溟、冯友兰这些人们比较熟知的近代思想家,他们一通信札也就能拍几万元。”

不过,由于收藏信札的大部分不是投资客,而是有文化情怀的藏家。所以,董国强认为,信札涨得慢一点,让真正有底蕴的人能够买得起、藏得住,并非坏事。

信札承载的是书法和时代文化

那么,名人信札为何会受到文化人的青睐?文献学家、收藏家王贵忱表示,收藏信札其实就是收藏名家书法。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主要都是通过信札流传下来并被后人奉为圭臬的。比如,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陆机手书的《平复帖》,便是一纸书信,曾引得大收藏家张伯驹不惜为其倾家荡产;三希堂珍藏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也是书法大家的三张“便条”。“在信札中,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气质、性情都得到了最真实的反映,因为书写者并没有想过要公开,所以写得很放松很随意。”

董国强也谈到,收藏信札其实是收藏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文明、文化。“像鲁迅、丰子恺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本身就是很好的书法家,他们的字和今天国内著名的书法家相比较,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更出色。钢笔的信札拍卖价格低于毛笔字所书信札,就在于其欣赏性差一些。另外,很多信札文字优美如散文,或者直接就保留了一些诗稿,很值得反复吟味。而且,朋友之间的往来信札往往都是直抒胸臆,没有过多的修饰,反映的是真性情,在用笔上也比较自由。”

收藏讲求“内容为王”

除了把玩上的愉悦性情,从收藏角度看,名人信札的价值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察呢?

董国强表示,收藏信札应该从稀有性、作者的名头、历史地位,是否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考虑。以他们去年上拍的梁启超专场为例,同样都是梁启超的信札,有的拍了十几万元,有的拍了一百多万元,差距非常大,决定价格不同的因素就是内容了。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或者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的信件,价位自然要高很多,譬如梁启超写给孙传芳、袁世凯的信札,因为对方也是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价位就比较高,他写梁思成、林徽因结婚细节的信札,价位也比较高,因为这是公众很熟悉的、很有兴趣去详细了解的社会事件。

2009年上拍的胡适家族秘藏信件,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11通、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都是从未对外公开的。其中,陈独秀等致胡适的信札历时长达10余年,涉及1920年《新青年》独立办报事件、1920年《新青年》众多编辑分裂事件、1920年上海学生罢课游行运动、胡适参加段祺瑞政府“善后会议”事件、陈独秀狱中出版文稿等,极具史料价值。所以拍出了554.4万元,后来,国家文物局还行使了国家优先购买权,可见其珍贵。

王贵忱也强调,收藏名人信札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人物的地位、名声,按照自己的学识、修养和研究课题来做收藏。

后记:陶亢德介绍

风云激荡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间造就了一大批文学名家,同时也培育了一批编辑名手,如

邹韬奋、赵家璧、孙伏园等,都已成为了现代编辑出版史研究的重点人物。但由于某种原因,也有一些才能卓异的编辑家却被忘却了,至今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在这些被遮蔽的人之中,陶亢德算是一位。

陶亢德(1908-1983),字哲庵,浙江绍兴人,笔名徒然、哲庵、室暗等。陶亢德出身贫寒,早年在苏州做学徒,后来又到东北谋生,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却靠着浙东人的坚韧进行自学,最后达到了通晓五六国文字的地步。陶亢德从事办刊的时间并不长,也就十五年左右,整体来看,这十五年的办刊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