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和时间赛跑》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和时间赛跑》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和时间赛跑》「篇一」一、课时目标1、在起因(外祖母的去世和爸爸的话)基础上,了解事情的转机(经过)和结果。
2、让学生捕捉时间的影子,引导从细处感受时间,惊醒时间在身上走过的感觉,并通过说话环节来反馈,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形成要珍惜时间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感受林清玄散文的淡雅与忧伤。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的一句话让作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爸爸的那句话就是?生:齐读幻灯。
师:这是一句关于什么的话?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文章,用心灵去寻找答案!(二)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学习第5~7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在思考爸爸的那句话?默读时请你做到三不离,思考完了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理解。
2、汇报: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在思考爸爸的那句话?生:第五自然段,质疑:可怕?滋味?读出理解。
板书:害怕、悲伤生:第六自然段,看日落,理解我的所想;生:第七自然段,看飞鸟,理解我的思考;师:请大家带着你的理解和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读这两段文字。
左边同学读第六自然段,右边同学读第七自然段,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听的时候边听边想。
生:分组读第六、七自然段。
3、引用朱自清散文《匆匆》进一步体会时间易逝:师:的确,还有什么比时间无情流逝更可怕的呢?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幻灯片出示朱自清散文《匆匆》老师朗读学生认真听)师:听了这段文字,大家想说些什么?生:时间好像长了脚会跑。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察觉到时间从身边匆匆溜走呢?生:(反思学习生活说实例,反省时间的宝贵、易逝。
)如:写作业时玩铅笔;看书时想着玩。
三、理解体会我下决心和时间赛跑所带来的变化(着急、悲伤──高兴、快乐)师:这时间呀,可真是没长腿比长了腿的还跑得快,看着时间如此匆匆流逝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生:着急、害怕、悲伤师:好,带着你的感觉来读这句话!生:(幻灯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齐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时间》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时间》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时间》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时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时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2、要求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
4、通过观察、制作、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时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制作钟面的材料。
剪刀、笔。
实物钟。
活动实录:1、认识钟面: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钟面:(1)仔细看看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数字,还有2的指针,)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2)时钟面的数字是这样一来排列的?中间最上面的数字是什么?与12相对,下面的数字是什么?(中间的数字是12,下面的数字是6)(3)连根针一样长吗?(一枚长,一枚短)长的一枚叫分针,短的一枚叫时针(幼儿学讲:时针和分针)2、教师讲解演示时针与分针的关系。
(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他们都朝一个方向走。
(2)分针刺走一全,时针从前一个数字走到后一个逐字,这就叫一个小时。
3、教师出示时钟,问: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钟?为什么许多的地方都有时钟?它有什么用途?4、美工区利用纸板制作钟面。
(不写数字,用与数学区拼摆)5、教师小结: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工具。
它能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
教育反思:对于时钟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数学区域中,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钟面继续投放,让他们有时间在进区活动当中不断深入发现问题。
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
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本文扩展阅读: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认识时、分一课时教学反思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了发展。
4.注重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
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
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时,引导学生用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2 认识几时几分一课时教学反思1.新授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新授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的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
紧接着通过两个时刻7时5分和6时55分的出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 练习形式多样。
从写时刻到拨钟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能非常投入地开展练习。
练习的形式有写时刻、专项练习、快速认读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
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
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集锦11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集锦11篇)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
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教案是老师顺利上课不可缺少的工具。
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1】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2】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任教以来我多次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
在这个年级的教学中,认识时间的教学我一直感到很难教,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节内容提到“五一”假前教,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认识时间,让家长加以实践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本节课,我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芳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激发兴趣,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复习引入,对知识起到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钟面,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以及1小时等于60分等概念。
认识时间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大格一大格地演示,这为认识分针指数作了铺垫。
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大格一个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由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我通过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掌握当分针指数时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1、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的缘故,我总怕后面的练习完不成,因此又是我讲的多。
有些学生还是没有理解。
2、学生对于五格五格数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填写或是在教学中进行游戏5,11,15,20……60,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太少。
改进措施:让学生每人带一个时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面,掌握分针在任意数字的认识,对学困生要进一步细心辅导。
三年级数学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里的一课——《时间与数学》.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属于“数学好玩"这一单元,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浓厚,因此在上课前我觉得应该会很成功,结果课堂效果出乎我的意料。
课堂上我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休息规律后,就直接给出9月份日历让学生标记,部分孩子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在我认为没问题的地方不能顺利的完成下去,而这又会影响到后面找共同的休息日,我只能回过头去将这个规律又讲一遍,耗费了时间,没有很好的体现高效课堂教学,而学生也由课前的兴奋渐渐地失了兴趣,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找日历中的规律时,我只让学生能找出规律,言之有理即可,没有更多的时间重视培养学生在找规律时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序性、条理性。
课后我积极向教研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班级学生情况,吸取上节课的经验教训,这节课经过改进与调整,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休息特点后,再出示九月份日历,学生再结合日历说一说怎样理解每个人的休息日,这时,学生已经能初步在日历中找出休息规律,接着用不同符号标记时,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标出奇思一家的休息日,以兴趣为出发点,加上稍作调整,学生在经历一次小小的成功后迫不及待的进入下一环节;其次让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用不同符号解决问题,找共同休息日也可以从奇思的休息日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填的这些数,发现和4有关,是4的倍数,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最后发现日历中的规律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用简洁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时逐步会有条理地表达,互相补充、完善日历中的规律,这个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兴趣最为浓厚,个个都能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我还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加入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少年高斯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从而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乐趣与规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1】篇〗关于时间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认识“秒”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每次遇到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
去年和今年连续教两年三年级,总结了去年的教学经验,今年在教学时分秒时更注重难点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反思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时间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生在没有学的时候,都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可为什么作业就不会做了呢?我觉得,首先是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现在学生看的电子表比钟表多,对钟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没有很好的过渡、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来,作业经常出现会答,不会列算式。
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数学,一遇到数学题就胆怯,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中,我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的时长,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学生都能准确的选择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光靠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不够的,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钟表,教室里有钟表,让学生多去看时间。
难点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还有提前、晚点的类型。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都是时刻,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其次,统一书写格式。
虽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最终还要优化成通用的格式,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会混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2】篇〗“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认识时间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认识时间的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时间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被忽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从认识时间的教学难点以及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时间的教学难点1. 抽象概念: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形且无法触摸,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感知。
2. 不同时间单位的转换: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需要他们掌握和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长时间跨度的概念:理解从一天到一周、一个月的时间跨度也是小学生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
4. 时间的表达方式: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钟表、日历等工具来表达和读取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挑战。
二、解决方法1. 实际操作与体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感知时间的概念。
例如,在班级中设置了一个小时钟,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时间的流逝,逐渐建立起时间的概念。
2. 游戏与活动结合教学:设计一些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例如,用身体动作模拟钟表上的指针和数字,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取和表达。
3. 多媒体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具体的图形、动画以及声音等辅助信息,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例如,使用教学软件展示不同时间单位的转换关系,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学习。
4. 联系实际生活:将时间的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相联系,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设置课堂日程表,让学生了解每个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敏感性。
5. 分步教学:将时间的学习分为不同的步骤和阶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
例如,先从小时开始学习,掌握小时的概念和读取方法,再逐渐引入分钟和秒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1】篇〗《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
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2】篇〗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
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
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
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
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
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
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
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
《认识时间》的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执教初中数学课程时,有幸能够教授关于《认识时间》的内容。
这是一门重要、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主题,也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使用和依赖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此次课堂的反思和探讨,以及我对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门主题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我必须承认,在教授这门课程之前,我认为时间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太复杂。
毕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与时间打交道。
我们学会了看表、看日历、计时,并学会了按照时间规划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但当我开始准备这段课程时,我发现自己非常低估了这个话题的复杂性。
事实上,时间概念涉及到许多哲学、社会、文化和其他学科领域的问题。
我所教授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面临着从简单的“几分钟前”到更复杂的“世纪”和“千年”这样的不同时间范围的逐渐转变。
因此,在教授这个课程时,我决定首先通过对话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的思维和讨论。
我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时间是什么?”、“时间可以测量吗?”和“为什么时间会变得如此重要?”,并开始了一次对话。
在对话中,我鼓励学生们探讨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和意义。
但是,我也明确告诉他们,这个话题是深奥而复杂的,需要我们长时间地探讨、学习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教给学生们一些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例如秒、分钟、小时和天。
我进一步介绍了如何测量时间的方法,例如钟表、日历和定时器。
在此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互相交流,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我们一起制作了不同的时间图表、时序图和日历,并比较它们在测量时间和表现时间方面的不同之处。
接下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大年、霉年和闰月等时间概念,以及时区和时间差的概念。
我还探讨了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并与学生们分享了阿基米德、托勒密和牛顿等伟大科学家有关时间的思考和成就。
在课程的我针对学生们的不同程度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拓展和挑战性的内容,例如时间相对性、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时间的哲学思考等等。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篇)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
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
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在数学《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中,经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没有很好地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较片面;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没有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在教学评价上,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较少。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比如,用汽车行驶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以及行驶的路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引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讲解速度的概念时,我着重强调了速度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通过对比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如汽车每小时 60 千米,飞机每小时 800 千米等,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差异,并引导他们思考速度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速度单位的换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将米/秒换算成千米/时,容易出现错误。
在教学时间、路程和速度三者的关系时,我采用了公式推导和实际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得出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然后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问题时,能够较好地运用公式,但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中,比如涉及多个行程阶段或者需要转换单位的问题,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思路混乱、计算错误的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了对单位换算的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同时,对于复杂的应用题,我引导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或者列出表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
这样的互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没有真正地思考问题。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时间》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 认识时间,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概 念,以及简单的时间计算。通过 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
到这个目标。
教学方法得当
本节课采用了讲解、示范、练习 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 时间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
巩固练习
游戏练习
绘画练习
组织与时间相关的游戏,如“老狼老 狼几点了”、“拨时钟”等,让幼儿 在游戏中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一天,标注出各个 时间段的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时间 顺序的理解。
操作练习
提供时钟模型或玩具时钟,让幼儿进 行实际操作练习,如拨动时针和分针 表示不同的时间。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认识时钟
展示一个真实的时钟,让 幼儿观察时钟的构造和特 点,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的 时针、分针和秒针。
学习时间的读法
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幼儿 如何读取时间,包括整点 和半点。可以让幼儿模仿 老师的读法,进行练习。
理解时间的概念
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幼 儿理解时间的概念,如时 间的流逝、时间的顺序等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 学反思《认识时间 》
汇报人: 2023-12-20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教育意义与价值
目录
Part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时钟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时钟的 时针、分针和秒针,并理 解它们的功能和运转规律 。
时间的读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先通过例1及“做一做〞第—题,使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其次要求通过例2及“做一做〞第二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掌握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时间之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
学情分析
1.教学例1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是60分,那么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分加起来,就是120分。
2.教学例2时,要借助情境图,多举一些实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从而使他们了解计算经过时间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依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 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2.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由于 2022-8-20 10:2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学会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正确书写格式。
3、在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的比拟好,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不够减的情况掌握的不够好,只有少数同学能够掌握。
有肯定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反思
1.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
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时间与数学(二)教学反思
在上《时间与数学(二)》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图创新,开头与结尾新颖,由于备课时想得比较广,所以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有预设中的也有课堂随堂出现的,这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2、能运用试验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探究学习的过程。
3、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合理适当的运用了比较再下结论的方法。
4、本课活动的安排、程序的设计就体现了‘统筹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
引领学生以身边发生事物为例,思考“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5、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自主探索法、交流合作、归纳概括等方法和思想,在不同的环节和穿插过程中都有体现,引导和帮助,引领学生很好、很深度地学习了数学,进行了实验,发展了能力。
当然,结合自己的反思及听课课老师的建议,本节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1、课堂气氛相对来说,如果再调动、调整和渲染一些,情感会更积极,师生也更在相互的影响下,情绪更高昂地投入活动。
2、学生的言语能力的表达还需要在平日课堂中多加训练和强调,一是有孩子会说,说得很好,只是声音不够响亮,没有感染力;二是有部分孩子不愿意主动去
表达,表现的意识相对薄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再调动一下。
3、在引导学生探究意识方面要多下功夫,学生主动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太少,略显学习有点被动,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发表见解。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的教学反思
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
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我为
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
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
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生活中的推理”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的确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情。
下到英牙乡所执教的三年级班,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
我利用教材创设的淘气、笑笑、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境,组织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简明的表格记录法以及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推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
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基本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