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原则与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原则与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许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本文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原则与指导思想,帮助学校更好地组织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积极引领,倡导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于树立积极向上的导向,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鼓励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领导小组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使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二、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领导小组应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惑和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家庭共同育人,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学校与家庭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领导小组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此外,领导小组还应积极利用社区资源,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科学评估,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通过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领导小组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示范引领,培养专业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应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同时,领导小组要示范引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关爱关怀,提供多元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 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 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 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 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 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 培养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全人格,培养 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精神和心理健康 创新能力与心理健康 创新人格与心理健康 知识积累、创新活动与心理健康
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正式文件中提到心 理素质。 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 见〉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 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试论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试论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所确立的多种层级、多种类型的教育目标和工作组织与工作机制及其纵横联系构成的整体。
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发展性、合力性、全面性、主体性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指导思想;指导理论;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践中,如何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该体系与西方国家有何区别?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及总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该意见还要求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正值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重要阶段,即心理断乳期。
他们在动力心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性和恋爱心理、情绪心理、挫折心理、择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心理教育、辅导和咨询。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____和____的原则,同时秉持____的核心理念,紧密围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紧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项工作依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与德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大队部的具体要求,依托现代教育理念,紧密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结合市区相关工作安排,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与指导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结构,并增强其面对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 深化德育工程,坚持人本理念: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六心教育”工作,确保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实施。
我们强化“以德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活动育人的原则,积极倡导“六心”精神,即“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致力于培养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青少年。
2. 贯彻“以德治校”方针,强化师德建设:我们坚持“以德治校”的办学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职业道德准则。
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尚的精神引领、优良的校风熏陶以及真挚的情谊感召,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 坚持“活动育人”理念,丰富德育形式:我们积极践行“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大队部及各中队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我们注重课堂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的协同推进,确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序开展校本课程“六心教育”的相关活动。
同时,我们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与“心灵驿站”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4.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深化素质教育实践,依据____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校特制定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维度。
鉴于国家教委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我校将通过多元化途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结构,并提升其面对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策划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优异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强化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细致做好个案辅导与登记工作。
2. 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室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持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宣传、动员、普及与教育工作。
3. 聚焦学生心理团体辅导,针对存在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少数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助力其迅速摆脱困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增强其自我教育能力。
4. 不断丰富与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5. 充分利用班队会等平台,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队会),旨在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其潜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推动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具体实施方案1.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虽然学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此项工作并非心理健康教师一己之力所能承担,而是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因此,我校将建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教师为辅助,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1)心理课程与辅导:本学期,心理健康教师将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各班级也将围绕心理健康主题开展班队会活动,旨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与良好的集体行为模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向上精神。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以科学发展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1.坚持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规律。
著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时效性。
防治问题出现、推动心理素质提高就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育实践。
实践性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现在处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上。
二是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上。
三是体现在从认知、情感等方面理解学生上。
2.秉持发展、防治和危机干涉结合的原则立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发展的理念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处理好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要做好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建构发展、预防和危机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秉持面向全体学生和高度关注个别差异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注个别差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尊重个别差异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4.秉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师主导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强调教师主导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坚持学生主体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主体性集中体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学生主体性规范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与行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12期编者按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各地。
本刊现将此《纲要》予以转摘,以助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版(五篇)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1. 坚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关注每一位学生。
2. 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无遗漏、无歧视。
3. 强调学生主体性,激发内在动力。
4. 实施预防与矫治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整体教育,通过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级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每班每周设定一节心理活动课,针对三年级学生,利用课程解决普遍问题。
活动应寓教于乐,同步提升心理认知和行为指导,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
(五)科学实施咨询与辅导。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心理障碍。
同时,开展团体辅导,完善心理辅导室设施,确保辅导记录完整。
(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机制。
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家长的参与,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三、学期工作计划____月:1. 制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立工作方向。
____月:1. 开展心理活动月启动活动,公布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月详细计划。
3. 班主任组织一次以“健康校园,美丽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____月:1. 举办系列讲座: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探讨缓解心理压力的策略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教授自我情绪调节技巧家长学校讲座。
2. 观看电影《海洋奇遇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反思。
____月:2. 展示教师心理健康格言,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____月:2. 整理归纳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评估学期工作成效。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版(二)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 普及性原则:通过全面开展教育活动,旨在使学生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认知,并循序渐进地提升其心理素质。
2. 差异性原则:强调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根据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施多元化的教育和辅导策略,以有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3.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科学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优秀8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优秀8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一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己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____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开展以“关爱生命,自尊自强”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广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自强不息,不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具体工作:(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教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2、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
调整和发展校心理咨询辅导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心理辅导组,重点培养青年心理辅导教师力量。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轮训、报告、讲座等,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硬软件配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
1、进一步对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进行完善,添加开展工作所需的录音笔等。
2、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个案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和个案跟踪研究工作。
3、增加藏书量和增订有关心理杂志。
4、发展校园网络资源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实现对话与沟通,及时引导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新思维 新定位 新原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思想与原则解读
《 纲要》 作 了具体 的说 明 , 即要 根 据 学 生 身
心发 展 的 规 律 和特 点 及 心 理 健康 教 育 的规 律 , 科 学开展 心理健康教 育 , 注重心 理健康教 育 的实
践 性与实效性 , 切 实提 高学生心理 素质和 心理健
同年龄 阶段学生 的心理发展 任务 , 运用 心理健康 教育 的知识理论 和方法技 能 , 培养 中小 学生 良好 的心 理素质 , 促进其 身心全 面和谐发展 。这就是 说, 一要建 立和完善 全面推 进心理健康 教育 的工 作制 度和评价机 制 , 建立规 范 的心理健 康教育 服 务体 系 ; 二要 建设具 有一定专 业水准 的心理健 康 教 育教师 队伍 ,提高 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 成效 ; 三 要 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课 程建设 , 系统 开展心 理健 康 教育 。通过扎 实的活动 ,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最
据学 生身 心发 展 的规 律 、特点 和心 理健 康 教育
高 中小 学全体学生 的心理 素质 , 充分 开发他们 的
潜能 , 培养乐 观 、 向上 的心理 品质 , 促 进人格 健全
发展 。从心理和谐角度说 ,心理健康教育要处理
与协调 好六大关 系 , 即人与 自我 、 人与他人 、 人与 社会 、 人与 自 然、 硬件与软件 、 中国与外 国的关 系 。
握所 有学 生 的共 同需要 以及 普遍存 在 的心 理 问 题, 还 要对 学生 一视 同仁 , 所 有活 动 的出发 点都 要有利 于促进全体学 生的健康成 长和发展 , 同时 要树立 学生全面发展 的观点 , 时刻关 注学生人格 整 体 的完 整 和身 心素 质 的全 面提 高 。二是 要关
2024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____为指导,深入____“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
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总目标:
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心理品质, 开发心理潜能, 促进身心发展, 奠基健康幸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具体目标:
促进心理成长 ——学会学习生活,正确
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增强调控适应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心理品质;
解决心理问题 ——调节心理困扰,关注
危机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主要任务: 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效果; 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减少不利影响,促进全面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工作方针: 全面推进: 加强建设,拓展途径,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 课程建设,辅导室建设,队伍建设 分类指导: 推进深化,注重普及 协调发展:城乡结合,以城带乡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政治导向、价值先行,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学期计划(7篇)
心理健康教育学期计划(精选7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期计划(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学期计划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小学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结合我校总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努力以高尚的师德风范,责任心、爱心为学生心理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二、工作原则立足教育,重在辅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三、主要工作1、以心理健康课为主阵地,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挖掘校园一切可教育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日常文明良好行为、健康习惯的养成。
2、通过有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学活动,谈话法、书信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问卷调查法、问题辨析活动等教育教学形式途径研究搜集学生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
整理馔写专题总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案例、理论的培训学习工作,做好教师对个性差异学生的调查辅导帮教工作。
4、建立各年级心理健康卡,通过学生填卡、添画、涂色、实话实说的个人艺术展示空间形式。
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进行有效的心理障碍矫治、调整、帮助、自救活动。
5、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各学科有机渗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针对低年级研究主题“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中年级“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心中有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近来,由于就业、学习压力和情感挫折造成的恶性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确实,对于处在发育和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不仅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最后,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全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如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第二,面向全体受教育者,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键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第三,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第四,尊重教育对象,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五,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心理咨询辅导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细化为以下具体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建议,始终注意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以及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因此针对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教育者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开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二)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例如,与学科教学相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内容上看,学科教学是按某门学科的逻辑来设计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按照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来组织安排的。
显然,离开了学生主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将会失去意义。
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转移的。
因此,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的事例、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应是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这样他们才会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才能积极参与进来。
其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角”,而不是像学科教学中那样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
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消极情绪,挖掘心理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三)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它不仅是帮助那些有焦虑、抑郁、厌学等心理障碍的个体,而且更应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
因此,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或讲座,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心理困扰产生初期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以减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兼顾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应有所偏颇,如过分重视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也不应单纯强调个性而忽略了认知能力。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持征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在帮助教育对象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追求发展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去考虑,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因材施教原则不同个体在能力、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表现在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正因为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具体来说,对不同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年龄特点。
例如,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相对优势。
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规则,其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教师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寓意较深的抽象概念,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他们还需要借助感性直观经验的支持。
二是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个性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有的人自尊心较强,稍重一点儿的批评他们都难以接受,会伤心难过很久;有的人则满不在乎、大大咧咧,往往把批评当做耳边风。
作为教育者,除了要把握教育对象共同的年龄特点外,还要争取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只有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教育,才能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各种行为表现来进行教育。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但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是单纯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片面地看待他们,把他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几大类,这无疑是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
这里所说要根据个体的行为特点来进行教育,是指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帮助他们弥补不足,对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五)民主、平等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这个原则实际上是与学生主体性原则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中进行。
作为教育者应时刻记住,决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去逼迫学生接受教育和训练,更不能用命令、训斥、体罚等方式去对待学生,而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和良师益友。
为了保证民主、平等原则的实施,教师不仅要从语言上表达这种愿望,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说明问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是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我国的教育现实以及大多数教师的做法与此相去甚远。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养成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