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演变史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0a0bf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8.png)
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革命装束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装束逐渐兴起,如军装、工装等。
传统服饰的消失
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的发生,一些传统服饰逐渐 消失,如旗袍、马褂等。
时尚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开放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时尚 逐渐多元化,各种风格的服装开始流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3
毛皮
元明清时期,毛皮也是重要的服饰材料,特别是 北方游牧民族的皮毛制品,既保暖又耐用。
服饰形制
汉服
01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款式多样,有长袍、短衫、马褂等,
讲究色彩和纹样的搭配。
蒙古服
02
蒙古服以长袍、长裤为主,多采用羊毛、皮革等材料制成,具
有浓郁的草原风格。
满服
03
满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马褂、坎肩等为主,注重色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深衣,是一种上下 相连的长衣,被视为中国古代服饰的 重要形制之一。
02
秦汉时期服饰
服饰特点
宽衣大袖
秦汉时期的服饰风格以宽衣大袖为主,彰显了当 时社会崇尚的庄重与气派。
色彩鲜明
秦汉服饰在色彩上追求鲜明、艳丽,常见的颜色 有朱红、石绿、紫蓝等。
图案丰富
服饰上常绣有各种图案,如龙凤、云纹、花卉等, 寓意吉祥、富贵。
服饰材料
丝绸为主
秦汉时期,丝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丝绸成为主要的服饰 材料。
麻布为辅
除了丝绸,麻布也是常用的服饰材料,尤其在普通民众中更 为普及。
服饰形制
01
02
03
深衣
深衣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 性的服饰之一,男女皆可 穿着。
曲裾
曲裾是深衣的一种,因其 身后衣摆呈鱼尾状而得名。
中国服饰史归纳
![中国服饰史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6e7a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c.png)
中国服饰史归纳一、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与演变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为了抵御寒冷和遮羞,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简单的衣物。
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动物皮毛、植物纤维为原料,款式简单,功能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掌握了编织、染色等技艺,服饰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夏商周时期:礼制服饰的确立夏商周时期,我国服饰进入了礼制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丝绸为主,款式丰富,色彩斑斓。
服饰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不同等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例如,贵族阶层穿着丝绸衣物,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而平民百姓则穿着粗布衣物,款式简单。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的多元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服饰风格各异。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注重实用性。
男性服饰以深衣、短衣为主,女性服饰则以长裙、对襟衣为主。
各国服饰还受到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四、秦汉时期:服饰的统一与规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服饰进行了统一规范。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服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交领、宽袖为特点,男女皆可穿着。
官员服饰分为朝服、公服、常服等,等级分明。
民间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款式简约。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下的服饰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促进了服饰的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流行对襟衣、褶裙等款式。
受北方民族影响,男性开始穿着裤褶,女性则流行穿着窄袖衫、长裙。
佛教的传入也为我国服饰带来了新的元素。
六、隋唐时期:服饰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国家强盛,文化交流频繁,服饰进入了繁荣与开放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样,女性流行穿着胡服、襦裙、高腰长裙等,体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
男性则以圆领袍、宽袍大袖为时尚。
同时,唐代还出现了“品色衣”制度,以服饰颜色区分官员等级。
七、宋元时期:服饰的简约与民族特色宋元时期,服饰风格逐渐简约,注重实用性。
宋代流行直身衣、对襟衣,女性喜欢穿着窄袖衫、褙子。
中国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中国服装详细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d066ad39b6648d7c0c74688.png)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材料:兽皮装饰:兽齿、鱼骨、石珠、海贝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先时期先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
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右衽窄袖周代始创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
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
通常作为礼服穿着。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
尔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益丰富。
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
战国曲裾深衣直裾单衣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
3长垂袖,袖摆宽大。
)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
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
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晋南北朝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俑)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
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
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
隋唐时期出现了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
黄色成为皇家专用色。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bbc92f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服饰主要以树叶、兽皮、鸟羽等为材料,形式简单、粗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服饰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制度。
1. 先秦时期: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由上衣、下裳两部分组成,主要是深衣的形式。
此外,还出现了冠、冕等礼服形式。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古代服饰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强调华丽的装饰和细节。
而汉朝时期,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出现了许多方便日常穿着的款式。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变革期。
这一时期,士大夫阶层兴起了一股追求奢华、讲究风度的风气,服饰以宽衣博带为主,呈现出飘逸、柔美的风格。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繁荣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融合了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女性服饰以华丽的色彩和繁复的款式为特点,如唐装、汉服等。
5.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简洁、清新、典雅为特点,强调自然、舒适、实用的设计理念。
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服饰款式和服饰文化,如宋裙、元袍等。
6. 明朝和清朝:明朝和清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在款式、色彩、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变革。
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服饰款式和工艺技术,如明式旗袍、蟒袍等;而清朝时期则出现了许多新的服饰元素和风格,如满族传统服饰与汉族传统服饰的融合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和风格。
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舒适性,更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5206d4e45c3b3567ec8bd9.png)
襕衫:无袖头的长衫,上 为圆领或交领,下摆有一 横接口,以示上衣下裳之 旧制。衣服此时已有纽扣 的使用。展脚幞头、大袖
襕袍。
▪ 褙子:直领对襟,前襟 不施纽袢,袖有宽窄二 式,衣长有齐膝、膝上、 膝下、齐裙至脚几种。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元代
▪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 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 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 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 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 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 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 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 衣服主要是「质孙服」 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 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 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 上马下马。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 前为三角交领。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 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 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 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 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 服)。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隋唐时期
▪ 出现了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黄色成为皇 家专用色。多穿着宴服的演变团(圆)领袍衫, 领袖襟处略有装饰,左右开叉,文官衣长,武 官略短,平常戴软帽或扎头巾脑后两飘带。女 子主要披帛(纱),多穿低胸裙套半臂衫饰飘 带,并配有复杂的头饰(金钿)。
▪ 唐代锦以组织细密、设色精良为特点。 ▪ 唐代普遍流行蜡缬、夹缬和绞缬三种方法。长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 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 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 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 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 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 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 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
中国的服装发展史
![中国的服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dac66b011ca300a6c390e9.png)
一,原始服饰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二,夏商周服饰商周贵族服饰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东周男子服饰东周男子服饰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如图所示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
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本图所系的为绅带。
三,战国胡服战国胡服战国时期的服饰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
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
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战国铜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
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
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楚国贵妇服饰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实物)。
中国服装发展史
![中国服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52c235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c.png)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510b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d.png)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中国服饰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交融,中国服饰不断发展、演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是中国服饰发展史的总结内容:1. 新石器时代服饰(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600年):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人类文明的起源时期,服饰简单朴素,多以兽皮、兽骨、竹简等为材料制作衣物。
在这个时期,服饰主要以保暖和保护身体为目的,没有过多的装饰。
2. 古代服饰(公元前1600年-公元1840年):古代服饰的发展主要受到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服饰逐渐丰富,不再只是保暖的工具,注重美感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例如,汉代的袍子和襦裙成为了主要的服饰,唐朝时期的华丽服饰展现了盛世的豪华。
3. 民国时期服饰(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的服饰带有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影响。
随着国家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西装和长袍成为了主流。
随着电影和音乐的兴起,时尚和潮流开始影响人们的穿着方式。
4. 当代服饰(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和独立性的增强。
在当代中国,服饰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化、经济发展和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例如汉服复兴运动以及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尚界的崛起。
总的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服饰的追求和创新。
从简单的兽皮到华丽的汉服,从受到西方影响的民国时期到当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中国服饰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服饰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中国的服饰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化的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5833ccc281e53a5802ffde.png)
金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 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 生活,古称“靺鞨”。公元 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1115年, 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 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 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 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 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 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 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眉宇之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
另有流行一时的梅花妆,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额上误 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宫女喜爱与效仿,因而,亦被称为寿阳妆。
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斜红”,传说源起于魏 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面颊两旁,以丹青朱砂点出圆点、 月形、钱样、小鸟等,两个唇角外酒涡处也可用红色点上圆点,这些谓之 妆靥,这还仅是唐代妇女一般的面妆,另有别出心裁者。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图
制作:267
一、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 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二、 夏商周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 盛的相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 力不断的发展,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冠、冕、芾(黻, 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在周朝这种 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布 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https://img.taocdn.com/s3/m/27183c12852458fb760b562d.png)
中国服装史一、夏、商、周时期服装(祭祀占卜、甲骨文诞生、好玉、曲裾服饰形成)1、夏:冕冠服制度确立,上一下裳形成。
服色多样(上玄下黄)且有纹饰,可用朱砂染色。
“鼎”青铜文化王权的象征,贵族佩戴玉器。
服饰特点:衣:短衣齐膝、后裾齐足、前衣短、斜裙绕襟、领袖脚口宽沿边。
形成“曲裾服”。
领:矩领、圆领、翻领、对襟。
腰带:束细腰、系宽腰带或用丝绸织物系蝴蝶结。
袖:小口大袖“琵琶袖”、袖长而小(袖头另附装饰如“长袖”,舞者袖管奇长)。
有袖口为“袍”,无袖口为“衫”,男女不分。
2、商:冕冠、玄衣、熏裳、赤舄(古代女子穿的鞋,赤色重底)、上衣下裳;配有黻、大带、革带、佩绶十二。
服饰特点:玄衣:交领、右衽、大袖垂弧、袂、领口有缘、腰有大带、下裳熏色、前韨(蔽膝)、裳下有裙裾、符合“衣作绣,锦为缘”的古代制衣。
3、腰腹下系一片“斧”式装饰品即:a韦鞸:使用皮革涂朱或彩绘称之b黻、韨亦作芾:以丝绸绘、织、绣、画、称之c汉后期又称蔽膝(汉以前用皮革,魏晋后用丝罗)。
d用途:商至元朝是一种祭服系腰间为跪拜所用。
加工精美,附有政治意义和权力的象征。
天子:色朱、绘龙、火、山三章;公候:菱形、用黄、朱色,绘火、山二章;卿、大夫:绘山章。
e形状:东汉“”状,汉代误认为“U”状f绣纹:为“”唐用于大袖,宋、明用于袍服中与龙旁或领口,金多用两龙、两兽对峙或相蟠,即为“蟠虺虯形象”。
4、面料;a全身着不同花纹,能织极薄的精细丝绸和提花织物。
b花纹:“”状纹、绮袔纹、云氣纹、龙兽相对或者相蟠图样、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
c工艺:印、绘、绣5、胡服:可能是商、周劳动人民以及战士一般的穿着。
6、珮:成组列珮玉也于这个时期形成。
7、着衣分季节:夏:着轻巧、长裙拽地、衣裳为黑白衫、多种领、袖、帽、结带领下。
冬:领袖露白处面积大,丰厚蒙茸“皮毛出峰”。
8、衣服样式分类:分大衣、中衣、小衣。
小衣和中衣款式相似,但面料和工艺不同。
如小衣素纱,中衣绣花等。
中国古代的服饰变迁
![中国古代的服饰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c3730073de80d4d8d15a4f91.png)
元成宗
元代贵族便服
元英宗时期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
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 大珠的“质孙服”制。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 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 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 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 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 牵拉。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 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 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 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与朝鲜、 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 繁。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 漫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 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
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
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是 人类物质有形文化在人体外 部装饰上的反映。
服:指衣、裤、袍、裙、帽、鞋袜等 从头到脚的各种外包装物件。
饰:包括人体饰(纹身、纹面、画眉 等)、物件饰(手镯、项链等)、配 饰(佩刀、扇子、挎包等)。
一、原始服饰
《韩非子•五蠹》:“古 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 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 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 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 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 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 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处 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 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 国服装史的序幕。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 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等级 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 《周礼》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 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祭服、 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
西周妇女服饰
西周男子服饰
西周楚国贵妇服饰
西周男子服饰
中国服装史大全
![中国服装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7fd8ec83d049649b6658d2.png)
中国服装史
胡服
20
21
四、秦汉服饰
①秦代服饰特征 面料仍然注重锦绣 秦王规定: 官至三品以上—绿袍、深衣 庶人、白袍—以绢为之
22
中国服装史
②汉代服饰特征开辟了丝绸之路,服饰 日益华丽。
主要服饰:曲裾袍、直裾袍、禅衣、裤、 冠
冠:冕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 ③秦汉时期服饰 头巾:a.葛巾——士庶男子用
8
9
10
11
中国服装史
③西周时期,冠服等级制度更为 明显——“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掌管王室服饰官职: 司服——主管王的吉凶衣服 内司服——主管王后六服
12
中国服装史
《尚书.益稷》:十二章服日、月、星辰 (照临)、山(稳重)、龙(应变)、 华虫(文丽)、宗彝(忠孝)、藻 (洁净)、火(光明)、粉米(滋 养)、黼(决断)、黻(明辨)
此成为帝王服章制度,一直延用至清朝
13
中国服装史
④“衣裳”成为服装统 称
宽带束衣: a.斧形韦韡wei,皮革
涂朱 b.”绂“fu或”赤芾
fei“丝绸绘绣
14
15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纺织生产空前繁荣, 织绣工艺巨
大进步,服饰材料增 多。
图为春秋战国贵族服饰
16
中国服装史
①深衣-此时期盛行的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不开叉,衣襟加长下裳宽广长至足或及 地。男女、文武、贵贱皆穿。
产生 服装材料:皮、毛、麻、葛、丝绸 服装发展成贯头式及披风式 装饰物:冠、靴、头饰、配饰、发簪
(骨、石、玉笄ji……)
3
中国服装史
④黄帝尧舜时期出现服饰制度 《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 下治 衣服样式比较拖沓,服装随(军事、祭 祀等)活动有相应的改变——服饰制 度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服饰发展历程
![中国服饰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94a428192e45361066f5bb.png)
因水 整田 件衣 服是 装一 织种 料由 色各 彩种 互碎 相布 交料 错拼 形合 如缝 水制 田成 而的 得服 名装
满族旗头 满族妇女的高底旗鞋
满族女子梳旗头所插发饰
清 代 汉 族 妇 女 服 饰
本 图为戴 暖帽、 穿马褂、 行袍的 男子。
旗袍的发展
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 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 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 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鞢带穿戴展示图 梳髻、穿翻领胡服的妇女 穿胡服及襦裙披帛的侍女
宋代妇女服饰式样不多,色彩也不如 以前鲜艳,给人以洁净、质朴和自然之感 妇女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 皇 帝 冕 服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深衣俑
直裾深衣
西汉素纱禅衣
秦代妇女曲裾服饰
汉代妇女襦裙
隋唐时期的女子服饰,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 最为精彩的篇章,可谓是封建社会中一朵昂首怒放、 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 隋唐女子服饰形象主要分为:襦裙服、胡服和男装
盛唐时期流行袒领,亦即袒露装
中 国 服 饰 发 展 历 程
一、原始服饰
二、夏商周服饰
西周妇女服饰
•
西周男子服饰
西周楚国贵妇服饰
西 周 男 子 服 饰
西周男子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深衣
深衣开创了 衣裳连属制 为中国服饰 基本形制的 确立奠定了 基础
深衣
秦汉妇女礼服以深衣为尚 深衣分曲裾和直裾两种 襦裙是秦汉妇女的日常服饰 秦汉饰物也很讲究华丽,多为玉制品
姑姑冠
明代官方对妇女服饰做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将贵族命妇 与平民女子之间的界限确定得十分清楚。 命妇着装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是在重大场合穿用的 由凤冠霞帔和背子、大袖衫等组成。 水田衣是明代平民女子的典型服饰,也称其为“百家衣”。
中国服装发展史
![中国服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993c5f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7.png)
中国服装发展史导语:服装发展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表现出文明进步的倾向。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服装发展史,欢迎参考!1、先秦时期的服饰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
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
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
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
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
胡服的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
诸履之中,以舄为贵。
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
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秦汉时期的服饰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
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
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
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
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
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
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b7bc5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9.png)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服饰文化。
一、远古时期的服饰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中国人的服饰比较简单。
人们主要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兽皮衣物为主要服装,这种服饰既能保护人们免受寒冷和野兽的伤害,同时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二、古代朝代的服饰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汉朝时期,汉族服饰以褶裙和长袍为主,善于运用华美的刺绣和图案装饰。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宽松舒适,袖子宽大,多用花纹镶边,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服饰趋于简约素雅,以礼仪规范为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
明代的服饰更加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体现。
贵族尤其是宫廷中的服饰,充满华贵和庄重的色彩,大量使用绣花和龙凤纹饰,彰显出尊贵与威严。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非常明显,褶裙、长袍和长褂成为主要的服饰元素,袍身的设计精美繁复,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服饰的严格要求。
四、现代时期的服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服装形式。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然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简单、古代朝代的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华贵庄重以及现代时期的演变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尽管穿西式服装已经成为主流,但中国传统服饰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它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57559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a.png)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中国古代服装从一开始的动物皮毛包裹,到后来的丝绸制成的华服,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夏、商、周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是毛皮、树皮、草编等原始材料制成的衣服,也有使用麻、棉等植物纤维制成的衣服。
这些衣服形制较为简单,锅印图案不太常见。
战争时期,士兵们穿戴兽皮制成的战袍,同时也开始使用铠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服装开始出现分别以天、地、人、物为主题的图案,同时也出现了交叉的条纹和方格等花样。
男性开始穿着腰带,也可以披上披肩。
同时出现了男女的两件式穿法,即上装和下装分离,形成了袍、裘、裤、襦、裙等式样。
革命时期,开始有铁制的盔甲,同时也开始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罩衫。
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服装史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
在秦朝时期,男性穿着统一式样、色彩、编制的衣服,女性则穿着以重重纹饰为主的华丽服饰。
而在汉朝时期,为了便于运动和活动,服装的形制趋向宽松,同时出现了更多的纹饰与花纹。
隋朝时期,袍、裤、衫、褂等式样比较单一,着装颜色以黑色和青色为主。
唐、宋、元时期的服装,以“斜裆裳”、“轻纱轻绮裙”、“景泰蓝夹纱袍”等为代表的华丽、精美、严谨的服装流行起来。
这些服装由于面料的制作技术能够更好的展示人们的身材,女性服装的合身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同时,还出现了伞、炉、钟、箱、床等配饰,体现了人们对时尚和美的追求。
5.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服饰的流行更侧重于色彩与质地的变化。
在此期间,服装开始使用的主要面料是棉布、绸缎、缎子等,表现了人们对舒适度的追求。
明朝时期,官府制定了官服的定制制度,规定了服装的式样、色彩和图案等具体标准。
清朝时期,服装的表现更多地体现了儒家人文思想,整个人的形象开始朝向复古、柔美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表现出人们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同时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饰演变史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时期。
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不仅是男式服饰,也是女式服饰常见类型。
襦裙之类也是有的。
公元221—公元420年,魏晋时期。
衣着普遍比较大且宽松。
公元420—公元589年,北朝时期。
公元220—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朝时期。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时候的衣着是仿照隋朝而制。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是一个广泛受外国影响的时期,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少国家。
公元618—公元907年,中晚唐时期。
女性的衣着变得更加宽松了。
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
贵族妇女开始实行缠足。
公元1271—公元1368年,元朝时期。
中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元朝留下的习俗被废除,人们又恢复了原来的习惯。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满族人试图禁止缠足,但没有成功。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朱家在广州的禁止女性束胸的运动。
人民仍然试图禁止缠足,可惜又失败了。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这个时期,旗袍——源于满人女性传统服装,被汉人所接受。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衣着变得越来越西洋化,在剪裁上也更加适合偏胖体型,缠足习俗被彻底根除。
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公元二十一世纪。
现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