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作者:杨德龙来源:《经济》2024年第01期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这一表述并非第一次出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时,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给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
一是新质生产力所包含的要素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相同,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后两者组成生产资料),但三大要素的具体内涵有所改变。
首先,对于劳动者的要求更高,要求劳动者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或掌握和应用新质生产力,这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
其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也离不开新生产资料的发展。
数据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并深刻改变现有生产关系。
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将财政部在2022年12月1日起草的征求意见稿转为正式稿,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数据将正式变为经济资产。
二是从量变到质变,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已接近我国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不变价定基指数,1978-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近44倍,年均增速高达8.8%。
过去四十多年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大国,2022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为30.5%,比美国和欧元区的总和还高0.7个点。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指标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指标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用以评估和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本文将探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指标。
一、核心目标1. 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各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面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3. 提高生产效率: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经济活动。
通过优化生产方式、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推动产业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效益。
4. 保障民生: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5. 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追求区域间、城乡间的均衡发展。
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核心指标1.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比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等。
2. 创新驱动指数: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驱动指数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创新驱动指数包括科研经费投入、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
3. 环境指标: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环境指标可以评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能源消耗强度等。
4. 人民生活指标:高质量发展要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终极目标。
毛邓三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练习)
26.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_______。 A 消费模式 B 生产方式 C 生活方式 D 发展模式 A 27、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 27 力的关键是_______。 A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 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D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8、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_______原则,健 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尊重农民意愿 C 公平合理合法 D 依法自愿有偿 D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多项选择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 境保护的关系, 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的文明发展道 路是 开发节约并重、 A.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B.节约土 集约发展、 生产发展、 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C.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富裕、生态良好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 理民主 ( C)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这样就要求(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这样就要求( ) A.抓住时机 加快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 抓住时机, A.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 B.在发展 而发展经济必须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B.在发展 经济中,速度和效益互为前提, 经济中,速度和效益互为前提,同时要以效益为 中心, 中心,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 C.讲求效益 讲求效益, 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C.讲求效益,必须把质量 和数量放在第一位, 和数量放在第一位,效益和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 D.比例协调 比例协调、 有重大意义 D.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 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ABD) (ABD)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绿色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四、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要加强城市群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深化改革开放。
要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进程,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
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核心目标,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共享发展,加大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法治建设,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提高政府服务质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及构建良好发展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投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加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质量。
四、加强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扩大贸易投资,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六、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4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范文(3篇)
2024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提质增效旨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形成政府、企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目标设定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____年的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设定以下目标:1. 实现GDP增速由2024年的6.5%提高到7.0%,并保持在7%左右的合理水平。
2. 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由2024年的5.7%提高到6.5%,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由2024年的5.3%提高到6.0%。
3. 降低生产成本,年均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
4.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实现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价值稳步增加。
5.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
三、关键措施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质增效的核心任务,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竞争潜力,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3)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4)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益。
经济效率的衡量与提升途径
经济效率的衡量与提升途径经济效率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佳效益水平。
衡量经济效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等。
提升经济效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手段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经济效率的衡量方法,并分享提升经济效率的途径。
一、经济效率的衡量方法1.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产水平、生产线效率、生产周期等。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在相同的资源投入下获得更高的产出。
2.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合理配置程度。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有资源利用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等。
3. 技术效率技术效率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源使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通过衡量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评估。
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提升生产工艺以及改进管理方式等来实现。
二、提升经济效率的途径1.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提升经济效率的关键。
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资源分配政策,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优先支持那些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领域,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
2. 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是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同时,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线效率,加快产品生产速度,从而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3. 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经济效率的核心驱动力。
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外部科技资源等途径,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专利和奖励制度,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
4. 改进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方式可以提升经济效率。
企业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
企业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企业提质增效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质增效活动旨在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企业提质增效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目标和目标群体企业提质增效活动的目标是实施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和提升员工技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原材料选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本方案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生产一线员工。
三、实施步骤和措施3.1 评估和分析当前状况在实施提质增效活动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效率评估:通过生产数据分析和现场观察,评估当前的生产效率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产品质量分析:对产品的质量指标和客户反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目前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成本分析: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主要成本构成和存在的浪费和损失。
3.2 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根据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提质增效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例如减少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停机时间等。
2.确定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例如减少产品次品率、提高合格品率、降低客户投诉率等。
3.确定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例如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
4.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提质增效活动的时间表和具体工作安排。
3.3 实施措施和方法基于目标和计划,制定以下一系列实施措施和方法,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流程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工序,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客、货运等专业定员标准
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客、货运等专业定员标准为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聚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实现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与劳动组织优化有机结合,合理控制用工成本,进一步优化完善客运(客运段、车站)、货运和房建公寓专业定员标准,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一、修订定员标准目的和意义1.铁路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先进、科学的定员标准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目标,适应铁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铁路运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2.近年来,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修程修制改革和机车交路、乘务交路季度调整,实施管理创新迫在眉睫,合理设置岗位、班制,实施兼职并岗,是搞活用工机制、人员精干高效的必然需要。
3.为策应国铁集团《铁路运输劳动定员标准》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劳动组织优化,规范作业流程,调整职工队伍结构,保障一线生产作业安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开展定员修订工作十分必要。
二、定员现状及劳产率完成情况1.客运专业(客运段)。
截至2019年末,生产定员总数6856人,从业人员6533人。
劳动生产率完成8.46万辆公里/人年,低于全路平均水平9.94万辆公里/人年,全路排名17位。
其中,普速客运乘务列17位,高速客运乘务列18位。
2.货运专业。
截至2019年末,生产定员2110人,从业人员2068人。
劳动生产率完成323.26吨/人日,高于全路平均水平236.89吨/人日,全路排名12位。
虽劳产率水平较全路平均高,但运输品类单一,以专用线统装黑货为主。
3.客运专业(车站)。
截至2019年末,生产定员2065人,从业人员1782人。
劳动生产率完成59.2人/日,低于全路平均水平76.44人/日,全路排名12位。
4.房建公寓专业。
截止2023年房建公寓专业改革重组前,生产定员2305人,国铁集团未统计劳动生产率情况。
三、现行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1.客运专业(客运段)。
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五篇)
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各党支部:为贯彻落实县委___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大力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机关效能,推进工作落实,根据县委《___在县乡机关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意见》(民___发〔___〕___号文),乡党委决定,今年在全乡各支部和党员干部中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
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乡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有的村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村在工作推进中行动迟缓、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有的干部作风漂浮、心浮气躁、精神萎靡,得过且过、推诿扯皮,工作无实效、无特色、无亮点;有的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律己不严、为政不廉,搞“___”、优亲厚友,甚至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干部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损害了社会稳定,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全乡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要把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作为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关系全乡跨越式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工作效能、促进工作落实、推动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效能督查为主要手段,着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素质能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发展责任、完善体制机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切实提高各支部的执行力、创新力和落实力,努力实现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工作纪律明显加强、工作效能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的目标。
三抓三促 实施方案
三抓三促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提出了“三抓三促”战略,即抓转型升级、抓创新驱动、抓改革开放,促提质增效、促绿色发展、促共享发展。
本文旨在就“三抓三促”战略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抓转型升级。
1. 完善产业结构。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人才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持。
3. 推动企业创新。
加强对企业的创新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抓创新驱动。
1.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 优化创新环境。
建立完善的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降低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执行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抓改革开放。
1. 深化改革。
加大对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
2. 扩大开放。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3. 加强风险防范。
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风险评估和管控,防范外部经济风险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五、促提质增效。
1.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2.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劳动力市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
3. 促进企业效益。
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篇)
提质增效实施方案____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1. 引言____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之年,也是实施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2.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提质增效方案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 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优化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进行质量管理。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同时,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全程质量可控。
2.2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对于企业的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要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展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同时,注重品牌形象塑造,打造具有独特品牌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企业形象。
2.3 提升营销能力营销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拓展和销售业绩。
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确保产品销售的市场导向。
同时,优化渠道管理,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代理商网络,提升销售能力和市场覆盖范围。
此外,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忠诚客户群体。
3.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和配置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在实施提质增效方案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 资源节约利用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和物耗。
销售公司领导在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动员会上的讲话
销售公司领导在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动员会上的讲话按照打严冬、转变观念、勇往直前、再上新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扎实推进2021年提高质量和效率专项行动,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将对形势和任务进行专题汇报。
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下,总部部署这项工作非常及时和重要。
我宣扬的主题是增强信心,战胜严冬,逆势求发展,坚决打赢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硬仗。
第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保持必胜的信心和战略决心。
乌云压顶城市。
上一轮低油价的影响还没有消散,新一轮低油价又来了。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恐慌蔓延,国际油价持续下跌,WTI油价有史以来首次跌入负值。
我们注意到,上一轮低油价是高跳水,石油公司仍有回旋余地。
这一次低油价处于中低水平然后下跌,情况更加复杂。
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的石油公司将承受比上一轮低油价更大的压力。
据相关机构研究,在油价20美元的大环境下,美国533家石油勘探生产公司将于2021年底前申请破产。
如果降至10美元,将有1100多家公司破产。
对中国来说,这一轮油价下跌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和深化改革带来更大的挑战,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复杂严峻的挑战。
作为油气产业链中的一环,公司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也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今年一季度公司整体盈利指标没有达到预算进度平衡,预计全年完成预算目标压力较大。
其中,中黔天然气管道中卫进气点没有进气,对年利润指标影响较大;个别管道输送损耗大,工程进度慢,成本结算进度低。
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和克服的挑战。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重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丢掉幻想,直面挑战,敢于战斗,善于战斗;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和光明前景,用全面、辩证、历史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和风险,保持战略实力,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趋利避害,化危机为机遇。
二、转变观念,要改革,管理创新要效益。
第一,努力降低投资成本。
随着今年总部投资政策的收缩,项目开发应更加注重合资与合作。
提质增效的措施和方案
提质增效的措施和方案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追求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如今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提质增效的措施和方案,以保持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提质增效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提升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工艺改进工艺改进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比如,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生产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质量管理优化优化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绩效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提高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标准,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完善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此外,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QFD)等,进行全面的质量改进,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的目标。
3. 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和库存风险。
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加快产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通速度。
此外,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和管理,降低供应商风险,并与供应商一起进行协同创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 人才培养和激励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培养和激励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改进,提供奖励和推广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公司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的统一。
提质增效总结标题
提质增效总结标题摘要:一、优化产业结构1.转型升级传统产业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发展现代服务业二、创新驱动发展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体系3.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提高劳动力素质1.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率2.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3.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1.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营效率五、优化资源配置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六、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1.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文:提质增效总结标题提质增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国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一、优化产业结构我国通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创新驱动发展我国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体系以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协同创新体系则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率、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有力地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我国在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营效率。
这些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作者:王艳来源:《北方经济》 2018年第4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越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指经济增长中不能被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投入增长解释的部分。
一般来说,全要素生产率由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部分组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
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改革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改革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实现经济增长越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如何,既可以解释可持续增长与经济停滞的反差,也被证明是许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视程度。
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着当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全要素生产率,又称为“索洛残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来的,这里的“全”并非指所有要素的生产率,而是指经济增长中不能被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增长解释的部分,也就是由有形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得到的残差。
传统意义上的要素投入主要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在一个经济体处于起飞阶段之时,也就是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这三项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达到中上等收入水平之后,其贡献会逐渐衰减,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逐步提高,我国改革开放40 年的经济增长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提质增效四项措施内容
提质增效四项措施内容提质增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我将介绍四项提质增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建立质量管理流程和规范、建立质量管理团队等。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产品的检验和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客户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改进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二、优化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工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还需要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和可控。
三、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符合企业的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员工评价和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奖励优秀员工,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推行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小化浪费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通过精益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价值流分析,找出存在的浪费和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推行6S管理,改善生产现场的环境和秩序,提高生产效率。
2024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挑战,本方案旨在探讨____年提质增效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目标1.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
3.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
4.优化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
5.提升员工激励和团队合作。
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完善质量控制流程、制定质量标准和建立质量评估机制。
2.加强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
4.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1.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2.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通过合理的周转材料管理、库存管理和能源管理等控制成本。
3.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和合作,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供应条件。
4.鼓励员工提出节约成本的建议,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
五、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1.建立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执行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
2.加强生产作业标准化,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作业指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推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总质量管理等,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水平。
4.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优化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1.优化企业管理层次和决策流程,减少决策层级,加强沟通和协作。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标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
4.建立流程化和项目化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快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效率上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真正实现效率驱动发展。
一、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点和支撑动力也不同。
同时经济增长更多是一个长期现象,长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依靠短期需求刺激能制造短期繁荣,不能产生长期增长动力,反而可能制造泡沫。
当前,由于“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转折点”和“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三点叠加,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之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显著变化,依靠需求拉动的出口导向型、粗放型传统发展型式日益式微。
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我省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弱化,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加大,前期刺激形成的产能过剩仍处于消化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销售额和面积均出现负增长,转型阵痛加剧。
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GDP增速已连续5年列沿海四省末位,这几年一直在8%左右徘徊,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逐年扩大。
2014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同比增长7%,再创近五年来新低,在全国已经公布经济数据的十多个省份中排末尾。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三个”过多依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长质量和效益偏低,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约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21%和韩国的44%,而同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8.4%、日本的9.1%和韩国的20.0%,台湾的34.1%,不到人均GDP相对水平的一半。
即使与兄弟省市比较,我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明显偏低。
2012年,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4万元/人,分别是上海的54.7%、江苏的82.5%和广东的98.9%。
在要素资源投入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2012年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当年GDP就可以增加9.3%。
我省劳动生产率水平上的差距,也反映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对增长的边际贡献会不断下降,要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劳动依靠生产率提升。
因此,只要我们着力在提升劳动生产率下功夫,推动经济增长向效率提升驱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且也可以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增长。
二、提升劳动生产率是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
劳动生产率水平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指标,因而也是衡量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取得成效、成效大小如何的关键指标。
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体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提升等途径,使真实劳动生产率每隔数年翻番,从20世纪50-60年代仅相当于美国的20%提高至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50%以上。
我们说当前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就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资源的投入,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低。
2007-2012年,浙江工业劳动生产率从72836元/人提高到100709元/人,年均仅提高4.9%,低于工业增加值(9.2%)和GDP(9.6%)的年均增长速度。
从绝对水平看,2013年浙江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3万元/人,分别低于上海(28.0万元/人)、江苏(26.0万元/人)、山东(26.6万元/人)和广东(17.7万元/人),只是全国22.7万元/人的71.8%,其中31个大类制造行业中,浙江有23个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生产率水平过低的背后是我省长期以来低层次产业比重过大、产品附加值过低、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也不是简单地看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了多少、服务业比重提高了多少,比重仅仅反映数量上变化,而核心是效率的提高,即促进要素资源向高生产率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流动,进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坚持内生发展、高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达到不断提高设备、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土地、环境、水资源等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加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现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达到增进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耗低排放产业,加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达到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以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目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切实破解当前发展中保持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的“两难”问题,真正为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径。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是本届省政府的重要目标。
但从浙江实际看,提升劳动生产率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六普”表明,2010年浙江工业就业比重达到44.7%,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比江苏、上海和广东分别高出9.6、8.5和4.8个百分点。
研究表明,2001-2012年,浙江工业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0.4%,目前这两个比例还在稳步提高。
1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下降至37.3%,纯粹的农业收入只占15%左右,主要来自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52.6%,比2000年提升了5.6个百分点。
即使在低收入农户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也很高,2012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626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996元,占47.86%。
2因此,自于工业的工资性收入不仅是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而劳动生产率作为企业及社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标志,决定了工资收入水平的高低。
2013年我省通过实施“机器换人”,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9%,职工平均薪酬增长12.2%。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必定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反之亦然。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这与相对较低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2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10万元/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明显低于当年规上工业企业人均劳动报酬的相对比重(90.3%)。
2012年,与我省人口地理、经济规模类似的台湾制造业从业人员小时劳动报酬达到9.5美元,是浙江城镇制造业在岗职工小时劳动报酬的2.8倍,主要由于台湾制造业较高的小时劳动生产率(每小时36美元),约为浙江城镇制造业的2.7倍。
全球范围看,2012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足7千美元的5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均GDP低于6千美元(1990年GKs),制造业人均个人可支配所得普遍在2千美元以下;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高达5万美元的25个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 平均超过2万美元(1990年GKs),制造业人均个人可支配所得普遍在1万美元以上,收入增长较快。
这说明,如果工业等行业劳动生产率不能得到较快提高,工业企业劳动报酬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
因此,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提升全社会尤其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四、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提升劳动生产率。
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等方方面面,既需要在制度层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微观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继续鼓励物质资本投入、提高全社会资本存量,更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加快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后发经济体的发展实践表明,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确保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根本基础,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并缩小和发达经济体人均GDP差距根本途径。
浙江要紧紧抓住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以市场决定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省域经济系统效率,提高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向效率更高方向发展。
一是要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层级,提高审批效率,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
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促进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重点投向公共服务、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引导并带动民营资本创新发展。
四是强化劳动生产率导向,“以亩产论英雄”,切实把劳动生产率纳入工业强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考核的重要指标,不简单地看产业比重。
第二,进一步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加快物质资本积累。
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加快物质资本积累,促进人均资本增加,是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提。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作,有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
2012年全省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29%,比2000-2010年年均水平提高0.71个百分点,32013年规上工业从业人员减少1.3%、劳动生产率提高9.9%。
4但总体上看当前浙江全社会人均资本存量,尚不及韩国台湾的一半,不足美国日本的四分之一;制造业人均资本存量更是远远落后发达经济体。
因此,一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机器装备投资力度,进一步落实好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进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企业“机器换人”和相关技术改造按研发投入享受政策。
二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机器换人”示范工作,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重点项目和目标要求,为全省各行各业机器化、自动化改造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