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发现学习对于学习有关规律、法则、方法比较有效,而对 于实验器材、学术用语,及以情感为基础的内容的学习很 不适宜。因此较适用于理科学科。 探究学习侧重于经验性、实践性强的自然科学知识。例如,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环剥植物树干韧皮部的成 活探究,这些探究问题的情境都是设置成自然事物或生活 现象的。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广泛,因此可将情境设置在学科知 识中,也可设置在生活实践中,只要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就能进行研究。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都是比较复 杂的综合性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联系与区别
研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 发现学习
姓名:罗小凡 学号:222008316011063 年级:08级师范二班
探究学习则可长可短,灵活性大,耗时较少。。
我们要知道在化学的学习中,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 不是对立的,不能随意否定其中任何一 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 的,甚至是复合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发现学习 与探究学习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 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 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 认知兴趣,能够直接、有效的激发、 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一个细致完整的科学研究
过程,因此有可能耗时较长; 而发现学习只相当于经历其中一个环节,理论 上讲应耗时较短,但是由于其要亲自发现的学 习模式,而忽视了团体互动,因此有时难以形 成良好的岔道思维,则反而耗时耗力;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之关联辨析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与“研究性学习(study-based learning )”联系最为密切也最易混淆的一个概念就是“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 )”。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究竟是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的确困扰着不少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廓清这方面的模糊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就很可能走向异化,进而无法按其良好的初衷顺利实施。
因此,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而是应该积极探讨、摆出观点。
现在不少学者在探讨研究性学习时,认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经常被人们替换使用,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只是出于习惯的不同,人们往往在两者之间交叉使用,”进而“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视为一个概念,”[1]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尽管字面含义十分相近,联系亦十分密切,但不能在两者之间完全划等号,更不是因为“习惯”而交叉使用,否则就不会在“探究性学习”早已提出、其研究成果已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前提下又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说法了。
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正如上文所述,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十分密切,下面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内涵分析和历史梳理两个方面做出简要阐述。
1.从基本内涵看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知识拥有者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即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主动探究学习。
正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所述,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它的灵魂所在。
对于探究性学习,其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 )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实施,存在问题等,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儿提供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
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
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2、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
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另外,以“问题情境中的主动学习者”为基本逻辑起点,建构了学习各阶段的教师辅导策略;以及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更注重对话,辅导介入讲求适度,以及教师联合的必要性。
3、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进行了反思,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认为就学校而言资源的问题可能关键在于如何选用的问题,而不首先是资源建设的问题。
本文还介绍了课程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特点和选用原则。
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和师资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付强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
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
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知识讲解
摘自网络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1、是来源相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1、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是教师选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学习课题开发探究性学习,从狭义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内容,因此立好课题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如何开发探究性学习,课题显得非常重要。
一.课题来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重要来源。
1:源于课堂学习根据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一些理论,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课题,如:地理课中涉及交通知识后,引导学生提出《嘉定交通对经济的影响》或《收费站增加嘉定收入》等课题。
2: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善于有意识的去发现、去研究。
我们教师要创设一些场景,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问题。
去年我与八(2)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有意让学生说我们嘉定一些快餐店的名字,再审么地方?同学们反应非常踊跃,对学生来说这不陌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快餐店选择在这些路段,特别象“肯德鸡”“麦当劳”洋快餐店选址值得探究。
提出《麦当劳选址》课题,经过学生调查,结论:人流量和商业黄金地段。
教师平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3:源于第二课堂活动为开拓知识视野,我们学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我担任过辅导工作。
记得一次科技小制作中,有一套回滚轮,它提供了四根竹签、2块塑料片、2根橡皮筋和一个螺帽。
最后要求制作者谁的回滚轮滚的远,而且能回到原点。
学生根据要求,试做不理想。
学生就有问题,探究原因?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动手尝试提出了《回滚轮的奥秘》课题学生们解决了问题而且制作物品在区、市级比赛中均获奖。
4:源于对家乡环境的考察我们嘉定镇,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所面临许多问题,涉及工业布局、环境保护旅游、交通等方面。
2022年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个人提升总结反思
2022年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个人提升总结反思2022年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个人提升总结反思1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
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
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
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一)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潜力,包括发现问题的潜力、制定计划的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不论是探究的潜力,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透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构成,就算是知识,也务必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就应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构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
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
此刻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
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联系区别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联系区别两者定义如下: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的试验报告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的试验报告厦门六中何世英关键词: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辨析一、旧教学模式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一直徘徊在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偏重于分数的评价,课业负担过重。
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素质浅能和个性发展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还处于“教得累,学的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困境之中。
二、问题的提出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
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授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子课题的产生教育对象是人,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外表而是要改变学生的本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学生将来自己去完成的。
因此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寻找适合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我校就开展对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讨论与学习,与2000年秋季正式启动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我们化学组的老师与学生通过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和成果,参加了市教育局在英才学校举办的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汇报会,并在教育学院化学科组织的高一全体教师教研会上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展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摘自网络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1、是来源相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1、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是教师选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
关于探究型学习
【专家讲座】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或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教育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与此相关的概念包括研究型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等。
在有的专家看来,“研究性学习”要比“探究型”学习宽泛(陆璟,2000)。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两个概念是同义的,可以相提并论(叶平,2005)。
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探究型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实质的区分,因此本书并没有刻意区别这两种说法。
虽然文献中出现“研究性学习”的频率很高,但大多与高中开设研究性综合课程的语境相关,而在普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大多使用探究式/探究性/探究型之类的术语。
(1)什么是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而所谓探究,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2)探究型学习的目标在探究型学习中,学习的重点是:(1)通过学生投入的问题探究活动将信息转换成知识,(2)强调能力发展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z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z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z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z学会分享与合作。
z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z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 探究型学习的要素探究型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的、涉及问题方案解决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新课程的改革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仅仅沿用原来“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用“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但是近几年来各种报刊资料报到的有关文章几乎将“探究性学习”等同于“研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虽然有许多共同点,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1、来源相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1、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关于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1.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与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一起,构成人类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较复杂的问题,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用于针对综合性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即所谓的“独立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3.不应该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机械地照。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作者:彭晓华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5期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过程中悟出知识、方法,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次铜与浓硫酸实验的改进,则是这个过程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实验改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因为这种新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以前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的大课堂中主动地感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而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尽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
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参与,这使他们能够对他们探索的概念和科学探索的性质形成更丰富的理解。
下面我就一次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出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对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进行改进,我先是给出了人教版2002审定通过的高中化学第一册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
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缺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决定让事实来说话——让他们亲自组装仪器,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通过经过仔细观察与比较分析,他们对这个实验提出了缺点:(1)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吸收。
该装置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吸收尾气,有点过于理想化。
由于棉花浸有的碱液量有限,所以极有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吸收不够充分,从而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环境。
(2)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该装置中直接将导管插入品红溶液中,极有可能发生倒吸。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1、教师作用的差别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
3、“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4、“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作“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
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
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获得过程,自我理解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而探究性学习注重的结论的寻求,重点强调在找寻结论外的新发现,发现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天津市海河中学李嬿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的突破口,则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我国的课程体系,最终使学生在整体和谐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的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一改革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振兴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发展的需要。
去年9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修订方案过程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确立了以探索性实验课题、社会调查、课外扩展性、生命科学前沿信息探索的学习等几种不同类型。
这些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学、做科学的过程。
同时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它与现代科学教育中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生物小课题专题研究、探讨,并使之与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整合,使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模式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选择并确定一些小课题的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作为必修课程,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
有以下特点:(1)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他们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确定的;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是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理性研究,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是对学习知识、现象的验证,也可以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有不少教师作了努力和探索。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原则,这就是“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
关于“互动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
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
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
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关于“实践性原则”,我国的基础教育曾走过弯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加上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死板、单一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读了不少书,但大多跳不出单一的教科书和广大教师为他们编制的问题范畴。
所以说,我国的青少年,在接受12年基础教育的时间里,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
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时代、脱离生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最好时机。
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于“不唯一性原则”,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的。
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区别
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区别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区别论文导读::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的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既然是两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与区别。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个性的开展,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正确的科学态度的养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说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论文关键词: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探究性学习,区别 1. 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概述在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中,学生总是认为:课堂是中心,教师是中心,学生思维根本被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多是死记硬背众多单词和语法,很少有以研究为目的的学习. 而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走向和趋势看,如今重要的不是把多少单词与课文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英语的方法. 也就是说获得知识本身的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开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不仅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如何利用英语参加交际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融入社会. 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开设,必定要求教师对于整个英语教学做出重大的改变,他们都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考虑他们的教学目的,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了解了这些后,便可在之前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根底上进行“深”和“在改造”,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从之前的主宰者,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协助者。
学生的自我支配权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认识、去学习.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和研究过程的促进者. 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为之后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1、教师作用的差别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
3、“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4、“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作“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
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
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获得过程,自我理解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而探究性学习注重的结论的寻求,重点强调在找寻结论外的新发现,发现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教师作用的差别:“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