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第3章《推理与证明》导学案:3.3综合法和分析法(3)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精品学案: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第3课时 综合法与分析法
第3课时综合法与分析法1.结合已经学过的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知道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通过对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抽象性、科学性,养成缜密思维的习惯.3.通过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学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重点:会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分析法的思考过程.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我们都学过韦达定理.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2-4ac≥0)的两个根,则有x1+x2=-,x1x2=.那么韦达定理要如何证明呢?问题1:综合法一般地,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推理论证,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问题2:分析法的特点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结论逐步挖掘已知.问题3:用框图表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证明过程(1)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2)若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问题4:分析法与综合法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法与综合法是两种思路相反的推理方法.分析法是倒溯,综合法是顺推,二者各有优缺点,分析法容易探路,且探路与表述合一,缺点是表述过程容易出错.综合法条理清晰,易于表述,但思路不太好想.因此将二者交互使用,互补优缺点形成分析综合法,其逻辑基础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也就是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用综合法加以表述.费马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定理”,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他断言:当整数n >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x n+y n=z n没有正整数解.该定理被提出后,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最终在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推证法B.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C.综合法与分析法都是直接证法D.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同一题的证明中不可能同时采用【答案】D2.已知m>1,a=-,b=-,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a>bB.a<bC.a=bD.a,b的大小不定【解析】要比较a,b的大小,即比较-与-的大小,即比较+与2的大小,即比较2m+2与4m的大小,因为2m+2<2m+2m=4m,所以a<b.【答案】B3.已知a,b是不相等的正数,x=,y=,则x,y的大小关系是.【解析】y2=()2=a+b>=x2,即x<y.【答案】x<y4.设a>0,f(x)=+是R上的偶函数,求a的值.【解析】∵f(x)是R上的偶函数,∴f(-x)=f(x),∴(a-)(e x-)=0对于一切x∈R成立,由此得a-=0,即a2=1,又a>0,∴a=1.综合法的应用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1)证明:CD⊥AE,(2)证明:PD⊥平面ABE.【方法指导】解答本题可先明确线线、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再用定理进行证明.【解析】(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AC⊥CD,PA∩AC=A,∴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3综合法与分析法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学习资料§3 综合法与分析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自主梳理]一、综合法的定义从命题的________出发,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通过________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这种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二、综合法证明的思维过程用P 表示已知条件、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三、分析法的定义从__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________,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______,或者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种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四、分析法证明的思维过程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 Q ⇐P 1→错误!→错误!→…→错误![双基自测]1.已知函数f (x )=lg 1-x 1+x,若f (a )=b ,则f (-a )等于( ) A .b B .-b C.错误! D .-错误!2.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x =错误!,y =错误!,则x 、y 的关系是( )A .x 〉yB .x 〈yC .x >2yD .不确定3.验证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只需要证( )A .(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2B .(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2C .(2+错误!)2〈(错误!+错误!)2D .(错误!-错误!-错误!)2<(-错误!)24.在△ABC 中,tan A tan B 〉1,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5.若a 错误!+b 错误!〉a 错误!+b 错误!,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自主梳理]一、条件 定义 公理 定理 运算法则 演绎推理 三、求证的结论 充分条件 条件 定义 公理 定理[双基自测]1.B f (-a )=lg 1+a 1-a=lg (错误!)-1=-lg 错误!=-f (a )=-b . 2.B ∵x >0,y 〉0,∴要比较x 、y 的大小,只需比较x 2、y 2的大小,即比较错误!与a +b 的大小.∵a 、b 为不相等的正数,∴2ab 〈a +b 。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综合法与分析法3.1综合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
[边听边记] 证明:证法一:(1)∵a+b+c=1, ∴(a+b+c)2=1, ∴a2+b2+c2+2ab+2bc+2ac=1.① 又 2ab≤a2+b2,2bc≤b2+c2,2ca≤c2+a2, ∴2ab+2bc+2ca≤2(a2+b2+c2), ∴a2+b2+c2+2ab+2bc+2ca≤3(a2+b2+c2). 结合①可得 a2+b2+c2≥13.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3.1 综合法
课前预习学案
若ax+by=1(a、b、x、y∈R+,且 a≠b), 求证:x+y≥( a+ b)2. 提示: 证明:∵x、y、a、b>0 且ax+by=1, ∴x+y=(x+y)ax+by=a+b+yxa+xyb ≥a+b+2 yxa·xyb=a+b+2 ab=( a+ b)2
1.综合法的定义
• 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__定__义___、_公_理____、_定_理____
运及 的算_结法_则论__,__直__到__演完通绎成过推理命__题__的__证__明__,一这步种步思地维接方近法要称证为明
________.
综合法
2.综合法的推证过程
A命题的条件或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 结论B ⇒ 结论C ⇒ 命题的结论D
• 3.设p=2x4+1,q=2x3+x2,x∈R,则p与q的大小 关系是______.
解析: p-q=2x4+1-(2x3+x2) =2x4-2x3+1-x2=2x3(x-1)+(1-x)(1+x) =(x-1)(2x3-1-x)=(x-1)2(2x2+2x+1)
=(x-1)22x+122+12≥0 ∴p≥q.
•
综合法的特点
• 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
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 件.
2019-2020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第1课时 合情推理)精品学案
2019-2020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第1课时合情推理)精品学案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归纳方法进行简单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3.掌握类比推理的一般方法,会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类比,得出新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用归纳、类比进行推理,作出猜想.历史上,人们提出过许多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有人采用“螺旋汲水器”的原理,有人利用轮子惯性原理,有人利用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原理,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人们纷纷认为: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问题1:他们为什么认为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通过大量失败的例子归纳推理得到的,并由后人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彻底说明永动机不可制造.问题2: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及其特点(1)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把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②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种方向.(2)类比推理: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是以旧有的认识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②类比是从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③类比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它却有发现的功能.问题3: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归纳推理: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如果归纳的个别情况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就越可能为真.归纳推理的一般思维过程:①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②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③检验猜想.类比推理的一般思维过程:问题4:合情推理及其意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与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尽管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在数学、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合情推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础.数学中有一条三角形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本不存在一条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三角形.这个数学原理被一位科学家成功地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历史上如果三个割据势力并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如果强者侵犯了弱者,被侵犯的弱者就会与另一个弱者联合起来.结盟之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稳定的三足结构就不会被破坏.只有当强者的力量超过了两个弱者之和,三国鼎立的局面才会结束.这位科学家利用类比推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论述更加形象,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1.数列{a n}的前四项为,1,,,由此可以归纳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a n=B.a n=C.a n=D.a n=【解析】将前四项分别写成,,,,即可作出归纳.【答案】B2.由数列1,10,100,1000,…猜测该数列的第n项可能是().A.10nB.10n-1C.10n+1D.11n【答案】B3.已知点A(x1,)、B(x2,)是函数y=x2的图像上任意不同两点,依据图像可知,线段AB总是位于A、B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上方,因此有结论>()2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若点C(x1,lg x1)、D(x2,lg x2)是函数y=lg x(x>0)的图像上的不同两点,则类似地有成立.【解析】因为线段总是位于C、D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下方,所以有<lg.【答案】<lg4.观察圆周上n个点之间所连的弦,发现两个点可以连一条弦,3个点可以连3条弦,4个点可以连6条弦,5个点可以连10条弦,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规律?【解析】设f(n)为n个点可连的弦的条数,则f(2)=1=,f(3)=3=,f(4)=6=,f(5)=10=,…,故f(n)=.归纳推理的应用已知函数f(x)=,设f1(x)=f(x),f n(x)=f n-1[f n-1(x)](n>1,n∈N+),则f3(x)的表达式为,猜想f n(x)(n∈N+)的表达式为.【方法指导】写出f1(x),f2(x),f3(x),观察f n(x)的特点,从而归纳出f n(x).【解析】由f1(x)=f(x)得f2(x)=f1[f1(x)]==,f3(x)=f2[f2(x)]==,…,由此猜想f n(x)=(n∈N+).【答案】f3(x)=f n(x)=(n∈N+)【小结】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经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有明确结论的一般性命题.利用类比推理猜想结论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 n=a1+a2+…+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 n}中,若b9=1,则有等式成立.【方法指导】寻找类比对象,理解等差数列性质,结合等比数列性质给出结论.【解析】等差数列用减法定义性质用加法表述(若m,n,p,q∈N+,且m+n=p+q,则a m+a n=a p+a q);等比数列用除法定义性质用乘法表述(若m,n,p,q∈N+,且m+n=p+q,则a m·a n=a p·a q).由此,猜测本题的答案为b1b2…b n=b1b2…b17-n(n<17,n∈N+).【答案】b1b2…b n=b1b2…b17-n(n<17,n∈N+)【小结】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类比问题的关键是找好对应的类比对象,理解类比前问题成立的条件也是个关键.通过类比方法解题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22-12=2×1+132-22=2×2+142-32=2×3+1……(n+1)2-n2=2×n+1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1)2-12=2×(1+2+3+…+n)+n,即1+2+3+…+n=.类比上述求法,请你求出12+22+32+…+n2的值.【方法指导】利用提示的思路求得(n+1)3-n3=3×n2+3×n+1,再叠加即可.【解析】23-13=3×12+3×1+133-23=3×22+3×2+143-33=3×32+3×3+1……(n+1)3-n3=3×n2+3×n+1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1)3-13=3×(12+22+32+…+n2)+3×(1+2+3+…+n) +n,所以12+22+32+…+n2=[(n+1)3-1-n-3··n]=n(n+1)(2n+1).【小结】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其关键就是注重本质的推导方式,通过这种推导方式对解决另一个问题起到指导作用.(1)设函数f(x)=(x>0),观察:f1(x)=f(x)=,f2(x)=f(f1(x))=,f3(x)=f(f2(x))=,f4(x)=f(f3(x))=,……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N+且n≥2时,f n(x)=f(f n-1(x))=.(2)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解析】(1)观察给定的各个函数解析式,可知分子都为x,分母都为关于x的一次式的形式且各个式子的常数项分别为2,4,8,16,…,这样f n(x)对应的函数的分母的常数为2n,x的系数比常数少1即为2n-1,因此f n(x)=f(f n-1(x))=.(2)由题中等式可知第i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为1+2+…+(i+1)的平方,所以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212.【答案】(1)(2)13+23+33+43+53+63=212下列是用类比法进行猜测的几个结论:①由“a=b⇒ac=bc”类比得到“a>b⇒ac>bc”;②由“a(b+c)=ab+ac”类比得到“sin(A+B)=sin A+sin B”;③由“=(a>0,b>0,c>0)”类比得到“=(a>0,b>0,c>0)”;④由“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数,分数值不变”类比得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式子,分数值不变”.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0B.1C.2D.3【解析】当c≤0时,①类比的结论不正确;②类比的结论是学生刚学习三角时经常出现的错误;③类比的结论也是学生在学习对数时常犯的错误,即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④类比的结论是正确的.【答案】B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之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求它们的体积之比.【解析】由类比推理得,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8.下面计算验证,假设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分别为1和2,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取BC的中点E,作AO⊥ED于O,则OD=ED=×=,又在Rt△AOD中,AO===,则V正四面体ABCD=S△BCD·AO=××=.同理,可算得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体积V正四面体A'B'C'D'=2.∴V正四面体ABCD∶V正四面体A'B'C'D'=∶=1∶8.1.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等于().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12345×9+6=111111A.1111110B.1111111C.1111112D.1111113【答案】B2.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体().A.各正三角形内一点B.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C.各正三角形的中心D.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解析】正四面体的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其内切球与正四面体的四个面相切于各正三角形的中心.【答案】C3.在数列{a n}中,a1=2,a n+1=(n∈N+),可以猜测数列的通项a n的表达式为.【答案】a n=(n∈N+)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SB,SB⊥SC,SA⊥SC,且SA、SB、SC和底面ABC所成的角分别为α1、α2、α3,三侧面△SBC、△SAC、△SAB的面积分别为S1、S2、S3,类比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给出空间情形的一个猜想.【解析】在△DEF中,由正弦定理得==,于是类比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在四面体S-ABC 中,猜想:==.(xx年·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12=112-22=-312-22+32=612-22+32-42=-10……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解析】设等式右边的数的绝对值构成数列{a n},∵a2-a1=2,a3-a2=3,a4-a3=4,…,a n-a n-1=n,以上所有等式相加可得a n-a1=2+3+4+…+n,即a n=1+2+3+…+n=,再观察各式的符号可知第n个等式为12-22+32-42+…+(-1)n+1n2=(-1)n+1·.【答案】12-22+32-42+…+(-1)n+1n2=(-1)n+1·1.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等于().A.f(x)B.-f(x)C.g(x)D.-g(x)【解析】由给出的例子可以归纳推理得出: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因为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即函数f(x)是偶函数,所以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即有g(-x)=-g(x),故选D.【答案】D2.下图所示的是一串白黑相间排列的珠子,若按这种规律从左往右排起来,则第36颗珠子的颜色为().A.白色B.黑色C.白色的可能性大D.黑色的可能性大【解析】把三颗白珠子与两颗黑珠子看作一个整体,即5个珠子一个周期,故第36颗珠子与第1颗珠子的颜色相同.【答案】A3.已知经过计算和验证有下列正确的不等式:+<2,+<2,+<2,根据以上不等式的规律,写出对正实数m,n成立的条件不等式:.【答案】当m+n=20时,有+≤24.将全体正奇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13 5791113151719……按照以上规律的排列,求第n(n≥3)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解析】前n-1行有1+2+3+…+(n-1)=个数,加上第n行(n≥3)从左向右的3个数共有(-+3)个数,故第n(n≥3)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2(-+3)-1=n2-n+5.5.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xx的末两位数字为().A.01B.43C.07D.49【解析】∵75=16807,76=117649,77=823543,78=5764801,…,发现74k-2的末两位数字为49,74k-1的末两位数为43,74k的末两位数为01,74k+1的末两位数为07,k∈N+,∵7xx=74×504-2,∴末两位数为49.【答案】D6.观察式子:1+<,1++<,1+++<,…,则可归纳出的式子为().A.1+++…+<(n≥2)B.1+++…+<(n≥2)C.1+++…+<(n≥2)D.1+++…+<(n≥2)【答案】C7.在平面几何体中,△ABC的内角∠C的平分线CE分AB所成线段的比=.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BCD中(如图),DEC平分二面角A—CD—B且与AB相交于E,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答案】=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且S n-1++2=0(n≥2,n∈N+),计算S1,S2,S3,S4,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解析】当n=1,S1=a1=-;当n=2时,=-2-S1=-,∴S2=-;当n=3时,=-2-S2=-,∴S3=-;当n=4时,=-2-S3=-,∴S4=-;猜想:S n=-(n∈N+).9.在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b n}中,若T n是数列{b n}的前n项积,则有,,仍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4100;类比上述结论,在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 n}中,若S n是{a n}的前n项和,则有也成等差数列,且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答案】S20-S10,S30-S20,S40-S3030010.在数列{a n}中,a1=1,当n≥2时,其前n项和S满足=a n(S n-).(1)求,,,并求(不需证明);(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析】(1)当n≥2时,由a n=S n-S n-1和=a n(S n-),得=(S n-S n-1)(S n-),即=2+,所以=2+=2+1=3,=2+=5,=2+=7,……=2+=2n-1.(2)由(1)知S n=,当n≥2时,a n=S n-S n-1=-=-,显然a1=1不符合上述表达式,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3综合法与分析法学案北师大选修1_2
3.3综合法与分析法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并能简单应用。
二、预习内容:证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1.直接证明分为和2.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或出发,根据以知的定义,公里,定理,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3.综合法是从推导到的方法。
而分析法是一种从追溯到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说,综合法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分析法则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以知条件或以被证明的事实。
综合法是由导,分析法是执索。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二、学习过程:例1.已知a,b∈R+≥例2 已知a,b,c∈R,求证:(1);a b≥+(2).++a b c课后练习与提高1.(A 级)函数⎩⎨⎧≥<<-=-0,;01,sin )(12x e x x x f x π,若,2)()1(=+a f f 则a 的所有可能值为 ( )A .1B .22-C .1,2-或D .1,2或 2.(A 级)函数x x x y sin cos -=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A .)23,2(ππ B .)2,(ππC .)25,23(ππ D .)3,2(ππ 3.(A 级)设b a b a b a +=+∈则,62,,22R 的最小值是 ( ) A .22- B .335-C .-3D .27-4.(A 级)下列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 A .x y 2sin = B .xxe y =C .x x y -=3D .x x y -+=)1ln(5.(A 级)设c b a ,,三数成等比数列,而y x ,分别为b a ,和c b ,的等差中项,则=+ycx a ( )A .1B .2C .3D .不确定6.(A 级)已知实数0≠a ,且函数)12()1()(2ax x a x f +-+=有最小值1-,则a =__________。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归纳推理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2
3.1归纳与类比归纳推理教材依据“归纳推理”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归纳推理的原理,并能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美感。
教学重点:归纳推理的原理教学难点:归纳推理的具体应用。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空间多面体模型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1.情景㈠:苹果落地的故事,正是基于这个发现,牛顿大胆地猜想,然后小心求证,终于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理”思考:整个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科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猜想和证明”。
2.情景㈡:陈景润和他在“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中的伟大成就: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6=3+3,8=3+5,10=5+5, 12=5+7,14=7+7, 16=5+11,…,1000=29+971,1002=139+863,……2.探求研究:探究1.学生根据自备的多面体进行观察,统计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学生实验与教师课件演示结合)探究2.观察、猜想它们之间是否有稳定的数量关系?探究3.整理所得结论,并尝试证明;若得证,则改写成定理,否则修改猜想,进一步尝试证明。
教师指导,合作交流,归纳:22V V V =棱柱棱台棱锥=-,32E E E =棱柱棱台棱锥=,1F F F 棱柱棱台棱锥==+,F+V-E=2等等,其中“F+V -E=2”为“欧拉公式”。
3.概念讲解结合情景问题和探究过程所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推理的概念及分析。
定义: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的每一个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说明:⑴归纳推理的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试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证明;⑶归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精编】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第3章推理与证明本章整合-精心整理
如:������������△△������������������������12������������12
=
������������1 ������������2
·��������������������������1������1 ������△������������2������2
证明:不妨设直线 a 与平面 α 相交,假设直线 b 不与平面 α 相交,则 b⫋α 或 b∥平面 α.
①若 b⫋α,由 a∥b,a⊈α,得 a∥α 或 a⫋α,这与“a 与平面 α 相交”矛盾. ②若 b∥α,则平面 α 内有直线 b',使 b'∥b. 而 a∥b,故 a∥b',因为 a⊈α,所以 a∥α,这与“a 与平面 α 相交”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则直线 b 与平面 α 只能相交.
只需证(2cos α-1)2≥0.上式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即 2sin 2α≤1s-cino���s���������.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四 反证法
1.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不是直接证明结论,而是先否 定结论,在否定结论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结论的 真实性.在证明一些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等字 句的命题时,正面证明较难,可考虑反证法,即“正难则反”.
·������������������������12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三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既可用于寻 找解题思路,也可以是完整的证明过程.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转换、相互渗 透,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在解题中综合法与分析法联合运用,转换解题思 路,增加解题途径.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3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
1 3
.
∴x2+y2+z2≥3 当且仅当������ = ������ = ������ = 3 时,取等号 .
二、分析法 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 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 等.我们把这种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名师点拨分析法的特点: (1)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用分析法书写证明过程的格式为“要证……,只需证……,只需 证……,由于……显然成立(已知,已证等),所以原结论成立.”其中的 关联词语不能省略. ������2 +������2 【做一做2 】 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 ≥ab的步骤,补充完整: 2 2 2 ������ +������ 要证 2 ≥ab,只需证a2+b2≥2ab,也就是证 ,即 证 ,由于 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a2+b2-2ab≥0 (a-b)2≥0 (a-b)2≥03 Nhomakorabea√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规范解答
反思感悟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即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及已知与结论之 间的联系,选择相关的定理、公式等,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即把已知条件转化成所需要的语言,主要 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即回顾解题过程,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 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规范解答
变式训练 1 已知 a,b,c 都是正数,求证:
1 1 + . ������+������ ������+������
北师大版选修1-2高中数学3.3《综合法和分析法》word导学案2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第3章《推理与证明》3.3综合法和分析法(2)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选修1-2学习目标.2. 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48 P5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综合法是由导 ;复习2:基本不等式:新知: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反思: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典型例题例13526变式:求证3725<小结:证明含有根式的不等式时,用综合法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的途径.例2 在四面体S ABC -中,,SA ABC AB BC ⊥⊥面,过A 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 ,过E 作SC 的垂线,垂足为F ,求证AF SC ⊥.变式:设,,a b 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1()2s a b c =++,且22s ab =,试证2s a <.小结:用题设不易切入,要注意用分析法来解决问题.※动手试试练1. 求证:当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练2. 设a, b, c是的△ABC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c a b ab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P P⋅⋅⋅,直到所有的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所需要的已知12,已知P都成立.※知识拓展证明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区别:在综合法中,每个推理都必须是正确的,每个推论都应是前面一个论断的必然结果,因此语气必须是肯定的.分析法中,首先结论成立,依据假定寻找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样从结论一直到已知条件.※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A.综合法 B.分析法 C.反证法 D. 归纳法2.不等式①233x x +>;②2b a a b+≥,其中恒成立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都不正确2. 设,a b R +∈,且a b ≠,求证:3322a b a b ab +>+。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3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北师大版高二选修1
3综合法与分析法综合法阅读下面的例题.例:若实数a,b满足a+b=2,证明:2a+2b≥4.证明:因为a+b=2,所以2a+2b≥22a·2b=22a+b=222=4,故2a+2b≥4成立.问题1:本题利用了什么公式?提示:基本不等式.问题2:本题证明顺序是什么?提示:从已知到结论.综合法(1)含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思路: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3)模式:综合法可以用以下的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为条件,Q为结论.分析法你们看过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吗?福尔摩斯在探案中的推理,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有时,他先假定一个结论成立,然后逐步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直到找到一个明显的证据.问题1:福尔摩斯的推理如何入手?提示:从结论成立入手.问题2:他又是如何分析的?提示:逐步探寻每一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问题3:这种分析问题方法在数学问题的证明中可以借鉴吗?提示:可以.分析法(1)含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这种证明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2)思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3)模式:若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以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1.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通过逐步推理寻找问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它的证明格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2.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通过逐步探索,寻找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它的证明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综合法的应用[例1] 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a +b≥4.[思路点拨] 由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精解详析] 法一:∵a ,b 为正数,且a +b =1, ∴a +b ≥2ab , ∴ab ≤12,∴1a +1b =a +b ab =1ab≥4.法二:∵a ,b 为正数, ∴a +b ≥2ab >0,1a +1b ≥21ab>0,∴(a +b )⎝ ⎛⎭⎪⎫1a +1b ≥4,又a +b =1,∴1a +1b≥4.法三:∵a ,b 为正数,∴1a +1b =a +b a +a +b b=1+b a +ab +1≥2+2a b ·ba=4,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一点通] 综合法的解题步骤1.在△ABC 中,AC AB =cos Bcos C,证明B =C .证明: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sin B sin C =cos Bcos C .于是sin B cos C -cos B sin C=0,即sin(B -C )=0,因为-π<B -C <π,从而B -C =0,所以B =C .2.已知点P 是直角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O 是斜边AB 的中点,并且PA =PB =PC .求证:PO ⊥平面ABC . 证明:连接OC ,如图所示,∵AB 是Rt △ABC 的斜边,O 是AB 的中点,∴OA =OB =OC . 又∵PA =PB =PC ,∴PO ⊥AB ,且△POA ≌△POC , ∴∠POA =∠POC . ∴∠POC =90°,即PO ⊥AB ,PO ⊥OC ,且AB ∩OC =O ,所以PO ⊥平面ABC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当a +b >0时,求证: a 2+b 2≥22(a +b ). [思路点拨] 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不明确,考虑用分析法证明,将要证明的不等式一步步转化为较简单的不等式.[精解详析] 要证 a 2+b 2≥22(a +b ), 只需证(a 2+b 2)2≥⎣⎢⎡⎦⎥⎤22a +b 2, 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 .因为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a 2+b 2≥22(a +b )成立. [一点通]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它是从求证的结论出发,逆向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这种证明的方法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写表达式是“要证……,只需证……”.3.求证:3+6<4+ 5.证明:欲证不等式3+6<4+5成立, 只需证3+218+6<4+220+5成立, 即证18<20成立, 即证18<20成立.由于18<20成立,故3+6<4+ 5.4.如图所示,SA ⊥平面ABC ,AB ⊥BC ,过A 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 ,过E 作SC 的垂线,垂足为F ,求证:AF ⊥SC .证明:要证AF ⊥SC ,只需证SC ⊥平面AEF , 只需证AE ⊥SC (因为EF ⊥SC ).只需证AE ⊥平面SBC , 只需证AE ⊥BC (因为AE ⊥SB ), 只需证BC ⊥平面SAB , 只需证BC ⊥SA (因为AB ⊥BC ), 由SA ⊥平面ABC 可知,BC ⊥SA 成立. ∴AF ⊥SC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例3]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记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a +b +1b +c =3a +b +c.[思路点拨] 综合分析此题,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及余弦定理即可得证. [精解详析] 要证1a +b +1b +c =3a +b +c, 只需证a +b +c a +b +a +b +cb +c =3, 即证明c a +b +ab +c=1,所以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 即证明c 2+a 2=ac +b 2.(*)∵△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c cos 60°. ∴b 2=c 2+a 2-ac .代入(*)式,等式成立. ∴c 2+a 2=ac +b 2成立.故命题得证.[一点通] 综合法推理清晰,易于书写,分析法从结论入手,易于寻找解题思路,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分析综合法,其结构特点是: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 ;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 ;若由P 可推出Q ,即可得证.5.设x ,y ∈(0,+∞),求证:12(x +y )2+14(x +y )≥x y +y x .证明:原不等式等价于2(x +y )2+x +y ≥4x y +4y x ,即证(x +y )[2(x +y )+1]≥2xy (2x +2y ).∵x ,y ∈(0,+∞), ∴x +y ≥2xy >0.∴只需证2(x +y )+1≥2x +2y ,即证⎝ ⎛⎭⎪⎫x +14+⎝ ⎛⎭⎪⎫y +14≥x +y . ∵x +14≥x ,y +14≥y ,当且仅当x =y =14时,等号成立,∴⎝ ⎛⎭⎪⎫x +14+⎝ ⎛⎭⎪⎫y +14≥x +y 成立. ∴12(x +y )2+14(x +y )≥x y +y x . 6.证明函数f (x )=log 2(x 2+1+x )是奇函数. 证明:∵x 2+1>|x |, ∴x 2+1+x >0恒成立,∴f (x )=log 2(x 2+1+x )的定义域为R , ∴要证函数y =log 2(x 2+1+x )是奇函数, 只需证f (-x )=-f (x ),只需证log 2(x 2+1-x )+log 2(x 2+1+x )=0, 只需证log 2[(x 2+1-x )(x 2+1+x )]=0, ∵(x 2+1-x )(x 2+1+x )=x 2+1-x 2=1, 而log 21=0.∴上式成立.故函数f (x )=log 2(x 2+1+x )是奇函数.分析法与综合法的优缺点: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解题方向较为明确,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1.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 ②综合法是顺推法; 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 ⑤分析法是逆推法.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D .5个解析:选C 由分析法、综合法的定义知①②③⑤正确.2.2.平面内有四边形ABCD 和点O ,OA ―→+OC ―→=OB ―→+OD ―→,则四边形ABCD 为( ) A .菱形 B .梯形 C .矩形D .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OA ―→+OC ―→=OB ―→+OD ―→, ∴OA ―→-OB ―→=OD ―→-OC ―→.∴BA ―→=CD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3.已知a ≥0,b ≥0,且a +b =2,则( ) A .a ≤12B .ab ≥12C .a 2+b 2≥2D .a 2+b 2≤3解析:选C ∵a +b =2≥2ab ,∴ab ≤1. ∵a 2+b 2=4-2ab ,∴a 2+b 2≥2.4.用分析法证明命题“已知a -b =1.求证:a 2-b 2+2a -4b -3=0.”最后要具备的等式为( )A .a =bB .a +b =1C .a +b =-3D .a -b =1解析:选D 要证a 2-b 2+2a -4b -3=0,即证a 2+2a +1=b 2+4b +4,即(a +1)2=(b +2)2,即证|a +1|=|b +2|, 即证a +1=b +2或a +1=-b -2,故a -b =1或a +b =-3,而a -b =1为已知条件,也是使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 5.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 2+b 2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 2+b 22≥ab ,只需证a 2+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答案:a 2+b 2-2ab ≥0 (a -b )2≥0 (a -b )2≥06.设向量a ,b ,c 满足a +b +c =0,(a -b )⊥c ,a ⊥b ,若|a |=1,则|a |2+|b |2+|c |2的值是________.解析:∵a +b +c =0,a·b =0,∴c =-(a +b ). ∴|c |2=(a +b )2=1+b 2. 由(a -b )·c =0,∴(a -b )·[-(a +b )]=-|a |2+|b |2=0. ∴|a |2=|b |2=1. ∴|a |2+|b |2+|c |2=4. 答案:47.求证:当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证明:设圆和正方形的周长为L ,则圆的面积为π⎝ ⎛⎭⎪⎫L 2π2,正方形的面积为⎝ ⎛⎭⎪⎫L 42,则本题即证π⎝⎛⎭⎪⎫L 2π2>⎝ ⎛⎭⎪⎫L 42.要证π⎝ ⎛⎭⎪⎫L 2π2>⎝ ⎛⎭⎪⎫L 42,只需证πL 24π2>L 216,只需证1π>14,即证4>π.因为4>π显然成立,所以π⎝⎛⎭⎪⎫L 2π2>⎝ ⎛⎭⎪⎫L 42.故原命题成立.8.求证:x 2-3x +4x 2+3x +4≤7.证明:因为x 2+3x +4=⎝ ⎛⎭⎪⎫x +322+74>0,所以要证x 2-3x +4x 2+3x +4≤7,只需证x 2-3x +4≤7(x 2+3x +4), 只需证x 2+4x +4≥0.因为x 2+4x +4=(x +2)2≥0成立,所以x 2-3x +4x 2+3x +4≤7成立.9.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证明:要证f ⎝ ⎛⎭⎪⎫x +12为偶函数,只需证f ⎝ ⎛⎭⎪⎫x +12的对称轴为x =0. 只需证-b 2a -12=0.只需证a =-b .∵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即x =-b 2a -1与x =-b2a关于y 轴对称.∴-b 2a -1=--b2a,∴a =-b .∴f ⎝ ⎛⎭⎪⎫x +12为偶函数.。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教案:第3章 数学证明 参考学案
3.2数学证明学习目标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1、引言:小明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17岁,迷恋上网络,沉迷于虚拟的世界当中。
由于每月的零花钱不够用,便向亲戚要钱,但这仍然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就产生了歹念,强行向路人抢取钱财。
但小明却说我是未成年人而且就抢了50元,这应该不会很严重吧???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呢?小明到底是不是犯罪呢?分析上面的问题:大前提: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4周岁,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
小前提:小明超过14周岁,强行向路人抢取钱财50元。
结论:小明犯了抢劫罪。
2、我们知道合情推理所得结论不一定正确,那么怎样推理所得的结论就一定正确呢?又怎样证明一个结论呢?3、三段论的基本格式:4、归纳: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中三个简单判断只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重复出现一次。
这三个概念都有专门名称:结论中的宾词叫“大词”,结论中的主词叫“小词”,结论不出现的那个概念叫“中词”,在两个前提中,包含大词的叫“大前提”,包含小词的叫“小前提”。
演绎推理的特点:1.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演绎所得的的结论是蕴含于前提之中的个别、特殊事实,结论完全蕴含于前提之中,因此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正确。
因此演绎推理是数学中严格的证明工具。
3、在演绎推理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法,它较少创造性,但却具有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论证作用,有助于科学论证和系统化。
二、课堂训练:例1、把“函数y=x 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恢复成完全三段论例2. D,E,F 分别是BC,CA,AB 上的点,∠BFD=∠A,DE ∥BA,求证:ED=AF例3、已知a,b,m 均为正实数,b<a ,求证:ma mb a b ++〈三、练习:1、把下列推理恢复成完全的三段论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三边长依次为)因为(ABC ABC ∆∆54312、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3)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4)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第3节 综合法与分析法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2
§3 综合法与分析法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能熟练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1.综合法从命题的______出发,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一种思维方法称为________.【做一做1】 已知p =a +1a -2(a >2),q =2-a 2+4a -2(a >2),则( ). A .p >q B .p <qC .p ≥qD .p ≤q2.分析法从求证的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______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______,或者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把这样一种思维方法称为________.综合法:(1)综合法是“由因到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等式或不等式成立.(2)综合法格式——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由“已知”得“推知”,由“推知”得“未知”,逐步推出求证的结论,这就是顺推法的格式,它的常见书面表达式是“∵,∴”或“⇒”.分析法:(1)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因此分析法又叫作逆证法或执果索因法.(2)分析法格式——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已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写表达式是“要证明……需要证明……”或“⇐”.【做一做2】 已知函数f (x )=lg 1-x 1+x,若f (a )=b ,则f (-a )等于( ). A .bB .-b C.1b D .-1b答案:1.条件 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 演绎 综合法【做一做1】 A ∵a >2,∴p =a +1a -2 =a -2+1a -2+2≥2+2=4. 而-a 2+4a -2=-(a -2)2+2<2,∴q =2-a 2+4a -2<4.∴p >q .2.结论 充分 条件 定义、公理、定理 分析法【做一做2】 B f (-a )=lg 1+a 1-a =lg ⎝ ⎛⎭⎪⎫1-a 1+a -1 =-lg 1-a 1+a=-f (a )=-b .1.如何选择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剖析:(1)综合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由条件或一些重要不等式入手,难度不大的不等式证明多直接采用综合法,但对于比较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还需要结合分析法等其他方法及技巧才能完成.(2)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论简单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经常用综合法;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常用分析法.2.用分析法证题时过程的写法剖析:(1)证明不等式时往往误用分析法,把“逆求”作“逆推”,分析法过程没有必要“步步可逆”,仅需寻求充分条件即可,而不是充要条件.(2)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正确使用一些联结关联词,如“要证明”“只需证明”“即证”等.题型一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例题1】 已知x >0,y >0,x +y =1,求证: ⎝ ⎛⎭⎪⎫1+1x ⎝ ⎛⎭⎪⎫1+1y ≥9. 分析:观察要证明的不等式,可以由条件入手,将x +y =1代入要证明的不等式,用综合法可证;也可从基本不等式入手,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反思: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基本不等式出发,通过换元、拼凑等方法构造定值,但若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利用基本不等式,需要注意几次利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相同.题型二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例题2】 已知a >b >0,求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 .分析:本题条件较为简单,结论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要证的结论入手,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用分析法.反思:由于题目中条件比较简单,结论比较复杂,用综合法比较困难,可以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题型三 用分析法探索命题成立的条件【例题3】 给出一个不等式x 2+1+c x 2+c ≥1+c c(x ∈R ),经验证:当c =1,2,3时,对于x 取一切实数,不等式都成立.试问:当c 取任何正数时,不等式对任何实数x 是否都成立?若能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求出c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对任何实数x 都能成立.反思:探索性问题,可以探索条件,探索结论,探索方法,而分析法是用来探索条件的重要手段.答案:【例题1】 证法1:∵x +y =1,∴⎝ ⎛⎭⎪⎫1+1x ⎝ ⎛⎭⎪⎫1+1y =⎝ ⎛⎭⎪⎫1+x +y x ⎝⎛⎭⎪⎫1+x +y y =⎝ ⎛⎭⎪⎫2+y x ⎝ ⎛⎭⎪⎫2+x y =5+2⎝ ⎛⎭⎪⎫y x +x y . 又∵x >0,y >0,∴y x >0,x y >0.∴y x +x y≥2, 当且仅当y x =x y ,即x =y =12时取等号. 则有⎝ ⎛⎭⎪⎫1+1x ⎝ ⎛⎭⎪⎫1+1y ≥5+2×2=9成立. 证法2:∵x >0,y >0,1=x +y ≥2xy ,当且仅当x =y =12时取等号,∴xy ≤14. 则有⎝ ⎛⎭⎪⎫1+1x ⎝ ⎛⎭⎪⎫1+1y =1+1x +1y +1xy =1+x +y xy+1xy =1+2xy ≥1+8=9成立. 【例题2】 证明:因为a >b >0, 所以要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成立, 即证a -b 24a <(a -b )2<a -b 24b成立. 只需证a -b 2a <a -b <a -b 2b成立. 只需证a +b 2a <1<a +b 2b成立, 即证a +b <2a 且a +b >2b , 即b <a .∵a >b >0,∴b <a 成立.∴a -b 28a <a +b 2-ab <a -b 28b成立. 【例题3】 解:不成立.设f (x )=x 2+1+c x 2+c, 令μ=x 2+c ,则μ≥c ,则f (x )=μ+1μ(μ≥c ), ∴f (x )-c +1c =μ+1μ-c +1c=c μ+-μc +μc =c μ-μ-c μc .∴要使不等式x 2+1+c x 2+c ≥1+c c对任何实数x 都成立,即f (x )-c +1c ≥0成立.∵μ≥c , ∴只需c μ-1≥0,即c μ≥1.∴μ≥1c (c >0),也就是x 2+c ≥1c ,即x 2≥1c-c 对任意的x 都成立. ∴只需1c-c ≤0,又c >0,∴c ≥1时原不等式对一切实数x 都能成立.1设函数y =f (x )(x ∈R )的图像关于直线x =0及直线x =1对称,且x ∈[0,1]时,f (x )=x 2,则⎪⎭⎫ ⎝⎛-23f 等于( ). A.21 B.41 C.43 D.49 答案:B 由于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0及直线x =1对称,所以函数f (x )是偶函数,且f (1+a )=f (1-a ),所以要求)23(-f ,只需求出)23(f ,即求)211(+f ,而)211(+f =)211(-f ,即求⎪⎭⎫ ⎝⎛21f ,而4121212=⎪⎭⎫ ⎝⎛=⎪⎭⎫ ⎝⎛f .此题用了综合法与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2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2b a x +=,b a y +=,则x ,y 的关系是( ). A .x >y B .x <y C .x >2y D .不确定答案:B ∵x >0,y >0,∴要比较x ,y 的大小,只需比较x 2,y 2的大小,即比较22ab b a ++与a +b 的大小. ∵a ,b 为不相等的正数, ∴ab 2<a +b .∴22ab b a ++<a +b ,即x 2<y 2.∴x <y . 3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三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等比数列,则公比q 的取值范围是( ).A.215-<q <1 B .1<q <215+ C. 215-<q <215+ D .0<q <215+ 答案:B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且a <b <c ,则b =aq ,c =aq 2.∴∵a >0,∴1<q <251+. 4若sin α+sin β+sin γ=0,cos α+cos β+cos γ=0,则cos(α-β)=________. 答案:21-观察已知条件中有三个角α,β,γ,而所求结论中只有两个角α,β,所以我们只需将已知条件中的角γ消去即可,依据sin 2γ+cos 2γ=1消去γ.由已知,得sin γ=-(sin α+sin β),cos γ=-(cos α+cos β),∴(sin α+sin β)2+(cos α+cos β)2=sin 2γ+cos 2γ=1, 化简并整理得cos(α-β)=21-. 5已知a >b >c ,求证:c b b a -+-11≥ca -4. 答案:分析:本题中出现的有a -b ,b -c 和a -c ,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 -c =(a -b )+(b -c ),从而解答问题.证明:∵a >b >c ,∴a -b >0,b -c >0,a -c >0,且a -c =(a -b )+(b -c ). ∴cb c a b a c a --+-- cb c b b a b a c b b a --+-+--+-=)()()()( cb b a b ac b --+--+=2 ≥c b b a b a c b --⋅--+22=4,当且仅当a -b =b -c 时,等号成立. ∴c b b a -+-11≥c a -4成立.。
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综合法与分析法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2
§3 综合法与分析法学习目标 1.理解综合法、分析法的意义,掌握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特点.2.会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知识点一 综合法思考 阅读以下证明过程,总结此证明方法有何特点?a ,b >0,求证:a (b 2+c 2)+b (c 2+a 2)≥4abc .证明:因为b 2+c 2≥2bc ,a >0,所以a (b 2+c 2)≥2abc . 又因为c 2+a 2≥2ac ,b >0,所以b (c 2+a 2)≥2abc . 因此a (b 2+c 2)+b (c 2+a 2)≥4abc .答案 利用条件a >0,b >0和重要不等式,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梳理 综合法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那么,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 (2)思路:综合法的根本思路是“由因导果〞. (3)模式:综合法可以用以下的框图表示P ⇒Q 1→Q 1⇒Q 2→Q 2⇒Q 3→…→Q n ⇒Q其中P 为条件,Q 为结论. 知识点二 分析法思考 阅读证明根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a ,b >0,求证:a +b2≥ab .证明:要证a +b2≥ab ,只需证a +b ≥2ab , 只需证a +b -2ab ≥0, 只需证(a -b )2≥0,因为(a-b)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答案从结论出发开场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梳理分析法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2)思路:分析法的根本思路是“执果索因〞.(3)模式:假设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分析法可以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1.综合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2.分析法就是从结论推向.( ×)3.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同一问题时,一般思路恰好相反,过程相逆.( √)类型一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例1 a,b,c∈R,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a4+b4+c4>a2b2+b2c2+c2a2.考点综合法及应用题点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证明∵a4+b4≥2a2b2,b4+c4≥2b2c2,a4+c4≥2a2c2,∴2(a4+b4+c4)≥2(a2b2+b2c2+c2a2),即a4+b4+c4≥a2b2+b2c2+c2a2.又∵a,b,c互不相等,∴a4+b4+c4>a2b2+b2c2+c2a2.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跟踪训练1 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 求证:b +c -a a +c +a -b b +a +b -cc>3. 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证明 因为b +c -a a +c +a -b b +a +b -cc=b a +a b +c b +b c +a c +ca-3, 又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 而b a +a b ≥2,c b +b c ≥2,a c +c a≥2, 且上述三式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所以b a +a b +c b +b c +a c +c a-3>6-3=3, 即b +c -a a +c +a -b b +a +b -cc>3. 类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设a ,b 为实数,求证:a 2+b 2≥22(a +b ). 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 题点 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证明 当a +b ≤0时,∵a 2+b 2≥0, ∴a 2+b 2≥22(a +b )成立. 当a +b >0时,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a 2+b 2≥22(a +b ),只需证(a 2+b 2)2≥⎣⎢⎡⎦⎥⎤22(a +b )2, 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 .∵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a 2+b 2≥22(a +b )成立. 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反思与感悟 分析法格式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那么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写表达式是“要证……只需……〞或“⇐〞.跟踪训练2 设a >b >0,求证:a 2-b 2+ab -b 2>a (a -b ). 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 题点 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证明 因为a >b >0,所以a 2>ab >b 2,所以a 2-ab >0. 要证a 2-b 2+ab -b 2>a (a -b ),只需证a 2-ab a 2-b 2-ab -b 2>a 2-aba 2+ab,只需证a 2-b 2-ab -b 2<a 2+ab . 又a 2-b 2<a 2+ab +ab -b 2显然成立, 所以a 2-b 2+ab -b 2>a (a -b )成立. 类型三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综合应用例3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其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 +b )-1+ (b +c )-1=3(a +b +c )-1. 考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 题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证明 要证(a +b )-1+(b +c )-1=3(a +b +c )-1, 即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b +c =3, 即证c a +b +ab +c=1.即证c (b +c )+a (a +b )=(a +b )(b +c ), 即证c 2+a 2=ac +b 2.因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60°. 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ca cos60°, 即b 2=c 2+a 2-ac .所以c 2+a 2=ac +b 2成立,命题得证. 引申探究本例改为求证a +b 1+a +b >c1+c .证明 要证a +b 1+a +b >c1+c,只需证a +b +(a +b )c >(1+a +b )c , 即证a +b >c . 而a +b >c 显然成立,所以a +b 1+a +b >c 1+c.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由因导果,分析法执果索因,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利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利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答过程. 跟踪训练3 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0<x <1. 求证:log xa +b2+log xb +c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考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 题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 证明 要证log x a +b2+log xb +c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只需证log x ⎝⎛⎭⎪⎫a +b 2·b +c 2·a +c 2<log x(abc ),由0<x <1,只需证a +b 2·b +c 2·a +c2>abc ,由公式a +b2≥ab >0,b +c2≥bc >0,a +c2≥ac >0.又∵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 +b 2·b +c 2·a +c2>a 2b 2c 2=abc . 即a +b 2·b +c 2·a +c2>abc 成立.∴log xa +b2+log xb +c2+log x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成立.1.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2θ〞的证明过程为:“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2θ〞,其应用了( ) A .分析法 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D .类比法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函数问题 答案 B解析 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平方差公式,以及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符合综合法的定义,故证明过程使用了综合法.2.要证2-3<6-7成立,只需证( ) A .(2-3)2<(6-7)2B .(2-6)2<(3-7)2C .(2+7)2<(3+6)2D .(2-3-6)2<(-7)2答案 C解析 根据不等式性质,当a >b >0时,才有a 2>b 2, ∴只需证2+7<6+3,即证(2+7)2<(3+6)2. 3.设0<x <1,那么a =2x ,b =x +1,c =11-x 中最大的是( )A .aB .bC .cD .随x 取值不同而不同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答案 C解析 ∵0<x <1,∴b =x +1>2x >2x =a , ∵11-x -(x +1)=1-(1-x 2)1-x =x 21-x >0, ∴c >b >a . 4.f (x )=a (2x +1)-22x+1(x ∈R )是奇函数,那么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函数问题 答案 1 解析 ∵f (x )=a (2x +1)-22x+1(x ∈R )是奇函数,∴f (-x )+f (x )=a (2-x +1)-22-x+1+a (2x +1)-22x+1=0,∴a =1.5.a ,b ,c 都为正实数,求证:a 2+b 2+c 23≥a +b +c3.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 题点 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证明 要证a 2+b 2+c 23≥a +b +c3,只需证a 2+b 2+c 23≥⎝⎛⎭⎪⎫a +b +c 32,只需证3(a 2+b 2+c 2)≥a 2+b 2+c 2+2ab +2bc +2ca , 只需证2(a 2+b 2+c 2)≥2ab +2bc +2ca , 只需证(a -b )2+(b -c )2+(c -a )2≥0, 而这是显然成立的, 所以a 2+b 2+c 23≥a +b +c3成立.1.综合法证题是从条件出发,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 2.分析法证题时,一定要恰当地运用“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3.在解题时,往往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一、选择题1.用分析法证明:欲使①A >B ,只需②C <D .这里①是②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题点 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答案 B解析 分析法证明的本质是证明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成立,即②⇒①,所以①是②的必要条件.应选B.2.假设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xy >1,x +y ≥0,那么( ) A .x >0,y >0 B .x <0,y <0 C .x >0,y <0 D .x <0,y >0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答案 A解析 由⎩⎪⎨⎪⎧x +y ≥0,xy >1,得⎩⎪⎨⎪⎧x >0,y >0.3.以下函数中,满足“对任意x 1,x 2∈(0,+∞),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的是( ) A .f (x )=1xB .f (x )=(x -1)2C .f (x )=e xD .f (x )=ln(x +1)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函数问题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f (x )在区间(0,+∞)上是减少的,只有f (x )=1x符合要求.4.要证a 2+b 2-1-a 2b 2≤0,只需证( ) A .2ab -1-a 2b 2≤0 B .a 2+b 2-1-a 4+b 42≤0C.(a +b )22-1-a 2b 2≤0D .(a 2-1)(b 2-1)≥0 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题点 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答案 D解析 要证a 2+b 2-1-a 2b 2≤0, 只需证a 2b 2-(a 2+b 2)+1≥0, 即证(a 2-1)(b 2-1)≥0.5.在非等边三角形ABC 中,A 为钝角,那么三边a ,b ,c 满足的条件是( ) A .b 2+c 2≥a 2B .b 2+c 2>a 2C .b 2+c 2≤a 2D .b 2+c 2<a 2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三角形问题 答案 D解析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 =b 2+c 2-a 22bc,∵A 为钝角,∴cos A <0,那么b 2+c 2<a 2.6.假设A ,B 为△ABC 的内角,那么A >B 是sin A >sin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三角形问题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2R (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又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 ∴sin A >0,sin B >0,∴sin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 7.设a ,b >0,且a ≠b ,a +b =2,那么必有( ) A .1≤ab ≤a 2+b 22 B .ab <1<a 2+b 22C .ab <a 2+b 22<1D.a 2+b 22<ab <1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答案 B解析 因为a ≠b ,故a 2+b 22>ab ,又因为a +b =2>2ab , 故ab <1,a 2+b 22=(a +b )2-2ab2=2-ab >1,即a 2+b 22>1>ab .8.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是减少的.假设x 1+x 2>0,那么f (x 1)+f (x 2)的值( ) A .恒为负 B .恒等于零 C .恒为正D .无法确定正负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函数问题 答案 A解析 由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是减少的,可知f (x )在R 上是减少的.由x 1+x 2>0,可知x 1>-x 2, 所以f (x 1)<f (-x 2)=-f (x 2), 所以f (x 1)+f (x 2)<0. 二、填空题9.“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求证:⎝ ⎛⎭⎪⎫1a-1⎝ ⎛⎭⎪⎫1b-1⎝ ⎛⎭⎪⎫1c-1≥8〞的证明过程如下:∵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1a -1=b +c a >0,1b -1=a +c b >0,1c -1=a +b c>0, ∴⎝ ⎛⎭⎪⎫1a -1⎝ ⎛⎭⎪⎫1b -1⎝ ⎛⎭⎪⎫1c -1=b +c a ·a +c b ·a +b c ≥2bc ·2ac ·2ab abc=8,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法是________.(填“综合法〞或“分析法〞)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 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答案 综合法解析 此题从条件出发,不断地展开思考,去探索结论,这种方法是综合法.10.如果a a +b b >a b +b a ,那么正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题点 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答案 a ≠b 解析 ∵a a +b b -(a b +b a )=a (a -b )+b (b -a )=(a -b )(a -b )=(a -b )2(a +b ).∴只要a ≠b ,就有a a +b b >a b +b a .11.设a ≥0,b ≥0,a 2+b 22=1,那么a ·1+b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答案 324解析 a ·1+b 2=2a ·12+b 22≤22⎝ ⎛⎭⎪⎫a 2+12+b 22=324,当且仅当a 2=12+b 22且a 2+b 22=1,即a =32,b =22时,等号成立. 三、解答题 12.n ∈N +,且n ≥2,求证:1n >n -n -1.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题点 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证明 要证1n >n -n -1,即证1>n -n (n -1), 只需证n (n -1)>n -1.∵n ≥2,∴只需证n (n -1)>(n -1)2,只需证n >n -1,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13.(1)用分析法证明:当a >2时,a +2+a -2<2a ;(2)设a ,b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1a +1b=1,用综合法证明:a +b >4. 考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题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综合应用证明 (1)要证a +2+a -2<2a ,只需证(a +2+a -2)2<(2a )2,只需证2a +2a 2-4<4a , 只需证a 2-4<a .∵a 2-4<a 2显然成立,∴a 2-4<a 成立, ∴a +2+a -2<2a 成立.(2)∵a >0,b >0,且a ≠b , ∴a +b =(a +b )⎝ ⎛⎭⎪⎫1a +1b =1+1+b a +a b >2+2b a ·a b =4, ∴a +b >4.四、探究与拓展14.假设不等式(-1)n a <2+(-1)n +1n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答案 ⎣⎢⎡⎭⎪⎫-2,32 解析 当n 为偶数时,a <2-1n , 而2-1n ≥2-12=32,所以a <32;当n 为奇数时,a >-2-1n, 而-2-1n<-2,所以a ≥-2. 综上可得,-2≤a <32. 1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考点 综合法及应用题点 利用综合法解决不等式问题证明 由A ,B ,C 成等差数列,得2B =A +C .①由于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所以A +B +C =π.②由①②,得B =π3.③ 由a ,b ,c 成等比数列,得b 2=ac ,④由余弦定理及③,可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ac ,再由④,得a 2+c 2-ac =ac ,即(a -c )2=0,从而a =c ,所以A =C .⑤由②③⑤,得A =B =C =π3,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示例,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 学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实际问题,并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品质.
5051
复习1:综合法是由 导 ;
复习2:分析法是由 索 .
新知:用P 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
试试:已知tan sin ,tan sin a b αααα+=-=,求证: 222()16a b ab -=.
反思:在解决一些复杂、技巧性强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 ※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 B 都是锐角,且2A B π
+≠,(1tan )(1tan )2A B ++=,求证:45A B +=︒
变式:如果,0a b >,则lg lg lg 22a b a b ++≥.
小结: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
※ 动手试试
练 1. 设实数,,a b c 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x y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求证2a c x y
+=.
练2. 已知54A B π+=,且,()2
A B k k Z ππ≠+∈,求证:(1tan )(1tan )2A B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2.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 知识拓展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解决问题的问题中,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综合法与分析法因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巨大而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年的高考中均有体现,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给出下列函数①3y x x =-,②sin cos ,y x x x =+③sin cos ,y x x =④22,x x y -=+其中是偶函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2. 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
①//////αββγαγ⎧⇒⎨⎩ ;②//m m αββα⊥⎧⇒⊥⎨⎩
③//m m ααββ⊥⎧⇒⊥⎨⎩ ;④////m n m n αα⎧⇒⎨⊂⎩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 下列结论中,错用基本不等式做依据的是( ).
A .a ,b 均为负数,则2a b b a
+≥ B 2
2≥ C .lg log 102x x +≥
D .1,(1)(1)4a R a a
+∈++≥ 4. 设α、β、r 是互不重合的平面,m , 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四个命题: ①若m⊥α,m⊥β,则α⊥β
②若α⊥r ,β⊥r ,则α⊥β
③若m⊥α,m⊥β,则α⊥β
④若m⊥α,n⊥α,则m⊥n
其中真命题是 .
5. 已知:231,:(3)0p x q x x -<-<, 则p 是q 的
条件.
1. 已知,,a b c R +∈,,,a b c 互不相等且1abc =.111a b c <++.
2. 已知,,,a b c d 都是实数,且22221,1a b c d +=+=,求证:||1ac bc +≤.。