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素材-【记叙文】让分段、概括段意简单起来-人教(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让分段、概括段意简单起来
让分段简单起来
分段
分段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文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阅读思维过程。
我们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大树的整体就是这篇完整的文章,而每一层枝干就是段。
我们一般所说的分段,步骤很简单。
先认真地读课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找出每个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再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接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段,最后,看看划好的段落内容是否连贯、统一。
另外,千万不能把不同内容的自然段划分在一起,也不能把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分开。
听故事,学语文
纪晓岚巧改《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方法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方法二: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
方法三:按照总分结构分段
总分总·总分·分总
方法四:按照标志词句分段
⑴时间转换
《我的战友邱少云》:“天还没有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
⑵空间转换
《记金华的双龙洞》:“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这就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
⑶过度句段
学以致用
狗是怎么被拖下水的?
狼对农家的猪、羊、鸡、鸭已经盯上好久了。
但是保护猪、羊的是狗,老是瞪着眼睛看守在门外,又有什么法子呢?于是,不得不向狐狸求救,并且保证,只要狐狸设法帮助它把农家的猪、羊、鸡、鸭弄到手,情愿平分。
狐狸满口答应了,因为它也乐意吃肉啊!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正在酣睡,狗在农舍周围巡逻,狐狸鬼鬼祟祟地叼着块肉骨头穿过篱笆,悄悄地走近狗的身旁来,狗嗅到一股臊气,警惕地竖起耳朵,刚想要扑向前去,这时,狐狸早已吐下骨头,压低嗓子,娇滴滴地说:“狗大哥!请不要声张,是我,我是最崇拜你的。
你的勇敢、勤劳的事迹,被人们编成诗歌到处传颂;你的名字,简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各处一方,无缘见面。
今天路过这里,特地登门拜访。
这根肉骨头就算是微薄的见面礼物吧!要是蒙你不弃,我衷心的愿意跟你交个朋友——有了你这样一个英雄朋友,就是狮子见了我也会肃然起敬的啊!”
狗听了狐狸的这番话,打心眼里高兴,几乎有点飘飘然了。
何况喷香的肉骨头正使它垂涎欲滴呢!它完全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对狐狸客气了两句之后,便贪婪地叼起骨头嚼起来。
这时,狐狸低声说:“好朋友,你这样咯吱咯吱地嚼,要是让你主人听见可糟了!走,咱俩到小树林去,那里我还有许多骨头呢。
”
当狐狸和狗正在附近的小树林里有说有笑、大嚼大吃的时候,狼已经钻进羊群,把一头肥羊拖走了。
第二天晚上,狐狸就向狗威胁地说:“蠢东西!你懂吗?从此以后,你必须允许我和狼随时从农舍拖走任何猪、羊、鸡、鸭,同时,你还要替我们警戒,否则,我们就会把你的事向主人告发。
瞧着吧,人们不会饶了你的!可是,只要你答应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有了吃的,也不会忘了你的啊!”
狗终于被狼和狐狸乖乖地拖下水去了,可是,不久,它们的秘密勾当就被人们发现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如何分成四段
文章大意
狼对农家的猪、羊、鸡、鸭已经盯上好久了……狐狸满口答应了,因为它也乐意吃肉啊!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正在酣睡,狗在农舍周围巡逻……
狗听了狐狸的这番话,打心眼里高兴,几乎有点飘飘然了……
经过和结果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正在酣睡……
当狐狸和狗正在附近的小树林里有说有笑、大嚼大吃的时候,狼已经钻进羊群,把一头肥羊拖走了。
第二天晚上,狐狸就向狗威胁地说……
狗终于被狼和狐狸乖乖地拖下水去了,可是,不久,它们的秘密勾当就被人们发现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让概括段意简单起来
概括自然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
总分
过渡
因果
练习
如《李时珍》的第三段,
起因: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
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
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概括自然段大意
方法二:串联法(层义·关键词)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方法三:取主法
概括意义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
方法二:归并法
方法三:取主法
《中国少年报》发表了十一位小朋友写的保护益鸟的倡议书。
这个倡议很好。
他们从小关心国家的利益, 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小主人。
以下三个段意,哪个最准确?
1.提出保护益鸟的十一位小朋友, 真不愧是国家的小主人。
2.十一位小朋友提出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很好,说明他们从小就关心国家的利益, 不愧是国家的小主人。
3.保护益鸟的倡议很好。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 体态活泼多姿, 在树林间飞舞, 在高空中鸣叫, 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 生机勃勃。
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害鼠的能手, 是树木的“医生”, 农民的“助手”。
在科学研究中鸟有很多用处。
如: 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以下三个段意,那个最简洁?
1.鸟对环境、农业、林业和科研等四方面都有用处。
2.鸟对人类很多方面都有用处。
3.鸟对人类的用处很多。
希望全国广大的小朋友都能积极响应这个倡议, 用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态度, 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如何概括段意呢?
把三段的段意放在一起看看
①保护益鸟的倡议很好。
②鸟对人类有很多用处
③小朋友们应积极响应保护益鸟的倡议
这三个段意不仅突出了短文的中心内容,而且把各段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1.在语段中找到三个表地点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这几段划分段落,在语段上用“//”划出,并写出段落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
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这位少年的心。
②他12岁的时候,离开南方的家乡,来到东北的伯父身边。
一出沈阳火车站,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那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里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③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④伯父回答说:“中华不振啊!”
⑤“中华不振”,12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
但是,他听说过,外国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要抢着吃。
⑥到沈阳后,他曾去看过东郊魏家楼一带日俄战争遗迹。
一位同学的祖父悲愤地向他讲述了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受到的灾难。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打战,战场竟是中国的土地,倒在血泊里的竟是中国的人民。
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⑦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后扬长而去。
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受到群众质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⑧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所以,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要他出下联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分段
①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
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这位少年的心。
⑦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后扬长而去。
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受到群众质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⑧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所以,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要他出下联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学会概括段意
①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
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这位少年的心。
2—7自然段
⑧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所以,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要他出下联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3.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伟大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
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第一个“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12岁的时候,离开南方的家乡,来到东北的伯父身边。
一出沈阳火车站,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那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里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③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②他12岁的时候,离开南方的家乡,来到东北的伯父身边。
一出沈阳火车站,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那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里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③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分段方法
概括自然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
总分过渡因果
方法二:串联法(层义·关键词)
方法三:取主法(中心)
概括意义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
方法二:归并法
方法三:取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