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习题1(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0课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回族 C.满族 D.白族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最早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个王朝应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4.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有(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0年10月30日,“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幕。
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迁都到今北京C.实行行省制度管理辽阔疆域 D.建立元朝政权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7.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8.元朝的都城是( )A.北京 B.中都 C.燕京 D.大都二、材料题9.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示意图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朝代①是指;朝代②是指。
(2)该示意图展示了中国由统一进入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与A、C段时期相比,B段历史时期有什么不同特征?(提示:可以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来归纳)(3)A段和C段时期的朝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效管理国家,分别实施了怎样的政治制度?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契丹国志》(1)材料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什么?(2)这段话引自哪个盟约?你认为盟约的签订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
3合作探究
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始改称元,催灭弱宋,遂一天下。
(1)至元八年指的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习
过
程
1情境导入(略)
2自主学习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建立
1206年,-------建立了蒙古大汗国,随后向---向----扩张,最远抵达-------------------------。
-------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元朝。
总结元朝建立的过程:统一------,灭-------,灭--------,元朝统一的过程灭--------。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请写出这个制度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名称。
(3)为管理西藏,元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你如何看待成吉思汗忽必烈发动的战争?
4展示讲解。
三巩固训练(中考真题展示)
1(福州)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六国B建立唐朝C统一蒙古D建立明朝
2(潍坊)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由-----进行管理。元朝后期,还在澎湖设立-------,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在三国时称-------,元时称---------。
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习含解析版)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可以用“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等词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汉B.唐C.宋D.元2.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是()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C.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B.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C.扭转了宋朝在边境的军事弱势D.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4.北宋和辽、西夏都签订过和平协议。
这些协议都()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家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5.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朝廷设立了“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
这一措施()A.调动了商人从商的热情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价格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6.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
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7.岳飞《满江红》词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句中的“胡虏”和“匈奴”是指()A.匈奴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契丹族8.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称为()A.岁币B.岁贡C.岁赐D.岁赋9.下面为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10.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材料有“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的南移D.宋朝的民族政策11.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选择题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赵匡胤和铁木真B. 赵匡胤和忽必烈C. 赵构和铁木真D. 赵构和忽必烈2.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迁入草原地区。
他们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后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这个民族是()A. 蒙古B. 女真C. 党项D. 契丹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 建立元朝B. 设置行省C. 统一蒙古D. 开凿运河4.一曲蒙古族歌谣《吉祥三宝》优美动听。
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A. 辽朝B. 西夏C. 元朝D. 清朝5.《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这样描述道:“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互相攻打”。
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 完颜阿骨打B. 成吉思汗C. 忽必烈D. 耶律阿保机6.在蒙古大军的征战过程中,灭亡西夏是在()A. 1205年B. 1234年C. 1227年D. 1276年7.接受“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人物是()A. 铁木真B. 赵匡胤C. 唐太宗D. 忽必烈8.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
“他”是()A. 耶律阿保机B. 完颜阿骨打C. 铁木真D. 忽必烈9.下面是胖虎同学绘制的年代尺,其中④对应的事件是()A.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B. 蒙古政权建立C.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D. 元朝灭亡南宋10.1276年,因都城被元军攻占而灭亡的政权是()A. 南宋B. 辽C. 金D. 西夏11.元军南下的时候,组织军队抗元,写下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人物是()A. 寇准B. 岳飞C. 韩世忠D. 文天祥1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族灭亡的是()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 ……
▪
▪
▪
▪
▪ ----
只没只没
谢 再
有有有有 互平冲逃
善 相安锋避
译 《 蒙
杀幸打地 伐福
,
星 天 旋 转
诸 国 争
原蒙 上古 的统 争一 战前 情 景草
, :
史
战
,
》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
成吉思汗仅是一代武夫吗?请谈 谈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 )C
D 藏族
3 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统治者的压迫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 ) B
1、元朝是怎样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 效统治的?
实行行省制度
西藏
中
书 省
澎 湖 巡 检 司
琉 球
文天祥抗元
留人
取生
丹自
——
心古
照谁
文 天 祥
汗 青
无 死
.,
3)、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 管
司
︵ 在
理西藏︶波斯人台湾︶
阿拉伯人
汉
回
蒙古 畏兀儿
西夏
蒙古
1206
元1271
行 省 制 度
发 展 经 济
民 族 融 合
金 南宋
练一练
一 选择题: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2.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畏兀尔 C 回族
线索:
蒙古建立 → 灭西夏、金 →
(1206年)
元朝建立 →灭南宋 → 统一全国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同步测试 试题(共3页)
第10课元朝(yuán cháo)的统一一、填空题1、____年,蒙古各部推戴_____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建立,从此,蒙古草原完毕了长期混战的场面。
2、成吉思汗死后,1260年,_____ 即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___ ,第二年以____为都城。
忽必烈就是____。
1276年,元HY占领临安,___灭亡。
1279年,____朝统一全国。
3、元HY南下时,南宋的状元宰相率领HY民,奋起抵抗。
他被俘后英勇就义,写下了“,〞,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4、忽必烈稳固统一的措施?5、我国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朝。
6、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到中国的人,长期与其他各族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二、选择题1、中国目前设置的有34个级行政区,如今通行的级行政制度最早出如今〔〕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防止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蒙古统一中国B、辽攻北宋之战C、金与南宋之战D、金灭辽之战3、以下(yǐxià)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辽B、西夏C、金D、元4、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A、阿骨打B、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5、以下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B、建立了蒙古政权C、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D、灭亡了南宋6、以下关于我国完毕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隋-西晋-元D、秦-西晋-隋-元7、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B、C、D、8、为今天我国级行政区划奠定根底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制9、2008年3月14日,HY自治区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筹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权力,互相勾结制造的。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作业
第10课元朝的统一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2、下面是元朝疆域图,观察地图后,完成下面作业:(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元朝时期的几个主要行省。
(2)识别图A为______。
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定的都城。
(3)元朝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4)元政府还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从地图中看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是___________,元朝还加强了对今台湾(即地图中的_________)的管辖。
3、阅读下列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人教版)请回答:(1)这首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2)什么原因促使这种情况出现?4、阅读下列材料:“十一月,谍报虏大众至漳、泉,度势不敌……仓卒溃散,逐被执。
及至张元帅所,众胁之跪拜,誓死不屈。
……寻置海船中,守护甚谨。
至崖山,令作书召张世杰,手写诗一首复命,最后一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引自《文山集》卷十六请回答:①写这首诗的人是谁?②诗中“汗青”指的是什么?“虏”指的是谁?③你能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吗?④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气节?⑤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参考答案:1、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2、(1)略(2)忽必烈(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4)宣政院流球3、(1)反映了元朝时蒙、汉两族人民的融洽关系。
(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4、①文天祥。
②“汗青”是指史书。
“虏”是指元军。
③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④表达了文天祥反抗民族压迫的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⑤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导学案
第10课元朝的统一学习目标1.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2.思想认识: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文天祥坚持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
③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3、能力培养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54页第一段,说一说: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阅读课本55页请回答:①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都城?统一全国的时间?②阅读55页小字部分并欣赏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体会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忠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
合作探究:元朝的统一有怎样的进步性?3、阅读课本57页至58页,掌握下列问题:元朝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本目的是什么?产生怎样的后果?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元朝管理西藏的政治机构是什么?元朝为管理台湾地区设立的机构是什么?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随堂检测:1、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指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人物A、宋太祖 B 、唐太宗 C、忽必烈 D 、成吉思汗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新朝 B 、隋朝 C、辽 D、元朝3、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言的人是A、寇准 B 、李纲 C、岳飞 D、文天祥4、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A、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元朝5、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的新的制度是A、县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6、下列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A、建立元朝 B 、灭西夏 C 、灭南宋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7、元朝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岭北行省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江浙行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练习华东师大版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10课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铁木真被蒙古族尊称为A、大汗B、皇帝C、国王D、成吉思汗2、成吉思汗的功绩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3、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A、B、C、D、4、以下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①辽②西夏③北宋④金⑤南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A、岳飞B、文天祥C、于谦D、戚继光6、元朝的中书是A、征收赋税的机构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7、我国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秦朝B、唐朝C、隋朝D、元朝8、以下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元朝建立以前,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受到女真族的压迫B、元朝的统一局面,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D、元朝人分四等的带有民族歧视的性质9、HY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二、填空题〔一〕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1、1234年,蒙古HY与南宋联手消灭了_____________。
2、1271年,蒙古大汗正式定国号为,他就是。
次年定都。
③1276年,元HY占领都城临安。
3、1279年,元HY攻灭流亡政府,了全国。
〔二〕元朝的统治措施:1、开展生产的措施:大都不仅是元朝的________中心,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商业大都。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2、民族关系:,,蒙古统治者实行,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等级。
〔四个等级〕3、实行“行制度〞:大都及周围地区由直接管辖。
全国其他地区设,简称“〞或“〞。
4、管理HY:HY作为元朝的特别行政区,由设在HY的__________进行管理。
HY正式成为中国一局部。
5、管理:元朝后期,设立,管理澎湖和琉球。
〔琉球今〕6、评价元朝的统治措施。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②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认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②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现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工具】《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录像《成吉思汗》。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作业
第10课元朝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毛涌上东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成吉思汗”属于()A.藏族B.蒙古族C.党项族D.汉族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原来金统治下的女真被划为()A.蒙古人B.汉人C.色目人D.南人3.唐至元朝,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逐渐整合而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满族B.回族C.苗族D.朝鲜族4.下列人物,曾组织军队坚持抗元的是()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韩世忠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内阁制D.行省制6.从根本上说元朝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2)上述引文的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请回答:(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3)这一制度影响如何?三、问答题1.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请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并回答元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2.回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你知道回族是怎样形成的吗?回族人有哪些风俗习惯?参考答案一、1.B 2.B 3.B 4.C 5.D 6.C二、1.(1)文天祥。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十课元朝的统一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十课元朝的统一内容标准复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
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
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⑵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2、能力培养⑴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⑵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⑶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和后果。
⑷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⑸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路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⑵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⑶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二、教学要点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的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文天祥的抗元体现了南宋军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
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南宋文天祥的正义性,又涉及到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和元朝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
面对一系列矛盾体,面对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蒙古兴起示意图》,说明蒙古族是继辽、金之后北方又一兴起和发展的少数民族,最终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从而导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习题2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10课元朝的
统一
一、选择题
1.1038年少数民族领袖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2.10世纪初,定都上京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鲜卑B.契丹C.女真D.蒙古
3.假设你想考察辽和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A.和
B.和
C.和
D.和
4.以下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是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北宋、辽、西夏B.北宋、西夏、辽C.辽、北宋、西夏D.辽、西夏、北宋
5.以下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先后顺序是()
①杯酒释兵权②契丹建国③“澶渊之盟〞④元昊称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6.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B.金C.辽D.元
7.1004年,辽HY大举进攻北宋,其中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钦宗
8.“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是()
A.防御B.进攻C.和亲D.投降
9.以下属于“澶渊之盟〞内容的是()
A.辽皇帝承受北宋的册封B.辽每年给北宋茶叶和
C.北宋向辽称臣D.北宋每年给辽绢和银
10.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开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开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元朝的统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涌上东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成吉思汗”属于()
A.藏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汉族
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原来金统治下的女真被划为()
A.蒙古人
B.汉人
C.色目人
D.南人
3.唐至元朝,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逐渐整合而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满族
B.回族
C.苗族
D.朝鲜族
4.下列人物,曾组织军队坚持抗元的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韩世忠
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6.从根本上说元朝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请回答:
(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2)上述引文的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3)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三、问答题
1.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请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并回答元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2.回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你知道回族是怎样形成的吗?回族人有哪些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C 5.D 6.C
二、1.(1)文天祥。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2)组织军队抗元,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2.(1)行省制度。
(2)“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延用下来。
三、1.意义: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实现全国性的大统一。
措施:改革蒙古旧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措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其他地方设行省;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2.(1)回族的形成: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回族。
(2)风俗习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