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綦江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
文科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出题人:任定周审题人:周宏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2.易中天曾说道:“这(先秦请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B.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
C.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D.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3.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数,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
A.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B.提倡教化以现实为基础
C.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
D.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
4.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5.褙子是唐宋时期女服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唐代的褙子袖长半截,衣身较短,至宋化后,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长。此种审美倾向的变化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影响
1 / 7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审美意识的觉醒
6.《朱子语类》记载:“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对待曹操态度的依据是
A.“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B.“存天理,灭人欲”
C.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D.违背了“性善论”
7.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8.黄宗羲认为在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恢复宰相制以限制君权
B.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C.建立一整套的监察制度
D.扩大宰相在朝廷中威信
9.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顾炎武说:“国家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保国家是朝廷的私事,保天下则匹夫有责。”他们都主张
A.实行民主共和
B.实行君主立宪
C.重建君民关系
D.恢复宰相制度
10.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一切都以人和人所处环境及需要的变化为转移,人的尺度才是可靠又可信的,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的标准是
A.是否人人都能遵守法律
B.人所处的环境是否得到改善
C.是否贤人管理国家事务
D.是否对人有利而且符合人性
11.人文主义者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认为人有通过劳动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A.人对宇宙有新认识
B.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C.教会实行思想控制
D.人民主权说丰富了人文主义思想
12.马丁·路德说:“拯救那些在教皇专制下走向毁灭的可怜灵魂,要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众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表明马丁·路德
A.试图便脱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B.主张推翻天主教会的统治
C.反对教皇对德国教会的干涉和控制
D.行在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13.康德认为:个人权利不是为所欲为,权利是以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与每个别人的自由之协调一致为条件而限制每个人的自由。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B.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间应有界限
C.每个人自由的前提在于自律
2 / 7
D.保障个人权利需普遍的社会合作
14.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时代的大师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思想却得到完整保存,并且作为遗产以极其复杂的形式被继承下来——激进的思想指导激进的社会革新。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启蒙运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下去
C.启蒙思想对政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启蒙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世
15.在英国可以以“光荣”不伤面子的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需要洛克,法国需要卢梭。这种差异的出现取决于
A.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
B.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不同的革命指导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的出现
16.在19世纪中期《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震动了欧洲思想界,这是因为它们
A.都大肆批判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
B.都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社会观念
C.都促进了人类从宗教思想中解放出来
D.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1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一八七零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8.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19.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20.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录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