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否需要保护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地方方言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文化多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地方方言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文化多如今我们中国为了各地区交流更加方便,于是在全中国推广普通话。
但是一直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保护方言的政策。
有人说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既然要化为统一的语言,那就应该不要保护方言。
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想法,之所以我们要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各地的方言,除去是因为要为了文化更加丰富考虑,也有很多别的方面需要考虑。
一、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无论是四川方言的机巧灵动,还是江浙地区的吴侬软语,抑或是徽州话歌一般的调子,对无不展示着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所以不能因为方言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生词,就觉得他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相反,他为语言文化的丰富也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比如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没人能完全听得懂彼此说的话,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觉得特别有趣并且互相学习家乡话。
所以正因为不同才产生了交流,方言为民族融合贡献了力量。
二、方言是民族符号的一种方言,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它只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过有一些字,我们只能找到发音不能找到字,尽管大部分的字都是普通里面包括的。
所以说对于这些在普通话里没有的字,难道就不用保护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也是民族符号的一种。
所以为了保护这些,从很久以前遗传下来的方言里的民族符号在汉语语系里面也非常重要。
三、方言有利于缓和矛盾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环境,如果一个人在外地与某个人产生了摩擦。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老乡来劝说,或者是一个外地人来劝说,你会听谁的话多一点呢?答案肯定是老乡,是因为她那一口纯正的乡音给了你安全感。
所以方言的存在让人有了安全感,自然矛盾也会减少。
最后不论出于大方面的文化考虑,还是小方面的个人考虑,保护方言和推行普通话一样重要。
方言 措施

方言措施引言方言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并沿袭下来的语言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
在中国,方言的地域分布广泛且复杂,不同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方言面临着许多困境,包括逐渐消失、受到污名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各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探讨方言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采取的措施。
方言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方言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和语言学意义。
1. 文化保护:方言是一个地区独有的口头文化,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保护方言可以保留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独特的文化。
2. 社会认同:方言是人们在交流中展示自我身份和社会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方言能够强化地区居民的归属感,增加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和谐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3. 语言研究:方言的存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变异和演变过程,丰富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目前采取的方言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方言,各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保护: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条例来保护方言。
这些法律和条例规定了方言的保护范围、保护机构和保护措施等,为方言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教育推广:方言的保护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
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将方言纳入教育课程,开设方言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意识。
3. 方言研究: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记录方言的基本情况,并对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4. 方言传承:方言传承是保护方言的关键环节。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区开设方言培训班和方言文化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方言,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5. 媒体宣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向公众宣传方言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增强公众对方言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方言保护

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方言保护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个体的思想表达。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对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的各省份又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方言,方言的保护使得中国更加多元和丰富。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语言文字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濒临消亡的风险。
因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对语言文字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一、语言文字保护的意义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语言文字的保护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和数百种语言,保护各族群的语言文字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中国的汉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不仅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汉字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
二、语言文字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下所示。
1. 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中国教育系统致力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普通话和汉字书写。
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接受普通话和汉字教育,使得全国人民都能够使用和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通过推行双语教育和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传承和发展。
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开展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3. 支持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政府鼓励研究和保护汉字文化,推动汉字的创新应用,如书法、篆刻、汉字艺术等。
同时,加强对汉字的推广和普及,增加汉字的使用频率和影响力。
4. 加强语言文字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语言文字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语言文字违法行为的打击,严禁歧视和压制其他语言文字。
学校方言保护措施

学校方言保护措施引言方言是一种地域特色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然而,现在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方言面临着被主流语言冲击的危险。
对于学校而言,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场所,应该加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探讨学校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
1. 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作为一种特色语言,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价值。
(1)文化传承:方言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土地精神,它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方言,可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2)身份认同:方言是每个人独特的语言特征,是一个人归属感的象征。
保护方言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自信心。
(3)多样性保护:方言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
保护方言有助于维护语言生态平衡,促进各地方言的发展和交流。
2. 学校方言保护的现状目前,学校在方言保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1)忽视方言教育:由于主流语言的影响,学校对方言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方言教育的地位和地方性课程相对较低。
(2)缺乏方言教材:方言教材的缺乏是学校开展方言教育的一大难题。
由于方言一直被边缘化,很难找到系统性的教材和资源。
(3)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注重书面表达和标准发音,往往忽视方言的教育价值和地方性特征。
3. 提高方言保护重视度的措施(1)增加方言教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应该增设方言教学课程,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并学习方言。
(2)开发方言教材和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专家团队开发方言教材和资源,以满足方言教育的需求。
(3)利用多媒体技术: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方言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4. 方言与主流语言的平衡学校在进行方言保护的同时,也要平衡方言和主流语言的教育。
(1)培养双语能力: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同时掌握方言和主流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中自如地交流。
(2)方言与主流语言的对话: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在方言和主流语言之间建立对话,促进两者的共存和交流。
保护方言有必要修改稿

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保护方言有必要,根据辞海定义,方言指的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而保护的定义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今天我们这里所说的保护方言不仅仅就是使方言不受损害,更多的是为了方言的更好的发展。
今天我们说保护方言,保护的是所有的方言。
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有即为存在,必要指的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即今天我方主张,存在使所有方言不受损害以及更好的发展的必要。
下列我方将从三个角度来论述我方的观点。
一,首先,方言,作为一门语言,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语言的产生之时。
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
方言背后,蕴藏着这样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
二、方言作为一门沟通工具,不同的方言有其不同的表达特色,有不同的语言体系。
区别于标准语言的正式,方言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
同时方言的语态语调极传神,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和共鸣。
方言架起了同一地区的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给与了当地人名一种地区归属感。
无论是因为工作漂泊在外,还是因为求学进取在外,还是从军驻守在外,一句家乡话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所以保护方言,就是尊重多样化的沟通,是保卫地区归属感。
三、方言作为一种维系社会,家族的重要媒介,象征的是说方言者这一群体的共同精神寄托。
是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表达价值和研究价值。
(社会的角度)对于当地人来说,方言是生活的维系,是当地人精神面貌的反应,是他们个性特征的象征。
(家族关系)同时方言也是家族传承的关键媒介。
(家族)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精神寄托,也就是传承地区特色。
今天我们说保护方言有必要,不是说就是要让方言一成不变。
也许今天对方辩友会说,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择优淘劣,被需要的语言自然会存在下去,这无可厚非,但是保护方言与方言自身的择优之间并无矛盾,但是今天,就发生在我们中国,有百分之二十的方言以及濒危,有40%的方言正在走向濒危。
对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对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推出相应方言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绍兴电视台就开设了《师爷说新闻》等好几档方言专题节目,但保护的速度赶不上消亡的速度,急需出台相关保护方言的政策。
2、方言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向学生开设方言课程。
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亟待补充方言本土教材,在中小学(幼儿园)中开设适量的方言课,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多说方言。
3、吸纳非遗传承保护制度,对即将消亡的方言进行挖掘、梳理。
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完整保存。
各地要鼓励方言文艺创作,组织方言民谣、民间传说的搜集和整理,大力宣传当地方言的电视剧、戏曲、歌曲、视频等,举办“寻找方言代言人”等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方言保护措施

方言保护措施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它承载着地域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独特价值。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方言面临着被忽视、边缘化甚至消失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针对方言保护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有效措施,包括方言教育、方言资源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社会认同建设以及法律保障。
一、方言教育方言教育是方言保护的首要任务。
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将方言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中。
学校应于方言教师的配备上下功夫,在教育课程中适当安排方言课程,并将方言教材纳入正式课本。
此外,可以组织方言角色扮演、方言朗诵比赛和方言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
二、方言资源保护方言资源是方言研究和保护的重要依托。
应该建立方言资源库,收集方言词典、口述历史、音频和视频资料等。
相关机构可以设立方言样本采集点,鼓励并资助学者进行采集和整理工作。
此外,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语音识别和文献数字化等技术,将方言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以便后人学习和研究。
三、传统文化传承方言作为一种与特定文化紧密相关的语言形式,其保护必然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应该加强对方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融入方言元素。
同时,鼓励方言歌曲、方言戏曲等文艺形式的创作与演出,注重培养方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激发民众对方言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四、社会认同建设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政府可以组织方言交流活动,鼓励各地民众相互学习和交流方言。
此外,媒体也应该加强对方言的宣传与报道,提高公众对方言保护的意识。
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方言保护的个人和组织,应该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以树立榜样。
五、法律保障方言保护亟需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方言保护法,规范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并严厉打击破坏方言、辱骂方言的行为。
此外,也应该加强对方言保护机构的设立和资助,建立专门的方言研究中心,致力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请同学们简述一下保护地方方言的意义。

请同学们简述一下保护地方方言的意义。
保护地方方言的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地方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地人的语言和传统。
通过保护地方方言,可以
保留和传承地域文化,传达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地方方言是社区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方言是当地人的
独特语言特征,是他们与其他地区的区别之处。
保护地方方言有助于
保持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让人们更加自豪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文化。
此外,保护地方方言也有助于语言多样性的保护。
每种方言都是
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具有自己的语音、音韵、词汇和语法等特点。
保护地方方言可以使世界上的语言多样性得以保留,确保不同语言以
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
最后,保护地方方言对于语言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为语言学家和人
类学家提供了研究的重要素材。
通过保护地方方言,可以为语言学和
人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促进人类对自身语言能力和文化差异的认识。
总而言之,保护地方方言的意义在于保留和传承地域文化、维护
社区认同感、保护语言多样性以及促进学科研究的发展。
这些都是保
护地方方言需要重视和努力的重要原因。
方言应该被保护 正方的观点

正方:1、方言交流不便。
2、造成地方歧视3、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文明的要求4、体现了素质教育反方:1、掌握方言和普通话不冲突2、被完全同化体现不出文化特色3、很多戏曲用的就是方言4、语言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例如各国语言的不同。
只要多学习。
简单说来,可以提倡普通话,但是不能废弃方言。
如果要便于交流,为什不让全世界人都说一种语言?除了交流之外还有就是地区文化的传承载体,这应该是反方的底线吧。
而全国使用普通话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尊重和扼杀。
纵然在地区间交流使用普通话无可非议,就向国际上使用英语法语等国际语言一样,但是不代表要废除各国语言。
除了交流信息之外,语言还有很多功能。
比如东北话演小品,粤语电视剧等等。
而且,废弃方言不可能,不现实。
其实,正方的观点太过偏颇。
全国都是用普通话没有问题,并且事实上也是这么执行的。
全国的铁路、民航、官方新闻等等,用的都是普通话,而且大家也都能懂、并不影响交流。
但这种情况下,方言依然存在,并没有废弃。
所以说,如果要“废弃方言”,则显得多此一举,而这也是正方很难以论证的。
在反方的角度,方言是很多地方文化的支柱。
例如陕北信天游里不开陕北方言,东北二人转离不开东北方言,各个地方剧中很多都是如此。
但伴随着方言使用的减少,使得这些地方文化受到了冲击。
此外,这个辩题中有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是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后者属于一种语种,是独立在汉语之外存在的,也是法律规定可以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的。
例如,西藏自治区的官方网页上是双语的,既有汉语也有藏文;但广东省的官方网页上就不是这样,不能既用普通话也用粤语。
二是方言和口音。
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北方方言具有优势,例如赵本山在春晚上用东北方言表演小品,不仅大家不觉得有问题,而且还觉得效果不错;但如果严顺开用上海方言表演小品,那估计节目连初审都通过不了。
而实际上,这个理解有偏颇。
虽然北方方言占有优势,但如果赵本山完全使用东北方言,大家一样是听不懂的。
实际上,赵本山使用的是东北口音而已,很多用词仍然是按照普通话的用词习惯。
60%以上的民族语言面临消失,方言是否应该受保护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但目前60%以上的民族语言面临消失。
一些拥护推广使用方言的网友表示,方言的背后隐含着不可再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有必要保护。
也有网友认为方言的存在会加重地域间的排外主义,不利于交流和协作。
对此,你怎么看?
快乐别来无恙:方言与普通话本来就存在着一些矛盾,我们既希望大家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又希望方言不会消失,方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要想保护它不消失,就必须处理好它与普通话的关系。
芬芬-:方言需要被保护。
方言代表这个地方的文化,说着同样方言的紧紧相依,如果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听到有人说自己的家乡话,会倍感亲切,就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两人拉近。
@抖动的琴弦:方言需要被保护,但普通话也有必要推广。
同是用汉语的人,彼此之间却不能良好沟通,这真是太尴尬了。
@三思小新:我觉得,保护语言也好,保护方言也罢。
现在都有录音录像,完全可以把方言、少数人用的语言保护在档案馆、图书馆里,供语言学家们研究。
作为交流用的语言,当然是越少越好,越统一越好。
@超级:语言的初衷就是沟通交流,方言阻碍沟通交流当然应该任其自然消亡,而不该靠人为努力去维系它。
@沙土鳖:保护方言没什么意义。
就如同今天我们不用甲骨文、金文写字一样。
以后的方言,只要有少数学者去研究就可以了。
@英英頭:目前世界上每十四天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不是你是否想让它存在的问题。
而是必然被淘汰的问题。
方言保护与维护方言的重要性与挑战

方言保护与维护方言的重要性与挑战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地域的民俗特色和语言习惯。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方言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方言保护与维护的重要性,并讨论人们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一、方言的重要性方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语言变体,不同地区的方言彼此独特,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
保护和维护方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
首先,方言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
许多方言保持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通过研究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其次,方言是区域文化的独特代表。
方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习俗,它是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中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和谚语等文化传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最后,方言是中国社会联系的纽带。
方言是地域共同体的重要标志,它连接了中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和社会联系。
方言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沟通、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工具。
二、方言保护的挑战然而,方言保护与维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方言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英语和普通话逐渐成为主流语言,青年一代对方言的接受度逐渐降低,导致方言的使用者减少。
其次,教育系统的变化也对方言的传承构成了威胁。
在大部分学校里,普通话已成为主要的教学语言,方言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得到传承和弘扬的机会,学生们更少了解和使用方言。
再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对方言的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许多人离开家乡去到其他地区,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逐渐丧失了对方言的使用和了解,这导致了方言的减少和消亡。
此外,媒体传播的影响也是方言面临的挑战之一。
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这对方言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的重要性本土方言与语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它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感情。
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有以下几个重要理由:1. 传承文化:本土方言与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们对于自己历史和传统的记录。
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使下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根源。
2. 维护社会多样性:每一种方言与语言都是独特的,它们反映了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和社会发展。
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可以维护社会的多样性,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得以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3. 促进交流与理解:虽然现代通用语言的普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本土方言与语言更能够表达地方特色和民间智慧。
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可以促进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二、保护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措施为了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1. 教育推广:加强对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教育推广力度,包括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和语言文化活动。
通过教育的力量,引导年轻人了解、学习和使用本土方言与语言,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和支持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传承。
例如,设立方言语言研究机构、提供方言翻译和传媒服务、资助本土方言与语言的研究和保护项目等。
3. 社区活动:鼓励社区举办本土方言与语言的文化活动,包括方言演讲比赛、传统戏曲表演、方言故事讲解等。
通过社区的参与与合作,增强本土方言与语言的传承意识,营造保护方言与语言的浓厚氛围。
4. 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承本土方言与语言,例如通过录音、视频等方式记录方言的使用和传统文化的表达。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方言是一种地域特色语言,是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方言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方言的保护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方言的地位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方言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方言文化节、方言比赛等活动,提高民众对方言的认同和关注度。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方言的教育。
方言应该成为学校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
学校还可以组织方言俱乐部,让学生有机会使用方言交流和表达。
另外,学校可以邀请方言专家和方言传承人到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师生对方言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纸都可以增加方言内容的播放和刊登。
他们可以制作方言节目、方言广告等,让方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方言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等渠道传播方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方言。
此外,社区和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方言传承的责任。
社区可以组织方言交流活动,让居民有机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家庭应该重视方言的传承,父母应该与孩子用方言进行沟通,传授方言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方言的故事、唱方言的歌曲等方式,激发孩子对方言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方言博物馆、购买方言相关的书籍和音频资料等方式,了解和学习方言。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入方言保护组织,参与到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
总之,方言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社区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好方言,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措施方言需要保护和传承。
保护方言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那么,根据我的理解和经验,从我们个人的角度,不规范的说一下:摒弃功利主义的语言观,摒弃语言工具论。
依靠微信群、朋友、老乡的采访(复制如下),多宣传。
相似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包含身份概念和文化信息。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
将热爱家乡与继承和使用家乡话联系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宣传不能强加,更不能伴随道德绑架。
最好自然的表达出来,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摒弃普通话更高级、更文明、更正确、更符合潮流的观念。
宣传普通话和方言在语言层面都属于汉语,是同一个层面的语言,而不是低俗的方言。
也有很多高雅的地方宣传方言。
告诉别人,方言在普通话普及之前也是当地的阅读语言,还有一些杰出的科学家、语言学家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在家乡普通话很差,比如无锡的钱家。
营造多元共生的语言生态。
避免非此即彼的语言观念,促进多语言社会。
倡导普通话和家乡话并存的语言生态。
比如在家乡遇到外国人,先用当地方言,对方听不懂再改用普通话。
普通话不是方言的替代品,而是在方言不会说话的情况下,备用东西满足交流需求的想法。
增强家乡的文化形象,家乡人的文化自信,家乡人对家乡的感情。
比如寻找与家乡相关的文化名人、诗词、著名景点等等,增强家乡人的文化自信。
利用网络上现成的文章或者自编的文章,为家乡人编织带有语言元素的乡愁情结,比如儿时游戏的表情,童年时带有地方特色的骂人话,旧社会流行食物的名称等等。
打包自己的家乡话。
中国人对古代的东西情有独钟。
作为这种语言的传承人,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母语。
提炼家乡话的古词汇、语音、语法,明确其与古汉语的血缘关系,增强家乡话的高级感。
比如通过查阅学术著作、网络,或者研究方言中一些原本认为不成文的词语,就可以解释它的写法。
只有证明一种语言是可以书写的,人们才能增强对这种语言存在合理性的认同。
阐明方言的多用途性。
传达普通话可以做到的,家乡话一样可以做到的观念。
地方方言是否需要保护

地方方言是否需要保护①要点正方要点:文化需求反方要点:方便性②立论正方立论:1·方言如果消失,文明的传承途径就少了一条,将导致文明的多样性的消失,最终导致文明的灭亡。
就象之乎者也这些词,如果不保护,以后中国人将读不懂论语,也就不必再叫中国人了。
2·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保护方言即捍卫文明说到方言,有些很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方言到底算不算一种“土”的标志,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回答的.想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广东话的那种飞黄腾达的地位,就不好以“土”不“土”来评价方言了. 谁也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粤语歌一度成为中国亿万青年的“心声”,最早大约是从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随后是大量香港歌星的感召,广东话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 如果反思一下,古代广东曾经是中国的边陲,甚至是犯错的官员的贬谪之地,那里的语言,被诬称为“蛮语”,当时谁会想到,这种语言,居然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时过境迁,今天广东话的辉煌似乎有点过去——人们在方言上,常常是“势利眼”,随便看看中国喜剧、小品语言的走向,就不难看透人们对语言的态度了.早年,说相声多用天津、唐山话逗乐,但90年代后,东北话小品崛起,变成今天小品和闹剧的专用语. 没有一种宏大文明,是悬在半空的.听一听大不列颠的苏格兰的风笛,看一看俄罗斯的哥萨克军刀舞,美利坚合众国的乡村音乐……这些气势恢宏的帝国文化,都是构筑在扎扎实实的民间习俗的“基石”上.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3·方言与普通话相比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我觉得方言代表着本土多少年来的文化经过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是每个地方的特征性的代表.最传统的一种民俗.看过《风语者》吗?一种方言可以当作密码来使用的。
汪涵自掏500万保护方言:方言真的值得保护吗?

汪涵自掏500万保护方言:方言真的值得保护吗?虽受限制,但方言一直有生存空间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在1982年宪法中,即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不过,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一些关于方言电视节目的限制性规定,让不少人觉得,方言受到了刻意打压。
这类宣传普通话的标语,常常引起母语为方言者的反感实际上,为了方便沟通,便利施政和经济交流,我国历代政府都有一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的举措。
到了近代,共同语更是被赋予了构建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重任,当时欧洲新建立的民族国家都曾强力推行标准化的民族语言。
直到1925年,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还宣称,“为了法国的统一,布列塔尼语言(法国边远地区的语言)必须消失”。
我国虽对方言使用的场合有所限制,但从未打算消灭方言。
对电视节目有所限制,是因为电视节目是很多人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唯一手段。
即便如此,因为收视率高,很多地方电视电台也都保留了自己的方言类节目。
很多人也能熟练使用“双语”,在正式场合用普通话,和老乡用方言交流。
近年来,我国还加强了对方言的保护。
在2013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明确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早在2008年,各地就已开始建立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数据库。
汪涵发起的“響應”(乡音)方言保护计划,计划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并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官方的倡导。
方言式微,不能全怪推广普通话对不少方言爱好者来说,方言存放在数据库里,并不能让他们满意。
他们觉得,方言必须用起来,现在的方言已不再纯正,使用者渐少,“推广普通话”要为此负全责。
不可否认,一些方言确实在向普通话靠拢,特点也有所淡化。
不过,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钱曾怡看来,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政策保护方言

政策保护方言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方言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和政策支持对于推动一个民族或群体固守传统习语行为的关键作用。
方言保护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方言是人们乡土情感的纽带,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最后,方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了保护方言,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国家制定了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方言的地位和保护措施。
此外,政府还鼓励地方语言的使用,支持媒体和公共场所使用方言播音和交流。
这些政策措施为方言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地方政府层面,各地也采取了具体行动来推动方言保护。
例如,一些地方举办了方言文化活动,如方言歌曲比赛、故事会等,使公众有机会了解和感受方言文化的魅力。
此外,一些地方还出版了方言刊物,为学习方言和使用方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教育在方言传承和保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些学校积极推行地域特色教育,将方言纳入课程设置中,使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方言文化。
例如,某地的中学将方言文化课程纳入必修课中,学生需要学习和背诵当地的经典民歌和民间故事,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科技与互联网领域也为方言传承与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标准本土文字系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方言。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方言语音识别和翻译,有助于方言在更广泛范围内传播和使用。
政策性扶持和推广手段对一个民族或群体固守传统习语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某地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支持民间艺人传承和发扬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此外,政府还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文化节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方言不应该被保护[1]
![方言不应该被保护[1]](https://img.taocdn.com/s3/m/284b7be3f8c75fbfc77db261.png)
四辨总结陈词四川文理学院冯顺梅大家好,请看我们的辩题“方言应不应该被保护”,其中“应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理上必须如此。
因而我方认为方言不是必须要被保护的。
首先,我们说到要保护一个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它先要有受到损害的可能,我们才能谈保护呢?而我们看到很多方言,如东北话,四川话,它们发展的如此欣欣向荣,它们真的有被保护的必要么?它们没有被保护的必要,而对方要强行保护,这是不是有种强行扶老太太过马路的嫌疑啊?其次,方言一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创新着。
这不仅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方言传承的保障啊!以前北方人管肥皂叫“胰子”,把水泥叫做洋灰,现在这些词汇早就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为适合现在生活的词汇。
正如给了一词,原是北方土话,现在不也被广为知晓了么?这不就证明我们的方言在发展,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看不到啊?古代落后的交通与经济将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久而久之,就会在该区域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方言。
如今人们的交流范围广了,语言习惯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蝌蚪长大了就变成青蛙,难道对方辩友认为蝌蚪消失了、灭绝了么?那您是不是要去保护蝌蚪,不让它长大了?所以,对于对方辩友如此荒唐的逻辑,我方又岂敢苟同!然后,我方并未否认方言与对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并不是说,方言没了,我们的文化也就没了啊!事实上,有些方言还存在着,但它承载的那个对方文化却在削弱。
(比如同样在粤语的基础上粤语歌曲就比粤剧流行)着就证明了我们的地方文化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旧的文化会不断更新。
古装、束发、三拜九叩都是我们先人的文化,现在不都改变了么?文化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可不是文化的奴隶啊!所谓的保护对方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科技手段进行保存,没有必要通过口口相传方式保存!以前我们用繁体字,现在用简体字,难道对方辩友您觉得我们就将中国的文字给抛弃了吗?古时候人们说文言文,如今您还要“之乎者也”吗?难道您方觉得我们不说“之乎者也”了就是把中国的古诗、名著给丢了吗?最后,请我们的对方辩友房一百个心,我们的方言没有走向灭绝,而是发展着创新着。
普及普通话不需要保护方言一辩稿

普及普通话不需要保护方言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交流,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
与此同时,保护方言的呼声也逐渐加大。
我方承认方言的确需要保护,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普通话的推广真正对方言有较大冲击吗?换句话说,如果方言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普及普通话所导致的吗?它们是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方对此持否定态度。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普及普通话不需要保护方言,理由如下。
第一,从事实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使用范围和适用语境。
在正规场所使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二者并不冲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六条明确显示,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政策环境下,方言可以在公务活动、影视媒体、艺术形式、出版、教学、研究等正式场合中使用。
所以不存在普通话遏制方言发展的问题。
而且由于方言对当地民众的巨大亲和力及凝聚力,较有利于它的保持和发展。
以苏州市为例,虽然当地学生普遍认同普通话的社会声望和实用价值,但82%的学生情感上更倾向于苏州话。
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说甲方言的人到了乙地也会逐渐学会乙方言,它们会一直传承下去。
普通话与方言不是生物圈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它们就像大树和小草,在不同空间沐浴着阳光,共同生长,又何来冲突之理呢?第二,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方言的变化并非大部分因为推广了普通话。
早在普通话诞生之前,各种方言便有的相互交融,有的与时俱进,也有的走向消亡。
推广普通话也许加速了方言的发展,致使方言原有的一些特点淡化而向普通话靠拢,但我们要看到它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的演变是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它并不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
另一方面,我方承认方言的确有弱化的趋势,这是一直存在的。
我们就来认真探讨一下,为什么在没有推普之前,已有许多方言消失了呢?这主要是因为说该方言的人口基数少,该地区不发达,由于经济原因而被迫迁移到较发达地区,学习说较发达地区的语言,即使没有普通话,它也会被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方言所同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几日,本地一档电视对话节目播出关于“上海话急需保护吗”的辩论,持反方观点的嘉宾随后遭到本地网友炮轰,嘉宾则在博客上“麻辣”还击,引发更大的“讨伐”声浪。
上海话是否急需保护不是一个新话题,观点对立的双方争论已久,但依然无法达成共识,更不能说服对方。
笔者以为,上海话作为上海的地方方言,当然有必要保持它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传承,决不能让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自生自灭。
上海话其实属于吴语系,而吴语(也称江浙话)在中国被认为是汉语的一支方言,在人口统计上是中国除官话方言(北方话)以外的第二大汉语方言,在联合国被认为是一门语言,在全球排第十位。
吴语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各地区之间交流的增加,吴语的发展空间正受到不断挤压。
如今,江浙沪地区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不光是他们,就连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面对很多成语,也无法用方言准确读出。
要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量成语来自明朝苏州才子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而当时不带入声调的北方话还没完全形成。
因此,保护吴语,保护上海话是势在必行的。
晚保护不如早保护。
晚保护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两者之间似乎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所以一碰到这个问题,就脸红耳赤,心跳加速。
然而,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难道真的有一种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敌对关系?方言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和锤炼,当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比方说吴语,正是这种典型的江南话,才孕育出了《红楼梦》和《三言两拍》,孕育出了《梁祝》和《二泉映月》。
你说,这样的方言应不应该保护?
我们一直在追求多元化,方言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其存在就是是语言多样化的体现;我们一直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让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生,一起发展,不也是一种和谐吗?作为国家生活的需要,我们当然有必要推广普通话,这是共性的需要;但方言也需要保护,这是个性的体现。
有共性才有向心力,有个性才有活力。
中国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就如一个大花园,如果只有普通话,这个花园是否显得太过单调与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