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概述
南宋中期
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
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
南宋后期
基本上沿着辛弃疾和姜夔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
一派是辛词的继承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内容多感时伤世,情调则沉痛悲郁;
另一派是姜词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内容上多抒发凄凉怨情,情调上追求高雅脱俗。
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拓展外,南宋后期词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节辛弃疾p129、p175
一、辛弃疾的生平、创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1140-1162)为率众起义,擒贼南归时期。
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
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
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江阴签判。
开始了词的创作,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
2.(1162-1181)为辗转任职,筹措恢复时期。
《美芹十论》、《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
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
“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预备江西上饶隐居。
淳熙八年(1181)冬,42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豪放风格的初成,此期的词作反映了他重整河山的豪情壮志,格调昂扬激奋,雄豪悲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等。
3.(1182-1203)为长期闲居,一度起用时期。
20年间,两年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一面赏玩山水田园风光,一面心灵深处不停为理想所激动。
辛词创作的高峰、高产阶段。
此期词作的题材内容不断拓新,表现手法日渐成熟老辣,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4.(1203-1207)为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被迫离职,重回故宅闲居。
68岁时溘然长逝,临终前“大呼数声杀敌”。
辛词收束阶段,词作不多,但绝无衰飒之气,处处流露出关心现实、关心国家命运的激情,心高志壮、英伟磊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存词629首于《稼轩长短句》中,是宋代写词最多的词人。
二、词作内容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比苏词反映了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多方面地展示出时代的动乱、民族的危机,更完整地抒写出作者一生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个性。
“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是弓刀游侠”。
(谭献《谭词评辩》)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 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
(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并以英雄许人,同时也积极参加了抗金斗争,词中塑造出叱咤风云的少年英雄形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p18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怜白发生。
通过对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报国杀敌与收复中原的志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通过追忆少年时的带五十人潜入金人五万人军中抓获叛贼的壮举,抒写了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
“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
“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
”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地流去,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
在词人的孤独悲哀,痛苦和眼泪中,展现了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189):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3)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
词作较之一般的愤世之作,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谴责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
痛愤英雄豪杰被压抑摧残: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贺新郎》
直接讽刺宋光宗: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小重山·与客泛西湖》)
嘲讽和抨击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
《摸鱼儿》(p175):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对耽误了自我风云际会、建功立业的妒贤害能者,进行了尖刻地诅咒。
“斜阳烟柳”讽刺了摇摇欲坠的昏暗王朝。
《鹤林玉露》载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2.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
(1)啸傲林泉、遣赏意兴之作,清旷恬淡,活泼灵动,富有乡土气息。
《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p181)
(2)在流连风景与闲适中透露出用世之志和不平之气,显示出其不甘寂寞的英雄本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17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三、艺术成就
1. 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花草蒙拾》)
(1)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词中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
远大抱负:“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满江红》)
矫健身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狂态:“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
他人、古人:“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
(2)在意象的使用上,有自己的特点。
A 多用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
“嵯峨剑戟”
“却笑将军三羽箭”
“边头猛将干戈”
“红旗铁马响春冰”
“斩将更搴旗”
B 词中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水龙吟》)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满江红》)
C 词中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
李广:“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八声甘州》)
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
应注意豪放并不是辛弃疾词的唯一风格,他的词作其实风格多样。
秾纤华丽:《唐河传》
明白通俗:《玉楼春》
轻巧尖新:《丑奴儿》
婉丽清畅:《念奴娇》
缠绵婉约:《祝英台近》
寓刚健于温柔:《摸鱼儿》
寓庄严于谐谑:《西江月》
二.发展词的表现手法,不但“以诗为词”,还进一步“以文为词”。
<1>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通俗朴拙的民间口语:
“些底事,误人那。
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
“大儿”、“中儿”、“小儿”、“七八个”
*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汉宫春》)
“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南乡子》)
“杯,汝来前!”(《沁园春》)
*严整的对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
<2>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189)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之典。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在用刘义隆典时又套用了霍去病之典,典中套典。
连用典故,并能层层深入: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连用三典:第一典用西晋张翰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事实;第二典用刘备批评许汜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原因——忧国;第三典用东晋桓温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结局——时光
飞逝,岁月蹉跎,大志难成,组织在一起,表达得十分深刻。
<3>诗中多议论。
议论性强是南宋初中期词的共同倾向。
*融化于生动的形象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借助于怀古。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
*径直议论。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
<4>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
a.比兴手法多样。
《永遇乐》(千古江山)以咏古起兴;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香草美人起兴寄托。
b.比拟感情饱满、形象生动。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粉蝶儿》)
c.比喻生动活泼。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粉蝶儿》)
“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风浪”(《渔家傲》)
缺陷: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用典用古语太多。
总结:辛词不仅独成一格被称为“稼轩体”,确立豪放一派,而且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艺术风格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等方面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三、苏辛异同
苏辛并称。
内容题材:都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辛词的社会性、现实性更强;
风格:都于婉约之外别立一宗,辛词更为豪放;
表现手法: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但辛词走得更远,以文为词。
苏词更偏于旷,辛词更偏于豪。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
......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
苏辛两家,各自不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四、作品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191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背景:
稼轩1204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
<2>主题: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的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3>赏探:
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4>艺术特色:
a. 怀古词,借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b.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写景:远写风光无际,近处滚滚流水;抒情:集中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
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c.全词的层次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融化古人诗句、语言入词。
杜甫的诗,与当时情景贴切。
曹操的两句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摸鱼儿》:p175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背景:
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40岁)暮春。
辛弃疾自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此词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转运副使。
心知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时,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2>主题:
作者以满怀怨愤的心情,用比兴的手法,含蓄而辛辣的抨击了排挤他的权奸小人,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与国势风雨飘摇的忧心。
<3>赏探:
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
围绕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变化,寄托自己年华虚度、志不得伸的感慨。
同时,也是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的写照。
下片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拟自己的遭遇,抒发“蛾眉见妒”、奸佞当道的愤恨,和对国势飘摇的忧心。
<3>艺术特点:
(1)此词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上片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词人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
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
(2)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
上片写惜春而怕花开早,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却又拼命挽留,层层深入,宛转有致。
下片之悲愤意绪与上片一脉相承,合春怨与闺怨于一处,收束全篇。
全词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3)此词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
作者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
表面是凄艳婉媚,实质却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却有力如虎,可谓“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青玉案·元夕》p178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主题:此词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2>赏探:
上阕极写元夕之景。
作者却无暇欣赏、流连这热闹非凡的景象。
下半阕笔锋一转,由景写到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穿着节日盛装的美人,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他焦急万分:“众里寻他千百度”,但还是没有找到。
“蓦然回首”,啊,终于看见了:站立在灯火零落,清冷僻静之处的,正是“那人”!词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却引人深思。
<3>艺术:
运用“比兴”手法。
以整首词所构成的完整形象来暗含作者的寄托。
从元夕盛况的描写,到“那人”的出现,句句写的是元夕寻人,形象本身是很完整的。
从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二节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
一、陆游(p138)
1、词体观念:诗尊词卑。
2、主要内容: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
3、词境特点:将理想化成梦境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全词通过今昔强烈对比,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比分之情。
4、风格特点:风格多样但未熔炼成独特的个性。
(《钗头凤》、《卜算子》)
“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悲壮似稼轩而无辛词的雄奇;豪放似东坡而无苏词的飘逸;闲适疏淡似朱敦儒而缺乏朱词的恬静潇洒。
二、陈亮(p139)
1、生平作品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有《龙川词》,婺州永康人。
反理学家:“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感情奔放不羁:“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
”(《与吕伯恭正字》)除词之外,散文的成就亦较高。
如《中兴五论》,既议论英发,又能切中时弊。
2、内容:表现政治抱负和理想。
叶适《书龙川集后》:“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
强烈的政治理想,使他词和辛词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情力度: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p139)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以此词送其友章德茂出使金国,词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必胜的信心,也流露出作者对朝廷一味奉行投降辱国政策的不满。
3、艺术特点:
(1)题材、感情基调、风格、写作手法均与辛词相似。
以经史诸子、典故传说及俗语俚语入词:
《水调歌头·和赵周锡》:“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斥鷃旁边笑,河汉一头倾。
”
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
《洞仙歌·丁未寿朱元晦》:“许大乾坤这回大。
向上头些子,是雕鹗抟空,篱底下,只有黄花几朵。
”纯然口语
(2)缺点:议论过多,层次变化较少;语言给人粗糙之感。
三.刘过(p140)(p88)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江西太和(今泰和县)人。
终身以布衣游历天下,客食诸侯,自称:“四举无成,十年不第,大宋神州刘秀才”(《沁园春》)。
感情狂放:“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
”(《水调歌头》)
存词78首,有《龙洲集》、《龙洲词》。
(1)内容:爱国词、豪放词
(2)艺术特色:惯作壮语,多用长调,不拘格律,喜用散文句式并引经据典。
(3)缺点:反映社会的深、广度不如辛词,风格粗豪有余,清逸不足。
代表作《沁园春.寄稼轩承旨》(p193):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
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此词仿辛词《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全用散文笔法为之虽然风趣有馀,但略显矫柔造作。
“白日见鬼”(岳柯《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