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贵州大学机械原理教案第八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设计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号11旋转型灌装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姓名学号:指导导师:日期:目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11 ......... - 3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 4 -二、设计方案提示........................... - 5 -三、设计任务................................... - 5 -二、设计背景................................................... - 7 -三、方案的选择............................................... - 8 -3.1综述............................................................. - 8 -3.2选择设计方案..................................... - 8 -3.2.1、功能逻辑图和功能原理解图- 8 -3.2.2、功能原理的工艺过程分解. - 10 -3.2.3、机械系统运动转化功能图. - 21 -3.3方案确定........................................... - 21 -四、原动机选择............................................. - 24 -五、传动比分配............................................. - 24 -六、传动机构的设计..................................... - 24 -6.1减速器的设计................................... - 24 -6.2齿轮的设计....................................... - 25 -七、机械运动循环图..................................... - 28 -八、机构设计................................................. - 28 -8.1、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 28 -8.2、槽轮尺寸设计与分析.................... - 31 -九、整体评价................................................. - 35 -十、Pro/e建模分析....................................... - 36 - 十一、设计小结........................................... - 40 - 十二、参考文献............................................. - 41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11旋转型灌装机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探讨机械原理在工程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机械原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展示实例: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机械原理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应用的认识。
章节二: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如力的平衡、能量守恒等。
2.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 讲解基本原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2.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估他们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节三:机械原理的建模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如坐标系建立、受力分析等。
2.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建模方法: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
2. 受力分析练习:让学生练习进行受力分析,了解物体受力情况。
3.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3. 教学方法:(1)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1)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机械设计的创新与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原理教程;2. 课件:机械原理教案PPT课件;3. 案例素材:相关机械设计案例图片和视频;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机械原理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讲解:(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1)展示相关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机械原理和创新点。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机械设计的创新与优化;(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结合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创新与优化方法。
4. 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习题的完成质量;4. 机械设计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机械原理电⼦教案第⼀章绪论基本要求:1.明确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的。
2.了解机械原理在培养机械类⾼级⼯程技术⼈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
3.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2.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3.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的4.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法重点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机器、机构和机械的概念,机器和机构的⽤途以及区别;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是⼈类⽤以转换能量和借以减轻⼈类劳动、提⾼⽣产率的主要⼯具,也是社会⽣产⼒发展⽔平的重要标志。
机械⼯业是国民经济的⽀柱⼯业之⼀。
当今社会⾼度的物质⽂明是以近代机械⼯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建⽴起来的,⼈类⽣活的不断改善也与机械⼯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机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是机器和机构理论的简称。
它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是⼀门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设计和动⼒设计,以及机械运动⽅案设计的技术基础课。
机器的种类繁多,如内燃机、汽车、机床、缝纫机、机器⼈、包装机等,它们的组成、功⽤、性能和运动特点各不相同。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共性理论,必须对机器进⾏概括和抽象内燃机与机械⼿的构造、⽤途和性能虽不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组成、运动确定性及功能关系看,都具有⼀些共同特征:(1)⼈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同时具备上述3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就称为机器内燃机和送料机械⼿等机器结构较复杂,如何分析和设计这类复杂的机器呢?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即⾸先将机器分成⼏个部分,对其局部进⾏分析。
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的实物组合体。
最常见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开式链机构等。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机械元件的作用和应用。
3. 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和工作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力学基础知识运动和力的关系2. 常见机械元件的作用和应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弹簧轴承3. 简单机械系统和工作过程的分析分析机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绘制机械系统的运动曲线计算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功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常见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机械元件作用和应用的掌握。
3. 小组报告: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机械系统分析的案例报告,评估学生对简单机械系统和工作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实物模型:展示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机械元件的实物模型。
3. 动画演示:利用动画软件或视频资料演示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练习题库: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估。
教学计划:第一周: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齿轮传动的作用和应用第三周:皮带传动的作用和应用第四周:弹簧的作用和应用第五周:轴承的作用和应用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常见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动规律。
3. 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并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概述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机械系统的组成固定连接和运动连接机构和机器的区别与联系3. 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和双曲柄机构连杆运动的分析方法4. 凸轮机构凸轮的分类和基本参数凸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凸轮与从动件的配合关系5. 齿轮机构齿轮的分类和基本参数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工作特点齿轮的设计和选择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机构的运动和原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机械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2. 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包括图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
3. 实物模型:展示各种机械机构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计算机软件:使用相关机械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进行机构分析和设计。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学生完成一个机械系统的设计项目,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机械原理概述课时3-4:机械系统的组成课时5-6:平面连杆机构课时7-8:凸轮机构课时9-10:齿轮机构课时11-12:其他常用机构课时13-14: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课时15-16:机械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课时17-18:机械系统的运动合成与分析课时19-20: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课时21-22:机械系统的控制原理课时23-24: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课时25-26:机械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课时27-28: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课时29-30:机械系统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课时31-32:课程总结与展望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
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力学基础2.1 教学目标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和公式。
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摩擦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物理实验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的参与度。
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对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机械运动和动力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理解机械运动和动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速度、加速度和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牛顿第二定律和动力学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解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运动和动力学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的参与度。
对机械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对机械运动和动力学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结构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理解机械结构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贵州大学机械原理教案第八章2
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有解析法、作图法和实验法。
图解法解析法实验法直观性强、简单易行。对于某些设计往往比解析法方便有效,它是连杆机构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设计精度低,不同的设计要求,图解的方法各异。对于较复杂的设计要求,图解法很难解决。
解析法精度较高,但计算量大,目前由于计算机及数值计算方法的迅速发展,解析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4)按预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自学)
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设计结果,而且便于将机构的设计误差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故解析法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工程实践中有许多设计问题,按下述简便易行的作图法或实验法进行设计,就完全能满足工作需要,故连杆机构的作图法和实验法设计仍不失为重要的设计方法
这类设计问题通常称为函数生成机构的设计。
例1流量计的设计
(2)满足预定的连杆位置要求即要求连杆能占据一系列的预定位置。因这类设计问题要求机构能引导连杆按一定方位通过预定位置,故又称为刚体导引问题。
图示的铸造造型机砂箱翻转机构,砂箱固结在连杆BC上,要求所设计的机构中的连杆能依次通过位置Ⅰ,Ⅱ,以便引导砂箱实现造型振实和拔模两个动作
式中:P0=n;P1=-n/L;P2=(L2+n2+1-m2)/2L
待求参数:P0、P1、P2、α0、φ0 (5个)
讨论:
(1)可将(θ1i ~φ1i)五组对应位置转角代入方程,联立求解5个未知量(多解)
(2)四杆机构最多只能精确满足5组对应位置。但求解5个未知量(全参数综合)将面对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含有三角函数得超越方程),求解比较困难。现多采用数值法进行求解(叠代法,选一组初值→一组解)
其设计作图方法为:用作活动铰链中心各位置连线的中垂线的方法来求出其对应的固定铰链中心的位置。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3. 理解机械传动和控制的基本原理。
4. 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并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2. 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机械系统的组成要素:构件、连接元件、驱动元件等各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3. 机械传动和控制的基本原理传动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等4. 简单的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受力情况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机械系统的运动和传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系统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机械系统设计和优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教科书和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动画和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实物模型:展示机械系统的实物模型或玩具,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4. 设计软件:如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用于机械系统设计和优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项目:分组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和优化项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课时1-4: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课时5-8: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课时9-12:机械传动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课时13-16:简单的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课时17-20:机械系统的设计优化方法课时21-24:机械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课时25-28:机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课时29-32:机械系统的未来发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机械传动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设计优化方法和应用案例分析2. 教学难点: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机械传动和控制原理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械系统设计的优化方法和算法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引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机械原理构型分析教案
机械原理构型分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机械原理的定义解释机械原理的概念,即研究机器和机构的运动和力的传递规律。
强调机械原理在工程设计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1.2 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物理原理。
解释机构自由度、运动链和运动副的概念。
1.3 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讨论机械原理在机械设计、技术、汽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强调机械原理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机构的基本类型与特性2.1 转动机构介绍旋转轴、齿轮、链轮等转动机构的组成和特点。
分析转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应用实例。
2.2 移动机构解释移动机构的组成,如滑块、直线导轨等。
探讨移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在机械中的作用。
2.3 螺旋机构和螺旋副介绍螺旋机构和螺旋副的概念及其在升降机等设备中的应用。
分析螺旋机构和螺旋副的传动特性和效率。
第三章: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3.1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讨论机构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如运动精度、负载能力、效率等。
介绍机构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3.2 机构分析的图解法介绍图解法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如速度图、加速度图等。
学会利用图解法分析机构的工作特性和运动轨迹。
3.3 机构分析的数学方法引入数学方法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如坐标变换、矩阵运算等。
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复杂机构的工作特性和动力学特性。
第四章:机械系统的运动合成与分析4.1 运动合成的基本原理介绍运动合成的概念,即将多个运动合成一个运动的过程。
解释运动合成中的正交分解法和合成法。
4.2 运动分析的方法介绍运动分析的方法,如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等。
学会利用运动分析方法确定机械系统的工作特性和运动轨迹。
4.3 机械系统的运动模拟与优化介绍机械系统的运动模拟和优化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软件。
学会运用运动模拟和优化方法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第五章:机械系统的结构优化与创新5.1 结构优化概述解释结构优化的概念,即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优化机械结构的性能。
大学生 机械原理电子课件教案-第8章 组合机构 精品推荐
lAC' )
8.3 组合机构的设计
8.3.2复合式组合机构的设计
确定3的尺寸 l3必须大于轨迹S上各点到导路的最大距离hmax
l3 hmax
8.3 组合机构的设计
8.3.2复合式组合机构的设计
设计步骤
s ( 绘制构件4相对构件1的位移曲线 4 1) 将用曲作柄图法圆分找到成C若、干D等两份点,对得应到于曲B柄点转的一各周个期位间置B,点由的此一绘系制列出位从置动件的位置曲线
是构件1和构件6的瞬心,vP16 1 AP16 6 DP16
8.2.3凸轮—齿轮组合机构 差动轮系+凸轮机构
1.实现复杂运动轨迹 差动轮系(F=2)—基础机构 凸轮机构(F=1)—附加机构
8.2.3 凸轮—齿轮机构
差动轮系(F=2)+凸轮机构(F=1) 例:
当凸轮的某段廓线满足:
在这段时间内从动轮1停歇
例:C点的运动
例:C点的运动 与串联机构的差别? 与并联机构的差别?
8.1.2 组合机构
组合机构:用一种机构去约束和影响另一个多自由度机构
所形成的封闭式机构系统,或者是由几种基本机构有机 联系、互相协调和配合所组成的机构系统
基础机构—F>1,差动机构 附加机构—F=1
组合机构同异类类基基本本机机构构的的组组合合((例例::轮凸系轮) 连杆)
与H同步运动
滚子A的轨迹是以O1A为半径, O1为圆心的圆弧
O2 A
O1
8.2.3 凸轮—齿轮机构
例3:设计组合机构如下 H继续转过900的凸轮廓线:此时齿轮1静止
周转轮系为定比传动,2相对 于H的角速度为常数,相对转 角均匀变化
O2 A
O1
8.2.3 凸轮—齿轮机构 例3:设计组合机构如下 根据位移曲线设计H继续转动900时的凸轮轮廓。
机械原理教案模板
精品文档《机械原理》教案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教研室:机械原理及设计授课班级:机制0011、0012授课时间:2001-2002学年第2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教研组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工业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创造性设计新机械能力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作用。
1.1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1.2 要求1.2.1 理论知识方面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2、掌握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掌握机器的动力学问题;4、掌握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分析和综合;5、了解机构的选型及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1.2.2 能力、技能方面1、能对实际机械进行运动测绘,并能分析其结构组成原理;2、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机构的选型及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2 总学时58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8学时。
3 教材及参考书目3.1 教材《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恒、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3.2 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王知行、刘廷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机械原理》,黄锡恺、郑文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3、《机械设计原理》,邹慧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4、《机械原理学习指南》,陈作模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5、《机械原理作业集》,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题目及要求》,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3年5月;7、《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郑文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习题、思考题本课程在讲授完每次内容后,均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作业每周收一次,批改作业份数达到学校教务处所规定的要求。
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案第8章-带传动
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案第8章-带传动第一篇: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案第8章-带传动第十一章带传动一、选择题11-1 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___________传递运动和动力。
(1)带的紧边拉力(2)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3)带的预紧力11-2 在一般传递动力的机械中,主要采用___________传动。
(1)平带(2)同步带(3)V带(4)多楔带11-3 平带传动要实现两平行轴同方向回转,可采用___________传动。
(1)交叉(2)半交叉(3)开口(4)角度11-4 V带传动中,带轮的基准直径是图上的___________。
(1)d(2)d(3)d(4)d411-5 下列普通V带中以___________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1)A(2)C(3)E(4)Z题11-4图题11-6图11-6 带速v>30m/s、主动轴转速n1=1×104~5×104r/min的带传动属于高速带传动,这种传动除要求带轮重量轻、质量均匀对称外,还在轮缘表面开环形槽,目的是___________。
(1)为了动平衡(2)防止掉带(3)防止带和轮缘表面间形成空气层而降低摩擦系数(4)减轻带轮重量11-7 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___________。
(1)强度高(2)尺寸小(3)有楔形增压作用(4)没有接头11-8 V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40o,带轮的轮槽角应__________40o。
(1)大于(2)等于(3)小于11-9 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____。
(1)v1=v2=v(2)v1>v>v(3)v1<v<v2(4)v1=v>v211-10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_________。
(1)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2)带容易变形和磨损(3)带在带轮上打滑(4)带的弹性滑动11-11 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授课教师***所在单位机械基础教研室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授课对象机械学院XXXX班、选课156人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1.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机构。
先来看如下几个最常见的连杆机构型式的例子。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应用实例:契贝谢夫四足机构由上述例子可知,它们的共同特点为:1)其原动件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不直接与机架相联的中间构件才能传动从动件,中间构件称为连杆。
这些机构统称为连杆机构。
2)这些机构中的运动副一般均为低副。
故连杆机构也称低副机构。
2.连杆机构的传动特点首先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连杆机构:钳子、缝纫机、挖掘机、公共汽车门(1)连杆机构具有以下一些传动特点:1) 运动副一般均为低副。
低副两运动副元素为面接触,压强较小,故的载荷;且有利于润滑,磨损较小;此外,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较简单,(如平面、圆柱面)便于加工制造。
2) 构件多呈现为杆的形状(故常简称构件为杆)。
因而可以很方便地用来达到增力、扩大行程和实现远距离传动等目的。
此外,构件的几何形状也较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教学内容提要3)可实现多种形式的运动变换和运动规律。
在连杆机构中,当原动件的运动规律不变,可用改变各构件的相对长度来使从动件得到不同的运动规律。
(连架杆之间)匀速、不匀速主动件(匀速转动)→→从动件连续、不连续(转动、移动)某种函数关系导引从动件(连杆导引功能)→→引导点实现某种轨迹曲线引导刚体实现平面或空间系列位置4)具有丰富的连杆曲线形状。
在连杆机构中,连杆上各点的轨迹是各种不同形状的曲线(称为连杆曲线),其形状还随着各构件相对长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可以得到形式众多的连杆曲线,可满足不同轨迹的设计要求。
(2)连杆机构也存在如下一些缺点:1) 由于连杆机构的运动必须经过中间构件进行传递,因而传递路线较长,易产生较大的误差积累,同时,也使机械效率降低。
2) 在连杆机构运动过程中,连杆及滑块的质心都在作变速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于用一般平衡方法加以消除,因而会增加机构的动载荷,所以连杆机构不宜用于高速运动。
3) 虽然可以利用连杆机构来满足一些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设计要求,但其设计却是十分繁难的,且一般只能近似地得以满足。
正因如此,所以如何根据最优化方法来设计连杆机构,使其能最佳地满足设计要求,一直是连杆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内容提要3.连杆机构的命名根据连杆机构中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还是空间运动,连杆机构可分为平面连杆机构和空间连杆机构两大类,平面连杆机构较空间连杆机构应用更为广泛,故着重介绍平面连杆机构。
在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的且应用最广泛的是由4个构件所组成的平面四杆机构,其它多杆机构可看成在此基础上依次增加杆组而组成。
在一般机械中应用最多的是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常根据其所含之杆数而命名,如四杆机构、六杆机构等等。
平面四杆机构不仅应用特别广泛,而且常是多杆机构的基础。
平面四杆机构的本章重点讨论平面四杆机构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设计问题。
第二节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1)铰链四杆机构,它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其他型式的四杆机构可认为是它的演化型式。
在此机构中,AD为机架,BC为连杆,AB、CD 两构件与机架相连称为连架杆,而在连架杆中,能作整周回转者称之为曲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者称为摇杆。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各运动副都是转动副。
如组成转动副的两构件能相对整周转动,则称其为周转副,不能作相对整周转动者,则称为摆转副(2)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按连架杆能否作整周转动,可将四杆机构分为3种基本型式。
曲柄摇杆机构定义: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两连架杆中有一个为曲柄,另一个为摇杆,则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与机架相联并且作整周转动的构件;摇杆:与机架相联并且作往复摆动的构件;教学内容提要双曲柄机构定义: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两连架杆均能作整周转动的机构。
两连架杆均为曲柄,称为双曲柄机构。
传动特点 : 当主动曲柄连续等速转动时,从动曲柄一般不等速转动.动实例惯性筛机构双曲柄机构中有两种特殊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传动特点:主动曲柄和从动曲柄均以相同角速度转动。
位置不确定问题:平行四边形机构有一个位置不确定问题,如图示。
(1)加惯性轮:利用惯性维持从动曲柄转向不变。
(2)加虚约束:通过虚约束保持平行四边形,如机车车轮联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反四边形机构定义: 两曲柄长度相同,而连杆与机架不平行的铰链四杆机构,称为反平行四边形机构。
如图示。
教学内容提要汽车车门开闭机构即为其应用实例。
双摇杆机构定义: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连架杆均不能作整周转动的机构。
若两连架杆均为摇杆,则称为双摇杆机构。
实例鹤式起重机中的四杆机构即为双摇杆机构。
当主动摇杆摆动时,从动摇杆也随之摆动,位于连杆延长线上的重物悬挂点将沿近似水平直线移动。
双摇杆机构中有一种特殊机构:等腰梯形机构在双摇杆机构,如果两摇杆长度相等,则称为等腰梯形机构。
汽车前轮转向机构中的四杆机构教学内容提要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四杆机构的演化,不仅是为了满足运动方面的要求,还往往是为了改善受力状况以及满足结构设计上的需要等。
各种演化机构的外形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性质以及分析和设计方法却常常是相同的或类似的,这就为连杆机构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其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如下:(1)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例铰链四杆机构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的演化(a)在图(a)示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1转动时,摇杆3上C点的轨迹是圆弧mm,且当摇杆长度愈长时,曲线mm 愈平直。
当摇杆为无限长时,mm将成为一条直线,这时可把摇杆做成滑块,转动副D 将演化成移动副,这种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如图(b)示。
(b)曲柄滑块机构根据偏距e的有无又分为两种:偏置曲柄滑块机构--e不等于零,如图(b),对心曲柄滑块机构--e等于零,如图(c)由此可知(a) ,移动副可认为是转动中心在无穷远处的转动副演化而来。
教学内容提要(2)改变运动副的尺寸演化前图(a)所示为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过程如图(b)所示。
将曲柄1端部的转动副B 的半径加大至超过曲柄1的长度,曲柄1变成一个几何中心为B、回转中心为A 的偏心圆盘,其偏心距e 即为原曲柄长。
该机构与原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其机构运动简图也完全一样。
(a) (b)应用场合:在设计机构时,当曲柄长度很短、曲柄销需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而工作行程很小时常采用这种偏心盘结构型式。
常用于冲床、剪床、压印机床、柱塞油泵等设备中。
(3)选用不同的构件为机架运动链中不同构件作为机架以获得不同机构的演化方法称机构的倒置。
当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时,会得到不同的四杆机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低副运动的可逆性以低副相连接的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会因取其中哪一个构件为机架而改变,这一性质称低副运动的可逆性。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教学内容提要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移动导杆机构含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正切机构双转块机构正弦机构双滑块机构由上述可见,四杆机构的型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根据演化的概念为我们归类研究这些四杆机构提供方便,反之,我们也可根据演化的概念,设计出型式各异的四杆机构。
(4)运动副元素的逆换对于移动副两元素的包容关系进行逆换,也可演化成为不同的机构。
(a)曲柄摇块机构(b) 摆动导杆机构(a)所示为曲柄摇块机构,其中滑块3绕C 点作定轴往复摆动,构件2为杆状;演化后图(b)所示为摆动导杆机构。
在设计机构时,由于实际需要,改杆状构件2为块状,改块状构件3为杆状构件,称构件3为摆动导杆。
注:这两种机构本质上完全相同。
3.平面四杆机构的应用(1)基本型式的四杆机构的应用(2)演化型式的四杆机构的应用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具有传递和变换运动,实现力的传递和变换的功能。
前者称为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后者称为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力特性。
了解这些特性,对于正确选择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进而进行机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要有曲柄,就必须使其两连架杆中至少有一个与机架构成的转动副为周转副。
故先要知道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
(1)周转副的条件:机构中具有周转副的构件是关键构件,因为只有这种构件才有可能用电机等连续转动的装置来驱动。
若具有周转副的构件是与机架铰接的连架杆,则该构件即为曲柄。
下面以图示的四杆机构为例,说明转动副为周转副的条件:在图中,设d >a,在杆1绕转动副A转动过程中,铰链点B与D之间的距离g 是不断变化的,当B点到达图示点B1和B2两位置时,g 值分别达到最大值gmax=d +a 和最小值gmin=d -a。
如要求杆1能绕转动副A相对杆4作整周转动,则杆1应通过AB1和AB2这两个关键位置,即可以构成三角形B1C1D和三角形B2C2D构件a可以继续转动的几何条件:△BCD存在1)最短杆长度+ 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此条件称为杆长条件。
2)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教学内容提要上述条件表明:当四杆机构各杆的长度满足杆长条件时,与最短杆相连转动副都是周转副,而其余的转动副则是摆转副。
(2)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1)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2)其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
由此条件可得如下列结论:如果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则有: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当最短杆为机架时,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当最短杆相对杆为机架时,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如果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杆长度不满足杆长条件,则无周转副,此时不论以何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上述一系列结论称为格拉霍夫定理。
由于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均是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故按照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可得出这两种机构具有周转副的条件。
对于含有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根据机构的演化原理,可认为移动副是转动中心在无穷远处(在工程实践上可理解为足够远处)的转动副。
这就可将含有移动副的四杆机构转化为铰链四杆机构来分析其曲柄存在的条件。
a+d≤b+ca+│d -c│≤bd 、c变为∞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为:a ±e ≤b教学内容提要2.急回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1)急回运动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AB为原动件,在其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有两次与连杆共线,这时摇杆CD分别处于两极限位置C1D和C2D。
机构所处的这两个位置称为极位。
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两个位置之间所夹的角θ称为极位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