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的国家规范
公路陡坡缓坡定义标准
公路陡坡缓坡定义标准公路陡坡缓坡定义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公路陡坡缓坡是指在公路设计中,为了适应地形的起伏,减少车辆运行中的冲击和滑坡的风险,而设置的一种缓冲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在陡坡处提供足够的缓冲区域,使车辆能够平稳过渡,保证行车安全。
公路陡坡缓坡的定义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缓坡长度标准:公路陡坡缓坡的长度标准是根据坡度、设计速度和车辆类型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缓坡的长度应至少是陡坡的几倍,以确保车辆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平稳减速。
根据相关国家的设计规范,例如中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陡坡缓坡长度一般不小于150米。
2. 缓坡坡度标准:陡坡缓坡的坡度标准也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范来确定的。
陡坡缓坡的坡度应尽量小于陡坡的坡度,以保证车辆能够平稳过渡。
在中国的规范中,陡坡缓坡的坡度一般应小于陡坡的1/4。
3. 缓坡路面标准:陡坡缓坡的路面标准也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车安全和稳定。
一般来说,陡坡缓坡的路面应保持平整、结构牢固和防滑,以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和行车舒适性。
在设计时,应考虑路面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排水等要素。
4. 缓坡交通标志标线:为了提醒车辆驾驶员注意陡坡和缓坡的存在,并引导车辆行驶,陡坡缓坡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标志设计要符合交通规范,能够清晰地传达陡坡和缓坡的信息。
标线设置要合理,提供明确的行车指示,以帮助驾驶员正确判断车辆位置和行车方向。
5. 缓坡的保养和维护:为了保证陡坡缓坡的良好使用状况,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是必要的。
这包括路面的清扫、道路设施的检查和维修、交通标志标线的更新等。
同时,定期的检查和评估陡坡缓坡的安全和稳定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综上所述,公路陡坡缓坡的定义标准包括缓坡长度、缓坡坡度、缓坡路面、缓坡交通标志标线和缓坡的保养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范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完整版)坡度的国家规范
控制高程和平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最小坡度 最大坡度
0.2 10
0.2 10
0 2
0.2 5
0.2 8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
150m。
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
25%。
、建筑高度计算
1)平屋面建筑无女儿墙的屋面,从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面,如有女儿墙的屋面,算至女
2)坡屋面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屋檐口。坡檐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坡檐顶面。
3)楼梯间、电梯间、屋顶水箱、烟囱、屋顶装饰性建筑物不作建筑高度计算,如有净空
、建筑间距计算
、建筑层数计算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
%) 表9.0.1
地 名 称 适用坡度
0.3~3.0
0.2~0.5
:
、儿童游戏场 0.3~2.5
、运动场 0.2~0.5
、杂用场地 0.3~2.9
0.5~1.0
0.5~7.0
、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
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
中国建筑研究院倾斜坡度规范
中国建筑研究院倾斜坡度规范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的路拱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位于中等强度降雨地区时,路拱坡度宜为2%;位于降雨强度较大地区时,路拱坡度可适当增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的路拱,宜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也可采用双向路拱坡度。
积雪、冰冻地区,宜采用双向路拱坡度。
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一级公路,当超高过渡段的路拱坡度过于平缓时,可设置两个路拱。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1.5%。
排水沟的纵向坡度规范
排水沟的纵向坡度规范
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规范6.0.16章节
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可采用0.5% - 1.5%。
2、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可采用1% - 2%。
3、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
4、建筑物四周应设置散水、排水明沟或散水带明沟。
散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5、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确定,宜为600 - 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 - 300mm。
6、散水的坡度可为3% - 5%。
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 - 30m间距设置伸缝。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 - 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
排水坡度规范
排水坡度规范(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楼梯坡度标准
楼梯坡度标准
现代建筑设计中,连接多层楼栋的楼梯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方式
和特征成为衡量建筑合理性和实用性的指标之一。
楼梯坡度主要针对安全性以及方便性考虑,因此,关于楼梯坡度的国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据《建筑安全规范》规定,一般应根据楼梯深度、宽度等尺寸,规定坡度不能
小于15%,也不能大于20%;如果楼梯深度小于0.5米,则楼梯坡度不能小于20%,不能大于25%。
同时,建议在井道中心线深度不大于2.8米左右设置中间平台,整
个楼梯设计最长不得超过12级;且当一节楼梯的坡度超过20%时,至少在第六级
及以上设置中段平台。
楼梯坡度的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坡度过大则会使
人上楼梯感到疲劳,坡度过小则会极易绊倒,因此建议设计时应当确保楼梯坡度符合国家《建筑安全规范》相关要求,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道路坡度设计规范
道路坡度设计规范说到道路坡度规范,现阶段,道路坡度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如何?以下是道路坡度规范基本内容如下:本店铺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道路坡度规范基本概况如下:中国建筑本店铺通过相关内容的梳理,道路坡度设计规范内容一般规定内容如下: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主要道路宜平缓;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方便、安全地进出建筑物而制定的设计规范。
下面是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 坡度: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不超过1:12,即坡度不超过8.3%。
坡道长度过长时,可以考虑设置平坡段以减轻用户疲劳。
2. 坡道宽度:坡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不低于1.5米。
若坡道两侧有护栏,则护栏的宽度应在坡道宽度之内,并满足相关安全标准。
3. 坡道材料:坡道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以确保用户行走时不易滑倒。
常见的材料有防滑砖、防滑地面涂料等。
4. 坡道扶手:坡道两侧应设有扶手,以便行动不便的人士在上下坡道时有更好的支撑。
扶手的高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设置足够长的过渡段。
5. 坡道顶部和底部的台阶:坡道的顶部和底部应设置平台,以便用户在上下坡道之前有充足的空间停留和调整。
台阶的高度、宽度和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6. 标识和警示标志:在坡道入口和出口处应设置无障碍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行人注意坡道的存在,并确保行人的安全。
7. 坡道通畅性:坡道的路面应保持平整,无凹凸、坑洞、裂缝等。
坡道两侧的环境要保持通畅,不得设置障碍物,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通行。
8. 坡道照明:坡道的照明要充足,确保行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和障碍物,避免意外发生。
9. 斜坡无障碍通道:在建筑物入口处或者无法安装坡道的场所,可以考虑设置斜坡无障碍通道。
通道的坡度和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行动不便的人士的权益,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和享受与其他人一样的便利。
同时,无障碍坡道的设计也能够方便其他人士,如老年人、孩子和推婴儿车的家长等。
因此,严格按照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边坡坡度规范
边坡坡度规范边坡坡度规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边坡的坡度进行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边坡坡度规范主要依据边坡土质、坡高、工程类型等因素来确定,不同类型的边坡有着不同的要求。
以下是关于边坡坡度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和常见要求。
1. 坡度类型:边坡的坡度类型可以根据其形状分为水平坡、缓坡和陡坡等。
具体选用哪种坡度类型取决于边坡的土质特性、坡高、水文条件等因素。
2. 边坡坡度标准:边坡的坡度一般以坡度比(即坡高与坡长之比)表示。
不同类型的边坡对坡度比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水平坡的坡度比在1:10以下,缓坡在1:10~1:5之间,陡坡在1:5以上。
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3. 土质条件:边坡的土质性质在确定坡度时也要进行考虑。
不同类型的土质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于较松软的土质,坡度要相对较小,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4. 坡高要求:边坡的坡高也是确定坡度要求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边坡的坡高越大,坡度应该越小,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对于较高的边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网、护坡材料等。
5. 施工工艺:在边坡的施工中,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工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比如,在边坡的开挖过程中,要遵循逐层推进、及时支护的原则,控制坡体的变形和滑动。
6. 环境要求:坡度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边坡周围的环境因素。
如周围的建筑物、道路、水域等,也需要与边坡的坡度进行匹配,以确保边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边坡坡度规范是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的土质、坡高和工程类型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坡度类型和坡度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相应的工艺要求,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以实现边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确保边坡的坡度符合规范,对于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和景观效果都至关重要。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排水坡度规范是指在建筑物,道路,沟渠等排水设施上设置排水坡度的要求,它的作用是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防止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排水坡度的规范要求一般是以斜率的形式表示,比如常见的1:80,表示每米水平长度垂直长度为80厘米,那么排水坡度就是1:80。
一般来说,大型建筑物的排水坡度一般要求在1:50以上,小型建筑物的排水坡度一般要求在1:100以上。
在实际工程中,排水坡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排水坡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排水速度太快,对排水系统造成损坏,影响排水效果。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还需要考虑水流的流量和流向,在设计排水坡度时,要考虑水流的流量,根据不同的水流类型,选择相应的排水坡度,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排水坡度是设计排水系统的重要因素,它对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排水坡度,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一、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的规定取值是,污水管最小管径d300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
雨水管最小管径d300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
二、农村自建房排水注意事项?
1、减少管道弯处,助污水顺排,排水系统的管道难免有接口处和拐弯的地方,如果是室内的洗手池或者洗澡间与室外的雨水系统相互连接,而且管道的粗细又不同,所以在接缝处要进行稳固的焊接,以免渗水。
尽可能减少弯处的,拐角处很不利于污水的流通。
2、疏通管道,保障排水顺畅,暴雨天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雨水多而且急。
如果要是排水系统不顺畅的话,就会特别容易发生堵塞,雨水无法顺着管道正常排出。
同时也关系到出水口是否顺畅,在雨季来临之际,最好对建筑物房顶的出水口进行清理,捡走树叶、扫除淤泥、疏通管道,以确保排水顺畅和房顶的安全。
3、增大坡度,避免污水倒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布局时,管道和地面应该有一定的坡度,使污水能尽快流走,如果遇到大雨天气,避免雨水顺着管道流往自家的这种“倒流”情况。
雨季多的地方,坡度可以相应的增大。
人行坡道坡度规范
坡度要求:根据不同的人行道 宽度和交通量,规定了相应的 坡度范围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 和扩建的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设 计、施工和验收
材料选择:应选择防滑、耐压、 易清洁的材料,如混凝土、天 然石材等
安全设施:应设置扶手、护栏 等安全设施,保证行人的安全
坡度要求:根据 《人行坡道坡度 规范》,公共建 筑入口的人行坡 道最小净宽度为 1.5米,最大坡度 不得超过1:20。
材料选择:选择防滑、 耐压的材料,提高步道 的安全性能。
标识设计:在步道入口、 交叉口等关键位置设置 明显的指示标识,引导 游客安全通行。
配套设施:根据景区的特 点和游客的需求,合理设 置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 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 便利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 于各类公共建筑, 如商场、医院、 学校等入口的人
行坡道设计。
设计考虑因素: 应考虑残疾人和 老年人的通行需 求,设置无障碍 通道和防滑措施, 同时需满足消防
疏散要求。
实际应用案例:北 京市某大型商场在 入口处设置了符合 规范的人行坡道, 方便残疾人和老年 人通行,同时也满 足了消防疏散要求。
坡度的大小反映 了斜坡的陡峭程 度,坡度越大, 斜坡越陡峭。
在人行坡道设计 中,坡度是一个 重要的规范指标, 需要考虑行人的 行走安全和舒适 度。
根据不同的使用 场合和设计要求, 人行坡道的坡度 应符合相应的规 范和标准。
保障行人安全:人行 坡道坡度规范能够确 保行人在不同地面条 件下安全通行,减少 意外事故的发生。
提高通行效率:合理的 坡度设计可以加快行人 的行走速度,提高通行 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排水横管坡度标准规定
排水横管坡度标准规定
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排水横管的坡度标准应符合建筑排水设计规范,保证排水管道内水流速度和流量的要求。
一般来说,排水横管的坡度标准应该保证排水管道内水流速度不低于规定的最小流速,以防止管道内积水和污物沉积,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畅通。
其次,排水横管的坡度标准还应考虑排水管道的材质和排水距离等因素。
不同
材质的排水管道对坡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水泥管的坡度标准应大于混凝土管和塑料管。
此外,排水管道的排水距离也会影响坡度标准的确定,较长的排水距离需要更大的坡度来保证排水效果。
另外,排水横管的坡度标准还应考虑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
在设计
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地势高低、排水需求和管道布置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坡度标准。
同时,还需要考虑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情况,合理的坡度标准可以减少排水管道内的积水和污物沉积,降低维护成本和清洁难度。
总的来说,排水横管的坡度标准规定是排水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坡
度标准可以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排水效率,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排水管道材质和排水距离、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坡度标准,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
边坡护坡尺寸规范要求
边坡护坡尺寸规范要求引言边坡护坡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土方侵蚀。
在实施边坡护坡工程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尺寸规范要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边坡护坡的尺寸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边坡护坡尺寸规范要求边坡护坡的尺寸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边坡的坡度:边坡的坡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但一般建议坡度不宜太大,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边坡坡度包括1:1.5、1:2、1:2.5等。
2.边坡的高度:边坡的高度取决于工程的需要和土壤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边坡的高度建议不超过5-8米,超过这个高度的边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稳定分析和设计。
3.护坡的厚度:护坡的厚度是指护坡材料在边坡表面的厚度。
护坡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根据边坡的坡度和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常,护坡的厚度在20-30厘米之间。
4.护坡材料的选择:护坡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常用的护坡材料包括砂石、混凝土、碎石等。
在选用护坡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5.护坡结构形式:护坡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重力式护坡、植被护坡、钢筋混凝土护坡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护坡结构形式。
边坡护坡设计注意事项在进行边坡护坡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1.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护坡方案和尺寸要求。
2.护坡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抗冲刷性能和耐久性的材料,并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性。
3.护坡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充分考虑护坡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4.在进行边坡护坡工程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定期检查护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完好度,必要时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护坡的长期稳定和使用。
结论边坡护坡尺寸规范要求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土方侵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坡度设计规范
坡度设计规范篇一:场地设计坡度规范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来自: 小龙文档网:坡度设计规范)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草坪修剪作业面:33%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篇二:坡度的国家规范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1】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0.3~2.52、运动场0.2~0.53、杂用场地0.3~2.9绿地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9.0.2.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9.0.2.4 避免土壤受冲刷;9.0.2.5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9.0.2.6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
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9.0.4.2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第3.3.1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0.2 10仓储用地0.2 10铁路用地0 2港口用地0.2 5城市道路用地0.2 8居住用地0.2 25公共设施用地0.2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度,坡度小于0.2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补充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不足的其他控制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附录一名词解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
附录二计算规则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
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
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1.5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
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