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晏县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海晏县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存在原因,找出适合当地应用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控制森林鼠害的目的。

关键词森林鼠害;现状;治理对策;青海海晏

近年来,海晏县一些地区发生鼠害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危害的造林类型以未成林造林地、封山育林区为主,尤其以退耕造林工程最为严重,苗木被害率在40%以上,苗木致死率达30%左右。海晏县全县每年进行补栽的面积占到造林总面积的1/2以上[1-2]。根据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调查,退耕地中高原鼢鼠的平均土丘是225堆/hm2,鼠151密度30~45只/hm2,鼠兔23~37只/hm2。鼠害已成为制约海晏县全县生态建设的最大隐患,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成败。

1 森林鼠害的主要种类

害鼠种类:高原鼢鼠(Myospalax psilurus)、达吾尔鼠兔(Ochotona.Dallrica)、田鼠(Microtus fortis billchner),三者危害树种均为杨树、沙棘、乌柳。

2 森林鼠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

2.1 森林的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

2010年海晏县全县鼠害发生面积l 646.5 hm2,其中高原鼢鼠的发生面积为826.6 hm2,占全部发生面积的50.2%;达吾尔鼠兔发生面积286.6 hm2,占全部发生面积的17.4%;田鼠的发生面积533.3 hm2,占全部发生面积的32.4%。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乡、哈勒景乡、三角城镇和金滩乡和甘子河乡。各类鼠害的危害情况见表1~3。

2.2 鼠害的发生特点

鼠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海晏县全县鼠害发生面积为478.7 hm2,至2011年发展到1 646.5 hm2。历年来鼠害发生具体情况见表4。

鼠害发生面积遍布海晏县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区,占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的87%。经几年连续防治,高原鼢鼠的面积逐渐减少,但田鼠的发生面积在逐年增加。

部分退耕还林区出现蛇、鼬等天敌,在2011年秋季退耕林补栽的验收工作中发现岳峰村和海东村的退耕地中有蛇出现。

2.3 森林鼠害发生原因

2.3.1 耕作制度发生了变化。农耕地每年进行的施肥、灌溉、除草等农业措施阻止了鼠、兔的危害,特别是一年实施的2次全面深翻,能够破坏鼠、兔危害的活动场所,进而有效减缓鼠兔的危害。而退耕还林后,除了造林前的整地外,基本没有深翻等其他不利于鼠、兔危害活动的林业措施,进而造成鼠、兔害泛滥成灾[3]。

2.3.2 青海省一直是鼠、兔害的高发区域。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估算,青藏高原草地上至少有12亿只鼠兔,1.5亿只鼢鼠。过去几十年采农林牧等部门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针,乙酰胺、磷化锌等剧毒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鼠、兔类的天敌减少,鼠、兔害失去了天然的控制措施。

2.3.3 鼠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实行封山育林后,林草生长茂密,使得鼠、兔的生存空间扩大,食物更加丰富,生存竞争压力降低等,刺激了它们的繁殖能力。

2.3.4 鼠、兔害防治政策保障措施不够,防治经费短缺。在《退耕还林条例》中,从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主要合同、资金补助等条款中均没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也是鼠、兔愈加严重的重要原因。

2.3.5 相关措施欠缺。对退耕还林草中鼠类危害的估计不足,鼠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没有跟上,致使鼠害蔓延扩散。

2.3.6 农户防鼠、治鼠思想观念陈旧。退耕农户对自己退耕地的鼠害加紧防治的观念没跟上,听之任之,不进行积极的防治,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等着国家解决。

2.3.7 防治鼠害的药物管理混乱。一些国家早已禁止的剧毒和可二次中毒的药物被使用后,造成鼠类天敌的中毒死亡,使生物间食物链遭到破坏,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因素。

3 森林鼠害的防治对策

为巩固造林工程成果,必须将森林鼠害治理纳入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动员,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采取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无公害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采取人工捕捉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鼠类的生物学特性,春季是活动高峰期,鼠类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冬眠和半冬眠,体内能量消耗殆尽,急需补充能量。同时鼠类进入交配期,活动频繁,增大了危害程度,此时是防治最佳时期。采取人工捕捉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2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防治力度

设法筹措足够的资金,使鼠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达到彻底根除的目的。

3.3 专群结合,扩大防治规模

鼠害是林业、农业和草原的共有危害,相互联系密切,如果只防治其中一部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联合三大部门,加上群众的参与,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统一防治,才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4 加强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加强鼠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合理布设监测点并长期坚持观察。只有提供准确的预报,才能确保防治的效果。

3.5 学习先进的灭鼠技术

注意学习先进的灭鼠技术,研究鼠害的危害特点、致害机理、治理技术等,推广防治的实用技术。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防治水平。实行科技、生产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新技术、新手段、新措施的引进和组装配套,特别是要突出生物防治在鼠害治理中的作用,加大与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引进和运用以仿生生物制剂等为主的生物防治新技术[4]。

3.6 创建安全措施,保护鼠害天敌

创建合理的安全措施,保护鼠害天敌。提倡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食物链的完整。

4 参考文献

[1] 韩崇选,杨学军.次改林地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性动态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5):1-3.

[2] 杨春文.林业害鼠及其防治[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0.

[3] 丁春梅.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7):37.

[4] 高跃权.浅谈人工幼林鼠害防治[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7):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