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最全版
第17课 解放战争
㈡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革命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条件。
⑶战略反攻的展开(时间、人物、部队、标志)
★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原因
①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②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②第二次机遇
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③第三次机遇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⑴背景: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①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解放战争PPT精品课件
2.共产党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1926~1928 年,国民党能够迅速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答案:B
教材 P79 思考题。
【参考答案】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 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 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 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1.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 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 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民党的认识。国 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具有进步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的独 裁政府,发动内战,是反动的。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B
2.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
答案:B
3.194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开始( )
A.进行辽沈战役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北平谈判
解析:根据信息“双十协议应运生”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
(1)敌我力量的对比(如下图)
国共
3
430
内战初期 力量对比
大 城 市 及 主 要 交 通 线 现 代 化 武 器 装 备 到 小米 牙 加 齿 步枪 美 国 援 助
自力 更生
万
130 万
亿
1 亿 多
多
军队
人口
中小 城市 及 农村
控制地区
装备
外援
敌强我弱
3.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
地区 中原 华东 晋冀鲁豫 晋绥
重点战役 莱芜战役 新开岭战役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镇 沙家店 孟良崮
结果
粉碎敌人 全面进攻
1946年 夏
歼敌70多 万人
粉碎敌人 重点进攻
1947年 春
陕北 山东
收复和解 放了150 多座城市
4.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蟋龙.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 队3 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歼灭中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3 万余人.
“ 和 平 民 主 团 结 ”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专程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周恩来、 王若飞陪同前往。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未达成协议的内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3)重庆谈判的意义:
①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 平的诚意; ②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个民主党党 派中扩大影响; 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渡江战 役。 2、背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探究重庆谈判的背景、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选择。
自主学习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努力 2、解放战争的三大阶段及主要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东北野战军
)
52万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 此后我军总数首次 超过国民党军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的基础
解放华北全境, 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 十多万人,是战争史上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淮海战役示意图
宿县
杜聿明
渡江战役。
(2015·北京文综·18) 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 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 中空白处应该是(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二十 二十三
三十 三十二
四十
目录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筹建新中国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 八国侵华
1937 日本侵华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
阶级
探索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主张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双十协定的內容:
1.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建 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2.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政权的合 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二、解放战争的经过
战略防御阶段 (1946年6月~1947年6月) 战略反攻阶段 (1947年6月~1948年秋)
毅、粟裕指挥华东 野战军主力挺进豫 皖苏边地区。图为 到达豫皖苏的骑兵 部队。
“两翼牵制”
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 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 宗南军北上。1948 年又收复了 延安。
谭的 进攻。
华北
其他解放区的军民反攻 林彪、罗荣桓指 挥东北解放军,解放 了东北广大地区,使 东北敌军完全孤立。
结果
为什 么党 领导 人民 走社 会主 义道 路是 历史 的选 择?
近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近 代 后 期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失败 失败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成功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和谈失败
二、渡江战役
南京
南京解放意味着什么?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政权垮台了
湖口
江阴 江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3.右图所示战役是( C )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签订《双十协定》 ②平津战役
③解放南京
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5. (河南省)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A )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 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 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34年,你一定会知 道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 B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 攻序幕 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 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猛虎掏心三 大 战Fra bibliotek役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 历史意义 数 国民党军队 歼灭和 的主力基本 改编敌 上被消灭, 人150多 大大加速了 万人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第17课 解放战争
A
史料: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 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 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
巩固练习
一.知识掌握
1.解放战争第二年战略主攻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 C.拥护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B.全面内战从此处打响 D.控制中原可威胁南京
解放区
思考: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 ● 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 ★ 么?内线又指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延安 Nhomakorabea两翼牵制
孟良崮
西 安
豫陕鄂
三军配合 大
豫皖苏 别 山
武昌
南京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 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 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 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2.以下事件被称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三大战役的胜利 B.解放军突进中原 D.国民政府被推翻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内战爆发: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①战略防御 (46.6-47.6) 解放军作战方针:运动战为主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结果: 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 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 国统区 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 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 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共22张PPT)
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毛泽东
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出中共怎样的 战略思想?应该采取什么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即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
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中共的战略战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毛泽东(1945年8月) 材料三:国民党在战后,保存和扩充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又接受了 日伪大量军事装备。总兵力以达到400万人,正规军280个旅,约200万人, 其中一部分完全由美国训练与装备。
------《中国现代史》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抗战胜利以后各种力量对中国前途的态度主张如何?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群众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战争 中国共产党 建立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 国家
国民党 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美 国 扶蒋反共的侵华政策
渴望和 平民主
坚持 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探究 活 动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
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
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
受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蒋介石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1、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2、北平谈判:《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八项条件
天宜虎钟
3、渡江战役若有 :将胜推踞龙翻国山 风 民七 律政府的统治
·
情勇盘雨
4、向全国进天亦 军追穷:今胜追歼起 苍 国人 民民党残余部队,解放大部国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斗争(一)国共重庆谈判(1945年8月):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二)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初):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后被蒋介石撕毁。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1946——1949年)(一)开始: 1946年6月,蒋介石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二)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人民解放军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四)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五)胜利阶段1.国共北平和谈(1949.4)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裁
平
统
建
治
国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10月)
谈判达成了什么协议?
重庆谈判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10月)
谈判达成了什么协议?内容如何? 有没有未达成的协议?说明什么问题?
重庆谈判有何意义?(从内容考虑)
【课堂练习】
3、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防挖蒋 根”的口号,“后防挖蒋根”是指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C、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 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渡__江_战_役__或_占_领__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__鼓_足_勇__气_,乘__胜_追_击__,把_革__命_进_行__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太_平__天_国_,_中_华_民__国_南_京__临_时_政__府_,_南_京_国__民政府
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
几个月后,重点进攻
共产党仍也被是粉运碎动战
第二回合: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月
双方:
VS
表现:1、战略防御-粉碎全面、重点进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万人
373万人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来理解内战的爆发,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 平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运用图示法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用数字归纳法总 结解放战争的历程,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总结其基本经验。
史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①,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
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
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注:①指日本投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邓__小__平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1)条件:1948年秋,__敌__我__力__量___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
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战果 攻占_锦__州__,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周代
向崩溃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汉朝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17课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1.最后的胜利: • (1)北平谈判: 原因是什么?结 果怎样? • (2)渡江战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 泽 东 《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京 》
要点回顾:
抗日战 争
全民族的 抗战 日军的滔 天罪行 抗战的胜 利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全面内战、 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 历史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 1.内战爆发的背 景——重庆谈判 和政协会议 • 重庆谈判的内容 包括哪些?
知识结构
战 略 防 御
1947.6
和 谈 时 1946.6 期
战 略 反 攻
战 略 决 战
1948.9
渡 江 战 役
1949.10
1949.1 1949.4
解放战争时期
谢谢
共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重
点
南京 武汉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 1.战略反攻:揭开战略 反攻的历史事件是什 么? • 1947年,刘邓大军挺 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辽沈 淮海
时间
1948.9—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平津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第17课 解放战争
材料四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 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 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
1945年的《双十协定》 和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 有利于和平民主建国的 协议,但不久后就被国 民党撕毁,和谈破裂。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
国民党 拥有军队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430万人 世界先进(日军、美援) 3亿多 大城市和主要铁路交通线 共产党 130万人 小米加步枪 1亿多 偏远农村为主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共损失惨重,革命转 入低潮。 1930—1933年,蒋介石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共被迫长 征。 1941年,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中共新四军军部遭到重创。
歼敌55万,基本解放长江 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8.11 中原逐鹿
平津战役
1948.11 瓮中捉鳖
歼敌52万,基本解放华 北全境
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 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 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 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 台儿庄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平津战役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 是: 1.战术上: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打 歼灭战。(“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 2.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
第17课解放战争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领导:中国共产党。 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
道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军队:人民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 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 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 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 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 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 东却说:“民意。” 课堂探究3: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 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 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 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
蒋介石三电延安 毛泽东首飞重庆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
3.思想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巩固练习
1、 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 成功是 A、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解放区政权取得合法地位 C、避免了大规模内战的发生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巩固练习
2、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其首选地区是 A东北 B 华东 C 山东 D中原 3、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 基本特征是 A、内线防御为主 B、内外结合,内线决战为主 C、外线决战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
重庆
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 民主当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 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改组国民政府 召开国民大会 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整编全国军队
原创5:第17课 解放战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 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历史回顾)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世界影响) (3)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经验总结)
(2)目的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借和谈积极准备军事部署,为 发动内战赢得时间,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共产党;后 者是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企图 通过缓兵之计达到日后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3)结果不同:前者最终达成《双十协定》,使国民党在政 治上陷于被动;后者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 定》上签字。
美国: 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假和平、真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没有马上发动内战?
困 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 难
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
3 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 “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提出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 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1.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在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时;后者是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导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但对中国民主革命来说,无论反帝的任务,还是反封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它最后一个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
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战争的进程:1945.8------和谈时期--------46.6------战略防御----------47.6-----反攻----------48.9-----决战-----49.1----------49.4渡江战役-------49.10.1---46.6-------------49.4为战争时期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国内阶级矛盾,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
要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来理解这句话。
抗战胜利即为二战结束,世界形势基本是一方面在东欧和亚洲一些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在壮大。
另一方面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这些是对中国革命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世界形势则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和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的美国,仗强大的实力,到处扩张,想称霸世界。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中国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具体做法是:帮国民党装备军队、运兵[飞机、军舰]、训练军事人员、提供贷款和物资。
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的对内政策则是独裁内战,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和平建国”的纲领呢?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二是迫于人民的和平呼声和国内舆论压力。
这时候,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
正因为以上原因,蒋打出“和平建国”的纲领,1945、8先后三次邀请毛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中共也是出于人民和平呼声,1945-8-28,毛、周恩来、王若飞等坐飞机到了重庆,双方进行重庆谈判。
谈判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在军队和人民政权上,蒋要求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共当然不能答应,坚持原则,最后在这两个问题上没达成协议。
经过43天谈判,最后双方签定了国共两党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对双十协定的内容,可结合当时人民和平民主的呼声,抓几个关键词去掌握:和平建国、内战、政协会议、民权。
如果说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民主的基调的话,那么根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的政协会议就是要解决实现民主和平的具体措施,1946、1召开的,通过的协议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蒋的统治,为他不能接受答应,最后公开撕毁。
到1946夏,蒋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就绪,于是,卸下和平的假面具,发动了内战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听下面一句话,指出错误之处。
说:1946夏,国民党军队同时对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根据地大举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正确表述应为:国民党军队对中原等解放区发动进攻,而不是“同时”,这时不叫“根据地”,叫“解放区”。
对中共领导的地区,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叫革命根据地[又叫“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叫“解放区”。
要明确。
同时注意一点,我们说中国民主革命最后一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般指45-49年;如果单指解放战争的话,则是从46年开始的。
问:基于对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就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我们能不能打败蒋,二是怎样打败蒋。
看地图册图示:敌我力量对比,人数上国民党方面有430万,共产党方面只有120多万,装备也没法比,敌人有空军[美援建的]271艘舰艇有大量物资,共产党方面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无飞机坦克大炮也少无外援。
力量对比悬殊,可见战争初期形势的严峻,事实也是如此,面对敌人大举进攻,我军处于防御阶段,不少人对革命前途忧心忡忡,有悲观情绪和畏惧心理,不敢拿起武器打击敌人,为了让人们正确认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毛1946.8与一位美国记者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纸老虎”,坚定人们的革命胜利信心。
毛的“纸老虎”论断,就是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而战术上则要重视敌人。
那么这一时期,共产党的作战目标和具体战术是什么?运动战-----------------有生力量在正确战略战术指导下,战果巨大:8个月歼灭敌人70多万。
虽然敌人占领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没占一座,就要付出7000多人的代价。
由于战线延长,加之敌后游击队在行动,迫使敌人用大量兵力守备城市和后方交通线,这样,能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少了,国民党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从1947.3起,改为重点进攻,方向在那里?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在陕北,中共通过一系列战役打败敌人[习仲勋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的],在山东,则是通过孟良崮战役打败敌人的。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继粉碎后,第二年解放军作战方针有了大的改变。
79页《解放军第二年的作战方针》材料一同学读下,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内线作战?什么是外线作战?内线作战: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
外线作战: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向国统区的进攻。
内线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而外线作战则是战略反攻。
问:为什么要把战略反攻的首攻方向放在中原地区?敌人兵力空虚薄弱。
为什么?因为这时正在对陕北山东进行重点进攻,造成中原地区兵力空虚,加之中原战略位置重要:拒有中原,则西逼武汉,南下南京,南扼长江。
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是: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
向国统区发动战略进攻。
三军?[刘邓晋冀鲁豫主力、陈谢晋冀鲁豫一部、陈粟华东解放军主力]两翼?[西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一部]1947.6,12万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按中央军委的指示,不与敌人周旋,决心不要后方,直接南下,直入大别山。
过黄泛区过淮河8月底进入大别山,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像一把尖刀插入国统区的心腹地带。
刘邓、陈谢、陈粟大军相继挺进中原后。
中原形势完全改观,三支大军逐鹿中原,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战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了。
问:同时在其他解放区,解放军的反攻情况怎样?看地图,华北解放军解放了一个大城市----石家庄,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形势最好],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可见,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作战的基本特征是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大反攻为全国战局的扭转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和全国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看地图,共产党方面:解放军已增至280万,军事素质,战术技术水平和装备都有大的提高,不光善于打运动战,而且能打攻坚战和阵地战,新式整军运动,士气高涨。
国民党方面:军队降到365万,而能在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只有170多万,大量兵力守城市交通线,接连失败内部矛盾也多,士气不高,改全面防御为重点防御。
于是,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5个战场,已处于被围困被牵制的孤立状态,陷于被动挨打局面。
可见,解放军与国民党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就有了三大战役的发生。
问:为什么要把决战方向首先选在东北?东北解放军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队;后者已被围困在几个大城市。
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在于首战突破口选择正确,那么各自的突破口各在那里?辽沈战役的锦州,淮海战役的徐州以东,平津战役的张家口。
三大战役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辽沈战役------攻占沈阳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淮海战役-----在陈官庄歼灭杜聿明部[杨振宁前老丈人]三大战役作战目标是什么?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1948.9.12始-----到1949.1.31结束,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154多万人,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决战之速,拓地之广,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大决战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国民党失去了统治的主要支柱;大决战为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三大战役打击下的蒋,又面临内部压力,为挽救败局,又玩弄“和平”手法,1949元旦发表求和声明,真正意图是:与共产党想守江谋和、划江而治,赢得喘息时间,再卷土重来。
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毛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毛也提了八项谈判条件。
蒋“和平”阴谋玩弄不下去,不得不“引退”,让副总统李综仁代行总统职务,1949.1.21这天,蒋离开南京,坐飞机,回到自己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但仍以国民党总裁名义掌握党政军一切大权。
1949.4.1国共双方在北平进行和谈,结果呢?破裂,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拒签时间是4.20。
4.21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开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2天后占领南京[卫戍部队弃城而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此后,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不复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有何意义?课本最后一段从三方面谈了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
就从三方面记忆就行。
[人民地位、国家性质、世界意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946.6---1949.4,不到三年取胜,不光国民党没有想到,就连共产党方面也没想到,胜利来的这么早这么好,可以说当时的人们都是始料不及的。
如果去探究原因的话,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看到蒋在政治上失了民心,在军事上一败涂地,美国对蒋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代蒋系,支撑危局,维持美在华利益,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系。
白崇禧发难,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这也加剧了国民党的失败] 共产党方面:领导----思想----道路---军队---统一战线----人民----问: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农民阶级本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已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失败证明了;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故社会主义-----------历史的选择附:国[准备内战]---[发动内战]---[危机四伏]---[统治结束]共[争取和平]---[粉碎进攻]--[战略反攻]--[ 决战]--[渡江战役]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陈谢兵团、陈粟部队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