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含答案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评价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
(二)人物轶事夫妻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赵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已。
(一)背景链接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内容】1.诗词常识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2.作者简介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纱厨.
乍.暖
还
乍暖还.寒 还.是
读音 chú zhà huán hái
加点字
东篱.
堆.积
识
相识. 标识.
读音 lí duī shí zhì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解多义 瑞脑销金兽(动词,燃烧)
(1)销 莫道不销魂(动词,除去)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动词,熔化)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要)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谁)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 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 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寥,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 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2)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而卒莫消长也(副词,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人比黄花瘦(动词,表比较)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动词,比较) (3)比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动词,列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动词,与……相比) 寻寻觅觅(动词,寻找) 寻声暗问弹者谁(动词,沿着) (4)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的)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副词,不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 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 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该词体具有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课程标准》摘录: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
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
在她的笔下,青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下心。
二、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三、诵读,寻愁《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
继而又有铺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以看似平静之语道出心中不堪承受之愁,在词尾喷薄而出。
其他词句亦句句愁思缭绕,令词人深困其间,不可开解。
四、诵读,析愁以“怎样表现愁?”为中心,互相质疑解疑,紧扣文本、感知意象,达到“析愁”的目标。
(一)意象意象是情感的寄托,引导学生从意象看端倪。
本文所选意象均被愁思笼罩,而且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可引导学生激发记忆库,回顾总结含有“东篱”“酒”“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相关诗句并探究拓展其丰富内涵。
(1)“东篱”“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而,从古至今,大部分人将“东篱”解释为“种菊花的地方”,“东篱”就是陶翁自己培植的小花圃,种上喜爱的菊花,供自己品评。
只是这么写来突出自己的志趣和悠然得意的田园生活。
唐朝时,“东篱”意象仍旧被广泛使用。
据《全宋词》记载,宋词中有关“东篱”的运用就达到了156次。
而对该意象掌握得最精彩的,非李清照莫属。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
2、把握词句类型,理解诗歌情思。
【过程与方法】
1、咀嚼、考证、补充注释法
2、推敲词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会词人的敏锐的心灵与深沉的人生感受,学习热爱生活。
【自主探究】
一、咀嚼注释
1、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力补充,会读注释,会用注释,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益处。
请同学们
在独力阅读《醉花阴》的基础上,精心揣摩注释,是否对词章重点环境、人物有力更深、更新的认识?
2、补充注释:
1)东篱把酒: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2)暗香:幽香。
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3)盈袖:出自“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写夫妇睽离。
二、推敲词句
1、改字比较: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没有比较,就很难分出优劣高低,
对词语的赏析,试着换一个词,比较、把握词语运用之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同学们能否把原词中的重点词语替换一下,比较品味一下?
2、语序颠倒比较
3、把握句子
1)语序特殊的句子
2)隽永含蓄的句子
【合作探究】
1、组内、班内逐层展示:1)词语
2句子)
2、交流讨论
3、梳理小结
【迁移训练】
1、完成《新学案》44页10——11题。
2、板演交流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导学过程】一、1、bóyínɡzhàcuìzhāi zhěn 2、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3、李清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易安《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4、李清照5、(略)二、2、“愁”(“薄雾浓云愁永昼”)感情基调:寂寞、忧郁。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独的愁绪。
3、“永昼”“半夜”“黄昏”(夜以继日,无休止,写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烘托寂寞孤独难耐的感受)“愁永昼”(独坐)、“玉枕纱厨”(孤眠)、“把酒”(自斟),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4、“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
点出了愁的长久。
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5、东篱——藏头(“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后泛指赏菊之处。
隐去了“采菊”二字。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
)把酒——省略“菊花”二字,“把菊花酒”。
暗香——幽香,菊花香气。
黄花——菊花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四、2、“愁” 3、①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总结: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③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点绛唇李清照蹴①罢秋千,起来慵整②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③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蹴(cù):踏。
②慵整:慵懒地整理。
③袜刬(wàchǎn):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赏析】此词为李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扬,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借“嗅青梅”这一细节做掩饰,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易错识记:①乍暖还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易用错对象。
②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望文生义。
二、词语运用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他近日情绪时高时低,就像这早春二月的天气春寒料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寒冷的天气。
应用“乍暖还寒”)2.有消息称,这家公司将会砍掉部分单反相机产品线,取而代之的很有可能就是无反相机产品,单反相机或成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此处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三、语基训练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薄.(báo)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改正:答案:薄.(bó)消—销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家庭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3.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4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学习重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3、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4、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学习内容】一、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一、分析释疑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二、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诵读探究:同学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尝试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地点:环境:事件:情绪:1、寻觅什么?为何而寻?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3、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晚来风急”有的版本作“晓来风急”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看到雁过才伤心还是更加伤心?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6、怎样熬到傍晚的?仅仅是这段时间难以度过吗?7、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8、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四、分析意象及表现手法: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五、文段分析思考1、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在《醉花阴》中的“愁”情。
2.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3.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醉花阴》中“愁”的内涵。
【教学难点】1、鉴赏《醉花阴》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学习内容】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赏析词文: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文段分析思考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6.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8、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9.《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10.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11.你从哪些信息知道作者在《醉花阴》中写的是思念丈夫?12探讨: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从词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写下表13、探讨: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14、探讨:有人说,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思考下列词语与菊有什么联系。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1、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2、相关诗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分组探究:(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探究1(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评价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
夫妻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赵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已。
(一)背景链接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8 李清照词两首 2 六中王伟《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王伟【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目标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背景解读法【资料链接】公元1084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们对她一点都不感到陌生。
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像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
曹雪芹笔下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资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儿女情长的女儿愁,太单一也太狭隘。
李清照为爱情而愁,为婚姻而愁,为家国而愁,为民族而愁。
她像一缕带香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背景信息《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与建议: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词风的变化。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关于李清照(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著有《漱玉集》。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薄.()雾重.()阳东篱.()把.()酒寻觅.()戚戚..()乍.()暖还.寒()将.()息堆.()积憔悴..()堪.()摘2.解释下列词语(1)暗香盈.袖(2)莫道不销魂..(3)凄凄惨惨戚戚..(4)乍暖还寒....时候(5)最难将息..(6)怎生..得黑(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名句默写(1)莫道不销魂,(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3) ,到黄昏、点点滴滴,,?§文本精要探究一、朗读两首词1.诵读指导:读《醉花阴》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
读到“这次第”,时语速加快,语调上扬,“愁”要重读强调,然后稍作停顿,“了得”二字,语速放慢,轻声传出,如在喉咽。
2.结合诵读指导,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3.自主朗读两首词,注意把握读音、停顿和感情.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1.读《醉花阴》,思考,这首词作于什么时节?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突出节令特点的?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读《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雁”有什么特定内涵?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再加上“细雨”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三、鉴赏关键语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2.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寻寻觅觅”写作者“冷冷清清”描写了“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四、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词情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4.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刀把./把.酒憔悴./猝.发重.彩/重.阳B. 销.魂/红绡.单薄./薄.雾戚.戚/蹙.额C. 还.报/还.要乍.起/欺诈.将.息/将.进酒D. 瑞.脑/开端.更.改/更.加难堪./勘.察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B.“簿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5.与下面对联所吟咏的对象相对应的一项是()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 苏轼李清照B. 辛弃疾柳永C. 苏轼李煜D. 辛弃疾李清照6.对李清照的《声声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两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8.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三、语言运用10. 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
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事故的可获得赔付。
11.仿照下面提供的文字,续写后面的文字,注意意思上要正反对举。
白天对懒惰者等于黑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人能将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拓展迁移]§荐读妙悟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采英撷趣沉默世界的代言人——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菊花代陶渊明诉说隐逸心语,莲花给周敦颐低语高洁情怀,牡丹为大唐吐放繁荣气象。
海棠啊,你的花语呢?你是娇媚而艳丽的美人花,难怪唐明皇将醉后被扶起的贵妃称为春天未睡足的海棠。
李清照却还要说,你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词,在她的心中你就是人们常说的解语花。
为春光难再而愁,孟浩然借落红愁过,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为春意阑珊而愁,李后主借落红愁过,他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大宋的才女李清照啊,你为何还要在那么多伤春悼春的诗行中添上一曲呢?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正如世界上总有些异国的港湾你一辈子也无法到达。
诗人李商隐有一位经典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世人说那表达了李义山的旷达。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子,那个恒河岸边三生石旁转世的愁情女子林黛玉却自诗句中读到了人生的苍凉。
你李易安才情盖世,岂能悟不透人生的三味!你是诗人,你不但有一双敏锐的明眸,而且你的每一寸肌肤都如含羞草般多愁与善感。
夏日盛开的莲花毕竟敌不过肃杀的秋气,红莲的缕缕香魂也随秋风渐渐飘远,你怅然若失,伴着一声叹息,你从窗外收回了目光。
但秋意却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连枕席也透着它逼人的清凉。
你本想从雕花的窗口转身挥一挥衣袖,拂去只剩枯枝败叶的荷塘带给你的怅惘,但夜半枕席的丝丝清凉却不停地侵入你的肌肤和你的心,一如午夜的更点时时敲在你的心头。
孤独是需要排遣的,排遣的方法千万种。
那个日子,你登上小舟,本想抖落一身的忧愁,但荷塘的碧波只有你一人憔悴的倒影,于是反而勾起了你更多的相思。
明诚远离家门有些时日了,男人还有属于他的世界,岂能朝朝暮暮与自己长相厮守。
寄一封锦书,道一份祝福,祈祷一声平安吧!长空雁过,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却不见你借大雁传来的家书。
鸿雁传书,那是苏武的一个动人传奇,现在已经成了寄托相思的代名词了。
不时地等待、守望,于是也成了你的一种功课,一如你的思念。
但思念与牵挂的翅膀却不愿停止飞翔。
这相思楼头的明月与枕席的秋凉又怂恿思念与牵挂振起了欲飞的翅膀。
都是明月与秋凉惹的祸吗?唉!思念才下眉头,牵挂又上了心头。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积累【友情提示】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只须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读或写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识记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