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中血沉检测、白细胞检测与临床应用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实验诊断学
白细胞分类计数
17
初生儿外周血白细 胞主要为中性粒细 胞。到第6-9天逐渐 下降至与淋巴细胞 大致相等,以后淋 巴细胞逐渐增多, 整个婴儿其淋巴细 胞数均较高,可达 70%。到2-3岁后, 淋巴细胞逐渐下降, 中性粒细胞逐渐上 升,到4-5岁二者又 基本相等,至青春 期与成人基本相同。
白细胞分类计数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 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
白细胞分类计数
34
5)脾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性肝 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 少。
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的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 分泌了过多的脾素,而此种体液因子 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
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考值很 低,故其减少无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50
4.淋巴细胞(lymphocyte)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1)生理性增多: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 2)病理性增多
白细胞分类计数
42
②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在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 食物过敏、荨麻疹时均可见血中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
③某些皮肤病:
如湿疹、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 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43
④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 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 型。罕见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 其白血病性嗜酸粒细胞可达90%以上, 以幼稚型居多,且其嗜酸性颗粒大小 不均,着色不一,分布紊乱,并可见 空泡等形态学改变。
白细胞分类计数
3
白细胞分类计数
(二)检测方法
1.显微镜法:准 确度高,是白细 胞分类计数的参 考方法,但其耗 时,影响因素多, 不适合于大量健 康人群的筛查。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④湿疹 ⑤过敏 ⑥其他
白细胞检测---单核细胞
➢ 单核细胞增多
①儿童的单核细胞可较成人稍高,为生理性增多 ②某些感染:疟疾、结核病、SBE、黑热病 ③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组、淋巴瘤、MDS
➢ 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类白血病反应
➢ 定义: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 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1) 脱水病人,血液浓缩 (2) 红细胞绝对值增高 如:真红
2、HCT减低:贫血
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将同一份血液标本同时测得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 胞比容数据,按公式可以计算出红细胞的3种平均值:
【参考值】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2~92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 pg
6个月-2岁 (11~12)× 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4×109/L称白细胞 减少;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白细胞检测---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类型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0~5
分叶核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血沉减慢:临床意义小
白细胞检测
➢ 白细胞计数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检测---白细胞计数
➢循环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是单位体积血液中 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
(4~10)×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内容整理
血液一般检测内容整理一方法:(1)手工法:在0.38ml稀释液中加入20ul血液,充分混匀,充池、静止,镜下计数。
(2)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后的血液通过微孔管,挤压电解质稀释液,产生电阻变化,形成电压脉冲。
分为红细胞/血小板通道、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需加溶血剂破坏红细胞)。
最后可得到直方图,反映细胞体积为某一大小的细胞的相对数量。
红细胞体积呈正态分布,干扰因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溶解,有大、小红细胞。
白细胞经溶血处理,体积呈三个峰:淋巴、单核、粒细胞(含有染色颗粒)。
干扰因素: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血小板体积呈偏态分布。
干扰因素: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
1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4~5.5)×1012/L生理性变化: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偏低。
病理性变化:(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2)红细胞增多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脱水、利尿剂。
2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溢出血管、进入组织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病理性变化:(1)白细胞增高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入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2)白细胞减低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入血。
持续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破坏过多。
二. 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实验诊断及临床血液学检测
实验诊断及临床血液学检测实验诊断是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创新,实验诊断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而临床血液学检测则是诊断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涉及血液的生理、病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是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是指在实验室中运用特定的技术,对人体组织、体液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病情和疾病诊断的过程。
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功能异常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核酸探针技术,可以直接在细胞内进行检测和分析。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RNA和DNA分子的序列,并且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观察其表达情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癌症、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
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芯片技术,运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大量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数千甚至数百万种分子,具有高效、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芯片技术,运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大量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与生物芯片技术相比,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研究和诊断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测临床血液学检测是指运用血液学方法,对人体血液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病情和疾病诊断的过程。
常用的临床血液学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学检测等。
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血液学检测中的核心项目之一,它包括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等。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进而确定疾病类型和诊断。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第 七 章
总结与展望
临床血液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临床血液学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液一般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血液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临床血液学检测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断的结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 三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注意事项:采血前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采血后需及时送检并进行相应处理。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0.4-0.8,压积增高提示红细胞容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定义: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一般检测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通过定期复查血液一般检测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血液一般检测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第 六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液采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临床血液学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
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依据。
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它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等,对人体的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血常规检验的基本内容血常规检验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涂片检查等项目。
通过这些检测项目,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液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携带氧气的重要成分,它反映了人体供氧水平的情况。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判断贫血的程度,进而辅助诊断贫血的病因。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负责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通过测定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炎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存在与否。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它们负责在血管受伤后迅速聚集起来,形成凝块,停止出血。
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凝血功能的状态,进而评估出血和血栓等病理情况。
4.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将血液取样涂于载玻片上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类型、白细胞异常以及血小板病变等问题。
二、1. 肿瘤筛查与监测血常规检验是评估肿瘤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
肿瘤常伴随着贫血、白细胞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的增加,通过检测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肿瘤的发展情况,从而指导治疗以及监测疗效。
2. 感染性疾病诊断与监测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往往会导致体内炎症反应的升高,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增多或者异常病变。
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从而及时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抗感染治疗。
3.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贫血通常由于身体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者红细胞生成障碍等原因引起。
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判断贫血的类型,进而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4. 凝血异常的判断与评估某些疾病或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或者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会导致出血倾向或者血栓形成。
血沉临床应用
血沉临床应用血沉实验,也称为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ESR),是一种常规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
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淀到一定高度的速度,通常用毫米/小时(mm/h)来表示。
血沉率的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一、血沉原理血沉实验是通过观察在一定时间内,被抗凝血剂稀释的全血在一定规格玻璃管中红细胞沉降到一定高度来测定的。
在血液中,红细胞具有一定的比重,当红细胞表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时,红细胞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小,导致红细胞聚集并沉降。
因此,血沉率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红细胞形态、浓度、蛋白质含量和血液的流变性质等。
二、血沉临床诊断价值1. 血沉率增高是急慢性炎症的指示,是许多疾病的非特异性指标。
当机体遭受炎症或感染时,红细胞表面的电荷会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小,从而加快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2. 血沉率的增加还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体内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3. 血沉率在肿瘤患者的监测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沉率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这提示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隐匿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
三、血沉率异常如何处理当患者的血沉率异常增高时,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
对于血沉率增高的患者,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帮助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全面了解血沉率的应用价值和限制,避免片面依赖血沉率的检测结果来做出诊断或治疗决策。
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才能更准确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血沉率作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监测价值。
医护人员应正确理解血沉率的临床应用,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做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诊断学(第9版)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其他。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0~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109/L)
0.04~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及一些恶性实体瘤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及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锯齿形细胞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1.参考值 ➢ 成人(4~10)×109/L ➢ 新生儿(15~20)×109/L ➢ 6个月至2岁(11~12)×109/L 2.异常 ➢ 高于参考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 低于参考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背景介绍实验诊断学是指应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进行检测、分离、分析、鉴定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实验诊断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实验诊断学中的血液检验是诊断和治疗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据估计,全球约有70%的医疗决策依赖于血液检验结果。
乙杜华平是一种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用于治疗高胆固醇、高血脂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病症。
在进行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们通常会给患者进行血液一般检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一般检验的相关内容。
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之一。
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整体体质,检测血液中各种元素和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并给出一份血液检查报告。
血液一般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主要起运输氧气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红细胞计数也就越高。
2.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战力。
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对人体的健康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主要负责促进血液凝固,并参与各种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
在检查中,我们可以通过计数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来了解患者的凝血情况。
乙杜华平治疗前的血液一般检验在进行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一般检验。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对其治疗进行更加精确的定向。
在血液一般检验中,乙杜华平治疗前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需要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以便在治疗时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医生需要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2. 检查患者肝和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肝脏和肾脏是排泄乙杜华平的重要器官,所以在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功能检查,以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1)课件
四:红细胞比容
二:红细胞比容测定
• 定义: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 体积的相对比列。
• 意义:HCT的高低与红细胞的数量,平均 体积及血浆量有关。
主要用于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的诊断, 血液稀释和血液浓缩变化的测定,红细胞 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计 算等.
三:血红蛋白测定
二:血红蛋白
定义:是在人体有核细胞及RET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
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运输蛋白,每克可携带1.34ml氧气, 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的氧,并将其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结构:
二:血红蛋白
• 检测原理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血红蛋白(SHb除外)中的亚铁离子被高铁氰化钾氧化
2.采血和加血
准确采集末梢血或吸取EDTA抗凝新鲜静脉全血10μl, WBC及PLT计 数是吸取20 μ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吹入上述稀释液底部,再轻 吸上层清夜漱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3.充池
准备计数板,盖上载玻片,充分混匀稀释液,用毛细吸管充液,室温 静置2-3分钟,使细胞下沉 (注意:PLT计数时①充池前要待完全溶血后再混匀1分钟,置室温10分 钟,②充池后静置10-15分钟)
• 抗凝浓度需准确,抗凝剂增加使血沉减慢 • 控制时间在60±1min,读数正确
二: 方法与检测原理
自动血沉仪法:
※微控制器首先记录血沉管中血液在零计时的高度,此后每 个一分钟扫描一次,记录每次扫描时红细胞和血浆界面的 位置,最终转化成魏氏法测定的结果。 仪器的检测时间为30min,测定结果与1小时魏氏法结果相 关。
实验室检查常见血液和液检测
实验室检查常见血液和液检测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和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医疗领域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和液体检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这两类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并对血液中各种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人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130-175g/L之间,女性在115-150g/L之间。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WBC)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负责对抗感染和其他疾病。
通过测定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强弱。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4-11×10^9/L之间。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通过测定血小板的数量,可以判断患者出血风险的高低。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通常在150-400×10^9/L之间。
4.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RBC)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通过测定红细胞的数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状况。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通常在4-5.5×10^12/L之间。
二、液体检测液体检测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体液样本,以获得有关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
常见的液体检测项目包括尿液检查、脑脊液检查、胸腹水检查等。
1.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对患者尿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其他身体系统的状况。
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尿液常规、尿蛋白、尿糖等。
通过尿液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2.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通过穿刺腰椎,采集患者脑脊液样本,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状况。
常见的脑脊液检查项目包括细胞计数、蛋白定量、糖测定等。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诊断学 血液一般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恶性肿瘤 其他
淋巴细胞增多
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 ➢ 肿瘤性疾病 ➢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 移植排斥反应 相对性增多(百分比升高,绝对值不高)
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某些药物 免疫缺陷病、免疫性疾病
单核细胞
生理性增多:儿童、婴幼儿
绝对增多 ➢ 继发性: ➢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增加。肺心病、先心等 ➢ 因肾脏疾病或肿瘤引起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肾脏肿瘤等 ➢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真红
减少:各种贫血 ➢ 红细胞生成减少 ➢ 红细胞破坏过多 ➢ 红细胞丢失
红细胞形态改变
外周血涂片正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
球形红细胞(>20%)
杆状核Biblioteka 0~50.04~0.05
分叶核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0~0.1
淋巴细胞(L)
20~40
0.8~4
单核细胞(M)
3~8
0.12~0.8
粒细胞动力学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包 括 粒 细 胞 ( granulocyte ) 、 淋 巴 细 胞 (lymphocyte)、单核细胞(monocyte)三大类。
一、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
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 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
人群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表 1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参考值
血红蛋白(g/L)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ppt课件
(4) 红细胞大小不均(am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悬殊, 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
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 明显旺盛。
ppt课件
20
红细胞大小改变
ppt课件
21
2、 形态异常
较常见的有: (1) 球形细胞(spherocyte) : 直径小于6µm,厚度增加大于2.9µm。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杆状核
分叶核
ppt课件
53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ppt课件
54
【临床意义】
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x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 4x109/L称白细胞减少。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及其 分类(differential count DC)
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增加了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测;
血小板计数及平均值测定;
血小板形态检测。
ppt课件
6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ppt课件
18
1、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6µm。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 10µm。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
于巨幼细胞贫血。
ppt课件
19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µm。
医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检测实验分析
医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检测实验分析在医学实验室中,血液检测实验是常见且重要的实验之一。
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血液检测实验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常见的血液指标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血液检测实验的应用血液检测实验在医学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诊断:血液检测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2. 治疗监测:血液检测可以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与副作用。
比如,在化疗治疗期间,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的程度。
3. 预防与健康管理:血液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比如,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二、常见的血液指标及其分析方法1. 血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测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对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血红蛋白测定仪和比色法。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对血液中血小板数目的测量,通常使用自动血小板计数仪进行测定。
4. 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指对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酚类方法。
5.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来评估肝脏功能的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动力学法和比色法。
6. 肾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酶动力学法和比色法。
三、实验分析结果的解读在血液检测实验中,得到的分析结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
这需要对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有所了解,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109/L
6个月-2岁(11.0-12.0)×109/L
N杆状: 0.01-0.05
N分叶: 0.5-0.7
女0-20mm/1h末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
1.妇女月经期,血沉多略增快。 2.妊娠三个月以上血沉增快。 3.老人尤其是大于60岁以上老人, 因纤维蛋白增加而增快。
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
(1)急性细菌性炎症、感染2—3天即可增快。
(2)慢性炎症:结核、结缔组织炎症、风温热 等于活动期血沉增快。
1) 红细胞胞膜表面唾液酸。
2)红细胞之间排拆力的下降,可导致 缗钱状形成。
影响ESR的因素主要有:
1.血浆因素:血浆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 原增多。
2.红细胞因素:当严重贫血时,RBC总面 积下降,阻力下降,血沉加快。
3.血沉管的位置
4. 其它:抗凝情况、温度、采血后操作 时间。
方法:魏氏法(Westergren)法。 正常参考值:男0-15mm/1h末
⑤ 慢粒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⑥ 恶性肿瘤晚期。
N 减少(neutropenia)
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 ×109/L称粒细胞缺乏 症
①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流感、麻疹、 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 等)。伤寒白细胞暂时性下降,某些严 重细菌性感染。
L:
0.2-0.4
E:
0.005-0.05
B:
0-0.01
M:
0.03-0.08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是从骨髓 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
集落刺激
多能干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调控因素
细胞分化
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 胞
1. 生理变化:
1)新生儿:一般在15.0×109/L左右, 出生 72小时后 开始下降,3-4个月降至10×109/L左右. 2)进食、运动及情绪激动一过性增高。 3)妊娠期WBC逐渐增高,产后4-5天可恢复正常。
由于WBC生理波动很大,故计数波动可达30%。
2. 病理变化
临床上以绝对值增加为标准比较准确。
N 增多(neutrophilia) 由于N最多,增加常常导致WBC增加,多
数情况下WBC的增加与N的增加是一致的。
①急性感染、化脓性炎症。
②急性大出血:早期1-2h内WBC即可增加,但RBC、 HB尚未改变,可作为早期内脏出血的辅助依据。
a)急性出血时可致病人缺氧和机体应激反应, 贮存池血细胞大量释放。
b)病人反射性血管床收缩和脾脏释放存血。
c)失血早期体内血液的血浆与血细胞比值尚未 出现改变。
③ 急性中毒: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化学品中 毒等。
④ 严重的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塞、 较大手术后WBC持续增高12-36小时。心肌梗 塞发作1—2天WBC明显增加,并可持续一周 ,此可区别心梗和心绞痛。
②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胞缺乏症,非白血性白血病。
③ 物理、化学因素:放疗、化疗。
④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亢
其他: SLE
二)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
E增多
寄生虫病:血吸虫、丝虫 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药物过敏 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 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 某些肿瘤:转移瘤 某些传染病:猩红热 其他:风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E 减少:见于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慢粒、骨纤、
嗜碱白血病 恶性肿瘤
四)单核细胞(monocyte,M)
M增多
①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结核病。
②某些血液病:单核白血病、传单、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
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
L增多
血沉减慢:无临床意义。
1. 室温在18—25度时测。 2. 采血2小时内完毕。 3. 抗凝剂:血=1:4 4 .血沉管必须直立。
(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二) 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改变 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
干细胞池组织损伤、坏死,较大手术创伤可致血沉 增快,一般2—3周内恢复,心梗发病2-3天后 可使血沉增快,持续2—3周,心绞痛时正常, 故可鉴别。
3.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多属正 常。 4.高球蛋白血症的疾病如:SLE、多 发性骨髓瘤、黑热病、肝硬化。 5.贫血HB<90g/L时,血沉增快。 6.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可增快。
此两个阶段在骨髓增殖分化
为粒细胞成熟后由骨髓释放至外 周血即进入到此功能池
分裂池—原、早、中幼粒,具有分裂能力 成熟池—晚粒、杆状、分叶核,失去分裂能力
(3-5天时间) 储存池—杆、分叶(停3-5天,是外周血15-20倍)
循环粒细胞池(约半数粒细胞随血循环进入此) 边缘粒细胞池(其余则附着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壁上)
F实验诊断学 F血液一般检测中血沉的检测、白细胞
检测和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血液一般检测中血沉的检测,白细胞 检测及临床应用。
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 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核左
移 、核右移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熟悉: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应用。 了解:红细胞沉降率的原理。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ion rate) 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的速率
病毒性感染:麻疹、风疹、腮腺炎、传单 肿瘤疾病:急性、慢性白血病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L减少 ① 主要见于N显著增加时,L相对减少。 ②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烷化剂治疗 ③ 放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等。
1.核左移:外周N杆状核增多,甚至出现晚幼、 中幼、早幼增高。常伴中毒颗粒、空泡。 N、杆状核>0.06为轻度左移, >0.10并伴有少数晚粒为中度左移, >0.25并出现更幼稚粒细胞称为重度左移。 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型类 白血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