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文化及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

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

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苗族的蜡染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术术。

它源于苗族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蜡染是一种将蜡烛熔化后涂抹在布料上,在布料上用手工刻划出各种图案,再用染料进行上色的传统技艺。

苗族的蜡染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蕴含了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的蜡染技艺,苗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首先,苗族蜡染的技艺传承方式非常注重师徒传承。

苗族世代相传的蜡染技艺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由资深的蜡染师傅亲自教授年轻的学徒。

学徒需要跟随师傅多年,通过亲身实践和耐心学习,才能掌握蜡染的技巧和心得。

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技艺的纯正和传统特色。

其次,苗族对蜡染的制作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苗族蜡染的布料必须选用优质的棉织物,同时还需要掌握好蜡烛的温度和硬度,以便在涂抹蜡烛时保持适当的松紧度。

在刻划图案时,必须根据设计和审美要求进行精确的刻画,避免出现瑕疵和错误。

在上色时,要保持染料的浓度均匀一致,使作品色彩鲜艳持久。

制作工艺的规范性保证了蜡染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再者,苗族蜡染还有一套完整的图案设计规则。

由于苗族蜡染注重借物象形,很多图案是依据自然界的动植物、山川河流等进行设计的。

每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麒麟代表祥瑞、象征着吉祥;蝴蝶代表自由飞翔等等。

这些寓意和文化内涵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保持苗族蜡染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此外,苗族还设立了蜡染的重大奖项。

每年举办一次蜡染大赛,评选出在蜡染领域有卓越贡献和成就的人才。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苗族蜡染技艺的推广和传承。

总之,苗族的蜡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蜡染技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保护了苗族蜡染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也提高了技艺的水平和艺术价值。

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苗族的蜡染技艺必将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

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

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蜡染是苗族人的独特工艺,其他民族少有,至苗族会纺织以后就发明的。

蜡染是把麻布用蜂蜡印花,把麻布染色后退掉蜂蜡成为花纹的一种印染工艺。

蜡是蜂蜡(苗语:阶),蜡有不透色的性能,苗族人利用这一性能把蜂蜡熔化,点画在白布料上,然后把布料浸入染池染色(色有两种:青色或蓝色),当退掉蜡后画过蜡迹的地方因没有被染料浸染便呈现出原白色花纹。

第一节蜡染的原料、工具蜡染的原料是白布和蜂蜡。

蜂蜡由蜂巢熔化而来,冷却后有一定的硬度且不透水。

工具有水平木板、直尺、打格刀(苗语:书的)、沾蜡刀(苗语:拉的)、熔蜡锅(苗语:鸭的)等。

木板叫点蜡(苗语:扎郎的)板,长一至一米二,宽约四十厘米左右,用于铺底布点、画(涂上蜡)蜡花图案。

直尺长0.4米左右,用于在底布上打格子。

打格刀是一块薄铁片,其一端稍宽为刀口但不锋利,用来在底布上图2.1打格子而又不会把布割破。

蜡刀是两片或三片合拢的等腰△铜片,在顶角扎竹块为柄,便于握拿(如图2.1),作沾蜡汁用。

熔蜡锅是型如小碗的铁锅,作用是熔化蜂蜡。

第二节涂蜡工序有了原料、工具,将水平木板搁在矮凳上,再在木板上铺上白底布。

一边在地上安放三块石头为灶,将锅放在灶上,生火熔化蜂蜡,一边在铺好的布上用直尺和打格刀打格子,待蜂蜡全熔化成汁后,用沾蜡刀沾蜡在打好格子的白布上数格子点画图案,尤如用硬笔块写字,蜡刀留下的蜡迹成花纹图案。

点画的蜡层要有0.001米厚,才能确保浸染时染料不会浸入底布,使被涂蜡部分保持白色。

第三节染色花纹图案点画好后,将底布揭起来放入染池里浸染几小时,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沸水锅中煮退蜡。

因为高水温下蜡熔化于沸水,待蜡退干净后捞出晾干,便呈现出蓝底或者青底白花来。

蜡染中,点、画技工由苗族妇女承担。

染色工在远古时代苗族人使用自己的土法染色(前章纺织中有叙述,在此不赘述),近百年来因为汉族发明了染靛业,苗族人就借助于汉族染靛业,自己已经不使用土法了,随着苗族自己的染色技术的逐渐消失,苗族人的蜡染布已经渐渐找不到染的地方了。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文化内涵挖掘与应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文化内涵挖掘与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苗族蜡染的图案和符号还具有装饰和审美的功能,体现了苗族
03
妇女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民间故事
01
苗族蜡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体现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 。
02
许多苗族民间故事和传说与蜡染有关,如《蝴蝶妈妈》等,为蜡染纹样赋予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
03
贵州苗族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如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人老龄化 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 财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市场前景 越来越广阔,不仅受到国内游客的喜爱,也逐渐受到国际游客的青睐。
03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应用场景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与其他民族艺术的比较
与汉族艺术的比较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与其他民族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与汉族 蜡染在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他少数民族艺术的比较
苗族蜡染与其他少数民族艺术也有所不同,如壮族的扎染、傣族的泼水节等 ,在工艺、图案、寓意等方面各有特色。
艺术价值与市场前景
艺术价值
纹样创新与个性化定制
纹样创新
在保留传统蜡染纹样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创意,创造出新颖的纹样,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定制
通过引入定制化生产模式,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蜡染纹样设 计和服务,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附加值。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国际化推广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独特 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认同。

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

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

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工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蜡染布依族历来都是男耕女织。

女孩子从小就学习纺织,成年妇女几乎每人都有一架纺车。

每年除两三个月的农忙月份外,平时白天耕作,晚上纺织;冬闲时,则终日纺织。

她们可以做到自种、自轧、自纺、自染,自己缝制服装。

居住在石头寨里的布依族妇女的上装多为大襟短衣,底色为黑色,披肩上绣着半月形桃花图案,袖子上镶嵌着织锦和蜡染布,衣边上也饰有织锦;下装一般都是穿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裙子也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制作的;头上戴方形织锦花帕。

布依族人使用蜡染布已经沿袭了几百年。

女孩子从10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蜡染布,她们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蓝白相间的图案色彩十分鲜明,最后再经过漂洗就成了蜡染布。

石头寨的姑娘们都是制作蜡染布的高手,她们制作的蜡染比其它地方的要高出许多,不仅花纹精细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

蜡染布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也有鸟兽鱼虫,其图案谐调,线条匀称,给人以典雅古朴的感觉。

作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品,蜡染布已经走出贵州的大山,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的外国客人,还专程到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

当然,他们也都会购买一些蜡染布,作为珍贵的工艺品带回国去送给朋友或加以收藏。

黄果树地区民间蜡染源远流长,以石头寨为例,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

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能画蜡,故名“蜡染之乡”。

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

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醮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

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

加之,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历史文化与蜡染工艺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历史文化与蜡染工艺

创新设计
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传 统蜡染技艺进行创新设计,开发 出更具现代感和实用性的蜡染产 品,拓展市场空间。
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的途径
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等,展示苗族小花苗 支系的蜡染作品,促进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合作推广
与旅游机构、企业等合作,将苗族小花苗支系的蜡染作品作为特色 旅游纪念品进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起源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蜡染工艺起源于古代,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 的。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染工艺逐渐在苗族地区普及,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 。
蜡染工艺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蜡染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蜡染,另 一种是挑蜡染。
特点
平蜡染以平涂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简洁;挑蜡染则采用挑 花技术,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教育合作
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教育合作,共同研究、传承和创新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蜡染技艺,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间传说
苗族小花苗支系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 间传说,如《蝴蝶妈妈》、《洪水神 话》等,这些传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和民族精神。
音乐舞蹈与传统节日
音乐舞蹈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民间音乐以飞 歌、酒歌、游方歌等为代表,舞 蹈则以锦鸡舞、板凳舞等为代表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传统节日
苗族小花苗支系有许多传统节日 ,如春节、龙船节、吃新节等, 这些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民族认同感的体现。
蜡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
苗族小花苗支系的蜡染工艺传承方式 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分别是熬蜡、磨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和缝制。

首先,将蜂蜡放入融蜡炉中加热至融化,制成蜡液。

蜂蜡是制作蜡染的主要材料,具有疏水性,可以用于染色。

接着,将布匹浸入蜡液中,取出后放在热源上烘干,形成蜡层。

这一步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染料渗透。

接下来是磨布,用砂纸或磨石将布匹表面的蜡层磨去,露出白色的布底。

磨布的目的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图案,通过控制磨布的力度和方向,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和线条。

然后是画蜡,用特制的蜡刀蘸取蜡液,在布匹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蜡刀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合不同的绘画需求。

画蜡时要保持手的稳定和线条的流畅,才能形成清晰的图案。

画好图案后,将布匹放入染缸中染色。

染料的成分是板蓝根、紫草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的色素和香味。

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温度,以及染色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染色的效果。

染色完成后,将布匹从染缸中取出,放入脱蜡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脱蜡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够溶解布匹上的蜡层。

脱蜡时要注意控制脱蜡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脱蜡时间的长短,以保证脱蜡的效果。

脱蜡完成后,将布匹放入漂洗池中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染料和脱蜡液。

漂洗时要控制水的温度和洗涤剂的浓度,以保证漂洗的效果。

最后将布匹晾干、剪裁和缝制,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积累。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中国古代称为蜡缬,与“夹缬”“绞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蜡染之所以具有魅力,并且享誉世界,主要是贵州蜡染表达了贵州各民族女性对生命审美意义的独特情感冲动,她们在蜡染中创造了一个梦幻神奇的艺术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非理性的美妙世界。

蜡染属“防染印花法”。

所谓“防染”,就是利用“遮盖”或“摺迭”的方法,使织物不能上染而产生空白并形成花纹,蜡染用的是“防染”中的“遮盖”法。

一、蜡染制作工具和材料蜡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并不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1.蜡画工具:铜制蜡画刀(蜡笔)、画版、剪纸花样(定蜡画轮廓)、稻草或竹片(定蜡画距离)、成蜡液的小锅或杯钵、小火炉或炭盆等。

2.蜡画材料:织品,蜡染织品一般是乡间妇女自纹自织白棉布和丝绸。

防腐剂,一般用蜂蜡和白蜡,这两种蜡都不溶于水,加温后可融化,蜡画就是利用蜡的这一特点来作防腐剂。

染料,用蓝靛作主要染料。

蓝靛是一种具有消炎清火功能的植物染料,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蓝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靛叶存在下也,亦作淀,俗做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泡,入石灰搅拦,澄出水,灰尽入靛,用染青碧”。

民间制作彩色蜡染一般采用杨梅叶(红色)或白蜡树叶法和黄栀(黄色)。

二、蜡染制作工艺1.布料处理,选好布料后用白芨或蘑芋煮成浆状,将布料上浆,干后磨平备用。

2.画蜡花,先在布上确定画的位置,作好纹样的整体构图。

如丹寨苗族蜡染民间艺人开始作画时,先用指甲大体画一个大轮廓,然后用稻草或竹片量好距离,即可随意画出各样花纹,纹样多数是古老的传统纹样。

画蜡时,要将蜡放在小锅里用木炭细火烤溶,以铜刀沾蜡,在画布上画出纹样。

3.染色,将画好纹样的布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

浸染周期一次为五至六天,要想在同一画布上浅蓝部位“封蜡”,再置入缸中浸染成深蓝,煮去蜡,最后便得深、浅两种蓝色。

4.脱蜡,一副蜡画画好后,要在高温水中煮沸脱蜡。

脱蜡后画布中的纹样便可显现出来。

珙县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珙县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珙县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珙县苗族蜡染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瑰宝,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图案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蜡染的起源
有一个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 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 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的鲜花久久发 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 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姑娘在花园看得入了迷, 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 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 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 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 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 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 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 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 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 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 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 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 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染色
封蜡
• 所谓封蜡,就是把要保留的颜 色用蜂蜡给密封住,蜡将染料 与封住的地方隔离开来,使之 不受染料的浸染,蜡是起保护 颜色的作用。蜂蜡也叫黄蜡, 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 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作为 蜡染的防腐剂。将蜂蜡在容器 中加温,温度升至60-70度时, 蜡溶化为汁。
蜡染的意义
• 它反应了我们中国传统的上古时代的一种观念。这个圆圈是两条鱼, 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家熟悉的太极图的前身,把它符号化的两条鱼,相 交的鱼,把它处理成圆形,又代表太阳,又代表天空,用这样的图案 方式来反映中国本土哲学的天圆地方这种观念,这在其他艺术品上从 来没有发现过。这幅图案用了很多比喻、象征、隐喻的方式,表现民 族对繁衍、生殖崇拜,或者生命的崇拜。比如说这一个,实际上它的 深层内涵,也就是生命的起源。古人就是用这样,看起来很隐晦也很 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服装,它是月亮山地区的苗族蜡染,服装里 面体现了很多上古文化的信息。比如说中间,它很像殷商时期出土文 物“盘龙”,像太阳,也像两个眼睛,像鸟的嘴,这个是龙身,在民 间叫鸟龙,鸟从上古时代就被作为阳性代表太阳,代表男人这样一种 符号。这两边两条鱼,鱼在上古就已经把它作为女性的象征。那么这 个图虽然没有文字,但是它已经告诉我们,因为有了阴阳结合,所以 才有生命,才有子子孙孙的繁衍。看图案是组合型的,当你远距离看 的时候,它是蝴蝶,但你近距离看的时候,它又有很多细小的图案。 这就跟我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一种方式一种理念。
目录
•蜡染艺术的历史 •蜡染起源 •蜡染意义 •蜡染的制作 •蜡染的艺术魅力
•蜡染歌 •蜡染的纹样 •蜡染图片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 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 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 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 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 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实际 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 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 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 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 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 “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 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蜡染 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
• 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 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 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 “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 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 “~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摇)。 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 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 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 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 红、黄、黑各种颜色。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 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 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 带苗族也绘图
3 染色 4 封蜡
涂蜡
•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点蜡 花。点蜡的方法,把蜂蜡放在陶 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 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 用铜刀蘸蜡作画。 (因为在染制 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 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 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 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 )
•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 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 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 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 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 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 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 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 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 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 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 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 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
于易制的种廓只纹大的作 保冷的工美,用。轮地画 温却钢具丽便指另廓区的 。凝刀不的可甲外,是第 )固。是图以在一然照一
,因毛案得白些后着步 而为笔;心布地画纸是 钢用,(应上区出剪经 制毛而绘手勾则各的营 的笔是制地画不种花位 画蘸一蜡画出用图样置 刀蜡种花出大花案确。 便容自 各轮样花定有


绘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