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可修改文字】

必修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考向】【复习策略】1.本单元是整个《生活与哲学》的终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复习中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

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意识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认识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总之在复习中必须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主线,合理贯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实践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区分清楚。

3.此单元考查有两个核心,一是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二是把握正确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所以复习中应该立足价值观与群众实践整合时事素材。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

③结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工资制改革等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④结合社会公平的维护、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⑤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社会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

【考点解读】注:1、本单元三课共8个大考点18个小考点; 2、请同学们结合考点认真阅读、思考、批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 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是推 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 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地位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
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①阶级社会的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解决方式:其非对抗性的性质决定不是 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正确认识改革: 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在坚持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 革,又通过制度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它的 优越性。 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 力
社 会 发 展 的 规 律
社会 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 „„性质决定„„性质 存在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 定社会意识 „„变化决定„„变化 史唯心主义。尊重社会实际, 与社 关 社会意 社会意识先于或落后 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 会意 系 社会意 识会反 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 识有相 作用于 法 确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 对独立 社会存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 论 落后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性 在

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知识点拨]复习策略: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就考查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来看,以下考点值得关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价值观的的基本含义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知识框架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知识框架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生产力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关系有反作用
根源:社会基本 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
历史发
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展观 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
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总趋势:前进和上升的 基本矛盾不断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决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定社会意识 客观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观 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相对性: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辩证 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系
人生价值
社会意识 实现途径:劳动和奉献、个人和社会统一、自我砥砺
具有相对
独立性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三哲学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一部分: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③“以德治国”。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得真谛(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辨证关系【原理】:区别:①社会存在就是指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它得最主要得内容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受到得教育、从事得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处得特殊得社会经济地位与利益)等。

②社会意识就是指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就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得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得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对社会存在得反映。

有什么样得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得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得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得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得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落后得社会意识对社会得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得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得方向与趋势,对社会得发展起积极得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得思想;②要确立先进得正确得社会意识,反对落后得消极得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得现象,强调社会意识得反作用就是与唯物论得意识反作用就是相通得。

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对应。

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得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马克思主义实践得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得基本观点,就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得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内容】:两大基本规律得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得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生产力得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得变革)。

第0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梳理)-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中政治期末复习(人教版必修4)

第04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梳理)-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中政治期末复习(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梳理本单元主要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包括两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社会观】: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主体)【基础大冲关】1、社会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社会存在_____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_____的反映,社会存在的_____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______。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______。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

_______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作用,_____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①______,即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______的更替。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原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

当生产关系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作用;当生产关系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____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____生产力状况。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____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

A、经济基础是指_____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______和_______。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_____和_____。

B、经济基础_____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

当上层建筑____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知识提纲--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知识提纲--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要点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人的认识从何来(认识论部分)1、认识的含义、两个阶段及关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事物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事物的高级阶段。

(3)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2、实践的含义、要素、基本形式及特点(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直接现实性——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4)要素——时间的主体、对象、手段(5)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理解一:认识的来源(实践不等于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经验)理解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4、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高二下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共3页)

高二下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共3页)

高二下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以前学习时还没有充分弄清楚弄明白的概念,下面是XX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下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关于“规律”观:1.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与规律的关系。

4.与具体规律、规律现象、与规则的区别。

5.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固有必然的联系。

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

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具体表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3.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民调时代”等哲学依据。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创新的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要求,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高二下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意义:二、价值观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集体利益关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办?)三、人生观:(综合探究)(注:考纲中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P87-88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88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及具体内容?P90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P91社会发展是如何实现的?P91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P9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P92-95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P958、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P959、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P9610、人的价值及其如何评价?P96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P97-981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P991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P99 -P1011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P9914、怎样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P102-106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配套K12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

配套K12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的发展未必同步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总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注意: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起阻碍作用√。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同步进行的×。

③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夸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⑤物质、规律、实践、社会存在——意识、主观能动性、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理想。

⑥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二者谁决定谁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⑦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机械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2、社会发展规律(1)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发展两大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高考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考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 A.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 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B.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 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 二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 或实体性上层建筑。 •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 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 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 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特别提醒]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 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 促进作用。 •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相对的独 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 •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 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生产方式 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复习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复习

··9LKMNGOPQR?@2AB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王 英1.高考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考查的知识点高考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图所示。

31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高考政治试题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考查的形式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占比重较大。

高考政治试题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专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有: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增强对我国改革措施的认同;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分析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育学生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复习备考中,同学们要以“社会改革举措与社会发展成就”为议题,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明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增强政治认同;还要以“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探究人民群32··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明确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还要以“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为议题,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明确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分析不同群体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的原因,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以“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为议题,探究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

明确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典例精析【例】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复习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复习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认识、实践、真理)一、认识(1)含义:(2)分类及关系:二、实践(1)含义:(2)形式:(3)特点: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A实践不断产生、,推动人们进行。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这些工具。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A.从认识本身来看:。

B.从客观事物本事来看:。

④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从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

认识本身不是。

才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

①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作用。

②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

四、真理(1)含义:。

(2)特点:①真理具有。

真理面前。

由于人们的、和不同,每个人的、和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在,不可能有多个。

②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有。

③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真理的和表明,真理与,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认识受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人类的认识是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从到,从到的循环是一个或的过程。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

【方法论】,,在实践中真理,在实践中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六、运用“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1)实践具有性、性、性。

(2)实践是认识的,实践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

②实践是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

要求我们要坚持的观点。

(3)认识对实践具有。

. 的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4)真理具有性,真理面前。

真理是的、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都是与、与的的的统一。

(5)认识具有,和,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我们要,,在实践中和真理,在实践中和真理。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一、社会历史的本质(1)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历史唯物主义期末复习

历史唯物主义期末复习

逻辑顺序是: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做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创造与实现价值。
二、历史唯物主义常见的设问角度及思考方向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
主要说清楚两层意思: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2、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原理分析说明……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期末复习提纲
一、范围及主干知识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 择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寻觅社会的真谛 (认识社会)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发展的趋势; 4、社会历史的主体。
1、价值与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4、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选择题易混易错剖析(理解记忆,看一次,知道的直接过,不知道的做好标记, 再看一次)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 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醒: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2. 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提醒: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提醒:社会存在不依赖 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提醒: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5.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提醒: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 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 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 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二是社会意识的发 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三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6. 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醒:这 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意义:
二、价值观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集体利益关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办?)
三、人生观:(综合探究)(注:考纲中无)
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主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
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个人
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并非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二、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寻找人生的真谛。

2.人的价值的原理
世界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
世界观:(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原理
世界观:(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