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共15张) (共15张PPT)
二、变法的命运 皇 宋 太 1、变法的结果: 神 王安石:被迫辞职 后 宗 新 法: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2、失败原因:
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
“冗兵”的解决
125万 110万 80万
宋仁宗时期
宋神宗后期
宋代热兵器 ——梨花枪
神臂弓 一种单兵操作的弩,其威力之大, 为弓弩之冠,在460米的射程内, 可以穿透两层铠甲鳞片。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积弱局面的改变 ①省兵:精减军队 减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保甲法:农村十户为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战斗力。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农村地方治安。 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政府节省养马费用,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将兵法:由固定将官带队训练 改变了兵将分离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设军器监:严格管理和监督兵器制造 武器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4、变法的消极作用(局限性) 水秧绵绵复多余,龙骨长乾挂梁稆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属于改良性质的改革。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材料描绘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3)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共15张PPT)
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结合下图提示,分析导致王安石变法结局的原因 有哪些?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司马光等大 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
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遭到各方 的指责,但神宗 依然坚持变法。
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
神宗后迫于 压力罢免了王安 石,但他仍推行 新政直至去世。
二、变法失败的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 要原因) 2.变法仅仅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发起的旨在富国 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的根本问题, 不能从根本上拜托封建统治危机。 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4.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5.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 6.在变法执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 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人民不满。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4、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 败。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 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原来是朋友,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 品德、学识、性格等,治国理念却截然相反,耐人寻味。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王安石生于1021年。司马光于1038年 中进士,时年19岁;王安石于1042年中进士,时年21岁。司马光历 时二十五年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史记》,才 能够与之比肩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光与王安石二人曾经做过 同事。当时,他们俩一起在包拯也就是著名的包公包青天手下,担 任群牧司判官,包拯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群牧使。 关于与司马光之间的关系,王安石的说法是:与君实——司马 光字君实,相处得既好,时日又久,只是对事情的看法每每不同, 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各异。司马光的看法则悲观得多:安石待我 历来淡薄,我因为和他几次同事的缘故,私心里总有些眷眷的同僚 情分。 不管怎样,这样两位道德文章堪称泰山北斗似的人物,最后毕 竟决裂了。不但决裂,而且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形成了一场真正 的悲剧。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x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失败的原 评价王安石的 因、经验教训。 历史作用。 2.难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
局限性。
2
知识点一 变法的命运
1.各派态度 (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坚持“__三__不__足__”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__动__摇__。
12
史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 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 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史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 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 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2.表现:北宋国力得到增强。
8
[误区警示] 保甲法的目的 (1)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加强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是 将兵法的作用。
9
知识点四 变法的评价
1.性质 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__生__产__关__系__进行局 部调整。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__财__政__收__入__,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北 宋_积__贫__积__弱___的局面有所改善。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 的进步。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续资治通鉴长编》
13
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的“政治缺 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史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政治缺失”:集中军权和行政权的举措使国家 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人民疾苦”:土 地兼并盛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赋税盘剥沉重, 农民不堪重负。 (2)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3)变法使农民破产,他们怨声载道,这不利于变法的进 行。
1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失败的原 评价王安石的 因、经验教训。 历史作用。 2.难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
局限性。
2
知识点一 变法的命运
1.各派态度 (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坚持“__三__不__足__”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__动__摇__。
12
史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 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 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史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 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 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2.表现:北宋国力得到增强。
8
[误区警示] 保甲法的目的 (1)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加强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是 将兵法的作用。
9
知识点四 变法的评价
1.性质 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__生__产__关__系__进行局 部调整。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__财__政__收__入__,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北 宋_积__贫__积__弱___的局面有所改善。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 的进步。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续资治通鉴长编》
13
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的“政治缺 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史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政治缺失”:集中军权和行政权的举措使国家 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人民疾苦”:土 地兼并盛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赋税盘剥沉重, 农民不堪重负。 (2)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3)变法使农民破产,他们怨声载道,这不利于变法的进 行。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3课-PPT精选文档
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
意志。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 革措施。 (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 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9· 烟台一中月考)“教阅保甲,公私
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意义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 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3)王安石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 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变法,这种大胆改革、
(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
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 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 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 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教训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
(1)原因 农业灌溉 和防洪 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___________ 抗灾,使农业生产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____ 民户 得到了实惠。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 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__________ 社会经济 的发展,增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4PPT
——邓广铭《辽宋夏金史讲义》
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 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夏料钱于春中俵(把东西分给人)散,犹是青黄不相接之 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 若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 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
思考探究:变法失败原因
苏辙晚年作有《诗病五事》一文,其中有一段说:“王介甫 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 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范镇说青苗之害 “是促富者使贫也。”司马光也同样说青苗法施行的结果必会致 使“富者亦贫”……即令这些话中有些张皇夸大的成分,而青苗 法对于兼并之家的利益大有损害,却终是不能否认的。
材料二 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 衍。
——《宋史》 思考: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
二、历史作用—积贫局面的改善
富国之法
作用和成效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
农田水利法 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
府税收增加。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
方田均税法 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
惠。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
青苗法 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
了阶级矛盾。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
免役法 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
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和均输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
法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财 政收入 增加, 国库充 裕,积 贫的局 面大大 改变了
二、历史作用—积贫局面的改善
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 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夏料钱于春中俵(把东西分给人)散,犹是青黄不相接之 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 若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 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
思考探究:变法失败原因
苏辙晚年作有《诗病五事》一文,其中有一段说:“王介甫 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 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范镇说青苗之害 “是促富者使贫也。”司马光也同样说青苗法施行的结果必会致 使“富者亦贫”……即令这些话中有些张皇夸大的成分,而青苗 法对于兼并之家的利益大有损害,却终是不能否认的。
材料二 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 衍。
——《宋史》 思考: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
二、历史作用—积贫局面的改善
富国之法
作用和成效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
农田水利法 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
府税收增加。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
方田均税法 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
惠。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
青苗法 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
了阶级矛盾。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
免役法 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
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和均输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
法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财 政收入 增加, 国库充 裕,积 贫的局 面大大 改变了
二、历史作用—积贫局面的改善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人教版】 (共15张PPT)
王安石死后留下的历史公案
•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 “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 在南宋初至晚清近800年中,历代思想 家在总结北宋兴亡史时,大都较为集中 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 20世纪上半叶的评价:为王安石及其变 法彻底翻案,如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 曾赞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 家”。
课标要求: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在变法过程中,造谣诬蔑直向王安石泼来,他坦然处之,说: “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人言固有不足恤(不足 1072年司天监灵台郎(管天文)亢瑛奏言:天久阴,星 1虑)。” 、保守派反对变法,百般阻挠。 失度,这是由于强臣擅国,政失民心之故,应当罢免王安石。王 1)造谣污蔑,制造反对变法的舆论氛围。 安石指出,天意不是人可以知道的,人的行为,也不必去合乎什 2)以“天变将罚”为武器,破坏变法。 么天意。保守派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变”来恫吓王安石。王安石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去。宋哲宗即位初,高 3)假意支持变法,暗中刻意歪曲变法措施。 喊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守”的口号,王安石说:“仁宗在位四十 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入朝后,攻击王安石 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 年,曾有好几次修改过法令。如果说法不变,子子孙孙当世世守 变法是变乱旧章,主张全部更张,他首先罢废了保甲保马方田均 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 2成,那么为何祖宗屡屡加以变动呢?” 、王安石提出“三不足”思想,坚持变法。 税等新法。在以后的一年里,新法大部被废止。史称“元佑更 —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王安石在与反对派的斗争 ——和王安石意 熙宁七年 (1074 年)春,河北等地旱象严重,九月不 中高举“三不足”的理论武器,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 化”。 1076 见不一, 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雨,免役钱激起群情汹汹、民心不稳,神宗忧形于 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石退居江宁至死。 在废除新法的同时,司马光把变法派作为王安石同党,在 色,寝食不安。光州司法参军郑侠,见新法招致天 3朝堂上榜列名单,改革派被排出朝廷。 、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变化。 怒人怨,遂绘东北《流民图》以告急文件特进。神 宗反复观图,竟夕不眠。 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 1096年,高太后死,哲宗即位恢复新法,对保守派进行打 击,虽然新法重新推行,但没有王安石那样认真了,而变法派内 4部不断分裂,互相倾轧,收效甚微。哲宗死,徽宗即位,改革派 、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借机搜刮人民,蔡京操纵朝政,政局更加黑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说课课件 (共28张PPT)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
设计思路:之所以将答案线索提 供给学生,主要考虑到本地学生
3、统治危机? 的概括能力较低,教师希望学生
4、直接原因? 能从中掌握规律,从而形成习惯。
注意:要请学生来回答!老师不能代劳。这样 既能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又 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
北宋中期的 王安石针对 时弊进行大 胆改革,并 取得一定成 效,这种坚 持改革的精 神是值得肯 定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 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王安石每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三、说学情
主要问题: (一)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能力差,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和检查; (二)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畏难情绪严重; (三)学生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一些刻苦学习而效果较差的学生 急需指导; (四)学生普遍性的内向腼腆,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五)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学风不浓,部分学生厌学。 几点想法: (一)老师要舍得花时间,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跟踪 力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能有点滴进步; (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是科学的、正确的, 但老师不能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更应该了解这些学生学习的 困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教学中尽量想办法给学生搭个 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要求我们加大对学生与教材的 研究力度;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是农民,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连坐法。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
设计思路:之所以将答案线索提 供给学生,主要考虑到本地学生
3、统治危机? 的概括能力较低,教师希望学生
4、直接原因? 能从中掌握规律,从而形成习惯。
注意:要请学生来回答!老师不能代劳。这样 既能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又 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
北宋中期的 王安石针对 时弊进行大 胆改革,并 取得一定成 效,这种坚 持改革的精 神是值得肯 定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 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王安石每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三、说学情
主要问题: (一)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能力差,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和检查; (二)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畏难情绪严重; (三)学生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一些刻苦学习而效果较差的学生 急需指导; (四)学生普遍性的内向腼腆,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五)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学风不浓,部分学生厌学。 几点想法: (一)老师要舍得花时间,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跟踪 力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能有点滴进步; (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是科学的、正确的, 但老师不能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更应该了解这些学生学习的 困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教学中尽量想办法给学生搭个 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要求我们加大对学生与教材的 研究力度;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是农民,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连坐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33张PPT)
富国
强兵
(1)富国:理财措施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 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王安石认为,最 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 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获后,随夏、秋 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 钱。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 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跟高利贷者 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 很轻的。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 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C、州郡长官 文臣担任
受通判监督
(三)集中财权- 制钱谷:转运使
1. 7万 1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 费累百万。
—《宋史》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 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 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 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方田均税法:核实纳税田亩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 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 也不例外。
市易法:平抑物价
一、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共18张PPT)
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 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 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宋史·梁焘传》
问题情境1:假如你是生活在北宋的大官僚,大地主, 富商,农民,面对变法你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反应及原因: 强烈反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
2、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D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A
4、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 激烈反对的是
富国之法
作用
农田水利 水利工程保证了灌溉,有助于防洪抗灾;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
法
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方田均税 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得到实惠。 大官僚、大地主据实纳税,对王安石不满。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和
均输法
大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 缓和了阶级矛盾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限制富商、大官僚、大地主向农民借贷,对此法不满。
法等〉。
不赞同〈市易法,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 市场的垄断〉。
大多数农民不支持〈青苗法,免役钱等〉。
失败原因
(1)大地主、大官僚(守旧派)的阻挠和破坏;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变法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4)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4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共26张PPT
5.1072 年 8 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 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解析:选 C 1069 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072 年的军事胜利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果,C 项正确。一次胜利不能完全 说明北宋经济实力空前增强,也不能据此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 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排除 A、B、D 三项。
10.如图中有关宋神宗后宫妃嫔的立场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守旧官僚反对均田制 B.代表外戚反对保甲法 C.代表守旧官僚反对方田均税法 D.代表民意反对迁都洛阳的主张 解析:选 C A、D 两项与王安石无关,排除;与保甲法相 比,方田均税法对守旧官僚最不利,故 C 项最佳,B 项排除。
1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 于募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可以使民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比较轻松地支付 解析:选 D 免役钱对穷人来说仍是沉重的负担,有些人甚 至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12.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了
商人的政策,排除。
4.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 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对此理解较为正确的是( )
A.农民安居乐业 B.家家户户都积满粮食 C.彻底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D.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的是国库充盈的状况,这是对人民剥 削的结果,D 项正确。A、B 两项不是材料说明的问题;C 项“彻 底改变”不符合史实。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续资治通鉴长编》
•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 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2)根据史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 除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政治缺失”:集中军权和行政权 的举措使国家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 的局面;“人民疾苦”:土地兼并盛行,农 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赋税盘剥沉重,农 民不堪重负。
• (4)________: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国库 充裕
• 3.局限性
• (1)青苗法:存在强制农民借贷现象;利 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 (2)免役法:免役钱太高,对穷人来说是 沉重负担。
•[深化理解]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 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 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 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 进。
知识点三 积弱局面的改善
• 1.原因:强兵之法成效显著
• (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 了社会兵农治安。既实现了______合一,又为精 简军军队器监创造了条件。
• (2)________: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 产量大大提高。
• (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 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 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 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 2.教训
•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 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 拔的意志。
•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 体改革措施。
•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 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2)根据史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 除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政治缺失”:集中军权和行政权 的举措使国家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 的局面;“人民疾苦”:土地兼并盛行,农 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赋税盘剥沉重,农 民不堪重负。
• (4)________: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国库 充裕
• 3.局限性
• (1)青苗法:存在强制农民借贷现象;利 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 (2)免役法:免役钱太高,对穷人来说是 沉重负担。
•[深化理解]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 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 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 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 进。
知识点三 积弱局面的改善
• 1.原因:强兵之法成效显著
• (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 了社会兵农治安。既实现了______合一,又为精 简军军队器监创造了条件。
• (2)________: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 产量大大提高。
• (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 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 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 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 2.教训
•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 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 拔的意志。
•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 体改革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材料二
学无止 境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二之间的内 在联系。 答案 (1)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 施。
(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 保马法、将兵法。内在联系: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王安石在理财、 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
凤凰网专题《重读王安石》有如下专题调查,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你认为王安石做到了“不加赋”的承诺吗?认为做到了的 422 票,占投 票总人数的 19%,认为没做到的 1 569 票,占投票总人数的 70.5%,认为说不清
学无 止 境 的 234 票,占投票总人数的 10.5%。 材料二 你认为该怎么形容王安石以后的宋朝?认为“国富民丰”的 461 票,占 投票总人数的 20.7%,认为“国富民穷”的 1 122 票,占投票总人数的 50.45,认 为“国乱民穷”的 642 票,占投票总人数的 28.9%。 (1)在“做到了”、“没做到”这两种观点中,你同意哪一观点?简要分析其 原 因。 (2)试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王安石以后的宋朝“国富
学无 止 境
②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大大增加。 ③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 ④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名师点拨] 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 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是 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 A.
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
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答 B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注意“直接”两字,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 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三项不正确。 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 是为了( )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答案 B 解析 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
时编入军队作战。让成婚的儿子分家而过,就是为了减少家中的男丁数,以逃避
学无 止 境
解析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既有法令本身的原因如③,也有用人的原因如
②,最主要的是守旧派的反对如①。④王安石态度并未动摇。 3.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 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④主要是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的
2.教训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坚 韧不拔的意志。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材料一 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
政 治集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
措施,故排除。 4.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答案A 解析 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
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使用。 5. 保甲法的实施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 ①维护了社会治安 ②兵农合一,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④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保甲法的目的有:一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二是增强 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的实施客观上也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④是
学无止 境
第 3 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 1. 守旧派的指责 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 王安石的态度 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 宋神宗的态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 4. 结果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名师点拨] 王安石变法失败说明: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 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 底,要注意用人。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1.积贫局面的改变 (1)原因 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一些民户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 (1)原因 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 队创造了条件。
出资兴修水利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排除含有③的 A、B、C 三项。 能力提升
7.1072 年 8 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 这 是 北 宋 军 事 上 一 次 空 前 的 大 捷 。 这 说 明 ( ) A.王安石变 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 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答案 C 解析 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 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因此,A、B、D
图示法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题二 全面评价王安石变法 1.进步性 (1)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 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 斗 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政者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旨在富国强兵 的 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 以调 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统治危机。 (2)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
保甲法的义务。 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 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触犯了大地 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答案 C
学无止 境
解析 A 项和 D 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B 项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只有富国强
兵是二者共同点。 10.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将兵法的作用。
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 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
学无 止 境
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加国家的收入。③由农户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 1.原因 (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 百 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 真 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也不可能彻底扭转积贫局面;题目材料并没有
涉及社会矛盾。因此,③④的叙述均不正确。
3.王安石变法推行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得益于( ) A .保马法的实施 B.保甲法的推行
C.军器监的设立 D.均输法的推行 答案 B
解析 保甲法规定保丁平时维持社会治安,并实行连坐制度。
化。 司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
的人。 材料二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次唆使宋徽宗
将司马光等反对新
学无 止 境 法的大臣列为“奸党”,共 309 人,请徽宗御书,刻名立碑,名为“元祐党籍碑”。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选修 (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时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法在谁主政时被废除? (2)新法实行中,哪些措施损害了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内部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1)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司马光。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措施。 (3)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
1.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 )
学无止 境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 D.“三不足”精神 答案 D 解析 面对守旧派的反对王安石始终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 2.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 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 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目材料反映出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但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