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导学案(2013实用同步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2、《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
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
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
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
的过程及原因。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导学案发给同学们,也给同学们流出一节课的时间预
习。本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我们班有六组同学,我们看
那组同学发言积极,给本组争光添彩,每发言一次加一分。展示完后,我们
来一次小测验,对同学们课文字词句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测。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2、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全文脉络。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学习难点:白杨树的内在美
【学法指导】
学习散文的方法一粗、二细、三精、四记”学习法:
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
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
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
文。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教学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篇文言短文,一篇是伤仲永,作者王安
14《白杨礼赞》导学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李良美副备人:王勇审核人:于莉目标导航: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一、自主学习。
1、《白杨礼赞》选自。
作者,原名,字,浙江桐乡人,家、家,茅盾是他的。
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参.天()旁逸.斜出()不折.不挠()纵.横决荡()楠.木()3、解释下列词语。
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纵横决荡:秀颀: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2、文中多处出现“不平凡”,说一说白杨树“不平凡”的含义。
3、文章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及气质,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1、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意。
2、课文两次提到“不平凡”,两次“不是平凡”。
“不平凡”就是伟大。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3、“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这句话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14、《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李良美副备人:王勇审核人:于莉目标导航:1、体会排比、反问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八年级《白杨礼赞》导学案
齐读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需学习哪些知识。
自主探究
自主
探究
(22 分钟)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坦荡如砥 晕圈
冰雪初融
睡 婆娑 虬枝
妙手偶得 傲然 不折不挠
4.文中表明白杨树品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开头运用的写法是 _______________
6.本段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 为什么 ?
7.段中并未揭示的白杨的象征意义是 ( )
A.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B.坚强不屈的守卫家乡的哨兵
C.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的精神
被称为 “农村三部曲 ”。
二、课堂导学
1、白杨树给你的总得体印象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
3、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
.特点和品格特征的
词语?读一读
4、作者细致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第七段用了哪些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赞美白杨树?前
D.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
8.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写兽虫鱼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 被人们赋予了极深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xx 有家药店名叫 “松鹤堂 ”,这一命名背后显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就药店
“松鹤堂 ”的店
名含义作一番合理的解说。
4 句运用什么写作顺序?
6、文章第七段 5---8 句,看主要运用那两种修辞手法?
讨论:这四个句子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目标定向】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感知作者对白杨树具体的礼赞。
2.结合写作背景,感悟作者对白杨树、北方军民、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重点)。
3.理解并学会运用象征的写作方法(难点)。
【个体自学】1.作者简介浙江桐乡乌镇人。
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幻灭》、《动摇》、《追求》(《蚀三步曲》)。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步曲》)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3.文体知识象征:是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
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作用: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预习任务一:1.正音正字主宰.( ) 倦怠.()地壳.()晕.圈()潜.滋暗长()婆suō()qiú()枝秀qí()坦荡如dǐ()yān yān()欲睡2.成语积累旁逸斜出:力争上游:坚强不屈:坦荡如砥:纵横决荡:学习任务一:提示:在文中直接画出句子,适当做旁注1、自由读课文,圈划出作者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句子,思考为何赞美白杨树?2、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在文中画出至少一处,并分析。
学习任务二:4.作者只是赞美白杨树吗?结合写作背景与课文第7段分析。
5.了解、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对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一番思考,用下列句式完成填空。
句式:我赞美,因为它,尤其象征,我要大声赞美。
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1、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1.本文作者茅盾(1896-1981年),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乌镇是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紧邻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对形成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主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中篇小说《路》等。
茅盾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毕生的努力。
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2.文章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象征手法《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白杨礼赞导学案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步加深的?
四、研读课文第五部分:
阅读思考: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五、总结全文
?作者用象征手法,用北方极普通的白杨树,象征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英勇奋战,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的抒情线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难点(1)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能在写作中进行借鉴。
(2)体会文中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1 年 3 月。
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主宰()倦怠()地壳()恹恹欲睡()倔强()婆娑()秀颀()坦荡如砥()2、解释下列词语。
(1)主宰:(2)倦怠:(3)妙手偶得:(4)坦荡如砥: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五、合作探究1、白杨树有怎样的外形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白杨树象征着什么?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六、精读品味1、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赏析。
示例:“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赏析:这段话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与“好女子”相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伟丈夫”形象,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同时,“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白杨礼赞导学案
杨
树
形象
干,()
旺盛,要力争上游
枝,()
叶,()
皮,()
气魄
()
坚强,有斗争精神
()
()
2、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拓展延伸】
礁石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白杨礼赞》导学案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找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及其象征意义。
2.学习象征的Leabharlann 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温故互查】(温故而知新。)
请将老师读到的词语写在下面。
1、2、3、
4、5、6、
【问题导学】(学习的导航图)
1、读文章的第5段,用文章的词语完成下表。
诗中的“礁石”让你想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自我检测一下,你的学习目标完成了没有。)
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事物,写一段话描写它的形态特点,并赋予它象征意义。
【盘点收获】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篇:《白杨礼赞》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上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
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
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主宰(zǎi)恹恹欲睡(yān)晕圈(yùn)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不折不挠(náo)倔强(jiàng)潜滋暗长(qián)倦怠(dài)纵横决荡(héng)(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
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2.作者链接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白杨礼赞》导学案
1、《白杨礼赞》导学案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作用。
(2)理解和掌握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象征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欣赏散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第5-7段。
【教学难点】:写黄土高原与白杨树的联系,以及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
一、自主学习我能行: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恹恹()旁逸()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参天()主宰()刹那( ) 毡子()外壳()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3、解释词语妙手偶得:锤炼:潜滋暗长:秀颀: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崇敬,题意为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这种普通的白杨树为什么会被人赞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句式:白杨树被人赞美,是因为它。
例:白杨树被人赞美,是因为它力争上游。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我能行1、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作者分别从外部形态的哪些方面怎样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3、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4、从全文看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是怎样具体的揭示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即礼赞的原因?四、精读课文,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习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导学流程模块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或展示方案明确目标(3分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齐读让学生知道本节需学习哪些知识。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22分钟)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词:坦荡如砥晕圈冰雪初融秀颀倦怠潜滋暗长虬枝恹恹欲睡婆娑虬枝妙手偶得傲然不折不挠主宰鄙视2、抢答——解释下列词语秀颀倔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纵横决荡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3、文学知识填空:矛盾,原名,字,浙江人,、。
矛盾是他的笔名。
长篇小说代表作《》,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中篇小说《》由《》《》《》组成,称为“革命三部曲”。
短篇小说《》《》《》被称为“农村三部曲”。
二、堂导学、白杨树给你的总得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3、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和品格特征的词语?读一读4、作者细致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第七段用了哪些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赞美白杨树?前4句运用什么写作顺序?6、第七段---8句,看主要运用那两种修辞手法?讨论:这四个句子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7、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8、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齐读在书上划下揭示象征意义的语句)9、读第9自然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楠木指哪些人?运用什么写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互动策略(一):各组派代表利用间时间整理到展板上。
先独立思考,做到静思专。
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
第15课 白杨礼赞(导学案)(学生版)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情感脉落,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体会和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落,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茅盾 (1986-1981),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1921年曾与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总称《蚀》三部曲)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短篇小说《》《》《》(总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茅盾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于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当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同时,他也看到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现状。
回到重庆后,他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3.字词积累读准字音:开垦.()主宰.()倦怠.()坦荡如砥.()丫.枝()倔强.()婆娑..()潜.滋暗长()虬.枝()伟岸.()傲.然()恹.恹欲睡()宛.然()秀颀.()鄙.视()旁逸.斜出()晕.圈()楠.木()锤炼.()不折不挠.()理解词义:锤炼:婆娑:秀颀: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礼赞脉落1.解读文题朗读课题,揣摩文题的含义。
2.理清脉落(1)速读课文,请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赏析关键语句。
3.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自学检测
1. 常识填空:
茅盾原名——,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2. 给下列字注音:
无边无垠( ) 虬枝(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大毡子主宰
3.下面各组字的注音中,每一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A.坦荡如砥晕(yūn)圈潜(qián)滋暗长虬(qiú)枝
B.旁逸(yì)斜出倦怠(dài)秀颀(qín)无边无垠(yín)
C.婆娑(suō)恹恹(yān)锤(chuí)炼不屈不挠(ráo)
D.磨折(shé)挺拔(bá)楠(nán)木鄙(bǐ)视
三、自学指导一:
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你能说一说它的作用吗?
⑵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物咏人,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⑶文章主要在描写白杨树,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高原景色?
(4)、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自学指导二:
⑴选文开头为了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突出了白杨树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⑵文段中说“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强调什么?改为陈述句式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⑶你认为文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
⑷从本段来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白杨礼赞》作者,原名,“礼赞”的意思是。
、阅读第二段做题。
1.黄与绿主宰着”中的“黄”指________,“绿”指________________。
2.“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高原景色的目的是什么?
4.“扑”与哪一个词呼应?体会其表达作用。
5. 找出文段中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赏析关键语句。
3.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自学指导一:(精读语段,探究主旨,找出相关句段,自主完成,12分钟。
)
1、找出课文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别写了白杨树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2、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在美的段落,思考:
(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3、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自学指导二:(局部精读,分析写法。
深读课文,品味美点。
小组合作,六分钟)
1.作者除了通过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直接写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还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
请你选择3-5句加以赏析。
三、当堂训练
1.、把下列词语和它所形容的对象用线连接起来。
①坦荡如破A.高原的色彩
②无边无垠B.高原的平坦
③黄绿相间C.白杨树的高大
④伟岸朴质D.高原的辽阔
⑤参天耸立E.白杨树的品格
2..值得我们去赞扬的精神品质很多。
也许是一份执著,也或许是一种无私。
请根据你的所需从自然界中任选一物作为象征物写一段文字,来赞美你所欣赏的精神品质。
四当堂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2.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3.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是麦田。
我那时是地叫了一声的。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5.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