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言,留住乡音
2024年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
![2024年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bd85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1.png)
2024年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倡议书在我们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的语言文化。
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我们的汉语方言却面临了严重的危机。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讲方言,我们的方言文化正逐渐衰落。
为了保护和弘扬汉语方言,我们倡议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方言的教育和普及。
当前,学校教育过于侧重普通话的学习,而忽略了方言的传承。
我们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并加强方言的传授和教育。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开设方言课程,建立方言艺术社团和方言乐团,举办方言研讨会和演出,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方言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二,加强方言文化的宣传和传播。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我们可以推广方言文化。
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可以开设方言文化专栏,报道方言文化的传统和当代价值,介绍方言音乐、戏曲、戏剧等方言艺术形式。
此外,也可以组织方言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方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第三,加强方言研究和保护。
方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加强对方言的系统性研究和保护。
各级科研机构可以加大对方言研究的投入,建立方言研究中心,组织方言学者展开深入研究。
并且,我们需要建立方言文化档案馆,收集整理方言词典、方言音乐等资料,保存和传承方言文化的宝贵资源。
第四,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保护和弘扬汉语方言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学校、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各方应该共同合作,发起方言文化保护的倡议,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
同时,我们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传承方言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意识到方言文化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弘扬汉语方言。
方言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它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心灵和人文精神。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既是对我们先辈的敬意,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身份的肯定。
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
![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https://img.taocdn.com/s3/m/98bf5200647d27284b73515b.png)
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作者:侏昌俊姚羽庄初升等来源:《畅谈》2017年第15期“如果失去方言,或许会遗忘我们从何而来、为何来此,或许会忘记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生动的记忆。
”“飞起吃人”“捉麻麻鱼”……这些地道的重庆方言、俚语,还有多少为人所知?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讨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
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
8月,4名高中生将携此论文角逐决赛。
这篇万字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
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与表征之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护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
危机:方言“断代”现象浮现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8%的受访者会说家乡的方言,25.7%的受访者只会说一点,8.7%的受访者不会说但听得懂,也有2.1%的受访者既不会说也听不懂。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9.6%,“80后”占54,2%,“70后”占19.0%,“60后”占5.4%。
“老家人覺得,不管在外面如何,回了家就要说方言,才显得亲切。
”北京某高校大一学生赵安泉说,今年春节回重庆老家时,他在聚会上不经意讲了几句普通话,被同席的人打趣“成了北京人”。
“如果周围人都在讲方言,自己却要说普通话,会显得‘格格不入’。
”在河北某高校读大三的黄远与父母交流时用普通话,但和爷爷奶奶聊天时就会改用方言。
“爷爷奶奶一辈子都在说方言,听普通话会比较‘费劲儿’。
但如果家族长辈没在场,大家就都用普通话交流了。
”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出门普通话、进门方言,更是生活中一大普遍现象。
然而,许多人离开家乡后,便很少讲方言,他们的孩子也很少再接触方言。
家乡方言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高中作文800字
![家乡方言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高中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6ad91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8.png)
家乡方言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高中作文800字标题:家乡方言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语言,它是我们家乡的代表,是我们的根和魂。
那就是我们亲切熟悉的家乡方言。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逐渐消失。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损失,更是我们对家乡情感的一种淡化。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家乡方言。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方言的价值。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风俗和习惯。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失去了方言,就等于失去了了解和研究这部分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方言的学习。
虽然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视方言的学习。
相反,通过学习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地的文化差异,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方言。
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关于方言的节目或者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方言。
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方言比赛或者活动,激发大家学习方言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和传播方言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家乡方言。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说什么语言,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不能忘记我们的家乡方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和价值。
总的来说,保护和传承家乡方言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乡方言发声,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尽力。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9f99e6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a.png)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
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考虑的话题。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遭到忽视,情况发展越来越不利。
强调方言的保护,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惜,也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推崇。
首先,科学保护方言,可以促进保护当地民间文化的传承,让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加平衡,同时也可以增强当地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有效地施展当地民族独特的魅力。
其次,政府应加大在方言保护上的投入,将英语等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提高方言教学和使用的准确率,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使用欲望,促进方言的广泛传播。
同时,应加强方言文字、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发掘它们的价值,做到科学保护。
最后,应正确认识方言文化,尊重方言,对传统语言、文化、音乐等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从根本上抵制削弱和破坏方言文化的言行。
把握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
只有这样,方言中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流传,历久弥新。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57ca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7.png)
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600字
近年来,随着民族招牌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研究、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得到了不少推动。
然而,在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洗礼后,许多方言已经处于失传的危险边缘,无论从审美、艺术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可能易逝,这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保护方言,就是要采取系统的办法来保护各方言文化,使之可以传承下去,从一方面让人们珍惜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这些方言文化继续向下传承,不至成为历史的烟火。
首先,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应当加大保护方言文化的力度,部门政策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关于方言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活动,如开展各类讲座、专题讨论、编写方言词典、收集方言文学作品等等;此外,还可以在教育系统中建立相关的教学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能够对方言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去传承这种文化。
另外,为了加强方言文化的保护,我们还可以在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如搭建保护方言文化的数据库、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建立相应的保护平台,将方言文化留住技术完美地融入到当下的新科技发展之中,实现方言从传统转入现代的过程。
经过生动的言语表达,许多方言文化的审美感受和抒情意味也被凝聚在了声音之中,是一段独特的乡愁;如果加以科学保护,也可以让后代继续受惠于它,让乡愁依然在声音中流传。
综上所述,科学保护方言是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文化传承活动,只有真正能够让方言文化得到科学保护,才能让乡愁在声音中得以留住,让后代继续受惠于它,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丰富性。
对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对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dae22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9.png)
对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推出相应方言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绍兴电视台就开设了《师爷说新闻》等好几档方言专题节目,但保护的速度赶不上消亡的速度,急需出台相关保护方言的政策。
2、方言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向学生开设方言课程。
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亟待补充方言本土教材,在中小学(幼儿园)中开设适量的方言课,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多说方言。
3、吸纳非遗传承保护制度,对即将消亡的方言进行挖掘、梳理。
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完整保存。
各地要鼓励方言文艺创作,组织方言民谣、民间传说的搜集和整理,大力宣传当地方言的电视剧、戏曲、歌曲、视频等,举办“寻找方言代言人”等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https://img.taocdn.com/s3/m/91b9aa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1.png)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在现代化的大城市,少有人还能保留着他们的“乡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飞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他们的思想、言行习惯会随之改变,乡音逐渐被遗忘。
但是,乡音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乡音,让乡音成为文化的载体,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立根生长。
乡音是一种独特的方言,它与一地的文化、历史、传承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象征。
许多人赞叹乡音声音柔美,充满韵味,其实乡音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代表着一代人的智慧和欢乐,反映出历史文化的变迁,表达了人类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保护和传承乡音,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感受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
乡音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
比如,通过对乡音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发掘乡音所表达的历史文化价值,让其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地方方言和乡音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使用本地语言,让乡音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确保其在后人中继续传承。
同时,还可以在乡村旅游的推广中,让游客感受到乡音的魅力,增强游客对这个地区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让乡音成为文化的代表,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尝试用乡音交流,让乡音得以传承和活跃。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文化活动,推广乡音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乡音文化,进而发扬乡音的光彩。
在当今社会,保护乡音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不论是个人、组织、政府都应该加大努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护好文化中的败军之将,建设文化繁荣的家园。
让乡音成为大家的心灵寄托,成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珍贵载体,共同建设一个多元、和谐、文化沉淀的明天。
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https://img.taocdn.com/s3/m/3cf27fb86bec0975f465e2db.png)
方言保护: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7年第23期
两年前,著名主持人汪涵独自出资465万的保护方言计划,近日又成热点。
汪涵的那句“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网友纷纷诉说自己对乡音的怀念。
在湖北咸宁,有一位老人陈大银自费出版了一本书《咸宁话》,书中包含了咸宁市6个县、市、区的1万多条方言的注释及例句。
“再不整理就晚了。
”老人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
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更是早已成为一个遥远的概念。
比如,广东潮汕地区和广州市居民的方言文化相当发达,但不少“00后”孩子也出现了方言断层现象。
他们已经更习惯说普通话,甚至他们的爷爷奶奶为将就他们,也愿意说很不标准的普通话。
(资料来源:新华网、腾讯网)
微言大义:方言就像是古建筑,要保护,要传承,避免强拆,避免人为摧毁。
留下方言,留下乡音,才能更好地延续关于乡愁的记忆。
别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场景,只存在于诗词中。
适用话题:乡愁;远去的;有一种声音……。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https://img.taocdn.com/s3/m/3ae8f6f9195f312b3069a526.png)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申论是公职类考试中的重点,往往会根据当下热点话题进行命题,平时的素材积累对于申论考试非常重要。
在这里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一些2020国考申论热点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2019年大年初五,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方言版在各地上映,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湖南话四种方言版本同大年初一上映的普通话版和广东话版一起,为全国的观众讲述了同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方言影视剧总的来说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物,但一部广受期待的电影同时推出如此多的方言版本,的确是一件十分值得关注的事情。
当前,“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成为热门话题,于是,“保护方言”提高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传承方言”、“挽救方言”等成为汉语语言学界学理思考的重要内容。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提出观点]方言是千百年来流传和演变下来的一种语言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着我们的语言文化,也展现着地方文化特色,因此,要支持和弘扬学习普通话,但是也应该注重方言的保护。
[综合分析]方言,即地方语言,这种语言是地方的文化特色,也是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在地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方言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联结纽带。
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甚至,方言已经衍化为一种地方标签,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
但是在一些地方方言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主要因为,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方言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使用范围在急剧地缩小,使用人群也在快速萎缩,没有实用性,缺乏“用武之地”,这就极大地削减着人们学习发言的热情,导致一些人对学习不重视,甚至拒绝学习和使用发言。
普通话与方言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绝非势不两立。
普通话与方言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普通话通行全国,为全体国人服务,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匹敌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保护方言,留住乡音
![保护方言,留住乡音](https://img.taocdn.com/s3/m/3561e2e3da38376baf1fae35.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保护方言,留住乡音中文二班刘小燕 1712703引言:在我们的情感中,总有一种乡愁,是属于语言的。
从我们牙牙学语之日起,语言就植入了我们的记忆。
语言,既是日常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之辩,俨然已成为一种现象。
“方言式微”俨然成了公认的事实,但是推普和保护方言真的不能同行吗?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简略描述了方言如今的处境,并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其现状的原因。
同时提出保护方言的意义,并联系现实提出了一些保护方言的措施。
也许观点并不新奇,但是表达了笔者发自内心的对保护方言的期望。
关键词:方言,现状,原因,意义,措施方言的现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虽然表面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类方言节目层出不穷,打着保护方言的旗号大热,而实际上很多方言却濒临消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不会或不愿意说方言,现在方言的使用人口主要是农村或近郊的留守老人,部分少数民族特色方言到现在为止只有年过古稀的留守老人在使用,至于年轻人,几乎不再使用方言交流,更有甚者连听懂自家方言都成了一件有困难的事。
保护方言已经刻不容缓。
造成方言现状的原因1.国家的政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人们纷纷学习普通话,给方言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方言译制片在全国热播时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这种用方言配音的境外动画片的播出日渐增长的趋势 ,出台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以“ , 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为由 , 紧急叫停了这种方言版本动画片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出。
②针对有些官员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使用方言 ,教育部有关官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样做影响不好 , 将和有关部门进行磋商 ,提出要求让官员说方言不要出镜”。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52d51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2.png)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方言需要保护和传承。
保护方言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那么,根据我的理解和经验,从我们个人的角度,不规范的说一下:摒弃功利主义的语言观,摒弃语言工具论。
依靠微信群、朋友、老乡的采访(复制如下),多宣传。
相似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包含身份概念和文化信息。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
将热爱家乡与继承和使用家乡话联系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宣传不能强加,更不能伴随道德绑架。
最好自然的表达出来,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摒弃普通话更高级、更文明、更正确、更符合潮流的观念。
宣传普通话和方言在语言层面都属于汉语,是同一个层面的语言,而不是低俗的方言。
也有很多高雅的地方宣传方言。
告诉别人,方言在普通话普及之前也是当地的阅读语言,还有一些杰出的科学家、语言学家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在家乡普通话很差,比如无锡的钱家。
营造多元共生的语言生态。
避免非此即彼的语言观念,促进多语言社会。
倡导普通话和家乡话并存的语言生态。
比如在家乡遇到外国人,先用当地方言,对方听不懂再改用普通话。
普通话不是方言的替代品,而是在方言不会说话的情况下,备用东西满足交流需求的想法。
增强家乡的文化形象,家乡人的文化自信,家乡人对家乡的感情。
比如寻找与家乡相关的文化名人、诗词、著名景点等等,增强家乡人的文化自信。
利用网络上现成的文章或者自编的文章,为家乡人编织带有语言元素的乡愁情结,比如儿时游戏的表情,童年时带有地方特色的骂人话,旧社会流行食物的名称等等。
打包自己的家乡话。
中国人对古代的东西情有独钟。
作为这种语言的传承人,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母语。
提炼家乡话的古词汇、语音、语法,明确其与古汉语的血缘关系,增强家乡话的高级感。
比如通过查阅学术著作、网络,或者研究方言中一些原本认为不成文的词语,就可以解释它的写法。
只有证明一种语言是可以书写的,人们才能增强对这种语言存在合理性的认同。
阐明方言的多用途性。
传达普通话可以做到的,家乡话一样可以做到的观念。
高考作文备考之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保护方言,传承文化(真题+解析+范文+素材)
![高考作文备考之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保护方言,传承文化(真题+解析+范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7da38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0.png)
同一个语言(一般指同一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上形成不同的变体,就是方言,或称为“地域方言"。
例如汉语有多种方言,分布在广东、广西地区的有粤方言,分布在浙江及江苏南部的有吴方言,分布在江西中北部的有赣语等。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属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局部,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的方言具有保护和传承的文化价值。
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标签,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是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方言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珍视方言,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保护好各地语音的"身份证",就是"留住我们的根",也正是地域文化自信所在。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杭州市滨和小学开设方言课,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故事,增加故乡认同感,也让"新杭州人"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和气氛中。
此举被认为是在拯救地方文化,校方认为,此举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多么熟练地掌握方言,更多地是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拉近他们对自己出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爰和了解,翻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扇窗。
有学者认为,方言正在逐步从日常生活中淡出,需要重拾,方言的消逝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语的消失, 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毁灭。
除了方言教育进学校外,家庭也应该接纳方言,为孩子创造方言语言环境。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小学课程中加入方言,这不仅保护了方言保护: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要守望来源:《人民日报》李晶禹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 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根据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普通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霸道",它的推广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
![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https://img.taocdn.com/s3/m/db2756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c.png)
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是我们民族文化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动的表现形式。
每一个地方的方言,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几代人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非常珍贵的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方言逐渐被主流语言取代,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学习原因,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且不去说方言的传承,连心里的乡愁都渐渐消失了,更何况要让方言真正被传承下去?为了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科学保护方言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方言普及教育来增强方言传承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为方言爱好者提供传承平台。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保护和传承方言提供积极的支持,如减免方言类书籍印刷费用等。
其次,我们要重视方言语言的收集和保存。
方言是口传心授的,没有完善的记录和保存,方言就很容易被遗忘和流失,若能通过录音、影像等技术手段进行保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方言。
同时,开展方言整理、语言学研究也十分有必要,这有助于方言的传承和推广。
最后,我们应该团结广大方言爱好者,创建方言研究机构,加强方言推广。
这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方言爱好者、文化学者、语言学家等,大家要共同加入到保护方言的队伍中,彼此合作,共同推动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保护方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方言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祖先、历史、土地和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保护方言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方言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必要的。
今天的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这意味着方言研究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可以开发方言学习桌游或者手游,通过这些娱乐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方言的传承当中。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将方言融合进智能设备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
保护方言,心系故土作文
![保护方言,心系故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60dd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e.png)
保护方言,心系故土作文
《保护方言,心系故土》
咱今儿个来说说方言和故土这档子事儿哈。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回老家,一进村口,就听到那些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来啦。
“哎,那不是俺家那小子回来喽!”这亲切的话语,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给暖到喽。
我还记得小时候啊,村里的大人们说话可有意思啦。
那土得掉渣的方言,现在想想真是充满了趣味哩。
比如说“日头”代表太阳,“得劲”表示舒服,“夜儿个”就是昨天。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就觉得特别有生活的味道。
那次回家,我和村里的那些老人聊天,他们嘴里的方言啊,感觉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蹦跶。
“你咋这么长时间不回来瞅瞅哩。
”“咱这村子啊,还是老样子,就是你们这些娃都跑出去喽。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酸酸的,这些方言承载着我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呀。
方言可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呢,它更是我们和家乡联系的纽带呀。
当我们在外地听到熟悉的方言时,那股激动劲就甭提啦,就好像找到了亲人似的。
它让我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去。
所以呀,我们可得保护好方言,不能让它慢慢消失喽。
这可是我们心系故土的重要方式哩。
就像那村口的老树,一直守望着我们的家。
让我们一起留住方言,留住我们对故土的这份爱吧!嘿,大家一起加油哦!
咋样,我讲的这些有没有让你们也想起自己家乡的方言和故土呀?。
保护方言,留存旧时回忆
![保护方言,留存旧时回忆](https://img.taocdn.com/s3/m/3e1ae9ad0029bd64783e2cd2.png)
保护方言,留存旧时回忆——以粤语为例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黄河文化传承到今天,历久弥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而产生了方言。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
所以说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种继承。
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上面的各个方面的历史景象已不可能重现,但是它们在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打下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烙印。
因而说方言是历史发展留下的一种非物质遗产也不为过。
唐朝的贺知章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回乡偶书》,其实有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就写出了方言对人的深远影响。
即使故乡的一草一树,我都已经不记得,还是,我还记得故乡的你们,说话的声音。
任何方言都不可能在三年五载之间形成,总要经过相当的历史时期才得以定型。
在不同的年代还会受到共同语的制约性的影响和邻近方言的渗透性的影响,因此,现今的方言系统总是历史积累的结果,都可以看到不同历史层次的语言特点的叠置。
不同的方言在叠置这些不同历史层面的成分时,表现了不同的整合力。
整合力强的方言往往以某一时代的材料为主体整合而成,结构比较单纯,历史层次比较少,而且通常有一些独特的结构规律的创新,其结构系统比较严整。
整合力弱的方言则常常经过多次整合,兼容了多种历史层次的成分,结构系统比较驳杂,缺乏独特的结构规律的创新。
既是同一方言区,各方言点之间就总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方言区里,这种方言点之间的差异,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有的方言区有明确的富有权威性的代表点,有的方言代表点缺乏权威性,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代表点。
各方言的这两方面特点又是相互联系的。
代表点方言权威性越高,方言区的内部差异就越小,这种方言区可以称为向心型方言;反之,代表点缺乏权威性,方言区的内部差异就越大,这种方言区是为离心型方言。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https://img.taocdn.com/s3/m/4abd56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0.png)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乡音和方言各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乡音是一种地域特有的语音特点,它承载了当地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传承。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很多乡音和方言濒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乡音,让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乡音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的重要体现。
乡音通过特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出当地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成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
比如四川话中的“合着”(为什么)、广东话中的“唔使”(不需要)等,这些词汇和语音特点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助于保留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乡音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是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
乡音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反映了当地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
比如湖南话中的“洒潭茶”(泡茶)、江苏话中的“小瓢”(小勺子)等,这些词汇和语音特点都源于当地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速,很多乡音和方言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一方面,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导致乡音在城市中得不到传承和发展;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使标准普通话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语言,乡音和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
如何留住乡音,让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乡音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加强对乡音和方言的保护力度,让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只有保护好乡音,才能传承好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风采。
【转丨林祉彤(演讲):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愁】
![【转丨林祉彤(演讲):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愁】](https://img.taocdn.com/s3/m/7579e2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e.png)
【转丨林祉彤(演讲):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愁】方言传承要“与时俱进”。
历史遗留的文化固然珍贵,却也有糟粕和精华之分。
在方言传承中,我们要分辨出那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正确传承。
方言传承要避免“随波逐流”。
对于“北京话”的字面理解,大家都熟悉;但将“吞音”北京话等同于北京话,则属于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这种误区,来源于人们在不了解基础上的随波逐流。
“与时俱进”与“随波逐流”,是当前方言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方言若是过度“与时俱进”,就会导致灭失;若是不“与时俱进”,就会与时代脱钩;方言若是“随波逐流”,就会出现错误传承。
不随波逐流,传承正确的方言,才能留住真正的地区文化。
前段时间,上海小学课本中的“外婆”被全部改为“姥姥”一事引发网络狂欢。
南方人各种抗议,连北方长大的孩子也同抗议。
上海市教委回应称,修改课文的原因,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姥姥”是普通话语词,而“外婆”则属于方言。
外祖母”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作为口语称呼的“外婆”迟至唐宋时期也已开始被人使用。
至于“姥姥”一词,元朝才有,主要用来称呼老妇人。
到了明清,才正式用“姥姥”称外祖母或泛指老太太,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
另外,从使用地区和频率看,“外婆”多于“姥姥”,“姥姥”只常见于东三省、内蒙古至河北、河南等地区。
且不论“外婆”是否属于方言,是方言就一定要校正和替换吗?前些日子,“吞音”的北京话在互联网上火了,“胸是炒鸡蛋”(即西红柿炒鸡蛋)、“王五井儿”(即王府井)、“装垫儿台”(即中央电视台)等。
“原来北京话这么有趣儿。
”争相转发的网友读来会心一笑。
生活在北京的朋友跟我说,但能听到这流利的北京话的场合已经越来越少。
这不禁让少年君回想起生活中一些关于“方言”的小趣事。
上大学时,隔壁寝室,只有一个东北人,大半个学期过去了...隔壁全是“东北人”!他说“从东北到东南,这是我对家乡最后的尊重”。
有次与室友同行,雨天路滑,他不慎摔倒了“把老子疼安逸了!”“安逸”“疼”和“安逸”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四川人在表达痛苦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调侃一番“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45647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0.png)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深巷里,突然传来一句地道的方言吆喝,那声音,简直就是家
乡的记忆啊。
你知道吗,方言可不仅仅是语言,它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的底蕴。
每次听到那熟悉的腔调,就仿佛回到了儿时,闻
到了奶奶做的饭菜香。
不过说实话,现在好多小孩子都不会说方言了。
在学校里,大
家都说普通话,方言好像变得越来越陌生。
但你知道吗?其实方言
里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每次听到老人们用方言聊天,都感
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讲真,我们应该多做一些事情来保护方言。
毕竟,这是我们的
文化根基啊。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方言都消失了,那我们的文化
岂不是失去了好多色彩?。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https://img.taocdn.com/s3/m/413c630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1.png)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乡音,是指地方方言,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许多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也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使得我们越来越难以听到地道的乡音,也更加难以继承和传承乡村文化。
在保护乡音和乡村文化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育和培养意识我们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增强对乡音和乡村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锻造孩子们对本地方言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从小就能够了解并使用本地区的方言语言,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文化和传统。
同时,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需要注重乡村文化的教育和培养,例如通过文化课程、书籍、电影、音乐等多种途径让孩子深入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创新和发展方式我们需要从乡村文化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创新和发展适合当地的文化产业,例如嘉兴的红船文化、浙西南的吊脚楼文化、闽南的客家文化等。
并创新推出适合当地需要的新产品和服务,例如旅游讲解、主题推广、文物展览等,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促进当地的文化保护和发展。
三、弘扬和传承我们需要积极弘扬和传承乡村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例如通过各类文化活动、比赛和展览,让乡村文化得到更好地宣传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保护和维护当地文化资产,例如保护古建筑、维护文物、弘扬传统工艺等,从而切实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保护乡音和乡村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深入开展。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创新和弘扬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让乡村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和魅力,使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https://img.taocdn.com/s3/m/de7e15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c.png)
留住乡音,文化立根乡音是一种地域特色的语言声调和发音方式,是一种宝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遗产。
保留乡音有助于传承地方文化,维系地方社群的认同感,同时也能丰富和保护多样性的语言生态。
一、乡音的文化价值1. 乡音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音不仅仅是一种声调和发音方式,它还是当地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反映。
通过乡音,我们可以了解到地方特色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进而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2. 乡音是乡土生活的象征。
乡音常常与农耕文化、农村生活紧密相连,它是农民、农田和乡村景象的口头化身。
通过乡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民智慧的传承和农村生活的韵味,也能进一步认识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农业文明的发展。
3. 乡音是传承历史的见证。
乡音往往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通过乡音,我们可以听到祖辈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韵味,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地的历史沿革,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二、保护乡音的必要性1. 保护乡音有助于形成多元的语言生态。
乡音是地方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乡音流失,将导致语言的单一化和趋同化。
保护乡音有助于保护多样性的语言生态,维护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防止地域文化的同质化。
2. 保护乡音有助于地方社群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音是地方文化和身份认同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们对家乡和土地的情感和依恋。
保留乡音可以让当地居民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使社群更加凝聚和稳固。
3. 保护乡音有助于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
乡音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乡音有助于传承和保存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
通过保留乡音,我们可以让地方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保留乡音的方法和途径1. 加强乡音教育。
在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乡音的听觉敏感性和发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乡音。
加强对乡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乡音的兴趣和热爱。
2. 注重乡音的记录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方言,留住乡音
中文二班刘小燕 1712703
引言:在我们的情感中,总有一种乡愁,是属于语言的。
从我们牙牙学语之日起,语言就植入了我们的记忆。
语言,既是日常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之辩,俨然已成为一种现象。
“方言式微”俨然成了公认的事实,但是推普和保护方言真的不能同行吗?
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简略描述了方言如今的处境,并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其现状的原因。
同时提出保护方言的意义,并联系现实提出了一些保护方言的措施。
也许观点并不新奇,但是表达了笔者发自内心的对保护方言的期望。
关键词:方言,现状,原因,意义,措施
方言的现状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虽然表面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类方言节目层出不穷,打着保护方言的旗号大热,而实际上很多方言却濒临消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不会或不愿意说方言,现在方言的使用人口主要是农村或近郊的留守老人,部分少数民族特色方言到现在为止只有年过古稀的留守老人在使用,至于年轻人,几乎不再使用方言交流,更有甚者连听懂自家方言都成了一件有困难的事。
保护方言已经刻不容缓。
造成方言现状的原因
1.国家的政策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人们纷纷学习普通话,给方言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方言译制片在全国热播时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这种用方言配音的境外动画片的播出日渐增长的趋势 ,出台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以“ , 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为由 , 紧急叫停了这种方言版本动画片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出。
②针对有些官员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使用方言 ,教育部有关官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样做影响不好 , 将和有关部门进行磋商 ,提出要求让官员说方言不要出镜”。
方言译制片叫停与说方言的官员不得出镜接受媒体采访让方言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2.人们的选择
使用方言有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往往一个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的方言,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随着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发展,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上都离不开普通话的使用。
城乡结合化的深入发展,很多年轻人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家乡话,而选择了说普通话。
3.人们对方言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在外都不愿使用方言,他们认为说家乡话只会暴露自己曾是一个乡下人的事实,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渴望被人接纳。
家乡话于他们而言只会让自己变得粗鄙,他们不敢或不屑说家乡话。
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对方言和地方文化存在认识的缺失,不理解方言的内涵,逐渐造成了社会方言存在的格局和几乎要流失掉的事实。
4.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各大城市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很多一线城市与国际接轨啊,普通话的使用的需求增加和频率上升,方言地位逐渐下降。
再加上城乡结合化的发展与城市的不断扩大导致农村面积的减少,这势必会导致使用普通话人数的下降。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如今方言如此艰难的境地,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保护方言的意义
首先方言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而广东人的粤语丰富的音调音节与独特的音韵系统也独具南方特色。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存活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
方言也是拉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心灵距离和交流的最佳手段,是各个民族地区生活交往的主要工具。
方言还寄托着人们的乡土情节以及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就如俗语所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当互相说同一种方言的人若突然在陌生的城市遇见,饱含泪眼互相询问与诉说着着各自的情况,仿佛瞬间就找到了亲人一般,这是怎样一种缘分与幸福。
在日常交际和生活交往中,往往同乡人相遇用家乡方言交流比用普通话更加亲切,更加让人有归属感。
比如:学生族,特别是初入象牙塔的大学学子,在各地学子云集的大学里,哪怕是几个人的一个寝室里,也可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小型集合体。
但是,如果在同班、同系甚至是同校里能碰上几个同乡人,用家乡方言问好,那将会是一件分外亲切、分外感动的事情。
且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保护方言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对维护国家稳定,尊重各民族文化,维护各民族团结也有重大意义。
保护方言的措施
首先当然是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与鼓励,2006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在一次会议上曾经提到过“保护方言”,2010年通过并实施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其中有关“方言”的条款解读开始显现了“保护方言”的意识,尽管仍然没有脱离科教领域2013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出现了如下要求,明确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但这些于方言的保护只是杯水车薪,事实上国家对于保护方言并没有很明确的提出保护方言的具体政策与措施。
保护方言的路依旧漫长而艰辛,如何让“双语共生”,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影视传媒把方言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与方言的融合中明白方言的重要性。
如“《疯狂的石头》里郭涛的重庆话、《有话好好说》里姜文的北京话、《没事偷着乐》里冯巩的天津话、《疯狂的赛车》里黄渤的青岛话”,来自四面八方的方言在大银幕上营造了听觉乐趣。
并且这类独具方言特色的影视作品也因此获得了高价的票房和不一样的效果,《天下无贼》、《武林外传》、《卫生队的故事》等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剧都运用了我国的地方方言。
还有各种方言类的地方卫视以及方言访谈形式的节目,这些对于保护方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保护方言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这不仅仅是语言学者的事情,需要大家的努力与支持。
著名主持人汪涵就自掏腰包465万,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打算用5年到10
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以此保护湖南方言。
如他所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是从哪里出发的。
”是的,他为方言的保护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就在不久前的10月24日,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重磅发布科大讯飞AI公益--讯飞输入法"方言保护计划",联合新华字典等机构邀请全民参与共建"中国方言库"。
感谢有着这样一群人为保护方言而努力。
像汪涵说的“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是从哪里出发的”。
我是一个客家人,讲客家话,先辈曾经流离迁徙,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而如今的我离乡读书,方言只能成了一种遥远的寄托,让我不忘此身。
但是,幼时还能常听到的客家山歌渐渐远去了,方言式微好像已经成了公认的现象。
但是推普和保护方言真的不能同行吗?他们本可以并行不悖,为何一定要相互争个你死我活呢,保护方言不管是不是只关乎情感,关乎乡愁,它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
即使真的有那么一天,所有方言都消失了,但是起码我们曾经努力过。
如果现在连一点点努力都不愿意付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连最基本的与家乡的纽带都丢失了,你还找得到回去的“路”了吗?
参考文献:
①方言节目与方言保护的尴尬作者:杨振华阅读次数:3244 来源:金华晚报发布时间:
2011/01/17
②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科大讯飞发布1024计划 2017-10-25 12:21 比特网
③汪涵自掏腰包500万保护方言 2017年09月29日09:38 来源:三湘都市报
④不要误读对方言的保护 2012/02/15 关戈
⑤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陈红莲张立平长江大学文学院,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湖北荆州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